孝與忠相關作文20篇

孝與忠 篇1

國小六年級作文 ,572字

“孝感動天”時《二十四孝》中第一個故事,講的是虞舜孝心感動天地,也是我們這個城市—孝感的來歷。

《二十四孝》中董永賣身葬父。陸績懷橘遺親。王祥臥冰求鯉這些千古流芳的故事,講的都是孝敬父母。黃香扇枕溫衾的故事,便發生在孝感。

人,生而有父母。每一個為人父母的人,無不對自己的子女付出了無盡的愛。我的父母,也是如此。一直以來,我沐浴在父母愛的光輝裡快樂地成長。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因此,對養育自己的父母講孝心盡孝道,是所有為人子女的責任和義務。

但是,我認為,孝敬父母,只是孝道的一種,愛國甚於愛父母,忠誠於祖國更甚於孝敬父母。中國自古就有忠孝難以兩全的說法,所以有了後來岳母刺字,教育岳飛“精忠報國”、寇母辭宴,教育寇準“廉潔奉公”的故事。衛青、霍去病、文天祥、林則徐這些為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強盛奉獻畢生心血的民族英雄,他們讓我深刻理解了“移孝作忠,忠即是孝,孝即是忠”的道理。

原來,為國家盡忠,為民族盡力,也是一種孝道。

我認為,作為一名學生,最大的孝道就是遵從父母和老師的教誨,認真學習,為今後的成才打下堅實的基礎,將來積極參加社會建設,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為國家富強,為民族振興,作出自己應盡的義務和應有的貢獻。這,既是對父母最大的孝,也是對民族最大的忠。

忠即是孝,孝即是忠。忠孝從來都可以兩全。

孝與恩,我感受最深的美德 篇2

國三作文 ,973字

如同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一樣,中華美德也源遠流長。在其滾滾長河中,我感受最深的是“孝”和“恩”。

首先,就是大家常說的“百善孝為先”。當我從步入學校起,就常在老師那動聽的、充滿樂趣的課堂上知道了一位大家熟知的孝心少年---黃香。黃香自幼喪母,與父母相依為命。在酷熱的夏天,黃香整夜拿著扇子為父親驅趕炎熱,而自己卻是熱得汗流浹背;在寒冷的冬天,黃香在父親睡前事先用自己的體溫把被窩暖和好。

雖然現在,我們的生活改變了很多,但孝從未曾從我們身邊消失。我們鄢家河初中2010年畢業考入三峽高中的學姐黃姍姍就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她家遭不幸,帶著癱瘓的母親上高中,用她弱小的肩膀扛起家庭重擔,課間課後照料長期生病的母親,並用優異的高考成績來報答社會。她的行為就是孝,是對母親的孝。

這種孝一直深深地影響著我。我老家在恩施,現在我父母到夷陵打工,我也跟著過來了。目睹他們打工的艱辛,在生活上我從不向他們提出任何要求,在學習上我盡我自己最大的能力認真學習,回家後做一切家務,其實我是想減輕父母的生活重擔,因為我還有一個讀大學的哥哥。雖然我不是“香九齡,能溫席”,但我常常看到父母臉上的笑容,常常聽到父母對我的誇獎。

法國著名文學家盧梭說;沒有感恩就沒有真正的美德。伴著第一聲嘀哭,我們來到了這個世界,自從那烏黑的眼珠迎著第一輪朝陽,我們便開始了生活,對這所有的一切我們應心存感激。

感恩自然。我們在它的遼闊的懷抱中歡笑打鬧,在它的如天的羽翼下生活學習,她給予了我們人類的一切,我們感激不盡。

感恩父母。有一種愛沒有極點,有一種恩情沒有終點,這是父母的愛,是父母對我們的恩情,我們應該用一顆熾熱的心來回報父母。是他們賜予了我們生命,讓我們看到了世家的絢麗多彩,我們感激不盡。

感恩老師,我們成長的足跡中,有老師溫暖的雙手,有老師深情的目光,有老師寬廣的胸懷,有老師淵博的知識,有老師放飛的希望,“只有心靈美麗才能塑造出美麗的靈魂”,用它來讚美老師一點也不為過。就如華羅庚1949年從國外講學歸來,第一件事就是趕回家鄉江蘇省去看望他數學老師—王維克先生,他把老師請到主席臺上說;“我能取得一些成就全靠老師栽培。”

凝望著中華美德,細數著自己生活。的確,有太多太多的時間,有太多太多的事,值得我們去盡孝,去感恩。

讓我們帶著一顆孝心、一顆感恩的心繼續上路吧。

孝與責 篇3

國一作文 ,857字

“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我國社會核心價值觀。每一個詞都蘊含著中華人民無窮的力量。在“宜昌市新春第一課”中,一個承諾、一份責任、一顆真心,都包裹著中華民族五千年以來彌足珍貴的傳統美德。

一個小村子裡的名人,羅必炎。他從小是和奶奶生活在一起,他的爸爸媽媽為了追尋婚姻自由離開了羅必炎。小時候還有些怨恨,甚至還認為自己是的存在是多餘的,但是長大後,懂事了,懂得擔起自己的責任。結婚後,贍養了自己與妻子的八個父母。並且幾十年如一日地辛勤照顧他們。這樣的舉動看似普通,卻向人們展現了一顆鮮活跳動的赤子之心!

離開這個小山村,放眼到當今社會。人間冷暖,這樣一顆溫暖炙熱的心在冰冷的海水中翻騰,卻不曾熄滅。而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燃燒,變得更加炙熱!那我呢?我好像連他的十分之一都做不到,我從小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童年是光明美好的,但我依舊是不滿足。不說責任,我就連最基本的孝都沒有做好。別人都說我還小,談那麼遠幹嘛?是啊,我都需要爸爸媽媽來照顧,更何談像他一樣去照顧爸爸媽媽。心裡的小人兒蹦出來了“那平常為爸媽分擔家務呢?”我啞口無言,前邊的問題我還能為自己辯解,那這個呢?問心無愧的講,有嗎?沒有!

為人子女,怎可連這點小事都做不到!這讓我沉思,腦海中他為僅剩的最後一位母親送菜,拔罐的畫面一一閃過。他要照顧父母一輩子的願望在我的心中喃喃。是應該改變了,都是十一二了,該懂事了,該為父母做些事了。以往對待父母的種種與羅必炎對待父母的方式交織在一起,那樣的鮮明,那樣的不同,深深的刺著我的眼。

在這一刻,我相信我們所有人的心境都發生了變化,一顆孝的種子已經種在了我的心間,一捧責任的雨露灑在了我的心田。慢慢孕育而生幼苗充滿了對一切的愛,沒有埋怨。貪婪也將化為養料供它生長。在我們的心中將會築起一道碧綠的林,將會化解家庭中一切的不順!

都說百善孝為先,不懂孝道的人又怎會有一棵潔白無瑕的心呢?無孝,便無善。無善,便無當今社會。我們作為後一代,應時刻銘記孝的美,責任的重。為自己,為家人,為祖國奉獻一份自己的力量!

充滿愛與忠的路 篇4

國小四年級作文 ,526字

看見彎彎的波浪線,有的人會聯想到猶如一條正在舞動的銀蛇,有的會聯想到猶如高大雄偉的長城,還有的會聯想到一條條刀刻似的皺紋,而我卻聯想到了一條彎彎曲曲的小路。

那是一個夏天的早晨,我獨自一人到北湖公園晨跑,我來到了一條彎彎的小路上,這條小路就像是一條長龍盤踞在青草地上。

這時,對面來了一個白髮蒼蒼的老爺爺,他的身後跟著一隻銀毛哈士奇。

突然,那個老爺爺“咚”的一聲,一頭栽倒在小路,這下可把我嚇壞了,那隻原來伸長舌頭、蹦蹦跳跳的銀毛哈士奇也急得圍著老爺爺打轉,時不時地舔他的臉,我連忙走上去扶他,正當我走到他的身邊,那隻哈士奇突然衝了上來,對我吼了幾聲,好像在說:“不許走過來,不然別怪我對你不客氣了。”我的額頭上急出了豆大的汗珠,臉上也露出了急躁之情,我心想:“該怎麼辦呀?救又不會,手機也沒有,總不能看著人死呀!”這時,太陽更大了,似乎想把我們烤乾似的,突然來了一個路人,我把這件事從頭到尾都說了一遍,他大吃一驚,打了電話,不一會兒醫生和警察來了,可銀毛絲毫不讓人靠近,後來,老爺爺的老伴來了才收了小狗,知道老爺爺在做手術時,那隻小狗還不停地趴門,在焦急地等待著。

這件事讓我明白了狗對主人的愛與忠。愛的溫度可以讓冰山融化,忠的剛強可以讓岩石碎裂。

孝與笑 篇5

國小五年級作文 ,306字

暑假的一天,太陽無情地烤著大地。“這麼熱,真想洗個腳呀!”爺爺的房間裡傳出了一陣聲音。

爸爸邁著熱氣騰騰的腳步,踏進家門。

兒子看爸爸回來了,便一字不落地說出了爺爺的想法。

爸爸聽了,就放下手中的東西,大步流星地跑到了爺爺的房間裡,把正躺在床上的爺爺小心翼翼地扶起來,扶到客廳的一張花木躺椅上,又讓兒子端來一盆清水,放在爺爺身躺的躺椅前,水清波漾漾,再加上太陽的光輝,明亮地照耀我們的眼睛。房間裡呈現溫馨的一幕:爸爸努力地把身子沉下來,蹲著給爺爺洗起腳來。不一會兒,爸爸就出了一身汗,不時地停下來,擦頭上的汗。

兒子見了,便拿起一條冰毛巾,給爸爸搓起汗來……

這個溫馨的場面裡,他們每個人都笑得那麼歡,那麼燦爛。

孝與笑 篇6

國小五年級作文 ,438字

孝和笑是個諧音字,雖然讀音相同,但所表達的意思卻不同。孝是孝心,孝順;笑是微笑,大笑。但孝也可以與笑並列在一起!

今天是五月十四日,是每一個媽媽的節日—母親節!母親節,每一個孩子應該對媽媽說一些掏心窩的話,為媽媽做一些有意義的事,要微笑著聽媽媽說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字。這就是笑與孝,這是每個孩子對母親做的最基本要求。你有真心的對媽媽笑過嗎?不能老想著讓媽媽為我做,媽媽為你做了那麼多,難道還不夠嗎?是時候該你付出了,雖然有的媽媽根本不會在意子女為自己做什麼,但媽媽養了你那麼多年,難道不應該給媽媽一些回報嗎?你的每年生日,媽媽都會幫你操辦,但你有沒有想過生日是你出生仰望世界的那一天,也是媽媽這一生中最痛苦的那一天!

所以,媽媽是無私的,是不求回報的,更是值得我們去尊敬的。正如三字經中所說的:“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這分明就是把笑放在首位。

笑起來吧!媽媽高興了,身體好了,做的飯菜也香了,全家人都高興了!

孝心與感悟 篇7

高一作文 ,966字

有一種感情,令我們痛徹肺腑,有一種精神,令我們心生盪漾,有一種力量,幫我們穿越苦難,有一種思念,讓我們可可明心……那就是親情。

我們呱呱墜地時最先見到的人是父母,受盡委屈時最想見的人是父母,外出求學時最難見的人是父母。親情,區別於愛情與友情,它是人生來就擁有的情感,哪怕是在吵鬧喧囂的現代,親情式的愛,依舊沒有失去無私的光彩。

最近,央視播出了這樣一則公益廣告:一位年邁的父親,正在與外地工作的女兒說起兩老的幸福生活—“閨女啊,我跟老朋友出去玩了,吃得飽睡的香,一點都不寂寞。你媽媽……媽媽沒在啊,她出去跳舞了,你要好好工作啊。不要擔心我們兩,你忙,就掛了吧!”隨後,鏡頭轉到醫院,年邁的父親獨自照顧生病的母親。

老爸的謊言,你聽出來了嗎?

我們從小就和父母親人生活在一起,受父母照顧,直至長大成人,外出追尋理想。有人說“小時候受夠了父母的嘮叨,畢業了要離開家了,感覺真好,然後就是社會風雲幾十年,到最後回到家時,才發現,回家,才是真的好。”許多人在長大後才懷念起年少時與父母在一起的點點滴滴,有的傷心流淚,有的嚎啕大哭,後悔在能陪伴他們的日子裡沒有盡到自己的孝心,回報一點點養育之恩,只知道,上網,玩手機,發微博,聊QQ,忽視了家裡最關心我們的人…。

將來的後悔,你能夠彌補嗎?

物質的時代,有時候會使我們活的稀裡糊塗,算算我自己,我是九六年的,今年十七,老爸今年四十多了,按老爸可以活到八十歲,就是還有四十年不到的時間,就算是四十年吧,我是廣東的,以後上大學,一年當中加過年,在家不會超過半個月,按半個月十五天算吧,四十乘十五!還有六百天,就是兩年都不到的時間,按小時算,就是還有14400小時,時間真的很短。而當我們年老時,才體會得到親情的無奈與失落。

還在一起的日子,你計算過嗎?

我們作為高中生,每天都在忙碌的學習生活中度過,而當我們意識到受到錄取通知書之時就是告別父母之候,才發覺我們還在與父母生活的時間,已經不足兩年了。有同學提問現在壓力那麼大,怎麼孝敬父母啊?

孝敬父母,並不一定要是錦衣玉食,美宅華屋,最重要的是日常生活中,父母長輩多一點關心與理解,少一些脾氣與冷漠,多一點愛心與孝敬,少一點誤會與不滿,這樣,我們長大後才不會感嘆“樹欲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待!”才會去體驗“人世間每一份溫馨與美麗”

孝敬與感恩作文 篇8

孝敬與感恩作文 ,5187字

【篇一: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吾之素年,誰予錦時?吾之素時,誰予錦愛?

—題記

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等待就是一種遺憾,遺憾是無法挽回的,生命是無法挽留的,生活也有它的保質期,它終究會有過期的那一天。“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悲痛只有切身體會的人才懂嗎?

喝水不忘挖井人,孩子不忘父母恩。總有一些人說:“等我有錢了,我要讓父母安享晚年,帶著父母去遊山玩水,在有生之年享受榮華富貴。可是,等你把錢掙到了,父母的牙還能啃得動那些山珍海味嗎?等你有時間了,想帶父母去環遊世界,他們還能忍受得了旅途的顛簸嗎?其實對父母的孝敬與感恩不要期待以後,應該從現在做起。

古有王祥為養母臥冰求鯉;黃香侍親極孝,扇枕溫衾;郯子為父母治眼疾,戴鹿皮擠鹿奶,險些被獵人射中;黃庭堅身居高位,侍奉母親竭盡孝誠,為母親洗滌溺器。今有陳毅為母親洗尿褲,包含了他對母親濃厚的愛;張九精秉承孝德盡孝道,帶父求學。古往今來,很多孝敬父母、感恩父母的事蹟歷歷在目,感動了無數人。百善孝為先,孝敬父母的事不能等。孝心不是用錢就能表達的。我們要用心去體會,去詮釋那份真摯的愛。

“孝”要用實際行動來表達。法國孝子希克力為父種樹,創造了父親痊癒的生機;美國格蘭夫婦在玉米地裡雕出母親相。不僅在中國,在外國也有許多孝敬父母、感恩父母的觸動人心的畫面。如果你還有良知的話,就不要一味地講空話。好好學習一下古今中外的孝子,從小事做起,現在就開始孝敬感恩父母。

我們都瞧不起那些不贍養父母的人,在我看來這些人不應該稱之為人。他們連最起碼的人性都沒有。良心都被腐蝕了、吞噬了。當今社會老人被遺棄的現象越來越多。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如果你不懂得孝敬、感恩父母,你就喪失了成為人的資本,畢竟生命是你的父母賦予你的。遺棄父母其實是遺棄做人的資格。

平常的日子,愛伴隨其中,悄無聲息,只有生活的異動,才能讓人感受到這份錦愛。如果你沒有一顆感恩的心,你只會忽略了愛的存在,即使愛有著溫暖的回憶,也總是缺少了那麼怦然心動。愛無形,心感應,不同尋常的日子裡,愛是多麼令人陶醉的事呀,回饋父母的愛吧。父母安好時,好好把握這份錦愛。

沒有電閃雷鳴般的呼喚,沒有翻江倒海般的激情。愛永遠在家中,永遠在那無言的情懷之中。錢沒有賺夠的時候,但人的生命卻有盡頭。孝敬父母,請不再給自己尋找等待的理由。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趁日薄西山前,回家吧!

【篇二:將孝順進行到底】

古語云:百善孝為先。

“孝”是孔子認為的“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於孝”;“孝”是孟子主張的“仁之實、事親是也,事親,仁之本”;“孝”是《弟子規》中的“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可見,中國人自古以來就講究孝道。就算到了21世紀,“孝”字也經常掛在我們嘴邊。

眾所周知的二十四位孝子的故事中,有漢文帝劉恆為病重的老母親嘗湯藥,更有王祥為後母臥身寒冰捉鯉魚。羊羔跪乳,烏鴉反哺。動物尚且能知恩圖報,敬老孝親更應該成為做人的根本。

可是隨著社會的進步,人民物質生活的不斷提高,許多本應安享天倫的老人,卻只能留守“空巢”。老人需要的不僅僅是物質的享受而是要求子女對他們的精神贍養。“孤獨老人”的社會現象越來越明顯,很多子女外出工作,一般過年過節才回來看望老人,平時幾乎都忙於工作,雖然老人沒有抱怨過什麼,但是平日裡他們確實寂寥。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一生不過三萬多天,孝順是不能等待的,誰都無法預言明天和意外哪個先到來。“樹欲靜而風不停,子欲養而親不待。”當我們三十而立、四十不惑時,我們的父母也許已垂垂老矣。我們不能因為自己還不富裕,就放棄孝順的義務;我們不能因為自己的小家事情多,就放棄孝順的責任;我們不能因為自己工作太忙,就給自己找一個放棄孝順的理由。既然最不能等待之事是孝順,我們就應該及時行孝,經常回家看看,把盡孝放在平時,給父母以更多的尊敬、關心和體貼,給他們最需要的精神關懷而不僅僅是物質給予。

令人心寒的是,有些子女非但不孝敬、不贍養,反而歧視、辱罵、毆打、虐待父母。社會上有些年青人對老人不尊敬、不扶助,甚至無理刁難,欺凌辱罵。那麼,出現這些現象的根本原因是什麼呢,難道僅僅因為個人素質的問題嗎?不,不是這樣的。正如大家所熟知的“蝴蝶效應”,量變引發質變。我們在享受市場經濟帶來的繁榮與便捷的同時,也越來越嚴重地感覺到其“不對勁的地方”。太多人形成了以“利益”為中心的近視的價值觀。中國目前的情況是經濟催生道德的墮落。現在國民經濟逐年上升,道德逐年下降,正好成反比,到處都是拜金主義。這難道也是市場經濟的負作用嗎?

百善孝為先,想要提升國民素質,請先行孝吧!把尊老作為中華民族優良傳統,在新的社會背景下,加以發揚光大,使之成為新的時代風尚。那麼,“尊老敬老”的建立,要從學校做起,僅僅加強大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提高他們的法律意識是遠遠不夠的,更要從小抓起,從每一個人抓起,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要培植一種良好的道德質量和社會風氣,重視與弘揚傳統孝文化。要從家庭做起,家長應培養孩子孝敬父母的習慣,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最好的榜樣。要從政府方面做起,健全孝道公共評價與激勵機制,在社會福利、公共設施等方面更關愛老人,發揚尊老愛老的社會風尚,宣傳那些真心盡孝的道德楷模,長期保持宣傳普及與輿論引導的作用。

現在就去盡一份孝心,今天就是良辰。

【篇三:行孝,知感恩作文】

記得看過這樣一則公益廣告:一位孝順的媳婦在忙碌了一天後,還為婆婆打好洗腳水,為婆婆洗腳,當年幼的孩子看見媽媽正在為奶奶洗腳時,自己也打好了洗腳水,顛顛簸簸的端到媽媽的面前說:“媽媽,我也為你洗腳。”

這一則廣告令人深思,對父母孝順這是人性之本,而我們又何曾對我們父母真正的關心過呢?何曾在自己的生日開心之餘想過當天更是“母難日”呢?何曾記得父母親的生日呢?這一切難道不是我們缺乏孝心所至嗎?這能說你是感恩的嗎?

孝是為人根本。中國有句古話“百善孝為先”,意思是孝敬父母是各種美德中佔第一位的。孝順父母的人會受到別人的讚揚,而對父母不孝順的人會受到社會的譴責。古有臥冰求鯉的王祥,因為父母生病,居然能為虐待他的繼母在冬天的冰河床上躺臥來抓鯉魚,而他繼母因吃了他抓的鯉魚後病也好起來了。王祥因而倍受稱讚,倍受尊敬。可現在卻有年輕人在端午佳節,不送自己已年邁且無法自理的父母粽子。這種人倍受譴責,倍受唾棄。一個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感恩父母,就很難想他會怎樣去回饋社會。

孝從小中來。孝順感恩父母的體現應該是從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去展現。子路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稱。可子路也是一個很孝順的人。子路小時候家裡很窮,長年靠吃粗糧野菜等度日,為了滿足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飯的心願,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嶺走了十幾里路,從親戚家借了一袋米,看到父母吃上香噴噴的米飯,子路忘記了一路的疲勞。東漢時的黃香,是歷史上公認的“孝親”的典範。悶熱的夏天,他在睡前用扇子趕打蚊子,扇涼父親睡覺的床和枕頭,以便讓父親早點入睡;寒冷的冬夜,他先鑽進冰冷的被窩,用自己的身體暖熱被窩後才讓父親睡下。由此可見,孝敬父母不一定要做出多麼偉大的事,在生活中做一些小事就能體現對父母的愛與關心。

孝應推而廣之。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們不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還應尊敬別的老人,愛護年幼的孩子。這樣才不會出現老人摔倒無人敢去救助,小孩被撞路人卻避之不及的悲劇了。孔子說:“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孝順父母、順從兄長,這就是仁的根本啊!”

“孝”是中國傳統美德,行孝知感恩,要從要從小事做起,發自內心去關心父母,並把這種“孝”擴大,感恩父母,回報社會。

【篇四:親恩難忘】

兒時的記憶總是停留在不甚美好的地方,大多定格在我一個人默默地數著腳下的方磚,還有那些落在方磚上的滴滴淚花。畫面裡的我,面容呆滯,實則思緒萬千,甚至懷疑過自己是否是你們從垃圾桶裡撿來的。

再大一點,便是整日的吵吵鬧鬧。我的叛逆,母親的嚴厲,猶如火星撞地球,火花四濺,血肉模糊。當然,可能還有你的心。

而如今,又或者說是不久的以前,我們戰火漸熄……因為我長大了,我開始懂得回憶與感恩。

記得在我很小的時候,小到是什麼時候都忘了的時候,父親曾經出過一次事故,重傷住院。當時我並不懂得這是一個什麼樣的情況,只是單純覺得父母忙得都不見了身影,便央求叔叔帶我去找爸爸媽媽。

一路瀰漫著刺鼻的消毒水氣味,刺激著所有感官,一推門,是一張張陌生的面孔,或平靜,或疑問,或錯愕……一一掠過,只注意到靠牆角的床上,父親安詳的睡顏,還有一旁母親緊鎖著眉頭憔悴的臉。“你怎麼把孩子帶到這種地方……”繼而,是母親的絮絮叨叨。我只呆愕在一旁,忽略了一切。然後不知怎麼的,心裡便有一股熱流,來勢洶洶,我奪門而出,眼淚也跟著落了下來。

這是我第一次心疼他們,在我小到是什麼時候都忘了的小時候,甚至我還不懂得難過、悲傷、委屈,卻是這樣單純地心疼,為父母!

就像小時候那樣,明明很想哭,卻是忍到了無人可見的地步才敢宣洩。我們都是那樣不擅長表達感情的人,父親亦是如此。關於記事以後發生的種種,幾乎每日都有關於你們愛我的記憶。我做錯事或做過分的事時,你從未嚴加批評過,卻是以寫情書的形式向我訴衷腸。拉開抽屜,就會意外地彈出幾張紙,上面記載著大大小小的關於我的一切。只是寥寥數筆,也並沒有很好的文筆,卻無不讓我深深體會到父親你對我的愛。

關於你寫給我的“情書”,真的是可以用“賞識”二字來形容,你在信中反覆提到:我是特別的。至今仍是我不懈前進的動力。而關於我的“回信”,卻只是那種雞毛瑣碎,顯得那樣怪異,卻又彰顯生活的甜蜜。

你們在愛我的途中,一路丟盔棄甲,卻只為給我裝上保護我的銅牆鐵壁。這一切,我真的無以為報。總是在心裡默唸:以後還,以後還。然後便那麼心安理得起來。

然而,今天的我忽然覺得,真的不必談以後。也許十年後,二十年後,他們老態龍鍾,卻得不到你所謂百忙之中的關懷;也許他們行將就木,卻只得到你所謂顯富的奢侈的墳墓?真的不必談以後,至少在我這初懂愛的年紀,還能盡力做到。

我將盡力不再頂嘴、不再擅自決定。嘴巴甜一點,手腳勤快點。做點不留遺憾的事,哪怕只是一點點,也是我認為的世上最甜蜜的事—孝敬感恩父母。

【篇五:孝敬源於瞭解,感恩源於理解】

什麼是“孝”?中國文化經典中有許多對“孝”的論述。孔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論語为政》)對犬馬我們尚且都能供養,對父母,我們除了養,還應有敬。“居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五者備矣,然後能事其親”(《孝經纪孝行章》)。孟子認為事親除了奉養口體之外,最重要的是養志。為人子女的如果侍奉父母時,只能照顧到飲食飽暖,而忽略了父母的志趣理想,怎麼能叫做孝呢?

但現代社會仍有相當一部分人懷有能“贍養父母”即為孝的想法,所以常常抱怨老人不知足。因為他們認為好吃好穿的伺候著老人,就已經是盡孝了。這種想法顯然是錯誤的。因為侍奉老的吃好、穿好,並不能說是盡到了孝道。“孝敬”二字不能簡單理解為贍養、孝順。孝敬父母應該從瞭解父母開始。我們對於外人總是充滿好奇:朋友的喜好、對手的優劣、偶像的經歷都是我們孜孜以求的東西。但我們對自己的父母瞭解多少呢?記得鄧小平的女兒鄧蓉曾經寫過父親的傳記《我的父親鄧小平》感動了無數人。但是給父母寫傳記的能有幾人呢?我們對父母僅僅停留在他們生養了我們,我們必須敬愛他們的層面上。真正的愛應該建立在互相瞭解的基礎之上。嘗試著體驗父母的人生軌跡,相信你獲得的不僅僅是經驗,而是對父母無盡的熱愛。

前幾年很流行《常回家看看》這首歌,也確實感動了無數人。但是我們回家不僅僅是要聽父母的嘮叨,也不僅僅是要紓解工作和生活上的壓力。我們還應該瞭解父母需要什麼,這種需要不僅僅是物質上的,更應該注重精神上的。

不瞭解父母,你怎麼能知道他們也曾經年輕過?不瞭解父母,你怎麼能知道他們也曾經有夢想?不瞭解父母,你怎麼能知道他們的不容易?不瞭解父母,你的敬愛只能出自於本能的感激而不是由衷的敬意。瞭解了父母,你就能理解他們吃苦耐勞的生活態度是源自於對生活的無奈的頑強抗爭;瞭解了父母,你就能理解他們與人為善的處事的原則是源自於對生活的無助的深切理解。瞭解父母,你就能理解他們視你如珍寶的原因,在這無奈與無助的人生中,我們的存在讓父母感到無盡的安慰與慶幸。

而我們要感謝父母的恩情,最好從理解他們開始。理解他們的辛苦、理解他們的不易、理解他們的平凡與偉大,傳承他們的理想和信念。真正做到孝敬父母。

你不用像田世國捐腎救母,也不必像孟佩傑年僅八歲就照顧因病癱瘓的養母,你可以不用感動中國,但你必須讓父母感動。孝敬感恩父母請從感動父母開始吧!

愛與孝作文 篇9

國二作文 ,5206字

【篇一:愛與孝】

每個人都有老去的一天,也許我們如今正值青年,“遲暮”,我們似乎還不曾憂慮過。

走在小區的路上,有一位老婦人,恰是正午,她卻仍穿著冬日的大棉襖,腳上是一雙布鞋,似乎是洗得發白了,卻也乾淨,想來兒女也應該照顧得不錯的。她的背佝僂著,幾乎彎成了一個90°,只好拄著一根柺杖緩慢地前行。許是我注視得太久了,她抬起頭對我微笑,枯黃的臉也因此又多了許多皺紋。這個表情普通,卻讓我想到了我的奶奶。

我小時,奶奶卻已老了。她每每都左手牽著幼小的我,右手拄著柺杖在路上散步,遇上熟人便笑著打招呼,笑得滿臉皺紋,卻多了幾分慈祥。我長大了,奶奶也更加年邁了,爸媽忙著工作,奶奶便住在了姑姑家。

姑姑、姑父都是孝順、細心的人,奶奶自是被他們照顧的很好。可奶奶卻常常給姑姑不斷地“找麻煩”。一大家子吃飯的時候,大家都半開玩笑的說,她真是越老越不懂事了,我卻覺得身為一個老人有她不可說的可悲之處。

人老了,便身不由己。奶奶年紀大了,大小便失禁,姑姑要幫她換紙尿褲,她百般不配合;有帕金森綜合症,姑姑不要她做事,她卻偷偷摸摸都要做;幫她買了輪椅,她不要我們推她下樓,卻自己偷著乘電梯下樓……每每說到這些,姑姑總是又氣又無奈。可誰又能想到奶奶心中的苦楚和無奈,她突然間意識到她的無能,她吃飯需要人伺候,她走路需要人攙著,她甚至連上廁所都要人幫忙,她做的每一件事似乎都在給兒女增添負擔,這種無力感,這種對自己能力喪失的恐懼感,怕是遠遠超過了我們的責備對她造成的影響。古語云:“出入扶持需謹慎,朝夕伺候莫厭煩。”這,似乎是孝道的標準,可老人需要的不僅僅是孝吧,他們要的是愛啊。老人們不需要多好的衣服,多好的食物,他們只需要多點人陪陪他們,聽他們講講他們的曾經,跟他們講講他們的老友如今的故事,讓他們陪著看看兒女幸福的家庭。

孝,是中國的傳統美德,可對於老人,愛他們,記著他們,多陪陪他們就是最好的孝順方式。

常回家看看,一首老歌,也唱出了孝與愛的關係,只有愛才是最好的孝啊!

【篇二:愛與孝】

孝,……孝,簡簡單單。愛心,簡簡單單:愛心,是給無家可歸的孩子一枚硬幣;愛心,是為社群清除牛皮鮮、垃圾;愛心,是常常光顧孤兒院、給予那孩子們一絲微笑……愛心,簡簡單單。

孝心,人人都該有。我們這些做學生的,便更應該有一顆紅紅的孝心。

三八婦女節快到了,大家都在準備禮物。可是,誰又能懂得,母親心中期盼的,又是什麼禮物呢?

往年婦女節時,我們不是捧著一束花,便是一隻精緻的髮釵。媽媽總是顯得非常歡喜。可是眼裡卻流失一抹哀傷。她們想要的並不是這些啊,她們並不想讓我們花錢啊。

媽媽們想要的,很簡單:她們只想要那幼稚的小臉,露出天真爛漫的微笑;她們只想那胖胖的小手,為自己揉揉肩、捶捶背;她們只想喝一口兒女泡的茶、穿一次兒女拿的大衣、拖鞋……

這些都是在簡單不過的孝,可是我們卻沒有做到。

意識到了,那就在今年的婦女節,給媽媽一個驚喜:沒有濃香四溢的康乃馨,卻有一個稚嫩的微笑;沒有做一隻精緻的髮釵,卻有一杯充滿愛的茶,一雙充滿孝的鞋……你會發現,母親這次似乎笑得更開心,似乎,更幸福。

孝心,人人該有。可是,那笑意濃濃的愛心,也不能丟之遠去。或許,在生活之餘,我們也該注意一下這顆愛心,注意一下那些需要、渴望被愛的人,或者是本該要我們愛的物。

在我們幸福之餘,又沒沒注意到那一雙雙羨慕的眼神;當我們隨意破壞環境時,有沒有聽到地球的哭泣?

我去過孤兒院,也見識到過那一雙雙渴望的眼神。他們都是苦命的孩子,上帝無情的拋棄了他們。那我們,又能不能拾起被上帝拋棄的他們,給予他們這幼小的生靈一番愛呢?

我只是抱抱那孩子,只是給他們帶來一些玩具,只是陪他們玩。這些都是平常的事,可他們的臉上卻有一種令人心酸的滿足。“給予是快樂的”我們為什麼不能履行這句話呢?“贈人玫瑰,手有餘香”他們快樂了,自己,又怎麼會不高興呢?

我們的社群本是乾乾淨淨,可是現在卻是面目全非:牛皮鮮、辦證號碼……那些汙垢似乎是在繁殖,日日夜夜,牆面便是慘不忍睹……

“社群是我家,環保靠大家”如果我們不在意這些汙垢,如果我們不去清理,那麼,社群的環保靠誰?想想,我們的後人看到這一串串數字後,有誰能想象—這竟然是一個個辦證號碼呢?

愛心,簡簡單單。孝心,簡簡單單。當我們獻出自己的愛心、孝心後,世上就會多出兩個笑臉—一個是我的、一個是那個接受者。一定,我們都會很歡喜,很滿足。

【篇三:愛與孝作文】

孝是中華名族的傳統美德,孝順父母是我們每個人的事情,從小開始,從點點滴滴開始,這樣才能將中華名族的傳統美德發揚下去。百善孝為先,這是名族歷史的佳話。對於青少年的我們來說,孝可能不能完美的表現出來,但是我們要盡我們的最大努力去詮釋它,讓它變得更有意義,而不是徒有虛名。

孝是父母下班回家時,上前遞上一杯熱茶,孝是父母累的時候,我們說一句安慰的話,孝是讓父母看到我們的成績在進步,孝是我們一天天長大,隨之一天比一天懂事,孝是希望他們能夠健康及我們健康成長,擁有一個好的健康的體魄。這些對他們來說也是孝。

百善孝為先,孝是我們中華名族的文化,是名族的傳統美德。“孝”對每個人的定義都是一樣的。也就是說,不管你是身體健康,還是不健康,也不管你是富貴,還是貧窮,也不管你是滿腹經綸,還是隻字不識,孝順父母是必須的,絕沒有任何條件可說的。然而在這一點上現實生活中的我們,農村大深山裡的孩子總是比我們做得好。

然而,就在我們當今社會,隨著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認得慾望不斷膨脹起來,有部分人對“孝”卻沒有一點感覺了,我們從電視上往往都會聽到或者看到一些不孝子對父母不但不贍養,甚至將父母的財產“詐盡”,將他們不是打罵就是以離家出走的方式來嚇唬家人。

好在我爸媽的都是一個孝敬長輩的人,他們的愛情結晶—我,也是如此。無論是外婆,亦或是外公生病住院,父母及舅母一家子都是在無微不至的照顧著,平時老人們有什麼要求,父母都會及時並竭盡全力的滿足。

而我也已是一名高中生,比我大4歲的表姐也已是一名大學生,我個表姐是家裡的寶貝,由於學習關係,我寄宿在學校,而姐姐也因為學校的關係,不得不跑到東北讀書。我和姐姐經常不在家,致使家中少了平時的熱鬧,但會回到家的時候,家裡有熱鬧起來。

但願這“孝”,能夠繼續傳承發展下去。

【篇四:愛與孝】

小時侯,“百善以孝為先”這句話常常回繞在我的耳邊,無論是大人還是長輩談起這句話,總會有深奧的見解把我折騰地一頭霧水;長大點了,傾聽著媽媽講古代孝子的故事,看著媽媽飽經風霜卻又帶著燦爛笑容的臉,一個念頭在我腦海裡油然而生:長大後一定也要孝順爸爸媽媽,做個孝子。

記得有一個寒冬的早晨,天氣很涼,霧像個小霸王,霸佔了天,霸佔了地,他把整個世界變得白茫茫一片。早晨我起床,便聽到很有節奏的“唰唰”聲:“唰唰唰,唰唰唰……”我心想:是誰起的這麼早,在洗衣服?於是,我飛奔下樓,想看個究竟。剛一下樓,我就看到了一個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背影—媽媽,想著看著,不禁覺得眼前一片模糊,我的淚在眼眶裡直打轉。再走近點看,媽媽的手心起了老繭,手背凍得通紅,頭上也長起了一絲銀髮。頓時,我的心好像被一根細小的針紮了一下,這根針穿過我的外表,刺痛我的靈魂。我不由自主地走上前:“媽媽,我長大了,這些事我也能幹,您去休息吧,我來洗!”起初媽媽還不同意,在我的再三請求下,媽媽終於答應了。

我坐在小板凳上,學著媽媽的樣子,安排好步驟:先把洗衣粉倒一點在衣服上搓,洗乾淨後用清水過乾淨,再絞乾,最後就可以晾了。我小心翼翼地拿起洗衣粉輕輕一倒,我便拿起衣服搓了起來。我先洗衣領,衣領最髒,我雙手拿著衣服握拳,有洗衣粉的地方雙手靠攏,搓啊搓,我突然發現自己的雙手已經凍得沒知覺,由紅變紫了。媽媽看見了,連忙走過來心疼地說:“寶貝,冷嗎?”忽然,一陣風吹來,我多謝這一陣風吹乾了我的淚,沒讓媽媽看見我在哭。我強忍著讓自己笑:“不冷,真的一點都不冷!”我繼續洗著衣服,儘管我的手凍得通紅,可是我願意。終於洗好了,我把衣服晾好,朝媽媽笑了笑,媽媽也欣慰地笑了。

孝順,可以是有好東西與長輩一起分享,也可以是幫長輩做一件事情。生活中有長輩對子女的愛,更應該有子女對長輩的孝,哪怕是一句暖心的話語。

【篇五:愛與孝】

中國自古講求孝道,孔子言:“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也就是講,父母的身體健康,兒女應時刻掛念在心。

每當望著媽媽筋疲力盡的模樣,我想:媽媽太累了,報上說泡腳能驅疲勞,不妨我也來幫媽媽洗洗腳,讓她解解乏吧!小時侯,無論我的腳有多髒,媽媽都會幫我洗得乾乾淨淨,現在該是我感恩的時候了。

於是,我便做起了為媽媽洗腳的準備工作。我先燒了一壺開水,拿來洗腳盆與毛巾,把滾燙的開水倒進盆裡,又加了些自來水。緊接著,我又往盆中灑了些花露水,熱氣騰騰的洗腳水中飄散著一股淡淡的清香。

我把一盆洗腳水端到媽媽面前,笑著對媽媽說:“媽媽,洗腳吧!”

媽媽疲憊不堪的面容裡顯出了驚訝:“你怎麼想到要幫媽媽洗腳?”

“媽媽,《三字經》裡不是有句話說‘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黃香九歲就能幫父親溫席了,我都十一歲了,難道還不能幫你洗腳嗎?”

“噢?那可謝謝你了!”“謝什麼謝呀,‘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您的恩情,我一輩子也報答不了。我長這麼大,你不知道幫我洗了多少次腳,我這一次算什麼!”我說著便幫媽媽脫下鞋和襪子,讓媽媽的腳浸入水中。

媽媽的腳凍得通紅,顯得又瘦又小,腳底有一些又厚又硬的老繭,有好幾個指甲灰白灰白的。我捧著媽媽的腳,從上到下用毛巾小心翼翼地反覆搓洗著,並用手捏揉。媽媽的腳經過一番按摩,漸漸地熱了起來,水漸漸涼了,我又加了些熱水,繼續搓揉著……。過了一會兒,我把毛巾擰乾了,把媽媽的腳擦乾淨。

爸爸媽媽對我恩重如山,這情、這債,我是永遠無法還清的!我只有平時做個有心人,抓住點點滴滴的機會,關心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回報他們—常陪老人聊聊天,常幫父母做些家務。這些情感回報,對於我來說是力所能及的,比起大人們對我的付出,這,顯得太單薄、太渺小了!

【篇六:愛與孝】

古人說:“人生百行孝為先。”孝順父母,既是我們

去年放暑假的時候,奶奶的眼睛忽然看東西模模糊糊的,去醫院檢查也查不出是什麼原因。第二天,我和爸爸媽媽一起陪著奶奶去舟山醫院請專家會診,因為病人很多,我們在醫院走廊上焦急地等待。奶奶坐立不安,十分擔憂,我在一旁安慰奶奶、鼓勵奶奶說:“奶奶,你不要擔心,不要害怕,現在醫學那麼發達,什麼病都能治好的,如果這裡看不好,還可以到寧波、上海、北京去治療。”專家也不能確診奶奶的病情,爸爸媽媽決定陪著奶奶去寧波繼續治療,把我託給大姨媽照顧。那幾天,我十分擔心奶奶的病情,後來媽媽來電告知奶奶的病情不要緊,過幾天就可以回家了,我一顆懸在半空中的心終於落下來了。

只要我們做學生的都能尊敬老師,做子女的都能孝敬父母,年輕人都來關愛老年人。我們的普陀,我們的社會就會更加親切!更加美好!更加和諧!

【篇七:有孝就有愛】

孝和愛是人生的兩位天使。你善待他們時,他們就會讓你迎來更多的光彩、更多溫暖的陽光。古人云:“人之行,莫大於孝;孝之人,光彩迎人。”意思是說人的一生之中,最重要的是品質,莫過於孝心了,有孝心的人,必然會有愛,也會有尊敬的目光照向你。

是啊,為人父母,哪一個父母不是自己的愛,為女兒撐起一把遮風避雨的大傘呢?中國傳統,孝道文化是人類歷史中豐富多彩的一頁。《孝經》雲:“安神行道,揚名於世,孝之終也。”就是說:做為父母,最大的心願就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風。兒女在事業上有所成就,為祖國做出貢獻,父母的微笑便會印在心裡。“羔羊跪乳”、“烏鴉反哺”。人活在世界上,要有一顆感恩的心,學會感恩,才是真正的成長!

父母的恩情如山似海。他們給予了我們生命並給予我們無微不至的關懷,我們應該感謝父母。“百行孝為先。”孝並非是什麼驚天動地、泣鬼神之舉,只要讓父母快樂,發自內心的我們也快樂。孝在於質實,不在於飾貌。曾經看過一個古代笑話:一個地主突然大發慈悲,把債戶們都招來,宣佈免除他們的債務,但要他們表態下輩子如何報答他。債戶們都說下輩子要給他做牛做馬,唯獨一個欠債最多的老漢答道:“您給我的恩惠實在太多了,下輩子我要給您當父親。”

大家都笑了得了別人的恩惠,還佔人家便宜。可我卻笑不出來,誰當父母不傾盡所有地愛下一輩呢?請不要再冷言冷語地對待自己的父母了,要對他們表示發自內心的關愛,細心地照顧他們,因為他們是你生命中的恩人。其實要讓父母感到那顆真實的心並不難,只要你在服侍他們時,想著父母以前,無怨無悔地為你做早餐、洗腳、洗臉……

也正是這些小事,讓父母有一種快樂的享受。有孝就有愛!我期待明天充滿愛的祖國。

與孝同行 篇10

國二作文 ,809字

在漫漫的人生旅程中,孝,在悠然的午後陽光中感動;孝,在靜謐的午夜時光中品讀;孝,在微明的晨曦中徹悟。

落葉帶走了秋的氣息。白雪飄走了冬的訊息,嫩芽又一次報出了春的生機。季節輪迴,流年暗換,在我們成長的歲月中,他們給我們的愛是那樣醇厚,給我們的情又是那樣真誠,他們用自己的心哺育著每一位兒女,用他們的愛傾注著我們的一生。

安靜的走在陽光之下,心也不由得和天空一樣澄明起來,思緒在難忘的過往中沉澱。沐浴在和煦的微風裡,聽深藏心濤,始終記得在成長迷茫的父親的教誨,也不曾忘父親沉默背後迸發出來的溫暖。

還記得父親那晚視窗的背影,也還記得父親身邊的香菸頭。明明知道著一切的我卻又不能言語,我害怕的看著視窗,卻不經意地對上了爸爸的目光,爸爸熄滅了香菸,走到我的身邊,沙啞也聲音對我說:“你知道了嗎?”我輕輕地點點頭,害怕地縮起來,我想著放棄,我想著退縮,但是爸爸卻彷彿明白了我心中所想,對我說:“既然知道了,那就不要放棄,也不要害怕,都還沒有嘗試這做過,你又怎麼知道你不行呢?”

一霎時,父親的話語瀰漫了我的整個世界,看著父親額頭上歲月的痕跡,藏在烏髮裡的幾縷銀絲,逐漸隱去的颯爽的英姿,我頓悟了:孝,不一定是亭臺樓閣,也許是茅屋一舍;孝,不一定是鮑魚龍蝦,也許是小菜一碟;孝,不一定是貂皮大衣,也許是暖語一句。

沒有不謝的花,沒有不暗的星,沒有不散的席。當這時來臨的時候,他們留給我們的是無法報答的恩情,永久長遠的懊悔和難以了結的恩情。

百善孝為先,莫到後悔時。當我們年輕的時候,無法懂得,當我們懂得的時候,已不再年輕。世上有些東西可以彌補,有些東西永無法彌補。孝不需要金錢,不需要回報,更不需要精美的語言,需要的只是一顆感恩的心,一份真誠的愛。不要忘了時間的殘酷,不要忘了人生的短暫,我們要及時行孝,用孝去回報他們的愛。

孝,不需要褒獎,愛,無需言傳。孝比天高,愛比地厚,無論時空變幻,無論滄海桑田,愛與孝同在,孝與愛同行。

孝心與感恩 篇11

國二作文 ,756字

古人云:“時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時間是寶貴的,這我們都知道,可有時,我們仍在虛度光陰。然後又深深地陷入懊悔當中。

也有人說:歲月是把殺豬刀。因為它使親人的青絲變成白髮,在他們的額上刻下了歲月的痕跡。

十幾歲的我們,總是認為自己還小,未來仍遙不可及,依仗自己的年輕無度地去揮霍青春。當我們與父母爭吵後,我們也只是將其視為青春的叛逆而不以為意,不知悔改。其實,這些都是我們為自己的錯誤找到了開脫的藉口,無知而愚昧,優質而可笑。

這世界很大,人很多。可是,沒有人會無緣無故地對你好,出了親人。我始終相信血濃於水的親情是人類最美好最純潔的感情。它沒有友情的如影隨形,也沒有愛情的山盟海誓,但它更多的是一種細水長流的平淡自然之類。

我們都是有血有肉的人,父母對我們的好,我們都感受得到,為我們做的一切,也都看在眼裡,但有些人卻熟視無睹,認為理所當然(next88),應該清楚地知道:沒有人應該理所當然地對你好,為你付出。我們缺乏的是一顆感恩的心。當然,也許有人會說,我還這麼小,無法報答父母,給不了我們想要的,等長大了再說吧。那麼,你清楚父母真正想要的嗎?他們並不奢望我們功成名就後帶來的榮華富貴,而是希望能一直陪伴他們終老。

初二那年,學校舉辦了以"感恩,我們在行動“為題的活動,相隔三年,我仍記得活動中,學生與家長一起感動落淚的情景,大家踴躍衝上前,在話筒前大聲喊著"爸爸(媽媽),我愛你。”我發誓,那一天是我哭得最舒服暢爽的一天,不是因為委屈或難過而哭而是因為感動。那天,母親拭去我淚水時憐愛的眼神,我永生難忘。那一刻,我便決定要讓眼前的母親不再為我而落一滴淚,我要好好愛她。

揣懷著孝心前行,對愛自己的人心存感激,讓親人所經歷的悽風苦雨化為明日天邊那一道最絢爛的彩虹。

山崛起於地,樹依傍于山,感恩存於我心。

感受傳統節日弘揚忠孝美德 篇12

國小三年級作文 ,431字

今年的端午節與往年小有區別,因為緊挨著“父親節”—兩個節日,一個凸顯“忠”,一個凸顯“孝”,正是中華傳統美德中最核心的要素,因此,在節日假期來臨之際,吐絲口小學金子中隊組織開展了一系列活動,提前過了一個特別有意義的節日。

首先,在輔導員劉老師的主持下,全體中隊員開了一次“我們的節日—端午”主題隊會,通過“端午節的由來”、“端午節的習俗”、“端午節的意義”三個活動,隊員們增長了許多知識,明白了一些道理,懂得了這個節日的意義非同一般。

接下來,孩子們展示了自己繪製的“我眼中的端午”畫報,由他們自己進行評選,依次選出了前二十名優秀作品,供大家參觀學習,然後交流自己的心得體會,大家暢所欲言,各抒己見,氣氛活躍。

最後,在輔導老師的啟發下,隊員們又參與了一次“端午節前敬父親三個一”實踐活動—即每人給父親寫一封信、捶一次背、說一句知心話。要求一封信在學校裡完成,帶回家讓父親看;給父親捶一次背和說一句知心話利用週末時間在家完成。

孝心與孝行 篇13

國一作文 ,937字

百善孝為先,孝是我們對父母的回報。心中有孝,才能感悟這個充滿愛的世界;心存感恩,才能體驗生活中的點滴幸福。孝心,不一定是驚天地泣鬼神的大事,卻一定是對父母發自內心的感激。

生活中,我們真正能為父母做的並不多,只是一些小事罷了,下班後捧上一杯熱茶,生病時悉心照顧,平常分擔家務等等。但是,這些足以給父母精神上以慰藉。對於我來說,做飯是比較擅長的,當父母一身疲憊回家看到滿桌熱乎的飯菜時,應該也是心滿意足的吧。

我家新買的汽車出了些問題,爸媽一下班就去了維修店,很晚都沒有回來。電話裡,媽媽讓我自己應付一下晚飯,他們倆在外邊湊合。聽到爸媽忙了一天也不能好好的吃頓晚飯,我心裡很不是滋味,就一口包攬下了做飯的重任。

放下電話後,我開始思考:複雜的我不會做,就做點父母愛吃的家常菜吧。

首先,我確定了今晚的選單—土豆絲炒胡蘿蔔絲,清炒白菜。接著我便開始忙碌地準備起來:白菜簡單,用刀切幾下就好。土豆先削皮,再用擦板擦成絲,靜候下鍋。平常做菜我都是清炒土豆絲,還沒有掌握胡蘿蔔的“必殺技”。它仗著自己“人高馬大”不肯輕易就範,用擦板擦到最後剩了一大塊胡蘿蔔就擦不動了。正好鍋裡熬著大米粥,我便把胡蘿蔔切成小塊,扔進了鍋裡。

開始炒菜。倒入油,等它熱起來,加入白菜,倒醬油,出鍋,完成。再倒入油,把土豆絲和胡蘿蔔絲一起倒進去,然後加水。加水的速度很快,卻因為倒進去的東西太多被油濺到了。平常媽媽做飯時,會不會遇到這些問題呢?我的思緒飄遠了,但很快飄回來了。尋找著記憶中媽媽炒得菜的味道,我加了醋和鹽調味,之後放任它自己在鍋裡翻騰,熟了後盛在盤裡,也完成。

兩道菜好了,大米粥也差不多了,我把它們端上了桌。媽媽剛好回來,看到眼前的飯菜,很感動。坐在桌前嘗過第一口菜後,讚不絕口,輕輕在我耳畔說:“你長大了。”我抬起頭來,看到媽媽眼裡有淚光閃動。

我們平常對父母的一聲問候、一個眼神、一句話語,對父母來說都是點滴的幸福。父母對子女的愛,是世界上最無私、最真摯的愛。父母的養育之恩,是子女用一生都償還不完的。

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動物都懂得孝敬父母,何況我們人類!孝,就是對父母發自內心的關愛。孝敬父母不應等到長大成人、事業有成後才去做,而應該從現在開始,從身邊小事做起。

淺談林沖的“忠”與“義” 篇14

國一作文 ,1327字

“仗義是林沖,為人最朴忠。

江湖馳譽望,京國顯英雄。

身世悲浮梗,功名類轉篷。

他年若得志,威鎮泰山東!”

這是《水滸傳》中施耐庵對豹子頭林沖的評價。由這首詩也可以看出,林沖是一個忠義的人。

一、忠

從施耐庵所說的話中可以看出,林沖是為最忠誠的。

在第六回高衙內調戲林娘子的時候,林沖向魯智深解釋時,他說道:“原來是本管高太尉的衙內,不認得荊婦,適才無禮。林沖本待要痛打那廝一頓,太尉面上須不好看,自古道:‘不怕官,只怕管。’林沖合吃著他。請受,權讓他這一次。”高衙內在光天化日之下調戲自己的妻子,林沖卻要為他開脫。鮑鵬山批註道:“多少英雄齊下淚,一生屈膝飯碗中。”而他的好兄弟魯智深卻道:“你卻怕他本管太尉,灑家怕他甚鳥。”“你道他是個太尉,我道他是個鳥。”魯智深就和他形成鮮明的對比。魯智深豪直剛強,而林沖卻因為忠而謹慎懦弱。林沖捨不得他的家業,捨不得他的身份,捨不得,就只能忠於領導,怕於領導,以至於,手無縛雞之力的無賴高衙內,就能憑藉“我爸是高俅”和林沖的“忠”處處咄咄逼人。林沖也因為他的“忠”,在妻子被人欺負時,只是聽著高衙內“林沖,幹你甚事,你來多管”的無理大吼。只能委曲求全,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當後面高俅一直不停地陷害他時,他也只是一直忍氣吞聲。但林沖的忠,不是忠於高俅,而是忠於宋朝,忠於昏君,但被社會環境所逼,他被逼上梁山。在梁山上,他心中的忠誠死灰復燃,由於他心中的“忠”,他隨宋江等人征討遼國,立下赫赫戰功,他這一切的目的就是為了報效祖國。但我認為,這其實是一種愚忠。

二、義

在《水滸傳》中,施耐庵刻畫出許多忠義之人,林沖便是其中一個。

林沖救濟李小二的事件中,就可以體現出他的“義”。文中寫道:“李小二先前在東京時,不合偷了店主財,被抓住了,要送官司問罪。卻得林沖主動陪話,救了他,免送官司。”李小二也只是一個店小二,地位低下。從“主張”二字可以看出,林沖是主動救他,並不是李小二央求的。這不難體現出林沖為人仗義,俗話說“路見不平,拔刀相助”。林沖的善舉完全是出於好意,要不然為何一個禁軍教頭要幫助一個與他毫無關係的草根平民。

林沖與他的妻子在一起數年,逛廟也與她一起去,這種現象在那個朝代是很少見的,更別說他是一個當官的。之後,妻子路遇可惡的高衙內對其進行調戲,林沖也是焦急萬分。文中寫道:恰才飲得三杯,只見女使錦兒慌慌急急,紅了臉,在牆缺邊叫道:“官人!休要坐的,娘子在廟中和人合口!”林沖連忙問道:“在那裡?”錦兒道:“正在五嶽樓下來,撞見個詐見不及的,把娘子攔住了,不肯放。”林沖慌忙道:“卻再來望師兄,休怪,休怪!”林沖別了智深,急跳過牆缺,和錦兒徑奔岳廟裡來。搶到五嶽樓看時,見了數個人拿著彈弓、吹筒、粘竿,都立在欄杆邊。胡梯上一個年少的後生,獨自背立著,把林沖的娘子攔著道:“你且上樓去,和你說話。”林沖娘子紅了臉道:“清平世界,是何道理,把良人調戲!”林沖趕到跟前,把那後生肩胛只一扳過來,喝道:“調戲良人妻子,當得何罪!”在這裡,他拋下兄弟魯智深,氣憤的制服了歹人,這也能看出他對妻子的感情深厚。

林沖的形象是個典型,他是所有生活在權力社會裡膽小怕事的型別代表,他的故事向我們展現出當時社會的黑暗與腐敗。

忠義與謀反——解析梁山泊好漢的心路歷程 篇15

議論文 ,1093字

第二種則是呼延灼,他的武器是雙鞭,當時被認命來收服梁山泊,他的連環馬讓許多好漢都束手無策。最終被徐寧破解後,在宋江的勸導下以及被宋江的義氣所感讓,他最終選擇了落草。不僅僅是呼延灼,張清、魏定國等人都是因為戰敗且被宋江的義氣所感動而同意落草。

第三種則是吳用,公孫勝,劉唐等人,當時晁蓋還在人世,他們主動找到晁蓋並商議一起去劫生辰綱,當時是楊志帶領著人去護送,但在吳用機智的謀略下,他們成功劫取了生辰綱,但由於白勝的一個不小心,他們被發現了。在宋江的提醒在,他們成功逃脫了一劫。他們去了不同的地方,最終去到了梁山泊。當時的山寨之主是王倫,但是他心眼極小,導致林沖一怒之下殺了他,晁蓋成為了梁山泊之主,這樣,梁山泊便慢慢建立了起來。

忠義

梁山泊好漢的性格都是圍繞著一個字“義”,一百零八好漢,個個都是有著十足的義氣。即使被朝廷打得皮開肉綻,也是十分倔強的。而其餘好漢,則拼死拼活地劫牢,劫法場,這種義氣比起朝廷中的送禮、送錢那些所謂的義氣正直得多。宋江的義氣在全書中是十分重的,當晁蓋大王去世,雖被選舉為山寨之主,但他一直記著晁蓋大王的遺言。當盧俊義成功抓到史文恭時,他便一直強行讓主位。當徵方臘是,每死一位好漢,他都會覺得心如刀割,他的義氣,是眾人所佩服的。所以,即使他的才能,武藝並不出眾,卻讓眾人能夠尊重他,信服他。

謀反

當梁山泊的勢力日益擴大時,朝廷屢次派出大將來收服梁山泊,但屢次失敗。當時的宋江,對待朝廷是十分痛惡的,所以,當朝廷派人來收服時,他會毫不猶疑地反擊,然後用他的義氣,收服了一名又一名的將軍。他有仇必報,帶領這一位又一位好漢馳騁在沙場,這時候的宋江,是被朝廷的黑暗震撼到了。他勸告來收服他們的將軍是,都是說:“現在的朝廷,奸人當道,政治腐敗,還不如在梁山泊落草。”而李逵屢次叫道:“宋江哥哥當皇帝,我們都當將軍。”當一百零八好漢聚集,當年那塊石頭出現後,他想被招安的心情愈發得明顯。

悲慘結局

當徵方臘成功時,梁山泊好漢已經死了十有八九了,本以為能平靜的宋江和盧俊義,卻在高俅,蔡太師等人的謀害下,在皇帝賜的御酒中下毒。當時我的內心的波瀾併為觸及太深,可等到李逵得知自己飲下毒酒並說道:“死後也只是哥哥部下一個小鬼”,以及吳用和花榮在宋江,李逵的墳前上吊時,讓我不禁淚目。宋江是幸運的,他有這麼多兄弟為他出生入死,而同時,他又是悲慘的,他盡心盡力,為朝廷出力,卻落到被奸人謀害,死不瞑目。

讀完這本書,心中有太多無法言說的情感。縱使最後的結局是悲慘的,但卻讓我真實感受到了當時社會的黑暗,以及黑暗中湧現的光明。

與孝同行 篇16

國一作文 ,866字

媽媽經常對我說:“百善孝為先,只有把孝做好了,才可能做好別的事。”

週末,我們一家三口經常回爺爺家,我們都會和爺爺奶奶坐在一起聊天。我分享學校裡發生的開心的趣事,爺爺奶奶也見縫插針地說說街頭見聞。我們經常會說得開懷大笑。吃飯的時候,爸爸當廚,媽媽準備餐桌,我擺放桌凳。等一家人飽餐之後,爸爸媽媽負責收拾碗筷與廚房,我負責給爺爺奶奶捶背,爺爺奶奶常常是笑得合不攏嘴。

清楚地記得爺爺六十大壽那天,爸爸恭恭敬敬地端著酒杯給爺爺敬酒:“祝老爸福如東海,壽比南山!”爺爺卻有些傷感地嘆道:“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爸爸靈機一動,巧妙地說:“夕陽無限好,雖是近黃昏。父親身體硬朗著呢,活到一百歲是沒問題的!”在場的人都哈哈大笑起來,爺爺笑得連筷子都要拿不住了。

那是去年春天,奶奶偶感風寒,高燒不退,住進了益都中心醫院,適逢爺爺去濰坊有事。為了照顧奶奶,爸爸媽媽每天輪流奔波在學校和醫院的路上。奶奶病情稍好一些,就不讓爸爸媽媽去了,說自己能照顧自己。可爸爸媽媽不約而同地說:“我們年輕,不用擔心。”奶奶笑了。在爸爸媽媽的精心照料下,奶奶很快康復出院了。

爸爸媽媽是平凡的人,只是芸芸眾生中的一員,沒有什麼驚天動地的感人故事,他們的孝也侷限於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但是,爸爸媽媽點點滴滴的孝卻像雨露一樣滋養著我的成長。在他們的影響下,孝心也在我的心底紮根發芽。

現在爺爺奶奶年近古稀,收入不多。寒假時我回到爺爺奶奶家,把自己攢的零用錢替爺爺奶奶繳上了電費。爺爺用粗糙的手撫摸著我的頭,欣慰地說:“真是個懂事的好孩子!”聽了爺爺的誇獎,我的心裡像抹了蜜一樣甜。

孝心是父母幹了一天活兒回來的時候遞給他們的一杯熱茶;孝心是父母生病時的一聲親切的問候;孝心是你出門在外時的一個報平安的電話。為你的父母盡一份孝心吧。也許是一碗米粥,也許是一個簡訊,也許是一朵鮮花,也許是一個問候。願我們的人生之路與孝同行。

風箏與線 篇17

國三作文 ,561字

風箏與線;魚與水;星星與月亮;我與你;誰也離不開誰。

我與家人

家人的愛是世界上最無私的,最真摯。他們不求回報。在青春期時,我這個小風箏總想掙開線的束縛。有一次,我和我的同學去玩,而那一天正是我爸爸的生日,想想和同學玩一定很快樂。於是我拋棄了爸爸,我和同學去爬山,風和日麗,滿山的迎春花,大自然就像一個沒有修飾的大花園。

“啊”不小心的我,在下山的時候跌了一跤,心想:“這下可完了。沒有和爸爸一起過生日,還受了傷,老爸老媽一定不會放過我。”

回到家,心海沒有落下來,媽媽發現我腳受了傷,馬上給我包紮。媽媽輕輕的揉著我的腳。藥物一點點的給我擦,嘟起小嘴輕輕的吹,媽媽好像天使一樣。

風箏你可以任意的飛,但回首望一眼,我永遠停在原地等你回來。

我與朋友

朋友如一片海洋。許許多多,可是真摯只有那幾滴,就像風箏與線。

有一次,與同學一起迎來期末考試,同學爭分奪秒的住進複習。你追我趕,競爭之火,正在燃燒。

我和小雪這幾次都不怎麼在一起復習了。臨終,有一個月考我們都退步了,我踮起腳尖手指在不停的打轉,輕輕的對她說:“下一星期,我們能在一起復習嗎?”“當然。”之後我們一起攜手走向期末。

風箏與線,只有在一起合作,才能飛的更高更遠。

風箏與線,好比那魚缸中的小金魚與海藻;鋼筆中的筆頭與墨水;桌子中的木板與釘子。好好體會這一些吧。

風箏與線 篇18

國三作文 ,561字

風箏與線;魚與水;星星與月亮;我與你;誰也離不開誰。

我與家人

家人的愛是世界上最無私的,最真摯。他們不求回報。在青春期時,我這個小風箏總想掙開線的束縛。有一次,我和我的同學去玩,而那一天正是我爸爸的生日,想想和同學玩一定很快樂。於是我拋棄了爸爸,我和同學去爬山,風和日麗,滿山的迎春花,大自然就像一個沒有修飾的大花園。

“啊”不小心的我,在下山的時候跌了一跤,心想:“這下可完了。沒有和爸爸一起過生日,還受了傷,老爸老媽一定不會放過我。”

回到家,心海沒有落下來,媽媽發現我腳受了傷,馬上給我包紮。媽媽輕輕的揉著我的腳。藥物一點點的給我擦,嘟起小嘴輕輕的吹,媽媽好像天使一樣。

風箏你可以任意的飛,但回首望一眼,我永遠停在原地等你回來。

我與朋友

朋友如一片海洋。許許多多,可是真摯只有那幾滴,就像風箏與線。

有一次,與同學一起迎來期末考試,同學爭分奪秒的住進複習。你追我趕,競爭之火,正在燃燒。

我和小雪這幾次都不怎麼在一起復習了。臨終,有一個月考我們都退步了,我踮起腳尖手指在不停的打轉,輕輕的對她說:“下一星期,我們能在一起復習嗎?”“當然。”之後我們一起攜手走向期末。

風箏與線,只有在一起合作,才能飛的更高更遠。

風箏與線,好比那魚缸中的小金魚與海藻;鋼筆中的筆頭與墨水;桌子中的木板與釘子。好好體會這一些吧。

與書法一面之緣 篇19

國三作文 ,841字

第一次與書法接觸是在2010年3月份,當天晚上的情景我記憶猶新,因為那畢竟是第一次接觸書法。

當天晚上約六點,媽媽拉著我走進了書法教室,只見抬頭,“聶氏書法”四個大字掛在上面。我緊張地握著媽媽的手,心中有一些忐忑不安。

進了教室,“師姐”們齊刷刷抬起頭,望著我,我不好意思地把頭壓低了一點,又不知什麼勇氣,讓我抬起頭對他們笑了笑。當時,我被安排到了靠右邊正數第三張桌子上,我認識了我的書法老師万老師,她對我十分和藹,有時略有嚴厲,到最後,她對我期望越來越高。老師給我拿了一支筆來,鄭重地交給了我。我心中不乏有些高興。

第一節課是讓我練習握筆;用食指,大拇指放鬆地抓住,其餘手指緊靠在大拇指一側下方,我試著做了做,卻怎麼也抓不住。然後,老師對我說:“假如這兒有一堆爪子,你去抓,怎麼抓?”我試著照做了一番,“很好,你試著抓筆!嗯!不錯!”“瞧,筆下方叫筆尖,筆上方叫筆肚,寫字時,膝蓋與肩齊平!”隨後,她走了出去拿了幾張報紙,她用筆尖蘸了蘸墨水,在報紙上畫了一根線,很平穩,很直,她對著我說:“試著畫一畫!”我飛快地把筆一拉,她一邊搖頭,一邊對我說:“剛怎麼說的呀?膝蓋要於肩齊平呢!還有書法不要求速度,注重質量!”我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照了做,畫得很醜,就像心電圖一般,波瀾起伏,她對我笑了笑,說:“繼續練呀!”她走了出去,對其他同學指點了幾句。沒過幾分鐘,我望了望坐在對面的媽媽,媽媽轉身對我說:“加油練啊!”我不吭聲,因為我手十分痠痛,一陣陣熾痛向我湧來,媽媽只好不再說什麼,讓我四處走動一下。

我離開了坐位,向四處望去,“哇!”我不禁讚歎,他們寫得美觀極了,對一個書法幾乎還沒有入門的人來說,是不會用詞語來形容的,而現在,我對書法有了一定的見解,楷書規矩整齊,行書不及楷書工整,不及草書草寮,卻別有一番韻味,草書則十分草率,快速的,隸書扁平,工整,精緻小巧。欣賞完,我又坐下認真練習。

兩小時三十分鐘飛速地過去了,我於書法的緣分正式啟程。雖然緣分短淺,只有兩年。

與古箏的一面之緣 篇20

國三作文 ,875字

有時候,往往只需要一面之緣,剎那間,你將會擁有不一樣的事件。

曾何幾時,小小年紀的我時常看《還珠格格》。不必說活潑可愛的小燕子、多愁善感的紫薇、凶狠惡毒的皇后娘娘。她們的容貌我都已記不太清了。可當在我四歲半時,我無法忘記它的模樣與聲音,真的,直到現在也是如此。

四歲半時,我還在痴迷於《還珠格格》中的搞笑片段,無所收斂地大笑時,電視中出現了紫薇,此時她也正唱著我多不懂的一些詞,只是匆匆瞥見在她膝下的一架不知是什麼的小玩具。我天真地問媽媽:“媽媽,那個東西是什麼啊?”媽媽略傾側頭望了望,“古箏”。兩個字就像在我心中紮根似地留下了。耳畔突然響起一陣音樂,我大笑的聲音停下了,靜靜地聆聽著那個名為古箏發出的聲音。

那種聲音平和沉穩,悠揚自然,似乎沒有什麼大起大落。望著紫薇纖細的手指滑過古箏上的“線”,便會有一陣清脆的音樂傳來,那一陣聲音,似乎那聲音傳入了我的心底,是悲亦或是喜,只是靜靜地,穩穩的。我的心也開始泛起一陣又一陣的漣漪。靜了,一切都靜了,我浮躁的心沉了,穩了。就像是一輪魔法一般,滲入我的心中。我被施法了,這才回來。發現電視情節已經換了,腦海中極力回想古箏的摸樣:沒有很大,上面有很多琴絃,人用手指在上面撥著琴絃,就會傳出一陣“魔音”。起碼對於當時的我來說,那已經是很有吸引力了。

雖然只見過一面而已。

於是,我吵鬧著要學。我第一次將手觸及琴絃,有一股力量充斥著全身。“叮……”,清脆的聲音再次響起,那聲音是傳自我手中的,似乎又添加了幾分魔力。

那一年,我五歲。

稚嫩的小手,還不能十分有力地撥動著琴絃,天真無邪的我,還不能流利地彈奏出一首曲子。但,這已足矣。

現在,我快十三歲。我曾無數次地帶上假甲,撥動琴絃。可是,一切都只因為我與古箏的一面之緣。

只見過一面,還是在電視上的,卻讓我對古箏情有獨鍾。真的,如今,我無數次演奏著曲子,古箏帶給我的沒有煩惱,卻只是一味地帶給我寧靜。

我,好像真的被施了法。

高山流水,知音難覓。古箏已變成了我的一個知音,先是讓膚淺俗氣的我愛上了它,又讓我浮躁的心沉靜下來。

有時候,只需一面之緣,就已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