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與終相關作文20篇
始與終 篇1
國三作文 ,664字“始”人們常常定義為開始,而“終”則被定義為結束,而美國詩人艾略特認為:終點是我們出發的地方。這是否正確呢?
每個人從出生,就徘徊於“始”與“終”’之間。人從生下來就意味著人生的開始,同時也表示著在母親腹中生活的結束。這樣始便是終,終便是始。
人生走的每一段路總有開始,也總有終點,人生路段的開始就是前一段路的結束,又是下一段路的開始,反反覆覆,人類總是徘徊於開始和終結之間。人生漫漫,沒有隻是開始,也沒有隻是結束,人生無異於一場漫長的馬拉松,看似只有一個開始一個終點,在不經意間卻流露著無數的開始和無數的終點。自始至終,人們總是來回於開始和終結,卻從未體驗過真正的始和終。
正如每個人都應該有夢想,第一個夢想的開始,即是喜悅,是對未來夢想成真的憧憬,夢想開始,即是之前渾噩生活的終結,終和始依舊不可分割,當你為夢想而努力,終於到達了自己的夢想,恭喜你夢想成真,同時你也已經走到了夢想的終點。可這裡,你也許就認為是終點。不!這還是開始,這是你下一個夢想的開始,既使你只有一個夢想,這個夢想的實現,也仍舊不只是終點,而是你夢想生活的開始。
說到這裡,始與終一直一起出現在人生的道路上,來來去去,離不開也甩不掉,像美國詩人說的那樣,終點是我們出發的地方。
在每個人的生活中,不要只以為有開始即不是終點,有終點即不是開始。始與終不可分割,開始即是終點,終點即是開始,有始有終方為人上人。
切記,終點才是我們真正開始的地方。
這個故事告訴我做事要有始有終 篇2
國小三年級作文 ,509字我們中國有很多成語故事,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半途而廢》。這個故事告訴我做事一定要有始有終!
這個故事講的是:一個叫樂羊子的人,拾到了一塊金子,回家給妻子看。妻子看了之後讓他把金子放回去,然後安心去求學。因為她覺得只有通過自己努力得來的錢才用的踏實。樂羊子聽了妻子的話,放回金子,然後就外出求學了。一年後樂羊子回來了,妻子問他怎麼這麼快就回了。樂羊子說:“時間太長了,想家了”。妻子聽後,拿著剪刀,走到織布機前,說:“布是慢慢織成的,如果我從中間剪斷的話,這塊布就織不出來了。讀書不是一樣的道理嗎?”樂羊子聽後很受啟發,就果斷又去求學了,7年後終於學成歸來。
因為我的字寫的不是很好,爸爸媽媽給我報了一個練字班,有一次我不想去練字,就假裝肚子疼,後來被媽媽識破了。媽媽告訴我:“做事要有始有終,不能半途而廢。你今天假裝肚子疼,如果媽媽因為心疼你就縱容你的話,那你以後碰到不想做的事了就會繼續裝。”我聽了之後,覺得媽媽說的很有道理,於是就又去練字了。
後來,媽媽專門找到這個故事,和我一起讀。想起自己假裝肚子疼的事,感覺自己就和樂羊子求學一年就回家的事很像,我也要學習樂羊子後面踏踏實實求學7年的精神,努力做好每一件事情。
善始善終是成功主因 篇3
高三作文 ,706字通往成功的路絕無坦途,可能遍佈荊棘,如果你因為畏難而停下來,你將難以品嚐成功的甘甜。
楚漢之爭,歷經四年,勢力弱小的漢王劉邦幾經挫折,經垓下之戰最終擊敗楚霸王項羽而一統全國,最終建立了西漢。
劉邦為什麼能成功?
有人說他善於用人,有人說他雄踞關中富庶之地有穩固的大後方,有人說他奸詐,為成大事不擇手段。這些有一定道理,也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但最為重要的原因,我認為跟劉邦堅韌不拔、鍥而不捨的精神分不開。
楚漢爭霸之初,漢軍處於被動,屢吃敗仗,劉邦被楚軍追得丟盔棄甲狼狽不堪。史書記載,漢軍在一次奔逃中,劉邦為了自己逃命,甚至幾次要把自己的兩個孩子推下車。他的老婆呂雉那時候也被項羽扣押,他的父親劉太公也同樣落於敵手。
形勢如此艱難,劉邦都沒有放棄,始終堅持與項羽作鬥爭,他聯合多方力量不斷壯大自己,最終逆轉獲勝。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如果劉邦不堅持到底而最先放棄,估計他在楚漢戰爭的初期就出局了吧?
舉劉邦這個例子,是想要讓大家明白有始有終敢於堅持的可貴。
魯迅先生說:不恥最後。即使慢,馳而不息,縱令落後,縱令失敗,但一定可以達到他所向往的目標。
這世間的人,絕大部分都是普通人,智商、體力等因素都不會有太大差距。但為何有的人能做一番事業,有的人卻一生碌碌無為?差別就在於,有的人畏難怕險,遭遇一點挫折,輕而易舉地就放棄了。不斷地放棄,不斷地開始,到最後一把年紀一事無成。
英國作家約翰生說:“成大事不在於力量的大小,而在於能堅持多久。”
古希臘哲學家畢阿斯說:“要從容地著手去做一件事,但一旦開始,就要堅持到底。”
很多先賢的成功已經詮釋了成功的真諦就在於:善始善終!如果你認準了,堅持下去,你必將得到回報!
從零開始,與碎片相知 篇4
從零開始,與碎片相知 ,966字今年九月,我成為了一名高一新生。
深知自己和周圍同學大佬的差距,我延續了三個月前的拼命勁兒,抓緊一切零碎時間刷題。
然後周練成績出來了,我十分榮幸地進入了班級倒數。
“我……我也說不清楚是怎麼回事,一到考試,思路就斷斷續續的……”我試圖說明情況。
老師翻了翻我的卷子,突然若有所思地說:“你以後寫作業時,專門留一段時間出來,不要在課間東做一道西做一道。”
等當晚再次提筆時,我才想起來老師的話。這一次我一次性做完一節練習,自批正確率創下了我最好的歷史記錄。
“把作業當考試。”這句話老師就一直掛在嘴邊。誠然,認真是種習慣,然而我寫作業從未應付了事,為何考試時思考卻磕磕絆絆的?
—因為我擠出零碎時間刷題,所以我所習慣的思考是碎片化的;而考試一場一節課,所以考試需要的思考是完整的、成系統的。
換句話說,難道“罪魁禍首”正是生活碎片化?
如果用人來比喻“碎片化生活”,那麼可以說,從出生起我就與她相遇,中學時與她相識。第一次知道這一概念,是在一次很不浪漫的語文測驗中。當時一瞧它的各種定義和表現,嘿!這說的不就是我嗎?感慨之下,就記住了這個詞。
後來長大了些,事情多了起來,我才切身體會到何為“碎片化生活”—顧名思義,就是生活被各種計劃各種責任各種突發狀況給切碎成一片、一片的。休閒時間被佔滿,生活節奏被打亂—大概就是這時,我意識到了,我確確實實處在這麼一個趨向碎片化的時代洪流之中,而我必須理解並利用好這一點。
於是我開始像一個最市井的商人一樣精打細算地安排時間。我瘋狂地投身於利用碎片化時間這一偉大事業,吃飯時背單詞,下課時趕作業,睡覺前記日記。然後就出現了開頭的一幕:我勤奮刷題,然後考試倒數。
這是為什麼?
哪裡出了問題?
問題很大。比如學習,學習需要深度的專一的思考,這能在碎片時間裡進行嗎?
究其根本,我“利用”了碎片時間,卻沒有“合理利用”。大資料時代將時間切割碾碎,那是一把雙刃劍,不合理地利用足以會把一個人人拖下深淵,合理地利用卻能把一個人送上成功的高臺。
生活的碎片化是每個人無可逃避的。但我想,“相遇”更重要的是之後的“相識”與“相知”。遇上這一大趨勢,就像魚遊入大海,不經意間就被裹挾著卷離既定方向。但同時,只要利用得當,那麼不管洋流的方向怎麼改,都只會使魚遊得更快、更遠。
起點與終點 篇5
國三作文 ,601字人生是不存在所謂的終點的。
想必大家都有參加過接力賽跑,當你接過那一棒時,你便開始起跑,一點賽程後將木棒交給別人。而那一刻你便終止了。
可那是終點嗎?不是的。你只是在那個地方完成了任務停住了而已,你只要換一條跑道也可以繼續奔跑,所以我認為並不是終點就意味著結束,而是新的一段路程的開始。
就如馬雲,他曾今的起點是一個買黃岡的普通人,他到處推銷卻次次遭到拒絕。許多人在當時認為這便是他人生的終點。但最後他再一次嘗試了一次,他便成功了。“終點”好似對他來說根本不存在。現在成了阿里巴巴的創始人,擁有億萬資產。有些人又說這一生最高的成就也就這樣了。可馬雲又開始發展其他的商業路,他有一個目標,就是讓自己更好,這是沒有終點的,所以馬雲從未停下。
終點並不是終止的地方,而是開啟新道路所必須經過的一個點而已。是否終止,這種意願來自於內心。倘若內心中擁有巨集圖大志的人,自然就會花費一生去完成,完成了目標又有新的理想,這樣的人根部不會停下腳步,只會往前進發。倘若內心沒有理想,沒有志向,那這樣的人只會安於現在的生活,就像沙漠中遇見綠洲的人,認為那便是終點。
當你開始新的旅途,同時意味著上一段旅途的結束。而這結束上一段旅程的地方也是你,是我們出發新旅途的開始。
人生漫漫長路,百花盛開的地方不是真正的終點,而是去尋找內心終點的起點。只要你不承認這是你的終點,這條路上便不存在所謂的終點。
開始與結束 篇6
國三作文 ,1107字時光猶如白駒過隙,不知不覺,我的初中生活已經拉開了序幕,站在校園的小路上,環顧四周紅磚教學樓,宿舍樓,學長們三個一群,兩個一夥兒,談笑風生;看前放綠色的操場,紅色的塑膠跑道上,高年級的同學正在開展一場小型球賽。看著看著,眼前竟然幻化出小學校園,那個我曾經度過六年時光的地方。
趁著教師節,我回到母校,一是看望老師,二是去拿畢業照。走進熟悉的校園,看見熟悉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內心百感交集。問候完老師,拿完畢業照之後,還是不肯離去。就在教學樓裡走走吧,看看曾經的教室,教室裡已經換了一撥兒新的師生。課堂上,老師問:同學們,這道題誰會?”“我,我,我……”一個小胖子過於踴躍,逗得全班鬨堂大笑。“行,行,行,你來!”連老師都對他有些哭笑不得,“這道題,我的理解是……”小胖立刻變臉,開始一本正經地回答問題。“同學們,小胖同學說得非常準確,讓我們給他掌聲!”我看了不覺感慨萬端,不覺思緒神飛。
今年的畢業季,雖然對新的開始充滿期待,但是離別的感傷充斥了那段日子。記得畢業的那天,我們在教室裡或握手言歡,或擁抱道別,或寫卡留贈,或舉目四顧……這時,班主任老師悄悄進來,給我們播放視訊。教室裡立刻安靜了下來,大家屏息斂聲,靜靜地觀看。那張不是剛上學的我們,一年級小屁孩兒,好稚嫩,那可是我們班第一張“全家福”啊,是我們小學生活的起點;那一張是二年級我過生日,恰逢父母出差,班主任帶領全班為我慶生吃蛋糕的情景,我的眼裡閃動著淚花,所有人臉上都洋溢著幸福。那張是三年級學校開展的“靈動課堂”活動,同學們躍躍欲試,爭著表現,討論也進行得熱火朝天。還有那張……
視訊播放完畢,教室裡靜悄悄的,我分明聽見有人在低聲啜泣。老師深吸一口氣,深情地對大家說:“我希望大家升入初中後,都以一個積極、樂觀的心態去面對新的開始,去努力拼搏,要知道,初中三年是求學的最重要最關鍵的階段……”我們若有所悟的點點頭,繼而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我們又在教室裡,校園裡拍了畢業照,直到夜幕低垂才戀戀不捨離開校園。
然而老師深情的話語,同學們熱情的擁抱,發自內心的鼓勵和祝福,早已經沉澱在記憶的深海里,成了心中最溫情的回憶。回憶著美好的過往,我們更應該用良好的心態去面對未來,開始已然開始,結束不曾結束……
不忘始終 篇7
高三作文 ,947字絲瓜藤,肉豆鬚生長時糾纏在一起,小孩想去分開卻被父親勸阻,父親的話很有道理,不要在乎過程是如何,更重要的事結果。
只有走過彎路,才更確信當初最想要的是什麼。黑格爾說過:“存在即合理。”這裡所說的“合理”,並不一定是“正確”,而是具有他存在的道理,所以我們不一定要把任何事都弄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只要不忘始終就足矣。
人生在世需要有三分醉意,這可以使我們活得更加輕鬆,萬事不要看的太透,有些事看的明白不僅僅沒有一點益處,反而徒增許多煩惱,保留一點朦朧的美感,不要太在意過程,三分醉意可以作為為人處世準則之一。
人越長大,心越慈悲。曾經無法容忍的,也都漸漸包容。
拾掇流失的心情,慢慢歸攏,自己還是自己,天還是那個天,心還在原地,我沒有把自己弄丟。心態安好,則幸福常存。樹欲靜而風不止,能真正救贖自己的,不是流淌的時間,也不是他人的幫助,而是自我良好的心態。
做人其實不需要很複雜的思想,凡事隨緣,不攀緣,境來不拒,境去不留。不執著於一念,捨得放下,適時放下,才能還原生活的安詳。放下也許會有遺憾,會有傷感。但是卻會讓生活的底蘊更加雋永和悠遠,讓生活更淡定和安然。放下是一種選擇,一種智慧,一種明白,亦是一種結局。
執於一念,將受困於一念;一念放下,不忘始終,會自在於心間。
人之所以會心累就是常常徘徊在堅持和放棄之間舉棋不定;人之所以會痛苦,就是追求的太多;人之所以不快樂,就是計較的太多;人之所以會煩惱,就是記性太好,該記的,不該記的都會留在記憶裡。其實痛苦並不是別人帶給你的,而是你自己的修養不夠,學會放下,別讓自己活得太累。
做一個最單純的人,走一段最幸福的路。其他的,交給命運。腳下的路,多了些曲折,每個人都想要很多愛很多溫暖,你得找到和你頻率相合的人才會快樂。只有把你當做平等對待的朋友的人,才值得你去遷就,因為他們懂得你的遷就是出於珍愛,他們不會捨得讓你難過,生活中這樣的人不多。
生命本身就是一場花開花謝。含苞時的醞釀,綻放時的激情,枯萎時的沉澱。可以聽見花開的聲音,是一種生命的勃發;可以嗅到花香的醉人,那是生命價值的體現。縱然花不開,香不來,但是生命在努力中走過,又何懼失敗的滄桑。回首,燦爛過,凋敝過,生命的旅途踏出過芳香腳印,只需若花般微笑。
只要不忘始終,定會收穫果實!
“成”與“功”——讀《蘇秦苦讀終拜相》有感 篇8
讀後感 ,675字蘇秦是戰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
最初,蘇秦在家中甚是可憐。他的妻子不把他當做丈夫;嫂子不把他當做小叔;父母不把他當做兒子。後來,蘇秦找到一本以前姜太公寫的名著,發奮鑽研,選擇緊要加以熟讀,並反覆演練,讀到疲倦而要打瞌睡時,就用錐子刺自己的大腿,鮮血一直流到腳跟。
就這樣辛勤學習了一年,蘇秦終於成功了。他滿腹經綸,融合貫通,憑藉自己三寸不爛之舌得到了趙王的重用。於是他開始約縱散橫,左右時局,由布衣而為卿相,成為政治舞臺上一顆耀眼的新星。
蘇秦的成功離不開他的苦讀,他的經歷告訴我們至少兩個道理:一是勤奮學習,終會成才;二是一個人的成功不是天上掉下來的,而是要靠自己的辛勤付出。
是呀!一個人要想成才必須的刻苦學習,善於觀察,敢於質疑。世上因讀書而成功的人數不勝數,蘇秦就是這個很好的榜樣。我們學習蘇秦,不是學習如何用錐子刺大腿,而是要學習他那種勤奮發學,辛勤付出的積極精神。
還有,想要成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的。一定要自幼時接受良好的環境,少年時發奮讀書,還要學會融合貫通。“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這句話就充分說明了成功要靠少年時用功學習的積累。
成功是每一個人夢寐以求的,但是成功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容易,在當今社會上,勤奮讀書是必要的,另外,擁有很好的語言表達能力也非常重要。即使你學歷有多高,文采有多好,但你的語言表達都成問題,那麼這樣就等於沒有成功!正因如此,所以我很喜歡古人的一句話:“三寸之舌,強於雄兵百萬;一人之辨,重於九鼎之寶”。
成功這個詞拆分來理解就是:成需要功,有功即可成!蘇秦就是有了這個“功”才“成”的!所以蘇秦非常值得我們學習!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篇9
高一作文 ,755字從百里之外的碭山來到宿州二中,新老師,新同學,新課程,新課本。高中生活就這樣不知不覺地開始了!
一場如火如荼的軍訓給我們敲響了警鐘,高中的艱苦與其相似。第一次離家就經歷了精神和肉體的雙重歷練,身邊沒有了親近的同學,耳邊更沒有了父母的問候,更多的是各地人操著各地的口音。漸漸地,我變成了一個人,一個人吃飯,一個人洗澡,一個人獨自回憶過去的老師,過去的同學,過去的點點滴滴。我常常徘徊在深夜的籃球場,寂寞又惆悵,最終逢不到一個朋友。
不過,宿州二中的各種活動拉近了我和班內同學的距離。按照國際慣例般地又結交了眾多同學,熟悉了周圍,周圍的人,周圍的物,周圍的方方面面。國慶前的歌唱比賽,我們抱著嚴格要求自己,絕不做集體的累贅的心態,憑著團隊的合作從而獲得了優異的名次,我也融入了三十四班的大家庭。
高中必然是學習的主要時期,最重要一點便是要靜下心來,鍛鍊自己,比起以往,自習課多了,講更多變成了悟。寫完了一個又一個本子,用完了一個又一個筆芯,資料書越買越多,我深切地感受到:真正的高中來了!沒有一點點防備也沒有一絲顧慮!
青春不是用來揮霍的,我們的大好年華終將全部付之於學習,付之於努力,付之於拼搏。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的精力會消耗殆盡,疲倦讓我們不能自已,但我們深知這才剛剛開始,生命的閃耀不經歷磨難怎麼能看到?與其苟延殘喘,不如縱情燃燒!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來到二中,為了夢想,為了將來,為了心中的美好,不妥協直到變得更好。
新二中,新起點,這將是努力不竭的三年,這將是緊張繁忙的三年,仍是充滿希望的三年。在這個充滿活力,美麗和諧的校園中,我在清晨的路上,帶著夢上路,我將會有一個不留遺憾的高中時代!
堅信”人生苦短“的說法,毫無畏懼地勇敢面對,新二中終將成為我們編織夢想的地方,只要我們堅持不懈,一切會更好!
媽媽始終是微笑的 篇10
國小五年級作文 ,839字路,那寬闊平坦的路是由一顆顆小小的石子鋪墊成的。我們社會主義的光明大道,又何嘗不是由那數不清的具有“鋪路石”精神的人鋪成的呢?今天,選出其中我最熟悉的一個人獻給大家,那就是我的媽媽。
那柳葉彎眉,櫻桃嘴,誰見了她都樂意多瞅兩眼。空氣像她的藍色絲裙,蔚藍而柔滑;風兒像是她的秀髮,清新而飄逸;星星猶如她衣裳上的閃亮的寶石,閃爍著、跳動著、微笑著;月亮猶如她的眼睛,明亮、絢麗;媽媽就像一位美麗多姿的少女,讓人心動、讓人奢望。
暑假,我們一家去城市遊玩,記得那一次,我們路過一條小道時,發現一個衣衫襤褸、面容憔悴的乞丐,手裡拿著一把破吉他,地上放著一個盤子。我忍不住,掏了掏褲兜裡的錢,毫不猶豫地放到盤子裡,我轉過頭,看見父母正對著我點點頭,我高興地走到父母旁,笑著說:“呵呵,我長大了!”“是啊,女兒的確長大了,懂得了助人為樂,你知道嗎?這雖是一件不怎麼起眼的小事,但蘊藏了一個人的品德啊!”媽媽微笑著說。
八月十五的夜晚,一縷輕柔的月光透過窗子,灑在了窗臺上,窗臺宛若鍍了銀。今天的月光特別美,我和媽媽出來賞月,陶醉般的欣喜猶如漲滿的泉水,“呼……呼……”雲把圓月擋住了,我氣得直跺腳,媽媽見了說:“跺腳有what用?”“what是啥意思?”我問。“what是什麼意思?”媽媽得意地說:“叫你平時不認真學英語,這回知道了吧!”漸漸地,月亮再次露面,。月光灑滿了我的衣服,照亮了我沸騰的心。我對媽媽發起挑戰:“媽,我們玩IQ題好不好?”“好的。”我開始出題了:“船邊掛著軟梯,離海面2米,海水每小時上漲半米,幾個小時海水能淹沒軟梯?”媽媽說:“四小時準能淹沒軟梯!”“你確定?”“我確定。”媽媽非常堅定地說。我立馬跳起來說:“回答錯誤,水漲船高,所以永遠不會淹沒軟梯。”媽媽這才恍然大悟。“哈哈……”我同媽媽一起笑,這院裡久久盪漾著我們的歡笑聲。
這讓我明白了:媽媽正是那鋪路石子,閃著光發著熱,正是這些不為名,不為利的“鋪路石子”鋪成了一條五彩的路,這路一直通向充滿快樂的明天。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篇11
高一作文 ,1208字歲月安好近似恰逢暖陽,餘生靜穩宛如舟停海港。
年勁快要褪去。閒暇之餘,呆坐在已是紅漆褪去表面斑駁的書桌前,看著那些已經堆滿灰塵的雜誌,《哲思》《青春美文》《才智》《讀者》《意林》……還有數本我也不知道是何名的雜誌,它們的外衣已被粗心的我撕裂或染上墨汁,但當我掀開它們那已不再吸引眼球的書頁時,我卻感覺如此親切。
千篇一律的炭黑字型旁有我熟悉的痕跡,突然想起來……以前的我總會看完一篇文章就在旁邊做下批註或寫下我不成熟但誠懇的感受。久了,便成了一種習慣。
是的,習慣,然後……自顧自地輕笑。
看著這些炭黑字型旁的批註,我在開始思考著,不再寫千篇一律的雞湯,不再寫無病呻吟的千字文章。我要試著去寫故事寫成長篇寫我想要寫的一切。
我知道,我既無故事又無酒,但仍有朋友跟我走。我有家人,有朋友,有那少得可憐的經歷有為之瘋狂的青春。
現在,我開始懷疑自己的各種“觀”了。我知道,有時候我在看待某些東西或某些情感時與別人有很大的不同。我那些本就不高尚不偉大也不科學的各種“觀”很狹隘很偏激。
人之本性,生來就如此。我也並沒打算為誰去改變些什麼。我覺得我沒必要去做也沒有人值得我去做。
有時候,“不忘初心”是種提醒,是種鼓勵。但有時候,它卻束縛著我的靈魂我的思想。我知道,有些東西是我前行的桎梏,但我卻死命拽著不肯放手。
就像當初,在雜誌上看到這完整的句子時,“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不文藝無心事也不刻意去隱藏,我把它分享給一個少年。
“嗯,挺不錯的。”他說。
“我也這樣覺得,所以分享給你。”我笑。
“可……做起來很不容易。”他面露難色,滿是擔憂。
“嗯?哦……”我低頭,看似沉思卻不懂怎樣去思。
一段對話也算是接近尾聲,我卻從此開始擔憂。是的,擔憂。
就這樣,一路擔憂著,我最害怕的事最終還是發生了,擔憂地發生著,執行著也結束著,也就是我們一直期待的現在,我的留言裡除自己的獨白或者是控訴外,最多的便是那句“不忘初心”。我承認最開始時我有些感動,我感動那些和我一起走過蹉跎的歲月的人還在。
可,我的擔憂從未停止,從那一刻開始,直到現在又或者是延續到未來。
也許,多年以後,在這裡。青山綠水,小舟輕蕩,陽光依舊。託付“初心”的人一身錦羅綠綺。風塵僕僕歸來,從我身旁經過。
“好久不見,你……還好嗎?”
像是告別了所有的蔥蘢歲月,祭奠了頭腦裡僅存的記憶碎片。原諒我在如此美好的歲月裡將殘酷的現實用文字碼在了紙上,雖然我知道我不是一個自負的人。但……我還是把多年後再次重逢可能出現的場面踴躍紙上,即使不是最殘酷的又或者是最悲涼的重逢方式,但那始終不是我想要的,也不是正值青春的我們想要的。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願它不只是當年在雜誌上看到就甚入我心的震撼,而是多年未見但當彼此再次重逢還能夠寒暄又或者是除了寒暄彼此的默契仍不減當年的感動。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恰如當年,認真地用青澀筆觸留下的炭黑字跡,像一枚枚篆章,拓印在心。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篇12
高三作文 ,1380字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這是一個最壞的時代;這是一個智慧的年代,這是一個愚蠢的年代……我們從小接受教育,但走在成長的道路上難免會有迷茫的日子,而這短暫的止步是留給我們時間去思考,去堅定自己心中最初的方向,為下一次啟程做足準備。
沒受過教育的人,往往被無知所左右;受過教育的人,則常常被偏見所脅迫。女教師發現學生為完成作業,上網抄襲、竊取他人勞動成果,將其判為零分。老師的良苦用心卻引來家長的不滿和抗議。經過多方施壓,老師一氣之下辭去工作,學生的行為則遭到全社會關注和議論,真可謂是兩敗俱傷。而在這場鬧劇的背後,最值得人們反思的是什麼呢?在我看來應該是對“不忘初心,方得始終”這句話的理解吧。
龍應臺曾寫道:“不要跟我說,個人沒有責任,個人無法有作為。我父親就用他最個人、最微小的方式告訴十歲的我說,個人,可以不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則是孩子踏入的第一所“學校”。每一位父母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願,於是秉承這樣的初衷,他們選擇了教育這條道路,為孩子提供了更高的平臺去仰望星空、實現夢想。這份來自父母的愛,帶給我們敢於嘗試的勇氣、拼命向前的動力。但這份愛是有原則的,絕非溺愛。“溫室中的花朵終究是帶著缺陷的美麗”。古人云“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孩子們心中那顆理想的種子,既有可能經歷風雨成長為參天大樹,也有可能因為失去庇護變得弱不禁風。不忘初心,理性地給予愛,父母才能真正扮演好成長路上伴侶的角色;孩子才能在這樣的陪伴下真正變得與眾不同。
而作為教育體制中的“授知者”—老師,這一角色,他們經過長期的積累和沉澱,將知識傳授給還在成長的無數懵懂少年。他們充當園丁的角色修剪學生身上的“殘枝”、惡習。然而在日益繁複和商業化的教育產業鏈中,他們卻變成了受害者:有為改正學生錯誤,被家長和學校逼迫無奈辭職的;有因患重病無法授課而被學校開除的;有家長不明緣由就公然頂撞破口大罵的……這些無疑是教育的悲劇,是教育的失衡!教師們謹記為師那日的宣誓,他們熱愛自己的職業併為之不懈奮鬥,他們不忘初心地投身於教育事業,最後卻受到如此對待。到底是誰的初衷變質了,到底是誰一次又一次地重擊和踐踏教師的尊嚴,擊打教育的脊樑,讓它失去了原有的職責和使命?
同樣作為教育體制下的“受知者”—學生,我們在父母和老師的諄諄教誨中,一步步向理想靠攏,“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依舊是鼓舞我們前進的動力,若要問起學習的初衷是什麼,想必每個人心中都會勾勒出不一樣的藍圖。而若將學習的意義拘泥於一張卷子,一次虛假的滿分,請捫心自問,是否愧對那個原本堅守初心,努力拼搏過的自己?
人性的良知和道德,靠勇敢的人去發掘和遵守;社會的公平和正義,靠勇敢的人去建立和維護。教育在今天不是萬能的,但在今天沒有教育是萬萬不能的。它既可成就一個學生的未來,也可將學生推進墮落的深淵;它既可以成就教師的教學成果,也可讓教師從此無心教學。教育承載著一個民族的希望,支撐著一個民族的靈魂。不忘初心地秉承理性觀念,用心做教育,中國人才能在這樣的薰陶下信心滿滿,鬥志昂揚。中國有了這樣的精神支撐自然會日益強盛、大步前進。
很多時候,我們總是被情緒化的個性左右,迷失方向,忘記初衷,一味計較自己的得失,不再堅守始於起點的初心。回首觀望才發現,人生的道路漫長而曲折,銘記“不忘初心,方得始終”足矣。
你始終還在 篇13
國二作文 ,726字未來是何模樣,越水隔山難以丈量,可又何妨?有我堅定目光,一步又一步,將前路拓土開疆;有你榮辱共擔,笑語歡聲,給荊棘塗上花香。
—題記
習慣在閒暇的時光裡,撿拾一些塵事過往,靜靜回憶,不願時光消磨了曾經的眷戀,不想歲月倦怠了過往的美好。我想在似水的流年裡,攜一抹淺淡的牽念,把相似的心情,描繪成一道素白的風景。錦瑟年華,我憶時,會微笑,你憶時,會溫暖。
回憶若洪水猛獸,把我衝向了你與我的初次相遇。說來尷尬,當時你是學校紀檢部的一員,來女生寢室查房是再正常不過的事,可我卻“初生牛犢不怕虎”,違反了“鈴響未及時上床”的規矩。眼看就要被記名字了,我情急之下謊稱自己來了例假。本想你公事公辦,不會放過我,可沒想到的是,你對我說:“來例假的時候,不要用冷水洗澡,也不要洗頭,記得注意點。”我當時一直不說話就直勾勾地看著你,內心卻很感動,覺得你一定是個好人。
第二天,我悄悄地寫了一封信給你。你來查房時,很默契地看到了那封信並且回信給我。這封暖心的信我一直儲存著。我們置一箋信紙,濃淡相宜地把過往寫進永恆的文字裡,濃的是情,淡的是心,寫的是字,訴的是殤。
漸漸地,隨著年齡的增加,我們的學業也越來越重,經常見不著面,我很是失望。可無形之中卻讓我明白:最好的友情是各自忙亂,互相牽掛。現在的你馬上就要中考了,會不會緊張呢?我覺得擔心無用,不如時時鼓勵你:“加油啊,晨怡,全然相信自己,才會全然接納自己。”
有種偶遇,相逢仿若世交;有種初見,凝眸便是沉伏;有種相遇,無需更多語言,卻心領神會。
也許人生只若初見是最好的,也許生命有過烙印才是最完美的。弄弦一曲一世緣,抬眉一盼一光年,兜兜轉轉,才明白無論我要轉多久,你始終還在,不遠不近,那樣安靜地看著我。
那一天我始終記得 篇14
國三作文 ,1156字時常都會聽別人說"女兒是媽媽的貼心小棉襖”。至於我吧,我也模糊不清,提到我這個女兒,估計媽媽會說“唉,一言難盡了”。
有時候我真的會覺得媽媽性格很急躁。可讓我想不通的是,奶奶竟然說我和媽媽的性格像極了。我是時而快時而慢的那種的。而媽媽,我也只能說她和蝸牛應該成為朋友了。
記得,快過年的那幾天,我早就準備好了一切,打算回奶奶家。以往都是我提前回家,而我媽和我爸後回家。今天也是如此,我心裡美滋滋的,因為一年一次的團圓,真的難得。我就滿是期待跑到媽媽面前,說道:“媽媽,我今天回奶奶家啦!”她看了看我似乎在想些什麼說,“你過來”。
我驚訝的望著她,“啊,幹嘛呀?不是都和你說了,今天回奶奶家嘛,再說了,爺爺和奶奶都已經同意了哎,你還想說什麼,都儘管說吧。”我不情願的往媽媽走去。
“來,給你爸打一個電話!”“我。……我不去。”我心裡頓時有些失落。可說著媽媽已經撥通了電話,按著擴音,並且對著手機大聲說,“你女兒要去媽家,你說給她去還是不去?”“不去,還有幾天了!告訴她,在家,哪都不許去,給我好好複習!”爸爸的熟悉的聲音從手機裡傳出來。
和爸爸通完電話後,媽媽將目光轉向了我,瞅了我幾下。我心裡真的好不是滋味。我就朝她喊道:“連放假都不讓人玩一下,你就不能給我一些放鬆嗎?!”“你跟我喊什麼?你有本事和你爸說去,別在這和我嚷嚷。”說著這些,媽媽嘴角帶著一絲狡猾的笑容。
我心裡頓時感覺委屈極了,眼淚慢慢地一滴一滴的流了下來,而媽媽對著我卻什麼話都不說。
我抽泣著,不經斜起眼望了望媽媽,我希望她能改變她的觀點,可她就是不說話。過了十幾分鍾,還是這樣。說她和蝸牛成為朋友一點都不委屈她!我知道,她總是在那麼漫長的沉默過後,才會吱吱嗚嗚的說一句話。一點都不考慮我的內心急躁。我忍不住的先開口對她喊到:你到底給不給我去?說著說著我又大哭起來。
媽媽見我哭的樣子,似乎有些心軟了,她終於開口說話了:你這鬼丫頭,你讓我說你什麼好,說話不能好好說嘛,非得喊什麼,看你那牛倔的脾氣。唉,你怎麼就不能理解媽媽的心呢?
說完,她朝我往了一眼,繼續說到,不要哭了,你下去吃點飯,然後我送你回奶奶那兒吧!我立刻停止了哭泣,破涕為笑。
媽媽走向我,抹著我的眼淚深情的對我說:“你真的不理解父母的心啊,媽媽只是希望你能夠將更多的時間用在學習上。你怎麼還能對我發這麼大的脾氣呢?”
看著媽媽那略帶埋怨的眼神,我低下了頭,小聲的對媽媽說:“我錯了,媽媽,我下次再也不會朝你發脾氣了,都是我不好。”媽媽微笑的對我說“只要知錯就改,你還是媽媽最愛的好孩子。”
說完,媽媽望了望我,我也望了望她,然後我們卻不禁都笑了。
這件事情已經過去一年了,可我始終還是忘不了那一天,忘不了媽媽那略帶埋怨的但又暖暖的眼神,真的沒有什麼能。因為,她是我親愛的媽媽。”
我始終守著您 篇15
高二作文 ,781字假如您是月亮,我願做那顆永遠守護您的星星,您永遠那麼美麗、那麼純潔,閃爍著迷人的光澤,您就是那輪淡淡的月啊,永遠屬於我的月。而我,也將始終執著地守著您—中華傳統文化。
在經濟日益全球化的今天,只有傳統文化才是一個民族真正的根。在中國人愈行愈遠,逐漸過起了“洋節”的同時,世界各地掀起了一浪又一浪的中國熱,並且被別國申報文化遺產。這背後反映出來的也許正是當下我們對傳統文化的一種輕視。
不知是否還有人記得端午節,是農曆五月初五,或許更多人記得的是4月1日的愚人節吧?端午節到來時,是否還會有人想起屈原呢?“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有幾人曾聽過;“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又有幾人曾瞭解。但是,不管怎樣,不管世事如何變化,我始終執著地守著您—端午節。
不知道是否還記得清明節,不知道是否還有人知道清明插柳的含義?當行人走在路上時,不知是否還會想起“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句詩?清明的習俗還記得嗎?或許淡忘了吧。但是不管怎樣,不管世事如何變化,我始終執著地守著您—清明節。
中秋節應該有人會記得。中秋文化在我看來,是“和”文化。不管是民間傳說稱中秋源於嫦娥奔月,還是民俗專家考證認為中秋源於周朝先民對月亮的崇拜,這些演繹出的都是一個“和”字,家和萬事興,“和”是中華永恆不變的滋味。不管怎樣,我始終執著地守著你,中華傳統的“和”文化—中秋節。
在中西文化的差距面前,我們需要的不僅僅是恢復幾項傳統文化,更重要的是中華傳統文化有著豐富內涵,儲存著中華民族的獨特的文化記憶。端午節悼念愛國先人,清明節掃墓祭祖,中秋節闔家團圓,就是在肯定民族傳統,弘揚民族精神。
假如您是鮮花,我會如同綠葉一般守護您;假如您是地表生物,我會如同大地一般守護您,不管怎樣,我始終執著地守著你—傳統文化。
有舍有得方為始終 篇16
高二作文 ,994字人類自誕下塵世以來,就面臨著各種矛盾。成功與失敗、理智與魯莽、聰慧與愚笨等等。似乎這些詞從一開始就是以對立的形式存在的,但若能參透其本質,不難發現,所有的矛盾都和只兩個字有關—“舍”與“得”。
《道德經》中有言:將欲取之,必先予之,是謂微明。柔弱勝剛強。意思是,想要奪取它,必須暫時給予它,這樣一來,即使是柔弱也能戰勝剛強。這句話用現世的話來講,說的就是“舍”與“得”的關係。
貫古今,穿未來。試問哪個成功的人沒有經歷過舍與得這項選擇?十六歲的愛迪生在火車上專注做實驗時,因為列車顛簸差點引起火災,左耳被列車員打聾,年老後又得了一身的病;司馬遷忍受宮刑飽受獄中折磨寫下了《史記》;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的莫言不張揚,不吹噓,默默投身於文學創作事業才有了今天的成就……如果愛迪生選擇了和其他人一樣過著安逸的生活貪圖享樂的話,也就不會有“發明大王”的美譽和幾千項研究專利;如果司馬遷當時選擇了向權貴低頭換來半生苟活的話,也就不會有“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如果莫言因為條件的艱苦而選擇了放棄寫作的話,也就不會成為中國長久以來的諾貝爾獎第一人。
可能你會說,這些只是因為他們有著常人沒有的天賦,普通人根本難以做到取捨分明。如果你這樣想的話,可就大錯特錯了。我們將談論的範圍縮小一些。我們學生這個群體當中,因為懂得取捨,有人名列前茅,有人成為吊車尾,因為懂得取捨,很多人從幼稚變得懂事成熟。仔細想想,如果我們能在一些細節上懂得取捨,譬如將那些本不該浪費的時間用來讀一篇有意義的文章,或是和朋友們談笑風生,是不是我們的人格也會因此變得不同?
這麼說來,似乎“舍”與“得”與我們每個人是息息相關的。我們的父母因為深愛著對方而願意將就自己來包容對方,同時,他們也因為愛著子女而願意用他們的青春年華來換取我們的茁壯成長。我們作為地球上獨立的一個個體,本可以活的瀟灑任性,但我們卻可以為了社會的和諧懂得約束自己做一名守法的公民,說起來也是因為懂得取捨。
將欲取之,必先予之。社會本就良莠不齊,它允許有形形色色的人存在,也正是因為有了不同的人存在,我們的社會才是相融的、流通的。但如果我們懂得把握舍取的力度,不難成為一個明道的人。條條大路通羅馬,有時候,失去了不一定是真正失去了。就像人們常說的,上帝在為你關閉一扇門的同時也會為你開啟一扇窗。
捨得,不僅是兩種選擇形式,更是一條處世法則。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篇17
國三作文 ,540字“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這句詩出自詩仙李白的《上李邕》。此詩通過對大鵬形象的刻畫與頌揚,表達了李白的凌雲壯志和強烈的用世之心!何為大鵬精神?大鵬精神就是有凌雲之志、自強不息。我一直沒能理解這意思,直到那件事的發生……
那是一個炎熱的夏天,陽光正燦爛,知了在樹上孜孜不倦地唱歌,一座高大巍峨的山屹立在我和沫沫的眼前。我和沫沫對視了一下,異口同聲地喊出一個字:爬!
“嘿,想什麼呢?快跟上來呀!”沫沫朝著我喊了一句。我想不能因為天氣而破壞了這麼好的氣氛,便快步跟了上去。
不知不覺間我們已經爬到半山腰了。“呼呼呼,沫沫,好累啊,休息一下吧?”“嗯,好的。”我們坐在路旁,欣賞著這美麗的風景。來往的人都已經滿頭大汗,當然也包括我們。我已經體力不支了,便請求道:“沫沫,要不我們回去吧?我實在是太累了。”沫沫皺了皺眉頭,說:“爬山當然會累啊!你看我們都已經爬到半山腰了,等於成功了一半,要是現在回去那麼之前的努力不就白費了嗎?難道你忘了我們最初的目標?”
“當然沒有忘記!”我一躍而起,“我們最初的目的是爬到山的最頂峰,磨鍊自己!”沫沫笑了笑:“這就是嘛,半途而廢可不是你的性格喔,不要輕易放棄我們的目標噢!”我的心猛地一震,這不就是大鵬精神麼?
“來,我們繼續!”“嗯嗯。”
從書而始從書而終 篇18
國二作文 ,856字讀書,不是為八面玲瓏的圓滑,而是德行兼備後的氣質,學識和領悟。
—題記
縱觀古今,回首古代文人墨客,有哪一個不是為書而奔波?有哪一個不被書中內涵所折服?書,為我們帶來的遠不止學識那麼簡單,更多的是陶冶你的情操,洗滌你的心靈,感悟你的人生。
“胸藏文墨虛若骨腹,有詩書氣自華”
當今網路作家曲瑋瑋曾說:“人的氣質是逐漸從讀書中培養出來的。”她在上高中時就經常看一些課外書,只做自己喜歡做的事,無時無刻不在看書,到現在已經發表幾千篇文章了。她內在的氣質也在逐漸升華,由一個土裡土氣的女孩變成一個大氣知性的女人。這個轉變過程亦是和閱讀分不開的。因而,內在安靜的人,一定是謙謙君子。低言寡語,內心如晦,藏得住的是他人的不屑和誤會,藏不住的是內在的氣質與風度。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讀書能給人帶來的巨大功效,就是靜。靜能帶給人靈感,帶來無窮力量。偉大領袖毛澤東從始至終都是在讀書中度過的,他是一個不懂刀槍,用筆桿子打仗的軍事家。不管是自己的書還是別人的書,到手就會耐心的讀,直到書頁翻爛為止。所以他才能指揮千軍萬馬,建立新中國,這和腹中的學識是分不開的。如果你只看時尚雜誌和言情小說,只會成為生活的奴隸,無腦的殭屍,如果你每天過花天酒地的生活,燈紅酒綠的日子,那麼也許你真找不到自己了。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陶淵明中年做官,卻仕途不順,無奈之下選擇了歸隱田園。“猛志逸四海,騫翮思遠翥”是你的胸襟和理想,可你卻“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更愛屬於田園的從容和漁歌蒼老。垂暮的長鬚忘記你沉默的歲月,白色的衣訣停泊在向晚山倦意裡。從此你與書為伴,與山川為伴,終於”復得返自然“。此時的你,對自己的選擇,無悔而堅定。你的覺悟也絕非一般人能比。偌世上有百分之九十九力量拉你的平庸,只有百分之一的力量使你脫離平庸,而這百分之一的力量就與閱讀有關,就與覺悟有關。
在我看來,讓自己變得優秀,從來不是為了追隨誰的腳步,讓自己優秀,只是為對得起自己,而讀書就是這個過程。
對於讀書,從一而始,從一而終。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篇19
國三作文 ,648字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夢想,小草希望成為一片綠茵,於是它便努力地生長;溪水希望成為浩瀚的海洋,於是它便努力地奔跑;我希望成為一名律師,於是我便努力地學習。在我看來人生最快樂的事莫過於為夢想矢志不渝地奮鬥。
但是實現夢想的道路並沒有那麼順利。我們會遇到挫折,遇到困難,但這並不能阻攔我們前進的腳步。就像汪國真所說,“既然選擇了地平線,留給世界的只有背影;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能風雨兼程”。
在追夢的旅途中,我們痛,我們哭,我們累,我們笑,我們無所畏懼,因為我們堅信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灌籃高手科比曾一度成為籃球界的神話,眾人都只知道科比極高的命中率,卻極少有人知道科比辛苦的付出。科比從小就有一個籃球夢,剛開始科比的天賦還沒有完全顯現,但他努力訓練,在別人酣睡之時,哈佛大學的籃球場上就響起一陣陣拍球聲。科比每天都要投籃1000次,這是他多年以來的習慣,即使成為了灌籃高手。世界是不會辜負每個勤奮的人的夢想的,朝心之所向努力追夢吧!不忘初心,才會方得始終。
草根明星阿寶是一個執著追夢的人,他雖然出身農村,但他從小就有成為歌手的夢想。他努力地追夢,參加過很多比賽,也碰過多次壁,遭受過許多人的嘲笑。但是他從未放棄,從沒忘記自己的夢想,不斷嘗試,最後在星光大道的舞臺上嶄露頭角。
在北大清華等高校,旁聽生數以萬計,從二十歲出頭到年過花甲,他們倔強地堅守自己的夢想。我佩服他們同時也要告訴他們,佛說,“愛不重不生婆娑”是情執,我說,“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是念執,願你們在追夢途中堅持不懈,最終獲得成功。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篇20
高一作文 ,853字有一種劇情叫做人生,有一個演員叫做純真。
—題記
都言社會是一個大熔爐,進入其中,便身不由己。紀律、權利與等級,所謂的人情世故,瀰漫周圍。初心不衷者,便會禁不住“磨礪”,逐漸褪去那如璞本性;而那些初心不改,保持著天性純真的人,卻往往能取得最終的成功。
賈平凹曾在他的文章《我的老師》中這樣回憶那位比他年小許多歲的小老師:“她趴在桌上,看著那比自己高大許多的人,手握毛筆飄逸揮灑。旁邊就有人逗她了,‘在看什麼呢?’‘寫’不假思索的回答;‘寫什麼呢?’‘字’,‘什麼字?’‘黑字’”。三個問題,四字作答,賈平凹的小老師看到的只是用本性觀得的事物,沒有那些從社會熔爐中走出來的人的阿諛奉承、諂媚迎合。或許她所持有的那份純真,正是賈平凹尊稱其為老師的緣故罷!
著名作家聶紺弩,他的一生便是守著初衷,持著純真走完的。恰如知交馮雪峰評價的,他的一生“有著兒童似的天真”。開心便開心,若是不開心了,縱使是高階官員,他也依舊有氣就撒,嚴聲切齒。也許在現在的人看來,這是對權力、地位的不尊,但正因此,才體現了他那難能可貴的純真。在聶紺弩的心中,沒有所謂的人情世故,喜即是喜,怒便是怒,從不虛假掩飾自己的情緒,從不故作媚態。他就像個孩子一般純真,有什麼說什麼,絕不巧言令色。即使離世前,他也仍保持著他那天性裡的純真,一瓣蜜桔,笑著知足的離去。正是因為他這份難得的純真,使得人們在憶起他時,無一不感慨他的放浪形骸。
然而,並不是所有人都會保持這份與生俱來的純真。殊不知,有多少人在事故摩擦中,失去了本有的稜角,變得圓滑;有多少人為了一時之利,便卑躬屈膝,點頭哈腰,唯他人之命是從,終得利慾,這是怎樣的“哀痛者和幸福者”呢?
“人之初,性本善”。夫人之初,似玉璞,又如白紙一張,等“純真”一角邂逅的人卻少之又少,或許是因為浮雲太多,矇蔽了他們選擇的雙眼;又或是因為主角太“美”,配角早已黯然失色。總歸是與純真失之交臂了……其結果必然大有闕漏……
由此觀之,人這一生總是該堅守心中純真的,相信那些不忘初心的人,定得始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