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莫大於心死相關作文20篇

哀莫大於心死 篇1

國一作文 ,840字

九月七日,下午。

一則男子站立在中山公園,地鐵站準備自殺的照片,突然在朋友圈傳瘋。約30分鐘後,男子從地鐵站跳下的視訊,多角度拍攝,以及倒在血泊中的場景,又被大量傳出、轉發、評論。引發無數網民關注。

我雖然不在現場,卻通過朋友圈幾乎目睹了全部過程。最令我關注的,是那個從馬路對面視角,所拍攝男子從地鐵站縱身一躍的視訊。只有短短的幾秒鐘,但是拍攝的畫面非常完整,把過路人、圍觀群眾的行為,看的一清二楚。短短的幾秒鐘,令人心寒。

男子掉落的一瞬間,下面圍觀的人,一動不動。很多人說這是冷漠,是殘忍。可我看到的叫呆若木雞。試問一個人看見一個物品,從自己面前掉落的正常反應是什麼?是躲開。人在這種情況下,會不受控制的後退一步,這是本能反應。可視訊裡的人沒有。多少人說自己有善心,可若你在他落下時,哪怕是踢他一下,讓他不垂直落地,也是有生還的希望的。可視訊裡的人沒有。

他們只是看。

一個人如果失去了本能反應,甚至連思考層面都顧及不上。是有多可悲?

照片中的警察,人已經死了,仍呆呆地站在原地。在他還沒跳下時,沒有一個警察上地鐵站去看看他,也沒有在地面做任何保護措施。彷彿,是在等他跳下來。因為他們不想貪責任。

事件雖小,缺失社會的縮影。現在的這些人,和魯迅先生當時所說的那些,抱著膀子看中國人被殺的國人,有什麼區別?古人講,哀莫大於心死,而人死亦次之。人與植物不同的地方在於,人是一根會思考的蘆葦。當老鷹的蛋被其他動物所食,母鷹會和它殊死相戰;小動物的同伴死了,它們會在那兒看一會兒屍體,為它們默哀。可這些很普通的行為,在人的身上已經不見了。人們到底缺失了多少東西啊。

魯迅先生的時代,距現在過去了近百年。可我們依舊沒有擺脫這種狀態,卻越陷越深。失去思考、同情心、價值觀這些都是後話了。連人的本能、動物的本能都不具備的民族,思考、同情心、價值觀都不配擁有了。這是一個,多可悲的事情啊。

我們總是擔心,人工智慧會學會和我們一樣思考。但如果我們自己將思考丟掉,那我們又和人工智慧有什麼區別呢?

莫讓心死於赫胥黎 篇2

國三作文 ,1382字

“強大的人工智慧的崛起,要麼是人類史上最好的時代,要麼是人類史上最糟的時代。”斯蒂芬霍金曾言。而隨著近年來科技的迅速發展,蘋果公司的總裁庫克也反應了類似的擔心,唯恐人類像計算機一樣失去了價值觀和同情心。

我們顯然可以看見人工智慧為我們帶來了許多便利。只要連上了網,足不出戶,我們就可以買到生活必需品,可以看遍名山大川,可以識盡天下事。我們的社交範圍也不再侷限於身邊,我們可以和遠在千里的親朋,甚至是陌生人聯絡。“鴻雁寄書”、“魚傳尺素”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乍一看,人與人的距離更近了,那又怎麼會失去價值觀、同情心這樣的“社交必備品”呢?

實則不然,在這樣一個大資料時代,不難發現以下現象。一是娛樂新聞的轟炸,當我們剛對一件事評頭論足完,很快就會爆出另一件事以供消遣,吸引了眾人的目光。這樣的人們多像魯迅筆下的百姓啊,事不關己,就作壁上觀,好湊熱鬧。二是大家總愛在朋友圈中轉發一些科學家的事例,再像模像樣地加上一句“將軍孤墳無人問,戲子家事天下知。”事實上科學家哪裡需要這樣的關注。這種關注,在我看來,是一種虛心的強調,強調自己沒有被機器同化,自己是個有思想的人。這實在是一種對內心麻木不仁的低劣的遮掩手段,像個笑話一樣。僅以上兩例,我認為已足以反映人類思想機械化了,我們的情感被輿論控制,我們的評論被大眾引導,價值觀和同情心流於表面。隨著人工智慧的大力發展,我們的心靈最終還是走上了一條不歸路。

我們活在了尼爾波茲曼的《娛樂至死》中,心甘情願地沉淪在人工智慧為我們帶來的便利之中。當然這是隨著科技進步必然會有的局面,但這樣輿論即宗教,人們的思想被資料影響,自願被洗腦的時代就是正確的了嗎?答案必然是否定的,這樣的環境看似平和,實則卻是一種使人心機械化的迷幻藥。一時尋求解脫倒也無妨,只是必須要認清其“副作用”足以毀滅一個人。

科技發展的兩面性無疑將社會投入了巨大的矛盾之中。人工智慧為我們帶來了無邊的好處,卻也使人們陷入名為“冷漠”的沼地。談及此,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話,“我們的未來是會死於奧威爾還是赫胥黎?”赫胥黎的《美麗新世界》中是一個技術至上,人類大同的“快樂”的社會。而奧威爾的《1984》描述的是一個高壓暴政,用永不停息的憎恨和專制驅動的社會。裡面的人處在相反的社會,卻有著相同的冷漠。

這樣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以及我們現在的社會,人卻微妙地相似。難道機械式思考無法避免,人工智慧的發展只是一個增幅劑,價值觀和同情心無法挽回嗎?我以為不然,在我看來,這兩個相反的世界不止諷刺了人性,深處其實也暗示了改變現狀的方法—成為《阿飛正傳》中的無腳鳥。為什麼我會得出如此的解讀?因為上述兩個社會都看似穩定,實則荒唐,若不改變,終將覆滅。回到和我們現在最貼近的《娛樂至死》來看,花繁柳密,看朱成碧,獲得了套路化的“虛假”而短暫的快樂。真是應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在《群魔》中寫下那句“到處都是歡聲笑語,再也看不到在笑聲掩蓋下為世人所看不到的任何眼淚了!”人工智慧帶來的便利反而成了一種桎梏。因此我們唯有成為一隻無腳鳥,不停向遠處飛翔,至死方休,也就是讓心靈不停止在原處,被動接受人工智慧帶來的好處,坐享其成,而是去主動探索發現,方能迴歸人類特有的思考模式,找回價值觀和同情心,不讓自己變成一臺冰冷的計算機。

如若不然,我們將心死於赫胥黎。

君子養心莫善於誠 篇3

高二作文 ,843字

誠信,是立人之本,行事之基。用誠信行事,保持心靈的一片寧靜,君子養心莫善於誠。

人無信不立,然而,當今中國卻陷入誠信危機。誠信迷失了回家的路。面對利益至上,金錢崇拜的社會風氣,可憐的誠信在滿地的流光寶氣中尋不到一絲慰藉。

誠信的旅途,可謂是跌宕起伏。正處於低谷期的誠信,不時感慨昔日的輝煌,卻又無可奈何。他只能無助地看著蘇丹紅、三聚氰胺、地溝油等招搖過市,卻又無計可施。更令誠信難過的是,他誤打誤撞進了中國著名酒廠“酒鬼酒”,本以為會得到些許安慰,卻不料,時間不湊巧,恰好趕上高層在開會,他們正激烈的討論著270%的塑化劑超標報告該如何處理。誠信在會議室裡,倍受壓抑和煎熬,甚至不得任何喘息的機會。高層們只關注著社會的輿論和公司的利益,完全無視誠信的存在,緣於國家的法律中沒有明文規定限用塑化劑,他們似乎是鬆了一口氣。誠信則見機開口引起他們的注意,聽到聲音的高層們微微發愣,迷茫的眼神使誠信看到了些許希望。可是,下一秒,他們臉上那還有半分迷茫,明顯的嫌惡像是在誠信心上狠狠刺了一刀,不待誠信再開口,高層們已經將誠信從會議室裡扔了出來。被拋棄的誠信又一次不知該去往何處。

漂泊中,誠信身心的傷口早已結痂,但那疤痕仍在叫囂著道德的悲哀,世態的炎涼。慶幸的是,天無絕人之路,心無絕信之心,尋尋覓覓,終於在黑暗中看到了希望的曙光。拖著病體的誠信在可愛的廣西得到了悉心的照料和款待。在這些山水如歌的小鎮裡,誠信靜靜地品味著美好,他被誠實質樸的村民的愛包圍,他安心的休憩在“無人菜市”中,享受著無邊的幸福與寬慰。生活仍要繼續,儘管誠信現在深陷在人類道德底線的泥潭中,但是有了每一個善良的人的幫助,他已經在慢慢掙脫先是可悲的枷鎖了。用誠信畫好自己人生句號的理髮師,馬玉劍;借一張載著誠信的字條溫暖社會的中學生,徐礪寒;堅守誠信,節衣縮食還債的農婦蔣引娣,這一切都在昭示著誠信的迴歸。君子養心莫善於誠,你,我,他,都可以是助誠信一臂之力的君子。

我們不必埋怨世態炎涼,讓我們行動起來,一起,接誠信回家。

莫“腐”於智,而失於心 篇4

國三作文 ,1184字

存在於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在不停歇地發展著。世紀變化之時,時代產物於人世間接踵而至。科技的迅猛發展似乎並不打算停下腳步,就像一棵樹在變得茂密碩大之前並不會停止生長。科技的發展毫無疑問地給人類生活帶來各種便利與優勢,更有“虛擬醫療”、“虛擬購物”已不需人類消耗半點兒力氣與思考。

看似更為智慧的生活模式,究竟是造福了人類,還是“腐蝕”了人類呢?

毋庸置疑,時代的進步是無法避免的。它引起人類注意,讓人類挖掘它、發展它、依賴它,最後人類便不自覺地迷失於它。就如蘋果公司總裁庫克所說:“擔心人類像計算機一樣思考。”科技“腐化”了人類,發展至最後,這會是一個冰冷的世界,只有機械運作的聲音,就連花開花落、夏蟬鳴叫的聲音也會消逝不見。人類不該迷失,因為人類本擁有“心”。

沒有科技的時代,生活似乎也美好可愛,人都有一顆會飛翔的心。陶淵明寫出“樂夫天命復奚疑”的佳句,是他不願讓官場之惡腐蝕自己而選擇心之所向的歸隱生活,因此他寧忍無食之餓卻不接受志不同道不合的人的“接濟”;柳永作出“多情自古傷離別”的名句,是他在遭官場不濟時,仍保持初心、豁達樂觀,隨心所欲地作詞於市井與歌酒之間,隨心而為。李白有浪漫而不失憂國的心,蘇軾有通達卻也有一絲無奈的心。詩人們,以心寫句,以心向生。他們的生活,即使遭遇再多不濟與困境,仍能以初心面對一切,以自己之見、自己之心,抒自己之情。他們的“心”與“思”發揮到了極致。可時至今日,多少人能以自己的初心去面對人生,他們僅是麻木地接受著科技的“洗禮”,卻洗去了最本質的“心”。

人是有思想的,而科技沒有。既說它無法避及,何不加之以用。霍金即使肢體殘疾,也可以利用冰冷的器械,傳達自己炙熱的思想,不可阻擋地前進著;在人人都關注時代發展時,沈從文仍心繫民情,心繫湘西,好像對外絲毫不顧及似的,以自己的思想寫下質樸卻熱烈的語言,記錄下最可愛質樸的人與情。他們抑或是用毫無感情的機器記載自己濃烈的思緒,抑或是棄科技於一旁,向心之所向處奔跑。都是他們的心,在一點一點戰勝著無法避免的外界。這便是把“保持初心,方得始終”,詮釋到了極致。

蘇軾曾寫道“高處不勝寒”。任何事物到達一定高度,定不會暢通無阻;科技的發展也不會一路向前,毫無“副作用”。或許現實一點來說,我們並沒有李白杜甫那樣高的境界,也沒有霍金那樣聰慧過人的大腦與思想。但只要我們是有思想、有心靈的生物體,我們便是有溫度、不同於冰涼機械的跳動存在。生活中,有清晨的鳥鳴、傍晚的餘暉、夏日的清荷、寒冬的紅梅,一切的一切都是有生機的存在,與那恆定運作的科技定是不同的。若是在這岔路口上,只有暢通無阻卻平淡麻木的路,和蜿蜒曲折卻飄滿花香的路,定不要拘泥於眼前所見,而是順心、順思想,去感受花香,即便那條路艱難重重。

科技本是處於造福人類而發明,莫讓自己“腐”於其而失於心,人最本真的心靈,是應該永遠緊握於手的。

大智於心,遷之於花 篇5

國二作文 ,760字

“綠塘搖灩接星津,軋軋蘭橈入白蘋”—題記

蓮荷輕斂,芬芳無窮;“萬壑有聲含晚籟,數峰無語立斜陽。山隨日映,清延秀絕。如蓮荷塘連津,如峰壑痴斜,是誠默之守成之此幡施千年之美麗。人,亦應長厚,堅守本心,令人永美如四月,芳香馥郁。

《詩》雲:“出谷,遷於喬木。”。”世間多浮,實切於心真之明。願守,大智於心,使人花開,生如畫佳。

“客至汲泉瀹茗,則知兮。”老實堅守,智於心,似之,僅半抹水,遂盪漾矣千載使蝶韻之膩流年。青山如黛,雲清風白,其於“清溪淺水行舟,微微竹窗夜話。;昏輕燕,紗落煙,其於“柳蔭堤畔閒行,花塢樽前笑”;竹林輕禪,一紙腰扇,其於“隔江山寺聞鍾,月下東鄰簫?”

“乞得名花盛開。吾惟願守,大智於心,才如蘇子般在生者高享名,在人之下容忍寂。

艾青曰:“日下,生送水行。”常陌紅塵,光怪,吾惟願守,大智於心,乃能決難,釋生堆典!

尋花避步,獨賞紫落繞樹;山尋水真,潤服生悲喜。呂碧城文其名,以澄液心,留符世瑩;林徽國意益然,以吳動之心,譜下百城傾;張愛玲臨水照花,以孤傲之心,有一生奇;冰心溫境良,以博愛之心,揮就百年清。願守,大智於心,以己情,助我風華初成,助我芳魂永存。

吟一段梅韻,飲一壺茗;執一手簡,知一顆心。路遙以一凡之心,繪世真情,汝凝之生也;余光中在難中以實與穎付於恆與漫,詩情騰,愛與美則溢矣其人之聲;楊絳僅以清自喻,徹浮世泡泡之蔚,“保其天,成其自”,其摹一滴墨香,遂使人傳。翠屏驟冷,畫翟星,風簫杏,鸞鏡塵封,賀雙卿以生之慘書花葉上,其逸之芳則彼美之實。哀施路轉,輓曲塗窮,平原漠漠,雨雲濛濛,王昭君以生之美好常塞,那日之長煙乃其常也。張曉風曰:“我此時,充滿光其記憶。”

人皆為之絕存,我等惟願守為己,大智於心明道,乃能使命之花花不。如延參法師於從容中,大智於心,方能芬芳沓來。

珍藏於心的一句話 篇6

國一作文 ,694字

曾經的往事如煙,早已消散在風中,那路上悠悠淺語,是我成長中最優美的配曲,總在我最需要的時候響起,鼓勵我,提醒我。

本上紅色的字那麼顯眼:“來找我!”我戰戰兢兢地拿著作業本去敲辦公室的門。“請進!”一如既往地清脆幹練。她拿著我的作業翻了翻後,抬起頭,直直地看著我的眼睛,說:“你以自己的要求就這麼低?就甘心現在的狀態?你認為自己的實力只有這麼點?”她的眼神就好像是一把利劍,直直地刺穿了我的內心,我低下頭,不停地搓著手指,卻連一句話也說不出口。“看著我的眼睛,我告訴你,你完全有能力,只要你想,沒有什麼不可能!”我有些意外地抬起頭,正對上她鼓勵的眼神,腦中只是不停地迴盪著那句話“沒有什麼不可能”。

那次在考試中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向父母報喜之後便悠然自得地開啟電腦,不知不覺幾個小時已過,媽媽過來勸道:“適可放鬆就行了,別玩太長時間,對眼睛不好,還耽誤學習”。“知道了知道了”。“你可別懈怠啊,這次考好了不意味著以後都能考好,你別到了載跟頭的時候才後悔,這世上可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呀”。“唉,你別說了,煩不煩”媽媽噤了聲走開了。這樣的場景反覆上演了一個多月。等到第二次考試,試卷上慘痛的分數巴巴地被畫在上面,我望了良久,只想起了一句話“沒有什麼不可能”。

沒有什麼不可能。即使再弱小,只要努力,也能變得強大;即使再得意,如果不腳踏實地,也會被狠狠地摔下來。這個世界上並不缺少奇蹟,古往往今來,很多人都用自己的行動印證著:“沒有什麼不可能。”

我多麼慶幸在自己有大量時間來拼博的年華里,有人告訴了我這句話,當我止步時,當我鬆懈時,讓我有走下去的動力。我多麼慶幸,有這麼一句值得我珍藏於心的話。

絲絲陽光射於心 篇7

高二作文 ,961字

師生,綿綿之情,伴著四季,不斷又不絕。微笑無需成本,卻創造出許多價值,老師的微笑。

—題記

那縷陽光,是您的微笑!

我喜歡您的微笑,因為那像陽,絲絲溫暖,射於我心。使之熱血沸騰,灑滿胸腔,永不平息。

時光總是不留情面的,那般絕情。彈指一揮間,往日那個桀驁不馴的我早已人間蒸發。揮別初一昔日時光,高坐初二新座之上,頭頂碩大初二光環,抬頭看您信步走來。一步步走入教室,恍惚之間,時光羅盤再次撥動,倒轉,倒退。引我走入,你我初見。

即將入秋,絲絲微涼。盛夏,不甘退場,依舊大放光芒。安坐在初一二班,陌生壞境讓自己少許的恐懼,聒噪教室一片熙攘,好不熱鬧。至到—“噠噠噠”鞋與地面接觸的清脆聲響傳入二班這個小小的家庭。如一曲鎮魂歌,踏在心尖之上,再看,全部正襟危坐,那是所謂相當默契。一會兒,腳步聲停。慢動作抬頭,淡淡微笑佔據我的眼眶,那是您的微笑。那是一泓清泉般的微笑,在這炎炎夏日播灑清涼,淡若輕雲,又勝似輕風拂煦。我像找到一個綠洲的沙漠旅人,那微笑像一個發光點,溫煦的,像一縷陽,照射在心尖之上。新的一年,新的起點,便從這裡,出發了,啟程、遠航!

這是你我初見,這是你的第一抹微笑,久久迴盪,散之不盡。

扯回飛遠的思緒,再看眼前您的那抹微笑,似茉莉純潔,又更勝於茉莉。老師,您可知,在您面前,那隻不過是一個細微又簡易的普通的在普通不過的動作。在我眼裡看來,那已經超過範圍所在。成長路上,我最最需要的是一盞指路明燈。我想,在我見到那抹璀璨笑容時,我便已經找到,屬於我的明燈。它明亮,絢爛。如天空那朵朵綻放的煙花,那道靚麗的風景線,在我心靈上刻下了永不磨滅的痕跡。

您的微笑,在我心裡,已成了你的代名詞。說您的微笑如陽,放光。倒不如直接形容您來的痛快。茫茫蒼穹教會雄鷹如何展翅,碧波幽海教會魚兒如何遨遊。老師,你教會我們如何做我,七個筆畫,書寫人生自我。是您教會我如何做自己人生的主宰,譜寫屬於自己的劇本。試問國家為何昌盛,那是因為有您。試問向日葵為誰而開,答案不解而開,為您。向日、向日,便是您指引我們走向陽光

汗水的灌溉換來今日茁壯成長,一抹微笑換來不懈奔跑。已不知從您身上索取了多少,但我卻知我的回報寥寥無幾。師恩難報,恩師難忘……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我喜歡你的微笑,那像光,照在我心上,難以忘卻。

傾聽偉大的心聲 篇8

國三作文 ,518字

傾聽這美妙的音樂,我的思緒也隨之起伏。

這是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這是用生命譜寫的樂曲。

低沉的鋼琴聲傳入我的耳際,鋼琴聲是如此的緩慢,如此的微弱,讓人感到十分的靜寂與壓抑,在這鋼琴聲中,我聽出了作者的無奈,我似乎看到了雙耳失聰後的貝多芬獨自一人坐在空曠的屋子裡,面對著雙耳失聰的現實,面對著眼前的這架鋼琴,不斷地發出嘆息。

面對著突如其來的災難,貝多芬會一直消沉下去嗎?琴聲又帶給了我答案,原本低微的鋼琴聲驟然高亢,接著,就有無限聲音俱來併發,並且節奏越來越快,音調越來越高,彷彿生命的熱血在不斷沸騰。聽到這裡我為之一振,貝多芬站起來了,“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他對著自己吼道。終於貝多芬又打開了那塵封已久的鋼琴,手指又再次放到了那熟悉的琴鍵上,美妙的音樂又從他的指尖流瀉下來,高亢的琴聲充滿了整個屋子。

不久琴聲又趨於平靜,這琴聲錚錚淙淙如清泉出澗,是貝多芬對命運妥協了嗎?不,我從琴聲中又聽出,他已經恢復了往日的自信,已經能夠駕馭命運之舟,他內心那洶湧的波濤也已褪去,留下的是一顆平靜的心。

琴聲慢慢的消失了,交響曲也已結束了,但我的內心卻還是洶湧澎湃,在這琴聲中我傾聽到了一個不屈服於命運的心聲,傾聽到了一個偉大藝術家的心聲。

傾聽偉大的心聲 篇9

國三作文 ,518字

傾聽這美妙的音樂,我的思緒也隨之起伏。

這是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這是用生命譜寫的樂曲。

低沉的鋼琴聲傳入我的耳際,鋼琴聲是如此的緩慢,如此的微弱,讓人感到十分的靜寂與壓抑,在這鋼琴聲中,我聽出了作者的無奈,我似乎看到了雙耳失聰後的貝多芬獨自一人坐在空曠的屋子裡,面對著雙耳失聰的現實,面對著眼前的這架鋼琴,不斷地發出嘆息。

面對著突如其來的災難,貝多芬會一直消沉下去嗎?琴聲又帶給了我答案,原本低微的鋼琴聲驟然高亢,接著,就有無限聲音俱來併發,並且節奏越來越快,音調越來越高,彷彿生命的熱血在不斷沸騰。聽到這裡我為之一振,貝多芬站起來了,“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他對著自己吼道。終於貝多芬又打開了那塵封已久的鋼琴,手指又再次放到了那熟悉的琴鍵上,美妙的音樂又從他的指尖流瀉下來,高亢的琴聲充滿了整個屋子。

不久琴聲又趨於平靜,這琴聲錚錚淙淙如清泉出澗,是貝多芬對命運妥協了嗎?不,我從琴聲中又聽出,他已經恢復了往日的自信,已經能夠駕馭命運之舟,他內心那洶湧的波濤也已褪去,留下的是一顆平靜的心。

琴聲慢慢的消失了,交響曲也已結束了,但我的內心卻還是洶湧澎湃,在這琴聲中我傾聽到了一個不屈服於命運的心聲,傾聽到了一個偉大藝術家的心聲。

人生之美莫過於寬容 篇10

高三作文 ,725字

“一隻腳踩扁了紫羅蘭,它卻把香味留在你的腳上。這就是寬容”。

—題記

人生奔波在生活的路上,時而被石頭絆倒,時而被荊棘刺痛,因而我們會對生活充滿怨恨和厭惡。但如果這些痛楚轉變為輿論時,那麼輿論上的熱議人想必也會有同樣的感受。故此,我認為寬容是人與人隔閡的融化劑。

李雲迪在韓國音樂節上出現演奏的失誤引起了萬千觀眾的不滿,而且最後他連謝幕都沒有給予對她仰慕已久的觀眾就悄然離開,這是多令人惱怒啊!而他的此種行為引發的熱議和輿論更是風起雲湧。

但“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人生路上,誰敢說他從沒犯錯,從沒失過禮節,從沒失過誤呢?換位思考一下,李雲迪只不過多了一個音樂家的身份,他何嘗不是同我們普通人一樣,都擁有同樣失誤的權利。所以我認為我們應該寬容並原諒他。

待人寬容,便能讓對方為自己的失誤感到愧疚,從而使人與人之間感情昇華。如果能做到這點,世界也會因而變得絢麗多彩。《荒野獵人》中格拉斯因被害死的兒子選擇了復仇,卻又在可以手刃仇人的一剎那,重返寬容。人性總在人們放下仇恨的那一刻綻放光輝。

是的,人生之美莫過於寬容。李雲迪的行為雖有諸多不好,但如果輿論的風靡,社會便會充斥著不良之風。所以退一步海闊天空,寬容地包容李雲迪的失誤,寬容地對待李雲迪的行為,減少輿論的傳播,讓我們的社會形成理智的環境,讓我們的生活更加和諧。

“泰山不辭?g土,方能成其高;江河不擇泗流,方能成其大”,只有寬容,人與人之間的情誼才會如泰山一般的堅固和崇高;只有寬容,人與人之間的心胸才會如江河一般的寬廣和豁達;只有寬容,人與人之間的腳步會傳播者紫羅蘭花香溢滿人間。

因此,我願用寬容對待李雲迪的失誤,寬容地原諒他的行為。讓他人的世界變得美麗,讓我們的人生變得寬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