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橋風韻相關作文20篇

古橋風韻 篇1

國小四年級作文 ,514字

有一座橋,名叫洛陽橋;有一種風景,叫做古橋風景;有一種滄桑,叫做古橋的歷史;有一種韻味,叫做古橋風韻。

萬安橋,又名洛陽橋,中國古代四大名橋之一。走上去,就像走進了歷史長河。腳下是千年古橋的石頭,它並不平整,那是歲月留下的痕跡。腳帶來的觸感,好像讓我聽見了橋的話語,它告訴我,它由蔡襄率人建成,歷經多次重建,成了現在的樣子。撫上扶手,聽老師的講解,再看向橋,感受到了它的獨特魅力,可能這就是古橋風韻吧。

既有歷史的厚重感,又有美好傳說的輕靈感。微風掠過,凝望遠方,橋體優美舒緩,如悠然起舞的少女,美輪美奐。老師講解道:“泉州這裡曾經是古代第一大港。”古橋引領我,告訴我,向我講述它曾經的輝煌。我也聽得入迷了,頻頻點頭。

又走到一塊石頭前,我盯著那上面的字看。那書法寫得極為傳神,紅色的字,僅有幾畫,但很有力。古橋和老師都告訴我:“這座古橋為社會做出了大貢獻。”我感受著它的韻味,又陷入了沉思。這就是古橋風韻。

一石,一像,一房,一街皆是古橋風韻;一花,一鳥,一草,一木皆是古橋之美。歷史的長河,給人帶來了無窮無盡的魅力。

原來這就是真正的“古橋風韻”!

古城風韻 篇2

國三作文 ,502字

沿著古城門的青石板路,兩旁林立的商街店鋪,古色古香的庭院戲臺,讓人眼花繚亂,作為土家族,苗族邊區的中心城市,青石板路上,斑斑駁駁,不知留下了多少深淺不一的痕跡。

古城的特色景點之一便是這座舉世無雙的三門開。主樓與耳樓的高低錯落,間距搭配,凝聚著先人的勤勞與智慧,中間是一座主樓,兩邊各一耳樓,亭臺樓閣佈局成“品”字形。它賓臨乾州人的母親河--萬溶江河畔,魚蝦戲水,河水清澈。三門開對於古代抵禦外敵有著極其重大的作用。天揭曉霧,拾級而上,上一級,則所見愈廣。扶手石垛,迎面微風,神清氣爽,心曠神怡,俯瞰城下,胸襟甚廣。而若黃昏時分,登上三門開,卻是另一番風味。夕陽普照,腳畔的萬溶江河面泛泛金光,此時若俯視古城,牆磚黑瓦,紅漆木桌,在金光的照耀下,更加耀眼,你不禁感慨史卷,感慨時間。

夜幕已至,城內燈火通明,橘黃色的燈光迷人耀眼,燈塔相互輝映,星河閃爍,彷彿回到古時,穿越前朝,舊時的輝煌繁華一覽無餘,古樸奢簡。給人的感覺是慢慢的,靜靜的。漫步悠悠古巷,思考,行走,任思緒寂靜流淌。

乾州古城承載和奠定了太多厚重的歷史和文化,我有幸生長在湘西,育大於古城。

家鄉的古橋 篇3

寫景作文 ,599字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對這句話我深有感悟。

我的家鄉雖然不大,但卻有著美不勝收的自然景觀,那座靜靜屹立在河岸的古橋—狀元橋,便是我最愛的家鄉的靚麗風景線!

遠望古橋,只見一片鬆杉蔥鬱,就像一個枝繁葉茂的綠色精靈世界。時不時地會有一些大雁啊、鳥雀兒停在一棵大樹上啼囀,那聲音猶如天上的靈泉,清脆極了!

悠悠漫步在古橋之上,向下俯視,映入眼簾的清澈見底的河水會讓你歎為觀止。這條小河就如一塊兒綠瑩瑩的珍貴的翡翠鑲嵌在大地,靜靜地躺著,默默地聆聽著成群的人們對它的由衷讚美。清風拂過,清河柔柔的碧波隨風盪漾,一圈圈漣漪像一條條有規律地跳動著的波浪線,別有一番情趣!

狀元橋,這座古橋最有意思的便是它身上神奇有趣的刻畫了!每在橋上走幾步,就能看到一幅“畫卷”在你的面前徐徐展開:一隻水中蛟龍活靈活現;“雙龍戲珠”彷彿眼中噴火;“猴子撈月”更是栩栩如生……不少人們都會在這些絕妙的刻畫前駐足痴望。

狀元橋,顧名思義,這老橋還有一個很勵志的故事呢!很多年前,這座小城鎮有著一個十分勤奮刻苦的青年學子,他有著真摯的愛國情懷,刻苦學習只為報效生養他的祖國。無數個廢寢忘食的日夜他就在我們腳下的這座古橋上孜孜不倦地學習。最終,“皇天不負有心人”,他考上了狀元,實現了自己的偉大理想!狀元橋因此得名!

啊,家鄉的古橋,你有著美麗的景緻、動人的故事、默默無聞的品格,我怎麼能不讚頌你呢?

古城風景美 篇4

國小五年級作文 ,853字

美麗的鳳凰古城,座落在湘西,是中國的文化古城。今年暑假,我有幸目睹了她的風采,雖然只是與它短短的一次邂逅,但它的美麗已深深地刻在我的腦海裡。

傍晚時分,我們卸下行李,走出旅店,打算一邊找食店,一邊欣賞沿途美景。小橋流水,青瓦矮樓,那清新的氣息令我不由精神大振。城內有一條江水穿城而過,名為沱江。兩岸都是苗家特有的建築—吊腳樓。江上偶爾漂過一兩葉輕舟,還時不時傳來苗家姑娘那清脆悅耳的歌聲。遠處淌水橋上,遊人們邁著大步,從一塊石邁向另一塊石,臉上掛著燦爛的笑容,像是在做著久違的遊戲。城內遊人絡繹不絕,卻沒有繁華鬧市中的喧囂。遊人們全都悄言細語地感受這古樸民居,是那麼的寧靜,那麼的美麗。

從餐館出來,夜已經佈下了黑幕。古城內卻是燈火通明。我們站在高橋上,整個古城的夜色盡收眼底。兩岸星光點點,與漆黑的沱江,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我彷彿置身於一艘太空船上,在飄緲的太空中穿梭。放眼望去,絢爛的星空閃閃爍爍,讓人如痴如醉。突然,星空中劃過一道亮光,“砰”的一聲如同百花齊放炸開了,照亮了整個古城。從橋上下來,我驚奇地發現人們三三兩兩地聚在江邊放許願燈。這麼新奇的許願燈我怎麼會錯過呢?爸爸好像是我肚子裡的蛔蟲,早就猜出了我的心思。還沒等我開口,一盞漂亮的花燈送到了我的手中。我立刻點著蠟燭,小心翼翼地把花燈放進水裡。花燈隨著水流打著旋兒,像一個穿上了芭蕾舞裙的少女在翩翩起舞,承載著我美好的心願飄向遠方……走著走著,忽然看見一間裝飾得非常可愛的酒吧。它的牆壁被漆成了藍色,用木頭雕成了小鳥掛在屋簷下。門前還掛著一個別致的門牌“雲彩酒吧”。酒吧內亮起了黃色的小燈,好一個溫馨的讓人休閒的地方。還不算晚,各間酒吧已經有客人來光顧了。聽爸爸說,這裡的酒吧有一個明文規定:一到深夜12點就要關門,為的就是不影響大家的休息,真是景美,人也美。

鳳凰古城恍若一幅美麗的山水畫,那扣人心絃的美讓人流連忘返。這次出行,又讓我看到了祖國的美麗景色,讓身為炎黃子孫的我感到無比自豪。我要努力學習,為建設更美麗的祖國而奮鬥!

古村鄉韻,霄南印象 篇5

國一作文 ,681字

霄南,位於廣東鶴山市龍口鎮東部這裡是中國最傳奇的民族之一—鮮卑族後裔源氏的聚居之地。今天,我做了一番小記者,來到了霄南這“人間仙境”的地方參觀。

一踏入霄南村,你便會問:一個在鶴山人數並不算多的姓氏,一座古老的村莊,為什麼能夠引起各界人士的關注?哦,原來,這裡的源氏蘊含著有千年的歷史。

我們走向一位老伯伯訪問了他,據說,有一間大祠堂門上寫著一副對聯“發源由北魏,進爵紀西平”,它講的是鶴山源氏老祖宗源賀受北魏太武帝賜名“源賀”,並進爵四平王的故事,所以,他們的姓氏—源,正是古鮮卑姓氏之一。

霄鄉源氏雖然以鮮卑後人自居,但是,蜚聲國外的源吉林萬應和茶也是一很好的例證,源吉林家族的始祖是源吉華,但它的創達始人卻是他的後人源吉蓀。據當地人所說,在很久很久以前,他們這個民族有許多人因一種怪病而離開人世,於是,有兩位名醫確定研製一種藥材—源吉林,經過反覆的研製,成功創制配方,製成的要藥茶味甘,藥性純和,故名甘和茶,寓意子孫後代吉祥如意,家族生蒸蒸日上,他們把“源吉林”三字作為甘和茶的牌子,後來,人們服用了它後,百病全部醫治好,人們把它稱為“靈藥”,由於源甘林茶藥效好,最後發展得很快。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啊!霄南村每年中秋節都舉行燒關塔祭祀習俗。當晚全村人集中吃團圓飯,飯後村民們圍著關塔載歌載舞,隨後開始燒關塔。霄南中秋“火供”祭祀有幾百年的歷史了,據說這樣做,寓意是把保護家人平安、幸福……

啊!霄南的風俗真美麗,真特別,它使我有些依依不捨,不過,經過這一天的“旅行”,我的收穫可真大,讓我更進一步去了解霄南。

古鎮風光 篇6

國小五年級作文 ,604字

千燈位於崑山的東南方向,有著2500多年曆史,而說起千燈,便想到那個歷史悠久的古鎮—千燈。

進入古鎮,首先看到的是那古老的石板街,石板街旁邊有許多小店,店內的商品琳琅滿目,令人目不暇接。沿著石板街往南走,便是顧炎武故居了,它原佔地6畝,後因改建擴大了54畝,總共是60畝,裡面包含著亭林祠堂、故居和顧園三個區域,為千燈明清宅之首。

繼續尋找景點,從另一條石板街走去是延福寺,它有1500多年曆史,寺內有兩株千年銀杏,它枝繁葉茂,生機勃勃。走進延福寺是天王殿,殿內正對門口坐著一尊彌勒佛,兩邊的四大天王造像是由香樟木雕刻而成的,它們威猛莊嚴,香氣盈空,韋馱持劍,立於彌勒佛像反面,正對北門,神勇威武。在秦峰塔下的玉佛殿中,躺著一座用緬甸玉精雕細琢而成的巨大臥佛,佛像長8。9米,高2。45米,總寬1。5米,重約有30噸,栩栩如生而有靈氣,玉佛全身,鑲嵌著1500多粒紅、藍、紫晶寶石和翡翠,衣紋和蓮花臺由24K黃金餾金而成,整座佛像顯得華麗端莊,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延福寺裡的秦峰塔也是個好去處。秦峰塔是一座閣樓式方塔,磚木結構,四面七層,底層有副階,通高39。98米,佔地面積87。8平方米,它是由鐵葫蘆做塔頂,下焊八角環,每角立一隻銅小鳥,再下嵌四片銅耳形片,每角簷下陣風吹過,銅鈴叮噹,頓時令人心曠神怡。

千燈古鎮是崑山的旅遊勝地,這裡的每一條道路、每一座建築,都是古代勞動人民辛勤的結晶。

雙龍古橋 篇7

高一作文 ,1052字

屹立在風雨中的雞足山,像是一位歷經滄桑的老者,臥看著練登村的百年曆史。練登村地處深山,四面環水,在水一方,亦是路居古橋。

路居村三面環水,在村子中,亦有百年前所修築的水道。整個村子裡的通道,也全是由河底洗滌了千年的鵝卵石鑲鋪而成的。村子裡共有七座大橋,十餘座小橋,如今現存的石拱橋還有五座。其中,最著名的便是雙龍橋。

雙龍橋是由兩座石拱橋連線而成的,一座是橫跨師裡河水系的大石拱橋,另一座則是屹立在路居水系的小石拱橋。因為地處兩股水系的匯流處,因此,得名叫雙龍橋。

小石拱橋早在八年前就已經淹沒在洪水中了,現存的只有那座橫跨師裡河水系的大石拱橋了。路居村的居民,大抵對雙龍橋有著很深的情感,雙龍橋建於清朝末年,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

記得小時候,外公常常帶我到雙龍橋上乘涼,雙龍橋左邊的橋頭,有一座石碾,那時,路居村還沒有通電,吃的米都是從這兒碾出來的。每次,外公揹著稻穀來到這裡碾米,都帶上我。外公把稻穗往水碾裡一倒,再開了水閘,便把我帶到雙龍橋上,坐在一角,深深的吸一斗旱菸,再把我抱在懷中。

那時的雙龍橋還是一座兩邊由籬笆牆圍住的石拱橋,因為疏於打理,在籬笆牆的瓦菲里長出了幾株蘆草,像是南極仙翁的鶴髮童顏一般。在右邊的牆縫裡,幾株荊棘硬是探出了頭來,把籬笆牆裝飾得更具格調。幾株狗尾巴草、夜來香,牽牛花和蘭草叢牆角的石縫裡長了出來,時時散發著自然的芳香,遠比那些法國香水來的清純。

走到橋頭,一棵梅樹從石橋下盤旋上來,推倒了右邊的部分籬牆,取代了曾經牆頂的瓦簷。顯然,一棵梅樹是遮不住雙龍十餘米長的橋身的,於是大自然鬼斧神工地在橋的另一邊加了一棵百年銀杉,這棵參天大樹拔地而起,用它茂盛的枝幹為雙龍擋住了歲月的風雪。

走出雙龍橋,橋底便是綠藤織成的網床。起初,那些綠藤從橋底的石縫裡鑽出來的時候,村子裡的人擔心藤樹生長會破壞橋身,於是幾次動手砍去了綠藤。但那綠藤像是喜歡上了古橋,每次被砍,幾日後便又長了出來,越長越茁壯,村民們沒了辦法,只好放任它生長。後來一場大雨席捲而來,洪水暴漲,幾座大橋被洪水淹沒了,而雙龍橋憑藉著網狀的綠藤,得以儲存了下來。

在朦朧的夜色中,古橋顯得格外的莊重,偶爾有些懷舊的青年,會來到古橋下約會,在橋頭的銀杉樹下,立下亙古的誓言。或有些老者,來到古橋下,生一把明火,再深深地吸一口旱菸,回憶著逝去的似水年華。

在這裡,便是純樸,便是輕鬆和自由。百年的歷史讓古橋更顯滄桑,更顯莊重。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石橋上,薄薄的水霧籠罩了整個路居,在水一方,亦是水月古橋。

小城風韻 篇8

國二作文 ,915字

我的故鄉—靈寶,是一個歷史悠久,文化燦爛的城市。這裡有風景宜人的金水湖,有充滿詩情畫意的北區,還有家喻戶曉的函谷關……總之,靈寶的一草一木都是美的,都會給人留下美好的回憶。

披著和煦的春風,我們來到了金水湖,金水湖公園裡最美的便是湖了。湖水淺處清,清得像少女純淨的眼神;深處綠,綠得像一塊塊翡翠。金色的太陽光照射在河面上,迎著陽光的方向看去,光線零零碎碎地斜射在隨風盪漾的漣漪上,彷彿河面上鋪滿了一層閃爍的碎金。凝望著這美麗的景象,不禁使人心曠神怡。

金水湖的東面,就是鑲嵌在靈寶的一顆明珠—北區。新建設的北區披新戴綠,與以前的風貌大有不同,更顯得美麗。剛進入北區,一塊紅色的巨石沖天而起,上面雕刻著四個剛勁有力的大字—弘農春秋。進入北區內部,你會發現這裡的花草樹木很多。瞧,那直立著幾棵被人修剪成螺旋形的松樹,雖然缺少了往日的挺拔蒼翠,但卻增添了幾分藝術,給人以美感。踏著鵝卵石鋪成的小路繼續往前,迎面飄來了幾絲香意,這裡是一片桃樹,樹上開滿了桃花,在太陽的照耀下,粉嘟嘟的桃花顯得格外媚眼,穿過青竹林,映入眼簾的是一座金色的雕刻—女媧補天。神情喘直的女媧手託五彩石,頭仰向天空,一頭長髮垂到腰間,看她的動作,彷彿馬上就會騰空而起,飛向天空。這座雕塑在陽光的陪襯下顯得更加精美,望著這座雕塑,我陷入了沉思……北區的美景說也說不完,寫也寫不完。

靈寶除了擁有美麗的人工風景區,還有著名的名勝古蹟—函谷關。函谷關中的函谷古道東起巨集農間西岸的函谷關東門,橫穿關城向西,全長15公里,是這一帶唯一的東面通道。走過函穀道向前,這裡便是函谷關中最美的地方—雞鳴臺,關於它,還有一段美麗的傳說。據《史記》記載秦昭王因聽信饞言,想殺死孟嘗君,孟嘗君聽說後,用“狗盜”之術潛入皇宮,盜得狐白裘,送給他的寵妃,得到逃脫,他來到函谷關,可大門已關,他就按照秦法雞鳴才能開門的方法做了,引得關內的金雞齊鳴,關門開啟,成功地脫逃了。關於函谷關還有很多美麗的傳說,美麗的景點數不勝數。

一個融自然景觀與人文氣氛為一體的小城,一個可以令你心曠神怡、樂而忘返的小城,難道不值得你一遊嗎?

橋之韻 篇9

國二作文 ,716字

一直以來,對於臥虹一般的橋我都懷有一種莫名的崇敬,在我心中橋是最神聖的事物,無論是石拱橋,木橋還是立交橋,橋總有它獨特的韻味。

市橋官柳細,江路野梅香,在美麗的大自然中,橋與山水的搭配更是相得益彰,在連綿不絕的群山和清澈的碧水中,若沒有橋,那真是美中不足啊!正可謂“晴虹橋影出,秋雁櫓聲來”。

在美麗的蘇州園林中,橋是必不可少的,橋是亭臺樓閣之間的媒介。小橋流水的詩情畫意在美麗的園林中自然是少不了的,正如歐陽修的“波光柳色碧溟濛,曲諸斜橋畫艙通”。

而歷代才子筆下的橋又是另一番風味,落第秀才張繼的《楓橋夜泊》,就是深秋的楓橋下落魄才子的無奈與悲痛,他一生的遺憾,無論是《三國演義》中長阪坡的雄偉豪壯,還是《白蛇傳》中斷橋上的悽美故事,無一不表現出橋的韻味。

無論是歷史悠久的趙州橋,還是意義重大的盧溝橋,它們都是中國石拱橋的代表,不但形式優美,而且結構堅固,無一處不在表現出中國勞動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結晶。

在我心中也有一座橋,是家鄉的那一座橋。

或許它及不上趙州橋的悠久,也沒有盧溝橋那樣重大的意義,甚至於它已是一座危橋,但它仍然具有它獨特的韻味。

它是一座單拱石橋,很高,下面是湍急的流水,由幾百塊大石塊組成。曾幾何時,它是村裡村外的紐帶。雖然村裡考慮安全因素造了一座鋼筋混泥土的新橋,但我仍是喜歡古橋,喜歡在橋頂吹風,喜歡爬坡時腳踏實地的感覺,喜歡下坡時迎面吹來的習習涼風,喜歡在橋頂上居高臨下的感受,喜歡夾雜著泥土、青草、水汽和花香的風,喜歡看到村子安心的感覺。

總而言之,我喜歡這座橋的一切的一切,雖然我至今也不知道這座橋的橋名,可我就是喜歡它,它給我的感覺很親切。

橋是耐人尋味的,它就如一部深長的史詩,值得人去品味!

春天的風韻 篇10

國小四年級作文 ,532字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有人說春風是溫柔的,有人說春風是溫暖的,而我說春風是柔和的。

你相信春風有顏色嗎?春風掠過草地上,小草聞到春天的氣息,從地裡探出嫩綠的小腦袋,好奇地看著周圍的世界。春風吹過桃樹林,把桃花染成了粉紅色,像給桃花穿上了一件粉紅的衣裳,又像桃花害羞地綻開了粉紅笑臉。春風吹過公園裡的花壇,迎春風的葉子像在給我們招手,映山紅露出紅紅的臉蛋,像個害羞的小姑娘,春風把公園裡的花染成了五顏六色的。

你相信春風有聲音嗎?春風飛到草地上,傳來“呼呼”的聲音,小草探出小腦袋,長出的小草便在風中隨風舞動,像一個舞蹈家在風中隨著優美的旋律,跳起了歡樂的舞蹈。春風吹過的花園,花發出“嘻嘻”的聲音,好像在說:“我綻放了,我綻放了!”春風飄過樹林,樹枝上的鳥兒發出嘰嘰喳喳的聲音,好像在為大自然唱迎接春天的歌。

你相信春風有氣味嗎?春風飄過花兒,散發出淡淡的芳香,引來了許多蜜蜂和蝴蝶,它們在花兒叢中飛來飛去,好像在跳舞。春風掠過田野,吹來了陣陣淡淡的泥土芳香。春風拂過教室,傳來了濃濃的書香,迷人極了。春風吹過草地,送來陣陣青草香味,令人陶醉,回味無窮!

春風給我們帶來了溫暖,帶來了溫和,帶來了柔和。它給我們描繪了一幅五彩斑斕的世界。春風,我愛你。

品味古鎮之韻 篇11

國小六年級作文 ,714字

那如潑墨般的陳瓦,那見證歲月滄桑的牆磚和那倒映著歷史變遷的清溪。在黎裡古鎮,微風拂動間不自覺地嗅出墨香,遊覽,更是心靈的陶醉。

踏著佈滿青苔的石路,時間的痕跡早已爬上了黃紙般的牆根,數百年的風霜使這裡的房屋褪去光華。裂縫之間是中華民族永久輝煌的縮影,幾千年的文明流溢在石縫之間。那不知道深遠的巷子通向遠處,欲一探究竟。但因為狹長又寂靜,便望而卻步,不忍心打破原本的氛圍,只好靜靜地看著它。正是這樣的幽深,牽制著我的內心。

一水穿鎮而過,由石階與岸上的人家連線,這是江南的獨特景觀。拱橋與娟娟細流交匯處,縈繞著古鎮人家幹活時的歡聲笑語,透露著樸實無華。想象一下,當清晨忙碌的腳步聲喚醒睡夢,推窗便是清溪環繞,騎樓下傳來陣陣叮噹的車鈴聲,新的一天開始了。船槳劃過門前的細水,灑下水花多多。這樣的美好足以用一天的時間來品味。通過石橋來到對岸,有一個柳亞子紀念館。我心裡好生疑惑,這位柳亞子是誰?還沒走進去,就能感受到某種感情在胸膛衝擊。“人中麟鳳柳亞子”這幾個大字醒目的附在柳亞子的銅像旁,這蒼勁有力的大字就像柳亞子本人那樣,滿懷熱血,讓人心生敬畏。那炯炯有神的眼睛即使藏在鏡片下,任然能讓人感受到他壯懷遠大。那堅定不移的眼神越過銅像,與人們交流,蘊藏著深遠的夢想,彷彿凝視著他深愛的祖國,思考著祖國的未來。

黃牆黛瓦,刻滿歷史的滄桑,石橋清溪,映現英雄光輝。磚瓦細縫間散發的是中華兒女的智慧與奮鬥。血淚揮灑成河流,孕育了中華民族的恢巨集氣魄,胸懷天下。這是一首詩,值得人們吟誦感悟;這是一幅畫,值得今人去品鑑。它代表著蘇州,代表著江南。恐怕再無如此古色古香的古鎮更有標誌性的能讓我們看到早期的建築了。

須晴日,品古鎮之韻,分外陶醉。

古巷新韻 篇12

國二作文 ,934字

離姑奶奶家不遠處有一條巷子。高高的梧桐,青黑的石磚,密密的青苔,那是一條承載著時光的巷,在我記憶裡它彷彿靜靜地佇立不動……

那巷曾是兒時我的樂園,巷子比較偏僻,幾乎沒什麼人來,石磚的牆縫裡鑽出來的小花小草,採幾朵別在頭上,也可讓其他同齡的小女孩羨慕上個半天,這往往是我最得意的時候。

巷子盡頭有一扇門常常是緊閉的,上面貼著門神的年畫,微微也有點兒北京四合院的韻味。院子裡的高大梧桐,濃蔭匝地。父母總是不讓我靠太近,我卻揹著他們趴在門上探個究竟,門裡時不時傳來“咿咿呀咿”的唱音。

哦,那是戲院,專唱老長沙花鼓戲的。

“打鑼打到林家溪,三老倌找我報訊息。林十娘今天清早起,放出來鴨子又放雞,我正要找她去講理,林十娘迎面笑眯眯……”有人在唱戲。陽光透過高大的樹冠,淺淺斜斜地揮灑下來,投下一片片斑駁的光影,像是一隻只被定格了的蝴蝶。我聽得熟悉,聽得入迷,都是極有韻味的湘音。

聽一會戲,唱戲人休息時,我再四處走走,巷子裡還有蟲、蟬脫、知了、蟋蟀……蟬脫我是不怕的,不像那些小女孩,兒時的我更像是個野丫頭,會用樹葉吹出聲響;辨得哪幾種果子是可以的,哪些是有毒的;會用樹枝做成彈弓,會撿蟲子嚇那些小女孩。可以說,在巷子裡,有我童年的歡樂。

但是,我還是比較愛湊熱鬧,鑼鼓一響,我就會湊近去聽戲。心裡總是記掛戲裡唱到的一些故事。不知蔡九哥打著銅鑼是否說服了林十娘,不知劉海砍樵是否遇到了狐仙,不知薛平貴是否回到了窯洞,只聽得鑼鼓戛然而止,唱的戲結束了。我抬起頭看著紛飛的桐花,才想起手中剛剛採的小花都忘記插到頭上去了!下回將會有什麼樣的精彩故事呢?於是第二天又早早地來,來到巷子的盡頭,在桐樹陰下,靜靜地聽……

後來,我便很少去姑奶奶家,很少去看那條巷子,但那聽戲的意蘊卻一直留在記憶裡。再回到那裡,又是五年後。可惜,那條巷已經與記憶中完全不同了,秋風肆意,看著怪冷寂的,緊閉的門不知何時敞開了,年畫被撕了下來,落在地上,看著年畫上門神的臉,我的心彷彿也被秋風撕開了一個口子,冷風呼呼地灌進去,冷得發顫……

前不久,姑奶奶給我打來電話,說是那條小巷改造了,那個戲院已經修葺一新,設為文化傳承保護站,還可以對外招收業餘學習的學生。接到電話我特別興奮:古老的小巷又煥發出新的生機……

孝之風韻 篇13

寫信作文 ,1204字

敬愛的媽媽

您好!

大樹感恩土地,因為土地讓他紮根;雄鷹感恩天空,因為天空讓它翱翔;我們感恩母親,因為母親給了我們熱血和生命。世界處處都有孝,我們需要用心去感受那孝之風韻。

小時候在我看來,孝順就是順從父母的意願,於是便完全聽他們所說。可是時間長了,我也難免有些我自己的想法,便又少不了分歧。長大後,我卻明白,孝順,不只是順從,不只是物質上的給予,還是精神和行動上的幫助。

小時候的我無比淘氣,也自然少不了您的嘮叨。那一次,我和您吵架了,於是賭氣跑到另一個臥室,獨自坐在地板上發呆。過了一會兒,您因沒看見我而有點擔心了,於是您就滿屋子找我,那是我還沒有消氣,便沒有理您。

又過了一會兒,您終於做不住了,著急忙慌地套上衣服便“破門而出”,在外面您找了幾圈都沒有看見我的身影。這時,您帶著失望和自責回家了,那時您的腳步如堅石般沉重。

看見媽媽回到臥室後,透過門縫,看見您正在用紙巾不停的擦著從臉上劃下的淚水。看到這一幕,我的心裡充滿了懺悔和懊惱。我慢慢推開門,當您看到我時,您高興得向我“撲”過來。您強忍著淚水,想以笑示意原諒我的過錯,可是,那無情的淚水沖刷了您的笑容

我們要盡孝的太多太多,選擇盡孝,不要讓迷霧遮住雙眼,讓汙垢矇蔽心靈,為父母,為自己,為老人,捧一顆清純,孝敬之心。

長大的我也漸漸懂事了。那一個母親節,我給了您一個禮物—一朵玫瑰花,儘管這一朵玫瑰花是假的,可是,那一次,我看見了您最美的笑容。從那次後,我終於明白,孝,便是我對您的愛。

落葉在空中盤旋,譜寫一曲感恩的樂章,那是大樹對土地的感恩。

金魚在水中歌唱,唱出一首感恩的旋律,那是金魚對海洋的感恩。

雄鷹在天空翱翔,劃出一片感恩的文章,那是雄鷹對天空的感恩。

羊有跪乳之恩,它感謝母親給予它生命的乳汁,可人,就做不到嗎?又說鴉有反哺之義,帶母親老後,由它的子女來餵食,直到其臨終。俗話說:百善孝為先,是啊,動物都知道感恩父母孝敬長輩的道理,人怎麼就不明白呢?您用盡半生來照顧我,我又有什麼理由不去孝敬您……

說: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可是您的愛只是滴水之恩嗎?您的愛,我與如何才能報完呢?孝,作為中華民族的基本,不應該盡力去發揚嗎?從古至今,又有多少偉人,抱著一顆感恩的心呢?

孝,不需要做出太多驚天動地的事;孝,也不用說出多麼感人的話語;孝,更不需要送出多麼昂貴的禮物。也許,他們只需要一顆感恩的心。只要心裡有他們,並愛他們,它們就會感到非常的滿足。

《二十四孝》裡有一個故事叫“親嘗湯藥”。講的是漢武帝,高祖第三子,生母薄太后,他即位後侍奉母親從不懈怠。母親長年生病,他經常目不交睫,給母親所服用的湯藥,必須由他親口嘗後才讓母親服用,每天如此。連古代皇帝都明白的感恩之道,我又有什麼理由不去孝敬您呢?

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去重新看待父母,你會發現自己是那麼快樂,你會感受到來自世界各地的孝之風韻。

此致

敬禮

您的女兒李貝

古鎮春韻 篇14

國小五年級作文 ,324字

白牆黑瓦,雕格花窗,這是古鎮安昌的風韻。

春日裡,走在古老的長廊下,萬束迎春花從細密的磚縫中湧出,把萬縷綠色的枝條拋向小河,像是綻開的禮花。茂盛的綠葉中,鑲的是星星點點的黃花。微風掠起,垂在水上的花朵,和著小河上的細紋,輕點著水面,把碧水化成甘露。鏽色的柱子,小小的石板,青苔是綠得可愛,蒲公英是黃得熱情。一片青苔就是一個嶄新的小世界,又層層疊疊把石板路裝飾得無比可愛,讓人不忍落腳。

碎瓦上高掛的羅漢松又抽出新的枝條,爬滿白牆的爬山虎又向上踏去。它們貼在牆上,成了一幅幅有趣的圖畫。牆是紙,葉是墨,畫出垂柳,綠得生輝;構起大湖,波光粼粼;抹出密林,蒼翠欲滴。似乎是天然的牆紙,點綴著古鎮。

花朵、綠蔓、蒼松、小橋、老屋……它們是古鎮春天的新發現。

荷塘風韻 篇15

國小六年級作文 ,425字

沿著曲曲折折的小路往山腳下走,老遠就可以聞到一股清香。香氣時斷時續,不用說,肯定是風在調皮了。你可以想象得出風呼嘯著拂過荷塘,荷葉泛起一道一道白,夾帶著初綻的荷花的香氣,悠悠的送到遠方。

距離荷塘更近了,那香氣也更加濃郁了,彷彿是誰打翻了玉露瓊漿。這時的風更像一個美人梳頭一樣,將整片荷塘都梳理了一遍。荷葉上一定沾上了水珠,水珠在巨大的爐盤上滾動,搖晃,晶瑩透亮,好看極了。

轉一個彎,面前豁然開朗。果真一片荷塘優雅地臥在山腳下。風從山的一角吹過來,鑽進荷花叢中,打亂了一向亭亭玉立的荷花。你看那被風打亂的荷花從像不像毫無章法的潑墨畫?而且一定是出自大家之筆。

這時,風突然停了,荷花還保持著被風吹亂的狀態。四下裡靜悄悄的,彷彿這裡一直都這麼安靜,從來沒有起過風一樣。我被這突如其來的靜弄得有些不知所措,水面上傳來輕微的聲響,像裙裾輕擦過石板路的響聲,又彷彿幼鳥睡夢中的呢喃,我正在驚詫,一支荷花便直立了起來,原來是她們擺脫了風的束縛時發出的摩擦聲。

民族風韻,亮我風采 篇16

國小四年級作文 ,482字

2017年12月21日,以傳承民族藝術為主題的靖江一小藝術節葫蘆絲演奏比賽在我校拉開了帷幕,同學們迎來了激烈的競爭。

就在比賽的前一週,每天中午剛吃完飯,風雨操場都會響起那陣陣悠揚的曲子,那是同學們正在為比賽而練習。那聲音一直沒有停歇,讓人聯想到了一個個因葫蘆絲練習的太累了而說不出話而癱倒在座椅上的同學,他們是多麼的疲勞啊!為了能在葫蘆絲比賽上拿一個好成績,為了能給班級博得榮譽,他們放棄了飯後那一段可以休息,可以玩耍的時間,心裡只想著要比別人多努力一點,所以就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練習葫蘆絲上了。

深信“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功夫不負有心人的同學們,在葫蘆絲大賽上都吹得十分純熟。《美麗的神話》的難吹、《月亮姐姐》的重奏、《媽媽格桑拉》的合奏,到了同學們手中,竟都不值得一提,都不在話下,殊不知,那是同學們怎樣刻苦練習的成果啊!終於,他們讓這悠揚的聲音深深地印在了每個人的心中……

一週的努力終於有了結果,每個班級都拿得了夢想的成績。看著一張張獎狀捧在手中,每個同學都激動不已,因為這獎狀中不止包含著同學們一週的努力,更飽含著同學們要把民族魅力傳承下去的決心!

建橋風波 篇17

國小六年級作文 ,855字

動物城準備建第八座跨江大橋。獅子市長派羊咩咩助理負責樑式橋的發包任務。羊咩咩助理任命下屬市建公司灰狼總經理全權負責施工,為了證明其公信力,又任命同一公司灰狼的下屬烏鴉擔任監工。

灰狼總經理前段時間在下游的C市剛簽了一個大合同,計劃為C市建一座現代化的斜拉大橋。如今他不敢怠慢,從羊咩咩助理手裡接過標書後,參照剛做的C市大橋的樣子畫好了圖紙。圖紙上一座漂亮的斜拉橋熠熠發光。

到了交圖紙的那一天,灰狼總經理找到烏鴉,說:“你看一下”。烏鴉見到上司,連忙讓座。灰狼拿把椅子坐在烏鴉旁邊,烏鴉硬著頭皮檢查,好不容易找到幾個小錯誤,烏鴉小心地用鉛筆標註。

灰狼面無表情地改動後,拿過圖紙捲了卷,夾起就往羊咩咩助理那去。

三個月後,大橋如期建成,請獅子市長剪綵。獅子市長剪完彩,抬頭看到大橋,勃然大怒,他咆哮道:“這是一座什麼鬼橋?我要的是樑式橋,怎麼建成了斜拉橋?”他瞪了一眼羊咩咩助理,沒說話。

羊咩咩助理面色鐵青,當晚就召開全體市建公司大會。灰狼早就藉故離開了。羊咩咩助理罵道:“這是一出事故!一出愚蠢又醜陋的事故!這是誰監工?要你監工是幹什麼吃的?光拿錢不幹活!你丟的是整個動物城的臉!全然沒有責任心!年底別想拿獎金了!”

羊咩咩抬頭一看,烏鴉黑著臉,低著頭坐在那。羊咩咩有點覺得太露骨,又強行補了一句:“最近公司衛生工作做得不錯,烏鴉做了很大的貢獻嘛。烏鴉這個同志,責任心還是蠻強的。”

烏鴉低著頭,不說話。上頭的意思很明顯,這個黑鍋是要他來背。

據說該公司有17個有資質的設計師,去年也是要烏鴉設計的圖紙。今年本來也要烏鴉設計來著,但是由於去年已經找過烏鴉了,只好讓灰狼先設計著,換烏鴉監工。

到了年底,烏鴉不出意料地從市建公司解職。

有明顯是謠傳的小道訊息說,獅子市長、羊咩咩助理和灰狼總經理都是福建莆田東莊鄉的。

據說,動物城第九座大橋又將由市建公司來承建了。

據說,獅子市長、羊咩咩助理、灰狼總經理都還過得挺滋潤。

又據說,烏鴉在外面做了點小本生意,雖然沒有發財的跡象,但人精神多了,整天都是笑呵呵的。

家鄉的古橋 篇18

國小四年級作文 ,673字

有一首歌,耳畔縈繞;有一碗麵,餘香繞齒;有一座橋,千古流傳……

我從小喜愛吃麵條,屬於吃麵條有“癮”的那一類,而家裡煮的麵條和藍溪橋面館裡的麵條比起來那簡直是有天壤之別。

我經常會纏著爸爸帶我去藍溪橋面館吃麵條,那兒的麵條對我來說實在是一種不可多得的美味。麵館據說是老招牌了,遠近聞名,很多人遠遠趕來只為吃這兒的一碗麵。

這麵館就建在一座古橋橋頭,古橋建於宋朝,橋頭由二十四道石階砌成,整座橋用巨石砌成,橋面均由碩大的石板鋪墊,橋身有三個石拱,橫跨河面,石拱以青石為主,嚴絲合縫,橋的中拱上嵌著一扇形石塊,上面有“藍溪橋”三字,古橋有分水墩,是由一塊塊三角形的花崗岩石塊壘砌而成,分水墩小巧玲瓏,但顯得很精緻,與大橋相比可說恰到好處,橋欄外側雕刻著一條栩栩如生的巨大蜈蚣。站在橋上,河中兩口古井映入眼簾,一口在南岸靠近河中,一口在北岸邊上,兩口井的井水清澈見底。兩岸密密麻麻的人家,小河輕輕流淌,如詩如畫,讓人陶醉。

古橋有一個傳說,這橋原本名為“藍七橋”,以前河裡有凶殘的水怪,每逢河水上漲便興風作浪,殘害兩岸百姓,一位名叫“藍七”的少年立誓要除掉此怪,於是遍尋名師,學成一身高強本領歸來,下河與水怪鬥了多日,卻還是勝不了水怪,受了很重了的傷,有神仙被藍七感動,給他送來了一碗麵,藍七吃了之後,傷馬上就好了,力氣大增,但不幸的是藍七最後與水怪同歸於盡了,藍七的身體變化成了橋,而那兩口井便是他的眼睛,從此藍七就這樣世世代代的守護著兩岸的面姓。百姓們就稱這橋為“藍七橋”。

古老的石橋,美麗的傳說,美味的麵條,都將成為我心中的最愛,讓我回味無窮。

家鄉的古橋 篇19

國小四年級作文 ,652字

我的家鄉是一個小城鎮,地方不大,但橋多,有新橋,有老橋,大大小小的橋不下二十來座,可以稱得上是一個橋城。

在這其中有一座橋,是我至今見過最古老的橋,建於宋朝,可以說得上是歷史悠久了。

這橋很有特點,因為南岸低於北岸許多,所以橋的南端有二十四階石級通向橋面,橋面和北岸平接。

整座橋用巨石砌成,橋面均由碩大的石板鋪墊,橋身有三個橋洞,這三個橋洞不但減輕了橋的重量,讓橋更加堅固,還能讓河水從橋洞快速通過,橋洞以青石為主,嚴絲合縫,橋的中拱上嵌著一扇形石塊,上面有“藍溪橋”三字,橋欄外側雕刻著一條栩栩如生的巨大蜈蚣,如果仔細往下看的話,就會發現橋墩很特別,那是分水墩,能最大限度的減輕水流對橋的衝擊,從這些設計可以看出當初橋的設計者的聰明才智絕對是不一般。

站在橋上,河中兩口古井映入眼簾,一口在南岸靠近河中央,一口在北岸邊上,井中的水清澈見底,女人們在井邊洗衣服,小孩在旁玩水嬉鬧,更有老人在僻靜處垂釣,兩岸密密麻麻的人家,小河輕輕流淌,如詩如畫,讓人陶醉。

還有一個關於橋的傳說,這橋原本名為“藍七橋”。以前河裡有一條凶殘的龍,每逢河水上漲就出來興風作浪,殘害兩岸百姓,一位名叫“藍七”的少年決心要殺掉惡龍,為百姓除害,於是遍尋名師,學成一身高強本領,下河與惡龍鬥了多日,最後不幸與惡龍同歸於盡,藍七死後身體變成一座橋,那兩口井便是他的眼睛,從此藍七就這樣世世代代的守護著兩岸的百姓,百姓們得以安居樂業。為紀念藍七,百姓們就稱這橋為“藍七橋”。

古老的石橋歷經風雨仍舊堅強屹立,美麗的傳說依然代代相傳。

百戲之祖風韻存 篇20

國小五年級作文 ,868字

早已聽說在珠江路市民活動中心那裡新建了一個當代崑劇院,作為“百戲之祖”的崑曲藝術對我來說頗是好奇。正巧!媽媽帶我去那裡看舉世聞名的崑曲《牡丹亭》,由於多年前崑曲《十五貫》的演出,“一齣戲救活了一個劇種”,以致今天我們有更多優秀的崑曲可以觀看,對沒看過崑曲的我更加是期待不已。盼星星,盼月亮,終於盼到了這一天。

“噔噔噔”我迫不及待的跑到座位上,發現這裡早已座無虛席,再想到我自己的一票難求,可想而知這崑曲的火爆。我已經按捺不住了,十分鐘,九分鐘?兩分鐘,一分鐘,時間怎麼過的這麼慢?短短一會兒就像是度過了一個漫長的世紀。演出終於開始了,一開場,一陣柔美的吳儂軟語傳入我耳中,這聲音時而輕快,時而延長,時而停頓,時而唱腔,那聲調就像一條優美的弧線。聯想到我自己,連崑山話都說得七七八八,更別說這崑曲唱腔了。往臺上一看,兩位戲曲演員身著古風,衣袍上有一枝枝高潔的梅花盛開,彷彿是從古代穿越而來。演員們把個性鮮明的人物特性演了出來,如多情善感的杜麗娘,一心追求的柳夢梅,清正廉潔的判官?整個故事情節生動,重演了經典,不管是像我這樣欣賞中國非物質遺產的學生,還是熱愛戲曲了老戲迷們,都被這扣人心絃的境界吸引住了。許多人被這“水磨南音”“起了一身雞皮疙瘩”,就連許多人第一次看崑曲,也全神貫注的看完了全場。一戲謝幕,觀眾們仍然久久回味。

由於趕場觀看演出的我們沒來得及參觀一下這新建築,於是散場後我們便好好欣賞了一下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崔愷大師操刀設計的這個建築:裝飾美輪美奐,巨集偉瑰麗,上方的鏡子更是錦上添花。

我們滿載而歸,我在想:崑曲擁有600多年悠久歷史,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也是“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還原了中國古代的“客至樂具,豪門清韻。”由此看來現在的人們對於高雅藝術是更加的歡迎欣賞,所以才會那麼的火爆。我們就應該將這種瀕臨失傳的傳統文化發揚光大,讓中國的“明珠”再創輝煌!

“大美崑曲,大好崑山。”這一次難忘的欣賞,讓我飽覽了視覺和聽覺上的盛宴,還享受了精神上的盛宴,懂得了文化遺產的重要性,此次真是不虛此行,收穫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