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端午憶屈原相關作文20篇

又到端午憶屈原 篇1

國小五年級作文 ,631字

中國作為五大文明古國之一,歷史悠久,傳統文化源遠流長,中華民族的歷史更是燦爛輝煌。

端午假期,粽香四溢,我們“知新”國學小書院的小夥伴們聚在一起,以自己的方式,誦《離騷》,學經典,憶傳統,紀念偉大的詩人——屈原,知道了屈原的故事,也知道了端午的由來。

屈原很有才華,所以職位很高,很多人非常羨慕妒忌恨他。於是,很多人就在皇帝面前說屈原的壞話。後來,皇帝一氣之下貶了屈原的官職。

這時,秦國在攻打楚國,楚國為了求和,答應秦國的要求,與齊國斷絕聯盟關係,秦國就可以分六百畝土地給楚國作為補償,昏庸的楚懷王高興極了,立刻派人去齊國解除聯盟關係。沒想到,秦國只承認自己說得是六畝土地。就這樣,秦國用六畝地,成功的將楚國和齊國的聯盟關係給離間了。

從那以後,秦國猛烈地攻楚國,還打下了楚國的京都,眼看自己的國家就被侵略,五月五日屈原悲憤欲絕,悲壯投江而亡。屈原死後,人們為了防止魚龍蝦蟹吃屈原的屍體,往汩羅江裡投粽子。劃小船,後來變成了賽龍舟,吃粽子和賽龍舟也變成端午節的傳統習俗。屈原投江那天是五月初五,也就是現在的端午節。這就是端午節的由來。

又是一年端午節,又是一年粽飄香。我們不僅應該牢記屈原優美的詩句,更應該牢記屈原不屈不撓的精神和他那一顆熱愛祖國的心。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多少英雄豪傑,我們只能在時間的記憶中,守望過去,回顧歷史,牢記“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千古絕唱!

端午憶屈原 篇2

國一作文 ,597字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是他留給世人的感嘆;頭戴花冠,手持白芷,是他留給世人最後的美好形象。他縱身一躍,在華夏曆史上留下了一個永不磨滅的名字—屈原。

在勾心鬥角的政治生活中,一個純潔的詩人是註定要被排斥在外的。美政的理想是註定不會被昏暗的朝政接納的。你不肯投機取巧,不肯迎合世俗,寧願隨流水而長逝也不願放棄自己所崇尚的美德。

你的精神流傳了數千載,你的故事為世人所傳誦。再看看當今社會,每天都有不同的貪官被舉報,看著那些驚人的數字,我不禁想,你留傳給我們後人的精神哪去了?你通過死亡發出的控訴被多少人真正聽到?有多少人是像你一樣抱著美好的政治理想去從政的?既然是當官就應該有比常人更高的覺悟,不應在世俗中迷失自己,為了迎合世俗,昧著良心做那些貪汙腐敗的事。當腐敗漸成一種風氣,當官的在自己偷來的金錢名利中安然入睡,我們只能祈禱屈原的精神不要太早消逝。不知那些只顧享樂,不顧民生的官員,在今天讀到屈子詩句時,會不會感到無地自容。

端午節快到了。作為一箇中國人,我希望端午節代表的不是忙碌生活中的一天假期,也不是粽子的香味,更不是龍舟比賽的精彩。人們都知道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卻不知道古人真正紀念的是屈原不屈不撓,頑強鬥爭的愛國精神。

陰曆五月初五,我們即將迎來的不是一個節日的形式,是一個自我反省、信仰的堅持。我們慶祝端午節是為了表明屈原的精神還在一代代人的心裡傳承、發揚。

又到端午粽飄香 篇3

國小五年級作文 ,860字

“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又是一年端午節到了。

端午節來源於屈原的故事:屈原是我國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楚國快滅亡時,屈原投汨羅江自盡,這天正好是農曆五月初五。屈原投江後,楚國人為了不讓河裡的魚蝦,去吃屈原的屍體,就會往汨羅江裡投粽子。久而久之,端午節包粽子,吃粽子成了我們的習俗。

端午節到了,家家戶戶開始包粽子了,我家也不例外。我家有一個名副其實的包粽子高手——媽媽。

一大早,媽媽就在廚房裡忙開了。我走進去一看,包粽子的材料可真豐富啊:有翠綠的粽葉;甜甜的豆沙餡;雪白的糯米;新鮮的花肉和美味的蜜棗……看得我眼花繚亂。

只見媽媽手拿粽葉,把粽葉捲成一個空心的漏斗,往裡面塞了三分之一的糯米,再放入一塊大大的五花肉,又塞了三分之一的糯米,然後把粽子靈巧地翻了個身,用手把會漏米的地方壓實,再拿出線頭,用大拇指把線頭按住,一圈一圈地把粽子包裹起來,再在粽子的尾部打一個結,最後把線頭剪掉,一個粽子就完成了。

看著媽媽嫻熟的樣子,我心癢癢了,就拿來小凳子,照著媽媽的樣子,依樣畫葫蘆,卻怎麼也包不好。媽媽見了,一邊說,一邊指導我道:“我們包粽子時,一定要用粗糙的面往裡卷,不然粽子熟後,拿起來吃就會粘著粽葉。我們先把粽葉捲成一個漏斗形,往裡面放一些糯米,放入餡料,再放上一些糯米。下面一步是關鍵,如果這一步沒做好,這個粽子就‘散架’了。你看,我們把粽子翻一個身,把四角壓緊,然後用線把粽子裹起來,打一個結,這樣一個粽子就做好了。”就這樣我在媽媽的指導下,終於做好了一個粽子,外表雖然不精美,但這是我今年端午節的一個傑作。

我乘勝追擊,包了第二個,第三個,雖然它們的外形沒有媽媽包的那麼稜角分明,但卻是一個比一個好,我包粽子的動作也越來越熟練。

小小的粽子裡包含著一個大道理啊!什麼事,都不是一次就能做成功的,需要不斷練習,熟能生巧。明年端午節,看我的吧!

端午節憶屈原 篇4

國小六年級作文 ,734字

端午節到了,往年這時候,我都會痛痛快快,大吃一番。可是今天,我卻覺得手裡香噴噴的粽子沉了許多。因為我上了一堂課,一堂關於端午節來歷的課,一堂關於屈原的課。

聞著粽香,我的思緒飄回到千年前。我化為屈原的書童。屈原扎著高高的頭髮、飄著長長的鬍鬚,穿著墨綠色的長袍,在家奮筆疾書地寫著國家法律。過了一會兒,只聽“砰、砰、砰”幾聲,門開了,是上官大夫。

他一進屋就要求看屈原正在擬定的國家法律,屈原卻義正詞嚴地拒絕了他。我看見上官大夫使勁地皺了皺眉頭,瞪著眼睛走了,把門摔得震天響,我心裡的不祥之感油然而生。我趕緊跑去問屈原為什麼不給上官大夫看。他表示,在法律未擬定好前,誰都不能看。就算是官職高的人也沒有特權:他只是按法律做事。我看到屈原的神情是那麼莊嚴,那麼果斷。

20年後,汨羅江邊,我又看見了屈原,他的頭髮依舊高高紮起,依舊穿著墨綠色的長袍,依舊飄著長長的鬍鬚,彷彿若有所思。這時候的汨羅江彷彿更冷了,江風彷彿更寒了。我知道屈原是要投江,但是我想,就算楚國滅亡了,屈原也可以隱居呀。況且,屈原這麼有才華,別國的君主也一定會很賞識他的。

想到這裡我急忙跑上前去勸阻他:“屈大夫,屈先生,您要幹嘛呀!”但他的身影還是固執地消失在了滾滾江水之中。我多麼希望我真的是屈原的一個書童;我多麼希望我能在屈原投江的時候拉住他;我多麼希望當時沒有老百姓紀念他;我多麼希望我們如今還沒有端午節……

我知道屈原是去學習了伯夷、是去學習了叔齊,他們不食周粟,餓於首陽之下,屈原也不會做其他國家的官,這就是屈原的精神吧。突然,只聽“啪嗒”一聲,汨羅江在我眼前消失了……

“云云,幹什麼呢?粽子都掉碗裡了。”媽媽的聲音突然從耳邊響起。“啊?哦。”我從碗裡拿起了粽子,咬了一大口,心裡卻沉甸甸的。

又到3月憶雷鋒 篇5

國小四年級作文 ,973字

有一個名字,在華夏大地家喻戶曉,婦孺皆知,他,就是雷鋒。他的存在,雖然只有短短二十二年,但卻如煙花綻放一般,一剎那,也能帶給人身心的震撼!又到3月,憶雷鋒!

雷鋒說過:“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他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他小時候家人都相繼去世了,在毛主席解放中國後才圓了他的讀書夢。最後,雷鋒也為黨獻出了短暫卻有意義的一生。他看見建築工人們正在搬運磚瓦,自己也情不自禁幹了起來;自己攢的200元全部捐給了祖國,為了祖國的發展盡一份微薄之力;剛被火燒傷手,又立馬趕去大壩上抗洪,卻從未吭聲;在同學有困難時盡力相助……有人說他“傻”,因為他是那麼的無私,可這不是傻,而是我們許多人心靈上所欠缺的真正的智慧!我們這個時代,需要更多“活雷鋒”,要有更多人弘揚那永存的“釘子”精神!

3月5日中午,帶著對雷鋒叔叔滿滿的懷念、敬仰之情,我走進課堂,為同學們做了詳細地講解,從成長曆程、生平事蹟,到雷鋒日記、雷鋒的精神內涵,帶領同學們更進一步地瞭解雷鋒。沒有人感到乏味、無趣,大家都熱血澎湃。二十二回的春秋,二十二載的年華,二十二年的生命,給我們留下的,卻是很多很多……可惜,他因公殉職過早離去。我想,如果他能再活久一點兒,大概做的好事真的要一列長長的火車才能裝得下了吧!眼眶不禁溼潤,我們作為新時代的少年,也一定要像毛主席說的那樣,向雷鋒同志學習!

雖然我們所有人都被雷鋒精神所感動了,可真的能做到嗎?有多少人,見到垃圾不拾,隨便踢一腳就走開了;看見老人、抱著孩子的婦女,怎麼也不肯讓座;馬路上老人摔倒了,只是圍觀,卻不願上前一步將老人扶起,走過馬路……這種事,同學們都見怪不怪了吧。那在這時,大家為何不願做個“小雷鋒”,做點兒舉手之勞之事呢?從小事做起,終有一天會做成大事的。

雷鋒,如春天的微風,吹遍神州大地的每個角落;如破冰的暖流,喚醒人們緊閉的心靈。他高尚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必將在我們青少年一代身上不斷髮揚光大;他那不可磨滅的精神,將在我們心中閃爍著永不滅的光輝!

又是端午飄香時 篇6

國一作文 ,826字

攀折下蜷延籬柵的薔薇,系在花籃邊緣,順便摘下幾片拗綠的箬竹葉,捆成一束,便丟進了花籃中。越過山頭,晃去泛黃的麥田,徑直院門。木柵間隙中鑽出了幾支玫瑰,迎風揚著葉瓣間祕釀的恬香。迎門望見姑姑持著瓷碗,揚播著彌散的雄黃。這裡發生的一切都在悄無聲息的訴說著已深入庭院的端午氣息。

折下攀緣的玫瑰,聚在掌心般大小的竹籃中,散落幾塊冰糖,再盛上一蠱水,便是備好了色香具應的玫瑰醬了。塊截板油,製成一盤糖板油,赤小豆煮熟過篩,原先零碎的玫瑰醬與板油,此刻變得粘稠細膩。灌入砂鍋,浸豬油,中火烘上半晌,這簡單的幾步便使我墜入瑰醬的醇香了。待火燃盡,姑姑便取出瑰面,待溫適,盤成圓餅,中心置糖板油,搓成零散的圓球,遠看卻形同一盤圓形的珠落。

姑姑做的小球,便是我在家中品不到的玫瑰洗沙粽陷。看著姑姑忙碌的身影,我不禁想到了天上忙碌的仙子,此刻的她,彷彿融進了身後的竹林間。姑姑取走了我採集的箬竹,拆散開來,連成大片。三層壘級,一崴瑰麵糰,半勺瑰醬,著手散落糯米,雖未下鍋,卻好似能嗅到輾轉襲來的清香。步滿半盤,就準備製作鹹蛋黃鮮肉粽了。挖出熟透的蛋黃,洗淨盛盤,晶瑩剔透,瑪瑙般的外表在光線下折射出耀眼的光輝。手握箬竹葉,一顆蛋黃,三勺米,兩勺芽菜,緊纏起來,旁搦的葉身便緊實起來了。

左側瑰粽,右側鹹粽,便將滿盤浸入熱水中。兩小時的等待看似漫長,我們一家卻毫無察覺。我掰下茶餅的一小塊,浸入壺中,在茶餘中漫談,聽姑姑說那山中的趣事,茶壺鳴笛,細細的吐露著炙熱炎夏。蒸汽不停的撞動壺蓋,發出清脆的響聲。品一錮茶,嗅那深山瀰漫的清香,待粽煮熟,大家便忙碌起來,拆線,鋪在桌上,蒸汽嫋嫋在林蔭中,撲鼻的香氣沁人心脾,我咬去粽尖,露出了糯連的玫瑰陷,盡留恬香在口中迴旋,打動著大家的味蕾,一口粽,拌入布穀的啼鳴,傾下餘茶,這一年如此愜意之時又能有幾回?

相比吃速凍粽,而家中劇裡度過的端午,還是在一家的團圓中小談生活,品嚐美食更為善,這般的的自然,又有幾家能享受的得呢?

端午節,我看到了屈原 篇7

國小五年級作文 ,720字

雲旗獵獵,鼓聲咚咚!精彩的龍舟賽正在汨羅河畔進行。吃著香噴噴的粽子,看著精彩的龍舟賽,心裡頭別有一番滋味。

我乘坐時光機,回到公元前278年,戰國楚地。汨羅江波瀾不驚,四周空無一人,彷彿空氣都凝固了一般,死寂寂的。

這時,遠處緩緩走來一老年男子,面容憔悴,披頭散髮,骨瘦如柴。一襲白衣被泥土染成了黃色。他來到江邊,一邊絕望地往前走,一邊傷心地歌唱:“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餘雖好修??皁Z羈兮,謇朝誶而夕替。”稍停片刻,聲嘶力竭地喊著:“上蒼啊,臣三番五次進諫君王親賢臣遠小人,聯合齊國共同抗秦,替先王報仇。為何聽不進耳呀!臣被當作眼中釘,革了職,放逐到洞庭湖的荒山野地,國家大事我沒法兒管,我的主張沒處去說,我大聲呼喊君王,君王也聽不到。我痛苦得真要瘋了。眼看楚國將亡,滿腹憂憤向誰訴說呀!上蒼啊!連你也笑我屈原嗎?您叫我一走了之,然而這楚國百姓,這育我養我的楚國河山,卻怎能叫我放得下?奸佞滿朝,我於心何忍坐視江山斷送?我傷心的不是自己的遭遇,老百姓一年到頭辛辛苦苦,還是經常受凍捱餓,生病沒錢醫,死了沒錢葬,遇到天災人禍,就弄得妻離子散,家破人亡。悲慘!悲慘!”說罷,他抱著一塊大石頭,縱身一躍,消失在茫茫的汨羅江裡……

楚地百姓被屈原憂國憂民的情懷深深感動。為了不讓魚兒吞噬屈原的屍體,紛紛向江中拋投食物,駕船四處打撈屈原的屍體。這就是今天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的由來。

我懷著極度悲傷的心乘坐時光機回到現實,深感遺憾無法將屈原帶回到我們所生活的美好時代。今天,全國人民正在以習主席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擼起袖子加油幹,把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富強。

端午節與詩人屈原 篇8

國小五年級作文 ,649字

農曆每年的五月初五日,就是我們非常熟悉的民間節日“端午節”,因為在五月,又可稱之為“五月節”。在這個節日裡,很多地方都以包粽子以及賽龍舟的方式來紀念古代傑出詩人屈原。

少年時,每逢端午節這一天,我既有芳香撲鼻的粽子吃,又可以與同伴們到家鄉的小河裡暢遊“龍泉水”(民間傳說把這一天江河裡的水稱之為“龍泉水”)。與同伴們在水裡嬉戲、追逐,把這一天藏在內心的喜悅盡情地揮灑出來。這是端午節留給我最初的、最深的印象與留給我最美的回憶。

隨著時光的飛逝,今天已為人師的我,在端午時節,想起的是《楚辭》,想起《離騷》,想起文學作品中的浪漫主義,想起一個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屈原。據史說,公元前278年秦兵功陷楚國首都郢都,詩人屈原懷著無比悲憤的心情於當年五月五日投汨羅江而死。後來,人們為了紀念他,把農曆五月五日這一天名為“端午節”。屈原在楚國早期是極受楚懷王的信任和重用的,他極力主張聯齊抗秦,並爭取由楚國實行統一天下,。然而,後來楚懷王卻聽信保守勢力與奸佞小人的饞言,而漸漸疏遠屈原。屈原受到排擠與流放,在流放途中聞國已破。此時此刻屈原的內心是多麼失望、多麼悲憤、多麼的矛盾。痛恨楚國最高統治者的昏庸無能,使愛國之士報國無門,導致奸佞誤國,以致亡國。屈原在抱著“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信念下,甘與國家共存亡,毅然投江自盡。以他的死去喚醒世人。

假若當年屈原沒有投江自盡,而更多地去深入民間,洞察民生,聆聽世人的聲音,以詩人自身的創作才華去譜寫更多可歌可泣的、膾炙人口的詩篇。不是更好嗎?此亦後世文壇之大幸也。

又是一年端午到 篇9

國小六年級作文 ,552字

家家院落裡的粽子葉好似紛飛到各處,這時候,已將村子染的翠色慾流;小販推著車在吆喝,那麼洪亮,又那麼富有韻律,家家戶戶來往送粽子,似乎已經成了不可或缺的一份子;粽子被放在蒸鍋上,陣陣炊煙升起,那粽香本應是濃郁的,隨著風飄向遠方,變為了淡雅的香氣,凡有足跡之處,無不存在著棕香……

端午節的粽子已然是不合或缺的主角,我們家亦是如此。五月初五回到鄉下奶奶家,前一天,奶奶準備好了所有材料:泡的泛光的紅豆,綠豆;水已泡成棗色;透亮,純白而黏黏的糯米……

那一天,一家人圍在桌旁,笑談風聲;奶奶熟練地包著粽子,時不時託一下眼鏡,我也要包,奶奶便手把手教我,教完後我又練了幾個,終於會了!奶奶笑了,臉上的皺紋聚在一起,千溝萬壑,幾縷銀髮飄著,用粗糙的手背撫摸我的頭,誇獎了我一番……

粽子進鍋了,縷縷的香氣升起,香氣隨之溢位,甚是濃郁;揭開蓋,剝開粽葉,嫩白透亮的粽子露了出來,咬一口,滿嘴留香,全家人吃的幸福而開心,奶奶又笑了,我們都笑了。奶奶來回忙碌著,替家人呢剝開粽葉,他自己在說“今年的米好!粽葉也好!好吃吧!”她又笑了……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讓我們團聚;一個又一個的噴香粽子,讓我們的味蕾受到香的刺激;一片片粽葉,一粒粒糯米,包進了我們對互相深沉的愛和無私的饋贈!

期待下一次端午節的團聚,我們笑顏再綻……

又是一年端午時 篇10

國小四年級作文 ,824字

日子過得可真快,眨眼間,又是一年端午時。靜下心來想想,端午節的習俗還真多呢!

一說起端午節,大家首先想到的會是什麼呢?對了,一定是香噴噴的粽子。每當臨近端午節時,各大商場、超市、餅屋都會推出品種繁多、包裝精美的粽子,大街小巷裡也隨處可見賣粽子的攤販。形形色色的粽子,五花八門,形狀各異,有蛋黃粽,有紅豆粽,有鮮肉粽,還有雜糧粽……剝開煮好的粽子,聞著那誘人的香味,讓我們這些“吃貨”不由得垂涎三尺,欲罷不能。這其中最讓我無法抵抗的就數君玲食品的蛋黃粽了,我常常是吃得滿嘴“大鬍子”,媽媽總笑我就像一隻大臉貓。

除了吃粽子,人們端午節還會幹什麼呢?我想,最引人注目的該算是賽龍舟了。聽著那氣勢磅礴的宣天鑼鼓聲,看著選手們揮動著雙臂,奮力划槳,彷彿是一條條蛟龍在江面上穿梭,觀眾們都會忍不住熱血沸騰,拼命地為選手們加油、吶喊,恨不得和他們一起奮勇向前,力爭上游!

每到端午節,外婆都會買一些艾葉、昌蒲掛在門口,說是可以避邪驅病的,我想應該是討個吉利吧!外婆還會用艾葉熬水給我泡澡。全身浸泡在盛滿艾葉水的浴缸裡,別提有多爽了,感覺全身的每一個毛孔都透著舒服勁兒。聽大人們說,用艾葉水泡澡可以清火、消毒,夏天也不容易長痱子了,還能減少蚊蟲叮咬呢,不信你可以試試喲!

其實說到端午節,我覺得最難忘也最不能忘的還是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屈原是戰國末期楚國大夫,一生憂國憂民。楚國被秦軍攻破後,屈原在汩羅江投江自盡。老百姓尊敬他,愛戴他,為了保護他的屍體不被江裡的蛟龍魚蝦吞食,老百姓用箬葉把飯糰包起來扔進江裡,這就是粽子的來歷;人們划著船兒在江面上遊蕩,用震天的鑼鼓聲來驅趕江裡的蛟龍魚蝦,這就是龍舟賽的來由。可以說現在的端午節,就是為了紀念屈原,紀念他的寧死不屈,紀念他的愛國情懷!

又是一年端午時,又是家人團聚的傳統節日。在我們吃著香甜可口的粽子的時候,在全家舉杯歡慶的時候,會不會想到屈原的愛國情懷?是不是應該想想我們能為偉大的祖國做點什麼?

端午節的回憶 篇11

國小四年級作文 ,608字

在我很小的時候就很期待過端午節。誘人的粽子讓人垂涎三尺,長長的米粒煮得泛黃,裡面包了豆沙或棗子的陷。米有些透明,也露出些泛紅的顏色,四角倔強的翹著,可愛極了。包粽子的葉子上沾滿了水,也沁入一點米的香味。一口在粽子上咬下去,滿嘴便充滿了米香,再咬一口,便會看到暗紅色的餡兒。餡兒甜甜的,有了米,這種甜也不膩了;米中融入了棗或豆沙的香甜,也是別有一番滋味。

我常常是吃得滿嘴“小鬍子”,媽媽見了笑我是隻“大臉貓”。我卻不介意,嘿嘿一笑,用舌頭舔舔米粒,用手把嘴一抹就去找外婆了。

奶奶會笑著看著我,慢慢挪動步子於床前,從枕邊的針線筐中取出幾個香囊。那時奶奶還只有我一個孫輩的孩子,分外疼惜,所以每年都會有五六個奶奶做的香包。這些香包各式各樣,在我記憶中,似乎沒有重樣兒的。外婆那時手還很巧,會做很多種圖樣。有小鹿、老虎、蛇、壁虎的;也有太陽、月亮、星星的;還有些花花草草的和心型的。她無論做什麼,就像什麼,雖說沒達到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但絕不比路邊買的那些差。

雖然我並不怎麼喜歡香包的那種味道,但那無疑是我那時的最好飾品。猶如天花亂墜。小姑看著我,笑我臭美。我才不管她說什麼,依然“孤芳自賞”,跑去媽媽面前玩了。

現在物是人非,我慢慢長大了,奶奶也去世幾年了。我們家端午節的習俗只剩下了“吃粽子”。沒有奶奶香包的保佑,我依然平安的成長著,一天又一天。但有時心裡卻十分空洞,越臨近端午,越是如此。(沙洲小學五年級黃小纖)

端午節的記憶 篇12

國小六年級作文 ,661字

真懷念啊!以往的端午節我都是和外公一起過的,今年雖然也是和“外公”一起過,但卻不在是以前的那個外公了。

今年的端午節我是和“外公”一起過的吃著外公從店裡買來的肉粽,思緒飄回了從前,如電影一般一幕幕的在我腦海中放映,回憶慢慢的交織著一張名為感情的網把我包圍,使我漸漸沉淪。

外公準備包粽子了,便囑咐大人們去摘粽葉,年幼的我自然要去湊一番熱鬧。大人們實在說不過我,就帶我去了。

不到兩小時,我們這個“摘粽葉大隊”就回來了。

外公看看其他人,在看看我。其他人身上都揹著一大捆粽葉,只有我的身上空空如也。外公寵溺的對我說:“你個調皮鬼又去哪裡玩去了”。我對外公做了個鬼臉說:“我才不告訴你”

“喲,調皮鬼還生氣了”外公說。

“都是你,讓我生氣”。我說道。

“好,好好,調皮鬼最乖了,最乖了,不生氣”,外公說。

“不許在叫我調皮鬼了”,我說道。

“好,好好,不叫調皮鬼,不叫調皮鬼”,外公說。

“我要吃外公你給我做的排骨肉粽”,我說道。

“好”外公說道

當時外公家裡經濟條件並不是很好,但外公對我的要求粽是會滿足。

“好誒,可以吃粽子,吃外公包的排骨肉粽!”我說

“粽子,還沒包好呢,先等一會兒”

我聽完這句花以後,就去找我的小夥伴玩去了。完累了,就去睡了。

在睡夢中被一陣粽子的清香勾引了起來,順著這陣香味我走到了廚房,到了廚房才發現我還木有穿鞋。外公看著我笑了。

可惜,從此以後我再也吃不到外公包的粽子了。只希望,時間走的慢些,好讓我永遠記得這個味道。

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對外公的記憶也在逐漸忘卻。但我對外公的愛是亙古不變的。

端午節的回憶 篇13

端午節的回憶作文40 ,399字

現在的端午節越來越沒有什麼味道了。小時候的端午節窮是窮過,但是過得開心點。

印象最深的當屬“碰蛋”。可能現在的小孩子都沒有這樣的樂趣了。小時候不象現在,想吃多少蛋就有多少。沒有逢年過節的,哪裡有好吃的。所以端午節每個人分了2個用艾草葉煮熟的鴨蛋,用毛線織的袋子裝著。拿到學校去,與其他的同學碰,看誰的鴨蛋最硬。贏的人(沒有被碰壞的)興高采烈的,輸的人也不見的沮喪,早點吃就是了。那時候的蛋可寶貴了,都捨不得吃。有時候藏了半個月再拿吃來,都壞了,不能吃了。

小時候喜歡過端午節還因為過節有新衣服穿。現在的小孩子什麼時候都有新衣服,所以也就不希罕過節了。

還有就是賽龍舟。大家熱熱鬧鬧,河裡的人在劃,岸上的人在喊。現在呢,大太陽的,9點多了,什麼領導才姍姍來遲,一講話,羅嗦1個多小時才開始。但是划龍舟就劃短短的幾分鐘。現在的划龍舟帶有很大的功利性質了,而沒有以前那麼單純了,也就失去了以前的吸引力了。

端午節,憶童年 篇14

抒情作文 ,1227字

又是一年端午節,在吃著香噴噴,甜糯糯的粽子時,不禁想起了我童年時的端午節。那時的端午節內容豐富極了,最重要的是每項活動我們孩子都能參與其中,那種快樂是無與倫比的。

小時候的端午節,我們當地人叫五月當午。我現在想想肯定是那時我們把音念轉了,應該是五月端午,也就是農曆的五月初五。現在我們過端午,無非就是吃粽子,送粽子,有條件的看看賽龍舟,出去遊玩一番。但那時的我們過端午,內容要豐富得多,儀式要隆重得多。

一進入五月,甚至還要早,我們女孩子就會用稍微厚一點兒的紙條先左折右折折成十幾個等邊三角形,再把它們折成漏斗狀,裡面填上艾葉或者香草,做成五個角六個面的香包。做好後的香包,再纏上五顏六色的絲線,其中一個角上穿上彩繩,其它四個角上掛上流蘇。也可以中間做一個大香包,其它幾個角上掛上幾個小香包,還可以做成貌似風鈴一樣的藝術品,任你發揮想象,怎麼漂亮怎麼來。做好後,小夥伴們聚在一起,拿出來比一比,看誰做得最漂亮,手最巧。還可以互相交換,鞏固友誼。

接著就是端午節頭一天放學之後,我們小夥伴三個一夥五個一群跑到田野裡找麻葉。麻葉有野生的,也有自家種的。找到之後,摘掉幾十片大葉子趕快跑回家,再拔上幾棵早就種好的指甲草(學名鳳仙花),也有人叫桃紅。用剪刀剪碎,再撒上白礬,用小錘子砸爛備用。吃過晚飯,也不乘涼了,讓母親給我們包指甲。母親總是拿一片馬也放在手指上,再捏一點兒搗碎了的指甲草在指甲上,最後小心翼翼地包好,最後再用棉線纏上繫好。這樣一個一個地包,直到把十個指甲全包好。如果想省事,也可以把手握成拳頭狀,每個指甲上捏上指甲草泥兒,用幾片大麻葉把整個拳頭裹起來纏上線包好即可。也有的更貪心不光包手指甲,連腳指甲也給包上。據說是用指甲草包指甲不得灰指甲。包好手後的我們無論平時多調皮,此時都會乖乖地上床睡覺。小心翼翼地把手放好,生怕把麻葉弄爛指甲草動位。天剛矇矇亮的時候,我們姐妹三個就會一骨碌爬起來,迫不及待地撕去麻葉,看看包的指甲紅不紅。指甲紅的,臉上樂開了花;不紅的,一臉沮喪,彷彿鬥敗的公雞一樣垂頭喪氣,嘴裡還唸叨著:晚上再包一次。

緊接著,我們端上臉盆呼朋引伴一路小曲兒地跑到小河邊洗臉。說是在太陽不出來前用河水洗臉就不會害紅眼病(角膜炎)了。洗過後,還會端上半盆河水回家讓父母也洗一洗。如今,這條小河已經面貌全非了。再在那裡捉小魚,挖河蚌,逮螃蟹,打水仗只能變成追憶了。

回到家,父母已經把綠瑩瑩的艾葉插在了門的兩邊。媽媽會給我們洗淨的小手腕,小腳腕上綁上五色線用來消災祛病。手藝好的還會給孩子脖子上掛上精美漂亮的布藝香囊。到了中午,家家戶戶都會做油炸食品。做的最多的是菜角,糖糕。再熬上一鍋大米湯,就成了我們端午節的美食了。那時的我們是不吃粽子的,只有城裡人才吃。

如今的我們已人到中年,但談起童年,仍然有說不完的話,訴不完的情。童年是一個夢,夢裡有我們的想象和憧憬;童年是一首歌,歌裡有我們的幸福和歡樂;童年是一幅畫,畫裡有我們的五彩生活!

又是一年端午時 篇15

國小三年級作文 ,421字

“加油,加油……”人們一直在為水上正在比賽的一隻只龍舟加油鼓勵。你知道這是個什麼日子嗎?對啦,就是端午節。

你知道端午節人們會做什麼嗎?小孩子們可都知道呢。聽他們邊走邊喊著:“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轉頭一看,那邊正在賽龍舟呢!來看熱鬧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吧寬闊的河灘擠得水洩不通。“?L—”隨著銅鑼的一聲響,賽龍舟開始了。五條龍舟你追我趕,爭先恐後。賽手們不一會兒就大汗直流,可他們顧不上去擦汗,怕一擦汗就落後了。“迴旋隊,加油啊!”“飛鷹隊,保持飛快的速度!”……人們在為不同的龍舟隊伍加油。就快到終點了,現在勝利隊遙遙領先。誰也沒想到,一直落在後面的流星隊奮起直追,超越了其他龍舟,拿到了第一名。原來,一開始並不是他們追不上,而是在保留體力,等到其他龍舟上的賽手精疲力竭了,他們再來個“終極衝刺”。比賽結束了,但那精彩一刻我還是歷歷在目。

啊,不知道下一年的“端午時”會何時到來呢!

又是一年端午時 篇16

國三作文 ,1076字

不知不覺中搬家已經一年了,一年的時間,生活固定有序,每天三點一線,單位、孩子的學校、家,除了途中經過的市場,我竟然從未踏足小區周圍。每天穿梭在高樓大廈之間,是混凝土的堅固與冰涼麼,總感覺日子缺少些什麼……

終於,端午節的清晨,我決定要按照習俗去市場買把艾草,抑或自己去拔點。就在頭天晚上,我問孩子,過端午節,去山上拔艾草吧,孩子搖頭,他對此並不感興趣。於是我一人悄悄推門而出。一切和往昔一樣,樓道靜靜的,而我,在推開門那一刻,終於明白了。

曾經,這一天,推開門,總會有淡淡的艾草香撲鼻而來,摻和著泥土的氣息,總會不知哪個鄰居,悄悄在家門口放上一把艾草,夾著麥穗,夾著桃枝,帶著露珠,繫著紅繩子……

按下電梯,我來到大街上,有些茫然,去哪裡弄些艾草呢?遠遠望去,小區東邊群山起伏,那裡肯定有這一刻我迫切想擁有的艾草,我順著小區通往附近山中的小路,開始了端午清晨的獨自踏青。

進山的小路上,行人三三兩兩,又從山上回來的,也有的像我,才剛剛進山,晨霧中,我就這樣慢慢尋找……

此時,思緒迅速飛跑,飛到老房子,那些平淡卻溫暖的日子……

說是老房子,現在算算,有十年多了,因為孩子小,在小區帶孩子,於是認識的鄰居就越來越多,因為孩子,交往就越來越多,那時,誰家做好吃的,什麼包子餃子,方便帶出門的,都會帶給孩子們分享……於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鄰里之間關係越來越好!哪天主廚不舒服了,孩子就安排到鄰居家蹭飯,誰家男人不在家,孩子半夜發燒,一個電話,鄰居家的男人就會出馬,開車五十公里送孩子去市區醫院。有時候早上晒被子,下午下雨,抑或晚上有事回家晚了,不用擔心,總會有鄰居幫你取回家……

鄰里之間這樣溫暖的事情太多了!我清楚的記得,有一次,特感動!那時,孩子剛上學,我一直不敢開車,每天要換乘公交車從高新區,穿過萊山區,去芝罘區接孩子。那是冬天,很冷,下著雪,我和孩子好不容易等到公交車,天已經很黑了,我正愁著回家給孩子做什麼飯,手機響了,是鄰居,問我走到哪裡了,說包的水餃,我們回家正好煮熟,那一刻,我在公交車上,偷偷擦去淚珠……那些年,天天和遠方的媽媽通電話,每天都給媽媽講身邊的小事,媽媽說我也幫不上你的忙,遠親不如近鄰呀,好好和鄰居相處,家裡有的東西,多給鄰居些,有什麼忙,都互相幫助。

是啊,遠親不如近鄰!想念那些溫暖的日子,我想有些東西,中華民族傳統的東西,不能丟……就這樣尋找著,在路人的幫助下,我終於順利地找到了艾草,拔一株,我忍不住聞聞,淡淡的香氣,獨特的香氣,有些醉了……

回到家,繫上紅繩子,我悄悄的放了一把在鄰居的門口,明年我會帶著孩子……

記憶中的端午節 篇17

散文 ,413字

兒時的端午節,似遙遠記憶裡的一條小河,穿越時空的回憶,歷經歲月的洗禮,醇美的讓人難以忘懷。

又是粽葉飄香時,那曾經兒時最美的記憶依稀就在昨天。端午節是個令人難忘的日子,記得每年端午節的前幾天,街上到處都是賣香包、結五彩繩、炸油糕和賣粽子的小販。那琳琅滿目的香包、金黃酥脆的炸油糕和清香誘人的粽子,看得人是眼花繚亂,食慾大開,所到之處無不洋溢著濃郁的節日氣氛。人們都在為這歡樂的節日忙碌著,兒時的端午節處處瀰漫著親友團聚的喜悅,曾經歡度節日的一幕幕情景時時刻刻浮現在眼前。

五彩繩是由紅、黃、藍、白、黑五種不同顏色的絲線做成的,做好後於端午節當天戴於孩子們的手腕、腳腕或脖子上,據老人們說可以辟邪或防毒。這種五彩繩一直要戴到六月初六才能取下來扔掉,據說扔掉意味著扔掉疾病,也就是祛災祛難的意思。

端午節是我國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陝西關中的端午節更是繼承了中華民族的古老傳統,包粽子、炸油糕,結五彩繩或是送香包頗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粽香情濃憶端午 篇18

國二作文 ,939字

歲月無聲,紅塵擺渡,茶靡了幾季光陰,回首相望,時光,那條奔流不息的河,已在身後翻湧了十五年,河中似乎伴著點點粽的綠意與清香。遠方駛來高大的龍身,跳上龍身,走入記憶,細數,那岸邊端午的往昔。

幽幽芳草,青青柳枝,淡淡清香,端午節的氣息愈發濃烈。過端午,最為講究的就是包粽子了,粽葉要碧綠新鮮的蘆葦葉或槲葉,散發著清新,又讓人感到縹緲的幽香。潔白的粽米浸泡在清水中,飽滿的蜜棗、紅豆、葡萄乾都早已泡好。外婆用靈巧的雙手左折右疊,絲線層層纏繞,一個個精緻的粽子便誕生了。煮粽子是製作過程中最難的一步,火候的掌握十分關鍵,前一天把粽子放進去,整整燜一個晚上。第二天一起床,揭開鍋,就是熱氣騰騰的粽子,屋子裡,到處都瀰漫著蘆葦葉和粽米混合的香氣。在家鄉,端午節除了吃粽子,還要吃煮熟的甜蒜和雞蛋。這些食物放在桌上,扁圓的如玉般的甜蒜,肉紅色的橢圓的雞蛋,碧綠的三角形狀的粽子,配在一起,煞是好看,拾起一個粽子,輕解羅裳,粽子便露出了雪白的身,清清葉香從裡面湧出,咬上一口,軟軟糯糯的米香立即充滿了口腔,細細品味,用每一個味蕾感受它的清香,用每一個細胞體會它的軟糯,回味無窮,吃完過了許久,腦畔中還能品味到那淡淡的甜與香。

粽,是端午最不可缺少的,亦是我最愛的那個,伴著它,過了一個又一個清香的節日。

“粽子香,香廚房;艾草香,香滿堂。”掛艾蒿是端午節的習俗之一。在集市上買一株艾蒿,端午時掛在門上,過幾天干透了,取一兩枝在院子裡薰一下,艾蒿的香氣便一直可以在院子中留一週。小孩子最期盼的,便是系香包和五彩繩了。小時候,這小小的香包和細細的絲線總是能輕而易舉的滿足我的愛美之心,任憑絲線在洗臉時把我的手腕印得紅一道,綠一道。

端午節必不可少的就是去踏青。清晨,天空湛藍而高遠,雲朵清靈而潔白,一切都靜悄悄的。遠處的深綠,近處的嫩綠與花的繽紛,構成了一副秀美的山水畫。那麼恬靜,淡雅與和諧。潤潤的空氣中夾雜著絲絲泥土的芬芳,清風吹來,林中葉嘩嘩作響,風從臉龐吹來,帶來清爽,植物也隨風舒展她柔軟的身。伴著風,伴著草,伴著春的氣息,趕在出太陽之前回家,總是累得滿頭大汗。

年華伴隨思念,美味與親情在這端午節中傳遞。行雲,渺渺,煙水,茫茫,了卻了年華,泅渡了紅塵,願你伴我永遠,我最喜愛的端午節。

記憶中的端午節 篇19

國一作文 ,532字

當大街上賣粽子的小推車漸漸多了起來,我便知道,端午節又來了。

在我的記憶中,西安的端午節很不熱鬧。因為西安沒有水,沒有賽龍舟,只有三天的假期。這時我只好背上書包,飛快地奔回家。和奶奶坐在廚房,看奶奶包粽子。

奶奶是包粽子的好手,什麼粽子都會包,比如:豆沙粽,蜜棗粽,紅棗粽。奶奶每次買上幾大包糯米,再買上幾個大棗和幾斤紅豆。把紅豆做成豆沙後,又買了幾份蜜棗。最終,會再買上幾片粽葉,望著那紅色的大棗和豆沙,白色的糯米,綠色的粽葉,我的口水不禁從嘴角流了出來。奶奶看到我的饞樣;笑著說:“你個小饞貓,等一等,奶奶馬上開始包。”“奶奶,多包幾個豆沙粽好不好?”“好,你去玩吧,奶奶一會兒就包好了。”我不肯走,坐在奶奶旁邊,看著奶奶包粽子,只見奶奶雙手拿起一片粽葉,左手一轉,轉出一個三角形,然後又輕輕地把糯米放進去,再放上幾個大棗,奶奶右手再一轉,好了。奶奶飛快地又包了幾個,一邊包,一邊講起了從前的故事,我坐在溫暖廚房,被粽香包圍。在我旁邊,奶奶還在回憶往事,一句又一句話傳入了我的耳畔。

廚房裡,粽香瀰漫。煙霧繚繞般,奶奶遞上一個粽子,說:“嚐嚐,手藝怎麼樣?”我大口大口地吃著,說:“好吃!”

歲月蹁躚中,時光改變了你的容顏,不變的是粽香在心中氤氳著幸福的問道。

憶端午 篇20

國二作文 ,723字

我已經好幾年沒在家鄉過端午節,現在的我猶記得幾年前全家一起過端午的情景。

那天我們都起了個清早,為什麼呢?因為我們要去在在粽葉。早晨的粽葉是最新鮮的,翠綠的葉子上不是劃過小水珠,顯得它更加的生機勃勃。我們只挑大的摘。我年紀較小,眼睛尖,這樣我和奶奶就成了一對好搭檔。我一看到大的就告訴奶奶,奶奶就去摘,一個早晨就這樣溫馨的過去了。

糯米、配料、粽葉、結繩,一切準備就緒,只差包了。我往常一般都是在旁邊觀看,玩耍,但這一次我要包。在家鄉包粽子是一件很神聖的事,是不允許人打擾的。中午,大家都坐在庭院了,我也不例外。由於第一次包,所以奶奶手把手的教我。“首先要將棕葉捲起進來。”說時遲,那時快,我看都沒看奶奶的示範,就拿起一片粽葉豎著捲了起來,卷完後,我還得意洋洋拿著去炫耀,結果大人們都哈哈大笑,我迷茫的看向奶奶,奶奶笑著說:“要捲成圓錐形,像花束一樣。”說罷,便示範了一遍,我學的有模有樣,下一步是放糯米,這一步簡單,我三兩下就完成了,放完糯米,就可以在配料,有紅棗、肉、花生等,我喜歡甜,所以我選了蜜餞。最後一步是最難的也是最關鍵的。我選來一根綠色的結繩,按照奶奶的指導在它最突出的部位打繩,我是一個沒耐心的人,半天沒打好結,心一急,就打成一個很小很緊的小結,我十分滿足。我做完了一個就沒做了,圍在大人們身邊左看看,右看看。奶奶已經包了很久,於是,我便走到奶奶身後,為奶奶捶背,庭院中其他的小孩看見我這樣,也紛紛的去幫忙了。

又是一個端午節,但卻有不復以往的溫馨快樂,到嘴的不再是自己辛勤包的甜美粽子,而是拿起超市裡的速凍餃子。所以我希望在城市中的人啊,放手中的事情,一起體驗過節團圓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