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珠算博物館相關作文20篇

參觀珠算博物館 篇1

敘事作文 ,628字

中國有很多的寶貴遺產,在這個計算機的時代,算盤卻仍然發揮著它的作用,今天,媽媽帶著我參觀南通的珠算博物館。

珠算博物館坐落在南通的北濠橋河畔,它就像一顆閃亮的珍珠鑲嵌在濠河這根翡翠項鍊上。一進大門,一個高大的算盤就矗立在我的眼前。它彷彿是一顆象徵著中華名族的智慧之樹!

我們沿著青磚小路向東走,便看到一個樓梯,我們登上樓梯來到二樓,一個個奇形怪狀、大大小小的算盤顯現在我的眼前。這簡直是算盤的世界。我本以為算盤只是上面一顆珠,下面四顆珠的長方形。今天我才是大開眼界,原來算盤有圓柱形的、有扇形的、有可摺疊式的……這些算珠也真是奇形怪狀,有普通的圓柱形,有半珠式的,有排式的……算盤的材料更是品種繁多,有紅木的,有水晶的,有珍珠的,有石頭的,有骨質的……其中最讓我激動的是隻有指甲蓋大小的微型象牙算盤了,它閃爍著銀光,無比奪目,瞧,它長4--6毫米,寬不足4毫米,檔如髮絲珠如芝麻。每一顆珠子要繡花針的針尖才能靈活自如地撥動。這麼小的算盤,製作工藝竟如此高超,的確是鬼斧神工,讓人忍不住想將它放在手裡,仔細端詳。它在我眼裡不僅僅是一個算盤,更是一件極為精美的藝術珍品。

下了二樓,我們來到一樓史廳,在史廳裡,我瞭解了珠算的歷史,認識了對發展珠算事業有著巨大貢獻的數學家們,珠算作為中國獨有的文化,轉到了美國、英國、加拿大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成為全世界人民的共同財富。

走出珠算博物館,我心潮澎湃,如今已經是計算機的時代,但是算盤卻仍然發揮著不可缺少的作用。

國之瑰寶——參觀珠算博物館 篇2

國小六年級作文 ,1126字

珠算是我國的瑰寶,它始於秦漢,成於唐宋,盛於元明,發展於新中國,在歷史上熠熠生輝!今天我有幸來到珠算博物館,瞭解算盤的文化,欣賞算盤典雅與尊貴的氣質。

站在館前,迎面而來的是古樸典雅、淵遠流長的文化氣息,外型美觀大方,在藍天白雲之下,像一件無可挑剔的藝術品,可想而知裡面的算盤又是怎樣的精美呀!

跨入館門首先看見的是石頭做的算盤的一角。算盤分為框、樑、檔、珠四個部分,常見的多為上2珠,下5珠;形狀多為長方形;材質多樣化……這何嘗不是古人智慧的結晶呢!

此時此刻我們來到了算盤精品廳。本廳聚集了大大小小兩百多個算盤,有玉做的,金做的,銀做的,銅做的,鐵做的……各式各樣,五花八門。其中令我最歡喜的要數階梯算盤了!

階梯算盤顧名思義,形狀與臺階相像,共有6層,框、樑、檔、珠均為木質,可供六人使用!其形獨特,掛於壁上,十分顯眼。其雖不及玉石算盤之華麗、精美、奪人眼球,也不及金算盤之耀眼、奪目、金光照人,可寓意著實深邃,令人耳目一新:主人造鑄之時,希望自己的生意、生活越來越好!簡言之:精打細算髮大財,步步高昇做大官。透過這把奇特的算盤,我看出了算盤在當時的地位之高和重要性之強。古代人民對它的寓意、形狀真是考究,這或許就是人們為什麼說“算盤是一件件藝術品”的原因吧!

與階梯算盤邂逅過,又與一個小算盤見面了。

這個小算盤長6毫米,寬4毫米,材質為象牙,散出一股冰清玉潔之感,這是別的算盤望而不及的。細看,它只有成人大拇指的一半多一點,可上面卻有這算盤應有的部分,並且,珠珠可用針尖撥動。在燈光下,閃著亮光,雪白之色渾然與灑下的銀輝融為一體,成為一顆閃亮的星!它與其他算盤的不同之處在於那小而精的外形,讓人不禁想起一句話:少則多,多則禍。真沒想到,我們的祖先竟有這般鬼斧神工的手藝,它需要渾厚的工藝積澱與精細的雕刻,才能造出這樣讓人為之震撼的藝術製品!

來到珠算博物館,不得不提紫檀算盤!它是一卷書,一卷博深而又精美的算珠;它是一軸畫,一幅大美若素,檀香四溢的制檀圖;它長7。81米寬1。81米,是魯班算盤的10倍和19倍。該算盤上沒有一個釘子一滴膠水,全是拼接而成,單枚就重3斤!這何嘗不讓人驚歎那!它無處不浸潤著典雅之氣,乾燥處理、選料切割、榫卯拼合、紋飾雕刻,無一步不精細!這是先祖智慧閃現而出的靈光,是雅俗共賞的珠算史上,一顆明珠,一段輝煌!

珠算博物館不僅有這三種算盤,還有麻將算盤,如意算盤,桃核算盤,八卦算盤,寒鴉戲水瓷算盤等。個個做工精細,樣式新穎,造型美觀,不愧為濠河岸邊的一顆明珠!不愧為南通人民的驕傲!

在計算技術發展的長河中,人們創造了各種計算工具。中國人創造的算盤,風行海外,被譽為“最古老的計算器”,為世界計算作出了傑出貢獻!

參觀珠算博物館 篇3

敘事作文 ,673字

這個星期六下午,我和媽媽閒來無事,便騎車來到珠算博物館遊覽。

一進珠算博物館,我便看到了關於我國珠算的簡介:珠算乃是中華民族之寶遺產,萌於商周,始於秦漢,成於唐宋,盛於元明,發展於新中國。其工具簡單,演算法快捷,方便實用,逾千年久盛市未衰……天哪,原來我們國家的珠算曆史這麼悠久啊!我不禁被我們國家的智慧震撼到了。看完簡介,接著我們來到了二樓。我的目光立馬就被一個有三層的小塔吸引住了,定睛一瞧,原來這小塔的屋簷和窗戶竟然都是用算珠做的,就連那小小的圍欄上,也用了許多彩色算珠來做裝飾,塔上還有一個小匾,上題“祈年殿”。塔的後面是共有126檔的大紫檀木算盤,這些令人眼花繚亂的小算珠都一模一樣,讓人挑不出任何的瑕疵。我最喜歡的便是那個民國時期的景泰藍算盤了,這個算盤的算珠是用陶瓷做的小瓷球,上面畫著很好看的紅花和綠葉,還用藍色來當背景色,再用璧玉做個框,這樣更顯得十分和諧、高貴。此外,我喜歡的還有像冰一樣的水晶算盤,名副其實的“琴棋書畫”算盤和珍珠算盤……

算盤以其“精打細算”、“神機妙算”、“財源廣進”等特有內涵,成為中華民俗文化內容之一。耳環、項鍊、戒指、手鐲等飾品中的算盤,銀鎖等吉祥物掛件中的算盤,錢夾、手錶、菸斗、風鈴等生活用品中的算盤,體現了人們對算盤的鐘愛之情及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珠算博物館的半日遊,讓我在我們國家珠算的歷史長河中又暢遊了一回!

參觀流動博物館 篇4

國小六年級作文 ,658字

星期二一整天我都異常興奮,因為這天下午,我們六年級兩個班將要去“石門一中流動科技館”參觀啦!

清明節剛過,天上依然下著淅淅瀝瀝的小雨。經過一個上午漫長地等待,我們總算登上了開往一中的專車。

專車駛入一中時,我就被眼前的景象折服了,令我暗暗歎服是它的巨集偉、壯觀,還有它的整潔、美麗。

走進博物館,我們立刻安靜下來,解說員哥哥姐姐進行了簡單介紹後,我們便隨著一聲“散開”,興高采烈地散開了。

我立馬衝向離我最近的一臺機器。閱讀說明後,我也明白了它的簡單用法:就是用一支特殊的筆,通過映象和一個五角心的凹槽,畫出一個五角星。“哼!這有什麼難度啊!”我不假思索地啟動了機器。一邊看著鏡子裡的圖案,一邊根據手上的感覺畫了起來……突然,我的手一滑,筆偏向了一邊。“真倒黴!”我一邊嘟囔著,一邊想著怎麼回到“軌道”上去。通過鏡子上的景象,我發現筆在“軌道”的偏右方,心中不禁一喜,連忙將筆頭向左移……

“咦!這是怎麼回事,筆頭怎麼向右移動了!難道是我弄錯了?”我帶著滿頭的疑問又試了試。這是怎麼回事?我的手向左移動,影象上就向右移動……“難道是影象在騙人?不過怎麼可能呢!”我馬馬虎虎的完成了後面的“挑戰”。抬頭一看,只見操作的下面寫著一排字。“這是什麼?”我好奇地看了看,才明白這就是我得疑問。

原來在鏡子中,因為左右眼的變化,鏡子中的左右也會發生變化。所以鏡子是在“騙”我呀!

明白了鏡子的奧祕,我又去探索其它的祕密。無論是對稱臉型、美麗的輝光都十分引人注目。

這的參觀不但增長了我們的見識,還讓我們明白了科學的有趣和偉大。

參觀姜堰博物館 篇5

國小四年級作文 ,55字

姜堰的歷史是我們每個姜堰人都應該瞭解的,有空一定要來參觀哦!

週末趣事——參觀地質博物館 篇6

敘事作文 ,427字

今天是星期六,我們一家去合肥玩,最讓我感到激動和興奮的是去參觀安徽省地質博物館。

一進入博物館大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塊高大的石頭。它是一塊鐘乳石,顏色白中透黃,近看如怪獸口中鋒利的獠牙,遠看似一顆剛從大地媽媽懷裡鑽出來的小竹筍,可愛極了。

進入展館大廳,許多動植物化石有序地陳列在展臺上。有蜜蜂、鱷魚、鸚鵡螺、珊瑚,還有許多美麗的海百合……等等,各種各樣,令人眼花繚亂。我最喜歡的還要數恐龍化石了。它們的種類很多,有威風凜凜的霸王龍、小巧玲瓏的鸚鵡嘴龍、脖子又細又長的長頸龍、像海豚一樣的魚龍等等,看著它們我彷彿進入了時空穿梭機,回到了侏羅紀時代。

在地質博物館裡還有許多奇珍異寶。有晶瑩剔透的水晶、有色彩斑斕的寶石、還有許許多多貴重的金屬,它們在燈光的映照下,競相發出璀璨的光芒,把地質博物館裡裝點得金碧輝煌。

參觀完了,我們依依不捨地離開了地質博物館。今天真是有趣的一天,我從這裡學到了很多知識,增長了見識。我在心裡暗暗驚歎:大自然真是鬼斧神工呀!

參觀水利博物館 篇7

國小三年級作文 ,515字

今天我們小記者參加了水晶老師組織的走進水利博物館活動。首先水利專家任老師用PPT的形式給我們展現了水的今生今世,讓我們認識了很多除害興利的水利工程,從古代的都江堰到現代的三峽大壩,充分展現了中國人民的智慧。

隨後,館裡的大姐姐帶著我們講解參觀了水利博物館。展廳從盤古開天女媧造人開始按朝代順序分為四大部分。展廳通過動畫影像立體聲環繞給我們復古了大禹治水的場景,讓我們充分認識了治水光靠堵不行要疏導才行。展廳陳列著許許多多古代水利工程的模型和圖片,如都江堰的沙盤,海寧魚鱗大石塘的模型等等,還有各式古人留下的治水神器,有些現在農村還能見到如抽水車等。玻璃櫃展示著很多關於水的文物檔案,圖文並茂的展示加上講解員姐姐生動形象的講解讓我們增長了很多水利知識。讓我們印象最深的是關於水患的小電影。水的禍害從古代黃河氾濫,千里大荒到近代長江洪水,一幕幕觸目驚心的畫面,一串串死亡數字,讓我們深深的感受到水能造福於民也能禍害於民。為了讓水為我們所用,在現代我們規劃建造了很多利國利民的水利工程,大如如南水北調,小到清潔河道等等。

今天的參觀真是不虛此行啊!我充分意識到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這個不僅僅是口號更是行動,要讓水成為人類的朋友造福人類。

參觀寧波博物館 篇8

國小二年級作文 ,385字

今天,爸爸說要帶我去參觀寧波博物館。

“好啊,好啊!”我高興得一蹦三尺高。到了博物館,我一眼就看了一個奇怪雕像。是一個穿著古代服飾的女子,她把琵琶背到背上,雙手繞到背後彈琵琶。我看了介紹,原來這是“反彈琵琶”。真是太厲害了,可以在看不到琵琶的情況下彈出美妙的樂曲。如果我也能做到這樣就好了。

來到二樓夾層,這裡裝飾著一幅幅畫,講述了一個個成語故事。其中有四幅是表示“文,武勇,信,仁”的,合起來被稱為“雞鳴武德”。哦,我又學到了一個知識。三樓是“東方神舟”展。這裡展示著我們祖先“河姆渡人”生活的場景。他們只在腰上圍著樹葉,用紅泥做碗,打來動物烤著吃。原來我們的祖先是這樣生活的啊,比起他們,我們現在的生活可是太幸福了!

我還參觀了“阿拉老寧波”、“竹刻館”……,天慢慢黑了下來,該回家了,我依依不捨得離開了。博物館讓我學到了很多平時接觸不到的知識,下次有機會還想再來!

參觀寧波博物館 篇9

國小五年級作文 ,507字

今天爸爸帶我去寧波博物館看看,長長見識。

一走近博物館,就發現這裡的一切是那麼的與眾不同。整個主館是灰色的,呈傾斜狀,通道、牆面、圍欄、綠化小景穿插其間。雖然博物館的形狀建造得很奇怪,但卻又和周邊的環境極其協調。講解員姐姐告訴我,為了倡導“新鄉土主義”理念,將寧波地域特色和建築工藝融為一體,所以都用了一些舊石料,老磚瓦砌牆,使造型簡約而富有靈動,外觀嚴謹而頗有創意。

進入“東方神州館”內,河姆渡史前生活全景展現在我的眼前。茅草屋前,有的人在和小狗玩,有的人在做飯,有的人在採果子,還有的人在勞作。人們面帶笑意,自得其樂,真是一幅生機勃勃的樣子。

接著我們又參觀了“寧波民俗館”,走進那裡,就像把我們帶到了幾千多年前的中國。街道兩旁有幾間客棧,還能看到一碗碗的湯圓擺在桌上,惟妙惟肖,立馬勾起了我的食慾。“狀元樓”!我再次探進頭,裡面有三張桌子,上面都擺滿了滿漢全席。哈,這裡面一定是給考過狀元的人來慶祝的。前面是一條迎親隊伍。再往前有戶人家,他們一家五口圍坐在八仙桌旁,有說有笑地吃著月餅,賞著月,過中秋。原來古時候的寧波也同樣如此美好。

這次參觀,讓我瞭解了寧波的歷史,體會了寧波的傳統節日,真是受益匪淺啊!

參觀絲綢博物館 篇10

國小四年級作文 ,702字

5月18日下午,我們任伯年小學的《蕭山日報》小記者團,在老師的帶領下來到了浙江理工大學,參觀絲綢博物館。

我們先在會議室參加了授牌儀式,第二站就來到了今天的目的地—絲綢博物館。絲綢博物館是一幢圓形的建築物,外牆是綠色的,在這樣炎熱的夏天,給人一種清涼的感覺。講解員向我們介紹:浙江理工大學的前身是蠶學館,創辦於1897年。現在的浙江理工大學是一所以工科為主的浙江省重點建設高校。2017年,浙江理工大學成立了絲綢博物館,這是全國高校首個絲綢博物館。

我們來到樓上的展廳,這裡陳列了各式各樣和絲綢有關的展品。序廳裡有很多古老的織機模型。這個學期,科學老師在教我們養蠶,蠶卵孵化成蠶,慢慢長大,吐絲結繭大約需要一個多月,那麼古時候的勞動人民,從養蠶到把蠶絲變成絲織品又需要多少時間呢?站在這些古老的織機前,我彷彿看見了古時候的勞動人民手工織綢的艱辛。

穿過序廳就來到了現代展廳,“快看,快看,這個蠶繭上有畫!”我被同學拉到了一個展臺前,展臺上放了很多白色和黃色的蠶繭,我們看到在一個個蠶繭上都畫上了精緻的圖案,有的還被做成了蠶繭工藝品掛件,這些工人的水平可真了不起啊!江南蠶畫展臺旁邊的“華彩霓裳”吸引了我們女孩子的注意,黃的、紫的、藍的、紅的……一件件顏色各異、款式不一的絲綢禮服真是太美了!聽說其中有一些還是G20峰會的禮服呢!等我長大了,也要穿上這樣漂亮的絲綢禮服。

參觀完絲綢博物館,浙江理工大學的研究生姐姐還在我的本子上留言:越努力,越幸福!參觀絲綢博物館,不僅瞭解了絲綢的歷史,也知道了現在杭州絲綢已經成為了我們中國的一張名片,向全世界傳遞我們中國的絲綢文化,我為自己的家鄉感到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