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是好還是壞相關作文20篇

“共享”的好處與壞處 篇1

國一作文 ,858字

在這共充滿共享資源的世界中,共享資源無處不在。他往往會給我們很多便利,例如:騎共享單車、去共享書店等等,但他給我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產生了不少的安全隱患。共享資源到底是好的還是壞的,誰也不知道。

每個人發現事物的觀點不同,判斷的角度也不同。有的人說共享資源是好的,但也有人說她是壞的。我之前看到了許多關於共享資源的新聞:一小男孩騎共享單車被撞傷。這種事情在我們城市有很多,儘管交通法規裡說了未滿十二歲禁止騎共享單車在馬路上,但還是有人騎。每天我放學路上,對面是一所小學,我走了幾米遠就發現小學生在騎共享單車,不是一個兩個,是一群小學生。我眼睜睜的看見他們從學校旁邊的小賣部裡買完吃的迅速地騎著共享單車離開,我想制止他們又追不上。現在的小學生像天氣一樣難以預報,在某個城市的一角,肯定有小學生在大街上破解共享單車呢。有一次我看到一位三年級的小朋友騎著共享單車吃東西,後面有兩個警察追,真是“無知者無畏”。

“共享”的意義何在?他並不是沒有好處的。在我逛商場時,我無意中看到了一個放雨傘的架子,上面寫著“共享雨傘”四個字。他讓我想起了新聞上“共享雨傘帶回家”的故事,儘管可以拿,但我不拿。

今天是個陽光明媚的好日子,我感慨萬分的討論完了這個話題。共享單車是“不安全的”,也是“方便”的。我猜到了開頭但沒猜到結尾。

小時候我騎過共享單車,那時我還不懂事,但我自己也目睹了個個慘事的發生。在我家旁邊,有一個公交車站。曾經在車站裡開出了一輛新車,但沒開多久就撞上了一輛共享單車,車子的零件刮破了公交車的輪胎。公交“砰”的一聲,乘客們驚慌逃走。現在的城市公民太過於依賴兩個產品:一是電子類產品,二是共享資源。共享資源與每個人都產生了不可切斷的關係,也在逐漸改變著社會。

我小時候立志要改變社會。改變社會,從改變“共享”開始,得結束這個“共享時代”。共享單車暴露了幾個無法避免的問題:車胎變形、爆胎、剎車失靈等。這些問題是我作文的結果,也是對廣大民眾的建議,儘量少使用共享資源,先苦後甜,得付出努力才有回報。我要改變這個共享時代。

共享是好還是壞 篇2

國三作文 ,1132字

如今,在我們的生活中,出現了“共享”這個詞。例如:共享單車、共享書店、共享練球等等。但是人們是否又想過這些帶給我們的是好處還是壞處。就拿共享單車來舉例。

共享單車在我們現在的生活中可謂是處處可見。它能通過掃二維碼來使用,而且騎完了就停在路邊,非常簡潔方便。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便利,同時也解決了一些人的交通問題,每次使用共享單車只需要花費幾元錢,所以使用者也不會因為經濟壓力而擔心。可是因為共享單車沒有過多限制,也沒有專員看官,隨處可見的共享單車也成為心起貪念人的目標。

有時,我們會看見有些人為共享單車上了車鎖,好像在說:“現在,這是我的車,只有我能騎!”讓共享單車失去了原本的意義。有時,我們還會在路邊看見被損壞的單車被丟棄在路邊,這也是一部分人不愛護公共財產所造成的。

如果每個人都這樣做,若干年之後,我們已經習慣了騎共享單車,可已經難以在大街上找到一輛完好無損的共享單車,不是缺零少件,就是被當作“私家車”。人們無可奈何之下,只能重新擠公交、擠地鐵或者自己開車。所以,每個人都有責任小心使用共享單車,不破壞,也不私自佔有。

其實,我們要小心保護共享單車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如果共享單車被人們廣泛使用,那麼許多人就會放棄開汽車或者乘坐公交車、地鐵等出行方式,而是改為使用共享單車。這樣一來,一是可以省下買車的錢,二是可以不用為了找車位而煩惱,再者大多數人喜歡跟上時代的潮流,也會加入到使用共享單車的隊伍中來。更為重要的是,開車的人少了,汽車的尾氣自然也少了,我們生活的環境也會慢慢好起來,這對每個人的身體都有好處。

總而言之,“共享”這個詞的出現是利大於弊。或許有些人也會不喜歡共享單車,因為人人都可以用,所以不衛生。但是既然隨著時代的發展,“共享單車”已然出現在了我們的生活中,我們就要學會接受它,並把它融入到我們的生活中去。與時俱進的人,才不會被不斷進步的社會所淘汰。同時,我們也應該鼓勵那些擁有著美好創意並想方設法把夢想變為現實的人,是他們改善了我們的生活,是他們用自己的智慧為時代的發展和進步做出了的貢獻。因為有了他們,我們的生活會變得更美好!所以,在生活中,我們要學會用欣賞的眼光去對待每個人、每件事,在自己或別人失敗的時候要多鼓勵,有時,我們對待一件事情的態度往往能夠決定最後的成敗。就如“共享”這個詞,人們的生活理念也應該貼近它。共同分享,互幫互助,我猜,這也應該是“共享”的真正意義吧!

我覺得“共享”的好與壞,是因人而異的,我們要努力做好自己,讓“共享”能真正體現它的價值和意義。我希望,在我們的生活中共享的資源可以越來越多,使用共享資源的人會越來越文明。這樣,我們的生活也會因為共享而變得越來越美好。“共享”的有益之處也會得到最好的體現!

共享,是好是壞? 篇3

國三作文 ,1426字

共享理念,在當今社會,已是深入人心。越來越多的共享資源推出,讓人不禁暗忖,共享,是好還是壞?

普通的週六,小麥急匆匆地揣著手機背上書包出了門,補習班八點半開課,現在已經八點十五了,只要能馬上找到一部共享單車,騎快點一定能趕上。彷彿是老天爺聽到了他的呼喚,瞧,樓下就停著一部!鬆了口氣的小麥,開啟APP就要掃碼,突然一聲大吼從樓上傳下來:“小夥子,那車我兒子一會要騎!你別騎!”心裡咯噔愣了一下,隨即油然而生的事憤怒,這是共享單車,怎麼能獨佔?剛想與樓上的鄰居王叔理論一番,手機上的八點十八分使他放下這一念頭,嘆口氣,飛奔了出去。

幸而小區門外有好多單車,小麥掃了一部就趕緊騎了上去,一路飛速騎車,勉強在上課前一分鐘到了。喘著氣的同時,小麥想起了爸爸前些天還問自己要不要買一部單車,方便,當時自己果斷拒絕,頭頭是道地和爸爸說,現在有共享單車,費得著自己買?可不,現在想想,若是自己有一部單車,那還用得著到處找車?

上完課後騎車回家,小麥把單車停在小區門外,悠閒地走回去,在家門口正好碰見王叔的兒子要騎車出門。王叔看見了小麥,似乎也覺得不好意思想要解釋一番。“小夥子,你看,共享就是租嘛,反正我騎我付錢,我自己家用著也沒少交一分錢,你以後自己把車騎到樓下不就行了嘛。單車多得是嘞。”這王叔,不解釋就算了,越解釋越讓小麥惱火,心裡暗暗喊著:我才不是不講公德的人,就是因為你們這樣的人,讓共享單車失去了意義!出於對長輩的尊重,小麥沒說一句話,徑直上樓了。

晚上吃晚飯聽新聞,“共享單車”幾個字傳入耳中,小麥唰得從座位上站起來,激動地跑到電視機前。“近來共享單車損壞,私自佔有的情況絲毫沒有減少,反倒多了起來……”小麥聽得直點頭,可以說是感同身受,順帶著他把早上的事情告訴了父母。

爸爸立即表示支援小麥的做法,媽媽則認為,小麥以後還是聽爸爸先前說的,自己買一部單車,安全方便。小麥點點頭,共享,絕對不是佔有的理由!這時電視裡又開始播報新推出的共享書店,共享運動器械,各類共享的東西。小麥聽得眼睛都瞪圓了。不是吧?按這個走向,豈不是以後連衣服都能共享?這……太糟糕了!太難以想象了!共享是一件好事,在當今社會,資源不夠用的時代,共享是一種節約資源的作法,值得推廣,就像一開始推出共享單車時,小麥心裡簡直樂開了花!這下上學不用走路,可以騎車了!又方便又省時!可是如今,愈來愈多的共享資源的推出,再也沒有帶給小麥過多的驚喜,只是覺得愈來愈不妥。共享書店,不就是圖書館麼?

有些東西,不一定需要共享,不如書啊籃球啊,小麥一直喜歡自己買書看,因為借來的書總會鄒巴巴,被人破壞過,而且總有歸還的一天,萬一以後想看了呢?對於小麥而言,翻開一本屬於自己的新書,就是一種享受。而像籃球,在“全民健身”的時代,一定是十分搶手的,共享共享,人多了,總會共享完的,倒不如自己買一個,什麼時候都能用。若是一切都共享,也不一定好。

而像王叔這樣的人,就是在浪費共享資源,若是人人拿一部車停在自己家門口,說是自己“租”的,那還不如給每人免費發一部呢。

小麥對著電視機發起了呆。被共享理念充斥的未來,會變成什麼樣?他只想明白一點,共享,是好也是壞,現在體現出來的是好,以後會怎麼樣,難說。反正他一點也不希望以後每天拿著手機出去掃衣服的二維碼。

共享共享,享受多了,也要適可為止。樹立正確的共享理念,分享是給大家而不是私吞。未來有太多不確定因素,現在大概只有這樣,我們的共享時代才會真正的好起來。

這樣的“共享”是好是壞 篇4

國三作文 ,890字

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的更新,迎來的是全新的科技時代,更多共享資源出現在人們的眼球,這又迎來了全新的共享時代,這樣的“共享”究竟是好是好壞呢?

我的答案是肯定的。

在街邊,隨時隨地便可看到共享單車,只要拿出手機掃下二維碼,便可騎走,十分方便。因為共享單車數量多,分部地區廣,又可以隨時停放,所以可供急用。有一天,我走在上學的路上,看到一年輕人,好像是上班快要遲到,步行又太慢,也沒有帶交通工具,忽然,他靈機一動,從口袋中拿出手機,掃下二維碼,便哼著小曲,走了。由此可見,共享單車為我們提供了便利,這樣的“共享”自然是好的。

共享不僅能為我們提供便利,還能為我們增強體質,抗疾病呢。

週末在家裡無聊,沒事幹,怎麼辦?走,去騎共享單車去。在週末,與其呆在家裡等待“發黴”,還不如出去運動,共享單車就是不錯的選擇。騎車不但能低碳環保,還能增強體質,這樣的共享當然是好的。

共享不但能提供便利,增強體質,而且價格親民。

在工作日,騎單車一小時內不過只要1元錢,而在週末就是免費,這樣下來,就算你一個星期上班下班騎車,再加上週末出去轉兩圈,花費的錢也不過是10元錢,還沒有幾個燒餅的錢多呢。這樣的“共享”肯定是好的。

不光是共享單車,還有共享書店,裡面只要辦一張借書證,就能一次借不超過15本的書,並且可以給你一個月的時間看完,你只需在這一個月的時間內把書還掉就可以了,當然,如果你想在這裡看書,自然可以,這裡很安靜。共享籃球也是一個很不錯的活動,那裡有籃球場,雖然不大,卻夠你玩的了,籃球也會為你提供好,你可以在那裡盡情揮灑汗水;還有共享冰箱,在一些小區裡,你便可以看到那些冰箱,居民可以把吃不掉的食物入在冰箱裡,也可以從裡面拿走食物,這樣既可以解除你買多了吃不掉扔又怕浪的麻煩,又可以解你飢餓之苦。

你們說,這樣的“共享”怎麼會不好呢?

共享資源給人類帶來的好處簡直數不勝數,它給我們帶來了便利,共享時代正在來臨,我相信,之後會有越來越多的共享資源,為人類造福利!

共享——是汩汩細流還是濁濁淤泥? 篇5

國一作文 ,1295字

現如今,奔波在往來人群的匆匆間,驅趕於社會前進的步伐中,“共享”一詞已充斥著人們生活的角角落落,影響著現代生活的方方面面—不計其數停靠於街邊的共享單車已成為國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逐漸興起的共享圖書館更新了人們的借書方式與意識,地鐵站一隅可以偶然瞥見的共享雨傘,以其人性化的設計及溫暖貼心的想法深得年輕人的喜愛……

但隨著共享的普及,自然也少不了一些質疑。那麼,共享究竟是讓清新芬芳遍及每個角落的汩汩細流,還是使“髒亂黑臭"愈演愈烈的濁濁淤泥呢?

共享是一種生活理念與生活方式。“共享”,顧名思義,是“共同分享”、“共同享用”的意思。早在五、六十年代,人們的共享理念就已貫徹於生活中。在上海石庫門老弄堂裡,公用的廚衛無疑是那代人揮之不去的記憶之一。幾戶人家在一間小小的廚房裡共同炊煙,一家“完工”,另一家又開始擼起袖子加油幹。父母們在廚房裡揮汗如雨、滿面塵灰,孩子們蹦蹦跳跳地在嬉戲中被香味吸引,糖醋小排、酒香草頭、八寶辣醬,一盤盤仍冒著熱氣的佳餚無一不牽動著孩童極易滿足的天真無邪。每每此時,某一家會邀請鄰居家的孩子進餐,儘管近在咫尺,每次也會"打包"滿滿一盒讓他們回家慢慢品嚐。下雨了會邊收衣服邊互相轉告,鄰居自行車壞了便會不假思索地出手相助,人們在狹小的空間裡分享柴米油鹽、交換家長裡短,詮釋著自己對於“共享”的生活理念。然而,隨著時代的進步、社會的發展,公共空間大幅度減少,取而代之的是一間間獨立房屋,人們甚至對鄰居的姓名、工作全然不知。為了緩解這種尷尬,為了滿足內心深處的共享理念,現在,人們終於找到了一種既不過分公共,也不過於獨立的最舒適的生活方式,共享單車、共享籃球等便是其中兩例。

進一步來說,共享也是一種人文精神,它是建立在懂得分享並樂於分享的基礎上的。懂得分享,就是懂得給予別人需要的快樂與慰藉,這好似春日裡的一絲輕風,溫和細膩;猶如盛夏間的一棵槐樹,繁茂庇廕;又宛若嚴寒中的一輪旭日,照徹心扉。而樂於分享,便是在分享後收穫的雙重快樂與慰藉。不僅如此,共享更是一種國民素養的體現。隨著共享單車的普及,越來越多的問題如雨後春筍般瘋狂滋長—單車停放佔用人行通道、單車遭使用者亂塗亂畫、單車遇竊等,正一點一點給人們起初對共享單車的好感度減分。一天放學途中,恰好經過一條因擺滿共享單車而顯得狹窄的人行通道,忽然,有一陣疾風颳過,將一副副昂首挺立的姿態毀於一旦,“哐哐哐”,它們紛紛弱不禁風地倒下,卻又毫不示弱地霸佔著通道。然而,來來往往行色匆匆的路人也只是路過,從一輛輛單車之間的縫隙裡跨過,絲毫沒有要將它們扶起的意思。同樣,超市裡公用的購物車也是如此。許多人選擇停靠在收營臺附近,但仍有許多人隨意停放在超市的一角,為下一位使用者作足了“鋪墊”。有人曾經發出質疑:共享技術與共享政策就沒有弊處了麼?我想,就算共享的客觀條件達到最好,人們就真的一直不會將共享貶值嗎?

共享,既是汩汩細流,也是濁濁淤泥。在這個最創新實踐也是最迂腐低俗的時代,人們用一言一行詮釋著共享理念與情懷,同時也在用一舉一動否定著它,共享的意義,大抵也就是人們所賦予它並改變它的……

共享,是利還是弊? 篇6

記敘文 ,931字

隨著時代步伐的前近,共享的一些物品已然成了一些人日常生活中的必須品。只需拿起手機掃一掃,花去1元的低價,便能跨上單車,騎上一個多小時。那“共享”這個概念,至底對於當今社會的人們來說,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

舉個例子:早晨走出家門,便能看到公寓樓前三三兩兩停著的摩拜、ofo。走上大街,視線中出現了橙的、黃的、綠的、藍的……一大片一大片的色塊。有東倒西歪的、有井井有條的、有破損的、有嶄新的……一併衝擊著你的眼。一路上,“叮—叮—咔”的開鎖聲不絕於耳。公路上,也絕不缺各色飛馳的身影。方便了人們,節約了時間等,這些是利。但它卻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一個城市的整潔環境。

先來談談利。“共享單車”毫無疑問,它為人們增添了更多的便利。在如今這樣一個“人手至少一部智慧手機”的資訊時代,只需下載一個軟體,輕輕一掃二維碼,就能用極低的價格使用單車。不僅如此,在你上學或上班時,隨手在身邊挑一輛共享單車,便能讓你不再苦於早起去擠公交、擠地鐵。對於學生來說,騎共享單車上學,可以得到更多的學習時間;對於上班族來說,騎共享單車,可以讓你免受遲到扣薪水之苦。何樂而不為呢?其次,共享單車不像私人單車,須小心地保管、鎖上,還要提心吊膽地擔心被偷。它只需一個極小的空間,輕拉下鎖釦,就不必擔擾任何偷車問題。

每個事物都有兩面性。接下來,我們來談談它的弊。

眾所周知,不少人會將原本為市民用的單車進行改裝,佔為己有,來滿足自己貪小便宜的心。也有部分會破壞單車,比如拆個坐墊,卸個把手,剪個插頭之類。他們也許是為了滿足自家的某些特殊需求,也許是不小心,等等等等。總之,這種種行為破壞了市民們對於單車的使用方便率。還有一些人可能由於種種原因、藉口,沒有將單車放於指定區域,或還沒把車擺放穩妥就匆匆離去,任由單車像多米諾骨牌一樣倒下去。再者,共享單車的廣泛普及,對自行車生產商也有了一定程度上的打擊。

對於上述的某些情況,我想問一下那些不遵守規章制度的人們:“共享,難道對等於可以不愛惜嗎?”不,一定不是如此。因為是公用,所以才要更加愛護才對。

一個事物雖無法做到絕對的有利或有害,但可以做到減少它所帶來的弊病。這,就需要所有公民提高素質,以及加強對於這方面的管理了。

共享的好與壞 篇7

國一作文 ,796字

科技,在一點點改變著我們的生活。以前和現在,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科技越來越發達,如今,“共享”這個詞,在我們的身邊已經十分常見了。

共享單車,共享籃球,共享書店……這些可以共享的東西,給我們每個人都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使人們生活更加方便。但是,共享的東西給人們使用,難道沒有壞處嗎?

在沒有共享的東西以前,所有的一切都要靠人們自己去獲得,勤奮的地工作換回豐厚的報酬,才能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而現在呢?在共享的時代中,只要幾元錢,人們就能滿足自己的需求,讓人們逐漸養成了懶惰的習慣,滿足於現狀,不求進取。還有更大的缺點。以前,人們用自己辛辛苦苦掙來的血汗錢買到一樣昂貴的東西后,幾乎都會百般愛惜,每天清洗,精心打扮它。自從有了共享的東西后,變成什麼樣了呢?我想大多數人都會抱著這樣的心態:反正不是我的東西,壞了不關我的事。

人們使用完共享單車後,有時不按規定隨意亂停;有時弄髒了也視而不見;甚至還有些人殘暴地拆著共享單車的零件。那些破壞車子的人們,你們可否設身處地,如果別人暴力地拆著你的車子,你難道不會憤怒嗎?此時此刻,共享單車公司就是你們的心情啊!如果有人舉報車子損壞,公司便會馬上派人來維修,目的只想給人們帶來便利,讓人們過上舒適的生活,當然,他們也會從中獲取利益,達成雙贏。

共享籃球也有類似的情況:有些人不小心把球弄髒了,並不清理,而是不負責任地扔進籃球箱,重新租一個籃球。你們可否為後面的人考慮一下,如果他們拿到的是你們用過的髒籃球,少數好心人會清理,但如果是自私的人,就會又拿出一個新籃球,弄髒了依然不管。如此惡性迴圈,成何體統!人們只會變得更加自私!

的確,“共享”豐富了人們的生活,使人們出行更加便利,但是,它也是有壞處的,請不要再破壞公物了!

科技,使我們更加高階,更加聰明;共享,使我們的生活更加輕鬆,更加快捷。生活如此美好,讓我們爭做文明人,保護共享物品,不要破壞公物!

共享,是時代的深思;深思,是時代的開始 篇8

國一作文 ,948字

當今社會,隨著時代的改變,“共享”這個新名詞已走進我們的生活。那麼,共享到底是什麼?

拿共享單車為例,去到人潮川流不息之地必定有它的身影,去到偏僻山區,仍能看到村民在阡陌上騎行。想必,共享單車是共享的家族裡最廣為人知的吧。因為環境在不斷惡化,綠色出行是我們所最提倡的,自行車出行不僅可以有效綠化環境,減少尾氣,而且還能鍛鍊身體。相信很多學生、家長、哪怕是去外地打工或是有些步入中年的手機裡都會下載這款APP。出門在外,只要手機在手,通過地圖找到共享單車,通過二維碼“掃一掃”,你就可以開啟騎行之旅了。

可是,凡事都有利必有弊。當你享受於騎車的快樂,你可曾想過那些被人隨意填塗的二維碼,當你遇見一輛少了密碼鎖的共享單車,你是否會感到氣憤。請你來到街道上,馬路旁看一看,如今這些情況已層出不窮,甚至這些共享單車缺胳膊少腿的現象已司空見慣。由於這樣,很多人被迫去選擇下一輛。這樣的共享單車給你帶來便捷了嗎?回答自然是沒有。就譬如少了翅膀的鳥,它想飛,沒錯,它想去翱翔,想去探尋天空的樂趣,可是,現實很骨感。少了翅膀,它,做不到。可以說,共享單車也是一樣,確切地說,所有“共享”都一樣。它們的初心是為了去便利人類生活,譬如帶上手機掃一掃就能擁有自行車,掃一掃就能安靜地在書店拐角與書來場邂逅,等等……

可是,你曾想過,一批又一批的共享單車已氾濫成災,一輛又一輛的破舊自行車更會影響城市的視覺美。也許,很多不起眼的填塗損壞早已違背了創造者的初心。

現在,越來越多的共享資源正與我們每個人產生密切關聯,也在逐漸改變人們的生活理念。請大家想象一個場景:你在地圖上鎖定共享單車,到了你才發現這輛車遭到了人類的踐踏,你只能氣憤地選擇另一輛或步行前往。別急,這是個開始,卻打破了你對一天行程的美好幻想。來到共享書店,成功拿到一本準備消遣一下午時光的小說,卻發現書內密密麻麻地被畫了動漫人物,掩蓋了曾經想著的作家的筆墨,你對共享單車失望了嗎?不,這還不夠,你路過籃球場,想發洩一下情緒,那籃球卻有氣無力。

現在,你對共享單車瞭解了嗎?沒錯,它便利,環保。但它也令人畏懼,遠離。你愛護它,保護它,它回饋給你的生活充實美好;你損壞踐踏它,那麼,它回報給你的是失望?是氣憤?是氾濫?是消失?還是……?這,就是共享時代的深思。

共享的好壞 篇9

國一作文 ,687字

“共享”,這個詞相信大家應該都不陌生吧,共享單車、共享雨傘、共享汽車、共享籃球等等的共享資源隨處可見,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便利但它們也沒有做到十全十美。

“共享”的意思是一起分享,分享相當於是借,而這些共享資源只是在借的基礎上加了點費用。但它們又帶給了我們很多便利:走在大街上,到處都是一輛輛共享單車,在手機上下載一個APP,掃描二維碼就可以騎走;又或者,在公交站臺,下起了雨,而你又正好沒有帶傘,旁邊就有共享雨傘等待著沒帶傘的“馬大哈”;亦或者,在體育館,看著別人打籃球手有點癢,那何不去館邊的共享籃球處拿一個籃球來打呢……這只是一部分的好處,但看起來,這些共享資源還挺不錯的。

雖然他們帶來了不少便利,但有的人卻不守法地使用它們。前幾天,爆出一條新聞“某10歲男孩用父母手機解開了共享單車,在路上騎行時被卡車撞死亡”。我時常在想,這是誰的問題?男孩?父母?司機還是單車公司?男孩的錯嗎?雖然自己打開了車,但好像是父母的手機。父母的錯嗎?但如果卡車司機稍加註意應該不會撞上的。司機的錯嗎?雖然男孩被撞身亡,但如果單車公司讓未滿12歲的少年兒童騎不了車應該就沒事了吧。公司的錯嗎?雖然設計得不完善,但如果父母看住了孩子應該就沒這麼多事了吧。又扯回去了,這麼想也沒用,到底這是誰的錯?大家都有錯吧。

有人用共享資源違法,有人破壞共享資源;大街上到處是沒有車頭、沒有座位的共享單車;共享雨傘一天就少了十幾把……唉!

共享資源是大家的,請愛護共享資源!

共享資源帶給了大家便利,但我們在使用它們的時候,也得愛護!開發它們的公司也得努力完善它們,讓事故越來越少,做到真正惠民利民。

“共享”是一個錯誤 篇10

國二作文 ,724字

小時候,父母告訴我們,得到好東西要學會分享。這樣,我們就能得到雙份的快樂;反之,不僅得不到快樂,還會漸漸失去自己的朋友。

這個淺顯的道理,想必沒有人不懂。可為什麼當我們長大了,卻忘記了這個“快樂論”呢?

在我放學回家的路上,每次都會經過一條小巷,而小巷的深處則堆放著如小山坡般的“共享單車”。有的被粗暴地摔在一角;有的像是在水溝中撈起,散發著陣陣惡臭;還有的甚至被“肢解”,空留車頭在痛苦地“呻吟”……每一次的經過都是一次對靈魂伸出的煎熬,我痛心著,可無能為力。

想到之前推出的“共享”雨傘,同樣是以嶄新的面貌出現在街頭,亦同樣是以狼狽的“屍體”收場。又想到政府開展的“共享單車博物館”,裡面展示的“共享單車”是那麼的觸目驚心,可人們不是視若無睹,就是嫌棄無比,問津的人是寥寥無幾,被打動的人更是少之又少,我痛心著,可無能為力。

再次思考我在文章開頭提出的問題—為什麼會忘記?真的忘記了嗎?

不是的。只是人們都不願意想起,都不願意思考一切的初衷。

分享是為了快樂,放到現在的“共享時代”同樣如此。每次新聞中,有涉及到新的“共享”資源的推出,下方的評論區裡,不是萬民的舉足同樂,不是對更多的“共享”資源的期待,上綱上線到人性道德的辱罵。每次在路上看到“共享”資源,不是喜悅,而是無盡的痛心。

所有人忘了“共享”便利、快樂的初心;而我,也忘了。是我們讓“共享”成為了一個錯誤。

錯誤,不是用來譴責的,而是用來改變的。放下你粗魯的罵語吧!真正為初心而努力,愛護“共享”資源,為他人著想,就是為自己著想,為每個人的快樂著想。

這樣,“共享時代”才能成為一個美好的時代;共享這個“錯誤”才能成為所有人心中的快樂吧!

不忘初心,“共享”即是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