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詩詞之美相關作文20篇

中華詩詞之美 篇1

國小四年級作文 ,1194字

歷經數千年的積澱,四大文明古國的中國留給我們無數優美的詩詞。這些詩詞中我們不僅可以領略春夏秋冬的四時變化,高山流水的山河魅力,更可以感受親情友情的可貴,悲喜交加的情懷。

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感受“日出江花紅似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的江南春之美;在“連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覺夏深”中感受“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夏日的豐收喜悅之情;在“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中感受“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秋日之情;在“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中感悟“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的冬日溫暖的友情。

詩詞中,我仰望“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期待著“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當我步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同時卻感慨“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祖國山河帶給我們的不僅是雄偉壯麗,更激發出“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的英雄氣概。

在“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的離別中,感受著“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的那種不捨,在“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的詞中,感悟“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的悲涼,在“兩人對酌山花開,一杯一杯復一杯”中感受“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的豪放,更在“白兔搗藥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中感懷所欲而不能的無奈。

詩詞中,我感受“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明月中。”更感慨“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雖明知“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的可貴,可我更欣賞“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大無畏英雄氣概,哪怕我“十五從軍徵,八十始得歸”!

五千年文明留給我們如此絢爛的詩詞,詩詞中,我感悟春夏秋冬,領悟美麗山河,珍惜綿綿友情,更激發我作為一箇中國人的驕傲和自豪,我要為我的祖國做更多的貢獻,譜寫更加美麗的詩詞,讓美麗富強的祖國擁有更美好的未來!

中國古典詩詞之美 篇2

國小五年級作文 ,384字

9月1日晚上,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坐在電視前收看《開學第一課》。這堂課的主題是反映中華傳統文化的源遠流長和博大精深。看完之後,我對“文以載道”中的古典詩詞之美感悟深刻。

許淵衝老先生把中國古典詩詞之美歸納為“三美”,即“意美、形美、音美”。是啊,中國的古典詩詞不僅是情感的表達,更是美的享受,它凝練精闢,生動形象,往往一字千鈞,震人心靈。

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時時處處都能感受到古詩詞之美。比如,當我們吃飯時,看著香噴噴的飯菜,總能想到“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當我們走在夜色中的長安街,看著五光十色的燈火,你能否想到“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當我們坐著高鐵去旅遊,千里之遙卻轉瞬即至,又是否有“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的感觸呢?

只要有心,你會發現,在我們的學習和生活中,古詩詞之美隨處可見。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中國古典詩詞,一起來品味中國古典詩詞之美吧!

中華詩詞與我 篇3

國三作文 ,717字

歲月的圓規在紙上靜靜地畫下第14個圈。那一年,我剛滿14歲,在這14歲的花樣年齡,我與你相遇。

惟美的邂逅,惟美的緣分,惟美的開始……

還是屬於初三的那個中午吧,你第一次出現在我的面前。呵,是一個清秀的小姑娘,把羞澀的你攤開在我的手心。

心咚咚的像小鹿亂撞,臉紅撲撲的,粉色映著快樂的嬌滴。與你的相遇著實讓我不知所措,恰如一池春水驚起圈圈微波。輕輕的漣漪路過心扉,蕩起浪花朵朵—我心動了。

在與你相處的日子裡,我漸漸迷戀上了你。

時常,我輕輕的撫摸你的臉龐,我是那麼的小心翼翼,生怕驚擾到你。當兩種陌生第一次衝破無知,羞澀和戀愛交織,生命在這一刻驟然復甦。望著你的感覺,真好!

你莞爾一笑,我的五指便情不自禁地拂過你的髮絲,輕盈的滑滑的,散發出一絲芬芳。啊,竟是我最喜歡的味道……

在夕陽西下之時,我們總在一起,去品味那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恬淡生活;去感悟那李白“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的豪邁氣概;去領悟那魯迅“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的錚錚傲骨……

在傍晚時分,我們在一起時,我對你說我喜歡李白“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的樂觀;喜歡李清照“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的憂愁;喜歡范仲淹“先天下憂而憂,後天下樂而樂”的遠大抱負;以及蘇軾“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美好祝願。你只是莞爾一笑,靜靜不語。

時光如白駒過隙,“相戀”一年的時間從指尖流過。只剩下秋天不悔的記憶。黑夜,流星滑過,我許下一個願望:願與你相守,直到永遠—《中華詩詞》。

我喜歡書香的味道,我喜歡你《中華詩詞》。感謝你在我的生命中出現,讓我在著最美麗的年華遇見你,我將永遠陪伴你《中華詩詞》。

中華服飾之美 篇4

國三作文 ,864字

冬日的午後,溫暖柔和的陽光灑落在桌上的那一杯熱騰騰的紅茶上,我坐在舒適宜人的藤椅上,仔細品讀手中這本書—《中國風俗》。

本書分六章,每一章都講述著不同的民族文化,不同的風俗系列,讓人大開眼界。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四章:“服裝之俗”的內容。這一章分別介紹了惠安女服飾、苗族服飾和回族服飾。

第一節介紹惠安女服飾。惠安女是福建惠安沿海一帶的婦女,她們頭披花頭巾、戴金色斗笠,上穿湖藍色斜襟短衫,下著寬大黑褲,清麗脫俗。這頭巾一般為藍色的小花,襯以白底,顯得活潑可愛;頭巾緊捂眉眼和口鼻,襯出惠安女的含蓄和恬靜。當地婦女以勤儉樸素、吃苦耐勞著稱,所以我非常喜歡這一服裝文化。其簡潔乾淨,把婦女之美、勞動之美表現得淋漓盡致。沒有光滑的外表,沒有亮麗的首飾,只有踏實穩重的勞動生活,給人一種溫暖可靠的感覺。

第二節介紹的苗族服飾也是中國服飾文化的亮點。與惠安女服飾相反,苗族服飾更注重首飾,例如:頭帕。苗族喜愛頭帕有其豐富的社會現實基礎和心理基礎,因為苗族人認為一個人的頭部非常重要,是神聖不可侵犯的。包頭帕是一種服飾方式,也是一門傳統藝術。苗族最令人矚目的就是銀飾,造型或呈四稜突起,繞如螺旋或偏圓,平面上鏨出各種花紋圖案。項圈則是苗家姑娘戀愛、結婚必備之物。看到書中的圖片就知道此類飾品很高貴富麗,這正是苗族的服飾文化特點。我們看到光鮮亮麗的外表下正是蘊含著苗族在與自然的抗衡中對事物的認識和昇華,當你欣賞苗族刺繡蠟染圖案時,可以將數學公式、幾何原理套入進行計算,其圖案結構間的等距、對稱關係是分毫不差的,反映了中國文化的底蘊所在,令我由衷的佩服。

最後一節談到回族服飾。回族服飾的主要標誌在頭部,男子們都喜愛戴白色的圓帽,講究的人會在帽子上繡上精美圖案;婦女們常戴蓋頭,顯得秀麗大方,莊重優雅,足以體現鮮明的民族和地區特色。

《中國風俗》這本書中介紹的中國服飾絢麗多彩,精美絕倫,各具特色。中國服飾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積澱,閃耀著民族的智慧,更是民族的靈魂,我們應該多瞭解和滲透中華文化的精髓,學習並延續中華文化的精神!

詩詞之美 篇5

國二作文 ,509字

詩詞就像一杯茶,淡雅幽香,只有細細品、慢慢品才能品出它的味道。古往今來,許多文人墨客為我們留下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我們應細細品來。

縱觀天下名家,我最喜的便是南宋的李清照,也許她是一名女詞人吧。我喜歡:“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這些優美的詩詞,都出自她的筆下。她的詩詞猶如一道涓涓細流,流向每個人心中,令人沉醉,令人回味惆悵。

他,被譽為“詩仙”,是被所有人熟知的李白。李白最令人難忘的詩就是《靜夜思》。他的詩彷彿一卷豪邁之風,吹過每個人的心頭。曾多少時,他被人認為是酒鬼而不被理會,藉著酒意寫下一句句狂放的詩篇,領我步入美妙、怡人的意境。

倒轉歷史,來到戰亂的東周時期。有一位詩人,他的報國志向從未採納,由於小人的排擠,他被貶出朝廷。“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這是他擔憂民生之作。“屈心而抑志兮,雖死而攘詬。”這是他斥責小人之作。“亦作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這是他堅持真理之作。他最終報國無門,悲憤地跳下汨羅江。他就是屈原。

詩詞之美,在千千萬萬名家的佳作裡,它像一面鏡子,折射出古時的影子,只有經過心靈的洗滌才能悟出。

吟中華詩詞傳中華氣韻 篇6

國三作文 ,894字

近日,我收看了一個電視節目,是央視的《中國詩詞大會》。在聆聽著選手們吟誦出一句句季節之悲喜,自然之詠贊,人心之感情時,我便會不禁將自己代入古人的情境,動人心魄的詩句縈繞耳畔,也將古人的多愁善感吹入我的心房。

我不斷在想,我們中國詩詞的魅力的盡頭究竟在哪?賞心悅目的整齊句式,精緻清新的字詞,有古人細察入微的心思,無邊無際的睿智想象,還有長存千年的中華氣韻……中國詩詞的魅力,彷彿無窮無盡。

我所說的氣韻,是一種類似於精神,卻又不似精神那麼明顯的東西。它既可以是離別時“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的深情不捨,也可以是“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的豪邁瀟灑,又或是“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的激勵勸慰;既可以是“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默默無私,也可以是“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的鐵骨錚錚,可以是“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的孤傲堅強,還可以是“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的及時行樂。于丹的《重溫最美古詩詞》有這麼一句話:“詩歌教會了中國人一種生活觀念,通過諺語和詩卷深切地滲入社會,給予他們一種悲天憫人的意識,使他們對大自然寄託無限深情,並用一種藝術的眼光來看待人生。”人生百態,有悲有喜,而古人以詩詞抒情,它表現出的,是中國人的美,中國人生活的美,中國人人性的美,這正是中華民族獨特的氣韻。

古人書詩詞,留詩詞,傳詩詞,今人承詩詞,品詩詞,再書詩詞,流傳下來的,就不只是詩詞這項文學藝術而已了,今人在得到文學享受時,也在接受著傳承千年的中華氣韻,傳下來的是泱泱中華之民魂啊!

著名學者康震老師曾談到“從前代中國人當中找尋我們對價值的追求,這才是古典文學和古典文化在當代價值的集中體現”。我們常說,以史為鑑。換個說法,以詩詞為鑑,在古典詩詞中對照自己,認識自己,照出自己身上的汙濁,照明人生路的方向,無論是小的方面,還是大的層次,詩詞總能給人帶來力量希望,為人指點迷津。而我希望的是,能把這種力量傳遞給後人,不僅後人能從詩詞中找到價值的追求,外族人也受到些許感染,希望中華詩詞為世人所稱頌!

當下,我只想沏一壺好茶,坐在一張躺椅上,吟詠一首古詞,品讀一段往事。

又見詩詞之美 篇7

國二作文 ,803字

在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中,有著一縷綺麗、閃耀的明珠—詩詞。詩詞的美,說不盡,也道不完。

記得我還在咿呀學語的時候,我便開始喜歡詩詞,喜歡詩詞的美。“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讀起來朗朗上口,富有童趣。此時,我對詩詞之美的理解,僅僅是如此膚淺。

漸漸長大,又見詩詞之美,我對詩詞之美的理解更加深刻,“美”不僅僅是“美”。

文人的愁苦,我感同身受。“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詩聖杜甫空有一身才華,卻無處伸展,悵然悲切地寫下“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憂國憂民的詩篇。南唐後主李煜,雖貴為一國之君,但不理朝政,最終亡國,寫下“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的亡國之悲。浪漫主義詩人李白,在外顛沛流離,一句“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流傳千古。

文人的豪放,我同樣感到振奮。“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這是李白的自信與不羈;“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王勃的這句詩,一改送別詩的悲愁苦悶,充沛著積極向上之情;將要步入老年的曹操,壯志依舊,“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就是他的真實寫照。當然,毛澤東“中流擊水,浪遏飛舟”的場景令我神往,“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的英雄氣概讓我景仰,“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這指點江山的豪情壯志讓我敬仰。

我還沉醉於文人墨客們描繪的青山綠水之間。“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眼看近卻無”,我喜歡惹人憐惜的初春之美。“接天連葉無窮碧,印日荷花別樣紅”,高潔傲岸的荷花令我傾慕,“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我也喜歡深秋火紅火紅的楓葉,“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這壯闊的雪景,怎能不討得我的歡喜?

又見詩詞之美,不僅僅美於形式,更美於它表達得淋淋盡致的情感。在時而濃墨重彩,時而淡雅脫俗的詩詞畫卷中,我沉醉不知歸路,流連忘返。

詩詞之美 篇8

高二作文 ,771字

近日買了一本《古典之殤》,不得不說這本書曾經跟我擦肩而過很多次,同學跟我推薦過,後面的圖書角出現過很多次,也曾翻閱過一兩次,都最終不了了之。終於,它來到我的身邊。

文字很美,這是第一直覺。而後,大量的古詩詞更是驚豔到了我。作為一個文科生,不得不說,這些古詩詞是很得我的喜歡的。一時興起,幾天都沉浸在各種各樣的古詩詞中。

山有木兮木有枝,簡單的描繪一面景色,卻暗含了一顆真誠的心,心悅君兮君不知。淡淡的情似水流逝,奔騰成大海,帶著心酸的苦澀,彷彿看到了流水河畔的船伕對鄂君子皙的告白。

要說一句從小是背李白的詩長大的,還真是不為過。可以前也只是背,如今讀來確實萬般感慨。昔在長安醉花柳,五侯七貴同杯酒。這是最近聽得《風華錄》裡的詩詞。李太白啊李太白,縱你一生瀟灑桀驁不馴,最後結局還是……你看他的詩,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彷彿看見了他的衣角在懸崖邊上飄蕩。

很早就知道了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這句詩,很久以後才知道這是白居易寫的。都說白居易喜歡把自己的詩弄得通俗易通,我想他若看到今日,會不會在棺材板裡笑開了花。

朋友給我推薦過倉央嘉措,她介紹時是說一個寫情詩的和尚。我去看他的詩?r,發現也是很熟悉。你見,或者不見我,我就在那裡,不悲不喜誒,這麼美的詩,為何沒有在當初擦肩而過時僅僅抓住呢?

現在想來,大量的詩詞歌賦都在通過各種各樣的渠道靠近我的身邊,我莫不是無視,便是忽視。想著大量財富離我而去,便覺得心痛。而現在又有多少人還會作詩去吟詠萬千河山?我們現在是背誦千年之前的古詩,再千年之後的人呢?他們是打算去了解萬年之前的古古詩嗎?

記得看過一期的《我是演說家》,演說家是誰已經忘了,他鼓勵我們多看看古詩詞,不要只專注那些必備科目。誒,我想,現在有人肯去背必備科目已經很不錯了吧。

看看那些詩詞之美,多去領略一下自然吧。

共享中華傳統之美 篇9

國二作文 ,884字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共享資源正慢慢地滲入每個人的生活,同時,也在逐漸改變著人們的生活理念。

在這個共享的時代,人們在物質生活方面變的更加得充足與便利。但我認為,在人們的精神領域方面,我們是不是更加應該做到一種共享?

各類電子產品運用的普及之後,生活中卻不免出現了這樣一些尷尬的場面:提筆忘字、“白字先生”……眾所周知,在我國古代,人們都是以書信的方法來與他人進行交流,從而也就有了“鴻雁傳書”此類的佳話。寫書法,能寫一手漂亮的中國字,是我們一直以來的傳統美德,所以,在這共享時代,我們更應共享中華傳統之美。

想起我的爺爺,這是位淡雅的老人。每個夜晚,書房中總是飄散出一陣淡淡的墨香,那時我便知道,又是爺爺在練習書法了。一日。我正幫爺爺磨著墨,看著那碑帖上龍飛鳳舞的字跡,或像美人溫婉、或像將軍威嚴、有時或如春風拂面,而有時又如北風凜冽。至此,我不由地入了迷,便拉著爺爺讓他來教我寫字。直到現在,我仍還記得當時爺爺臉上浮現的那抹欣喜的笑容。

從那以後,每個夜晚便可以在書桌前看到我與爺爺的身影,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安逸而堅定。是爺爺,將中華傳統之美深深烙刻在了幼時我的心靈上。

待我上小學,我遇到了我的書法老師,我記得他第一次給我寫的四個字叫做“初心不變”,那時他說:“現在對書法感興趣的小孩不多,既然你們決定要學習書法,那我就希望你們可以堅持,把這門傳統文化好好傳承下去。”從最初的一個筆畫、一個字,到現在的一首詩詞、一篇文章、一本碑帖,書法正悄悄地與我的生活融合在一起。

在忙碌的學習生活中,我仍能每天抽出一點時間來寫書法,這似乎依舊成為了一種習慣。每次臨摹碑帖,都像是在體會著當時他們寫作時的心情,也像是在與他們談論著相同的興趣。在書法這條道路上,我不曾停歇,一直堅持著,堅持著……

書法,這蘊含著中國特色文化的精靈,穿越了歷史的塵埃,跨過了文化的長河,依舊浸潤著每個華夏子孫的心田。千年後,逝去了紙張的柔軟,留下了淡淡的墨香。

在這個共享的時代,不僅僅是書法,更多的中華傳統都應共享。我想,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共享中華傳統之美,這才不愧與作為一名中國人。

享受詩詞之美 篇10

國一作文 ,731字

享受生活,享受自然,享受一切萬物,而我則享受詩詞的韻味。詩詞,那簡單的幾句話,蘊含著無數的豪情壯志,讓無數後人感慨萬千。

詩詞帶給我力量,帶給我動力,帶給我無數的遐想。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這句詩彷彿我來到了蘇軾身旁,看著他望著十五的圓月,是那樣的悵惘,他的眼中充滿了無限地對家鄉的思愁,舉起酒杯暢飲達旦。不由得寫下了這首詩,讓我完全地感受到了詩人的願望,以及詩人壯志難酬的苦悶之情。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讓我來到了南宋時期,看著文天祥馳騁戰場,英勇抗擊元朝的軍隊,不幸被俘關在了一個籠子中,元世祖無數次想要文天祥投降,為元朝所任用,可惜文天祥誓死不投降,再臨死時寫下了這首詩。通過這首詩,不禁讓我們看到了一代英雄的寧死不屈的品質,讓我們不禁讚歎,而這首詩也流傳至今,受人喜歡!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李白表現出了他被貶後的苦悶,但他那種積極用世的強烈要求,終於使他再次擺脫了歧路彷徨的苦悶,唱出了充滿信心與展望的強音。“長風破浪”表達了作者強烈的政治抱負,雖被貶謫,但他的報國之志並沒有消退,他希望有“長風破浪”之日,“直掛雲帆濟滄海”。這更表明了他曠達豪放,積極的人生態度。雖屢受挫折,卻難抵內心的悲憤,他仍以樂觀向上、積極進取的態度激勵自己。

然而“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這句詩讓我來到了李清照的身邊,她坐在門口,舉著酒杯,盼望著丈夫的歸來,而喝酒想要借酒消愁,但反而更加思念丈夫了。便寫下了這首帶著憂傷和惋惜之情的詩,讓無數人感慨這位女詩人的文筆,以及對她的同情。

詩與詞自古以來就是我國傳統文化,而我們則用詩詞充實自己的大腦,讓我們在詩詞的海洋遨遊,讓我們走在詩與詞道路上享受詩詞,這就是享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