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端午節相關作文20篇

中國的端午節 篇1

國二作文 ,589字

端午節自古是中國的節日,可聯合國卻將它定為韓國的節日,這毫無道理!荒謬!

中國古代用十二天干、二十四地支來計年,而端午正是從中取出二字拼湊而成。這個節日的名稱正是中國特有的計年法,這端午節怎麼不是中國的呢?

再來說說屈原。屈原是兩千年前戰國時期楚國的宰相,因為被奸臣所害,被貶到了汨羅江當縣令。後來楚國滅亡,愛國的他投江自殺了。當地老百姓很想念屈原,划著獨木舟將粽子投進河中,由此來紀念屈原。屈原是中國人,戰國也是中國的歷史時期,這麼明顯的事例指向一個答案—端午節是中國的!

每逢端午節,我們都會包粽子,各式各樣的粽子很是惹人喜愛。有肉餡的、蛋黃餡的、豆沙餡的……幾千年來,吃粽子早已成為端午節的標誌性活動。而韓國在當時還只是遊牧民族,並沒有這習俗。中國人開始過節時,韓國還未成型,這端午節當然是中國的啊!

賽龍舟也是端午節的重頭戲。每逢端午,全國各地的人都會賽龍舟。在江上奮力拼搏的青年,岸邊觀賽叫好的觀眾,都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賽龍舟是體現中國人團結的運動,因此,賽龍舟是個很好的證明,端午節就是中國的。

這麼多證據都可以證明,端午節本來就屬於中國。聯合國怎能將它定為韓國的呢?

歷史告訴我們:韓國的年輪只有七八百年而端午節的起源是戰國時期;

雖然幾十年中國的確沒有放假,可端午節肯定是屬於中國的啊!無論從前,現在,還是以後,端午節都是中國的!歷史是不會改變的!

中國的端午節 篇2

國一作文 ,559字

中國是一個擁有五千年曆史的國家,傳統文化數不勝數,各個地區都有自己的傳統文化,我要介紹的就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節。

端午節的習俗許多人都知道,有吃粽子,賽龍舟等等,但是端午節的由來,你們知道嗎。

要說端午節,我們就要從一個偉大的人物屈原說起。屈原是我國古代楚國的一位大夫,也是一位偉大的詩人,當時深受楚王的信任。

後來,楚國逐漸衰落,又受到強大的秦國的侵犯,人民生活非常的艱難,國家有隨時被滅的危險。屈原非常焦慮,不斷向楚王獻計、獻策,希望楚王能夠接納自己建議,實現楚國的強大,讓人民過上好日子。

但是,屈原建議威脅到了一些楚國官員和貴族的利益,他們就排擠屈原;而昏庸的楚王不但沒有接受屈原的建議,反而逐漸疏遠屈原,直至到後來將屈原趕出了朝廷。屈原日夜憂國憂民,但是,他的理想確始終無法實現,無奈之下,在農曆五月初五那天,屈原懷著悲憤的心情投進了汨羅江自盡了。

楚國人民聽的屈原投江自盡的訊息都很悲痛,他們為了保護屈原的屍體不被江中的怪物和魚蝦吃掉,就用糯米做成了粽子撒在江中,想以此封住怪物和魚蝦的嘴,保護屈原的屍體不被吃掉。

後來,人們為了紀念屈原,就把這種習俗保留了下來,只是把從像江裡撒粽子改為吃粽子,久而久之,這種習俗就被保留了下來。

中國的傳統文化數不勝數,端午節只是其中的一個傳統節日之一。

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篇3

國三作文 ,479字

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

聽說端午節是因為屈原跳入河裡,人們怕魚啊、蝦啊把屍體吃掉,所以人們用那個大的葉子裡面包著米往河裡扔。這就是端午節。端午節很熱鬧,一家人在一起吃著粽子、看著賽龍舟,而且還要吃鹹鴨蛋。

我特別喜歡過端午節,因為那天可以吃到粽子,更有看點的是可以看賽龍舟。

賽龍舟是由幾十個人在一起帶有龍頭的舟上,他們都很厲害,可以劃得很快。每當一看到賽龍舟我就很激動。

包粽子其實很簡單,只要準備幾樣材料:糯米、粽葉、紅棗和細細的繩子,還可以準備點肉。先拿兩片粽葉,放一半的糯米,再放紅棗或者肉,把米繼續放進去,最後用兩片粽葉裹住用線綁起來。相繼在做幾個就把它放在蒸籠裡,蒸半個小時就把它拿出來。如果想做做鹹粽子就先放點鹽在糯米里,其他步驟不變多做幾個就可以了。

鹹鴨蛋也要吃。鹹鴨蛋要把那種殼剝掉一半,用筷子挖著吃。如果用筷子戳到蛋黃有一股油冒出來,就證明那個鴨蛋很好吃。

好了,現在需要一家人在一起把蒸好的粽子和鹹鴨蛋拿出來在弄十幾個菜。吃完飯之後就把電視開啟看賽龍舟。端午節就是要一家人在一起過才會熱熱鬧鬧的。

這就是端午節,中國的傳統節日。

我心目中的端午節作文 篇4

國小五年級作文 ,3408字

【篇一:我心目中的端午節作文】

期盼已久的“端午節”終於到來了,我迷戀那陣陣的棕香,我迷戀那淡淡的艾葉的味道,我迷戀那伏魔降妖的雄黃酒的味道,我也好奇那賽龍舟的壯觀景象,還有我最喜愛的五彩繩系在胳膊上的感覺。

日上三竿,所有人家裡喜氣洋洋充滿了歡笑。有些人給門口放上了艾葉、菖蒲,家家戶戶激情四溢,都來為端午節點綴一絲色彩,馬上院子裡、樓道里,都飄滿了陳陳棕香,如同人在竹林中品嚐著入口清香的香茶一樣磬人心脾,望著林旁的小溪,聞著林中的花香,輕盈而又涼爽。一陣喧譁,打斷我眼前的美景,一下子把我拉回到現實中來,哇,好美的棕香,我這時迫不及待的讓媽媽幫我煮粽子,望著那綠葉包裹的粽子,我不禁垂涎欲滴,恨不得馬上吃到嘴裡,我在爐子周圍焦急的等待著,媽媽笑著說:“好孩子,別急一會就好了。”過了很久粽子才出鍋,我迫不及待的剝開粽子,狼吞虎嚥的把它吃下,好香甜啊。說起這端午節還有一個動人而又美麗的傳說。

秦國士兵將楚國攻破,詩人屈原萬分悲痛,寫下絕筆後,抱石跳入汨羅江自殺,楚人聽說屈原自殺後,紛紛自發到汨羅江內打撈屈原的屍體,為了不讓魚蝦吃屈原他們將包裹糯米的粽子投入到江中,又給江裡倒雄黃酒,迷昏蛟龍,就這樣,每到五月初五,人們就在這一天去江裡投粽子,倒酒。慢慢的就有了“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的習俗。

端午節當天,媽媽要在這天給我搓五彩繩,五顏六色的絲線穿插在一起,顯得格外美麗,搓好以後,媽媽給我的手腳,各帶了一個,寓意吉祥如意,以後的生活五彩斑斕。

啊!“端午節”五彩繽紛的端午節,吉祥如意的端午節,在我們心中永遠香氣十足,熠熠生輝,帶著我們美好的祝願永久流傳下去!

【篇二:我心目中的端午節作文】

兩千多年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汨羅江邊仰天長嘆,投入了滾滾激流。兩千多年後,農曆五月初五成了傳統節日—端午節。大家包粽子、划龍舟、煮雞蛋,用各種方式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我們家每年端午節時也都吃粽子。媽媽包粽子的手藝是跟奶奶學的,鹹粽子、甜粽子、紅棗粽子、花生粽子…媽媽都會包,但是我認為媽媽包的肉粽子是最好吃的。

今天,我也想體會端午節包粽子的樂趣,所以打算也和媽媽學習包粽子。

包粽子,首先要把糯米提前兩天就浸泡在清水中,每天換水兩次,其次是把粽葉清洗乾淨,用水略煮,讓其變得柔然而有韌性,然後就浸在水中。把自己喜歡吃的紅棗、蜜棗、花生、葡萄乾等洗乾淨準備好,如果包的是肉粽子,就要把事先醃製好的臘肉洗淨切塊備好。準備工作完成後,就開始開工了,先把兩個或者三個粽葉圍攏起來圈成一個漏斗狀,然後把少量粳米放入“漏斗”中,填入自己想吃的紅棗、花生、蜜棗之類的東西,用粳米蓋滿整個“漏斗”,然後用其餘的粽葉順著“漏斗”的方向纏繞,最後用繩子繫上就完成了。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我喜歡吃肉粽子,也趕緊學著包,剛用粽葉把“漏斗”圈好,才放入粳米,還沒來得及放肉呢,漏斗就散開了,米都撒了出來,我又試了幾遍,不是粳米放多了,就是粳米放少了,一會包個“餓老漢”,一會包個“大胖子”,我不但沒包好,還弄的滿身都是水。

後來,媽媽告訴我,在南方端午節還有賽龍舟的習俗呢,你在網上看看賽龍舟的視訊吧!我迫不及待的在百度視訊中敲入“賽龍舟”三個字,啊!……。廣闊的江面上數支龍舟拼的你死我活,每支龍舟上有十幾人划槳,一人坐龍首敲鑼,一人坐龍尾敲鼓。這樣壯觀的場面真是熱鬧。

龍舟響噹噹、端午粽飄香,好事成雙雙!端午節流露出的其實是地道的故鄉情。

【篇三:我心目中的端午節作文】

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等;端午節是中國漢族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更有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的習俗。傳說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戰國時代楚國詩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這天投汨羅江自盡殉國。屈平是戰國末期楚國偉大的愛國主義者。屈原雖忠事楚懷王,卻屢遭排擠,懷王死後又因頃襄王聽信讒言而被流放,最終投汨羅江而死。

我又盼來了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因為端午節不但因屈原而神祕,而又因為吃粽子,賽龍舟讓我們小孩所喜愛。天剛剛亮,我看見奶奶在掛艾草、艾草用紅紙綁成一束,然後插或懸在門上。我奶奶為什麼要掛艾草,奶奶說可以避邪。所以每當看到掛在門口的艾草,我又隱隱有點害怕。

不大一會兒,家在農村的表哥表妹都來了,我最期盼節假日和大家在一塊歡樂的玩耍,現在甭提有多高興了,我發現她們的腳腕和手腕都繫著五顏六色的花繩子,原來農村蛇多,繫上五顏六色的花繩子可以嚇跑蛇,避免蛇咬,原來如此有趣!

一會兒,奶奶端上來了熱騰騰的粽子,我奶奶可是包粽子的高手,有正三角形、正四角形、尖三角形、方形、長形等各種形狀,清香撲鼻。青青的葉兒包裹著香甜,我們每人拿著一個粽子:輕輕的剝開第一層,充滿著對香甜的可口。

吃完粽子,我們又要去看賽龍舟,我們一路上你追我趕,歡歌笑語灑滿路間:“一碗烈酒解得了憂愁,淡淡的苦艾插在大門口。糯米粽子香飄巷外,三湘的歌兒情調悠悠”。

我又期盼著明年的端午節!

【篇四:我心目中的端午節作文】

端午節本是人們紀念愛國人屈原的一種方式,但後來,人們不再把棕子扔在水中,而是當作一種點心品嚐;人們不再划船打撈屈原的屍體,而是舉行龍舟比賽……

過端午節,我最喜歡從電視上看現場直播的龍舟賽。一條條造型是龍,火紅色的船從起點一下衝出去隨著船尾有節奏的鼓聲,隊員們喊起了"一二,一二"的號子,隊員們手持船槳,合著號子有力的划動著船槳,每個人的船槳都是同時落,同時起,水花四?R,船行的筆直。

看龍舟賽,那真是太激動了!一會兒自己中意的船領先,一會兒自己的船被別人超過,看著自己的船遙遙領先,我就很自豪;"我眼力真不錯,這條船一定能贏!"看見船被別人超過,心裡就很不是滋味,想著;"加油呀,衝上去!像剛才那樣超過它!

終於,比賽結果見分曉,如果自己中意的船取得了好成績,我便炫耀似的對大家說;"看見了嗎?這就叫眼力,我就知道它會取得好成績,如果自己中意的船沒取得好成績,奸險便裝作什麼事也沒發生。

比起看激動人心的龍舟賽,我更喜歡品嚐端午佳節的獨特美食棕子!

棕子的外貌是碧綠色的外衣,裡面白、糯而香甜的糯米飯,米飯裡還有棗、豆子、葡萄乾等果料。

一般我吃棕子要先聞。不剝皮,先深深的聞一口棕葉的清香,令人心曠神怡,然後迫不及待的開啟棕葉,你以為我要吃嗎?不,還是聞,聞一聞那香甜的味道。

下一步才是吃哪!看那結白的糯米里嵌著一塊紅寶石般的棗,那一定是要一口先吃掉棗。然後再一口口的把棕子整個吃掉;糯米又香又軟,果料散發著無法言表的香味,兩者結合在一起,再配上棕葉的清香,那真是賽過王母娘娘的蟠桃啊!遇上美食,人們就顧不得自己的儀態了。每當我品嚐完這人間美味後,便會手兒粘粘,嘴邊還粘著幾粒米,滿意的回味一下。去衛生間洗臉洗手了!

啊!端午節,你不僅帶給我視覺上的盛宴,更帶給我味覺的的盛宴。

【篇五:我心目中的端午節作文】

“今天是端午節。”,我一起床便讚歎道。我昨天晚上做了一個夢,我夢見: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汨羅江邊仰天長嘆一聲,便投入滾滾的激流中。

做了這種夢,我不禁全身發抖。對屈原忠貞報國的熱忱,我自愧不如。我對端午節的理解是吃粽子,划龍舟,喝雄黃酒這都是大家在端午節經常乾的事。懷著對端午節的不解,我去尋味了媽媽,媽媽對我說:“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如果你想更深入的瞭解,不如上網查查吧。”

我開啟電腦到百度搜索欄裡一搜—呀,真讓我大吃一驚,一下子就搜到了3,950,000多個結果,看來端午節比現在的歐洲盃還熱門呢。

我打開了幾個網頁看看,個個五花八門,形形色色讓人眼花繚亂呢。有關於吃粽子的,有關於賽龍舟的,有關於喝雄黃酒的……而端午節的習俗更是數不勝數。

於是,我把在網上搜到的關於端午節的東西一五一十的告訴了媽媽。

通過網上的搜尋,端午節激發了我濃厚的興趣,我想到了人們為什麼要紀念屈原,因為屈原有著無法訴說的懷想和敬仰。屈原將自己獨立於岸後的跳河,他的忠貞為國,他的憂國憂民都深深地打動著我們。

屈原執著的愛國之情已經生生不息,願他做為一面旗幟,永遠飄揚在我們心靈的制高點。將激勵我們世世代代學會逆流而上,學會默默承受風風雨雨的洗禮,擺脫一種傷痕一種疼痛的陰影,珍藏一種人格的力量一種至高無上的尊嚴。

這就是我心中的屈原,我心中的端午節。

我心中的端午節 篇5

高三作文 ,811字

韓國人的一句驚世駭俗的“端午節屬於我們”使全體善良,純粹的中國公民用力嗤笑。

這種近乎無限的縱容開始於工業革命後的人類所帶來的影響。人類越來越重視用物質生產物質的過程。工廠裡尖器刺耳的機器響聲讓我意識到從此開始到物質的出現並且成為其他物質的拼湊組合而非精神的凝聚。

不禁用黑色墨跡打出一個大大的問號,心中的端午節,到底蜷縮在哪一處晦暗的角落?散發著內斂的憂傷。

我心中的端午節,是純粹的。

它不屬於除華夏民族之外的任何一個民族,是純粹的中國文化。依稀還記得小時候,媽媽用手包粽子的手勢,不帶有任何一絲的矯飾,針、米、葉三者完美融合。她包粽子與眾不同,根本不用白色棉線,用針引著葉,穿過白色稻米,輕繞成結。成品被擱放在具有一定年輪的竹匾中,熠熠生輝。

我心中的端午節,是博愛的。

即使生活在鋼筋水泥人為充塞自然的痕跡,廢棄的淤泥沙土開始侵佔流水區域的年代,你依舊留有堅硬的翅膀。在人類總想從物質上最大限度地攫取利益的同時,你卻最大限度用僅僅三天的時間開始拯救,這是對人類墮落已久的自然精神的一種聖潔的救贖。你並沒有冷眼旁觀著所有陰蠣精神的被精神家所鄙棄和放逐的人。

我心中的端午節,是堅忍的。

即使被現代社會遺棄,因乘載了太多的歷史與現代社會的物慾流的冗雜,人們看你的眼神變得麻木而渙散,你卻絲毫沒有介意,依舊承擔起監守精神家園和傳統文化的雙重革命任務,嘴角不帶有一絲不愉悅的弧度。你堅忍地生存於物慾流充斥的世界中。

我心中的端午節,是有生命力的。

生存在這個有機生命界中,被賦予生命是很自然的。“存在的即是合理的”。端午節凝聚著古人多少智慧與汗水的結晶,才被創造瞭如此鮮活的詞彙。你在幾千年歷史的摩擦與沖刷下,卻依然屹立於每一寸溫差巨大的土地上。以此證明了你繁雜如野草的生命力。

一種靜水流傳的精神力量。

不能忘卻。

我心中的端午節,是歷史遺留下來的一聲盛大的轟鳴。在中華大地泛黃的泥土上,以及工業廢氣充斥的空氣中,徹響。

我心中的端午節 篇6

國小六年級作文 ,521字

端午節是我國古老的傳統節日,始於春秋時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端午節的由來和傳說有很多,都是源於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傳說屈原眼看國家被侵略,不忍捨棄。於是寫下絕筆,投江自盡。百姓為他的死感到十分哀痛,於是有人拿著飯糰等食物投入江中,有人拿雄黃酒藥暈蛟龍水獸,後來,就發展成了吃粽子,賽龍舟的習俗。

說到端午節,怎麼能少了賽龍舟呢?那一條條龍舟在水面上穿行,猶如龍神下凡,激起一道道白色浪花。那龍舟上人們的口號震天響,整齊一致,猶如龍在怒吼,點燃了整個賽場。

最後一段賽道,觀眾們沸騰了!究竟鹿死誰手呢?一條條“蛟龍”你追我趕,爭先恐後,誰也不讓誰。答案揭曉了。一條條龍舟衝過終點。頓時,歡呼聲,喝彩聲佈滿整個賽場,電視前的我也不禁跟著喝彩!

端午節還有一個重要習俗就是吃粽子。我們通常是自己包,自己蒸,自己吃。

我先把米放進綠色的粽葉裡,中間再放一塊五花肉,然後再放上一層米蓋住肉,最後用粽葉裹住米,用棉線紮緊,粽子就包好了。我家的粽子是隔水蒸的,跟煮出來的不同,色澤半透明,晶瑩剔透,口感更韌。咬一口,油流出來,香氣四溢,讓人忍不住多吃幾個。

一眨眼,端午節結束了。但是,賽龍舟、吃粽子和那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卻永遠留在了我的心中。

記憶中的端午節 篇7

散文 ,413字

兒時的端午節,似遙遠記憶裡的一條小河,穿越時空的回憶,歷經歲月的洗禮,醇美的讓人難以忘懷。

又是粽葉飄香時,那曾經兒時最美的記憶依稀就在昨天。端午節是個令人難忘的日子,記得每年端午節的前幾天,街上到處都是賣香包、結五彩繩、炸油糕和賣粽子的小販。那琳琅滿目的香包、金黃酥脆的炸油糕和清香誘人的粽子,看得人是眼花繚亂,食慾大開,所到之處無不洋溢著濃郁的節日氣氛。人們都在為這歡樂的節日忙碌著,兒時的端午節處處瀰漫著親友團聚的喜悅,曾經歡度節日的一幕幕情景時時刻刻浮現在眼前。

五彩繩是由紅、黃、藍、白、黑五種不同顏色的絲線做成的,做好後於端午節當天戴於孩子們的手腕、腳腕或脖子上,據老人們說可以辟邪或防毒。這種五彩繩一直要戴到六月初六才能取下來扔掉,據說扔掉意味著扔掉疾病,也就是祛災祛難的意思。

端午節是我國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陝西關中的端午節更是繼承了中華民族的古老傳統,包粽子、炸油糕,結五彩繩或是送香包頗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記憶中的端午節 篇8

國一作文 ,532字

當大街上賣粽子的小推車漸漸多了起來,我便知道,端午節又來了。

在我的記憶中,西安的端午節很不熱鬧。因為西安沒有水,沒有賽龍舟,只有三天的假期。這時我只好背上書包,飛快地奔回家。和奶奶坐在廚房,看奶奶包粽子。

奶奶是包粽子的好手,什麼粽子都會包,比如:豆沙粽,蜜棗粽,紅棗粽。奶奶每次買上幾大包糯米,再買上幾個大棗和幾斤紅豆。把紅豆做成豆沙後,又買了幾份蜜棗。最終,會再買上幾片粽葉,望著那紅色的大棗和豆沙,白色的糯米,綠色的粽葉,我的口水不禁從嘴角流了出來。奶奶看到我的饞樣;笑著說:“你個小饞貓,等一等,奶奶馬上開始包。”“奶奶,多包幾個豆沙粽好不好?”“好,你去玩吧,奶奶一會兒就包好了。”我不肯走,坐在奶奶旁邊,看著奶奶包粽子,只見奶奶雙手拿起一片粽葉,左手一轉,轉出一個三角形,然後又輕輕地把糯米放進去,再放上幾個大棗,奶奶右手再一轉,好了。奶奶飛快地又包了幾個,一邊包,一邊講起了從前的故事,我坐在溫暖廚房,被粽香包圍。在我旁邊,奶奶還在回憶往事,一句又一句話傳入了我的耳畔。

廚房裡,粽香瀰漫。煙霧繚繞般,奶奶遞上一個粽子,說:“嚐嚐,手藝怎麼樣?”我大口大口地吃著,說:“好吃!”

歲月蹁躚中,時光改變了你的容顏,不變的是粽香在心中氤氳著幸福的問道。

我眼中的端午節 篇9

國小六年級作文 ,455字

每當農曆5月5日便是端午節,這可是我最喜歡的節日!

端午節中自然少不了粽子。由於不會包粽子的緣故,我只能從超市購買,不過那味道棒極了,將蒸好了的粽子放在盤子上,慢慢解開繩子,再慢慢地將粽葉一層一層地拿掉,一股有些清香味的粽葉剛好把它的香氣與粽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話不多說,開吃。

我用筷子輕輕夾下粽子上的一角放入嘴裡細細品味,它稠而不膩,我吃的是香腸餡的,彷彿每一粒糯米都成功地與香腸合成一體,入口即化,口感獨特。如果喜歡吃甜的,還可以放些糖,帶了糖的粽子也十分美味,它能讓你的每一個味覺細胞都充滿活力。

我的端午節第二大愛好是戴五彩繩。媽媽總是會在端午節前一天給我買好繩子,等到端午節那天,親手為我係上五彩繩。繩子們都五顏六色,紅色偏多,因為紅色有喜氣洋洋的意思,所以中國人比較喜歡紅色。每當到了端午節,我總是會與鄰居家的孩子們互相交換繩子,因為我們認為這樣可以讓好運從每個人身上走一遍。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這就是我眼中的端午節。

我們的端午節 篇10

國小五年級作文 ,604字

照我們鷗湧的老規矩,端午節差不多在五月初一就開始了。“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這端午節便成了人們的一大盛事。在端午節的來臨之前,人們早已準備充足了。男人們都準備著龍舟這項事項。女人們在家召集了親戚們來包棕子。記得兒時,我常蹲在媽媽身旁,全神貫注地注視著媽媽的一舉一動:只見媽媽首先把蕉葉放進大鍋裡煮熟;然後把蕉弄成圓錐形;接著放進各種餡料;最後用繩子包起來,煮熟再裝起來。為過端午節時準備的。

孩子們過端午節,第一件事就是買各種水果,有荔枝、龍眼、榴蓮……孩子們特別喜歡吃這些端午節特有的水果。第二件大事就是買新衣。恐怕第三件事才是買菸花爆竹等。

到了端午節那天,就顯示出永珍更新的景象。家家趕做龍船菜,空氣裡都瀰漫著酒肉的香味。孩子們紛紛跑出街買各種玩意兒。街上滿是一派熱鬧的景象:只見街頭巷尾滿是人,滿是鞭炮。人們穿著新衣服,臉上帶著幸福的笑容。到中午時分,必趕回家,因為在我們鷗湧得請親戚朋友來吃飯。

吃過午飯後,大家就更忙了。

無論是男女老少都聚集在河邊旁。人們的眼睛都期待著前方的龍船的來臨。“啪、啪、啪”這意味著龍船的來臨,把人們逗得更加興致勃勃。不一會兒,只見一隊身穿紅色短衫和紅帽,手持龍船棒,整齊劃一,秩序井然,毫不混亂。河邊的人們高呼著,點起了鞭炮,好一派熱鬧景象!整條龍船繞著村子來回幾趟,高呼萬歲,喜慶的氣氛洋溢在空氣裡。

家鄉傳統的端午節,在政府政策的春風沐浴下,顯示出喜氣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