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見東坡相關作文20篇

三見東坡 篇1

國三作文 ,812字

千古風流人物,不勝指數,即使是隻論文人。我最欣賞的,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東坡和千古第一才女李易安。在我看來,開朗豁達的蘇軾,卻勝滿腹愁腸的易安一籌。

“居不可無竹,食不可無肉”

第一次讀東坡,我印象裡的這位大文豪,大概是一個會吃會玩會享受的人—無論走到哪裡都可以面對當地的美景和美食即興寫首詩詞的人。什麼“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什麼“地碓舂粳光似玉,沙瓶煮豆軟如酥”、什麼“爛蒸香薺白魚肥,碎點青蒿涼餅滑”……尤其愛吃豬肉,是東坡在黃州時,不僅親自開荒種地,舍旁遍植翠竹,更是常常起鍋烹肉,並把烹飪豬肉的方法寫進詩中。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再讀東坡,是學到《水調歌頭丙辰中秋》的時候。品味著“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想象著,東坡在中秋節這樣團圓的日子裡,在貶謫的地方,有家不能回。他手舉著酒杯,坐在院子裡,看著天上圓圓的月亮,不像普通人獨自垂淚,卻想著要上天去,還勸弟弟不能團聚也不要傷心,反正我們看的是同一個月亮。這樣的心態實在少見,身為貶官,卻能淡然對待,相較於“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似乎又高了一個境界。

“一蓑煙雨任平生”

三讀東坡,是買了東坡詞。《東坡詞》封面就是這首《定風波》。“一蓑煙雨任平生,也無風雨也無晴。”下著雨也不打傘,隨便這雨打在身上,反正對於他來說,晴雨是一樣的。讀著詩,看著裡面關於東坡的介紹,我終於明白了。他的大半個人生都是被一貶再貶,不是在貶謫的地方就是在貶謫的路上。但是蘇東坡還是樂觀豁達的面對,在這一路上創作了不少詩詞,不是美景就是美食要麼就是寫給家人朋友的,極少抱怨之辭。也正因為他樂觀的性子,才讓他在坎坷的仕途化險為夷,直到到了花甲之年,為後人留下了那麼多傳世名篇。

這便是東坡了,縱使仕途不順,他也從來不會怨天尤人。身邊美好的事物很多,沒必要因為小人之言,就失去對觀察身邊的美好的心。

遇見蘇東坡 篇2

國三作文 ,933字

從古至今,誕生了許多詩詞大家,於我而言,我最欣賞的,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東坡和千古第一才女李易安。而蘇軾的開朗豁達,勝滿腹惆悵的易安一籌。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第一次讀東坡,其實是因為東坡肉,肥瘦參半,鮮紅潤澤。咬一口,肥肉卻不膩,瘦肉亦不柴,肉香與料香完美的融合於一處,油脂與汁水瞬間迸滿整個口腔,咀嚼、吞嚥、輕吸一口氣,齒頰留香,回味無窮。“蘇東坡,你究竟是怎樣一個人?”我心中充滿好奇。原來,東坡是走到哪裡都可以面對當地的風景和美食即興寫首詩詞的人。“秦烹惟羊羹,隴饌有熊臘”,這是羊肉湯;“無竹令人俗,無肉使人瘦”,這是竹筍燜豬肉;“纖手搓來玉色勻,碧油煎出嫩黃深”,這是環餅……

我第一次知道的東坡,就是一個會吃會玩會享受的人。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再讀東坡,是學到《水調歌頭丙辰中秋》的時候,唸到“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一幅畫面浮現:在中秋節這樣團圓的日子裡,身遭貶謫,有家不能回。獨坐院中,手舉酒杯,卻不知與誰共飲。只好看著天上圓圓的月亮,寄託滿懷思念。換做他人坐在那裡,似乎難免憂傷淒涼,甚者更會獨自垂淚。但東坡卻想起人間的美好,猶勝天宮。更勸弟弟不能團聚也不要傷心,反正我們看的是同一個月亮,共賞月明寄相思,足矣。

我第二次知道的東坡,是才華橫溢、滿懷深情厚意的人。

“一蓑煙雨任平生,也無風雨也無晴”

三讀東坡,是一首《定風波》。縱觀東坡的大半個人生,都是被一貶再貶,彷彿不是在貶謫的地方就是在貶謫的路上,而他遭貶的原因竟是他因才高遭妒,被小人排擠。命運似乎跟東坡開了一個又一個玩笑。但蘇東坡卻從未妥協。在這一時期創作了不少詩詞。其中絕大部分,不是美景就是美食,抑或寫給家人朋友的,怨天尤人的卻沒多少。也許正因為這個樂觀的個性,才讓他活到了花甲之年,留下了那麼多傳世名篇。“一蓑煙雨任平生,也無風雨也無晴。”自然界的晴雨既屬尋常,人生中的浮沉變換、榮辱得失又何足掛齒?我自巋然,何嘆沉倫?

我第三次知道的東坡,是豁達樂觀、堅韌不屈的人。

這便是東坡了,縱使人生路途多舛,君子固以自強不息。我願以東坡為榜樣,於逆境中奮勇前行,於困難中豁達笑對,於迷茫中堅守本心。

《蘇東坡》觀後感 篇3

觀後感 ,692字

追了半個月的《蘇東坡》,昨晚看完了。這無疑是部成功的歷史劇。以蘇軾為線索,使觀眾明白宋朝的興盛衰亡原因。君主遠小人而近賢臣,則國盛,反之,則國衰。

雖然本劇為了體現蘇軾的文學才能和政治之道,把其他同期的政治文人反面性格描述得比較過頭,可是我還是喜歡上了這部劇,並且一看就斷不了。當蘇軾閉眼老去的那一刻,我的心情如同當時的百姓一樣沉重。蘇軾離世了,去天上繼續做他的文曲星了;大宋少了一位憂國憂民的好官,世界少了一位詩文書畫皆精的大才子。悲傷的同時,我又為他終於擺脫人世間的疾苦開心,他終於不用受制於人,勞苦奔波於世。

原本對蘇軾也就《水調歌頭》,《赤壁賦》的印象,現在真的從心底裡喜歡這個愛國愛民,為人正直的東坡先生。他不畏強權,敢於直面聖上,擊鼓為民請命;他不怕降罪,開糧倉,解民缺糧之困;他勘察地情,挖井引水,解人民飲鹹水之苦……這樣的事太多了,我腹中墨水畢竟遠遠比不上這位東坡先生,不知該如何去表述了。

通常觀後感,應該有對自己生活的思考,我這裡也來說下。像我這樣的弱小女子,在平凡的崗位做著平凡的小事,關於天下,我既沒有什麼發言權,也不甚關注;說到自己,與蘇軾一比,簡直無地自容。遇到客戶催單就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心裡團團轉,若更悲劇者,發貨方無法準時發貨,我便恨不得能到工廠,逼他給我變出貨來。如果像我這樣,一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就鬱鬱寡歡,那蘇軾這一生可就有得罪受。但他沒有,並且,每貶至新處,總能做些政績來,他做事從不為取悅領導階級,只一心為著百姓,我想這就是他總是“貶不敗”的原因吧。

人生不如意事太多,如何能夠做到處變不驚,這是值得我一生探索的事。我要好好向東坡先生學習!

我心中的蘇東坡 篇4

國三作文 ,570字

雨,淅淅瀝瀝得下著,細細的雨絲打在樹葉上,發出“沙沙”的聲響。似乎,一切都顯得那麼蕭瑟。即使是這樣,你仍舊可以看見,一位老人,拄著竹杖,穿著草鞋,邁著輕盈的腳步,泰然自若地在雨中行進。他,就是蘇東坡。

官場失意,文場敗筆,愛妻病逝,彷彿一切都在與他作對,正如他自己所說的那樣,“一甩煙雨任平生”。他甚至自嘲,“深入死灰之木,心似不繫之舟”。彷彿上天就要將他的心摔個粉碎。

但是,他沒有墮落,沒有頹廢。他坦然面對現實,他以曠達樂觀的胸襟接受了這個現實。“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縱使雨一直下,他心中始終有著自己的太陽傘,縱使風一直刮,他腦中始終有著自己的避風處。愛妻病逝,十年後的他仍就記得起愛妻“小軒窗,正梳妝”的模樣。他是個有情有義的真男人。

即使自己鬢角微霜,面對外敵的入侵,仍舊“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雖然壯志未酬,但他自己被貶,卻還憂國憂民憂天下。似乎整個國家的重擔,全都落在他一個人身上,這種社會責任感,超越了權力,地位,金錢……即使他夙願難以實現,也無愧於國家,無愧於自己……

最終,他將種種不快,全都化成了江水,一句“大江東區浪淘盡”將自己的憤懣隨江水而流逝,只留下一種樂觀,一種精神,一種力量。

雨漸漸停了,山頭升起了明媚的太陽,霞光打散了一切陰霾。他,駐足,四周環視,微微一笑,繼續大步向前走去。

黃州的兒子——讀餘秋雨《 蘇東坡突圍》有感 篇5

讀後感 ,1131字

讀你的時候,你只吟“大江東去”的豪邁,只唱“千古風流人物”的激昂;想你的時候,只嘆“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問你的時候,你卻說“一蓑風雨任平生”。

—題記

近日拜讀了餘秋雨的《蘇東坡突圍》,隨他走進歷史洪流,觸控早已風乾了的淚痕,或悲或嘆,或思或悟,一時感動縈繞心中。

餘秋雨先生告訴我,你是黃州的兒子。在八百多年前的宋朝歲月裡,你陷於“烏臺詩案”中,因心懷叵測的小人的惡意圍攻,你被長途押解,貶謫黃州,風雪交加,空餘你孤獨的身影,一句“一蓑風雨任平生”不知敲落了多少滄桑老者的熱淚,打動了多少後人迷茫的心!

你,一個後起之秀,名震文壇,作為蘇家三傑之一,唐宋八大家之一,卻因此而落難,就像你弟弟所說的一樣“東坡何罪,獨以名太高”。

在監獄裡,你被侮辱,被摧殘,你用純銀般的嗓子哀嚎著,哀嚎到嘶啞,這本是一個只需要哀嚎的地方,你寫那麼美麗的詩就已經荒唐到底了還不該打打,打得你濃妝淡抹,打得你乘風歸去,打得你密州出獵。

就這樣,你經受不住日復一日,通宵達旦的逼供,你閉了閉眼,就承認了,你以一個流放罪犯的身份,帶著官場和文壇潑給你的渾身髒水,孤獨的走進了荒涼的黃州,你如同一隻小蝌蚪在洶湧澎湃的大海里顛簸,“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夢想雖然屬於美麗,現實畢竟歸於澀意,你品嚐了生活的酸甜苦辣,盡受了官場的煉獄洗禮,於是乎,餘秋雨先生告訴我:“正是這種難言的孤獨,使他徹底洗去了人生的喧鬧,去尋找無言的山水,去尋找遠逝的古人。他漸漸迴歸於清純和空靈,習慣於淡泊和靜定,在艱苦的中墾荒種地中,體味著自然和生命的原始意味。”我想,也正是因為這種特殊的身世與經歷,才造就了你大氣磅薄的詞風,酣暢淋漓的書意吧!

餘秋雨先生告訴我,你是黃州的兒子。你走到黃州赤壁,面對著赭紅色的陡峭石坡,浩蕩東去的大江,你閉眼深思,你把自己的精神力量給黃州注入了意味,結果,引導千古傑作的前奏已經鳴響,一道神祕的天光射向黃州,《念奴嬌赤壁懷古》和前後《赤壁賦》馬上就要產生,不朽的篇章終於在黃州誕生了!餘秋雨先生說:“這一切,使蘇東坡經歷了一次整體意義上的,也使他的藝術才情獲得了一次蒸餾和,他,真正地成熟了--與古往今來許多大家一樣,成熟於一場災難之後,成熟於滅寂後的再生,成熟於窮鄉僻壤,成熟於幾乎沒有人在他身邊的時刻。”

餘秋雨先生告訴我,你是黃州的兒子。你清醒了:哀吾生之須臾倒不如託遺響於悲風,取山間之色,聽江上清風之歌唱。你不再悲觀,不再耿耿於懷。你在黃州興修水利,獎勵耕織,清廉從政。黃州成全了你,你成全了黃州。

現實的殘酷,競爭的激烈使你內心深處傷痕累累,但你卻一貫保持著那樣豁達的笑。在夜深人靜的時候,讀你,想你,你的詩篇讓我感動,你的心境讓我震撼、感慨。

東坡西湖 篇6

高一作文 ,822字

駕一葉扁舟,泛舟惠州西湖。正是春暖花開柳枝依依的季節。浮州四起,青山似黛:遠處,泗州塔隱現於樹木蔥蘢之中,當波光粼粼的湖面,船櫓停止搖晃,我信步跨下小舟,想像自己是古代的文人墨客,是飽讀的書生,倘佯在西湖的小道上。

身隨路轉,猛抬頭,東坡恰與我面對面,他衣著青衫,挽袖身後,神色從容,面容寂靜,舉目遠視。我靜靜地注視著他,彷彿穿越了八百多年的時空,與東坡同遊西湖。

東坡貶謫惠州,即被幽深、秀麗而又渾樸天然的豐湖所傾倒。讚歎這豐湖是“苧羅西子”,當初任“西湖太守”的情結使他命豐湖為西湖。他也正需一片靈魂的棲居地。“浮雲時事改,孤月此心明”,官場的不順,並沒隱沒才子的人性光輝,西湖裡從此融著他豁達的身影。東坡既然不能“九萬里風安稅駕,雲朝今悔不卑飛”,那就把靈魂交託給這方嶺南的青山秀水吧!東坡就任惠州一年,興修豐湖水利工程,百姓賴以溉良田排水澇,豐衣足食。東坡一生為官可謂盡心盡責!我腳下的蘇堤可以做個證。從此,惠州西湖處處流連著東坡煢煢的身影。東坡白天遊覽,夜裡也流連,甚至通宵達旦。“嘗夜起與客遊豐湖,入棲禪寺,叩羅遊道院,登逍遙堂,逮曉乃歸。”即使又貶至南海,仍念念不忘西湖。“三處西湖一色秋,錢塘穎水與羅浮””。

杭州西湖有蘇小小墓,惠州西湖有朝雲墓。寺側松林,西臨西湖,遙對聖塔,朝雲便葬於此。東坡在西湖並不孤寂,因為有知已朝雲相伴。他們注目鷺鳥,成雙棲止。可惜這善解人意的女子竟不服水土染病而亡。我似乎看到東坡徘徊松林,反覆低吟“不合時宜,惟有朝雲能識我;獨彈古調,每逢暮雨倍思親”。人生真是“如夢幻泡影,如露又如電”,八百年的往事,竟只剩一座古亭,一塊墓碑,一堆壘土。

流連蘇堤上,西湖的水濃郁而沉默,綠的深不見底。山川人物,千種心緒在此積澱,而水波平復百年的漣漪。不知不覺間,湖面氤氳四起,夜幕悄然降臨,茫茫湖水,水靜無聲,月到空明,水天一色。遠處,我的視線裡出現蒙朧一影,在湖心泛舟,似東坡正吟誦“西湖真西子,煙樹點眉目”

蘇東坡 篇7

國二作文 ,706字

蘇東坡是我國著名的文學家和政治家。他在宋朝時候尤其以詩文出名,蘇東坡,蘇軾,東坡居士,歷史的傳奇,中華的瑰寶。雖然歷史已過去,幾千年已過去,但是蘇東坡仍然帶給人以更多的思考和啟迪。

蘇東坡由於參加王文良的政變,被砭下臺。蘇東坡雖說是一於官場,卻得意於人生。他在隱居的這些年裡培養了隨性,率真,樂觀,灑脫這些良好的品格,他也變得嚮往自由,豪放樂觀和豁達。

其實蘇軾最大的一個愛好就是夜遊。他那片牛肉與酒的小文記得就是一件夜遊的行徑,可是這個夜遊的行徑卻非常不可思議。大家都知道古代的地方官是不能飲酒的飲酒必須要受到處罰,但是蘇軾不僅飲酒,而且大醉,卻是必定要受到處罰的,但是蘇軾卻不這樣認為。他說:“入肚無髒任見大王”。從這裡便可以看出蘇軾的任性放蕩率真的性格也可以看出他樂觀的人生態度和樂觀的心態,這是多麼難能可貴的呀!

蘇軾有一句詩: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這句詩便是蘇軾任性,隨性,嚮往自由的表現。蘇世隱居期間他沒有了自由,更被束縛起來,這是多麼的悲慘,但是他卻毫不放棄。是,不能在現實中找到自由,在詩中找到自由!這是一個詩人豁達的胸襟與樂觀的態度。他也給我們後人帶來許多的啟示,珍惜自由才是最重要的。

蘇軾有一篇乞丐的故事也很有趣味。這篇文章寫出了他當時樂觀的胸襟與豁達的人生態度。樂觀豁達才是對他隱居生活最好的描述雖然他當時無人與它為伴,但是他的內心是非常幸福的,因為他從他的因為他從平凡之中感到了幸福感到了快樂。就是快樂很簡單,快樂隱藏於平凡之中。

是的,正式蘇東坡的樂觀,灑脫,曠達的胸襟,才成就了他的一世英明,他的文學造詣,是他的成功,是他得意於人生的見證!

品讀蘇東坡 篇8

高二作文 ,1358字

寄一葉扁舟,捋一輪明月,載一船星輝,品一壺美酒,我站在歷史長河的邊緣,執著而堅定地仰望著那位鍾天地靈秀於一身,攬人間才華於掌股的蘇東坡。

多情卻被無情惱

蘇東坡是個豪情萬丈的人,他少年時受到父親蘇洵的耳濡目染,以“澄清天下”為大志。她的才情,被歐陽修所賞識,於是開始了他的仕途,也是他傳奇人生的起點。可好景不久,噩運奔騰而來,因與王安石的意見不和而自願流放杭州。蘇東坡是個正真率性的人,他自然不會明白官場的凶險。他只是看到受苦的百姓,動盪的社會,他想要拯救卻有心無力。無情的現實讓他不得不思考自己的初衷,美麗的西湖是否給了他答案?

蘇東坡對亡妻王弗,亦是情意綿綿。仕途受挫後老天爺似乎還要給蘇東坡一個無情的打擊,結髮妻子王弗去世。雙重的打擊讓蘇東坡疲憊不堪,倒不出心酸與悽苦惟有淚千行。“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悲慟的悼詞穿透紙背,化為無形的淚與思念。他在夢中,似乎看到了小軒窗,美麗的妻子正在梳妝打扮。

蘇東坡還是個重手足之情的人,特別是對弟弟蘇轍。被貶黃州期間,七年未見弟弟,只能對月飲酒吟詩,來寄託自己的思念與美好祝願。

人有悲歡離合,豁達的東坡只好但願人長久,長裡共嬋娟。孤獨的蘇東坡,何時才能與子由舉杯邀明月呢?

一蓑煙雨任平生

提起蘇東坡,就不得不提黃州。因為黃州是蘇東坡的轉折站,突圍城,煉功房。當年,經歷慘痛的“烏臺詩”案後,蘇東坡作為一名罪犯,帶著官場和文壇潑給他的滿身汙水,傷痕累累地來到了黃州,這個註定要與蘇東坡產生千古對話的地方。

失意苦悶得蘇東坡終於在此體會到了人性的蒼涼。平生好友面對東坡情真意切的信時竟無一人答之。陪伴他的,只有清冷的殘月、冰涼的寒枝和“寂寞沙洲冷”的悽苦心境。

然而,蘇東坡怎肯向現實低頭成儒夫?他收起了官場的尖利,洗去了人生的喧嘯,尋找無言的山水對話千古的文人。一蓑煙雨,一雙芒鞋,一柱竹杖,便可吟嘯且徐行。面對如此的大起大落,又有幾人能做到“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與無情”呢?

與其說黃州是蘇東坡沉寂的安身之處,不如說是他的起點。在這裡,蘇東坡開墾耕作,遊山賞月,原始的氣息慢慢使它變得成熟。正如餘秋雨先生所說的,這種成熟是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茫,是寬闊而不膩耳的音響,溫和雋久,純淨自然。於是,流傳千古的偉大作品“三赤壁”產生,留給人們“寄蜉蝣與天地,渺滄海之一粟”的超脫淡然。

人們常常同情與蘇東坡的悲苦遭遇,可正是這些磨難成全了一代才子。人們會銘記那位才華橫溢,文采飛揚的蘇東坡,卻很少記得那位在宦海浮沉的文忠公。

一樽還酹江月

人生的起伏跌落讓蘇東坡漸漸變得豁達脫俗,養成了“自適其樂,忘得失,齊生死”人生觀。儒家使他安得其命,道家使他順其自然,佛家給予了他一顆平常心。擁有一顆赤子之心的蘇東坡,仍然道理貫心肝,忠義填骨髓,淡然地面對榮辱得失,生死無常。

蘇東坡經歷了入世、出世、忘世到遺世,愈老愈熟。“江海寄餘生”式的灑脫,也只有天真勇敢的蘇東坡能做到吧。

醉笑陪公三萬場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蘇東坡卻不曾被歷史的泥沙掩埋,而是成為一代代人的精神榜樣與楷模。我欽佩蘇東坡“文理自然,姿態橫生”的寫作風采,更敬佩他的豪邁、豁達、超脫與真誠。我虔誠地拜讀蘇東坡的遺墨,細緻地品味蘇東坡的人性魅力,蘇東坡教會了我笑傲人生!

與東坡對話 篇9

高二作文 ,970字

你孑然一身,獨行在赤壁戈灘,走著屬於你的路。這一路並非坦蕩如砥,這一路實在坎坷艱辛,所有喜怒、愛憎、成敗,是你一生的故事,萬人景仰,與你同行,是你精彩活過的證明。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你負手而立西湖畔,衣袂飄飄,澄澈的湖面倒映出你滿溢憧憬的目光。“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你深切地熱愛山水美景,洞察大千世界,擁抱世間萬千美麗,秉持著凡物皆有可觀的信念毅然前行。我跟在你身後,循著你的足跡,不願錯過每一份無與倫比的獨特景緻。

可我知道,這一路你也曾迷茫。中秋月下,你“把酒問青天”,不知今夕何年。萬家燈火,只你一人月下獨酌,李白用“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影射心中思親不得見的愁緒,而你拋卻辛酸悲苦,面對那皎皎月輪,只一句“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道不盡世事難料,唯有豁達以對,泰然處之。血濃於水的兄弟手足,終不得團聚,可你說“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自己遺憾也罷,只要對天下人送上美好祝願,也便寄託了自己的一份情意在其中。每每吟誦起《水調歌頭》,我都思緒萬千,最終化作對父母的一句關懷,對老人的一聲問候,對家的一絲眷戀,對世人的真誠祝願。你帶我一路上領悟何謂珍貴,而我只能傾盡一生,珍重再珍重。

“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你一腔熱血,亦曾想馳騁在千軍萬馬的英雄戰場,載著你的凌雲壯志著那一身戎裝,呼嘯滄桑。只無奈“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僅剩下你作為文人墨客的嗟嘆和遺憾。餘秋雨曾說“成熟是一種終於停止向周圍申訴求告的大氣”,生活辜負了你一次又一次,你卻在它的千萬種形態中找尋到它的真諦—無論我們置身何處,前往何處,不忘本心,方得始終。此生你無法傾注全部於精忠報國之業,也要讓自己的價值閃耀在整個社會之中,讓自己熾熱的靈魂世代永生。你一生似酒,濃烈刺激;更似茶,令人回味無窮,因為那積澱在最深處的,是你的豁達與從容,是一生的印記。

你站在並不陡峭的高度,等待更多的人與你同行。西湖美景千年猶存,皎潔月光仍寒意陣陣,滾滾長江波濤洶湧,你的詩篇亦經久不衰。唯一不同的是,已有太多人渴望走上你走的路,或為實現理想,或為錘鍊人生。如果李白、杜甫是傳奇,那你蘇東坡便是我心中不朽的神話。我走你走過的路,也走自己的路。在所有人事已非的景色裡,我惟願如同你,進退自如,寵辱不驚。我知,你與我同在。

與蘇東坡對話 篇10

高二作文 ,865字

那日瑣事縈心,揮之不去。苦悶無解,隨手拿本書來解悶。胡亂一翻,一瞥,是那早已讀過的《赤壁賦》。

再讀一讀吧,唉。

未讀罷,已覺心裡被一石擊起漣漪,眼前似乎就是那場景。遊玩的眾賓客之中,有一微生華髮卻目光灼灼的男子。

我似乎在那舟上,在清風明月之中。眾人舉酒,喧鬧。氣氛美好,又誦起歌來。我也輕聲和唱,在那悠遠的簫聲之中,那男子微嘆一口氣,端正地坐著,忽而問我:“為什麼這聲音如此悲涼呢?”我微微一怔,這人想必是東坡居士—遭貶失意,不受賞識。內心之苦寂何人能解?我呢?心裡微微湧起了一抹淡淡的憂傷。

“一世之雄,而今安在哉?”“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我不由想起這幾句話來,又將其解釋給先生:“生命短暫,無可奈何,只得寄情於歌,在悲風中吹奏出來啊。”聽罷,先生有些悵然,在歌聲之中,我們二人沉默……

我想起他那《赤壁賦》,先生如是問,客也如是答。眾客默然,仍有簫的餘音一顫一顫,拂動那根心絃。

我料想這遊玩之樂會被哀傷而打破,然而未待多時,東坡已換了剛才那種情。這時東坡卻又昂起頭來,起身走到船頭,神情堅毅而淡定地說對我說:“我們為何這樣悲傷呢?”我心生疑惑,又問他:“難道您有不同的心情?這此情此景,怎讓人高興得起來?”東坡見我如此哀傷,微微一笑,輕聲說:“日月若以一瞬觀之,則在變化,而萬物以永恆的視角來看,又怎麼有窮盡呢?這月與風是自然的無私饋贈啊,盡情享受就好了,何必追求那些本不屬於自己的東西,何必為那種事哀愁呢?”

聽罷,我無語。是啊,我為何而苦悶?人生世間,總會遇到一些不順心的事,為名為利,奔波勞碌,瑣事縈心,何苦?蝸角虛名罷了,值麼?即使不得志,人生還有許多美好值得珍惜,何必困於一時一事呢?且行且珍惜,歲月就會靜好無恙。

我會心一笑。

宴飲繼續,與先生對歌,讓人沉醉。不覺那東方已有新日升起……

掩卷沉思。我想,與風景同樣無盡的,還有先生在逆境中曠達的樂觀精神,與先生對話,使我受益。

思緒已從船上抽離開,然而那偉岸而淡然的形象又躍然紙上。這一閒日,我與東坡先生面談,而非只翻了那薄薄的一頁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