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體》讀後感相關作文20篇

《三體》讀後感 篇1

讀後感 ,710字

早就聽說三體的作家劉慈欣在二零一五年獲得了雨果文學獎—他也成為第一位獲得雨果獎的中國籍作家。我為他感到非常的自豪,早就想見識一下他的大作《三體》,所以我這個暑假閱讀了想與中國的《三體》三部曲。

三體三部曲講的就是在紅岸計劃發射並接收外星人的訊號後,一部有一部激動人心緊張的形勢的嚴峻變化。最後外星人與地球人展開激烈的競爭的故事。這部書描寫的精彩激烈,讓我不禁沉浸於其中,有時候甚至看到晚上一兩點都不想放下書本,總是抱著書,細心的研究。書中有令人感傷的故事,也有令人痛快的瞬間,有令人不可思議的奇思妙想,也有令人拍掌稱讚的好主意。

其實書中介紹的兩個主人公令我印象最為深刻,一個就是程心,另一個就是羅輯。羅輯所帶給我的是一種男性的陽剛之氣—他做事爽快麻利,絲毫沒有懈怠之情,他每辦一件事就要把它辦到最好,每做一件事就要把它做到最優,這樣的人正是值得我學習的。有一次他在制定一個計劃的時候,一些古板的老科學家總是向他提出反對,但是他卻絲毫的不接受他們的意見,因為他總是覺得,他的方法就是他自己的想法,他自己的理論知識支撐他相信一定是正確的。後來的事實也證明這樣的正確性。而文中的程心這個人卻是非常優柔寡斷,而且有些愚昧的善良的人。他總是把自己的善當作自己的高尚品德,殊不知他這樣的‘善良’其實是一種愚蠢,一種假善。後來也是因為他的這種善良,害死了不少科學家,讓外星文明登陸地球,地球文明從此得到了永生。

《三體》這本書用輝煌壯麗的環境描寫以及天馬行空的想象,為人們敘述了未來的一幅神奇的世界。這這讓我感到非常的驚異。只不過我更期待的是《三體》電影的上映,總是盼星星盼月亮,卻盼不到那部我最心愛的電影。

三體讀後感 篇2

讀後感 ,565字

我們的世界

我最喜歡《三體》,這本科幻小說讓我對廣闊無垠的太空產生了無盡的遐想。

《三體》帶我走進了那個現代與未來相互穿越、虛幻與真實不停交織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裡有外星人—三體人,他們的世界有三顆太陽,並且無規則運動著,當“三星凌日、三星一線、三星當空”這些現象出現,星球就會毀滅,災難時不時就會發生。生命在不斷迴圈更替,死亡、重生;三體文明也在不斷更新,可終會被不可預測的災難毀滅,三體問題也成了不可破解之謎。我不禁對三體人的命運產生深深的同情。

讀《三體》,我知道了宇宙的浩瀚,在宇宙之中,不斷會有新的生命出現。從“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天圓地方”到“天外有天”,我們人類也在不斷成長、進步,對世界的認識也在不斷拓展。地球人在三體人的眼中或許只是一些智慧不夠、科技不高、善於隱瞞自己思想的“蟲子”,但“蟲子”要生存下去就必須適應各種各樣的環境,而不是夢想環境來適應我們。

合上書本,我仔細回味。我們人類生存在地球上,也是在不斷的進步著,浩大的宇宙吸引著我們不斷探索,吸引我們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飛天夢”。科技在不斷髮展,許多年後,也許我們可以身處太空並不斷探索這廣闊無垠的宇宙,且能夠適應更廣闊的宇宙生存環境。

我看了一遍又一遍《三體》,每讀一遍彷彿都有一個思緒萬千的夢,在夢中那個廣闊無垠的宇宙中,我飛舞著,翱翔著。

《三體》讀後感 篇3

讀後感 ,1194字

我這個人,讀書就是讀書,一旦陷進去了,在讀完之前,別的事都不放在心上。在讀長篇的時候很容易出現熬夜,爆痘,腦袋疼的情況。如今,我又頂著滿臉痘準備碼感想了。

科幻題材是我從未接觸過的一個型別。就今年讀的小說題材來講,也新見識了聖經題材、諜戰題材、都市犯罪題材,但讀完那些以後,也僅僅是覺得,恩,不錯,增長了知識面,甚至可以評說哪哪寫得妙,哪哪有功力。但是《三體》給我的衝擊是巨大的,它一下將我的視野和思維極大拓展,拓展到在宇宙尺度體會情節,在光速層面體會情節,在四維角度或者二維角度體會情節。這是巨集大立體的思維拓展,我只能說我是在體會、消化作者的思想,是遠遠無法讀完後站在和他一樣的高度俯瞰、評價整部作品的。

看《三體》的過程中也記了三頁的隨想,但是真等讀完後再整理思路,卻發覺三頁的隨筆是沒法碼在讀後感裡的---小說中可討論展開來講的細節太多。所以有厲害的讀者續寫三體,能將其中的一部分細節再展開成一部部小說。

三體這個系列,一部比一部構架巨集大,而且前面的鋪墊後面也能接上,甚至有一次又一次的反轉。按往常大多數科幻作品的套路(我只看過科幻大片),地球危在旦夕,但總能千鈞一髮力挽狂瀾;又或者以留白的方式讓觀眾想象。但三體就是有這個能力往細節處寫,正面剛;地球毀滅了,太陽系毀滅了,甚至最後站在宇宙盡頭,整個宇宙都毀滅。按說寫下這些話從字面上看是很幼稚的,也無法想象的,但作品中發生的這些就是能讓你信服。所以讀完後我非常佩服劉慈欣這位作家。我原先就認為,能在一本小說裡把時空架設好,並能順利寫完就已經很不容易了,時空跨越越大,架構越大就越難寫。三體系列三部是從地面寫到地球,再寫到太陽系,銀河系,整個宇宙。將讀者的視野思維一次次拓寬,一次次擴大,能框住這麼大還寫不崩並寫得恢弘大氣,真是令人驚歎

上黨課的時候聽老師講過一句話令我印象很深刻,“千年的文化成就百年的世家,百年的世家成就一世的淑女。”文化的沉澱是由時間累積的,是需要一代代人傳承的。百年家族的言傳身教為族人搭就的平臺和形成的三觀是遠高於普通人窮極一生靠自身經驗教訓沉澱下來的人生感悟的。普通人一生的經驗教訓也侷限在自身一輩子能接觸到的一畝三分地,更大的平臺和更多的知識是未曾想象的。所以就我們普通人來說,只能盡力作為百年家族的“先祖”,先努力提高自身的知識面,提高自身的能力,願後人平臺越來越廣。

越讀書越覺得自己的見識是狹隘的,越覺得自己的知識是斷代的,斷層的,不同文化間是不連貫的(讀完三體能衍生出這樣的感慨也是醉了哈哈,又一次證明三體極大拓寬了我想象力的廣度,認為自己之前的世界觀還是太小了)。也要承認周圍人確實有見多識廣的人才(現在覺得博而不精也是一種能力,畢竟很多人只是一方面精通或深入,博且樣樣精通的人才很少)。深度閱讀是必要的,但多讀泛讀也是增長見識的手段。自己在泛讀這個領域還從未涉及,希望以後能有所突破吧。

《三體》讀後感 篇4

讀後感 ,719字

《三體》是劉慈欣的一部代表作品,也是科幻小說界經典之一。但對於這套書,許多人對其褒貶不一。很多學文學的人評論說大劉的文筆並不流暢,甚至有些粗糙,但對於我這種並不很在意文筆是否細膩華美的人,大劉筆下造出的恢巨集的世界,以及過硬的物理知識真的讀起來有種異常強大的氣勢。

看完《三體》的那一刻,除了震撼,我一時間竟不知道說些什麼,當我看第一部第二部的時候,地球面臨三體危機,從剛開始的絕望到幾個世紀後的自信滿滿,再到三體危機真正來臨的時候,人們的徹底絕望,在絕對的技術壓制面前,就如歌德所說“我愛你,與你有何相干”,只不過變成了“我滅你,與你又有何相干”,三體人一個不足星際戰艦體積1/5的水滴,緊緊短短几個小時就將地球人的星際戰艦全部消滅殆盡,我被這種場面所震撼,我以為這就是三體了,但當我看第三部的時候,我發現我還是低估了作者的格局,在整個太陽系,不管三體,還是地球,都是那麼的渺小,在整個宇宙太陽系又是如此的微不足道。我能夠想象我們處於四維空間是可以看到三維物體由內而外的全部細節,但我無法想象四維物體是什麼形態,人類在四維世界又會接收多大的資訊量,更不敢想象五維,六維,乃至十維;我可以想象人類在二維下應該是一個平面沒有厚度,但卻根本不敢想也想象不到在一維,零維以至奇點是什麼樣子。

我感到自己很渺小,在看這本書的時候,我甚至喪失了我原本生活的激情,甚至找不到活著意義,時常“不去想從哪來,也不想到哪去,只是存在著”我知道這不是作者的意圖,並努力讓自己恢復原狀,但都無濟於事。正如三體所說“落後和無知不是生存的障礙,自傲才是”,書看完了有些失落,是時候迴歸原來的我了,於我與全世界都一樣,我們應該自信謙虛地前行,時常保持對大自然的敬畏。

三體讀後感 篇5

讀後感 ,613字

《三體》這套書,我很早就買了,但是鮮有時間去看。終於迎來了寒假,我就可以肆意看了!

這是一套科幻小說。這套書的作者叫劉慈欣。這套書在國內外多次獲獎,可以說是中國科幻界的頂峰了。小說的情節跌宕起伏,令人十分過癮。這套書也有很多比較現實的哲理,比方說,適者生存,弱肉強食,還有一些比較難以懂的理論,我看了許多次才看懂。比方說“文明保持擴張,宇宙質量不變”等。

三體的第一部主要是講在地球文革時期的事情。主角之一,葉文潔取得了和外星人“三體星人”的聯絡,由於人類的種種暴行令她失望,所以她最終成了全人類的叛徒,於是,地球就爆發了三體危機。

這部書,是很經典的一部科幻小說,但是我卻從其中讀出了類似《思想品德》的感覺。哲理穿插於故事情節之中。文中的叛軍“地球三體組織”的很多成員,都是因為對人類汙染,破壞地球的暴行而感到憤怒與絕望從而成為叛軍。這雖然只是一部小說杜撰的情節,但是地球的汙染的確很嚴重!無數生物失去家園。也許某一天真的有外星人接管地球,很大一部分人都會支援吧!所以,我們應當從保護環境上努力,讓我們的家園變得美好。

還有令我印象深刻的情節,就是那段各個國家的精英討論如何在巴拿馬運河摧毀地球三體組織的“審判日”號巨輪。大家想象力十分豐富,團隊合作意識濃,這令我很有感觸啊,在生活中,我也要像這樣充滿想象力,擁有良好的團隊合作意識!

《三體一》這本書,本身很有意思,想象力十足。

一本好書,可以啟示人生,無論是什麼型別的書

三體讀後感 篇6

讀後感 ,1302字

人類一直都希望找到外星的文明,卻不想找到瀕臨毀滅的三體文明。三體文明用智子鎖死了人類的科學技術進步的空間,然後便大舉入侵。這時的一部分人主戰,一部分人反戰,陷入了內訌。一直等到第二代人移植到主站,並組建了數量上佔絕對優勢的軍隊。不不成想還沒開打,便被三體文明的一個卡車大小的“水滴”全殲了。第二代的人全都崩潰了,這時只好讓老的一代出來了……

以上便是三體書中的一段,現在不如將中美看成三體文明,印度、朝鮮當做人類文明,他們雖然用盡了全力建立了數量龐大的軍隊,購買組裝了一批較先進的武器。看似無比強大,實則只是在科技已經被封鎖的情況下對現有科學一點應用。這樣科技上的鴻溝是極難彌補的,在常規作戰中一定會吃很大的虧。歷史長河中,也就只出現了幾次野蠻人打敗近代工業強國的事,他們是:南非土著擊敗英軍,海地黑人趕走拿破崙,亞比西尼亞打敗義大利(現代幾次戰爭中都有強國的參與)。現在的這些事感覺都像鬧劇。

就這樣,三體文明一個重拳打來,人們眼看就要完了的時候。出了一個人叫羅輯,不是科技被鎖死了嗎?但是他們鎖不死宇宙的奧祕!他的理論是這樣的:

一個文明發現其他文明時無法區分它是善意文明還是惡意文明;

一個文明發現外地文明,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對方一舉消滅。因為文明發展速度是不對等的,隨時就可能反超自己,並把自己幹掉;

所以很多文明會把自己藏起來。

那麼我們要是公佈了三體文明的位置,那些高階的文明豈不會好好的教訓他們嗎?

三體人一聽說人類了毀滅自己的方法,急忙向人類丟擲了橄欖枝,說:咱們和好吧,互相學習。世界和平了好長一段時間。

印度接連進行了五次核試驗,巴基斯坦也報復性的進行了六次地下核試驗,日本也偷偷的在攢材料,朝鮮已經將導彈瞄準美國了!五常害怕了,自家的反導系統還沒研究好嘞!鑑於當今反導尚不成熟,終於和平了。在和平的條件下各方很好的發展著。

但是生存空間愈發狹小的三體人並不這麼覺得(世界上極少數捱過原子彈的國家也跟他們一樣這麼想),於是他們發動閃擊戰佔領地球上大部分土地,軟弱的執政府放棄了反擊,棄核,割地,滾蛋。正在宇宙飛船上的人類怒了,公佈了兩個世界的位置。

人類,三體都震驚了,真要這麼幹!?

一切就是這麼說不準,這個東西讓這個世界變得複雜,變得微妙。沒想到就由這樣的擦槍走火演變成全面戰爭。三體人的行星圍繞的恆星被粒子炮擊毀了。一支殘餘在與“喵星人”的戰鬥中被全殲,另一隻逃向宇宙深處。人類周密的防禦工程絲毫不起作用,遭受了意想不到的降維打擊。從太陽開始,一切都變成了二維的一張薄薄的紙。還多虧了老對頭三體人的幫助,在庇護所小宇宙才留了個種。三體人還告訴了人類,外面高階文明正在將自己降維,然後用這招去對付低階的文明。變來變去的,都不知道成了什麼樣子。高階文明間的戰爭是看不到的,即使看到了也即將走入毀滅。像人類一邊挖洞,一邊往上扔核彈。挖得越深,炸的也越深。看最後誰先挖不動,地表也被炸得千瘡百孔,想開動核戰爭,誰也活不了。

於是我找到了三體人,問:“你認為我們的戰爭是誰惹的禍?”

三體人說:“是羅輯,是那個發現宇宙奧祕的人。”

願世界和平,戰爭停息。

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總有一天會的。

三體讀後感 篇7

讀後感 ,2637字

《三體》是我國著名科幻小說作家劉慈欣寫的一本長篇小說,總字數約在100萬至150萬,總共分為三本,即《三體1:地球往事》《三體2:黑暗森林》《三體3:死神永生》。《三體》在去年8月獲“雨果獎”,是亞洲第一本獲得該獎項的小說。那麼《三體》獲得“雨果獎”的原因有哪些呢?就讓我們一起來探究一下吧。

首先要歸功於《三體》那“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劇情,那麼讓我們瞭解一下它的劇情吧!(前方劇透,請謹慎進入)《三體》小說以“文革”作為背景,寫堅持真理的學者葉哲泰不肯向紅衛兵低頭,被自己的妻子、學生活活打死,他的女兒葉文潔在臺下看著,並對人類感到絕望。在後來的一次機遇中,學習天文專業的她被調到了位於大興安嶺的“紅岸基地”中。對人性絕望的她向四光年外的三體星系發射訊號,希望藉助他們的力量毀滅人類,隨後葉文潔成為了地球三體組織(簡稱ETO)的精神領袖。

三體人因為生存環境十分惡劣,正在尋找新的家園,恰在此時收到了地球的訊號,在用“智子”鎖死地球人的科學後,派出了由1000艘戰艦組成的太空艦隊以百分之一光速遠征地球。地球人在知道三體危機後,首先利用三體人思維透明的缺陷開啟了“面壁計劃”,然後建造了2021艘達到百分之十五光速的戰艦迎擊,而三體艦隊在長途跋涉過後只剩下不到三百艘戰艦。在我和我的幾位小夥伴們讀到這裡的時候,認為地球艦隊最少不會輸的太慘,然而,並不是這樣的。三體人的一個探測器首先和人類接觸,因為外形極像一滴水,所以被稱為“水滴”。

就是這個水滴,以撞擊的方式,摧毀了人類的2014艘戰艦後完好無損的向地球飛去。最終只有“藍色空間號”和“青銅時代號”逃離了太陽系。此時,四位面壁者中唯一的倖存者羅輯發現了黑暗森林法則:“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個文明都是帶槍的獵人,像幽靈般潛行於林間,輕輕撥開擋路的樹枝,竭力不讓腳步發出一點兒聲音,連呼吸都必須小心翼翼:他必須小心,因為林中到處都有與他一樣潛行的獵人,如果他發現了別的生命,能做的只有一件事:開槍消滅之。在這片森林中,他人就是地獄,就是永恆的威脅,任何暴露自己存在的生命都將很快被消滅,這就是宇宙文明的圖景,這就是對費米悖論的解釋。一旦被發現,總有一方被消滅!”並由此威脅三體人,使其撤離太陽系。

羅輯從此成為第一任“執劍人”。在許久後,不稱職的懦弱少女程心被選為第二任執劍人,並在三體人入侵時放棄威脅三體人。幾天後,達到光速的三體第二艦隊出發,目標地球。與此同時,在外太空逃亡的“藍色空間號”劫持了追擊他的“萬有引力號”並廣播了三體星系的座標,鑑於黑暗森林法則,三體星系被毀滅,三體艦隊轉入逃亡狀態,長達4個世紀的三體危機煙消雲散。而自以為已經掌握了生存奧祕的地球人啟動了“掩體計劃”,在四大氣體行星背後修建了60座太空城,最終被來自歌者文明的“二向箔”壓縮為二維平面而毀滅。

從《黑暗森林》到《死神永生》,羅輯從前唱到尾,可是,羅輯已經很老了。因為與三體人的抗爭,他失去了自由自在的生活;因為擔綱面壁者,他時時處於被暗殺的危險;因為擔任執劍人,他的妻子孩子離開了自己。他累了,不想再走了。他沒有選擇和程心二人一起走,而是留在冥王星和人類一起滅亡。和三體對抗,再和終極對抗,他太累了,讓他歇歇吧。當太陽系被壓成一幅畫的時候,羅輯說出了生命裡的最後一句話:“哦,要進畫裡了。孩子們,走好”。

那麼,三體這本這麼長的小說究竟想告訴我們些什麼呢?

首先,“弱小和無知不是生存的障礙,傲慢才是”。人類你總以為自己很了不起,自己想到的別的生命就想不到了?一味地尋求安逸、而不向外界探索,如此的文明被毀滅也在料想之中。畢竟你未知的太多了,如果無知,請隱藏起來,請低調一些,如果暴露了你的無知,豈不是自取滅亡?你會害怕嗎?當你看著腳下的一隻螞蟻,看著它費力地搬著東西,然後死去。看著他們的家園在你的手指下化為廢墟,是不是有種上帝的感覺。你不要得意,你也是這樣的下場。敬畏吧,無知的人啊,你永遠也不要以為自己掌握了生殺大權。

其次,不要認為所有的事情都是你想象的那樣。我們的腦子裡有一種觀念——世界就是我所看到的樣子。這一點不僅影響了人類的視覺還影響了人的思維方式,正因為如此才會有人類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人類只看到光粒於是認為高階文明只有光粒一種武器,人類只看到三體飛船隻有百分之一的光速於是認為三體必敗,每一次人類都只能在不知所措中驚慌失措。這也我們每個人的弱點吧。

第三,時間是最偉大的在光速十幾米的地方度過12天,宇宙就度過了一百七十多億年,雲天明和程心最終沒有見到,這樣的結局很好,能夠彰顯時間的力量。為什麼是時間的力量不是宇宙的力量,什麼跟時間相比都是微不足道的。宇宙又如何,時間一直存在,而文物、財富、生命卻不斷消亡,又誕生。即使是宇宙,也會坍塌成黑洞,也會由四維展成三維,也會又三維展成二維,最後消亡,又變回十維。又有什麼,能夠在維度的不斷變化中一直存在下去呢?活下來的人,才有權利說話。

第四,科幻是一種預言,它講述的是一件還未發生,但極有可能發生的事。這種必然性不只是技術層面上的,更重要的是人性之中的必然。當我們看到葉文潔發出那個毀滅人類的電波時,我們不會懷疑,因為我們看到了她心中的仇恨與絕望,那是每個人都會有的情緒。當我們看到三體叛軍稱三體人為主時,我們也不會懷疑,因為我們看到的是每個人心中對人類的懷疑,是對更加先進的文明的嚮往。當我們看到羅輯成為面壁者後貪圖享樂時,我們還是不會懷疑,因為我們看到的是和自己一樣逃避困難的人,懦弱的人。當我們看到程心作為執劍人卻不能做出決斷而將達摩克利斯之劍扔到一旁時,我們確信了這個故事是真實的,畢竟除了人類還有什麼動物會如此“愚蠢”呢,只有人類才能有這樣的仁愛。

《三體》是科幻三部曲,但是每一部卓越的科幻作品的意義都不會止於促進讀者的腎上腺素分泌,更重要的是引發讀者更多的思考。

三體讀後感 篇8

讀後感 ,620字

我們的世界是豐富多彩的,而三體人的世界是怎樣的呢?讓我們一起走進《三體》的世界。

三體人的世界有“亂紀元”,也有“恆紀元”。亂紀元的時候,他們會縮水,由國王的手下收起來,體現出他們的團結。恆紀元時他們被充水,重新活了過來,體現出他們的和諧發展。三體人派出智子後,通過智子的觀察,拍了許多部關於人類的電影。在人類與三體人將要滅絕的時候,三體人還是向人類伸出了救援之手,化敵為友,說明他們寬巨集大量,有包容心。

相比起三體世界,人類真是差遠了!當人與人之間發生衝突時,但凡有一點包容心,都不會發生衝突。國與國之間也是一樣,寬容一點就可以和平共處。三體人的世界就是人類的榜樣。

在這本書裡,從主線來看,三體人是侵略者,但從深處來看,人類才是侵略者,人類利用“引力波天線”來威脅三體,三體人沒辦法,入侵了地球。

三體人,應該作為人類的發展方向,向和平、和諧、有愛的方向發展,三體人的世界就是我們的榜樣。

子涵告訴我,自己已經完成《三體》的閱讀,我有驚訝,因為《三體》字數真的不少;更多的是替他開心。假期某一段時間,能靜下心來讀讀書,是一種幸福。我問他,可不可以寫篇小文發給我,他爽快應允,很快地傳送這篇精悍的小文。特在新年第一期推送,希望有興趣的孩子可以像子涵一樣,開始自己的《三體》之旅,也希望你們能彼此交流這本書的閱讀感受!這部獲得雨果獎的科幻小說,魅力到底在哪裡呢?

《三體》讀後感 篇9

讀後感 ,1754字

我看到了我的愛戀

我飛到她的身邊

我捧出給她的禮物

那是一小塊凝固的時間

時間上有美麗的條紋

摸出來像淺海的泥一樣柔軟

她把時間塗滿全身

然後拉起我飛向存在的邊緣

這是靈態的飛行

我們眼中的星星像幽靈

星星眼中的我們也像幽靈”——《三體》

常說,一本好書等於一位益友,等於思想的結晶,等於崇高的啟迪。在讀完《三體》之後,我被震撼的心久久不能平靜下來,這一部巨集大的想象與理性的思考交織的科幻史詩,值得我們來閱讀深思。而其中的三個傳奇人物,更讓人為之絕倒。

悲愴的故事從一個同樣悲愴的年代開始。當時文化大革命正如火如荼,如諸多作品中描寫的相同,這是一段顛倒黑白的歷史。葉文潔,一個親眼目睹自己的父親被母親誣陷,落井下石,至於被批鬥致死。而如果說這不足以使她脆弱的心靈絕望的話,那麼白沐霖的陷害更是雪上加霜。從此,她的心裡就對人類埋下了仇恨的種子。當她有了看到三體文明的回覆時,毫不猶豫地選擇了迴應,她知道這會把人類推向滅亡的深淵,但她為了計劃依然決絕地謀殺了丈夫和同事。丈夫在懸崖邊的一抹鮮血,泯滅了她全部良知,她與伊文斯創立了地球三體組織,不擇手段地幫助三體人入侵地球。從理性的角度來看,她完全背離了人的概念,是一個極端分子,歷史罪人。可如果用人性去體會她,人類於她,又有何權力去說三道四,劣根性在十年動亂中暴露無遺,善與惡混淆不清,真正體會過的人,誰不會說,人間就是地獄。怨念使她犯下了彌天大罪,在她的一生中,人類先給她希望,然後再用冰冷的絕望去澆滅。讓她人格完美的,是她引導羅輯去發現黑暗森林法則,為人類在這種勝負懸殊的對決中,抓住最後的救命稻草。

當這個故事展開,一個不起眼的人,羅輯,出現在人們面前。就如聯合國祕書長所說,他有才無德,只是一個玩世不恭的及時行樂主義者,曾經在大學教社會學,所有的研究只是為了譁眾取寵。他被任命為面壁者,是因為地球三體組織一直在想方設法去暗殺他。被任命為面壁者,並瞭解了面壁者的猜疑鏈之後,他出奇的平靜,利用這些權利去享受生活,實現人生夢想。隨著其他面壁者一個個被破壁。他帶著自己的研究去了未來,末日戰爭前夕。併成功的迷惑了敵人的視野,利用黑暗森林威懾來為人類扳回一城。威懾建立後,他成為了第一代執劍人,一個按鈕,決定著兩個世界的生死。整整60年的對弈,使他由一個沒有絲毫責任心的平凡人,成為一個偉大的戰士,可以拋卻一切包括愛和家庭。當他髮鬚斑白,在冥王星上守望人類的人類文明之墓。儘管受盡人們的的嘲諷,他依然堅持。最後三體人對他發出至高的敬意,也就不足為奇了。他代表了人類精神之矛,斂時隨和平易,張時鋒芒畢露。

三體塑造了很多性格鮮明的人物,不得不說的,還有一位堅定的戰士—章北海。為守護地球而戰的軍人,在絕望的戰爭中用盡手段去延續文明。

章北海繼承父親的遺志,終生只為了守護作為軍人的職責:不惜一切代價去選擇對人類最有益的決定。而事實證明他的目光無比深遠,為此所執行的手段也堅定決絕。他的信念從一開始就堅定不移,看到了人類與三體戰爭的必敗結局,為此隱瞞了所有人而孤獨地走下去。他偽裝必勝信念,刺殺軍中要員,提出冬眠計劃,劫持艦船,最終隨“自然選擇”號全員一同身亡。

他在決定殺死其餘四支艦隊全員時對東方延緒說過,這不是地獄。為了人類的信念讓章北海在做任何決定時都能堅定如初。他們說他像人類精神的“父親”,永遠沉靜,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更遠的地方。儘管最終他仍存在的對生命的不忍和猶疑導致自身艦隊被搶先消滅,但他所要的結果仍然出現了。在殘酷的宇宙中,人類終於嬰兒變成了少年,星艦地球最後殘存的火種,航向了宇宙的深處。

浪漫的想象,質樸的文風,堅實的科學基礎,以及對人類社會價值的思考,鑄就了這部感人至深的科幻小說。一改一般科幻小說對外星人容貌額的苦心描寫,在整篇小說中,隻字未提其樣貌。而且第一部中為了加強讀者對三體的理解,用遊戲的方式展開了這幅巨集偉的畫卷。更多的,我們可以讀到的,是一種以看穿一切的局外人的目光來敘述這段黑暗的“歷史”。三體中的不少概念,在現實中有著卓越的意義,它是中國科幻小說的里程碑。

縱說雜文萬千,讀科幻,還看《三體》。

三體讀後感 篇10

讀後感 ,1134字

黑暗森林

宇宙就是黑暗森林,每一個文明都是帶槍的獵人。一口氣把《三體二》看完,我怔怔地坐在床上,大腦裡迴盪著這句話,久久不散去。

真的震撼!我由衷地評價,這本書講述一個三體人與地球之間發生的科幻故事。雖然是科幻故事,但你看下去,會發現這太真實了!像是大劉(作者)把他的親身經歷添油加醋地描寫了一遍一般。文章中的每一個數據、每一個漢字、每一個人設甚至每一個標點,都將《三體》這本書,不,這個神話,書寫,不,揮灑得淋漓盡致、恰到好處!《三體2黑暗森林》很重要的一點,在於表現了普通人難以企及的思想深度,這至少是它感動我的所在。

獨到。大劉利用他豐富的科學知識為讀者打造了一場精神盛宴,這是科幻作家中少有的。當然,這也是獨一無二的。紅岸基地、星環公司、萬有引力號、藍色空間號、水滴、智子、翹曲點……這些都是三體中獨一無二的,在別處找不到的。

批判。大劉的作品《三體1》獲得了第62屆世界科幻“雨果獎”,這是在他之前亞洲人從未獲過的獎項。因為他的作品勇於批判。批判了章北海,批判了廣播紀元的政治體裁,批判了掩體紀元企圖私造恆星級戰艦的富豪,批判了威懾紀元大眾的迷信……他勇於批判,他做到了許多作家都做不到的。

創造力。這可不用說,看過簡介就會明自。大劉在鍵盤上敲敲打打,敲出了一篇文章,敲出了一片星空,敲出了一片人物,敲出了一個文明。他輕描淡馬地敲敲打打,積沙成塔,集腋成裘,大劉極富說服力的想像構成了一個又一個文明,一又一個紀元。終於成了。也許當他放下手指露出滿意的笑容時,在那本電腦裡,已經容納了一個宇宙。就好比一個講故事的老爺爺,故事講完了(也許沒完),終於忍不住睡著了,給聽者(讀者)留下的是無窮無盡的震撼。

獨到,批判,創造力,溫總理希望每個人都有這三個特點,《三體》做到了,在《三體》三本中具備著而且不是一般地具備著。

同時,《三體》吸引我的還有另一個原因:細緻。

正如作者借主人公之口所說的,“十分鐘的行為可能是十年經歷的反映”作者寫出了“這個羅輯”,寫出了“這個章北海”,而哪怕只是出現了一瞬間的可憐前太空軍人吳嶽,哪怕是那個跟隨丁儀去勘測“水滴”的西子姑娘短暫的出場,都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當然,對於真正的主人公——三體人的刻畫更是有如神來之筆。(僅一個“水滴”側面描寫就不得了:就像是三體科技大海中濺出來的水滴,就消滅了地球艦隊,與智子一起鎖死了地球科技。)

我們應該感謝劉慈欣,感謝他,感謝他帶來了三體,帶來了對我們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