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尋先賢的足跡相關作文20篇

追尋先賢的足跡 篇1

高二作文 ,3137字

【篇一:追尋先賢的足跡作文】

中華民族的優秀歷史文化,飽經滄桑,卻又源遠流長,中國歷史上的先賢志士,也激勵無數的炎黃子孫奮發向上,雖然偉大的領袖毛澤東曾經說過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但今時今日,我們依舊要問那些’‘經久不衰’‘的先賢們學習,既要不斷進取又要勇乘著時光機,來到東晉著名詩人陶淵明的身邊,走進她足下的世外桃源,看到平坦的土地,整齊的房屋,交錯的小路和世外的居民們不禁一陣感慨,陶淵明描寫這樣一個和平安然的世界難道只是為了貪圖享樂?或許不是吧,當時的社會黑暗,戰亂的頻繁才會使得陶淵明去描繪一個與世隔絕、自由、平等的社會,體現了他對這種生活的無限憧憬和嚮往。處在安定社會的我們,不曾經受戰亂之苦,不更應該珍惜時間刻苦勤奮的向目標奮鬥嗎?

伴著飛逝的時光,來到北宋文學家曾鞏的眼前,瞭解他所著的《墨池記》中王羲之臨池學書的故事。王羲之的字型我們都不陌生,但卻很少有人知曉的他字到晚達到精湛水平的。我們可以想象,一個人是要花多少時間,練多少字才能夠做到把整個池的水都染黑。即使他如此努力,也只是到晚年才得以成大器,說明他的能力,是憑自己不懈的努裡最終達到的。我們現在學習,不一定馬上有所獲,就像曇花一樣,要用許多年的淚與汗,摻上心血澆灌,才會有笑看天下的一刻。

最後,讓我隨著歷史的長河,飄蕩到戊戌變法時期,康有為和梁啟超作為領導人更是表現出超乎常人的才能。單就一首《少年中國說》中所表現出的磅礴氣勢與無限希望令人嘖嘖稱妙。梁啟超認為,中國的未來屬於少年人,少年時未來中國的一切。雖現在還力量單薄,但是“前途似海,來日方長”!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的發展決定了中國的未來。我們青少年所肩負的責任重大,所以,從現在開始,積極進取,發憤圖強,把未來屬於我們少年的中國,變得更加輝煌。

有一個未來的目標總能讓我們歡欣?鼓舞,就像飛向火光的灰蛾,甘願做烈火的俘虜。向我們的先賢學習,“鍥而不捨,金石可鏤矣”。不要去想身後是否會襲來寒風冷雨,既然目標是地平線,那留給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篇二:追尋先賢的足跡作文】

東方騰飛的巨龍,奮力崛起的中國,如今輝煌的成就是怎樣的來之不易,只有我們,只有我們中國人民知道!支撐我們不畏艱難、奮力前進的“主心骨”是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精神!此刻,讓我們回首過往,追尋著先賢的足跡來感受中華民族精神的魅力。

回到延安,耳邊是震耳的槍火聲,眼前是子彈飛越,戰士倒下的場景,鼻間是濃烈的硝煙味。指揮部中的領導人在激烈的商討著什麼,電話不斷響起,同志們忙成一片。畫面定格在這時。我們來尋找第一位先賢。看到了,那個緊鎖著眉頭,神情嚴肅,指著地圖的人就是我們所要找的人,他竟是我們所尊敬的毛主席!是啊,為中國的建立做出巨大貢獻的人不就是他嗎!在前途黑暗的舊時期,帶領人民硬生生走出一條光明大道,將整個振興中華的責任擔負起來,冒著各種風險困難與敵人抗爭,與時代抗爭。這種不為艱難,頑強拼搏,以國為重,以民為本的精神正是我們的中華民族精神!

來到深圳,高樓大廈直插雲間,車輛繁多,人民來來往往無不帶著幸福的神情。走過深圳普通的街道,在街角聽到了老人讚揚不絕的名字,鄧小平。駐足,第二位先賢,找到了!就是帶領人民艱苦創業的鄧小平爺爺啊!是啊,為中國的發展指明方向的人正是他啊!面臨資本主義的蓬勃發展,他毅然決定走我們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將深圳發展成國際性的大都市。發出了“堅持改革開放一百年不動搖”的革命口號。讓中國從此之後有了方向有了力量!這種勇於探索,敢於創新的精神也是我們的中華民族精神!

來到四川,山體開始滑坡,大地開始搖晃出現裂痕,原本平穩行駛的車輛開始到處亂撞,樓房開始塌陷,耳邊充斥著哭喊聲。這時,汶川一所學校的一位少年,原已脫險,卻又返回了教室,往返兩次,就出了7名同學!他就是雷楚年,當時還是一位平凡的中學生。第三位先賢找到了!他雖不算真正意義上的“先”賢,但其勇敢無畏的精神也真真切切打動了我。“自古英雄出少年”,我們正是要學習雷楚年身上體現的臨危不懼,頑強不屈,團結友愛的中華民族精神!

在5000多年的發展中,中華民族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我們青少年更是肩負著弘揚培育民族精神的重大使命。在中國不斷騰飛的新階段,讓我們擔起重任,執著向前,為祖國更好的明天貢獻全部的力量!

【篇三:追尋先賢的足跡作文】

說起孔子,大家都不陌生,他是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孔子在古代被人們尊奉為“天縱之聖”,被後世統治者尊為孔聖人,也是現代人心目中的先賢。我願追尋他的足跡從小立志,做個賢者。

做個賢者首先要有仁愛之心,孝是仁的根基,一個賢者當然應該是一個有孝心的人。“孝”字的上半部分是“老”字,下半部分是“子”字,就像一個小孩揹著一位老人。一個老人把自己的柺杖扔了,而自己的孩子能馬上跑過來扶住老人,這就是最基本的“孝”。

我最喜歡孔子關於孝的言論,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原來關愛父母,和顏悅色地與父母說話,這都是孝的內容。於是我願做父母眼中的孝子。

那個星期天,我正在做作業,突然聽到“哎呀—”一聲,循聲一看,在廚房忙碌的媽媽不小心割破了手,血很快順著中指流了下來。我迅速跑向臥室,開啟抽屜,取出衛生救急箱,拿出紗布、小剪刀,又奔向廚房,幫媽媽包紮起來。在我的努力下,血很快止住了,媽媽笑著說:“我的孩子知道心疼媽媽了,媽媽現在覺得一點都不疼了。”我心裡美滋滋的。看著媽媽受傷的手操作起來不再那麼靈便,我便主動幫媽媽扒蔥、切菜、翻炒、加鹽,忙得不亦樂乎,很快我們就做好了一桌子美味。不一會兒到外地出發的爸爸回來了,他竟然帶回了我最愛吃的大螃蟹。我小心翼翼地剝出兩塊蟹肉分別放到了爸媽的碗裡,爸媽相視一笑,直誇我是有孝心的孩子。我感覺有孝心好幸福。

孝是稍縱即逝的眷戀,孝是無法重現的幸福,願我們緊追先賢的足跡,享受做孝子的幸福。

【篇四:追尋先賢的足跡作文】

花開花落,冬去春來,時間的轉盤從未停止過轉動,華夏五千年的文明也刻落其中。

潺潺流水,雄偉高山,我在其中感悟著伯牙子期的高山流水情,人身難得一摯友,而更難遇一知音,伯牙與子期的知音情深亦更濃。世間若得子期之類知音確實是一大幸事,然而知音難覓亦難尋。

世間知音難覓,而得一賢臣忠將許更是難上之難。跟隨劉備的足跡,我看到了劉備三顧茅廬時與諸葛亮的隆中之對。而諸葛亮的足智多謀這似乎僅是冰山一角,在諸葛亮輔佐劉備後,立下的豐功偉績更是令人敬仰,他真的做到了在劉備將劉禪託付於諸葛亮時所說的話“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當真無愧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他的名字也將流芳百世。

古人說:“腹有詩書氣自華”。踏著文人墨客的足跡,我在其中品味詩詞裡的別樣情感。在唐詩中,我與李白共敘“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贈我請”的真摯友誼;同王維感受“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的遊子情思;同孟浩然欣賞“柳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的田園之美。在宋詞中我伴蘇軾高歌“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豪邁;隨辛棄疾傾聽“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的激揚;和李清照吟詠“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的惆悵……

雖然歷史已經成為永恆,但是那些曾為我們做出巨大貢獻的先人和他的故事卻流傳至今,廣為人知和讚頌,踏著他們的足跡,看著他們留下的文化,心中不禁對他們肅然起敬,佩服之至。

追尋先賢的足跡 篇2

國一作文 ,842字

中華民族五千年的古老文化源遠流長,不僅孕育了數不勝數的名勝古蹟,也誕生了許許多多的文人墨客和傑出將領。產生了一大批在音樂、建築、科學和繪畫方面的人才。先賢留給了我們無窮的珍寶,等待著我們去挖掘,我為是中國人而感到自豪。

追尋先賢的足跡,我看到了汨羅江畔的屈原。望著曾經繁榮富強的楚國一步步被強悍的秦國逼入絕境,自己卻被奸人誣陷,流放遠方,無法為國家獻出一己之力,屈原寫出了“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名句,滾滾流逝的江水淹沒不了屈原對祖國的熱愛。四面楚歌的項羽在虞姬悽婉的歌聲中奮勇殺敵,直至孤身一人,也不肯向敵軍投降,烏江旁自刎。驍勇的霍去病一生淡泊名利,只為保家衛國、大漢子民安居樂業,面對封賞卻說:“匈奴未滅,何以家為?”蘇武出使匈奴,面對匈奴的威脅,以死明志,流放北海,堅守旄節,心繫漢朝;。安史之亂時,一身才華抱負卻不得志的杜甫感時傷世“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諸葛亮為報知遇之恩,盡心竭力輔佐後主,出事一表真明志。魏徵敢於進諫,直言不諱,是唐太宗的一面明鏡。岳飛一心一意收復國家疆土,精忠報國,無私為民,卻被奸臣秦檜誣以莫須有罪名,那意氣風發的《滿江紅》悲壯激昂。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寧死不屈元朝。明朝的于謙一生清正廉潔,剛正不阿,“粉身碎骨全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間”。

李白幼時曾經精心寫過一篇文章,他興沖沖地拿去給他的父親李客看。可李客卻批評他這篇文章既無氣勢,又乏文才,這如同一盆冷水澆在了李白的頭上,李白怒氣衝衝的把文章燒燬,重新構思,細心鑽研,終於又寫出了一篇好文章。正是因為李白百折不撓,嚴肅認真的態度,才使他寫出了“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的名句。

追尋先賢的足跡,我明白了在這個充滿誘惑的社會,有時走錯一步即會陷入萬丈深淵,只有將先賢的話語時時刻刻牢記心間,努力追求愛國、誠信、自由、平等、博愛和友善,才能成為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才不會辜負先賢的囑託。

那我們就努力傳承先人的優良品德,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吧!

追尋先賢的足跡 篇3

國三作文 ,933字

盛唐曾錯過你的年華,那國破家亡的時代自然是承載不了你的才氣。

——題記

比起“詩仙”李白的激昂奔放,他更加地沉鬱頓挫。他將個人遭遇以國家和人民的命運緊緊聯絡在一起,創作了大量憂國憂民,反映社會現實的詩作。他就是“詩聖”——杜甫。

他的一生坎坷曲折,經歷了唐朝由盛轉衰的變化。但他的雄心氣魄依然存在,創作了一首首膾炙人口廣為流傳的詩篇。

他的“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激勵著我們有夢去追,有夢去闖,敢於攀登的雄心壯志;一句“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將悲景寓於美景之中,使悲更悲,巧妙絕倫;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寥寥幾字,一位愁緒滿懷的白髮老人的形象兀立在我們面前。這種境界,又有誰能媲美?

在我心中,杜甫不僅僅是一位詩人,他還是一面能反映社會現實的鏡子,一位描繪畫面的心靈描繪師。

他的《垂老別》描寫一位“子孫陣盡亡”的老人告別老妻出征的情形:“老妻臥路啼,歲暮衣裳單。熟知是死刑,且復傷其寒。”以及在《石壕吏》中的一句“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將差役如狼似虎的蠻橫氣勢描繪的淋漓盡致。都赤裸裸的揭露了當時兵役制度的黑暗。他也對“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黑暗現實進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一首《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表現了詩人推己及人,捨己為人的高尚精神和對美好憧憬。“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一字一句,道出了詩人的理想(即渴望結束戰爭,恢復天下的美好心願)。

不管是白居易所說的“吟詠留千古,聲名動四夷”,還是韓愈的“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都是對杜甫文學成就的極高肯定,他無愧於“詩聖”這個稱謂,他的詩也無愧於“詩史”之稱。

時間如流砂逝於掌心,“詩聖”杜甫卻永垂不朽。——尾記

追尋自然的足跡 篇4

國二作文 ,791字

那日去追尋自然的足跡。

金秋十月,頂著湛藍的天空,滿心歡愉地去追尋。大峽谷在心中聳立很久了,它不時出現在夢境中,今天終於能一睹它的風采。

繞過群山,一路坎坷曲折。剛下車,一陣轟鳴聲便撞入耳中,從未聽過那樣雄渾、厚實的聲音。沿著聲音飛快奔去,一席瀑布映入眼簾,第一次親眼見到瀑布,我便被它的身姿與歌喉吸引。山泉水呼嘯著狂奔而下,用盡全力衝擊著岩石,飛濺起雪白的珠花。看到這一股清泉,誰能不充滿激情呢?這便是自然激情昂揚的足跡。

走進峽谷,道路不再平坦。四面環繞著高聳入雲的青山,一縷縷輕雲在山腰間緩緩遊動。身處在自然仙境,忘記了自己是從塵世而來,真正的迴歸自然,實現天人合一。山上的古樹好似一位久別重逢的老友,輕撫著他那粗糙的身軀,用心去聆聽自然的滄桑,這邊是自然古老的足跡。

登往山峰,山路依舊難行。這路是如此陡峭,真不知是誰開闢了這條路,讓人在自然面前竟折腰。要想征服自然是如此困難,人的渺小與自然的偉大是多麼鮮明的對比。費盡體力,終於登上了山頂,那感覺是多麼的愉悅,終究還是站在了自然的肩膀上。回頭看看走過的山路,路上腳印一串連著一串,那或許是自己的印記,但我更願相信那是自然的足跡,是自然偉大的足跡。

下山的道路變得平緩下來,好像自然賜予勇者的獎賞,一片片落葉靜靜鋪在地上,我竟不忍心向前走去,大自然創造了這幻真幻夢的景色,我們為什麼要去破壞它?幾隻鳥兒從頭頂飛過,沒有在天空留下一絲痕跡,為什麼我們不能像飛鳥一樣不留一絲痕跡,不打破自然的寧靜祥和。

峽谷是這般優美,可在旅途中我們很少看到人的影子,在功名利祿盛行的社會中,我們已迷失了自我,失去了那份最純真的情感。一切都在不停地變化著,可唯一不變的就是自然的本質。迴歸自然,讓心靈找到歸宿,讓自然包容我們的一切,讓一切回到最初的樣子。

山並沒有邀請,可心中對自然的嚮往讓我前來赴約。那天我們去追尋自然的足跡,回到最初的家園。

追尋友誼的足跡 篇5

高一作文 ,707字

古人云:”缺月掛疏桐,漏段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飄渺孤鴻影。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今年的冬天依舊,一切也都是一如既往。但對於孤獨的我來說,卻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往事如夢如煙,多少甜蜜,多少懷念,都湧上心頭。縱然相隔遙遠,我卻常常被思念之情纏繞,期望我們能夠再見面,即使是匆匆一面,心裡也會塌實很多,難道真的是寒冬冷凍了我們的友誼嗎?由此,我決定搭上時間的列車追尋友誼的足跡!

首先,時間的列車把我帶到了一個美麗的原野。在那裡,我與她剛剛相識,我們一起在草叢裡翩翩起舞,周圍的蝴蝶為我們伴舞,可愛的鳥兒為我們奏音。友誼!我找到了,這裡是友誼開始的地方,它開始於一個美麗的原野!

第二站,它載我回到了快樂的城堡,回到了我可愛的故鄉。故鄉的雲像花兒一樣開在天空上。我與她手拉著手一同到原外踏青。油油的土壤散發著清新的氣息;清清的河水連綿不斷的流動;暖暖的陽光照耀著我們,我們的笑聲在山谷裡迴盪。友誼,我找到了,在過去快樂的時光裡!

第三站,我來到了痛苦的城堡,我的淚水浸溼了她美麗的衣服,她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與我一同放聲大哭。這時,這個碩大的世界仿若只有我們兩個人,沒有任何雜質,在這自由的天堂裡,她替我分擔憂愁。友誼,我找到了,在昔日的痛苦歲月裡!

最後一站,我到達了我與她即將分別的時刻,我們手挽著手依依不捨,既然命運已經註定離別的將是我們,那麼我們又何必逃避呢?縱使你的足跡,踏遍天涯海角,走過千山萬水幸福永遠跟著你,我將永遠記住你,我的朋友。友誼,我找到了,在即將離別的時刻!

終於知道了,葉落盡時什麼叫珍惜;終於瞭解了,人別離後什麼叫思念,終於領悟了,友誼永遠在我們身邊!

追尋大師的足跡 篇6

國小三年級作文 ,103字

看完了最後一幅畫,我在媽媽的再三催促下,才依依不捨地離開了畫展。我在心裡暗暗下定決心,我要追尋大師的足跡,學習他們的創意,學習他們對線條和色彩的把握,努力創作自己的作品。也許有一天,我也可以成為大師!

追尋春天的足跡 篇7

國小四年級作文 ,639字

經過一個漫長冬天的孕育,生機勃勃的春天終於來了!她像一位充滿活力的快遞員叔叔,以綠草、紅花為郵件,以樹葉為郵戳,寫上春天的祝福,不疾不徐地來到我們身邊。

我在迫不及待地跑出家門,去追尋找春天的足跡。

經過改造後的南沙河沿岸,一片生機盎然的景象,一簇簇杏花次第開放,有的爭奇鬥豔,有的含苞欲放,有的半閉半開。走近了,聞一聞,含羞帶香,讓人不禁想起一首山西民歌:“桃花依舊紅,杏花依舊白。”淡淡的花香四處瀰漫。啊!我追尋到了春天的足跡,她已經來到我家門前。

週末,我和爸爸媽媽一起漫步在汾河岸邊,塵封了一個冬天的汾河水又融化了,波光凌凌的水面像碧綠的綢緞一般,一陣微風吹來,水面上泛起層層波紋。啊!我追尋到了春天的足跡,她已經來到了湖邊。

公園裡,春風像媽媽溫柔的手,輕輕撫摸著我的臉,柔柔的暖暖的。柳葉在微風中起舞,真令人陶醉;小草悄悄地從鬆軟的泥土裡探出了頭,好奇地向四周張望。讓人想起了那首著名的詩:“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我低下頭,俯下身去聞一聞,一股清香撲鼻而來,這大概是春天的味道吧!

啊!我追尋到了,我追尋到了春天的足跡,它的足跡在在這裡,在那裡,還在我的耳畔,你聽!度過了一個冬天的小麻雀唱著歡快的歌聲,你看!人們脫掉了厚厚的冬裝,換上了五彩的春裝。我呢?我要更加努力學習,因為一年之際在於春,一日之際在於晨。

春天,像一個快樂的小孩子,蹦蹦跳跳地向我們走來,向我們招手,向我們問好,向我們扮鬼臉,向我們敞開了博大的胸懷,春天,真的來了!

追尋詩人的足跡 篇8

國小五年級作文 ,348字

從小喜歡讀詩。每當我讀到一首好詩,常常情不自禁神遊到古人的世界,與詩人一起同呼吸,共命運。

春日的早晨,耳邊想起孟浩然的“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我彷彿見到詩人睡夢初醒,在床上伸了個大大的懶腰,耳邊傳來百鳥爭鳴的聲音,窗外鮮花怒放,到處春意盎然。

夏日的盛午,眼前浮現出李紳的“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中描繪的情景,幾個飽經風霜,面黃肌瘦的農夫在烈日下勞作,令人心酸不已。

秋日的午後,我們不妨和詩人杜牧一起去寒山登高望遠,順便探訪朋友。“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走走停停,看漫山紅葉,秋意正濃。

冬日的薄暮,“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劉長卿的詩句則不請自來。傍晚時分,遠山柴犬,孤獨的歸人,真是一幅絕妙的風景畫。

詩歌讓我神遊,給了我一個與眾不同的世界。

追尋雷鋒的足跡 篇9

國小三年級作文 ,516字

雷鋒曾經說過: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為人民服務中去。雷鋒是一個好榜樣,我身邊就有一個活雷鋒!讓我來跟你們講一講吧!

那一天,我乘著公交車回家,好不容易才擠上車,可車裡人很多,天氣也是跟我作對,偏偏驕陽似火,擠得我滿頭大汗,只好找個縫隙站著。車開了一會兒,又上來了幾個人,這讓我擠起很不舒服,也累得腰痠背痛,腳發軟,手也不聽使喚,整個身體隨著車子的快慢而搖晃著。還有多久才到啊?我還要站多久?想著想著,淚水在眼眶裡打轉。

“小朋友過來,到我這裡來。”我看了過去,發現是一個半百的奶奶,她微笑著說:“小朋友,來,你坐我這。”聽到這句話,我連忙坐了下來,那位慈祥的老奶奶站在我的旁邊,時不時交換這雙腿。“奶奶,累了嗎?你坐吧!我站在。”“沒關係,我馬上就要下車了,你坐著。”過一會兒,我下車了,你坐著。過了一會,我下車了,我往公交車那邊往去,發現老奶奶還在車上。我知道了她剛剛是騙我的。這時,我的淚水在眼眶裡直打轉。

之後,每次坐車,我總會把坐位讓給老、弱、殘疾人。我覺得被人關心和關心別人都是一種快樂。

這位老奶奶難道不是一位活雷鋒嗎?我相信人人都像這位老奶奶一樣,這個世界一定會美好的!

追尋雷鋒的足跡 篇10

國小四年級作文 ,477字

陽春三月,在暖暖的微風裡悄悄來臨,三月學雷鋒,雷鋒那無私奉獻、樂於助人的精神,的確值得我們歌頌。無論是在哪兒,處處都有著雷鋒的影子。

那天是一個陽光明媚的週末,我和媽媽一同乘坐公交前往姨奶奶家。

因為恰逢節假日,車上的人特別多,只要稍稍不注意,就會踩到別人的腳。我和媽媽小心翼翼地上了車,極其困難地擠入了人群。因為道路的問題,公交一直處於顛簸狀態。

終於,一個急剎車中斷了這令人胃部不適的顛簸。只見一位年近古稀的白髮老人撐著柺杖,慢吞吞地上了車。司機見了,便說:“有哪位可以給老人機讓個座?”車廂中鴉雀無聲,有的低著頭玩著手機,有的連忙躲開司機的目光望向窗外。我皺了皺眉,心想,要是我有位子就好了,我一定會讓給老奶奶的!

這時,一個稚嫩的聲音打破了尷尬:“奶奶,你坐我這兒吧!”轉過頭去,那是一個和我年齡相仿的的小女孩。

一路上,女孩一直都是站著的,還是不是地和坐在一旁的老奶奶聊聊天。女孩的臉上總是洋溢著笑容,可以溫暖人心的笑容。

雷鋒精神永不磨滅,代代相傳。也許,它並不需要做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有時只要你彎一下腰,挪動一下身子,也許就能幫助到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