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資訊時代相關作文20篇
走進資訊時代 篇1
國小五年級作文 ,562字隨著網路時代的發展,網路越來越方便,簡潔。網路隨處可見,用網路的人也越來越多。利處和弊處也不計其數。
資訊時代從猿人開始演變過來—烽火、信鴿、驛差……成為我們現在的因特網,網際網路時代。
我們可以用網路來幫助我們。遇到不會的問題時,我們可以上網搜尋,學習新知識。在網上,也有一些網路作家在網上釋出自己寫的小說,還有一些電子書,只需要一部手機,就可以看到大部分的好文。通過網路,就可以買到來自世界各地的好貨,漂亮的衣服也多了,認識的品牌也讓我們大開眼界。網路豐富了我們的知識,讓我們更加聰慧,也讓我們的生活更簡潔,不再那麼麻煩。
再好的東西也有兩面性。網路使我們更懶惰、更宅。我們可以在網路上訂餐、訂任何東西,都沒有願意出門的人了,每天宅在家裡,只要有一部手機就行,網路也讓我們的時間越來越少,與親人的親情越來越淡。拿起手機,不知不覺早餐沒有=吃,早上就過去了,想做的事情也沒做,與親人一句話也沒說,還浪費了時間。還有網路上的網路暴力,常常可以在評論看到有人在噴,在做“槓精”,在挑別人的小毛病。不分青紅皁白就在網上罵,也不知道別人花了多少努力才有今天的成就,就說是假的、買來的。這讓人與人之間的基本禮貌都沒了,要尊重他人的努力,拒絕網路暴力。
網際網路時代幫助了我們許多,也改變了我們許多。讓我們往好的方面發展。
資訊時代的遠古人 篇2
日記 ,633字人類對自身是最感興趣的,無論是對自己產生各種迷戀或者厭惡的情緒,人是最關注自己存在的生物。探究人類本身奧祕顯然是一大研究課題。人類研究學包括人類大腦進化史、人類心理學、認知精神學等方面,瞭解與研究人類大腦進化史將讓我們更好地理解我們日常裡一些行為。
蘇格拉底的名言:“認識你自己。”可認識自己本來就不是件一蹴而就的事情,反而有時候在此過程中伴隨著各種各樣的疑惑。為什麼我們會產生這些看似正常的行為?而不是導致其他行為?為什麼有時我們與大眾的行為一致?有時人群裡有些另類的個體?隨著時間流逝,無論是遠古時代還是現代文明社會,對於某些社會現象或外界刺激,我們的反應是一樣的。比如看到關在鐵籠子的老虎獅子,我們還是帶有警醒害怕的情緒。這是因為我們的大腦進化到現在,遠古時代那漫長形成的恐懼躲避猛獸的本能情緒還深深地存在我們的大腦皮層裡。而每年交通事故奪走許多生命,相比於籠子裡的猛獸我們不會特別警醒害怕汽車。為什麼呢?因為汽車是近現代產物,還未出現在遠古時代,我們能形成一種對汽車警醒的本能情緒的時間還不夠漫長。
資訊時代的遠古人,就是生活在現代社會的人們,卻經常以遠古時代的本能情緒對生活做出的各種行為反饋。遠古人的大腦由原始情緒與條件反射模組的大腦基底核主宰,而現代人的大腦進化衍生出以理性為主導的高階認知模組。我們有時大腦裡冒出許多想法卻糾結無法決策,是因為大腦各部分不協調工作產生的結果。最後是感情用事還是理智反應,就得看大腦由情緒系統掌控還是理性認知模組主宰了。
資訊時代的堅守 篇3
高三作文 ,1079字1952年,美國記者柯麗芬拿出她用性命拍到的關於南京大屠殺的照片,想寄給一位中國友人。這些照片被裝進厚厚的信封裡,由郵車將其送到海關口,被工作人員裝上船後經過漫長的漂流,轉交給中國政府,再由當地信差統一分發,最後才送到那位友人手上。歷時一個月,照片早已泛黃,然而慘烈的畫面卻使人深深的悔恨與反思。
2014年,央視著名籃球女神劉語馨在微博上發了幾組身穿球衣的照片,後來這些球衣所屬的球隊在世界盃上無一例外的的都輸了。於是網友們翻出這些照片,在大呼神奇之際,也將這些照片不斷轉發。“烏賊劉”的名號一夜之間響遍天下,她的照片也被登在多家娛樂雜誌上,傳到世界各地。
過去的日子裡,人們想要照像,要請一位專業的師傅,還需要一臺大大的照相機。照片得先在漆黑的地下室經過藥水浸潤後才能影印出來;現在,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年代,人們用手機,用相機,隨手一照,回去後便能發到網路上,於是大家都知道了你今天吃了什麼,或者你買了什麼新的衣服之類。
總可以看見老一輩的人沒事坐在陽臺上,翻看過去的相簿。他們用滿是皺紋的手輕輕拂拭著早已泛黃的畫面,心中湧現出來的,是對回憶的懷念,和對歲月的感慨。照片不多,然而每一張都包含著一位老人在那段貧窮年代裡的堅持與守望。然而現在的照片變成了彩色,社交網路讓分享變得更容易。有人拍自己、拍豪車、拍別墅,放在微博上炫耀;一些“正義人士”不惜幹些偷雞摸狗之事,抓拍那些貪官腐敗的畫面,然後上傳網路去舉報……形形色色的照片,卻早已失去了當初帶給人的那種感動。
記得采訪世界盃的記者對今年打破最多進球紀錄的德國射手克洛澤有這麼一段描述:在沒有球隊訓練或是其他活動的情況下,克洛澤每個週末都會回家陪自己的親人。他很少用推特和那些電子產品來打發無謂的時光。做不到往高層次的方面去聯想,但我周圍的,一些住校、每個週末去網咖長期不給家裡甚至是打一個電話的人,一些長年奔波在外、一年難得回來吃頓飯的人,一些與同學相處融洽、接父母電話時卻像是吼欠債的人……資訊時代的他們,或許是玩轉科技產品的佼佼者,然而在他們心中,那塊對家庭羈絆、對愛、對那些珍貴感情的堅守之地,卻早已像老照片一樣褪色。
我做不到像克洛澤那樣為國家在世界盃上征戰,然而每當我有空的時候,我可以放下手機,關掉微信的頁面,換一身休閒裝,回到家裡陪親人聊天,度過一個充實的下午。人類最偉大之處不在於力量,而在於他們富有感情。科技的便利沖淡了人們對珍貴回憶的執著與追求,然而我們卻可以去堅守,一如偉人的不懈努力。重視起、回憶起那份最重要的回憶、最令人深刻的感情,是處於資訊時代的我們唯一可以做到的救贖。
我們與資訊時代 篇4
國二作文 ,901字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糟的時代;這是最清晰的時代,這是最模糊的時代;這是科學技術蓬勃發展的時代,這是人類本性悄然流失的時代:這是資訊時代。日新月異的造型技術,數不勝數的奇思妙想早已不僅僅存在於科幻小說之中,他們已然融合成我們生命的一部分。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與人工智慧的興起,人類的舊習慣逐漸淡出生命的舞臺,包括以前有些價值觀和情感。這一損失不可小覷。
首先,資訊時代間接導致了價值觀的轉移與消失。從前,鄰里之間見面變會親切問好,夥伴們下田嬉鬧,或是圍著餐桌笑語;而如今,時代迫使人們愈來愈重視物質生活,好似計算機執行枯燥重複的程式任務一般碌碌於世,鄰里間、好友間的正常交流被手機通訊所掠奪。試問我們自己,我們之中有多少人在電梯裡與鄰居打招呼,甚至是一個最容易、最簡單的微笑?飯桌上的我們,有多少人在刷微信八卦,碎片化閱讀?在閱讀上,隨著手機應用的普及,資訊更零碎化,閱讀更碎片化,古時的“吾廢寢忘食皆為一字也”的精神已無處可尋;在生活上,古時“管仲鮑叔牙之情”也為點頭之交所替換,重情重義被殘酷地消磨為輕描淡寫的聯絡。者一流失的嚴重後果自然不言而喻。莎士比亞曾經說過,“品性與價值觀是人的內在”,若人的內在被資訊時代所掏空,又怎會立下值得稱頌的成就?
其次,資訊時代磨滅著人類情感。古人路邊小草小花、一草一木皆會“惜之而不忍折之”,現代人手中收著郵件腳下肆意踐踏草木的行為比比皆是。這體現了人類對自然的漠視感。人類對同類的漠視也同時正在加劇。前些日子,一則新聞報道稱一項研究資料顯示,約86%現代人走過街邊路遇乞丐連一眼都不屑於看,專注於手抓的各式電子裝置。以上對自然環境、對同類的冷漠著實是可怕不堪的。倘若這一趨勢繼續延展,恐怕有一天人類終將成為新一代機器,只懂得權衡自我與當下的利弊而忽略了對他人、長遠角度利益的思考,這終將帶來一場不可挽回的災難。
上述的流失與災難也並不是完全無法逆轉的,如果現代人能夠愈加清晰地意識到精神上的漏洞並幾天努力做出切實行動的話,相信所有後果會隨著時間再度沖淡。然而這一切的所謂逆轉都需要你我帶動身邊的人們,一起為一個既技術蓬勃、又友善良性的社會做出我們自己的一份貢獻。
走進共享時代 篇5
國一作文 ,859字21世紀,科技日新月異,人們生活水平也水漲船高,而中國人口眾多,資源是有限的,“共享”成了必經之路。
從最初的資訊共享,到現在的資源共享,都從根本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方式,轉變著我們的生活理念。
“共享時代”已經在我們心中生根發芽,但想完全走進共享時代,我認為主要有三步要落實。
首先,裝置技術的完善是共享時代的基礎。如果大肆推廣一項不成熟、漏洞百出的技術,那幻想終究是幻想。就像介紹一個三歲且天資聰穎的孩子,你說他是大科學家,人們也只會一笑了之,畢竟就算他以後真是,那也是小半個世紀後的事兒了。但很幸運,以目前的共享單車、共享籃球來看,這第一關應該算是基本克服。
其次,這些共享新事物設計出來後,怎麼用就成了一個大大的問號。就拿共享單車舉例,它的便捷有目共睹,但很多人卻抱著這反正不是自己的車的自私思想,從而有恃無恐,將車胡亂停放、破壞。我曾看到過一篇報導,兩個小男孩人手一輛共享單車,將兩車互撞並以此作為娛樂,他們的母親們則站在一邊閒談、嗑瓜子。如果共享資源的初衷是節省資源,那麼那不計其數因人為破壞而報廢的單車則形成了更大程度的浪費。共享理念的普及和發展還並沒有擴散到每一個人心中。如果人民素質不能提高,不懂得去愛護這些“公共財產”,那麼共享時代也只能是水中月,鏡中花。
共享理念的形成,對年輕人來說難點在於個人素質的提高,而對於老人來說,則是需要他們去逐漸適應這個日益數字化的時代,學會使用電子產品。一個理念的形成,是需要時間培養的,在大力的宣傳推廣下,共享理念才會漸漸會深入我們心中。
最後,就如其他領域,“共享領域”也需要一份規則,由政府制定,全面而合理的規則、公正平等的規則,有法可依、違法必究。這些法制建設,是“共享時代”真正到來的保障。
“共享時代”現在初見雛形,但既然認定了它為目標,我們就該力排萬難。這條路很長,但通往的地方很美,我們能做到的,就是做好自己,堅定目標,時刻準備做共享時代的人。在這個“共享時代”,沒有人能置身事外,充耳不聞。
共享時代,是一次嶄新的變革,是需要所有人努力創造的新時代。
資訊時代 篇6
國一作文 ,1260字有人說:“我們是幸運的,置身於一個如此蓬勃發展的時代,有最先進的技術,又過去根本難以想象的一切。”時光荏苒,歲月如梭,過去已成往事,新的時代向我們走來,可在匆匆的資訊爆炸的時代,平凡而又碌碌無為的人們為了自己心中所向往的那一片美好,迷失了方向,跌跌撞撞,湮滅於這浩渺的資訊和計算機的煙塵中,從此,他們成為了“機器”,如同行屍走肉一般地前行著,尋找著,卻怎麼也找不到那條走向光明的埋沒於黑夜裡的路。
蘋果公司的總裁庫克認為,我不擔心人工智慧會讓計算機一樣像人類一樣思考,我更擔心人類像計算機一樣思考,失去了價值觀和同情心,罔顧後果。
從前,時光帶走了人的青蔥歲月和青春年華,帶走了人們的青澀和稚嫩;現在,時光不但帶走了這些,也帶走了人們的價值觀和同情心。這也不僅僅是價值觀與同情心,更是一個人的價值所在與其是非判斷的觀念的單薄,主觀能動性的缺乏;是許許多多的水乳交融在一起的情感,喚為人性的遺失;更是人與人之間美好的紐帶所破裂的缺憾。社會在以一種驚人的速度匆匆發展,而人與人之間卻愈發冷漠。曾幾何時,人類失去這些能讓一群個體稱之為人的的基本條件;曾幾何時,人類變得像計算機一樣成為了單獨的個體,而過去的經驗卻在叫囂著人類是一種群居的生物。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計算機又或者說人工智慧以其海量的資訊在人與人之間築起了高牆,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的注意力漸漸轉移到了他們手中的智慧裝置而缺乏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有人說QQ和微信的使用也是一種人與人之間交往的工具。不錯,也正是應為工具這一媒介,無法將人們心中的真是想法展露出來。漸漸地,人們開始收斂起了自己的鋒芒,變得如同鵝卵石一般圓滑,人與人之間的差異也變得越來越小,恍若成了同一型號的機器一般。對周遭發生的事置若罔聞。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然其所置若罔聞的原因也無非是放不下手頭的工作,但卻在耗盡心力之後,一種頹然之感也隨之油然而生。
不可否認,是這個時代鑄就了偉人,但與此同時,這個時代也讓一些人走向了毀滅。浮生一世,我們不可能改變這個時代,社會仍舊要發展,人類也仍舊需要進步,但我們可以做到在這個看似浮躁而又充斥著冰冷氣息的時代之中砥礪前行。是時候停下自己匆匆的腳步,欣賞一下窗外的美景;是時候重拾人與人之間的最基本的信任和最質樸的感情,而非被這浮躁的時代的假象所迷惑。總有人說他很忙碌,浮躁的不是這個時代,而是他的內心讓這個時代披上了浮躁的色彩。倘若讓自己的內心沉靜下來,那麼其心中所認為的時代便也沉靜了下來,也因此可以重獲最質樸的人性。若是適時的放下手中繁雜的工作或作業,去感受那歲月靜好,那麼人也絕不會如同機器一般,機械般地苟活著,全不為身外之事物所累,兒去感受那最美好的情感並且可以收穫自己在一群人之中所獨特具有的價值。
沉也浮,浮也沉,浮浮沉沉的是那人生,一如那遠看不破的鏡花水月。不同的人有其全然不同的人生,內心沉靜,才可活得精彩,在這資訊時代感受到不一樣的魅力,也遠非計算機一般,機械,麻木而又冰冷,夜以繼日地重複著單調的工作,而活出不同的人生。
資訊時代背後的隱憂 篇7
國一作文 ,920字計算機經過了百餘年的發展後,人工智慧的誕生標誌著它“最好的時代”的到來。享受資訊科技帶來便利的同時,人們也擔心其會讓計算機像人類一樣思考。然而,蘋果總裁庫克一針見血地指出:更值得擔心的是人類像計算機一樣思考,失去了價值觀和同情心,罔顧後果。
的確,在這個高唱“理性”,崇尚科技的時代,人們似是已將價值觀和同情心二者拋諸腦後。前段時間在網上被炒得沸沸揚揚的《三生》抄襲一案,竟有不少群眾支援抄襲者,高呼只是無心之失;而製片方明知原著小說有抄襲嫌疑,卻仍然將其改編成影視劇,上述兩者的價值傾向不言自明。轟動一時的美國留學女學生遇害一案,本是叫人同情和惋惜的事,但總有人跳出來指責其所謂“崇洋媚外,出了事活該”之類;八旬老人靠玉米過活,卻有網民指其賣慘,博取同情。看起來他們都是理性的,一言一語都有著自己的見解,但我卻想問問這些人,他們的價值觀何在?同情心何在?
並非觀點想法與眾不同便是有獨屬的價值觀,並非以“人性本惡”來揣摩事件雙方的動機想法便是思考角度全面,如今部分民眾價值觀崩塌,喪失同情心的現狀如果持續下去(next88)並且愈演愈烈,那麼人性中的良善以及社會內涵的道德秩序將蕩然無存。正如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曾說的:“當人類認識自我,超越本我後,便是超我—這是以拋棄所有感性認識,以理性認識代之而達到的。”
整個社會為發展而不約而同地提倡“利己主義”或許是現象的根源。就拿抄襲一事來說,民眾支援抄襲者是因為被抄襲者的利益無關於己,製片方選擇沉默是因為利益所驅不能支援被抄襲者,而那些沒有同情心的表現更是功利到了極致,不願看到優於自己的人,所以才會在上述新聞中表現得漠視麻木。
如今急需的是撥動民眾本性中的善良的那根弦,使之清醒。從而變得有價值選擇,有同情心。春秋時孔子以“禮”作為行為規範,以“仁”作為道德準則。新時代下,除了以全新正確的價值觀引導民眾外,我們更應該“三省吾身”,所做之事,所表之言是否仁義,又是否將同理心銘記,設身處地進行考慮,而非逞口舌之快。
狄更斯言道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人性的惡劣一面被暴露殆盡尚不自知,我們每一個人所應該做的就是以道德規範自身,以消除人類沒有同情心和價值觀的盛世隱憂。
資訊時代,請讓靈魂有燈 篇8
國二作文 ,1689字人工智慧像一部不斷提速的高鐵,把資訊之光照進世界各地,傳入千家萬戶。然而,經驗老道的人類總是喜歡未雨綢繆的。虛幻科技大片中“機器人佔領地球”這種大膽腦洞長期以來的隱隱作祟加之現實生活中iPhone手機的不斷升級,“阿爾法go”屢次擊敗人類的出色表現……人工智慧的種種佳績不禁讓人類憂心忡忡,質疑計算機會否有一天真的像人類一樣思考。
對於這一點,我是不擔心的。五千年曆史所賜予人類的猶如金字塔一般穩固而有秩序的智慧豈是僅有幾百年歷史的人工智慧所能輕易摧毀的?人類用智慧賦予了機器生命,亦能憑其智慧統治它。更何況人類區別於人工智慧最可貴之處,便是我們心中有愛,有同情心,有思想……這些柔軟而富有內涵的東西充盈著我們的靈魂,讓我們的靈魂變得溫暖,是實打實的,有厚度,有質感的,是世道良心最親切的載體,這是不會思考,沒有感情的機器永遠追求不到的。
可是,近年來,這些最讓我為人類引以為榮的特質卻越來越讓我失望。
“小悅悅”冰冷的身影和“遇到摔倒老人扶不扶”這樣問題的層出不窮。讓我漸漸看不到人類靈魂深處柔軟的同情心;朋友圈和微博中鋪天蓋地毫無營養的段子和“晒”文化的盛行,讓我意識到我們每天似乎只有兩隻“飄來飄去的手”,無法按下暫停鍵,也失去了應有的價值觀……
“這個世界會好嗎?”“人類的未來會好嗎?”我對這些問題的答案感到害怕,正如蘋果公司總裁庫克的顧慮,開始擔心人類有一天會變得像人工智慧一樣麻木不仁的“思考”。
可是,究竟是什麼讓我們的靈魂失去了原有的光芒?讓我們變得和程式一般一刻不停和冰冷無情呢?
不難發現,一個人性格品質的轉變很大程度上極易受到環境的影響。美國總統克林頓曾提倡,在資訊時代,一定要讓資訊之光照到城市每個黑暗的角落,讓孩子們都能感受到科技的力量。然而,一位美國評論家卻悲哀地發現:“21世紀以來,比起自然和陽光,比起足球和草地,孩子們的確更多地談及網路和黑客。可是,他們臉上的這種精明卻讓人厭惡,那不是孩童該有的氣息。”
網路時代的高速發展所致使的快節奏生活當道,的確應該為我們靈魂漸漸淡去的光芒背鍋。為了將自己從時代車輪的沉重桎梏中抽出,跟上網路飛速發展的速度,跟上人工智慧的腳步,我們不得不像改造機器一樣,改造了自己的頭腦思想。不假思索地執行,成為了我們的第一要務。
但我們沒有意識到,這樣的執行是永遠沒有盡頭的。前有虛無縹緲但又充滿誘惑的“成就”的蠱惑,後有時代巨人馬不停蹄地鞭策,我們不能停,也不敢停,卻也因此失去了開始的純粹和目標,丟失了應有的價值觀。
我們步履匆匆,卻不知為何前進。我們似乎學會了像人工智慧一樣一刻不停的執行,卻沒有學會像它們一樣始終明確執行的目標。並且還在沿途丟失了種種,健康、尊嚴、幸福……成為社會機器中一顆巨大的螺絲釘最終使我們變成了行屍走肉。
除了價值觀的缺失與盲目之外,還有另一個原因讓我們原本柔軟的心變得冰冷麻木,失去了同情與愛。這便是我們害怕網路的力量,正因為網路的便捷和快速,使得眾口鑠金變得更有可能,人們在創造一個偉人的同時也能分分鐘把他毀滅。所以,不信任成為了人類保護自己而築起的高牆,陽光自也照不進我們的靈魂深處了。
所以,在冰冷的“小悅悅”面前我們選擇了迴避,在摔倒的老人面前,我們選擇了不信任。當“避害”成為大腦最首要的機制時,我們也就失去了世間最溫柔的枕頭—清白的良心。
那麼,即使人工智慧永遠不會像人類一樣思考,我們人類也會因為內心變得像程式一樣冰冷無情而變得面目可憎。
德國曆史學家盧安克曾說:“文明就是停下來,等一等。”在這個價值觀紊亂,情感麻木的資訊時代,不如放下生命中沉重的枷鎖,不要被外界環境和人工智慧的發展所役使,在靈魂深處點亮一盞明燈。
快節奏與高速發展是時代的必然,我們不可能也不值得再次回到史前荒蕪的時代。陽光可能難以照進每個人心中厚厚的壁壘,但至少我們可以在自己的內心深處,讓靈魂有燈,這樣我們便可以有光亮,看看沿途的風景,放慢腳步而不至於失了方向;這樣我們便可以有溫度,重新溫暖冰封已久的內心,以真實有厚度的肉體去感知這個世界。
資訊時代,請讓靈魂有燈,且行且珍惜。
資訊時代的人間失格 篇9
國三作文 ,1097字庫克蒂姆曾表態,人工智慧時代比其計算機像人類思考,更值得擔心的是人類像計算機一樣思考。
乍聞此言,在感慨之餘不禁有些疑惑:人類自學會使用工具起,就同時受到了工具的影響。正如有了網際網路後,人類腦中的距離觀念被即時通訊重新定義,寄信因此走向垂暮那樣,自發展之初,人類走的就是這樣一條與工具互相改進、互相影響的道路。對人類像計算機一樣思考使人失去價值觀與同情心又從何提起呢?
其實,計算機自創造之初早已開始潛移默化地改變人類。但如果為了像計算機一樣思考而失卻人性,這才是我們需要警惕的“資訊時代的人間失格”,即失卻為人的資格。
像計算機一樣思考並非一文不值。計算機與人工智慧代表的機器是人類理性的結晶。它的決策機制,有程式碼與資料影響,不受情感與道德干預。如若,拉未來那些人工智慧來,現代看看電視購物想必看上三天三夜也難有一個動心,轉而衝動購物的,理性決策是像計算機一樣思考的益處。
除此之外,客觀分析也是其一大特點。對於詩歌、文學乃至藝術以及萬事萬物,像計算機一樣思考都能做到絕對的客觀,不摻雜任何情緒與主觀臆斷。如同那位前不久用大資料研究蘇東坡詩詞的小學生,可謂站在技術的浪潮之巔一覽眾山小,用清晰的視野輔助了自身的觀點。
人,是有情感的。倘若將生命的全部,至於對絕對理性的追求之上,我們將失去哭笑。始終相信一句話“始終年輕,始終熱淚盈眶”。如果人類腦中僅存冰冷的理性,那麼那些“最初的感動”將去往何方?熱愛與同情於何處安放?
人是會欣賞的。這種審美能力無時不推動著人類文明的演進。也正是在長期堅持不斷的審美活動中,人類才得以於某些徹悟時刻,窺見赫爾曼黑塞口中那個人類口中共同的容顏,得以感受人性共同的閃光。
採用計算機的思考方式過多,易於令人跌入價值觀的魔障。在“0”與“1”二進位制世界,“對”與“錯”、“真”與“假”也變為了評判事物的唯一標準。非黑即白的二分法令康德眼中那篇震撼人心的星空與我們心中的道德準則一同黯淡了。
像機器一樣思考就真的如庫克所說,會罔顧後果?其實,並非如此。他們用理性考量,用客觀思考,他們對後果何嘗沒有自己的考量?只是,這種考量只關注理性、利弊,置道德、人性於何方?全然採用機器人思考的人與機器又有何異?充其量作為披人皮的機器,失去了為人的資格,罔論善良。
其實,大可不必這樣。像計算機一樣思考帶給我們的客觀認知,理性思考同樣重要,只要時刻記得保有心中感動,始終熱淚盈眶;用真誠審美,感受人性閃光;用辯證的看法分析,保留事務真正的模樣。
衷心希望有這樣的一天:靈魂在真實的谷底駐足,理性在技術的山巔遙望,人們用心靈保有—人性開始的地方。
就這樣走進共享時代 篇10
國二作文 ,970字一個陽光明媚的週末早晨,我收拾著東西準備去補課。“媽,待會兒你送我去還是爸送我去?”我向在客廳裡看著新聞的媽媽問道。
“哎,你爸今天值班,把車開走了。你的自行車又壞了,這可怎麼辦?“媽媽眉頭緊蹙地答道。
真是屋漏偏逢連夜雨,“要不,我乘計程車去?“我建議道。
“對了,我們單位有好多人都騎‘摩拜單車’來上班的。前幾天,我還看到小區門口有幾輛,你騎摩拜單車去,好伐?”媽媽笑著問我。
“好啊,這怎麼弄的?“我興致盎然地問道。
“好像要下載一個APP來著……”
我急忙拿起手機,下載了“摩拜單車”應用軟體。開啟後,顯示要交299元押金。用微信支付後,隨即跳出來一個地圖,上面顯示著附近的單車位置,我家小區門口就有幾輛。
“我自己去嘍。”我向媽媽報告。
到了小區門口,果然看到幾輛橙色的單車停在劃白線的框內,簡約而醒目的設計讓我一眼就喜歡上了它。用手機掃一掃車座下方的二維碼,“嘀”的一聲,便解鎖了。
騎上單車,把袋子放進車頭黑色的小框裡,便出發了。雖然看起來有些笨重,騎起來卻並不費力。不一會兒,我便騎到了目的地,再掃一次二維碼,“咔嚓”一聲,又鎖上了。系統顯示我還有一張新使用者優惠券,我便用它抵扣了此行的花費。
補完課回家時,我又依葫蘆畫瓢地使用了一次共享單車。回到家,我迫不及待地向媽媽和加班回來的爸爸敘述我此行的經歷。“共享單車真是既快捷又實惠啊,即使沒有優惠券,每半小時也只需要一元。”
“真的啊,下次我也要試一次。”愛嘗試新鮮事物的老爸興奮地答道。
電視上的午間新聞裡也正播放著共享經濟的相關內容。“最近,本市各區出現共享單車過度堆積現象,相關部門正在加緊整治……北京朝陽區出現‘共享睡眠倉’,‘共享雨傘’,因管理不善而被迫關停……”是啊,即便共享既方便又實惠,但仍需要國家出臺相關政策,加以監管。開啟手機,進入一個關於“共享雨傘”的帖子,更是有網友吐嘈“押金那麼貴,還不如花十塊錢買一把”……
“共享經濟”的衍生品如雨後春筍般“蹭蹭蹭”往上冒,望著窗外明媚的陽光,我心想:也許這就是所謂的共享時代吧。科技日新月異地發展,我們已進入共享時代已成事實。在舒適地享受共享帶來的快捷之外,我們還應該嚴格按照規定來使用它們,促使其健康地發展成為一個完善、健全,真正服務大眾、造福百姓的公共設施。相信在共享時代裡,我們的生活將越來越便捷美好!
走進共享時代 篇11
國二作文 ,927字時間的轉盤從未停歇,時代隨著時間的腳步而變化。正當我們感嘆著“逝者如斯夫”是,時代早已悄悄更替,不留一絲痕跡。
隨處可見的小黃車,押金免費看書的書店,甚至是掃碼的籃球,生活中的許多現實都在向我們昭告,新的時代的來臨—共享時代。
顯然,這些共享資源改變了我們保持了許久的生活理念,打破了一成不變的規則。就拿最典型的小黃車來說,當你看到滿街的共享單車,是否會想到往日自己因找不到停車位而苦惱的日子:是否還會憶起自己開著汽車穿過三個十字路口蹭到早點攤前的日子?而這正是共享時代所帶來的改變—因為過去我們絕想不到與無數陌生人共用一輛自行車,僅僅靠掃碼而已。這不僅方便了他人,更方便於自己。
我第一次騎共享單車是因為新奇—純屬想嘗試。拿出手機掃碼認證,我“認領”了一輛小黃車上路。平常總是坐在“小鐵皮”裡沒有感知到,突然發現,那微風吹拂在臉上,格外舒爽,有些凌亂的髮絲隨著這風舞動,掠過耳邊發出“呼呼”的聲音,路邊的花香在身後縈繞,夾雜著這個季節獨有的味道,讓人的嘴角也不禁揚起。我有些詫異,隨即瞭然,這正是共享時代所帶給我們的便捷。到達目的地後,我將小黃車指定停車位,轉身離開。走了不遠,突然停駐腳步回頭看—我看到一個身影走進那裡,同樣的操作後,帶著我剛剛停好的車離開了。不知怎麼,嘴角的幅度不自覺拉大,心情更是愉快了。
我想這也是共享時代所教會我們的—與人分享,並以此快樂。在這個時代,我們不會自私地將這些共享資源佔為己有。會嗎?答案自然在心中顯現。當我們看到那些共享資源經自己的手轉承到陌生人的手上時,內心是什麼在湧動,我想那是共享時代的痕跡。
共享時代所帶給我們的便捷元不止出行這一點,如果你能細心觀察,你會發現更多,共享書店、共享電話、共享籃球等,你會了解到這個時代所獨有的印記,讓人印象深刻,且,就在你的身邊。
也許共享時代也是有缺點的,但是他所帶來的好處更是不可磨滅和無視的,但我們還有好久的時間,足以完善現在的不足。而我們需要做的是什麼?是接受這個時代,適應這個時代,融入這個時代。
或許你還不瞭解這個時代,那就走出家門去看看吧,你會有所感觸,有所領悟—我們已走進了共享時代!
當世界走進共享時代 篇12
國三作文 ,968字近來,隨著共享單車在市面上的出現,越來越多的共享資源走入了我們的生活。當世界走進共享時代,我們是該喜還是該憂,是該理所應當的享用,還是考慮其帶給我們的困擾?
記得共享單車剛推出時,我異常好奇,馬上讓爸爸給我註冊了一個帳號。隨著APP的下載,使用者的註冊,押金的抵押,零錢的存入,你就擁有了一個使用單車的資格。我迫不及待地拉著爸爸去樓下找車試驗。在小區門口,我找到了一桔一黃兩輛單車,都十分嶄新,在陽光的照耀下反射出亮光。它們和普通的自行車差不多,只是在車後多了一個二維碼和一把鎖,以便人們使用,並保護其不被偷拿。我拿著手機一掃,隨著“咔嗒”一聲,鎖被打開了,我興奮地騎上車,踩下腳踏。確實新車非常好用,輕便又靈巧。自此以後,我去近邊的超市或菜場,只需1元錢,便可騎上車輕鬆到達,為我的生活提供了不少便利。
就這樣,當社會中不少人體會到這種便利後,單車迅速風靡,隨之而來的,還有更多共享產品的加入:共享書店、共享汽車、甚至還有共享健身房等等。一點點地,這些產品正在融入我們的生活。但問題的產生,似乎不可避免,首當其衝的就是單車的泛濫與使用不當的問題。
當單車出現2個多月後,一條新聞震驚了使用者們:單車正排成排地停放在地鐵站口、街道旁,使人行道變為了停車場。還有的是幾輛才使用了幾個月的車已經面目全非,成為了一堆破銅爛鐵。這些人為的破壞讓人憤慨,而共享單車堆積成山的問題也層出不窮。社會似乎成了共享所佔據的聚集地。人們不當的使用使共享產品迅速老化,共享公司的不管不顧只看利益卻也令市容管理局無奈。
共享產品的熱潮並未減退,無論是我走在街道上、小區裡,都有共享單車的身影,卻沒有一輛可以供我使用。鎖的用處一點沒有體現,不能挪車,可以拆。一點點的,社會被一些處在安全隱患的共享產品堆滿,使用卻未停止。自此,使用的危險係數不斷增高。
是應該找一個方法解決了,日本也有共享產品,但鑑於他們合理的使用和管理方法的嚴格,只有便利,沒有混亂。所以現在的狀況都取決於人,人類的行為才是問題產生的導火索和解決問題的金鑰匙。只要人們的自覺和企業的管理用心了,問題便可馬上解決,人與人之間的真情才會體現。
當世界走進共享時代,人類的生活是否便捷,還是取決於人類自己的道德規範。而共享的本意,則是讓我們在生活中,享受如陽光般的溫暖情意和便利,與別人分享自己的心。
當世界走進共享時代 篇13
國三作文 ,968字近來,隨著共享單車在市面上的出現,越來越多的共享資源走入了我們的生活。當世界走進共享時代,我們是該喜還是該憂,是該理所應當的享用,還是考慮其帶給我們的困擾?
記得共享單車剛推出時,我異常好奇,馬上讓爸爸給我註冊了一個帳號。隨著APP的下載,使用者的註冊,押金的抵押,零錢的存入,你就擁有了一個使用單車的資格。我迫不及待地拉著爸爸去樓下找車試驗。在小區門口,我找到了一桔一黃兩輛單車,都十分嶄新,在陽光的照耀下反射出亮光。它們和普通的自行車差不多,只是在車後多了一個二維碼和一把鎖,以便人們使用,並保護其不被偷拿。我拿著手機一掃,隨著“咔嗒”一聲,鎖被打開了,我興奮地騎上車,踩下腳踏。確實新車非常好用,輕便又靈巧。自此以後,我去近邊的超市或菜場,只需1元錢,便可騎上車輕鬆到達,為我的生活提供了不少便利。
就這樣,當社會中不少人體會到這種便利後,單車迅速風靡,隨之而來的,還有更多共享產品的加入:共享書店、共享汽車、甚至還有共享健身房等等。一點點地,這些產品正在融入我們的生活。但問題的產生,似乎不可避免,首當其衝的就是單車的泛濫與使用不當的問題。
當單車出現2個多月後,一條新聞震驚了使用者們:單車正排成排地停放在地鐵站口、街道旁,使人行道變為了停車場。還有的是幾輛才使用了幾個月的車已經面目全非,成為了一堆破銅爛鐵。這些人為的破壞讓人憤慨,而共享單車堆積成山的問題也層出不窮。社會似乎成了共享所佔據的聚集地。人們不當的使用使共享產品迅速老化,共享公司的不管不顧只看利益卻也令市容管理局無奈。
共享產品的熱潮並未減退,無論是我走在街道上、小區裡,都有共享單車的身影,卻沒有一輛可以供我使用。鎖的用處一點沒有體現,不能挪車,可以拆。一點點的,社會被一些處在安全隱患的共享產品堆滿,使用卻未停止。自此,使用的危險係數不斷增高。
是應該找一個方法解決了,日本也有共享產品,但鑑於他們合理的使用和管理方法的嚴格,只有便利,沒有混亂。所以現在的狀況都取決於人,人類的行為才是問題產生的導火索和解決問題的金鑰匙。只要人們的自覺和企業的管理用心了,問題便可馬上解決,人與人之間的真情才會體現。
當世界走進共享時代,人類的生活是否便捷,還是取決於人類自己的道德規範。而共享的本意,則是讓我們在生活中,享受如陽光般的溫暖情意和便利,與別人分享自己的心。
走進共享時代 篇14
國二作文 ,698字“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彷彿是在一夜之間,我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共享經濟”以其翩翩姿態出現在我們眼前:共享單車、共享籃球、共享書店,共享充電寶……這一個個新概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遍地開花,席捲大江南北。然而,它們在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方便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就拿共享單車為例吧:這個國慶長假,我去了山清水秀的千島湖湖區。駕車到達下榻酒店,我和家人辦好入住手續後,便迫不及待地沿著湖濱大道散步,欣賞美麗的湖光山色。我嫌走路太慢,便隨意掃了輛共享單車,沿湖濱大道騎行。
清風拂面,好不愜意;放眼放去,湖水碧如天。湖中山島竦峙,翠色層層疊疊,愈遠愈淡,彷彿一幅淡雅明麗的水彩畫。風拂過湖面,清澈平靜的湖水便蕩起一波波細浪,蔓延到遠方,好似青色的裙襬。恬靜優美的景色,令人想起蘇東坡的詩句“巧峰多障目,江遠欲浮天”。
正當我沉醉於眼前的畫卷時,卻被湖濱大道上隨意停放的花花綠綠的共享單車,擋住了前行的道路。幾十輛共享單車使湖濱大道得了腸梗阻,要費好大勁才能繞行。這一折騰,生生壞了我騎行觀光的興致……
其實,這種亂停亂放共享單車的現象在各個大城市都普遍存在。我所住的小區側門口就曾經被共享單車堵得嚴嚴實實。街道上、居民小區裡,有無數的亂停亂放的共享單車。有時不禁想問,好好停放認真管理,有那麼困難嗎?現實證明:難,確實難。
說到底,這就是使用者的素質沒有跟上時代的發展變化。自共享經濟大行其道後,各種亂象層出不窮,屢見不鮮。如果大家都習以為常,那麼亂象只會愈演愈烈。
共享經濟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便捷,但希望不要令擁躉們添堵,進而失望,而是實實在在地增添生活的幸福感!
在資訊時代呼喚人性迴歸 篇15
國二作文 ,1356字庫克的警示絕非危言聳聽。
在當今這個光怪陸離而浮躁的資訊時代,許多怪相因爆炸之量竟已令人習以為常。如王思聰、網紅主播之流盛行,“女裝大佬”受青少年熱捧;災情禍事發生,網頁新聞下的評論不乏幸災樂禍之辭;“藍鯨遊戲”、“槍擊案”等令人髮指的事件四處湧現……無不折射出現代人價值觀、同情心的缺失,好逞一時之快而罔顧後果,這是人性的離席。
然而這也不禁叫我們疑惑,隨著物質基礎和知識儲備的不斷增進。依照馬斯洛需求理論,我們的情感理應更富足,精神理應更高尚,怎麼反而會開倒車,以至不如物質匱乏時祖輩們尚有的積極進取之心呢。
我想,這與社會發展之失衡與自我審視思考力的淡薄不無關係。
固然,我們的網路平臺愈加複雜龐大,也因電子產品的普及而無孔不入無隙不插地銜接入生活的各方各面。可是對其內容的管理依舊弊病頻現。我們所操縱的機器並不真正“思考”,他只是機械地傳達了成千上萬個陌生人發出的意圖引起關注的訊息來衝擊並影響著我們。所有人都可以蒙著面跑到這個任人宰割的系統中去,發一通牢騷,來一句怨氣,而因身份的隱匿不必擔心為此負責。如同古希臘的民主般,終會引起“多數人的暴政”。幾千人點贊一條“震驚!……”你便三人成虎;幾萬人“紅心”了“老人不能扶”你便奉之如金科玉律。殊不知謠言不脛而走,真理無人問津。負面的訊息散之廣博,極熱一時。久而久之,我們終成魯迅筆端的看客,麻木不仁,自圖安生。而那些不為言語負責的人,也將混沌現實與虛擬的界限—“天欲其亡,先使其狂”,開始不為其行為負責,走上不歸路。試想,人性淡薄了,理性還能存在嗎?根底全無,枝葉還能有嗎?
那為什麼這種烏煙瘴氣會在網上漫布開來?我認為這真實反映了現實社會中人的失意。在物質暴漲的年代,人們的攀比心,功利心隨之膨脹,夢想以快捷徑達到名利雙收的境地。這種“恨命”勢必會催生出一個浮躁而壓力大的社會,一個淡漠疏離的社會。因為每個人都在極力追逐,生怕自己的資本為身邊人所牽羈,從而滋生出孤獨與不信任感,患得患失,憂心忡忡。梭羅不就說過:“城市是孤獨人聚居的地方嗎?”從而,我們把精神依託拋在了素未謀面的人身上,希冀在無利害關係的關係中達到關係的澄澈以滿足內心的情感渴求。然而沉溺於其中也將漸拋卻了責任意識,遠離原有的人性模式,不慎變會被本該調劑精神的網路促成精神的畸形。
逐漸地,我們的價值觀分崩離析,同理心蠶食殆盡,行事不依真正的理性與人性。
我們應明白,像計算機一樣思考,這並不意味著理性。因為計算機只是繁雜資料的承載者,行動的被支配者,智慧與心靈的短缺者。他們只是跟著程式的大流,不懂真正的思維,跟罔論反思自己的所為。
但是作為人類的我們,難道也甘落至此地嗎?難道我們不能固守我們原先純真的價值觀和同情心,而任其被洪流淹沒嗎?難道我們不能動用智慧,立判最基本的事理嗎?我們不足以剋制自己的言行,本著初心,砥礪前行嗎?
我們應警惕起來,不讓思想憊懶,精神渙散。而應目標堅定,腳踏實地,以自己的道德之固,作風之正,在當今的物質與資訊時代仍如過去的佼佼者般“咬定青山不放鬆”,而且還要樹立新的模範。使物質與精神的發展並駕齊驅,無論在怎樣的岔道口前都恪守自我不迷失,而非浮躁地無情地隨波逐流。
這樣,我們的理性與人性終將回歸,明辨是非,體察人情;精神健壯,靈魂富強。
資訊時代的迷宮 篇16
國一作文 ,494字資訊時代的迷宮,毋寧說是潘洛斯之梯,人們上上下下,卻無法超越至新的層次上去。計算機是一個人們用以突破的技術、是一種工具,絕不可視為人腦的未來方向,所有更新的創造應是人給予他物,假想計算機的絕對正確與無限理性,時代將成為計算機的時代,人與它無輊軒,“人”的概念與價值便也行將覆滅,更無論超越。同質化後思維的喪失,原子化後情感的破碎,這是比物質進步更亟待人修復的人文世界,由此或才能走出這盤桓了一個世紀的迷宮。
卡佛爾說:“要像一個人那樣活著絕非易事。”但此並非是人轉向計算機的理由,人們仍然需要在時代的煎熬下認清自我、追尋自我,延續“人”的意義與美。
資訊時代之憂 篇17
國二作文 ,970字隨著城市越來越現代化,科技越來越發達,手機成了人手必備的通訊工具,也是串聯起人們和社會的重要紐帶。但我們不曾想過,若因人工智慧的影響,人們的思想變得單一,孩子失去了想象力,思想變得冷漠、自私、腦中只有人工智慧灌輸的唯一思考途徑……這時候人類社會又將變成怎樣的形態呢?
國慶假期,我和對自己棋藝信心滿滿向我宣戰的妹妹對下五子棋,許久不見的妹妹棋藝大有長進,她的每一步棋都有所作用,為接下來的棋局作鋪墊,我與她小戰了幾個回合,在她不停地攔追堵截後,我最終敗下陣來。面對始終面帶微笑,不露怯色輕鬆應敵的妹妹,我不禁豎起大拇指。她驕傲地對我說:“這些下棋的步驟方法全是我與電腦對弈時學到的,電腦總會精心佈置引我入圈套,只要照著它的步驟其實很容易贏啊”!我十分震驚,常常閒來無事與電腦下棋,棋藝不精的我通常輸面大,原來都是電腦固定的程式在一步步帶領我最後到兩難境地。從這以後,妹妹依舊常與人下棋,用她那唯一的方法打贏天下無敵手。可是,這是真的包贏的方法嗎?
顯然並非如此,下棋本是思考取勝的過程,像妹妹這樣下棋,永遠都無法自己思考,僅僅是抄襲了人工智慧,假若對手不按套路出牌,那她便絕無勝利可能。妹妹在下棋方面與電腦一起思考,失去了自主思考的能力和看待事物的價值觀,這樣的行為著實是資訊時代給我們帶來的巨大憂慮之一。
樓下鄰居的拉布拉多犬近期走失,他們家裡人都在焦急地尋找著,與我一同走路回家的同學小穎見到張貼在小區門口的尋狗啟事,漫不經心地說:“說不定被狗販子偷了去賣錢了,你知道的,現在手機上這種新聞鋪天蓋地,早已不足為奇,還不如勸他們去狗市上找狗呢!”根據社會的變革,我內心是同意這樣的想法的,可不明白為何總有人為了金錢不惜拿別人的生命為自己的貪慾買單呢?即使是寵物,也是活生生的生命。對此類新聞習慣的我們漸漸失去了同情心,認為這僅成為了一種客觀存在的社會現象。
科技發達了,人們的同情心也在漸漸被磨滅,屈服於社會狀態,被人工智慧所統計的資料所洗腦,忘記了作為人類本應有的對事物的同情心和對此施以援手的想法,這亦是科技給社會帶來的憂愁。
我很同意庫克的觀點:人類若像計算機一樣思考,人腦的思考模式會僵化,漸漸地變得像機器一樣冰冷,這樣社會就將會停滯不前,為了避免讓人類在資訊時代有這樣的憂慮,每個人都應積極地自主思考,找回有價值和同情心的自己。
資訊時代,更需“人類式”思考 篇18
記敘文 ,959字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未來學家尼葛洛龐帝大膽預言了人工智慧的出現。然而,人類預想到了計算機像人類一樣思考,為“人機大戰”而恐慌著,卻鮮有人意識到,真正值得恐懼的,是人類失去價值觀和同情心,變得像計算機一樣思考—人類與計算機徹底調換了位置。
個人的價值觀,累成於生活經歷中每一個微不足道的細節,也正是人們各異的價值觀,形成了整個社會思想繁茂的盛景。然而當計算機將人連線成網,不同的價值取向撲面而來,人類便自發地在計算機網路中尋找認同感和歸屬感,導致了網路時代的價值趨同。與地域文化不同,網路的作用是世界性的,這種趨同便在整個世界範圍中發生,不同於主流的價值觀在此過程中被迫凋零。人類最終,如量化生產的計算機一樣,只擁有量產的思維,失去了個人的價值觀。
也正是源於這種價值的同一性,人類的絕對是非觀念被無限地放大。與計算機使用的二進位制相同,人類的大腦中也產生了一套“非0即1”的判斷模式,因此當女教師危秋潔在日本失蹤,網民立即武斷地將“去日本”劃為“非”的概念之中,以抨擊代替哀嘆與同情。資訊時代的同情匱乏,本質上是這個時代對差異的排斥和是非觀念的單一化傾向。
另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是人類對於事件後果思考的淡化。在沒有大資料的支撐下,計算機無法實現對後果的預測,只能機械地按照指令完成動作。人的閱歷本身便是一種“大資料”,換言之,人類是擁有預測結果的能力的。但在資訊化時代,網路交流是匿名的,個人的言論、行為都無需承擔責任,不必顧及後果,於是英國脫歐、網路暴力導致少女自裁,時代的列車脫離了預定軌道,向著無法預測的方向駛去。
這樣看來,資訊時代的種種混亂都是由計算機的出現引發的,我們應當摒斥它、拋棄它。實際上,無論是人類的價值趨同、絕對是非觀念,抑或是無責任下的罔顧後果,都是人性中客觀存在的,只是恰好在這個時代一齊爆發。時代的發展是必然的,人類的力量無法阻止時代的更迭。我們所能夠做的,是將人類自身適應於時代,不被時代潮流裹挾,學會包容差異,學會辯證思考,學會在無紀律的生活中束縛自我。
人類的思考,締造了長達近萬年的不朽文明。只要人類不為計算機所牽引驅使,即便人工智慧成為現實,人類也大可不必慌亂—人類將依然能夠控制它、利用它,彼時的人工智慧,也只不過是計算機更換了一種服務於人類的方式罷了。
遇見碎片化生活——碎片資訊時代 篇19
遇見碎片化生活——碎 ,881字放學回家,原本一直坐在沙發上看報紙的奶奶不見了蹤影。我走進房間才發現奶奶正坐在電腦前,鼻樑上架著老花鏡,眯著眼看著螢幕,手拿著滑鼠略顯僵硬地移動著,不時還用“一指禪”敲擊著鍵盤,螢幕上“網易”兩個大字格外矚目。我走近了,笑著說:“奶奶你也會用網路了?”奶奶也笑了笑,回答道:“嗯,趕潮流嘛—網路這東西可真好用,啥都有,我們年輕的時候哪有這種東西啊……”
這句話讓我陷入了沉思……三十年前的人們沒有任何的電子裝置,他們是怎麼獲取資訊的呢?或許是鄰居口口相傳,也許是訂閱的報紙,資訊單一完整,且人們各取所需。
現我們已經步入二十一世紀,網路逐漸成為了我們生活的一部分,但是隨著使用者越來越多,網路也變得越來越複雜,自媒體氾濫,大量的資訊被強行推送給我們,與其說資訊變得越來越多元化,倒不如說是網路的洪流衝碎了原本完整的資訊,碎成了無數塊不同的資訊,我們的生活,也隨之變得碎片化。
這樣的“碎片化”顯而易見,只要在搜尋引擎中隨意搜尋一個關鍵詞就有千千萬萬個網頁,幾乎每一個網頁都有所不同,點開後還有各個“分枝”將你帶入其他相關聯的網頁,碎片化的資訊儼然成為了一片汪洋。面對著這一望無際的海洋,我們到底該怎麼做呢?
有不少的人面對這片海洋廣闊無垠,就不經分辨,接收了所有的資訊,認為“多多益善”。但我想這些人只會在資訊碎片的海洋中倍感迷茫,最終可能迷失方向。因為隨著科技發展,資訊量變大了,卻同時也變得魚龍混雜,又有誰知道你得到的一大堆資訊到底是龍還是魚呢?那些“龍”的確是多多益善,而“魚”卻可能是一無是處的垃圾資訊,甚至對你造成負面的影響。這樣正負抵消,豈不是得不償失?
那麼我們又如何得到更多的“龍”呢?答案很簡單,只要啟用大腦中的“過濾網”就行了。我們不僅要對接收到的資訊進行分析,還要在單個資訊中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做到“察納雅言”,在碎片資訊的海洋中暢遊。
而面對被碎片化的資訊時代,我們也要適時關閉自己大腦的“接收器”。靜下心來整理收到的資訊;留下整塊的時間給自己閱讀思考;拋開微信提筆給遠方的朋友寫一封書信;放下手機和家人圍坐一起聊聊心事……
碎片化的資訊時代 篇20
碎片化的資訊時代作文 ,678字“碎片化”一個資訊時代的詞彙。如果讓一個普通人來描述自己十幾年前的生活,幾個字便能解釋清楚:看報,看電視。隨著科技越來越發達,瀏覽器與Wi-Fi漸漸地衝進了我們的生活,幾個字,變成了幾個詞,又變成了幾句話……這一切的一切都只因一個詞而引起科技。
科技漸漸讓我們的生活碎片化。公交卡是上班族的必備,每逢工作日,無論是地鐵站還是公交站總會水洩不通,乘著擁擠的地鐵或公交,微微抬起頭,放眼望去,人人都低著頭,如飢似渴的盯著手機,好似一隻只貪婪的老虎。
時間也變得碎片化。當我們想要買東西時,或許不用再像以前走到商場,轉了一圈又一圈。來尋找自己需要的物品,如今的我們,只需開啟手機,便可在網上開始購物,甚至比親自購買更方便,更省力。而正因如此,時間被撞擊成了一個個細小又單薄的碎片,灑落在各個角落。
閱讀,是排遣壓力的一條途經,可如今,走在大街上,又有多少人是手捧一本好書的?如今的人們誰不是捧著一臺手機,走遍天涯海角?在網際網路上,曾經受百萬人喜愛的好書已不復存在,隨意開啟一篇論文,講述的都是當今的遊戲與追星。我曾待在家,拿著一本書細細品讀,卻怎麼也靜不下心,這是為什麼?手機在我的身旁叮叮響,使我控制不住自己,禁不住誘惑的我,伸出雙手拿起手機,津津有味的讀著小說……但沒過多久,小說也漸漸碎片化,一本紙質書籍怎能一次性讀完?終究還是被分為了一個個碎片,一點又一點的品讀著……
我們的生活並非受網際網路所控制,讓碎片重圓,組成一個個歡樂又多彩的夢;讓時間不再破碎,還時間老人一個完整的沙漏。我相信,碎片重圓,已然不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