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隨感相關作文20篇

清明隨感 篇1

國一作文 ,802字

撥開面前橫生的雜草與茂密的枝杈,我們在略有坡度的山路上行走,如同一群探險愛好者。

外公的墓地就在前面不遠處,和現在流行的公墓不同,這裡存在的都是一座座獨立的大墓,背山面水,如同一間間鄉間別墅。上山的路無法通車,甚至連臺階也是時斷時續,有的只是前來祭祖的人踩出的條條鄉間小道。

記得兒時的我,對清明掃墓就很有興趣。可以跑到山上來踏青,能光明正大地玩火,就像散財童子一樣把大把大把的冥鈔與稀奇古怪的東西投入火堆,還可以滿懷希望地在先人墓前許下心願。到掃墓結束時,小孩們便一擁而上瓜分那些祭品。長輩們往往不會阻擋,反而會撫摸著我們的腦袋,說這是吃乖的,多吃點。

來到外公的墓前,同往年一般,所有人都開始忙碌起來。除草、掃地、擺放香燭與祭品……從我記事起,這些儀式便深深地銘刻在我的腦海中。一年復一年,我看著長輩們虔誠地做著這些工作,到現在我能上前幫忙,或許以後,我會帶領著自己的後輩來這裡,教會他們這些習俗。

媽媽拿著一沓紙錢,開始往火堆裡投放。我站在一旁,望著外公墓前躍動的火苗與被風捲起的飛灰,突然想起媽媽說過有關外公的往事。

外公死得早,他因為文革而被關進大牢。當時的媽媽只有三歲。外公也未留下什麼照片,我只能根據長輩的描述來想象我的外公。外婆說:外公是個很能幹的人。幾乎沒有什麼他不會的,家中的什麼電器壞了,根本不需要請修理工,外公自己搗鼓一陣保證能好。外公的脾氣也很好,很熱心,對街坊鄰居有求必應。我想:外公若是在世,一定是個很慈祥的老人吧,我一定會更加的幸福吧。

火漸漸地熄滅,山風捲起一地的的灰燼,紛紛揚揚飄上空中。長輩們說,這是已逝的先人知道我們在祭拜他,收走了這些供品。

清明節確實是一個緬懷先人的節日,不知外公在天之靈是否感受到我們對他的祭拜與懷念呢?

儘管我對外公早早地離世一直感到惋惜與耿耿於懷,但這終究是無可挽回,清明節,也只能是寄我遙思告祭外公的在天之靈。

逝者常已亥,託體同山阿。

清明隨感 篇2

國三作文 ,759字

隱約雷鳴,陰霾天空,晦暗的氣息壓抑著人的心情,似乎什麼要衝存禁錮,帶來漫天離殤。心中似乎也浸染了難言的痛楚,遠方傳來了渺渺的呤唱: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清明時節雨紛紛。沉溺著飄渺的煙雨虛幻,每一個起點就在糾結著世俗的羈絆;每一個斷點又在剝落著心頭的殘念,倚在窗邊,細數過往流年,或心傷或歡喜,或流淚。塵封的往事如好,寄入細雨綿綿,落下盡悉腸散盡了離殤。

路上行人慾斷魂。走在路上的人們也不似平常般言失或清明的愁緒無時無刻都在熨燙著人們的心。古人云:“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乃世事常理,可有誰能淡然處之?心中傳來了酸澀不明的鈍痛。遠去的親人呵,在和藹慈愛的地母的懷抱衝,你們是否安好?

借問酒家何處有,清明節的酒伴的是孤獨是寂寞。灑滿則溢,可道出的到底是誰的惆悵?可能真的是渴望一次痛快的醉,但願相隔如鄰,消魂一揮手,從此共嬋娟。

牧童遙指杏花村。傾洩一場盛世疏璃,暈開顏色的祕密,沙漏的寧靜是時光的相遇,亂了情緒,失了笑靨,擾了煙雨。清明給自己留下一份無言的沉寂,在夜深人靜的時刻畫著無法觸碰的距離。

框成標本的蝴蝶,定格了記憶,詮釋了永恆,隔著玻璃淡看淺春煙雨,拾取繁花飄落,靜聽新葉低語。

腳踏塵埃,任千絲萬縷的掙扎成為平緩輕盈的獨白,過去的不再重現,歲月滑下一些痕跡,於內心深處,與心中藏得最深的人道別。間或想起時,會泛起點點微笑,這是記憶化成的微笑,還帶有點點的淚,或許還有些苦澀。終於,故事有了結局。

清明節總是細雨紛飛,行人匆匆,總是那沉重的思念,總是那回憶的蔓延,不必再感慨世事無常,人生苦短;曾經真正愛過,生命便不存在遺憾,即使是天涯地角,即使相隔著無法跨越的橫溝,只要有愛,生活就有明天。

清明隨想 篇3

高三作文 ,756字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彷彿自古以來,清明的天氣便是如此陰柔,清明的感情便是這麼悲傷。可是今年的清明,天氣卻晴朗得無以復加,我的心情也隨之大好,能夠在如此繁忙的學習中得空享受這美妙的陽光,實在難得。

走在鄉間的小路上,兩邊的田地裡綠油油的麥苗,由於開通新路而久未經人的小路上竟也生出了小草。暖暖的春風迎面撲來,帶來了些許麥苗的甜香,淡淡的綠色瞬時瀰漫整個心田。

走到地裡,一腳下去,鬆公軟軟的,像剛剛下過的雪一樣,這一定是辛勤的農人年前精心翻耕過的。仔細聽,還能聽到泥土的聲音,像農民在耕地的樣子,撓到心裡怪癢癢的。

前方不遠處是一片樹林,已漸西斜的太陽給樹的輪廓鑲上了一層金色。樹林裡便是祖先們的墳冢,一丘接著一丘,其間還冒出幾株小草。懷著神聖而又莊嚴的心情,我們開始了祭祖,一?g?g黃土蓋在蒼老的墳冢上,揚起的塵土在暖融融的陽光下瀰漫成一片金色,一番勞作後,原先蒼老的墳冢竟增添了些許新色,體積也增大了一些。我知道,明年再來時,它還會是那幅蒼老的模樣—人類給祖先一些新色,自然再去慢慢地消化掉。這是一場人類和自然的接力賽,在這片土地上延續了千年。

爸爸點燃了燒紙,讓我撥動,鮮黃的紙由外向內燃燒著,黑色的圈圈在微紅的火苗中一點點縮小。隨風而起的灰燼彷彿一隻只黑蝴蝶,在傾斜的陽光籠罩下的樹林裡飛舞著,載磁卡人們的思緒,又落回大地,融於大地。大地就是這般寬廣,她像一位溫厚的母親,鼓勵女兒們向著天空飛翔,兒女們累了,她便張開那寬廣的懷抱,讓兒女們休息融化他們的的疲倦與哀傷。

爸爸將瓶中的灑化作一道,灑在墓冢前。酒很快融於大地,甚至還來不及將我拉緬懷帶走……

太陽已經西下,走在回家的路上,再回首,便於工作只見模糊的黑洞似的樹影,裹挾著些許太陽的餘輝,繼續見證著人與自然的永恆的接力。

書韻——清明有感 篇4

高一作文 ,746字

“清明時節雨紛紛”放在今日來說,是最適合不過了。那雨澎湃的飛舞著,便也少了許多出門的興致。捧起一本書,在書裡,那雨和書,也是絕配了。

清明總給人些許蕭條之意,或許是雨觸動了情,又或許是情催動了雨,在這悲哀與激情交織的《家》裡,我好似看見了一種靈魂在這時節裡吶喊。

指尖翻動書頁,莎莎作響,和著嘀嗒的雨聲,奏成一曲和諧的交響曲。書的名字是《家》,巴金老先生寫的,讀了幾章,也覺得頗有感觸。青春正好的我向往那激情爆發的語言,不生疏而深刻,不隱晦而深藏,《家》中文字直接而具有反思性,那生動而跌宕的心理描寫裡,又傾吐出了巴金先生怎樣的心情。

黑暗的制度,封建的禮教,讀書是可笑的,自由戀愛是禁止的,是多麼可悲可嘆可氣呢?或許是正值清明時節,我那滿腔的怒火競被澆成了悲痛,書中寫到的清明,是那樣的委婉與淒涼。

有時候,我在想,巴金先生的文學究竟留給了後人些什麼?他的文字沒有魯迅的鋒利,沒有席慕蓉的清新,沒有徐志摩音樂美,而他卻又為何在百年文壇歷史中以里程碑的形勢而立呢?

我想,是一種心情,一種憤概噴湧而發,那文字裡洋溢著屬於巴金先生的激情,那是屬於一個好男兒的滿腔熱血,那是一個讀書人對一個時代的深刻拷問與反思。

有時候,我在想,巴金或許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吧!他內心矛盾而激烈,他似想逃而不能逃,想進而無法進的心境使他文章有如這窗外的傾盆大雨般直直砸落,刺人生疼。

在《家》中,我看到了不同的路,不同的人生;我看到了人類前行的希望;我看到文字文明與社會文明的完美結合。我想,我真的讀出了文化。

總是願意佩服前人對節氣的感悟,巴金《家》中的清明節,是一頭壓抑著怒氣的雄獅,在特定的時代裡,在特定的節日裡,有一份特定的文化與精神,而這精神,註定只屬於清明。

清明逢雨,與書相遇,書落有聲,書韻無聲。

清明有感 篇5

國一作文 ,564字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首詩表達了人們對已逝親人的思念。

清明這天,我也踏上了踏青祭祖之路。經過山野跋涉,我們來到祖先墳前,擺上香油紙燭,鞠躬祭拜。那用泥土堆起來的墳包,雖然沒有城裡的公墓修得漂亮,但身在青山綠水間,渾然天成,更接地氣。

一路景色入眼簾,縱使自然風光無限,在祭拜先人時,卻是無比的傷感。想起了他們陪我們度過的歲月,種種的生活情景歷歷在目,不禁潸然淚下。天空陰沉,微風細雨,樹上的鳥兒唱著悲傷曲,路邊的花兒被風吹得搖搖欲墜,此時我才真正理解了杜牧的這兩句詩。

回程,看向遠方的田野,花生已經長出嫩葉了,一眼望去,一片綠油油的,是那樣的生機盎然。我不禁想到了一個問題:花生明知道自己長大後,會被農民收去,成為食物,為什麼它們還要長出來呢?人不也是一樣嗎?明知道自己到頭來都只有一個終了的結局,為什麼還要活呢?

通過祭祖,我找到了答案:祖輩為我們操勞一生,不正是希望我們能夠幸福地生活,讓家族興旺地繁衍下去嗎?人固有一死,但一生價值何在?花生被拔去,但留下了種子,來年它依然破土發芽,生生不息。而我們人類也是一樣,逝者已矣,生者自強。在這個意義上說,我們並不單純是為自己而活,也是為了家庭家族而活,自強不息,去實現自己的理想,實現先輩未曾實現的願望。

堅強地活下去,是一種勇氣;幸福地活下去,是一種考驗。

清明節感懷 篇6

清明節感懷作文100 ,945字

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到了,我的思緒隨杏花飛揚。

清明節是個追思先祖、追思先烈的節日,追思已經逝去的人,目的只有一個:不忘過去,開闢未來。

第一,追思先祖。到先人的墳塋祭奠,添添土,燒點紙,磕磕頭,是對先人的感恩、懷念和尊重。一首《酒幹倘賣無》的歌曲,唱出了許多人的心聲,“沒有天哪有地,沒有地哪有你,沒有你哪有我……”我們每個人都不是孫大聖,從石頭縫裡蹦出來的。是先祖、先人給了我們身體、物質、環境、文化,我們是先祖、先人的繼承和發展。沒有先祖、先人,就沒有我們的今天。所以我們要感恩。

在先祖、先人的墳塋前,我們不但要感恩,更要反思。反思自己的功德是否超越了前人。如果我們的功德超越了前人,那麼我們的先祖、先人會感到欣慰,我們自己也會感到自豪;如果我們是“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老鼠下崽兒一窩不如一窩”,那麼我們就在先祖、先人面前感到羞愧。知恥而後勇,比起先祖、先人,我們還有時間和空間。

第二,追思先烈。我們的祖國為什麼稱為紅色江山?因為我們祖國的今天來之不易,她是用無數革命先烈的鮮血和生命換來的。在我們享受太平、安樂、吉祥、幸福之時,我們不能忘記他們。列寧說:“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我們應該千秋萬代牢記先烈的豐功偉績,千秋萬代保持紅色江山不褪色、不變色。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無數革命烈士慷慨赴死!為什麼?為了心中的理想,為了革命的理想,為了崇高的信仰。這個理想就是“換新天”,就是“打破一箇舊世界,建立一個新世界”。這個“新天”、“新世界”應該是“人民當家作主,國家統一,民族團結,政治清明,全民共富,公平正義,文化繁榮,社會和諧,世界尊重”的社會,而不是統治階級政權的簡單更迭,更不是“道德更加淪喪,貧富差距更大,矛盾更加尖銳,社會暗潮湧動”的歷史倒退。在烈士墓前,我們每一個共產黨員、革命幹部都應該捫心自問:“烈士的遺願我們實現了沒有?我們有沒有背叛先烈的言行?我們在工作中還有哪些不足?還要做哪些努力?”如果每一個黨員幹部都能夠為自己的心靈進行一番洗禮,那麼,我們的社會將多一些正氣,少一些腐敗,多一些改革的動力,少一些私心雜念,多一些文明和諧,少一些爭鬥傾軋。

清明節,追思故人,懷念先烈,反思自己,淨心勵志,意義深遠。

清明有感 篇7

國小三年級作文 ,420字

又到了清明節,望著窗外的景色,我腦海中不時浮現出一個個在苦難中咀嚼苦難中變得堅強的前人。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公元1080年因“烏臺詩案”而被貶黃州的蘇子咀嚼著苦難,默默地墾荒種地,建造了“東坡雪堂”,寫下一首首流傳千古的詩篇。

心懷亡國之恨的勾踐,在吳國的牢獄中飽嘗艱辛之餘,為了激勵自己,他每日一面品嚐著奇苦的膽汁,一面在心中勾畫著復國的藍圖。最終越國滅吳,成為一代強國,這成為千古佳話,勾踐也因此名垂千古。

雙耳失聰對於一個音樂家而言是致命的打擊,但貝多芬卻對命運說“我要遏住命運的咽喉”。他在苦難的深淵中,用心體驗耳聾的痛苦、眾人的嘲諷,將苦難的果實整個吞下,用顫抖的雙手彈奏出一首首激勵人心的、美妙的樂曲。

清明節中,我們懷念古人,從前人的腳步中,我們知道,苦難本身是一種磨難、歷練,但是它也是一種激勵人奮進的機會。在遇到苦難時,咀嚼苦難,我們才能活得坦然。咀嚼苦難,我們才能超越自我。咀嚼苦難,我們才能走向成功。

清明節感想 篇8

國小五年級作文 ,610字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我們都知道,清明節不僅是祭奠列祖列宗的上墳節,也是祭奠革命英烈的重要日子。

清明這一天人們都會去掃墓,拿上水果和白饃,獻上供品,鞭炮齊鳴,紙錢紛紛。百姓祭拜祖先,說明後繼有人。而烈士陵園裡,就會出現一些社會組織和學校自發組織去掃墓,緬懷為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而流血犧牲的革命英烈。這樣一來,清明則有了更加深刻的節日內涵,因為它既傳承了中華民族百善孝為先的傳統文化,也提醒人們應該感恩那些為我們生存和發展做出貢獻的人們。

由清明節,我想到了那些為偉大祖國的誕生而付出一切的偉人們,以及為革命勝利而壯烈犧牲的戰士們。偉大領袖毛主席一生有著無數的可供後人追憶的事蹟。長征的時候,身為領袖的毛主席把自己的棉被送給了沒有棉被的普通傷員,自己卻凍得直打哆嗦。抗美援朝時期,毛主席把自己的兒子毛岸英送到朝鮮戰場上參加戰鬥,致使毛岸英最後壯烈犧牲。還有董存瑞捨身炸碉堡、志願軍英雄黃繼光胸膛堵槍眼……這樣的事蹟感動著千千萬萬的中國人,鼓舞著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不畏困難,勇往直前!

是那些最值得我們追憶的革命先烈,他們用鮮血和生命為我們換來了今天的幸福生活,讓苦難深重的中華民族從此揚眉吐氣,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生於和平時代的我們,今天更要倍加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感恩過去,珍視現實,勇敢面對未來。並謹記這份對祖國的忠誠,好好學習,努力成為國家的有用之才,為祖國更加美好的未來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

清明隨筆 篇9

國小六年級作文 ,874字

清明節,一個對故去人抒發思念的節日,一個給自己留下思戀的節日。

—題記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是唐代詩人杜牧寫的詩句,抒發了多少人對故去人的思緒與憂傷。

一到清明,天公便開始哭泣,望著窗外的情景,想起那淡淡的憂傷。記得,那是太奶奶去世的時候,就連遠在外地上班的姑姑、姑父全都回來了。那個時候我不知道他們為什麼要趴在棺材上痛哭。直到幾天後,我才知道,我太奶奶走了,永遠的走了,永遠的離開了我們!那時,我遲到的淚水奔湧而出,可太奶奶卻已遠去,不再回來!

每到清明節,我肯定會去給我的太奶奶掃墓。今年的清明,乘坐車中,只見窗外白茫茫一片,無數虛線偶爾閃過一兩個身影,漸漸的消失在陣陣哀傷中。每次來到太奶奶的墓前,我總會忍不住失聲痛哭—因為我想起每次回老家,她對我的微笑,想起她逗我玩、逗我笑、逗我開心的情景,還有她為我做的美食……

一陣山風吹來,山上粉色的桃花,金黃的油菜花,傳來陣陣清香。清明在我心裡,不單是一個節氣,也不是一個儀式,而是對逝去親人的哀思,是對生命的敬禮!

清明節不單有種種哀思,還有淡淡的童趣。

在老家的籃球場上,我正放著風箏。風箏是個小燕子形狀,由於做工巧妙,栩栩如生的小燕子在籃球場特別出彩。一陣山風吹過,我便開始起跑,沒一會兒,風箏就飛了起來,我就停了下來。望著寧靜的天空中飄著幾朵白雲,給藍藍的天空中增加了幾分色彩,美得像一幅畫兒,漂亮的風箏就在這一幅美妙的畫中。“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這正是寫放風箏的場景。風箏飛的老高,牽住風箏的線忽然斷了,於是我們在遺憾中目送風箏飛向遠方……

都說清明的春色非常濃稠,都說清明的內涵十分豐厚;清新的風放飛著淡淡的童趣,明亮的雨寄託著種種的哀思;清秀的山和明麗的水一起在這美麗的清明節之中。

在思念的天空,我明白了生命的真諦還有愛的內涵;在快樂的童年,我明白了成長的過程還有幸福的含義。

清明的風,把生命的春暖秋寒燃成了歲月的澎湃的激情;清明的雨,把永遠的唐詩宋詞化成了清新的生命水墨!

—後記

清明隨筆 篇10

清明隨筆作文500字 ,529字

又是清明,又是如絲細雨。似乎幾千年來從未更替的氣流交換如期帶來了一場滲著寒意卻又充滿暖的希望的細雨。假期裡並無許多事情可做,祭祖事宜早已完畢,家中諸事也都有長輩張羅,不甘於宅起來的我披起雨衣出了家門。

出了樓道,風雨寒意一起席捲過來,一個激靈帶走了我懶洋洋的倦意。小路,小山,小河,往昔明瞭的一切似乎都在蒼茫的天地間化作了一片。我已然忘記了自己的初衷,默默地遊逛著,漂流著,不知不覺的靈魂也已經化進了天地。

人生短短三萬天,如夢似幻,每個人都好似一柄刻刀,在這個似乎無窮大卻又無窮小的世界裡勾勒著各種痕跡。每一道都那麼的漫不經心那麼的隨心所欲,每一道卻又在歷史規律這隻大手之下顯得那麼的張弛有度,那麼的井然有序。

抖一抖雨水,回過神來想到自己,我不過是天地棋局的一小卒罷了,我應該如何作為才能讓自己百年光陰不至於白白耗盡呢。大概就是盡力的去影響和改變這個世界和這個世界裡的人。我的一生或許不會留名青史,但是我的所作所為不論是善的還是惡的都會留下哪怕是及其細微的印記。

不如歸去,抖去私心雜念,捻起路邊的一片柳葉,一朵落花,情與意都回歸身體,回家的路上,彷彿聽見了號角與金鼓,透過雨霧,小山的後邊,光芒仿若就在眼前。明天,新的征程,新的人生,依舊由我自己主宰!

清明隨筆 篇11

國小四年級作文 ,406字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第當清明時,我不由想起。

今天,是4月5日,又是一個清明節了。我回到了老家—順昌。爺爺帶領著我們來到墓地。大家下了車,有點拿著斧頭,有的拿鋤頭,還有的拿著柴刀。我和媽媽什麼工具都沒有,只好用手來拔草,我們戴上手套,就開工了。今天空中沒有一片白雲,沒有一點兒清風,卻還頭頂著一輪烈日,不一會兒大家都汗如雨下,大家的臉變成了紅蘋果兒,可就是這樣,大家也沒有停下來休息。大約20分鐘過去了,墓地被大家打掃的煥然一新了!爺爺把祭品放在墓前,接著,大家都開始燒香。然後就燒紙錢,最後,爸爸把鞭炮一點,伴著“啪啪啪……”綿綿不斷的聲音,我們向山下走去。

走在路上,爸爸告訴我:事實上,在唐代,掃墓是清明前一天寒食節的內容。唐玄宗在開元二十年詔令天下“寒食上墓”。因為寒食與清明相接,後來就逐漸被人們傳成清明掃墓了。這一次的清明真讓我受益匪淺呀!

清明有感 篇12

國一作文 ,630字

一滴、兩滴,雨來了,帶著一絲春天的連綿,又帶著一絲夏天的粗狂,卻又很平和,連續數日的炎熱逝去了,感覺微風輕撫過我的面頰,心中很是愜意,嘿!雨夜的清明。

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中華民族的一種固定的風俗,不過隨著時間的流逝,也出現了不同的風俗,如踏青等。

清明節,讓人緬懷先輩,令人留戀,令人悲嘆,又令人振奮,這清風中蘊含了許多先輩們的事蹟。

今天,我們到了西安烈士陵園。我走到碑下,仰望那高大的墓碑,也仰望先烈們那高大的身影,敬愛的革命烈士們,您用青春和生命為民族解放而英勇抗爭的光輝業績令我們敬仰;您留下的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它激勵我們嚮往美好的生活;您的精神已在我們的心中生根、發芽、成長。

離開了墓碑,我又走進了一片森林,地面些許有點兒泥濘,樹葉上還有雨天未乾的雨水,晶瑩明亮,在陽光下閃閃發光。時不時還能聽到鳥鳴聲,清脆婉轉,很是癢耳。風中混雜著雨水的清新以及花的香氣。一眼望去,一大片桃樹競相開放,還有地面上數不清的野花、青草,一時間,竟目不暇接。踏著那泥濘的路,聽著那婉轉的鳥鳴,聞著那迷人的花香,看著那動人的景色,嘴裡還哼著古老而又悠遠的曲子,一直走了很久、很久……再沒有這般放鬆了!那顆被學習壓垮的心,又活了起來,心中只有愉快。踏青真是一個緩解壓力的好方法,這便是踏青的含義吧!

願烈士先輩們的靈魂,在這片充滿詩意的土地上永存,願他們的精神世代相傳,永垂不朽。

清明隨筆 篇13

國小六年級作文 ,864字

“今天來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如何?”一大早,房間裡就傳來爸爸興奮的聲音。一聽到旅行,我和媽媽兩眼放光,異口同聲地問:“去哪兒玩?人肯定很多。”爸爸笑著說:“那裡人不多,到了你們就知道了。”

吃過早飯,備了些零食,我們就上路了。

我們邊聽邊哼著車上的歌,欣賞著沿途的風景,一會兒就來到了黃岩,放眼望去,朵朵白雲飄在一座座連綿起伏的青山周圍。瞧!那朵雲像用一隻手托住下巴的貓,那隻貓的旁邊好像有一條大魚,原來這隻貓是在等待美味呀;那朵雲好像天上派來的小仙女,保佑天氣晴朗;那朵雲則像一隻張大嘴的鱷魚……不知不覺汽車已開上山路,我還沉浸在我的遐想之中。

“你知道這是哪嗎?”一個聲音打斷了我的構思。“啊!是鳥山,我們在跑山”。我興奮地叫起來。“沒錯。”爸爸說:“坐穩了,前面有彎道。”只見爸爸的手將方向盤一會兒向右打死,然後又迅速地向左打死,我們的身體也隨之傾斜,聽不見車內的音樂,只有風在耳旁呼呼作響,隨之撲鼻而來的不再是汽車尾氣,而是淡淡的花香與泥土的芬芳。車外是一大片一大片的竹林,他們挺拔、粗壯,有的紮根於巖縫,忽地想起鄭板橋寫的《竹石》:“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韌,任爾東西南北風。”竹枝又細又長,枝頭有三四片如同水滴狀的竹葉,青翠欲滴,讓人心生喜愛。

汽車順著山路搖擺而上,很快就到了山頂,那風景更是壯麗,剛下車就聽見“叮叮咚咚”的響聲,順著聲音尋去,原來是清澈的山澗隨光滑、長滿苔蘚的巖壁飛流而下,這山澗雖小,卻讓我感受到它想匯成江河大海的志氣。我彎下腰,蹲下來—野花、野草,那最亮麗的風景線是辛勤勞作、採花釀蜜的蜜蜂,它們停在花上,盡心盡力地釀好每一滴蜜。李商隱的《風》突然出現在腦海裡:“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

站在山間,張開雙臂,閉上雙眼:巍巍聳立的青山,碧波盪漾的綠水,感覺每一個畫面永恆的定格在腦海裡。深呼吸,嗅到了大自然的芬芳清香。睜開眼,只覺與身旁連綿起伏的青山同高,伸手可觸藍天白雲。

這次的小旅行,不僅讓我感受到大自然的美,還感悟到大自然生命之美,之壯麗。

清明隨想 篇14

國小六年級作文 ,1847字

農村的清明節,家家戶戶上墳祭奠先祖。一般都會買五色紙,裁剪成小方塊,用土壓在墳頭,花花綠綠的,墳場顯得格外顯眼,這叫別百紙,百紙,諧音百子,寓意後代人口豐旺,子孫滿堂,生活幸福,各行各業都有光彩。老人們說,墳堆平時是不能動的,只有清明節才能填土整理。總覺得這個節日與眾不同。

城裡上學時,有一年清明節,聽說學校組織去烈士陵園掃墓,著實讓人興奮了很久,畢竟在烈士陵園祭奠先賢,還是頭一次,之前根本沒有去過。誰知我的植物生理學沒有及格,老師選擇別人去掃墓的機會,讓我補考!這個訊息讓我情緒頓然低落,剎那間覺得自己那麼愚笨,悔恨之氣,羞澀之情,難以言表。閃著淚花眼睜睜地看著別的同學胸帶小白花,排隊離開校園……終於考完了,我們幾個補考的同學,卷子一交,從捷徑小路奔跑,氣喘吁吁到了烈士陵園,祭奠儀式早已完畢,只見先前來的同學們在烈士墓群間靜默瞻仰,墓碑前陳列著一朵朵小白花,那是他們胸前佩戴的小白花給敬呈上去的!我這個原本沒有機會參加祭奠活動的人,當然少了一朵小白花,卻懷著一顆純淨崇敬的心靈去的,心中略有釋然,但還是陣陣湧起遺憾……

這次烈士陵園之行,成全了我集體參與祭奠英烈的唯一的記憶。再後來幾乎再沒有去烈士陵園。

今年,清明節前夕出去辦事,看到烈士陵園門口不斷有中小學生排隊進入,這讓我立刻想起了清明節。事完後,索性尾隨學生隊伍再次進入烈士陵園。

一進門口是隱壁牆,潔白的牆上是英烈故事浮雕。繞過隱壁牆,便是烈士紀念碑廣場,潔白的烈士紀念碑顯得格外莊嚴肅穆。廣場上聚集了許多中小學生,他們胸前佩戴著小白花,排列著整齊的佇列。每一個佇列打著隊旗。從不同的校服可以判斷出來自不同的學校,每一個學校舉行一次祭奠儀式,由學生主持,站在烈士碑前宣誓,還有敬獻花籃、唱歌、朗誦、快板等形式的紀念活動,他們以嘹亮的歌聲和莊嚴的宣誓,祭奠這些為國家的獨立富強、民眾的安居樂業奉獻出生命的先烈。場面十分隆重,作為旁觀者,還算是給我補上了上學時錯過的那次活動。心中覺得踏實了許多,儘管只是旁觀,但我感到一種深深的尊重、紀念和傳承。這樣的活動,猶如悠悠春風,隨著四季更替,草木發芽成長開花結果,完成生命的使命和職責。我們每一個人在迴圈著先輩的生命週期,所不同的是生命的質量有差異。為國為民安康者的生命,永遠是後代嚮往的一面旗幟,自私自利的生命終究是一縷青煙,在微風中消散。

看完一所學校的廣場活動,便趕忙隨隊走進陵園墓葬區。鬱鬱蔥蔥的松柏樹下,整齊而莊嚴的墳碑矗立著,碑石上刻寫著英烈的姓名和簡歷籍貫。我沒有攜帶小白花,也沒有舉行祭奠活動,我只是一個不漏地瞻仰了他們的碑刻,找到了我村裡的先烈。我在旁邊看著灑落在陵園裡的小朋友,看著他們將自己胸前的小白花摘下來,莊重的陳列在烈士碑前。我站在我村的烈士碑前,很想為他們爭取幾朵小白花。這時,過來兩個小女孩,只聽到一個說:“我的小白花,就要給雷鋒叔叔的敬獻。”另一個乾脆對著我說:“叔叔,你知道雷鋒叔叔的碑在哪兒嗎?”我隨即啞然,趕忙答道:“雷鋒不是榆林人,這兒沒有他的墳墓,怎麼可能找得到呢?”小女孩顯然很失望,轉身嘴裡嘟噥著:“那這花該給誰敬獻呢?”看著她倆的背影,我頓覺自己渺小了許多,她們遠去的背影在松柏樹間和烈士碑頓然那麼高大偉岸。我趕忙跑過去,告訴小姑娘,烈士陵園裡埋著的都是雷鋒,她們都和雷鋒一樣,用自己的生命捍衛了國家的安定和民眾的安康,他們都是雷鋒,都是英雄!小姑娘便隨手將小白花端端正正陳列在一塊墓碑前,並認認真真地敬禮!

離開陵墓區,便走進展覽館。展覽管裡陳列著許多榆林戰爭時期的圖片和實物,小學生們聽著講解,看著實物,有的還拿出筆記本記錄著……我看到了我的老師賀佔峰,看到了曾經耳熟能詳的的那些人的姓名。

很久沒有去烈士陵園了,一切顯得那麼生疏。我想,生疏烈士的是我們,烈士就在陵園的蒼松翠柏之下,就在這塊深厚的黃土地上,他們不因為沒有我沒有到來而逝去英氣,也不會因為我的到來而更加耀眼奪目。只是,由於我的少去,而減少了自己對生命的理解,忽略了對人生價值的思考。

踏著階梯離開,看著孩子們進進出出的腳步,作為一名長期基層工作的成年人,我似乎短缺的太多了,竟然長期沒有進去走走看看,讓陵園的清淨和肅穆,洗滌一下心靈。也許短缺的不是這個,而是一顆積極而寧靜的心靈。

清明有感 篇15

國小六年級作文 ,788字

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到了,許多往事又重臨於我的心頭。燕子到南方去了,有飛回來的時候;楊柳枯萎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重開的時候。可是,親愛的外公,您長眠在那冰冷又寂寞的墓地裡,卻怎麼也喚不醒、起不來。外孫女與您近在咫尺,卻陰陽相隔,千呼萬喚也無法讓我和您見面,這悲傷,這痛苦怎麼不讓人難過呢。

記憶長河中,那美好的場景時時印在我的腦海裡:您帶我去放風箏,我們一起放,開心地放。可現在愛孫女的外公卻怎麼也回不來了,這究竟是為什麼啊!

透過那萬丈光芒,我看見了熟悉的山路,滿山的小草還是那麼嫩,五顏六色的花寂寞地開放著。這一切讓我感到親切極了。景物依舊,可外公您卻早已離開了我們。記得那次您舊病復發,一下子不醒人事,我聽了這訊息差點暈了過去。不相信!這不可能!這不可能!我加快了腳步,帶著一絲希望飛奔到外婆家。可是一進門,外公早已走了。外公您打我也好,罵我也罷,可您為什麼那麼早就離開了呢?一想到這,我的眼淚便帶著幾縷悲傷的情愫情不自禁地掉了下來。老天爺真是太不公平了,把您帶走了。外公,我捨不得您,即使我知道人死不能復生,但是我還是那麼痴心妄想。因為我忘不了您。外公!我再也不會惹您生氣了。外公!

在通向墓地的路上我邊走邊哭,媽媽的安慰讓我幼小的心靈貼上了小小的創可貼,我停止了哭泣。來到墓地,我小心翼翼地把鮮花擺在陶罐下,媽媽、爸爸還擺了圓鼓鼓的鴨蛋、香噴噴的肉、紅通通的蘋果……再擺上了外公最喜歡的五糧液。隨後,我們一起燒紙錢,放鞭炮,“啪啪啪……”那炮聲像是外公對我們的祝福。

我依依不捨地離開了墓地。外公雖走了,但我卻在等待與思念中一天天長大。現在我終於明白,外公是再也回不來了,陪我度過的只能是長長的思念和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外公!您放心吧!外孫女長大一定會有出息的。外公,再見了!

清明有感 篇16

國一作文 ,841字

淅淅瀝瀝的小雨,輕輕洗滌了昨日的風沙,帶著溼冷的氣息迎來了清明節。

一大早,父親與我收拾好一切,便回老家。它坐落在三張鎮的一個村子裡。一路上,車輛稀稀疏疏,沒過多久便到家了。爺爺奶奶很高興我能回來,我見地上有一張百元大鈔,旁邊還有些白紙,我問道:

“爺爺,那是幹什麼的?”

“要將錢印在紙上,就叫紙錢,給在‘那邊的’逝者用。”

我似懂非懂地點點頭。

九點多時,我們出發了,同行的還有另外兩個爺爺,都是我爺爺的兄弟,一個叔叔,兩個男孩。一段水泥路過後就變成了土路,坑坑窪窪,泥濘不堪,我們走得很艱難。一路上遇到了許多人,簡單的打聲招呼,便都沉默了。空氣似乎很沉重,讓人無比壓抑,我便只管低著頭走。

“好了,到了。”是爺爺的聲音。我抬頭髮現路兩旁全是獼猴桃架,還有柏樹。我拉拉父親的衣袖,拋去一個疑惑的眼神。父親說:“這是你爺爺的爺爺的墳。當墳老到一定的時間,便將其剷平,所以你沒看見墳墓?”我點點頭,走入獼猴桃架中,爺爺徘徊了一會兒。便將手中的“紙抓”插在了一個杆子旁,三個白髮蒼蒼的老人一同跪下,彎著腰點了火,便開始燒紙錢,他們嘴裡虔誠地念叨著對已故親人的懷念。我跪在後面望著那三個佝僂的背影,鼻子有點酸。最後我們所有人都鄭重其事地磕了三個頭,便又去了爺爺的父母的墳頭。

這個墳頭栽著松柏,松柏意為萬古長青,三個爺爺都有些動容。這時颳起風來,火苗越竄越高,已有些逼人。但三個爺爺仍舊跪了下來,俯著身子,燒著紙錢。一沓紙錢連在一起,卻一同入了火堆。爺爺竟伸手將那沓已燒了一角的紙錢拿了出來,沒有一點兒燙到的樣子,可我明明看到了三四個火星落在爺爺手上,難道沒有一絲感覺嗎?爺爺撕開紙錢又放進火堆裡。我跪在後面靜靜的看著,有些出神,又磕了三個頭,就踏上了歸程。

清明節我們祭祀祖先,此刻我坐在車裡久久不能忘懷……

清明有感 篇17

國一作文 ,828字

每年臨近清明的時候,心中總會有絲淡淡的哀愁,雖不是那麼強烈,卻總也揮之不去,就這樣在心頭繞著。

伴著夜裡的雨聲,閒讀宋詞:“燕子來時春社,梨花落後清明。”又讀到:“舞煙眼雨過清明”。我心驀然一驚,清明又至,但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我來到了渭華起義紀念館。

車顛簸地行駛在道路上,大片大片的油菜花,迷醉了我的眼,十分漂亮。仔細遙望,還有許多肥胖的黃蜂和蹁躚的蝴蝶在菜花枝頭上歌舞,好不暢快!不知不覺,我們已來到了渭華起義紀念館。

一進門,遠遠望去,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山頂那座高大的紀念碑上奪目的十個金燦燦的大字:“渭華起義烈士永垂不朽”。我邁著沉重的步伐,走到碑前,深深地對紀念碑鞠了一躬。

來到烈士墓園,一進門便看到中間一個鮮紅的五角星被許多的小石碑包圍著。四周的牆上,刻著那些烈士的英名和事蹟,他們的故事讓人驚歎!望著那隻紅色的石碑和中間那鮮紅的五角星,我的眼睛不禁有些溼潤,心情異常沉重,我將手中那朵美麗的菊花輕輕地放在碑前。

敬愛的革命烈士們,您用青春和生命,為民族解放而英勇抗戰,你留給後人的崇高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寶貴的財富,它將永遠鼓舞我們進取向上!

敬愛的革命烈士們,經過你們不懈的努力和艱苦的奮鬥,當年被帝國主義辱罵為“東亞病夫”的中國人已經站起來了!今天,我們接過從你們手中傳來的接力棒,決心全面完善自我,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奉獻小小的力量!

敬愛的革命烈士們,此時此刻,我們想用一朵小花寄託我們的哀思,我們想用一座石碑來表述我們的敬仰,但是我們明白,最好的方式只有一個,那就是繼承您的意志,弘揚您的精神,讓我們的明天更加輝煌,讓我們的祖國更加富強!

“紅花無情笑東風,青山有幸埋忠骨”敬愛的先烈們,你們的死重於泰山,你們與青山同在,你們與大地同存,你們是我們心中一塊永恆的豐碑,你們的精神永存,您永遠活在我們的心中!

清明有感 篇18

國一作文 ,596字

清明,乃萬物皆顯,氣清景明之時。清明正是遊玩踏青的好時節,今天,我與父母去探望親戚,一同出遊賞櫻花。櫻花半盛半衰時,卻是絕美。

來到公園門口,雨水打溼過後的空氣中醞釀著新翻的泥土的氣息,混著青草味兒,還有櫻花的芳香。放眼望去,整園的櫻花樹錯落有致,綠植掩映,粉花瀰漫。我深吸一口氣,悄然走進這個空靈的世界。

兩排迎客鬆欣然張開了手臂,紳士般矗立在公園門口兩旁。花開花落,四季無常,櫻花瓣撒落一地。草的碧綠,花瓣的粉嫩,土地的棕褐,交織成一方美麗的土地。一陣清風撲面而來,挾卷著數百粉嫩的精靈,他們在空中跳躍著,飛舞著,浪漫地在空中跳起絕美的華爾茲。時而一瓣、兩瓣地飄落在頭髮上,為小孩子們增添一兩份童年的純真與可愛。

走近一棵櫻花樹,手指撥弄著被雨水浸潤的花苞,顯得那麼粉紅誘人。萼片是青翠欲滴的,花瓣由紅至白,巧妙地過渡使得櫻花苞好似一位嬌羞的少女,花蕊金黃,飽含神韻。連著花苞的枝條勝不過花朵的稚氣,低下了頭,“千朵萬朵壓枝低”。

來到公園中心的一座亭子裡,走廊邊的石椅上坐滿了形形色色的遊人。但都靜得出奇,或許也是被櫻花的美麗所震撼吧!我找到一個空位子坐下,欣賞著兩旁的美景。青草碧翠,襯托著飄落的櫻花更加絢爛多姿。櫻花,衰也不乏美!

櫻花綻與衰,皆是一種美,一種朝氣,一種蓬勃的生命力!在清明,駐足僅存的一抹櫻花前去看一看吧,盡情領略大自然別具一格的美麗!

清明有感 篇19

國一作文 ,764字

“清明時節雨紛紛”,清明節這一天,細雨真的綿綿下個不停。渲染了迷濛黯然的氣氛,給人帶來憂愁和悲傷。我和爸爸媽媽因為思念家鄉,便一起到美麗的鄉村踏青。

一路上,春景明朗絢麗,生機盎然。讓我們倍受感染,我不禁低吟:“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春天的山村,千里大地花紅柳綠,鶯歌燕舞,鬱鬱蔥蔥的樹林綠遍了山陵和原野,稻田裡的水色映著天空的光輝,呈現出一片白色。山間到處鳴響著鳥兒歡快清脆的叫聲,濛濛的細雨如煙似雲,輕輕地飄灑著,這真是“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裡雨如煙”啊!我們欣賞著美景,興致勃勃地前進著。這時,兩個天真爛漫的孩子映入了我們的眼簾,他們在路邊追逐打鬧,在和煦的東風中放起了風箏。“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我吟誦詩句,這兩個活潑的孩子給美好的春天平添了幾分生機。

“黃四孃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我們走進農家的花園,美麗的景色讓我們驚歎。小路兩旁開滿了鮮花,壓得花枝都彎下了腰。遊戲的蝴蝶在花叢中時來時往,盤旋飛舞,依戀著不願離去。自由自在的黃鶯在樹上發出嬌柔的鳴叫,聲音是那麼和諧動聽,這種境界,既使人驚歎,又叫人舒服。

我們又來到田野,真是“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田野上長得茂盛的野草,每年一度枯榮,又一度繁榮。春風吹來,它們生機勃勃地生長著,充滿了生氣。“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田野無邊無際,一陣清風吹過,草兒低伏下去,顯現出成群的牛羊,給靜寂的田野增添了無限樂趣!

今天,清明踏青讓我體會到了鄉村簡樸而富有樂趣的生活,鄉村是多麼的美好!四月的鄉村,到處呈現著別樣的風景。

清明隨想 篇20

國小四年級作文 ,362字

溫暖的陽光普照大地,卻照不進人的心裡;料峭的春風掠過蒼穹,蕭瑟直達人的心底。當稚嫩的心靈蒙上了層層陰霾,風吹不散,反而扯得生疼。正因為曾經溫暖,回憶才如此傷情。

又是一年清明時,我又看見了他們的身影。你們已不是打太極的硬朗和織毛衣的笑容。只是隨著煙火嫋嫋離我如此遙遠的兩個盒子,以及我無法控制的眼淚。眼淚裡有梨花的凋零和古井的乾涸,徒留淡淡的香與盈盈一水縈繞在我的靈魂深處、

又是一年清明時,我又憶起來了你們的點滴。你們依然是我罰掃前庭的落寞和掉落衣架的害怕。不曾遺失的嚴厲或者慈愛,只是入了黃土,落了塵埃,久遠,也清晰。那清晰裡,又何嘗沒有失去的痛楚,以及你們永遠愛我,永遠伴我的誓言。

又是一年清明時,雨未紛紛,傷卻紛紛。

春天是溫暖的嗎?不完全是。你們的墓,我並沒有見過,這或許是一種解脫。

哪裡的白煙,是你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