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鄉在變化相關作文20篇

我的家鄉在變化 篇1

國小六年級作文 ,546字

“很小的時候,爺爺對我講,我出生在一個叫穆稜的地方。”山青水兒秀,田野稻花香,高樓平地起,公路織成網。這就是我的家鄉,穆陵市。

城市裡高樓林立,一處處居民小區,如城市花園。筆直的油漆馬路上,車水馬龍,大街上人來人往,商鋪裡生意興隆,人們住著樓房,開著小車,夜晚,霓虹燈閃爍,明如白晝,廣場上歌聲飛揚,人們翩翩起舞,好一副幸福美麗的景象。

農村裡綠樹紅牆,一到清晨,雄雞啼叫,隆隆的拖拉機聲伴隨著人們的歡笑。農民伯伯們便開始了一天的勞作。他們春播秋收不辭辛苦,到了秋天豐收的量是對的像小山人們的臉上露出了豐收的喜悅。他們殺豬宰羊慶祝豐收。過上了幸福美滿的生活。

現如今,村村建起了公路網。家家都有摩托車,還有小汽車,年輕人開著小車到城裡購物。交通高速發展。給人們的出行創造了最大的方便。

我市還建起了生態園。為人們的生存環境改善提供了榜樣。過去的荒山,現在已綠樹成陰。參參的溪水,發出了清脆的歌聲。人們已經意識到了生態環境的重要性。全市人們已經行動起來,為保護我們的生態環境做出了努力。目前我們的縣城在向著無煙城得標準,大步前進。我相信不久的將來一定是一朵美麗的花園城市。

美麗的穆稜是我的家鄉。幸福的穆稜是我的母親。我愛我的家鄉,我愛我的母親。濤濤的穆稜河,我們的母親河。源源流淌,生生不息。

我的家鄉在變化 篇2

國小六年級作文 ,535字

我的家鄉在三道嶺,它可能在大城市的人眼中什麼都不是,可在我心中是無比的美麗,因為這是生我養我的地方,這是我們祖先用辛苦的汗水、勤勞的雙手和智慧創造的。

它沒有烏魯木齊那樣美麗富饒,也沒有想哈密那樣瓜果飄香,沒有巴里坤那樣綠樹環繞,也沒有喀納斯湖那樣景色宜人。

記得小時候,這裡還沒有樓房,映入眼簾的是破爛不堪的平房。房屋低小,還有的牆塌了,用樹枝做了堵“牆”。可現在就不同了,幾十棟樓房拔地而起,塗上了鮮亮的油漆。

原來的舊市場就在八校前面,而且還連著馬路。不僅交通不方便,學生還都不安全。現在的市場改道了青年路。馬路暢通了,學校門前不堵了,去市場買菜也方便了不少呢!

原來的八校,操場上的磚地已經鬆動了,同學們不注意就會扭到腳,摔傷。現在,八校正在翻修,我相信翻修後這些問題就不會再有了。

原來的交通工具是摩托車。我記得有一次,風雪交加,爸爸還得上班,他騎著摩托車,頂著嚴寒去上班。就這樣,讓爸爸患上了關節炎。現在家家都有了汽車,我家也不例外,有了一輛屬於我們自己的車,以後爸爸去上班就再也不用怕嚴寒酷暑了!

我喜歡我的家鄉三道嶺,它讓我感受到了家的溫暖,讓我看到了家鄉的飛速發展。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科技發展會給我們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

我的家鄉在變化 篇3

國小五年級作文 ,285字

我的家鄉位於新疆哈密,是一座煤炭小城。

這裡煤礦資源豐富,老一輩的人在五六十年代就來到這裡,建設著祖國的邊疆。

以前的家鄉就是茫茫的戈壁灘,氣候條件非常不好,不僅乾旱少雨,風沙還特別大。

惡劣的自然環境使人們意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人們齊心協力,一起植樹造林,治理風沙,現在的家鄉小城綠樹成蔭,鮮花盛開。無論是小區,公園還是健身廣場到處都是綠色,空氣也清新極了。再也不是過去大風颳來,飛沙走石的模樣了。

家鄉的變化很大,過去低矮的平房早已變成了一棟棟嶄新的樓房,街道上商鋪林立,人們的生活品質大大的提高了。

家鄉的人們安居樂業,享受著如今的幸福生活。

我愛我的家鄉。

我的家鄉在變化 篇4

國小五年級作文 ,532字

我的家鄉在哈密三道嶺,位於天山腳下的一座小鎮。這裡以天然形成的煤礦資源,養育著一代代的人們,獨特的鄉音,淳樸的性格,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微笑,這就是我的家鄉——三道嶺。

我的家鄉變化可大了,聽老一輩的爺爺奶奶說:“他(她)們都是從自己的家鄉來到這裡做貢獻的。”剛來的時候日子過的非常的苦,什麼也沒有。

比如說:“在三四十年前,家裡能有個‘鳳凰牌’自行車出行都已經很不錯了,隨著經濟的發展,現在家家戶戶基本上都有電動車、摩托車、小轎車。”穿行在大街小巷上,原來的馬路細細窄窄坑坑窪窪的非常難行,現在的道路呢!變的寬闊平坦,道路兩邊種滿了花草樹木,行人和車輛各行其道,交通很暢通。

在我們這裡的鎮中心聽爸爸講原來的大商店,以前這裡都是又矮又破的土塊房,垃圾也隨處可見,現在這些都以看不見了,這裡建設了一個小區叫‘惠澤園’人們都住進了漂亮的小區裡,房子變大了,環境變的更了。哎呀!現在我的家鄉變化還有很多,說也說不完。

我愛我的家鄉,我全心全意地著我的家鄉,將來我學好本領後,用最先進的科學技術來創造我的家鄉,使我的家鄉變得更加興旺發達,美麗可愛。

祖國在發展,家鄉在變化 篇5

國一作文 ,592字

在近幾十年裡,我的家鄉—膠南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聽爸爸說,在膠南過去是小城鎮的時候都是土路,小石橋,草屋,以前都是飢一頓飽一頓的,靠幾隻蛋雞,賣菜來維持生活,以前的玩的都是捏泥巴,跳房子,偶爾可以蹲在橋頭看幾場電影,就已經很高興了,那時候沒有電燈,學習都靠煤油燈來照明,家境好得用罩子燈,但多數的家庭用自制的煤油燈。那時候煤油很昂貴,只有等到天黑透了,月亮也不亮了各家才點起煤油燈,上學多步行,一天來回六七里路,鞋子都磨破了。大人們早出晚歸去地裡幹活,到了收穫的季節就拉到城裡去賣,但收入卻是微博的,天冷了,就到山上割草,用來燒火。

國家的政策好,生活水平也提高了,油柏路取代了土路,房屋拆了,蓋上了樓房,小石橋變成了大拱橋,生活現代化了,有空調,有電腦,洗衣機,檯燈……大人們上班,老人們則到公園裡下棋,聊天,打打太極很悠閒。村裡有了體育器材,種上了花卉,有了圖書室,可以再裡面閱讀,以前小河很渾濁的,但後來提倡“保護環境人人有責”村委就很重視,通過治理,河水清了起來。有些村子通了公交車,使交通方便了。青島也通了海底隧道,交通的方便使遊客的數量也上升。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就沒有中國人民的解放,幸福生活和美好的未來。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的復興。

作為21世紀的青少年,作為祖國未來的希望。我們當然會好好學習,為祖國的發展和建設做出貢獻。也願偉大的祖國繁榮昌盛。

我的家鄉越變越美 篇6

國小五年級作文 ,670字

似乎只是轉眼之間,我們的祖國越來越繁榮,家鄉越來直美好。

千百年了,中國的農民總是面朝黃土背朝天,每天起早貪黑。耕田交稅也是天經地義,然而,今天農民伯伯耕田不用再繳農業稅了,而且國家還補貼,補貼的金額越來越高。

農民伯伯種田辛苦。以前的科技不發達,收穫糧食時更辛苦。農民伯伯只能用代割稻子,還要經過許多工序才能將稻穀收到家。但現在不同了,每當繁忙時,只要打一個電話,叫收割機,不需要農民伯伯操勞。這樣,不僅提高了農民的生產效率,而且增加了農民的收入。

以前有許多貧困的家庭沒有錢治病,只好“小病拖,大病扛”,使身體越來越虛弱,但現在不同了,國家變得富強了,老百姓也過上好日子了,只要參加家鄉的合作醫療保險,生病就醫就可以減輕家庭的負擔,使每個人的身體越越健康

曾經有多少小朋友都渴望讀書,可是有許多家庭非常貧困,供不起孩子讀書,只好讓自己的孩子外出打工,讓祖國失去了一個個棟樑之才。但現在改革開放了,國家實行九年義務教育,每一位小朋友都有上學的機會,都能和其他小朋友一樣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裡讀書寫字,而且家長不再為學費發愁了。即使是外地轉來的同學,也免除學費,受到一視同仁的待遇。

以前的山間小路變成了寬闊平坦的水泥路,以前渾濁咆哮的河水變成了碧波盪漾的池塘……在我的記憶中,以前家鄉的小路給上學的小朋友們帶來了很大的不便,總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但現在不同了,家家都是家長接送,而且坑坑窪窪的小路也變成了瀝清、水泥路,“村村通”工程讓農民伯伯的臉上洋溢著喜悅之情。

從悠久的歷史中走來,向燦爛的未來前進,我的家鄉生機盎然,蒸蒸日上。

我的家鄉在梅州 篇7

國二作文 ,802字

我的家鄉是歷史文化名城梅州,位於廣東省東北部,是客家人聚居的地方,主要使用客家方言。聽老人說客家人的祖先是居住在黃河流域和長江北岸的漢族,因避戰亂逐漸南遷而來的。

梅州歷史悠久,素有“文化之鄉、華僑之鄉、足球之鄉”的美稱,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山清水秀,風情濃郁。歷史上還出現了不少名人呢,如外交家、維新思想家黃遵憲、近代詩人李金髮、小說家張資平、畫家林鳳眠、著名華僑實業家張弼士、十大元帥之一的葉劍英等。

我出生在五華縣北部的客家小鎮潭下鎮,這裡雖然比不上大城市的繁華,但有著它獨特又美麗的景觀。

春天,正是萬物復甦、柳綠花紅的賞春季節。每當濛濛春雨降落,小草剛探出頭,柳樹姑娘便迎著風兒搖曳。天地萬物在這場“洗禮”中變得生機勃勃。是春雨的滋潤,使家鄉的美景更加誘人,給人一種賞心悅目的唯美感覺。如果仔細傾聽,那雨點多有節奏啊!“洗禮”過後,太陽變得格外明亮,天空是湛藍的美,大地是柔嫩的綠。

夏天,悶熱的天氣最讓人煩惱,知了好像全然不顧,在樹上唱著歡快的歌。我剛剛學過周敦頤的《愛蓮說》,便想起到村頭的池塘邊走走,欣賞一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蓮花。池塘裡的蓮花這兒一朵,那兒一束。有的剛露出花骨朵兒,有的含苞待放,有的像婀娜多姿的少女,有的像嬌滴滴的小姑娘,一隻蝴蝶飛來駐足,她害羞了,紅了臉。我不覺想起楊萬里《小池》中的名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美麗的蓮花使我流連忘返。

秋姑娘吹了一口氣,滿山的柿子樹便笑紅了臉。黃澄澄的柚子也閃著金光,個個像金葫蘆。在這個豐收的季節裡,要屬稻穀最有“禮貌”,當秋風拂過,它們便向秋風姐姐彎腰致敬。這個秋日裡到處歡歌笑語。

有一年冬天特別冷,天空降下了可愛的“小精靈”,它潔白無暇,讓山區小鎮別有一番韻味,這種顏色似乎能洗去人們心中的一切煩惱和憂愁,讓人心曠神怡,感到無比舒暢。

我的家鄉是梅州,它的美麗已經深深刻在我的心上,我愛我的家鄉。

我看家鄉新變化 篇8

國一作文 ,727字

哲學上有一個觀點“物質都是運動的,運送是物質的基本屬性。”我們生活的環境無時無刻不是變化的,同樣的,這些變化隨著情感的變遷,有歡笑,有感嘆,有憂傷。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化,我的家鄉—陝西也在日新月異,這些變化讓我欣喜非常。

家鄉的環境變得愈加美麗,過去荒廢的一片片土地,現在已經變成了一望無垠的綠色,五顏六色的花兒競相開放,散發著沁人心脾的芳香。樹木更多了,草坪更綠了,花兒也更豔了。破矮的土房聳立成了漂亮的高樓大廈,泥濘的土路展成了平坦的柏油路,汙髒的街角也煥發了新生,變成了花紅柳綠一片。

人們的生活變得愈加富足,過去粗茶淡飯,能吃飽就不錯,過年時餐桌上好不容易有了幾道肉菜,我們兄妹幾個總會狼吞虎嚥,一頓風捲殘雲後,吃的一點殘渣也不剩。而現在,溫飽已經是人們最基本的保障,雞鴨魚肉隨時想吃就吃。不但如此,人們還講究葷素搭配,營養用餐。

衣服就更講究了,以前人們穿衣只管舒適,新衣得要到過年才能穿,現在呢,人們不但要舒適,還追求美感,新衣也是隨時想穿就穿。以前人們外出大多都是步行,現在條件優越,很多家庭都有了小轎車,反倒開始重新提倡綠色出行了呢。

人們的品德愈加高尚,精神愈加充實。過去自私自利、舉止粗魯等行為已經在社會上漸漸消失,現在見義勇為、樂於助人的行為隨處可見。公交車上,年輕人會主動為老年人讓座;過馬路時,會看到小朋友專心攙扶著老奶奶;有人遇難,會有善良的好心人拔刀相助。各種美好的品德正在充實著我們的生活。

從沒有一片土地讓我愛的如此不能自抑,我願像葉青詩中訴說的那樣,“腐爛了羽毛,折逝了羽翼,與泥土融為一體,永遠與這天地伴在一起。”家鄉在日愈變得美麗,而我對她的感情也愈加殷紅。要問我為何?因為我愛這片土地,我的家鄉!

我的家鄉在蝸牛背上 篇9

國一作文 ,778字

有一隻巨大的蝸牛揹著我的家鄉,慢慢地爬向遠方,慢慢地爬過那一年又一年,春去冬來,花開花謝,步子從未改變。

春天,眼卻慢慢地飛,花草慢慢地張,春水慢慢地融,慢慢地流進人們充滿希望的心間。

屋簷下的新燕築起巢,生下了小燕,嘰嘰喳喳不厭其煩地叫上一整天。黃昏時,大燕子慢慢地、輕盈地飛出巢去找食,擺著修長濃墨般得剪尾,優雅的歸來餵食。一夜之間,田埂上便冒出一些笑話,在春風的撫摸下舒服的搖晃著身子,慢慢地,變長得亭亭玉立,讓人不得不停下匆忙的腳步去欣賞好一會兒。河邊楊柳也泛起了綠色,無縫式,想一卷凝固的水墨圖;起風時,柳條的身姿便婀娜起來,柳葉攬鏡自照,冰凍的睡眠,消融了凝結一冬的冰雪,“滴答滴答”融化的聲音溼潤了春日的笑靨,融化了的碧水慢慢地流,環著青磚黛瓦的村落,村子裡一戶戶人家,升起嫋嫋的炊煙,慢慢消失在雲端。人們看著大片大片的油菜花慢慢的上揚起嘴角,想,春天到了。

夏天,太陽慢慢地烘烤著熾熱的大地,蓬勃的樹木輕輕搖晃著枝丫,孩子們在冰涼的河水中戲耍,水煮濺在他們天真的面龐,又慢慢地滑回河水。

太陽讓白晝更炎熱,更明亮,照的水泥路慢慢升騰起煙霧。他讓樹木邀請人們去乘涼,讓孩子跳進小河打起了水仗,讓奶奶的蒲扇在男孩女孩的童年時光裡愈發清晰,蒲扇搖出的風在他們的記憶中更加清爽,搖醒了他們關於那些下夏夜的痕跡。

秋天稻子麥子慢慢的成熟,人們慢慢收收割,蜻蜓慢慢煽動翅膀停歇在稻梗上,大雁排成整齊的隊伍慢慢飛過頭頂,微弱的蟬鳴慢慢沒了聲音,昭告我們秋天來了。

厚重的金黃壓得農民直不起腰,沉重的果子墜在枝頭。秋天的一切都變成沉甸甸的顏色。黃昏灑下餘暉,鍍在落葉鋪成的小道上,紅蜻蜓壓彎了麥梗,鑲在了那輪巨大的落日中,成為一幅絢爛的畫。

冬天的白色慢慢的落,慢慢地將地平線塗成聖潔的顏色,所有的聲音都被銷匿。

我的家鄉在蝸牛背上,慢慢帶著人們駛向遠方。

假如我的家鄉在沙漠 篇10

國小四年級作文 ,655字

假如我的家鄉在沙漠,那裡,一定有一眼望不盡的沙子,一眼金黃不到盡頭。我會每天騎著駱駝,觀賞沙漠的無邊光景。

早晨,我會騎著駱駝出去漫步,看著那冉冉升起的太陽,撫著那照在沙漠上的一輪紅光,感受那緩緩而來的新的一天,心中燃起憧憬和嚮往。傾聽,風颳過沙子的聲音,“沙沙沙、沙沙沙”,時而,如一首低沉的大提琴曲,時而,如一首悠揚的小提琴曲,又時而,如一首古雅的古箏曲。

站在沙漠裡,我會抓一把,金閃閃的沙子,放到手心,似乎,淺了它的,金色光芒;用手指捏一捏,細膩而又粘稠,再讓它慢慢的從指縫間滑落,隨著時間緩緩地流逝。

中午,太陽熱情得好像一把火,照亮了整個沙漠,也溶化了我的心。沙子閃亮閃亮的發著金燦燦的光芒,茫茫的沙漠,彷彿一塊凹凸不平的金子,又像一塊極不平整的布。

這時,我會躲到沙漠綠洲的大樹下,避開那熱情的太陽,哼著小曲,盡情地享受綠洲帶給我的清涼。聆聽著,天邊傳來一陣陣,清脆又悅耳的“叮噹叮、叮噹叮”的聲音,彷彿,一遍又一遍地演奏著《夢駝鈴》,“何處傳來駝鈴聲,聲聲敲心坎……”。

大漠殘霞落,天邊落日圓,抬頭,遠眺,天邊走來一隊跋涉的駱駝,駱駝的蹄子捲起,陣陣沙子,那捲起的,不只是沙子,而是那一路的,奔波和勞累。天邊歸雁披殘霞,被沙塵蒙上了一層朦朧的面紗,但醬紫的天還是透了出來,照亮了片片殘影,還有那長長的跋涉的腳印。

駱駝向綠洲靠近,慢慢停了下來。它們有的在喝水,有的在小睡,有的在欣賞倒映在水裡的影子,還有的駱駝在漫步,我騎上駱駝,繼續前行。

夕陽,籠罩著殘霞、沙漠、駱駝,還有騎在駝背上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