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繫清明相關作文20篇
心繫清明 篇1
國二作文 ,1324字清雨瀟瀟絲線般滑落在地,陣陣舒緩有序的節拍,協調地配合成一首勾人心絃的悲涼之曲。情亦傷,心亦涼。萬物於剎那間沉寂,蒼茫大地上升騰起一片肅靜寂寥的氣氛。清明節—在這充滿憂傷的氛圍中悄悄來臨了。
憶清明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如詩中所述,清明時節的雨總是帶著一股沉重的氣息,沉重的使人無法喘息。今天又是清明,各地人們忙著掃墓、憑弔已逝的親人。望著人人臉上憔悴的面容,心頭不免湧起陣陣憐惜之情。
追思往昔,哀悼先輩的同時,更應該應該感謝上蒼。感謝上蒼賜予我們有家人陪伴的日子!當你看到別人因失去親人而淚流滿面,當你聽見因失去親人而撕心裂肺的呼喚,你定會發現有家人陪伴是多麼的幸福與幸運,才會更加珍惜當前所擁有的。
想到這裡不禁要為他人的不幸哀嘆,為生命的脆弱惋惜。
感受清明,感傷清明,清明使我懂得來之不易的美好生活,使我感傷時逝人逝的世事變遷,更讓我獲得無價的精神財富。
我心於清明跌宕起伏,我情於清明波瀾壯闊。
感清明
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曾經說過:“人生的價值,應該看他貢獻什麼,而不是取得什麼。”的確,人的一生若只懂得索取,那麼他的人生則太過貧窮了。然而,有些貢獻則是需要付出生命的代價,你是否還記得那些為了捍衛祖國尊嚴而以生命為代價,同帝國主義作鬥爭的英雄戰士們?你是否還記得為了新中國解放與敵人作鬥爭的革命先烈們?你是否還記得為了祖國科學事業,不惜捨棄安逸的生活,毅然回國的愛國人士們?
記得,當然記得,因為他們是最可愛的人!他們是最偉大,無私的人!歷史不會忘記他們,共和國不會忘記他們,我們更不會忘記他們!他們將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感受清明,感動清明,腦海中不時浮現偉大革命先烈們的光輝身影,像一道道耀眼的光芒,指引我駛向遙遠的成功的彼岸。
悟清明
人們常說:“幸福是個比較級,要有東西墊底才能感覺得到。”的確,如今的美好生活在眾多人看來都是理所當然的,他們認為美好生活是由自己的雙手創造出來的。其實不盡然,仔細想想如果沒有那些烈士們,此時此刻的我們也許不會坐在明亮的教師裡安心地聽聽老師講課,不會再聽到由我們中華文字所譜寫出的一首首動聽的歌曲,不會再有幸欣賞我國的壯麗河山。
隨著科學的不斷進步,社會的不斷髮展,人們越來越追求物質上的享受,反而淡忘了日常生活中那些看似平凡卻十分偉大的幸福。
當你正在因時間的匆匆流逝而後悔不已時,為何不感謝上蒼賜予你與家人的幸福生活?當你正在因老師的責怪而傷心難過時,為何不慶幸自己擁有過老師無價的教誨?當你正在因生活的磨難、挫折而選擇躲避,退讓時,為何不因自己是炎黃子孫而自豪、奮發向上?
有些人卻永遠錯過了這些機會,這些人是誰?他們就是永遠屹立在我們心中的革命戰士,他們用自己的失去,換來我們今天的擁有,難道我們不應紀念他們,向他們學習嗎?
領悟清明,領會清明,使我懂得了面對世事的態度,不能當失去時才明白擁有的珍貴,要珍惜眼前所擁有的!
清雨瀟瀟,悲涼之曲依舊縈繞在心間,然而雨季過後,將是明媚耀眼的新的一天。這一雨天,這一清明節,使我的內心感慨萬千。在這裡,我想呼喊一句:
—願人民戰士永垂不朽,願革命意志永不沉淪!
情繫清明 篇2
高三作文 ,976字清明節一詞在不同地方有著不同的名稱,有的稱踏青節,有的又叫冷食節……總之,有地風俗不同自然叫法上各異。但不管人情風俗再怎麼各異,清明節總要做兩件事踏青、掃墓。也許,這兩件事已多年未做了,但閉上眼,回味兒時的清明節澀澀的草清香撲鼻而來,溫潤的春風微微吹散。眼前的一切已沒有那份蕭條,新的力量似乎在不知不覺催生。一種噴薄而出的熱在心頭氾濫。瞪眼,那一瞬,應該成熟的我明白了,清明節告訴我的責任,鼓舞我,我的希望就在腳下。
情繫清明,是帶著希望履行責任的開始。
要說清明節,也是一個歷經滄桑的中華傳統佳節,所以也應從古說起。
穿梭於古人的街巷,四月的初旬,一個個風儒之士總會吟誦上“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攜一壺酒,沐浴著初春的細雨,踩著鬆軟的泥土。此刻也許這些儒士的心中有些愁緒。也有些茫然,大概那是因為他們失意了。也許有些亢奮有些欣喜,那是因為他們懷大志與於心,吟詩飲酒,踏著草微青的土地,放眼望去,也許沒有繽紛花色點綴,沒有鳥兒喜悅的鳴唱,但經冰雪洗禮的泥土又開始孕育新的生命。漸深漸淺的綠色,深呼吸口,那清新是如此沁透心脾,讓人看了神情氣爽。那是,不管你是失意的杜子美,是豪放的辛棄疾,是浪漫的李白,還是婉約的柳永,一種希望的熱流會湧上心頭。告訴你拋去吧!過去的悲喜。實現吧!心中的抱負。沒錯,這就是踏青的意義,淵源清明的力量。
論古,也應及今。說小,小至平民百姓家庭,每至四月五日,長輩總會攜上一家大小給祖輩們獻上一束鮮花,按祖規,燒些紙錢,然後稍上幾句“叮囑”。說大,大至黨國領導人,要說印象最深的就是當連戰,宋楚喻等領導人,跨越那道阻擋了海峽兩岸五十餘年的一條“溝”,踏上了炎黃子孫的故鄉,祭拜炎黃二帝時,扶正花帶,那一刻,都沉默了,靜靜,大家都在祈禱。再次迴響一次那份“叮囑”與祈禱,我們可以輕鬆的說一句,那只是祖輩留下的一個規矩而已,但深入想去,那是一份責任,為小是家庭的使命,長輩的希望;為大,是國家的使命,百姓的企盼。
回首,當那清明節漸漸轉入淡忘之時,人們的使命感與責任心也隨之淡出……
難道,曾經奮起的民族情就這樣煙消雲散了嗎?不,這不是沉淪的年代,我們應秉著不變的信仰,毅然前行。當又一年的青草吐芽,又一年的細雨飄落之時,情繫清明,一個帶著希望履行責任的心中的暢想,將是所有中國人的共鳴。
開心的清明假期 篇3
國小二年級作文 ,354字今天是清明節,爸爸媽媽帶著我去看望老祖宗。剛來到山上,我就看到小鳥在向我問好,花草在向我點頭,一切都是那麼美好!
我們帶了許多供品,有營養豐富的水果,長長的蠟燭,又大又紅的盤子……今天的天氣特別熱,還要爬山,熱得像我周圍都是火,真想把自己的皮都剝下來。到了目的地,我們先把旁邊的雜草、枯枝敗葉,都清理得乾乾淨淨。再把供品整整齊齊地擺放在老祖宗的旁邊。然後點燃蠟燭,倒上白酒。接著我們大家都雙手併攏,頭往下,彎下腰向老祖宗祭拜。拜完了,媽媽含著淚說:“我們大家來看您了,也希望您保佑我們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地生活下去!”我聽了媽媽的話,也在心裡默默地想:希望您在另一個世界過得好。最後我們把所有東西收起來了。
今天,我們真開心呀!因為我們看了我們的老祖宗。
清明時節三滴雨讓我更心知真情 篇4
國三作文 ,960字究竟是從什麼時候,世人才會懷念感激自己真正心愛的事物。
我的父親,曾經因為年少輕狂而視其父為敵人,奪門而出,遠走他鄉。
往事初落雨
那距今已遠的陳年舊事,是從一席滴滴答答的雨簾中拉開序幕。在如此寧靜的雨聲中,摔門的巨響聲顯得格外刺耳。這一場是父親及外爺的人生中下的最大的一場雨、下得最響的一場雨。那雨令人心痛,叫人發酸。父親奪門而出後,卻怎麼也想不到半開的門下,是正拿著傘的站得僵直的外爺,呆呆地望著在雨中奔行的父親的背影。雨落漣漪,滴在外爺的心。
如今泪作雨
清明時節的雨,纏纏綿綿到人間。去往東山的行人斷斷續續。誰知天上的雨,是人們飄零的離愁別緒,凝作水滴,寄託思念。而每當這個時候,父親是不持傘的,任雨灑在身上,就如十幾年前那般。也只是這時,他才會兀自流淚,也不知,他臉上匯成流的水,是淚還是雨。父親常說:“少時輕狂,從未考慮過外爺,如今每每回想,滿是悔恨與痛苦。”外爺對父親的愛,是在其生前,永遠在背後的眺望;父親對外爺的愛,是在其死後,長久在墓前的思念。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回憶心化雨
雨在清明,是能直透人的肉體,生生烙在靈魂上的。東山上一排又一排的墳,是一家人一夜又一夜的苦苦哀念,從山上望下,是一行又一行的淚人。他們中有多少人有著父親般的遭遇和心中深深悔恨。他們上演的,是老套的真情故事,而其中又有多少個故事不叫人滿懷心殤!
清明時節三滴雨,是回憶、悔恨、懷念。當世人真正懷念感激自己真正心愛的事物時,終究還是失去其的那刻。
我的父親,他不會想到,當他出走之時,外爺淚如雨下,本想撐傘挽留,卻因父愛深沉,不忍傷其自尊心,被迫簷下停留。
我的外爺,他不會知曉,在他走後每日,父親日日想念,卻已無法報其父愛,只能在口中碎碎唸叨他的名字,回憶滿篇。
而我,是心知真情,明白在父親離家後,是外爺的深深父愛,每日戳穿他的條條脈絡;而在外爺離世後,是父親的沉沉悔恨,夜夜刺痛他的靈魂深處。這真情,包含著埋藏深處的父愛,蘊藏著想回報卻不得的悔恨。
又是一年清明至,一座墳,隔著兩代人,相距兩世界。但是否這紛飛雨,會傳遞兩人思,互報離愁別緒?
莫等空成影,再回憶逝去的時光。
勿要離別後,再追憶遠走的故人。
只願世人能早日領悟。
清明時節三滴雨,浸透我心,更知真情。
還內心一片明月清風 篇5
高二作文 ,873字夜輕輕來了,清涼的風溫柔吻著我的面頰,閉上眼,恍然間通透之感穿身而過,毛孔微微張開。這風攜著薄荷的氣息,彷彿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我不由地睜開眼,牛乳般的月光便從眼滑進了心裡,那月光皎潔明亮,似剛出浴的美人,又似碧盤珠光。
月色靜靜瀉在斑影駁駁的地面上,柔順乖巧。但我的內心卻並不安寧,似有萬千狂風在曠野呼嘯而過,成群野馬嘶鳴疾馳。
心中的明月清風去哪了?
我的良心在不安地跳動,白日裡摔倒老人蒼老無力的面容屢屢浮現在心頭,使我如坐鍼氈,芒刺在背。當時淡漠走過的步伐現在變成了一副枷鎖,將雙腳牢牢釘住動彈不得。
我知道,被釘住的不是自己的腳,而是正在心臟旁不安跳動的良心!
夜漸深了,風中涼氣使人汗毛戰慄。幾縷微風在我身邊躑躅,不知何去何從。
我怎會沒有動過心?!就在從老人身邊走過的一剎那,我清楚的看見她臉上的皺紋肆意蔓延,微垂的眼角噙著淚水,眼神蒼涼而無助,柔弱得像癱在地上的一團面。我想停步彎下腰去,我想伸出浩然正氣的雙手給她生的機會,我更想給自己的良心一個過得去的交代!
可我走過去了,帶著麻木的表情,無情的眼神從道德身邊繞開了。想到新聞上鉅額的敲詐,家中辛勤勞苦的父母,我用懦弱和自私將良心釘在了絞刑架上。
蟬聲聒噪不安地在耳邊迴響,偶有幾隻蚊蟲在我面前嗡嗡飛過,我深深埋下頭,只得由悔恨將自己吞噬。
孟子提倡人要有浩然正氣,非禮不行,非義無為,不憂一時之患,只取終生之道,求的就是內心的安寧。這需要自己去爭取,用正氣對抗自私,以勇氣壓制懦弱,堅定地邁出良心的第一步,驅除心中不安的陰影。而社會需要人們的不安,有不安即良知未泯,只是在膽怯懦弱面前對正義望而卻步,人們要做的,正是踏破這烏煙瘴氣,用行動換回社會良心。只要每個人堅守內心的一片明月清風,就能築起推動社會進步的精神支柱,就能撐起頭頂上的道德星空。
君子何異於禽獸哉?唯不忘初心,固守大道而已。良心即對道德的檢驗,真理總是越辨越明,想獲得一片明月清風,就該有衝進黑夜的勇氣和決心。
深夜,風如呢喃,平和從容,從月影中穿過,閃著良知的光輝,沐浴在這樣的夜裡,似乎已能看到黎明。
請讓清明節迴歸人們心中 篇6
高二作文 ,859字“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首詩相信對於中國人來說是朗朗上口,脫口而出,但是又有多少人是在過純正的清明節呢!
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2006年5月20日,將該民俗節日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8年開始,我國將清明節認定為法定節假日。可以看出清明節這一節日已深入民心。
清明節一到,每戶每家就像早已約定一樣在那天“相約在一起”,各自到逝去的親人墓碑前默哀,悼念逝者、寄託哀思、緬懷先人,不同的地區有著不同的風俗習慣,不同的信仰也有著不同的方式,但是最終在人們心中所流露的還是相同的情感。可是每當看到他們在那進行一系列早已習慣的動作時,總覺得這一切似乎已成為習以為常的事了。
唐代詩人宋之問曾經在《途中寒食》中寫道:“馬上逢寒食,途中屬暮春……”在古代這一天家家戶戶要寒食禁菸,但是如今還有多少戶人家會過寒食節呢,這一節日在人們心中已慢慢流失。
每當這個日子人們都會吃一種叫做清明艾餃的食物,是用艾葉和麵,白糖、麻屑作餡。昨天晚上我親自“下廚”,和媽媽學做清明艾餃。在包艾餃這個環節中,艾餃在我老媽那一套婀娜多姿的“手舞蹈”下很快就出爐了,但是在我手中的艾餃卻那麼的不合拍,只能用四不像來形容我手中的艾餃,哎,失敗啊!最後一步那就是煮了,在老媽熟練的動作下不費吹灰之力就搞定了。哦耶!出爐咯,只見顏色翠綠,再用鼻子一聞,味兒清香。流著口水的我再也忍不住了,狼吞虎嚥的吃了起來。
為什麼在那個瞬間覺得過這個清明節是那麼的美好呢!可是清明節不是應該給人帶去的更多是那一絲傷感嗎?這是在過清明節嗎?心中不禁產生了疑問。
隨著時間的推移,讓我覺得人們更多的只是去參與這一形式,而不是真正的用心去悼念逝去的親人,不是真正的用心去過清明節,而那純正的清明節已變得不純正,在人們心中逐漸淡化,失去了那原有的味兒……
讓我們一同去回味真正的清明節,一同去過純正的清明節,請讓純正的清明節迴歸人們心中。
清明放飛心情 篇7
國小五年級作文 ,846字“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正如這古詩所說,清明時節總是飄著毛毛細雨,這次的清明節總算不下雨了,我們一家三口趁著好天氣出門踏青、放風箏。
記得老人總說清明節是一個莊重、嚴肅的節日,可我覺得過清明節非常高興、快樂。清明節是一個春暖花開、草長鶯飛的日子,這段時間出門遊玩最好了。清明節有掃墓、踏青、吃青團的習俗,可我還是最愛在清明節放風箏。去年清明節時,爸爸帶我去朱涇買了一隻我心儀的蝴蝶風箏,今年我們帶上蝴蝶風箏一起去踏青,放飛心情。
爸爸開車帶我們來到了江蘇常州公園。公園很開闊,草地多,風也很大。我們在一片長約50~60平方米的草地上放風箏。爸爸一手舉著風箏,一手拿著風箏線,等風一吹來,他就小心翼翼地把線放長。爸爸注視著風箏,等風箏慢慢飛上天,爸爸便逆著風跑了起來,風箏飛得更高了。
我看著飛上天的風箏心裡別提有多高興,多興奮了,心想:如果我也會放風箏,讓風箏在我手上飛起來,那該多好哇!想到這裡,我迫不急待地對爸爸說道:“爸爸,爸爸,我也要放風箏,我也要放風箏!”我迫切地想感受一下風箏在自己的手裡飛上天的感覺。爸爸把風箏線遞到我的手裡,在草地上坐了下來。我接過風箏線,學著爸爸的樣子放了起來,我小心地拉著線,放著線,風箏雖然有些搖晃不定,卻依舊在空中飛著。
正當我為風箏飛起來而高興時,只聽見“啪”的一聲,風箏一下子落了下來,我有些難過:我放風箏,風箏怎麼會掉下來了呢?是我方法不對,還是……算了,我還是請教一下爸爸吧!
“爸爸,爸爸,你教我放風箏吧!我放不好風箏。”爸爸聽了我的話,從草地上站起來,耐心地給我講解:“放風箏時,要拉好線,線要處於繃緊狀態,但不能太緊,風箏如果繃得很緊就放線,鬆了就要收線。”爸爸一邊說一邊示範,我聽了後明白了該怎麼做。
我再一次接過線,按爸爸說的,小心地放著風箏。風箏在空中平穩地飛著,伴著草地,真是太美了!我高興地蹦了起來,“風箏飛了,風箏飛了。”……銀鈴般清脆的笑聲伴著美麗的景色在空中迴盪著。
我家過清明歡快而輕鬆。我愛清明,我愛春天。
我心目中的清明節 篇8
高三作文 ,705字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說到清明就連著那綿綿的細雨,踩著鬆軟的泥路,攜一束黃白色的花,於或深或淡的哀思中探訪草叢樹林深處的那方墳冢。這是一個帶著憂傷色彩的節日,承載著的是對逝者的悼念和憂愁。
沒有一個節日是像清明這樣莊嚴而沉痛的。它的沉痛來源於那個忠臣的傳說:在患難之中給重耳“割股充飢”介子推,卻在晉文公稱霸春秋之際毅然決然地帶著母親歸隱山林,即使被熊熊烈火活活燒死也不改志向的堅持和氣節著實令人欽嘆。為了紀念這個用功之臣,放火燒山的這一天就成了禁火日,天下百姓只吃“寒食”。“悲哉,足下”這樣一個無火的忌日註定就該是清冷沉痛的。
商業化的今天清明的那些瑣碎傳統也早已被人遺忘在腦後。相傳在古代,清明節有插柳的習俗,傳說柳是可以避邪的,所以在這一天大人小孩會在門前屋後插上柳條,還可以在頭上戴柳枝編制的帽子。據說插柳的風俗,亦是為了紀念“教民稼穡”的農事祖師神農氏的。有的地方,人們把柳枝插在屋簷下,以預報天氣,古諺有“柳條青,雨濛濛;柳條幹,晴了天”的說法。
但清明也不盡是哀傷和憂愁的,清明時節溫暖而溼潤的氣候,卻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所以民間有“清明前後,種瓜點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清明節後雨水增多,大地即呈現春和景明之象。這是一個萬物“吐故納新”的時節,無論是大自然中的植被,還是與自然共處的人體,都在此時換去冬天的汙濁,迎來春天的氣息。所以清明這一天也有了踏青的習俗。
不管是祭祀緬懷,還是插柳踏青,繁忙的現代人都應該記住這樣一個特殊的節日,這個不是用來慶祝的節日。在這一天攜家人走出快節奏的生活,帶上祭奠的菊花,緬懷一下已逝的親人,感受一個“吐故納新”時節裡清明的景象!
我心中的清明節 篇9
高三作文 ,933字小雨,清明。一碟祭品,一對素燭。以一種最安靜的方式,將往昔的人與事,靜靜回憶。
一個已然走過世間的人,無論他的生前是平庸無聞的凡夫俗子,還是馳騁沙場的颯爽將軍,抑或是才高八斗的風流才子,都無法擺脫在時間長河中漸漸消隱的命運。一位過世的人可以被人永久地記住卻無法時時地想起,因為生者有自己瑣碎的生活。在絕大部分時間中,對於死者的那一份記憶猶如一棵無名的野草,匍匐在茫茫的思想大草原上,是那樣的渺小。
然而,終於有了清明。
所有過往的人與事都在頃刻被點亮。在雨中細細地回想,品味。然後懷揣一疊祭紙,撐一把油傘,來到那早已生滿了青苔的墓碑前,在明滅的火光中垂淚。也許,他們在生前也有過恩怨糾結,然而數十年之後,能在對方的墓碑前冒著小雨燒一疊祭紙,又有怎樣的誤會仇恨是不可化解的呢?
清明是一個傷感的節日,它沒有春節的歡樂,沒有中秋的溫馨,甚至沒有一種代表性的食物。而就是這樣的節日,卻存在於中國幾千年,它的真正生命力就在於一個“情”字。
父子情,夫妻情,摯友情……沒有一種情感是清明節不可以表達宣洩的。而清明中所流露出的情感卻是最純澈、最真摯的。因為一份對死者的愛是沒有半點虛偽與造作的。
跟隨著一些稍微上點年紀的老人去上墳,離墳而去之際總可以聽到老人不由自主地感嘆一聲:“不知以後誰來給我上墳。”即使他兒孫滿堂卻依然會這樣說。這句話並不代表他對現狀的失望,這只是在人生漸漸衰亡之際感到的一種因時間流逝的滄桑,在漸漸老去的歲月裡感到生命本質的短暫與無助。
由此看來,清明又是一個讓活人感到清醒的日子。我不知道有多少古人在上完墳之後,會深感生命的短暫,爭時於世。但我幾乎從每一個人墳場歸來的臉上都看到了平靜與安詳,或許他們此刻的心胸也比先前開闊了許多。也許他們只有站在死者的墳前,站在死亡的面前,才終會感到自己的憤怒與煩躁是多麼地渺小,近乎於可笑。生命短暫不必為世俗之事奔波太多,還是多留一些時間思考人生,回憶往事吧。
以前,我總不知這種傷感的節日為何在盎然春日裡舉行,在蕭瑟秋天或者寂寥冬日裡不是更適宜嗎?後來,我才明白,在萬物開始繁盛、草木欣欣向榮的春季去感受傷感和死亡,正如在喧鬧中品味寂靜,在輝煌時品味黯淡。只有這樣,才能讓人感受到刻骨銘心的思念和對人生真正的清醒。
我心中的清明節 篇10
國三作文 ,649字再過幾天就是清明節了,“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的意境好像又出現在我們的身旁。但是,我們真的能像古人一樣,懷著冰心似的心靈去祭奠先租嗎?
清明時節本是追憶親人,緬懷故人的傳統節日。如今卻變得不再文明:當唸經佈道,超度亡靈的迷信行為危害社會時;當鞭炮齊鳴,街頭焚香,墳邊燒錢引發大火影響人們正常生活的時候;當別墅、賓士、IPhone也成為祭祀用品的時候;當以權謀私開公車掃墓滋生腐敗的時候;當車水馬龍影響交通的時候;當煙塵繚繞,滿天紙灰汙染環境的時候,如此愚昧的祭拜行動,被逝去的亡靈看到了,不知是什麼滋味。
中華民族自古就是文明之邦,雖然祭奠先人的習俗無可厚非,但是隨著時代的進步,我們完全可以用更加文明的辦法來度過清明節。如:用植樹、種花的方式以及在祖先墓前獻一束獻花、放一曲音樂來祭奠先人。還有網上祭掃從2000年第一次出現在網上祭堂起,目前全國各地已有數十個網路祭堂。逝者的音容笑貌儲存在網上,悼念者隨時可訪問網上紀念館,獻一束鮮花、點一枝蠟燭、留一曲旋律,抒發自己的思念。這樣不僅寄託了我們對死者的哀思,而且還更加文明,環保。
過清明節其實還有另一層意義:讓人們對還活著的親人盡孝。但是,人們往往忽略了這一層,親人還在的時候,不管不顧;親人離去的時候,後悔莫及,令人痛心。“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這正不道出了人生的最大無奈嗎?所以,先把身邊的人照顧好了,再看看那些照顧過我們的人吧!
在此,願陽光下的墓地,瀰漫著溫馨的溫暖。願那些不愧對一生的人,在土地下,安心的長眠吧!
清明活動心得 篇11
國二作文 ,551字清明,是一個傷感的節日,因為要緬懷先烈、祭奠逝者。4月1日下午,天陰沉沉的。我們從學校出發,排著整齊的隊伍,邁著有力的步伐去往烈士陵掃墓。
走進金溪烈士陵園,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陵園中高高矗立的一座雄偉莊嚴的紀念碑,周圍的樹松濤陣陣,它們像衛士一樣莊嚴地守衛著長眠於地下的英靈。墓地裡盛開的花,早早地向他們傳遞著春的資訊,他們彷彿也低頭不語,似乎也在為烈士哀悼。
我們向烈士們敬獻菊花,恭敬地站在紀念碑前向烈士默哀,表達我們的哀思。聽著耳畔的暗語,我思緒暗湧,彷彿想到狼牙山五壯士,他們也為了讓大部隊們順利撤出,不惜一切代價把敵人引到山上,最後英勇跳崖。讓我們這些後代人能夠幸福快樂地生活,他們付出了年輕而寶貴的生命。他們那些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蹟,讓我們這些團員們心中一陣陣的感慨。
這些感人事蹟還有很多很多,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都是為了讓後代不要再生活在煙硝瀰漫的戰爭中,為了讓後代平安地度過一生,他們倒下了,成為我們應該永遠銘記的革命先烈甚至是無名英雄。
祭掃活動結束了,我的心情仍久久無法平靜,今天我們今天的幸福來之不易,我們少年兒童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身上肩負著使命和責任,我們要努力學習文化知識,遵照黨的教導,遵守先輩足跡,繼承革命遺志,為祖國的繁榮昌盛而奮鬥。
走在返校的路上,天空格外明亮……
又逢清明 篇12
高二作文 ,906字清明節,這個略顯深沉的節日一直都有著一種神奇的魔力,在歲月的沉澱中愈發的顯現出它的韻味與古色古香。在被聖誕節,感恩節,情人節這些西方節日淹沒的新新社會中,清明節卻以一種獨特的脫俗的姿態屹立不倒……多少度春秋過後,人們還能保持著最原始的信仰,在這一天裡卸下塵囂,靜靜地拜祭祖先,緬懷先人,為先人獻上一炷香,這難道不是清明節的魅力嗎?
古人曾說“清明節雨紛紛”,彷彿只有這昏昏沉沉的天氣才能襯托出節日的風韻,只可惜,今年的清明節沒能見到這番景象了。站在山上,放眼望去,看到的是一排又一排的墓碑,那是每一個安息的靈魂,每一段沉睡的過往,亦是每一位後輩對自己先人的尊敬與懷念啊。時間過去了,人們終於學會了堅強地面對一切。生老病死,是世間上最悲哀也是最無奈的事情了。改變不了結局的人們,只好學著去承擔,去面對……清明節,總能輕易地使人的悲傷洋溢眼底……
兒時的記憶在時間的推移下,一點一點被遺忘,被新的記憶取代然後消失,但我卻忘不了,忘不了外公去世時,外婆的悲痛欲絕,媽媽的傷心無助。也許是因為太深刻了,才會使那時對於死亡毫無概念的我產生了如此大的恐懼,排斥。外公,記憶模糊卻感到格外親切。還記得在幼兒園上學的時候,外公總是第一個出現在課室門外,笑眯眯地看著我,用他那雙溫暖的大手牽著我的小手回家。在那時候,能夠第一時間放學就是一件足以在小朋友面前炫耀的事了。如今,不禁懷念起外公那雙粗糙卻異常溫暖的手了。
現在,我站在外公的墓前,看著外婆已不再會失控流淚,只是靜靜地端詳著那張黑白照片。我想外婆在那段以為失去了外公就會活不下去的痛苦日子中挺下來了,堅強地生活著。外婆跪在墓前,跟外公絮絮叨叨地說著我們一家人的近況,把所有的思念化成對家人的祝福。整整十年,傷痛過後,外婆也學會了更好地照顧自己了。
原來,時間真的能讓傷口癒合,也許不是痊癒,也許還會留下一道淡淡的傷疤,但最碼的是再也不會是鮮血淋淋的了,不是嗎?時間讓我們緩衝,讓我們堅強,時間沖淡了一切的痛苦,我們總該明白,總該長大,總該面對一切要面對的事情。
清明節,一個引人深思的節日。站在墓前,莊嚴而肅穆,逝去的親人啊,我們一定會帶著你們那份對生活的熱情精彩地活著。
清明節 篇13
節日作文 ,692字清明節,那天。我們回老家準備拜老祖宗,我們為了防止不堵車的情況下,我們早早地起了床,準備還了行李。五點就出發。
一路上,道路都很順通。可開了不遠,就發生了難以忘懷的悲劇。在高速公路上,一輛車連環撞3輛車。此時此刻,令人膽顫,也令人心寒。
不遠,爛路隱隱約約的出現了。車抖了抖,好想把整個世界抖美了。車震了震,好像把世界的壞人震成好人了。車跳了跳,好像把我的心靈帶進了多姿多彩的世界裡……。
回到家鄉,我喜出望外,開心極了。大家說要準備去拜山了,我連忙跑進房裡,穿好水鞋,戴好帽子準備出發了。
到了山下,我看見這些陡峭的山路,我既有點害怕又有點擔心。我悄悄的對媽媽說:“媽媽,這些山這麼陡,我怕……”媽媽說:“不用怕,加油女兒。”聽了媽媽這句話我變得有信心了!我跟著大夥一步步的上山了。我緊跟在大人身後。突然,一條繩子把我絆倒了,刮傷了手掌心。我心想:要堅持,要加油,一點點小傷算什麼。便勇敢的上山了。
我貼著緊緊的,可到了較滑的地方,我水鞋一不小心又滑倒了我。我使勁的扯著哥哥的衣服,媽媽看到了擔心說:“小心點,別把哥哥的衣服扯爛了。”哥哥說:“沒事,她害怕著。”到了好走的地方,我放開了手,心才平靜的一點點。哥哥在前面了,我追不上了,怎麼辦呢?突然,一棵花又絆倒了我。我想:上一個山這麼困難,我不上了。於是我跑到媽媽身邊說:“媽,我不上了,困難一次次向我示威,太困難了。”媽媽輕聲說:“女兒,祖宗身前這麼辛苦為的是什麼,為的就是能讓我麼下一代過上好生活。你現在說不去,也太對不起他們了吧!”我就又克服一次一次的困難了。
這次清明節真有趣,真是:“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啊。”
清明節的前奏 篇14
國一作文 ,564字“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首詩充分展現了清明時的風采。今日正值清明前夕,我們七年級全體師生來到了烈士陵墓,進行祭奠。
我們懷著激動的心情踏上了掃墓之旅。一路上,大家說說笑笑,一身輕鬆,儼然將這次活動當成了一次春遊。路,我們還在走,但體力缺不配合的告罄了,路旁的野花爭奇鬥豔,在春風的吹拂下左右搖擺,分外妖嬈。不過,此時此刻在我們眼中卻好像在嘲笑我們一般。在萬分煎熬中,我們終於到達了目的地。
整理好心情,我們整齊的站在烈士的陵墓之前,用默哀的形式為烈士的亡靈所祭奠。我們還向烈士墓敬獻了花圈,希望以此來表達對他的感謝和敬意,是他們拋頭顱,灑熱血,用自己的生命換取了今日的和平。之後,我們全神貫注的聽了老師和學生代表慷慨激昂的講話,依依不捨得離開了那裡,結束了掃墓的活動。
歸途中,以前的疲憊與不情願,一掃而盡,取而代之的是滿腔的嚴肅與感激。回去的路上,大家的態度煥然一新,邁著整齊的步伐返校,心中感受頗多。
我們應該感謝烈士,是他們換來了今日的中國。烈士們賦予了我們太多的美好,人們應當用一顆美麗的心靈去回報他們,親手撒下希望的種子,待來年春天的時候,為祖國穿上新裝。播撒種子,收穫希望。以後,我們應該多進行此類活動,來回報他們。
清明的前奏如此動聽,它圍旋在我們身邊,久久無法逝去。
清明節掃墓 篇15
國小五年級作文 ,321字清明節到了,我不禁想起了杜牧“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的千古名句。我們小記者懷著悲痛而又沉重的心情,來到了萊蕪戰役紀念館,緬懷為了祖國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而英勇犧牲的戰士,瞻仰他們的豐功偉績。
首先,我們來到革命烈士紀念塔前三鞠躬,有小記者代表敬獻花圈。繞塔一週參觀時,我想了很多,是革命先烈們用自己的生命,才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
隨後,我們到了萊蕪戰役紀念館裡面,這裡有革命烈士的遺物,有日用品、圖片、模型等。在萊蕪戰役紀念館裡,我學到了許多知識,但我心裡有著另一種感情:敬愛的革命烈士們啊,我們為你們感到驕傲,我們為你們感到自豪!
通過這次掃墓,讓我知道並瞭解了許多革命烈士的故事,同時,我還懂得了要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清明趣事 篇16
國小五年級作文 ,588字今天是清明節,當然啊不能少了鬥蛋比賽,但由於我們是畢業班,學校並沒有組織我們舉行鬥蛋比賽,為了讓自己過過癮,我們家舉行了一場鬥蛋PK賽。
我為了能獲得勝利,起了個大早,從蛋箱裡取出一個個生雞蛋,這個雞蛋圓滑、小巧、漂亮,太棒了,就這一個吧!我又拿起了兩個雞蛋,雖然手感摸起來很圓滑,也很漂亮,可就是太大了,我又拿出了兩個雞蛋,不大不小正合適!也很圓滑,漂亮那更不用說,這不,參賽的三名選手已經下鍋,進行了跳水運動,十五分鐘後,就開始參賽了。
跳水運動完美通過,下面就進入了裝飾環節,我認為第一個雞蛋就像一個小公主,想到這裡我便想出了一個好主意:不如就畫皇族一家吧,我做了三頂小皇冠,分別為三個雞蛋畫上了人臉,有:“皇上”、“皇后”和“公主”,裝飾環節以完成,比賽正式開始。
我先和媽媽的“繡花”碰,我便派出了美麗動人的“皇后”,我閉上眼睛一碰,沒想到媽媽的“繡花”真的開花了,我高興地不得了,接著是與媽媽的第二輪比賽。媽媽派出了“裁縫”,我派出了“皇上”,“啪”的一聲,媽媽的“裁縫”也開花了。接下來,我們都派出了蛋蛋家族中的精神領袖—女兒,於是第三輪的比賽就是:“公主”PK“女兒”,雖然媽媽已經輸了兩輪但卻不慌,而我也信心十足,“啪”我忐忑不安的睜開眼睛,原來我的蛋開花了,但我已勝了兩輪,所以我還是贏了……
就這樣,清明趣事之鬥蛋樂在我和媽媽的笑聲中結束了。
清明上河圖 篇17
國小五年級作文 ,866字《清明上河圖》是北宋時期的畫家張擇端繪畫而成的一幅千古名畫,是中國中的傳世名畫之一,今天,我終於可以瞭解它了。
《清明上河圖》是北宋風俗畫,現於北京故宮博物館,是國家一級國寶,整幅畫以長卷的形勢,採用了散點透視構圖法畫出了一幅無與倫比的畫。整副畫共長五百二十八釐米,寬二十四點八釐米。共計有人八百四十一個、六十多匹畜生、二十八艘船、三十多棟房宇建築、二十輛車、八頂轎、一百七十棵樹……這些事物在大畫家張擇端的手中變的栩栩如生。
在《清明上河圖》的前部分中,作者用神奇的畫筆將久遠的春景躍然紙上:一條湍急的河水不停地奔流著,河中漂著艘艘小船,岸邊的樹木鬱鬱蔥蔥,柳樹隨風飄動著綠色的長髮像是正在翩翩起舞的婀娜多姿的少女,粗壯的松樹伸開修長的手臂,好像是準備給少女做舞伴的帥氣的紳士。在薄霧中,掩映著幾家屋舍、草橋、流水、老樹和扁舟。生機勃勃的田野,田地中勤勞耕耘的農夫……它就像一張生動的照片,形象的將悠遠的景物展現在我們面前。
《清明上河圖》的中部展現了繁忙的汴河場景,作者用細膩的畫筆描繪出繁榮的汴河。從畫面上可以看到人口稠密,商船雲集,人們有的在茶館喝茶,有的在飯鋪進餐,有的在看相算命……河裡船隻往來,首尾相接,或縴夫牽拉,或船伕搖櫓,有的滿載貨物,逆流而上,有的靠岸停泊,正緊張的卸貨。橫跨汴河上的是一座規模巨集大的拱橋。它結構精巧,形式優美,故名虹橋。作者用精湛的技藝,淋漓盡致的描繪出了當年繁忙的汴河場景。
《清明上河圖》的後部展現了一派熱鬧的古城街景,鬧市上車水馬龍,人頭攢動。有赤膊挑著擔子的農夫,有衣袂飄飄的秀才,有坐在轎中的官人,有擺攤的小販,有討價還價的婦女……這些人物都被描繪的形態各異,惟妙惟肖,整個畫面中充滿了熙熙攘攘的人群,古色古香的建築。作者彷彿用馬良的神筆將古老的城市重現在我們眼前。讓我甚至有種身臨其境的錯覺。
整幅畫卷,讓我彷彿穿越了時空,倘佯在古代的宋朝,不僅讓我感慨我們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文明。這幅畫不僅是我國的歷史瑰寶,也被稱為世界繪畫史上的經典之作。我為我們偉大的祖國感到驕傲和自豪。
心沐文明 篇18
國二作文 ,1266字中華民族自古以來都是一個講究品德教育、個人修養的民族,一種執著的追求,一次慰藉人心的寬容微笑都能融匯成美德讚頌曲上,一個個動人心絃的音符。
文明禮儀是自身的修養,它就如同一棵小樹,只要你注重它,從點點滴滴的事表現它,它就會在你心中紮根、成長。雖微不足道,但卻是我們每個人都不可能缺少的。
謙讓,在我的潛意識裡是最大的美德,而有些人認為只是表面上的“紙上談兵”,實際也不用去做的,但是他們錯了,生活中你不一定要做大事,而小事卻置之不理,生活中的一點一滴,你都能做到,如上車讓座,買東西就待人優先。
這樣一則訊息:哈爾濱市一家企業公開招聘人員,一位前來應聘的女大學生,各方面素質相當不錯,就因為她多次給別人讓座,被招聘單位說成是“缺乏競爭意識”而拒絕聘用。我認為,對於中學生來說,讓座只是我們應盡的一種義務。現在,人們都把自己的利益看得很重,誰也不願意吃虧—正如讓座這個簡單的動作。此刻的讓座已成了變質的麵包,像個足球似的被踢來踢去。
在學校也會有一些事情發生,但同學與同學之間應該互相謙讓,我們要學會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謙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它是形成文明社會秩序的重要標誌,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使人與人之間變得更加和諧。
一個社會的公共文明水平,可以折射出一個社會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一個人如果不遵守社會文明,小則影響自身形象,大則會影響國家的聲譽。在清朝的時候,大臣李鴻章出使俄國,在一公開場合,惡習發作,隨地吐了一口痰,被國外記者大加渲染、嘲弄,丟盡了中國人的臉。這是一個不遵守文明的歷史教訓。
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敗,因為明天會再來。
如果你失去金錢,你不算失敗,因為人生的價值不在於金錢。
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是徹徹底底的失敗,因為你失去了做人的真諦。文明涵蓋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它的主要作用,一是追求個人道德完善,一是維護公眾利益,公共秩序。
魯迅說:“中國欲存爭於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後凡事舉。”
日往月來,物轉星移,多少事如煙而逝,多少事流傳百代,多少人悄然而去。亙古穩定的是文明。它已成為社會形態前進的標誌,它是崇高,是修養,是禮儀,是風度。心沐文明之歌,讓追求卓然的我們,遠離粗俗,遠離俗氣,擁抱文明。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
青少年時期是一個養成文明習慣,培養美德修養的關鍵時期,在這個時候,我們應該嚴格要求自己,天天堅持,時時提醒,學習牛頓的探索創新,學習孔融的謙讓之禮,讓自己不再做一個新時代在品德修養上落後於同齡的人。
我們一定要講文明懂禮貌,遵紀守法,尊師愛友,不斷提升我們自身的道德修養,把以往的不良行為糾正過來。真正認識到講文明並不單單是為了麻痺他人,敷衍了他人的形式,而是一種我們心裡散發出來的真善美。也不僅僅只侷限於人,在你誤傷了一隻鳥的時候可以關照它、愛護它,直到它痊癒。
如今的中國已是朝氣蓬勃、容光煥發,我們是祖國美好未來的希望,而我們需要做的,就是與文明同行,將古人所創的文明美德精神發揚下去,讓文明的火焰生生不息。
清明節情思 篇19
國二作文 ,1318字當聽到班裡的男生對我們班主任說“清明節快樂”的時候,我不禁黯然:不是所有的節日都可以說“快樂”的,清明節難道不是用來寄託情思的嗎?哪來的快樂?是的,今年清明節之前我還沒有這個想法,因為今年,我多了一份對親人的思念—對我的二爺爺。
不過,如果真要說“快樂”,那就只能是對親人生前的回憶了—印象裡,二爺爺是個憨厚、樸實、有點木訥的人,臉上總是掛著笑意,讓人覺得很親切。雖然他只是我的二爺爺,但我們也經常與他們家往來,一點也不陌生。所以,當聽到他查出患有很嚴重的病時,我感到了一種從沒有過的傷心。雖然從大人的隻言片語裡我還聽不出來到底是什麼病,但我明白這種病很難治,因為我周圍的大人,包括爸爸這個有主意的人都沒了主意,都擺出一副“無法可辦”的難過的樣子。但是大家在二爺爺面前還是強顏歡笑著,因為治療中二爺爺的病情也好轉過,所以也一直隱瞞著他的病情,直到他去世。
二爺爺去世之後的一段日子裡,我都無法相信他已經去世了,每次去他家的時候我都會想,也許,也許我還能看到那個慈祥的二爺爺呢,但我終於,而且也一定是沒有看到。我才突然醒悟,二爺爺已經離開了,我再也不會見到他了。我也終於想到,身邊的親人總有一天會離開我,這是自然規律,是無法改變的。因為經歷了以往沒有經歷過的思想轉變,所以今年清明,我才會有以往沒有過的,對親人的思念。
給去世的親人們掃墓那天,天是陰的,一陣小雨剛剛下過,好像就是為了襯托有點悲涼的氣氛。我手裡緊緊攥著二爺爺生前喜歡喝的酒,跟著爸爸、叔叔們和爺爺,和弟弟一起走在有點泥濘的地面上。我們先掃了掃我從沒有見過和接觸過的一些親人的墓,然後走向另一個墓地—奶奶和二爺爺的墓就在那裡。但是奶奶我也不曾見過的,所以也沒有什麼悲哀的感受,只是心裡又升起一絲難過的念頭—以前這個隊伍裡,也有二爺爺的身影,但這次沒有。掃了奶奶的墓,就走到了二爺爺的墓前,二爺爺的墓跟前面那幾位相比顯得很小,而且很新,也沒有墓碑,但大人們卻記得很清楚,也許也是因為對親人的思念吧。
大人們已經在剷土了。以前聽爸爸說,每年掃墓的時候都要給墳墓蓋上一層新土,就好像是把親人魂魄的“家”翻新了一次一樣。這個說法很有人情味,也很有趣,所以每次大人們“翻新”親人魂魄的“家”的時候,我都有思緒萬千地在旁邊看著。我想,這也是出於對已故親人的思念才會有這個說法吧。不知怎的,我忽然又覺得說不定二爺爺還沒有離去呢?也是因為出於對親人的留戀,魂魄還沒有消失,只是藏在他的新“家”裡靜靜地看著我們的一舉一動呢?但接著我就搖了搖頭,揮去了這個不切實際的想法。但是,不捨的情感誰都會有的,二爺爺去世之前也一定很捨不得我們吧。想著,眼淚又模糊了視線。
大人們已經把土鏟好了,也就是說,二爺爺的“新家”已經“翻新”好了。然後,他們點燃黃色的紙,等跳動的火苗消失後,誰都沒有說一句傷心的話,只是每個人都磕了個頭,表示深深的敬意和思念,然後就收拾收拾東西踏著泥濘的地面回去了。即使二爺爺已經不在了,但我們還是要更好地生活下去,也是不讓他老人家擔憂吧。
但是,不僅是對二爺爺,對所有已故親人的懷念,就是不在清明節,也還是會繼續。希望他們能安息。
清明時節雨紛紛 篇20
國二作文 ,910字“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陰霾的天氣,細密的雨絲,清冷的春風,三三兩兩落魄的行人,料峭的行人包裹著你,淒涼的情緒榮繞在你心頭,這是古人清明節的心情。但是,清明節三天假期來到時,我卻激動的如要歸林的小鳥,入海的魚,因為這三天假期一定會回趟老家。
清明節這天早晨,我還在夢中就被媽媽拽起來,“走,我們回家。”聽到這句話,我的不滿立馬煙消雲散,“噌”,從床上跳下來,用光的速度“洗刷刷”,然後靜候老媽出發。
結果,我一直等到花都謝了,九點了,老媽才大包小包,拎著的、揹著的、吃的、穿的、用的,像搬家似的踏上回家的路。路上,暖風拂面,陽光燦爛,我哼著《我的滑板鞋》,看著春回大地。媽媽突然停下車:“那兒有個賣烤鴨的,你去買只,給你姥爺帶著,他特別愛吃這裡的烤鴨!”
我們回家的第一站是姥爺家。每次回姥爺家,媽媽總拎著一大包洗好且疊好的衣服,這次,還帶了姥爺愛吃的“韓國一隻鴨”,還有姥爺要常年服用的口服藥。媽媽回姥爺家時,從來很少坐下來靜靜地陪姥爺。姥姥去世多年了,姥爺單獨生活。所以,一回到姥爺家,她就腳不沾地地忙起來。掃掃地,收拾收拾零亂的桌子,抹抹凳子……一邊忙,一邊囑咐姥爺,“記著按時吃藥。”“平時多吃菜,別再便祕。”“過幾天要變天,記得多穿衣服。”“自己想吃什麼就買點,別捨不得花錢。”……我們走時屋裡已井井有條,她也已滿頭大汗,於是我們又拎著姥爺的髒衣服,奔向第二站—奶奶家。
我們這裡有個清明節吃單餅的習俗。媽媽手巧,這些事通常都是她來做。和麵、揉麵、擀餅、烙餅……媽媽一邊忙活,一邊跟奶奶聊著天,很快就烙了一大摞。這時,她才慢慢地直起腰,用手捶起來。她一直有腰疼的毛病,我跑過去,輕輕的給她揉著。
這時,上墳的大伯回來了。清明節上墳祭祖也是我們這兒的習俗。這一天,人們不管多遠多難,也要回來給已逝的親人、先祖添點土,送點紙錢。大伯一進門就說,今天的人和車明顯多了,去墳地的路,平時很少有人走,現在都堵車了……
是啊,清明節上墳祭祖,是我們在懷念先人;清明節祭掃烈士陵墓,是我們在感念英烈;清明節回家看望老人,又何嘗不是我們在感恩他們?!即使“清明時節雨紛紛”,也阻擋不了人們對親人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