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知莫如真知相關作文20篇

常知莫如真知 篇1

高三作文 ,783字

“不必擔心你所不知道的事情,真正會讓你有麻煩的是那些你曾經相信,而事實上卻並非如此的事情。”

誠如愛德華德波諾所言,有時候,我們所謂的“知道”只是一種常識,從未經歷,從未體驗,並非真知,常知而不真知,也許會在人生之路上埋下隱患。常知莫如真知,唯實踐出真知。

“從書本上讀到沙灘的沙是柔軟的,在我看來還遠遠不夠。我還想用我赤著的腳去感受。所有未親自體驗的知識都是無用的。”紀德曾在《人間食糧》中寫下這樣的慨嘆。紀德想要“燒燬所有知識的書本”,從經歷中感悟,在實踐中“真知”。燒燬書本的觀點固然偏執,但也傳達出了他對親自體驗的強烈呼喚。他也曾遨遊書海,卻未曾等到他的信仰之船,最終在歷盡非洲的山水後明白,我們需要乘坐真正的船,去乘風破浪,去親自經歷感知。恰如周國平先生所說“人生最重要的是經歷”,在經歷中方得“真知”。

論罵人,我最服李敖。即使見慣了文人的脣槍舌戰,也不得不為李敖罵人的境界而震撼。李敖曾因罵蔣介石而入獄。在獄中,他要求讀《蔣介石全集》。幾十本幾乎毫無文學價值的書,他竟通讀研究。出獄後,他繼續罵蔣介石。因通讀其作品,深入瞭解其經歷,罵得更加有理有據,難以反駁。文人堅守良知,批評時代中錯誤的人和事,此為常事,但大多以點概全,甚至有失真實。又有多少人能夠做到像李敖一樣,深入瞭解呢?

古人也有真知,常知之辯。如宋代儒學大師程顥所說的田夫,親歷之乃真知。反觀當下,我們在紛繁世間的行走中迷失了自我,學會了人云亦云,盲目跟風,不願埋下頭,親歷之,真知之。我們在對考試的應付中,忘記了學習的真正意義;我們在名與利的糾葛中,忘記了生活的真正意義。

行而知之。我們不能否認閱讀書本與向別人學習的積極意義,但也不能忽視親自經歷和實踐才是“真知”的最重要途徑。

常知不如真知。願我們常抱求真務實之精神,在紛繁世間不忘追求追本溯源,去偽存真。

用平常心,品純真“味兒” 篇2

高二作文 ,901字

世上人無數,性格也各不相同。但大致上看,部分人追求著他們所希望的,不達目的不罷休;另一部分人也追求,不過他們是守著一顆平常心來面對追求這事兒的。

個人而言,我傾向於後者。

當然,我絕無逃避競爭、自甘墮落的意思。只是那些千方百計活出“樣兒”的人,確有其弊病。

法國莫泊桑先生的小說《項鍊》,女主人公瑪蒂爾德的遭遇讓人感慨。憐惜她的人不少,甚而至於挖出她十多年的艱辛,讚揚她“久債必還”的品質。但悲劇已經發生,最好的辦法不是品評人物,而是發掘原因。很顯然,瑪蒂爾德悲劇的根源正是她難以抑制的虛榮之心。假如她拿一顆平常心去看待那場舞會上出一把風頭,活出個“樣兒”的慾望呢?假如……

莫泊桑作為現實主義作家,該當是見識了不少這樣的悲劇才能寫出這樣的故事。可以想見,我們的生活中不乏瑪蒂爾德這樣的人,而想活出“樣兒”的想法一旦控制不好,就容易引火燒身。

我認為避免悲劇發生的方法在於擁有一顆平常心。

學習、工作、社交中的競爭壓力無處不在。執迷於追逐那個“樣兒”的人很容易變得“數數然”。擁有一顆平常心可以幫助自己鑑別什麼是所需的,什麼是不要的。

如果說“樣兒”是社會所需要的,外人所看到的,那麼“味兒”就確確實實是自己的主觀體驗了。

在過去的那個暑假裡,不少高三畢業的朋友忙著填報志願。許多人因為家長、老師的意見報了財經類、工程學類什麼的,認為那是以後能活出“樣兒”的專業。事實上,不少人對那兩個專業所知甚少。憑這樣的認識來填報,能夠品到“味兒”的概率,我想是不大的,由此必然造成“樣兒”和“味兒”相互衝突。

再者說,平常心能夠給人帶去些理智。伯里克利雷對他的公民講:“我們不輕視貧窮的人,而輕視不擇手段以避免貧窮的人。”這話放在今天,仍有很強的借鑑意義。天下熙熙,有多少人跪拜在“樣兒”之下,蠅營狗苟?

而且,平常心能給人帶來寬慰和滿足的快樂。“沒有人能夠永遠第一名。”此言猶在耳側,所說不虛。白巖鬆在給他愛子的信裡也提到過滿足,得到就該有知足之心。

綜上,我認為平常心是我們生活學習中所需要的。它引導我們遠離不擇手段,遠離不恰當的慾望;為我們的生活、學習提供精神力量,變得更加有“味兒”,更加理智,更加快樂。

假如真有時光機 篇3

國三作文 ,1327字

李白一生都有個夢想始終揮之不去,他做官,一展巨集圖,為這大唐貢獻。可惜這太平時期,沒有餘地供他揮斥方遒,他想回到戰亂,去一統數萬兵馬,馳騁沙場。

如果,這世上有個時光機,它可以帶你回過去,探未來,可以穿越上古,也可以回到那前一分鐘。

那天,晴空萬里,蟬在歡唱,路上紅燈綠燈此起彼伏,透著玻璃看,它們暈開了一片紅,一片綠的光芒。廣播又時不時從遙遠的對面傳來“美麗家十九週年慶……敬請……”

在這樣的高科技下,很難想象古代,沒有網際網路,沒有電的時代有怎樣的趣味。我捧著《惜誦》,屈原嘆“欲高飛而遠集兮,君罔謂汝何之?”屈原他離不開楚國,可為何要投河自盡?

不知不覺間,一抬頭,驚豔了雙眼,驚豔了時光。眼前沒有那高聳入雲的“御品公館”,沒有紅綠燈,更沒有此起彼伏的廣播。眼睛清爽了,儼然一幅山清水秀的畫卷,山上古寺紅瓦初現,炊煙裊裊,直上雲霄。湖上沒有風的輕撫,顯得嫻靜又迷人。我駕著來路不明的船,敲醒了熟睡的湖,方圓數十里,茫茫無岸,也更無一人。

我想起來什麼,掏口袋,那個麻布襯衫裡有幾個士力架——看樣子,一時半會兒還回不去,總得填飽肚子,熟悉熟悉環境啊。

到岸了,岸上竟多了許多人,不可思議的是,他們長袍長衫,男的長髮垂髫,女的也頭戴簪,身佩環,在街上流動,時不時作揖,時不時鞠躬。環顧四周,沒有攝像機,沒有導演,更別說像我這麼個像現代人的人。

有個人,挺奇怪的,著藏色布衣,頭戴高帽,看上去是個清官,他臉上的表情就像母親丟了孩子,人丟了方向一樣,悵然若失,但又像小孩在糖與巧克力之間選擇,中年人在時間與金錢中選擇,病床上的人在生與死之間徘徊一樣,有所猶豫。

這到底是哪兒?人都這麼奇怪,那個“布衣”還說著什麼:“草木莽莽,傷懷永哀兮……”滔滔盛夏兮,草木莽莽……

這,很像屈原的詩風啊。

“屈子!”那一聲,驚豔了時光,當真來到了戰國。

忽然想起來,那首“草木莽莽”是屈原臨終的詩篇。那個山清水秀,嫻靜迷人的江就是汨羅江。我穿越了?

上天讓我來到此時此地,必定有他的用意,眼下看來,應該就是派我來阻止悲劇的發生吧。

我心中一喜,停船上岸,冒冒失失對屈原說:“夫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受擠兌,遭貶謫,但楚民不改。此乃存亡之秋也,國危,民危。一攬狂瀾方能於千鈞一髮之地終止滅亡。與其以身殉國,不如以才報國。”

說完,便轉身就走,一回頭,一轉身,竟又是窗前那一片紅綠。

手機亮了,知乎熱問:“時光機改變的是歷史嗎?”和“屈原一代文人為何上戰場,最後死無全屍?”

前後一問,一冷一熱,燙破了時光。

時光容易把人拋,李白無法回到過去,成就了一個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每一段歷史,都是偶然的必然,時光無法為你所動,歷史堅如磐石。假如真有時光機,只是假如。

莫讓真情逝 篇4

高一作文 ,828字

遠離家鄉的烏鴉,總在即將離世前回到最初的小窩,反哺自己的母親;初生不久的牛兒,也會在危難之際擋在母親的面前保護。自然界中的每一處,不停地上演著孝順的一幕幕真情。作為人類,是不是應當做得更好呢?

近段日子,流傳著一項名為“微信掃墓”的服務專案。該專案的興起,無疑是錯誤的。

微信掃墓,掃走的是孝心。“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一年之中抽一天回家的時間都沒有嗎?這分明是不敬的託辭。人,一向講究形式。若不親自來掃墓,便是丟了形式,丟了孝心。長者的離去都不能讓一個人放下手頭的事,那麼還有什麼孝可言?

微信掃墓,掃走的是傳統。清明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是對逝去的祖輩的追思和懷念。這個傳統經歷過漫漫數年,終於沉澱成一顆璀璨的文化珠寶。可現在大家利用資訊時代帶來的便捷,只做指尖上的掃墓,而把傳統拋之腦後,這難道值得宣傳嗎?

微信掃墓,掃走的是勤快。路再遠,又何妨?路途漫漫,更能顯出自己的一份誠意。只因路遠而不願掃墓,這真的不是懶惰的表現嗎?古代的人,為了能去掃墓,無論路途多麼遙遠,無論需要多久的時間,都總歷經艱辛抵達,只為盡一份孝心。更何況現今交通工具如此發達,難道要因為自己一點小小的懶惰而連如此重要的事都放棄嗎?這實在是令人匪夷所思。

微信掃墓,掃走的是敬仰。敬仰是人精神上極為重要的東西,一個人若是沒有敬仰,那他就沒有了靈魂!小小的蟲兒對自然懷有敬仰之心,初明事理的孩童對國旗有敬仰之心。一個人,可以喪失如此重要的東西嗎?沒有儀式,沒有真誠,有的卻是金錢與利益。這樣的做法,何談敬仰?

……

微信掃墓,掃走了不知人間多少真情,再冰冷的墓碑下,也躺著烈烈的白骨,再無情的分離後,也懷著深深的情誼。

去吧,上路吧,親自到那荒涼的墓地,用掃把掃開久積的塵土,用溫熱的手指撫摸那冰涼的凹陷的字,用潔白的花朵點綴的墓碑,用虔誠的跪拜傳達自己的真情,莫讓真情從我們的指尖上永逝。

如今,才知道讀書真好 篇5

國三作文 ,911字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

小時候很難理解為何爸爸媽媽哥哥姐姐一有空就拿著本書看,那時候看書被我認為是件非常枯燥無趣的事情。但是現在長大的我可不這樣認為了,現在你若問我小時候最後悔的事是什麼?我定會回答小時候沒能好好讀書,到了現在才知道讀書真好。

讀書真好,“四時風光,山水全景”全在其中。“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立馬就讓我感受到了和煦的春風,滿眼的綠色;“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又讓我看到了一片青翠碧綠,夏日盛開的荷花是那樣的鮮豔嬌紅;“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使我領略到了楓葉較於春花更勝一籌的那番紅;“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更令我眼前一亮,好一片銀裝素裹,煥然一新;李太白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展現了瀑布從天而降的震撼;陶淵明的“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又給我們描繪出了一幅安逸祥和的田園風光;

讀書真好,流露在字裡行間中珍貴的情感,令人感動至深。朱自清的《背影》表露出了父愛的偉大,讓我想起了自己與父親之間的種種,都不禁地自形慚愧;陸游的“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刻畫出母親慈愛的形象,激發了我要努力學習報答父母的決心和鬥志。當然還有很多很多的詩詞文章都告訴我們做人的道理,要珍惜友情,善待他人。

讀書真好,它是力量,是支柱,是屏障。許多文人到晚年才得以重任的史詩讓我在未實現目標之時也不會灰心放棄。許多騷人的詩文如《岳陽樓記》告訴我們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要以樂觀積極的心態面對過去,現在和未來。馬雲的三次高考經歷也鼓勵著我要堅持不懈。

讀書真好,莎士比亞曾說過:“生活裡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裡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讀書可以收穫知識,開闊視野,提高自我的層次,陶冶性情,是我們的精神食糧。

只可惜我悟的有點晚,如今,才知道讀書真好!但還不算太遲,從現在開始我要勤奮讀書,深刻體會它帶給我的好!

實踐出真知 篇6

國小五年級作文 ,544字

“竹籃打水—一場空”是我們背的最朗朗上口的歇後語,我不禁也哈哈大笑:這人太笨,用竹籃打水,水當然滲掉啦!

我是歇後語的信徒,對此深信不疑。我看了一篇作文,說竹籃打水不一定空,我心想:哪個人這麼愚蠢,竹籃打水絕對空啊!我把想法告訴爸爸,爸爸說:“是不是真的,試試不就知道了?”

此時正值熱夏季節,去河邊玩玩也不錯,反正沒事。我向外婆要了竹籃,去河邊實驗。我把竹籃往水裡一按,就沉了下去。過了一會兒,我再撈上來,呀!裡頭有兩隻活蹦亂跳的小龍蝦,水還沒完全滲出去。呀,原來這歇後語也可能不正確呀。我撈了不少回,有時撈出個小魚、小蝦,但是每次撈上來水都沒有洩完。所以,實驗證明:竹籃打水未必空。

由此,我想起了一個科學家的故事。古希臘有個叫亞里士多德的人,他自幼聰明,長大後對各方面進行了研究,提出了不少事情的原理,那時候他說的話就是真理,人們對他的真理也深信不疑。但是,後來,哥白尼、伽利略等人打破了他的真理,日心說是一個典型的例子。為此學說,不少科學家做了許多研究,發現日心說才是正確的。可伽利略已經慘死。為什麼?那時候的人民過於迷信,他們不做實驗就下定理。

竹籃打水未必空,可見,這個世間一定存在很多錯誤,即使是科學家也不一定完全正確,所以人們不要過於迷信,多實踐才能糾正錯誤。

知足常樂 篇7

高三作文 ,953字

哪裡會有一路順風的人生?哪一條路不是荊棘滿途?既然能經歷住風雨的摧殘,何不學會坦然接受面前的磨難;與其無休止地抱怨不盡人意的世事,倒不如放寬心態,欣然接受。既然無法改變身處的環境,那就學著去適應它;既然抱怨只能充當無用功,那就收起那些無畏的抱怨,心無旁騖,闊步向前。因為快樂的人生需要學會知足,精彩的人生亦需要一個懂得知足的心懷。

記得有一幅漫畫上畫著這樣一個場景:有一個乞丐有氣無力地坐在地上,兩隻赤裸的腳由於沒有鞋穿而長滿了厚繭,他也因此而抱怨連連。而此時對面卻走來一位殘疾人,這位殘疾人因少了一隻腳只能拄著柺杖艱難地行走。此時,乞丐恍然大悟,說道:“在看到這位沒有腳的人以前,我竟然整天都在為自己沒有鞋穿而抱怨,卻不懂得知足。”

是啊,每一個人都應學會知足,就像是那位乞丐,雖然因為沒有鞋穿而磨損了自己的腳掌,但幸運的是他雙腳健全,不用因為失去腿腳而苦惱,因此也不必再抱怨什麼,而他最終也擁有了一顆知足常樂的心。

追溯歷史,也不乏知足常樂的有識之士。

宋代著名的文學家蘇軾曾仕途坎坷,滿腹才學卻不被賞識,遭遇貶謫,被放逐黃州。但他卻未因被貶而抑鬱消沉,也未曾抱怨朝廷對待自己是多麼不公,未曾抱怨自己的命運是如何不幸。相反,他卻將自己放浪于山水之間,投身於大自然的美景之中。也許正是因為他曠達的心胸和那種知足常樂的心態,才有了那“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的閒情雅緻,而《赤壁賦》也因為他的無限胸懷而舉世聞名,流芳千古。

如果說知足處世人人皆可,那麼連普通的乞丐都可以做到,我們為什麼不也嘗試著收起自己徒勞的抱怨、學會知足呢?如果說懂得知足是一種高尚的素養,有蘇軾這樣心胸曠達的偉人引領著我們,為什麼不也學會放寬自己的胸懷、收起那些無畏的抱怨,學會做一個知足常樂之人?

迴歸現實,眼前的社會環境正不斷地隨著時間、地點等條件的轉變而變化遷移,即使呈現在面前的只有無奈與不如意,抱怨也只是徒勞,不妨學會知足,懂得知足。

學會知足,學會讓自己去適應變遷無常的世事;懂得知足,懂得讓自己擁有一個豁達的世界。

其實每個人的心都是一扇通往快樂之途的大門,而知足就是那把消除抱怨開啟那扇快樂之門的萬能鑰匙。正所謂,知足予樂,心常樂;樂在知足,心亦安。

寬容與信任——讀《如果樹知道》有感 篇8

讀後感 ,616字

生活中如果缺少了寬容與信任,世界就會埋下懷疑的種子,人與人之間就會互相猜疑,朋友也就不存在了。這是《如果樹知道》饋贈給我的。

許鳴沙的父親在他還沒出生的時候就去世了。他媽媽因為飢餓曾多次偷偷拿過隊裡的糧食,結果被村長狠狠地批鬥了一陣。為此同學都很鄙視他,都叫他沙子。學校給的十六個皮球,上交時少了一個。身為皮球管理員的“我”懷疑是沙子偷的,其他人也這麼認為。第二次又少了一個,“我”下定決心一定要把沙子這個小偷揪出來。後來“我”發現沙子在玩一個跟學校丟得一模一樣的皮球,於是就把他抓住了。沙子說這皮球是他舅舅送的,“我”不相信。後來沙子跟著他舅舅回城了,“我”才知道原來沙子有舅舅。在一次下雨天時,“我”在樹洞裡發現了樹洞裡的皮球,才知道自己冤枉了沙子,非常內疚。

讀完之後,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猜疑和自傲矇住了我們的雙眼,我們只去懷疑別人的過去,卻沒有看到別人的現在。

我不由得想起自己,記得我們班從前特別喜歡玩神奇寶貝卡,我也比較喜歡。我每天都習慣把神奇寶貝卡放進桌洞裡。一天,我來到教室時發現了一件大事:桌洞裡亂七八糟的,顯然是被翻過的痕跡。我數了數,呵!少了十幾張!

我瞬間火冒三丈,行!敢偷到我門上了!肯定是某某某偷的!我把這件事告訴了一個好朋友,而朋友卻說:“不,我值日時看見一個男生偷的!”我的臉紅了。我差一點就犯了大錯!

年少的我們都有一顆透明而易碎的玻璃心,多一份信任,多一份寬容,才不會讓“樹洞”吞噬我們的快樂。

如何記住所學的知識 篇9

日記 ,628字

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做筆記是學生黨常用的學習記憶方式,無論是康奈爾筆記法,還是圖表筆記術等等,各種五花八門的筆記形式應用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記住所學的知識。但有時候即使我們把所有的知識點都做了筆記,那些知識點我們還是沒有記住,閱讀過的書忘記了,寫下來的文字也隨著時間而記憶模糊。這到底是為什麼?我們如何才能記住所學的知識?

對於這個問題,知乎大牛採銅回答了三個關鍵點。如何記住所學的知識?第一,所學的新知識必須加入自己的知識體系中去。普通學習者之所以常常學了又忘,就是因為他們沒有構建起自己的知識體系,這就造成學習資訊輸入大腦後卻無處歸屬。如果他們有意識地慢慢構建起知識體系,那麼新資訊就會成為補充與完善知識體系大廈的新磚瓦,新知識與舊知識的聯絡與融合就會讓記憶變得更加深刻,所學的知識就更容易記住了。

第二,實踐輸出轉化為技能。我們所學的知識資訊,如果不加以實踐運用並轉化為技能,那麼所學的理論知識不過是紙上談兵。親身實踐體驗絕對是一種極佳的記憶方式,身體感知並操作實踐,這個過程就是抽象化變具象化的過程,不斷具象化不斷實踐輸出,知識理論就通過這種形式轉變成我們的個人技能。

第三,重溫思考。眾所周知,複習是記憶的法寶。根據艾賓浩斯記憶曲線,人的遺忘現象是規律性的。所以在理解這個記憶曲線的基礎上,安排時間重溫思考所學的知識,我們就可以基本戰勝遺忘知識的困境。

新知識加入構建的知識體系、實踐輸出轉化為技能與重溫思考,這就是記住所學知識的三大法寶。

知足常樂 篇10

高二作文 ,868字

春來秋去,花開花落。歲月就這樣流逝,不留痕跡。有人喜歡傷害悲秋,有人喜歡享受當下,而我們應該做的是珍惜現在的一切,明白知足方能常樂。

不知足者常悲。有些人常常想做一些不可能的事,這樣只會折磨自己,看到自己沒有的,那麼只能獨生鬱悶,自尋煩惱。追逐名利一直是很多人的夢想,他們原本是為了讓自己幸福,卻在追逐名利的過程中喪失了原來的純真和快樂。即便最終獲得了成功,擁有了名和利,也無法獲得心靈上的滿足和快樂,何苦呢?很多人為了名利捨棄親情、友情,成功之後的落寞讓他們明白,自己已經失去了人生最重要的東西。但是失去的東西,再也無法找回,他們只能空悲嘆。不知足者常悲,因此我們要學會知足,不要等到失去的時候才後悔莫及,獨自悲哀。

知足者常樂。多想一下自己擁有什麼,要學會知足,這樣你才能獲得快樂。蘇軾“一蓑煙雨任平生”,他的豁達樂觀令世人感慨,雖仕途不順,但他沒有自怨自艾,而是以豁達的胸襟來面對這一切,讓人如何不敬佩?還記得陶淵明在官場的生活嗎?他年輕時曾懷有“大濟於蒼生”的壯志,又因家境貧寒,二十九歲時走上仕途,但做官的時間很短。他逐漸認清了當時官場的汙濁與黑暗,他決定還家歸隱。回到自己的老家宅院,他不是尋找一種姿態,而是在迴歸一種生活—過起了自由閒適的田園生活。雖然他們在仕途上沒有取得太大的成就,但他們為後人留下了無盡的文學財富。不要老想著你沒有什麼,要想到你擁有什麼,你會快樂的。

曾經聽過這樣一句話:生活給予我們千百種生活方式,既然我們認為了其中,那麼就走下去。如何走是你自己的事情,走到何時也是你自己的事情,既然都是你自己做主,幹嘛要對不起自己,幹嘛要臨陣逃脫?你逃離的不是你的生活,而是真正的自己。也許一生真的不長,但是亦可不必倉促地要把生活的滋味嚐遍。不如在繽紛的紅塵裡,留一份從容,把顏色還給歲月,把純粹交給自己。簡單的拾得,平凡的你我,也許不需要明白太多,只要知足常樂就好。

人生就像一場夢,要做個好夢,就帶著微笑,多看看自己擁有的,比如親情、友情。如果你懂得這些東西的珍貴,怎麼會不快樂呢?做人要知足常樂!

刻意的無知與追求真理 篇11

高三作文 ,1131字

劉瑜說:“刻意的無知可能帶來豐厚的利益報酬,在這裡,無知是一種精明。”就像這位父親,當追求真理並不能帶來利益甚至會帶來損失時,他無情阻斷了兒子對真理的渴求。利益至上是一種本能。

曾有人詢問,為何中國數千年曆史,卻從未出現一個牛頓式的人。因為自漢武帝獨尊儒術開始,中國學者便一起圍著孔子轉。至於蘋果為什麼會掉下樹?兩個鐵球哪個先落地?食物為什麼會腐敗變質?於仕途無益,不言。王小波說,如果有一位哲人王解決了世上一切難題,他一定要生活在這位哲人王之前的時代。而中國被孔子這位哲人王統領千年,大抵是仕途利益太重,將真理壓得不堪一擊。於是每出現一個企圖分開“絲瓜藤”“肉豆須”的孩子,都會有一箇中國式的父親站出來,告訴他,別這折騰這些無用之事,學好四書五經科舉致仕才是真理。

有一個與“絲瓜藤、肉豆須”同樣糾結的問題叫“電車難題”,當一輛失控的電車開來,是把身邊的胖子推下去保全多數人的利益,還是堅持人權至上冷眼旁觀電車上的人死去?這一難題被國外諸多學者爭論已久,在國內卻並未掀起波瀾。國人對此大多嗤笑,浪費時間。當追求真理會帶來麻煩時,選擇無知真是太過明智!明智到某位法官會說:“不是你撞的,你幹嗎要扶?”法官很聰明,他知道調查真相要耗費大量時間精力,所以選擇無知;研究院很聰明,知道為瑞海物流公司造假可以收賄,所以閉眼不看;物流公司更聰明,知道無視資質可以賺錢,所以堅持儲存危化品。刻意的無知可以省麻煩得利益,卻總會帶來更大的問題。

父親拯救了那一小塊地的食物,而孩子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卻被扼殺。於實用主義者而言,父親是對的,因為絲瓜和肉豆的口味並不會被藤的纏繞方式影響;於科學家而言,孩子是對的,因為科學史上的重大成就許多都源自這類“無用功”。“三無科學家”屠呦呦獲諾獎源於對職稱名譽的無慾無求,一心向學、不顧名利看似愚蠢,但站上諾獎舞臺的人卻是她。當年紅極一時的于丹借《論語》出書演講名利雙收,這做法確實聰明,不久卻因讀書少而寫不出東西淪為笑柄。可見,追求真理的無用功會在某刻得到回報,而堅持無知的智慧也終會扒下光鮮的表皮。

BBC的一部記錄片再度引發對中國教育制度的質疑。明明我們是最努力的,為什麼諾獎得主人數遠少於西方國家?大概因為,西方國家的家長會問“你問了什麼好問題?”而我們的家長會問“你得了多少分?”前者在追求學術,後者在追求學歷。中國人當真不知道求知的重要性嗎?我們是知道的,但當保持無知可以更便捷地取得高文憑、好工作,我們顯然更關注快速提高的方式。然而時間會在某刻回上一擊,告訴我們,刻意的無知是短暫的聰明,而追求真理則是長久的智慧。

所以,小男孩,告訴你父親,儘管那不影響食用,他們還是應該被理清。因為人生那麼長,我們總需要一些“無意義”的真理。

知足常樂 篇12

國三作文 ,761字

“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即便是你一生中最渴望得到的東西,你與它無緣,或是它在山的另一邊,你卻在山的這一頭都是強求不來的。如果你懂得知足,你則將常樂。

有一民間故事:胡九韶家境貧困,一面努力努力教書,一面耕作,但僅可溫飽。每天黃昏時,他都要到門口焚香,向天拜九拜,感謝上天賜給他一天的清福。妻子常笑他:“一天三餐都是菜粥,怎談清福呢?”他說:“我首先很慶幸生在太平盛世無戰亂。又慶幸我們家能有飯吃有衣穿不至於挨餓受凍。第三慶幸家裡無病人,獄中無囚犯,這何不是清福呢?”正是因為他這種知足的心態,所以他一生都是滿意的,雖然沒有當多大的官,但正如他所說,不至挨餓受凍不至老殘病死便足矣,這樣他將會一生都快樂!

傳說八仙中的呂洞賓下凡見一少年坐在地上哭,他問:“你為何要哭?遇何困難了嗎?”少年說:“我母親臥病在床,無錢醫治,本想做工賺錢,可母親無人照顧。”呂洞賓很高興,難得世間有如此孝順之子。於是他將路邊的一個石頭變成了金子給孝子,他卻搖頭。呂洞賓更欣喜這孝子竟是不貪戀黃金的君子,呂洞賓向他問為何不要,他答:“你給我的黃金總有用完之時,我只要你的金手指,想用便一指,遍地都是黃金。”呂洞賓失望,飄然而去。

倘若少年不要這枚黃金,也許呂洞賓會執意要給他幫助,讓他們一生快樂吧!但也是因為小孩的貪戀讓呂洞賓放棄原始的“慈善”之心!

人的慾望是個無底洞,永遠都沒有能補滿的那一天,即使完成了最初的夢想也不會忘我的興奮,因為心底裡會有另一個聲音,在說:“只達到這個地方,離……還有好遠呢!”

羅馬哲學家塞尼遜有句名言:“人最大的財富,是在於無慾。”這裡所講的“無慾”並不是真正的完全沒有想要的,而是指“沒有過多的想要的,沒有無止盡的想要的東西,”這就是人最大的財富,只有知足了,才會永遠而帶笑容,永遠—快樂!

知足者常樂 篇13

國二作文 ,764字

“風送花香紅滿地,雨滋春樹碧連天。”世界很美,不僅有春的煙波畫船,夏的朝雲暮卷,秋的雲霞燦爛,冬的冰肌玉骨。更是因為有了簡單的事情而快樂,不追求過多的要求而快樂。世間才會變得如此之美好。

梁實秋先生說過,他最幸福的事情莫過於睡在自己的床上,陪自己的小孩遊戲,吃媽媽做的飯。而我說,最幸福的事情莫過於捧一本喜愛的書和自己的好姐妹一同行走在林蔭道間,一起談未來。

知足者常樂,是說一個人沒有過多的奢求物質上的滿足,而是追求精神上的滿足就好,那麼,這個人就會很容易被滿足,且會變得自如的開心。我就很願意做此類人,心靈上無任何的感情負擔,並且發自內心的感到世間的美好。

我想起了《雙城計》中的一句話,這是一個最蕭條,最繁華的時代,我們在這個時代的夾縫裡徘徊,躊躇獨行,彷彿在人間的天上地下找不到一個立足之地。

從古至今,無人不再尋求著快樂之道路,莊子正如此,他不曾一味的追求富貴,官職,只是簡簡單單的吃著粗茶淡飯,依舊過的逍遙自由,有著豐富精神底蘊的他過著平淡而又充實的日子,心中也甚是開心無比的。

知足與常樂同時兼備的人不需要過多的詮釋。即使沒有巍峨高山的險峻和清峭,也可以有平川凡壑的穩實和踏健;即使沒有嬌容玫瑰的誘人,也可以有芙蓉的質樸與富貴;即使沒有居廟堂之高而兼濟天下,也可以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高尚。即使在物慾橫流,紅燈酒綠中穿梭,也可以兩袖清風,從而出淤泥而不染。

你是願意經常歡笑還是時常揹負著各種社會慾望壓迫著你使你難以前進呢?卸下你的包袱,輕鬆的向前走出去。知足者常樂,不會過多的在意金錢的引誘,因為他們明白知足常樂者的運氣不會太差,他們的態度樂觀,慘淡自如的面對人生。上帝對於他們不會狠心。

做一個知足常樂者,你會發現世間的美好不僅是由春夏秋冬所連綴而成,更多的是人世間的歡聲笑語讓世界美好的更長久。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 篇14

國小六年級作文 ,947字

有這樣一件事,在我心裡埋藏了很久,可以算是我民裡的一個祕密了……。

眾所周知,核桃是一種營養價值很高的食物,可是我偏偏不愛吃。我認為它口感太差,果實幹澀,沒有水份,吃起來硬邦邦,乾巴巴的,是我的“頭痛”食物。

媽媽對了對核桃情有情獨,總是一箱箱的把核桃“搬”回家。我們家宛然成了一個小型批發市場。不但如此,她還強迫我們每人每天都要吃十顆核桃,這簡直是讓人要爆炸的命令。

一個週末,媽媽要趕去值班,臨走時媽媽反覆叮囑我完成吃核桃任務。我滿口答應了,可是等門“砰”的一聲巨響後,我立馬把吃核桃的事拋到九霄雲外,跑到房間裡看起小說。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突然一陣急促的門鈴聲驚醒了我,我的心頓時提到了嗓子眼兒,莫非媽媽回來了!我在屋裡焦急地打轉:“來不及了,這可怎麼辦,現在吃肯定是完成不了任務。藏起來也可能哪裡會被發現,不吃就更不可能了。這下可遭秧了。這也不是,那也不行,要不……。扔了吧!

我深知這樣做是一個“大罪”,可我還是不由自主地抓起一大把核桃朝衛生間走去。一步三回頭,總感覺有人在監視著我,心中兩股力量相互對抗著,似乎在制止我的舉動,可最終我還是把那一大把核桃扔進了馬桶中,還沒等嘩嘩的水聲響完,我立刻又按下了沖水的按鍵,“唰……”核桃在水中時隱時現,最後沒了蹤影!

這時我的心才放了下來。開啟門沒想到竟然是送快遞的的叔叔叔。我簽收完快件,把門反鎖好,又跑到馬桶旁。哎呀,有幾個桃核又浮起來了呀!頓時,手心裡的冷汗又冒出來了,該怎麼辦?這下可把我急壞了,整個人腦海裡一片空白。

突然,我看見馬桶旁媽媽用來消毒的高猛酸鉀,立即腦海裡浮出一個詭計—用用它試試?我三下五除二開啟瓶蓋,住馬桶裡倒了大半瓶。“咻咻……”一層血似的泡沫裹在核桃上,一塊塊核桃裂開了,慢慢地核桃成了小碎片,我又用水反覆沖刷,終於核桃“灰飛煙滅”了,為了不讓媽媽發現我的蛛絲馬跡,我把衛生間重新洗了一遍,並用拖把把地板拖乾淨,還用空氣清新劑清除衛生間刺鼻的化學味道,可謂是天衣無縫啊!我又興致勃勃地回到書房接著我的小說夢。

這件事雖然已過去很久了。但是每當我吃核桃的時候,我心裡就很不自在,臉立即火辣辣,不敢正眼看媽媽。今天我要把這個祕密公開於眾,才能開啟因為爸爸曾經對我說過:“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

知足常樂,幸福相隨 篇15

國小五年級作文 ,970字

“從明天起,做個幸福的人,餵馬,劈柴,周遊世界;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每當讀起海子的這首詩,我就發現,其實幸福就在我們身邊,幸福就在於我們能知足常樂。

知足常樂,是悠閒隱者對田園的熱愛。

你捧著一把菊花走來,帶來一陣天人合一的哲學清香;你放棄官場的追名逐利,每日醉心於“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的滿足感,你忠於自己,真實地面對自己的靈魂,以心役形,所以你才能登高舒嘯,臨流賦詩;你性情曠達,不被世俗世相所牽引,雞鳴桑樹顛的村野也能令你詩興勃發!你不愧是一代詩宗—陶淵明。試想,如果當時你患得患失,未能知足常樂,而是和普通的俗人一樣追名逐利,那你也只會是一介匹夫,也會被歷史所遺忘,更不會成為後世膜拜的典範。儘管我不願這麼說。

知足常樂,是百歲智者對生活的態度。

楊絳,著名作家,也是大文豪錢鍾書的妻子。她本性淳樸,雖過著低調簡樸的生活,卻擁有高貴的靈魂:她“我和誰也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2013年7月7日,是她102歲的生日,社會各界人士紛紛送來賀電,或登門祝賀,而她卻只是一一推辭。她把感激藏於心中,她很知足,也很幸福。她雖隱居於生活,但從未被時間遺忘。如果說楊絳不滿足於生活,而是在生日那天大擺豪華宴席,競相攀比,那她也就不會被世人所景仰。正是因為她的知足常樂,她每一天才過的充實而幸福,才得以安享晚年。

知足常樂,是激情舞者對生命的詮釋。

2008年,一場災難襲擊了四川省汶川縣,許多人因此受害,而廖智就是其中之一。她因此失去了親人和自己的一雙腿。她是一名舞蹈演員,失去雙腿就意味著失去舞臺。但她在經歷重重困難過後,仍沒有絕望,而是堅強的站了起來。她說,自己雖然失去了雙腿,但是還擁有生命—熠熠生輝的人生之基。之後,她就參加了許多電視節目,從此她的人生翻開了新的篇章。正是因為廖智對生命的滿足,所以她才沒有整天自怨自艾,沉浸在悲傷之中,而她的人生也因此再次盡顯輝煌。

如果說命運是那破舊的花架,那麼因為有了知足常樂變得繁花似錦,光彩照人;如果說命運是那漆黑的夜空,那麼因為有了知足常樂變得繁星閃爍,熠熠發光;如果說命運是那貧瘠的土地,那麼因為有了知足常樂變得蔥蔥郁郁,油油翠綠。我相信,只要我們擁有對生活的知足常樂,那麼幸福將永遠伴隨著我們。

知足常樂,幸福相隨。

珍惜擁有知足常樂 篇16

國二作文 ,757字

據調查,大部分中學生認為自己所擁有的東西太少,對自己的生活極為不滿足,總認為自己是天下第一乞丐,不是抱怨衣服品牌步入他人家,就是覺得零花錢步入別人多,不知他們要擁有多少才能滿足。

我想:當代中學生不是擁有得太少,而是在生活中他們不知足罷了。他們有吃有穿,能在明亮的教室裡學習,能有一個強壯的身體,在父母的呵護下健康成長。作為一個學生,不以求知放在首位,享受生活,那是很危險的,那是精神的缺失,那是夢想的丟失,可以想象,當有一天你自己獨立生活,沒有了父母的依賴,你是否有能力享受上等生活,如果沒有,那你怎麼辦?

同學們,你們想過嗎?有的人想穿高檔鞋,可她沒有腳;有的人想盡孝,可親已不在;有的人想盡一份責任,可已經沒有時間……

同學們,你們知道嗎?非洲許多孩子現在正飽受戰爭之苦,享受飢餓之役、缺水之災,瘦得皮包骨頭,無家可歸,他們多麼希望能重返教室,拿起書本重新學習,可是,這一點小小的要求能得到滿足嗎?

不能。而我們和他們相比,還有什麼資格覺得不滿足的,由此看來,我們現在更多的時候是物質上的富翁,精神上的乞丐。

我們擁有爸爸媽媽的愛,擁有良好的學習機會,擁有朋友的真誠的關懷……我們擁有的其實很多很多,可我們還有什麼不知足呢?

下面請看一則故事:一條狗,嘴裡銜著一塊又肥又大的肉,經過一條河時,它看見水中自己的倒影,卻誤認為是另一條狗,它看見水中的那條狗銜得比自己的肉更肥更大,於是扔掉自己嘴中的肉,“咚—”只聽見濺起的水花聲音,隨後,它在水中掙扎,什麼也沒有撈著,眼神呆滯,狂吠不止,目光中帶著深深的惋惜,它想:下輩子,我一定學會知足!

朋友,看完這則故事,也許你會笑狗的愚蠢,笑它的貪婪吧!但是,說不定在生活中,某一天,你就成了這個故事的主人公了!

所以,切記:珍惜擁有,知足常樂!

知足常樂 篇17

國一作文 ,556字

常言道:“知足者常樂。”但我卻認為:“知足者未必樂,不知足者才樂。”?

一個滿足於現狀的人,生活沒有目的,無所追求。猶如一艘失去方向的船,最後會觸礁而沉。何樂之有呢?只有不知足的人,才會有所追求,有所創造,這種不斷創造和追求的過程便是一種快樂。所以,人應該有不知足的精神。?

中國歷史上有一位女皇帝,叫武則天。起初只是一介民女,假如她安於現狀,可能終生浣紗於溪邊,忙碌於灶旁,與一般村婦無異。正是由於她不知足,要改變自己的命運,才設法入宮。她入宮後,由於不知足,才不斷地追求、奮鬥,最後成為一名永垂青史的中國唯一的女皇帝。?

一代偉人毛澤東,他不滿當時中國的現狀,發出了“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的感慨。為了尋求救國救民的真理,他帶領著無數革命者浴血奮戰,終於建立了由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正是由於他這種不知足的精神,才有天安門城樓上的莊嚴宣告,這份喜悅自豪是知足者無法體會到的。?

還有許許多多的科學家,就是因為不知足,才在科學領域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像牛頓、愛迪生、袁隆平等。他們都具有不知足的精神,成為了不平凡的人,成為快樂的人,也為別人帶來幸福,帶來快樂。?

我們中學生就應該有不知足的精神,時代呼喚不知足的人,只有不知足,才會發奮學習,才會勇於探索,才會學有所成,才能有所作為,才能為自己和別人帶來快樂。

清明時節三滴雨讓我更心知真情 篇18

國三作文 ,960字

究竟是從什麼時候,世人才會懷念感激自己真正心愛的事物。

我的父親,曾經因為年少輕狂而視其父為敵人,奪門而出,遠走他鄉。

往事初落雨

那距今已遠的陳年舊事,是從一席滴滴答答的雨簾中拉開序幕。在如此寧靜的雨聲中,摔門的巨響聲顯得格外刺耳。這一場是父親及外爺的人生中下的最大的一場雨、下得最響的一場雨。那雨令人心痛,叫人發酸。父親奪門而出後,卻怎麼也想不到半開的門下,是正拿著傘的站得僵直的外爺,呆呆地望著在雨中奔行的父親的背影。雨落漣漪,滴在外爺的心。

如今泪作雨

清明時節的雨,纏纏綿綿到人間。去往東山的行人斷斷續續。誰知天上的雨,是人們飄零的離愁別緒,凝作水滴,寄託思念。而每當這個時候,父親是不持傘的,任雨灑在身上,就如十幾年前那般。也只是這時,他才會兀自流淚,也不知,他臉上匯成流的水,是淚還是雨。父親常說:“少時輕狂,從未考慮過外爺,如今每每回想,滿是悔恨與痛苦。”外爺對父親的愛,是在其生前,永遠在背後的眺望;父親對外爺的愛,是在其死後,長久在墓前的思念。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回憶心化雨

雨在清明,是能直透人的肉體,生生烙在靈魂上的。東山上一排又一排的墳,是一家人一夜又一夜的苦苦哀念,從山上望下,是一行又一行的淚人。他們中有多少人有著父親般的遭遇和心中深深悔恨。他們上演的,是老套的真情故事,而其中又有多少個故事不叫人滿懷心殤!

清明時節三滴雨,是回憶、悔恨、懷念。當世人真正懷念感激自己真正心愛的事物時,終究還是失去其的那刻。

我的父親,他不會想到,當他出走之時,外爺淚如雨下,本想撐傘挽留,卻因父愛深沉,不忍傷其自尊心,被迫簷下停留。

我的外爺,他不會知曉,在他走後每日,父親日日想念,卻已無法報其父愛,只能在口中碎碎唸叨他的名字,回憶滿篇。

而我,是心知真情,明白在父親離家後,是外爺的深深父愛,每日戳穿他的條條脈絡;而在外爺離世後,是父親的沉沉悔恨,夜夜刺痛他的靈魂深處。這真情,包含著埋藏深處的父愛,蘊藏著想回報卻不得的悔恨。

又是一年清明至,一座墳,隔著兩代人,相距兩世界。但是否這紛飛雨,會傳遞兩人思,互報離愁別緒?

莫等空成影,再回憶逝去的時光。

勿要離別後,再追憶遠走的故人。

只願世人能早日領悟。

清明時節三滴雨,浸透我心,更知真情。

人生一知己,朋友當如斯 篇19

高三作文 ,1190字

巴金和冰心的友情,在文壇人盡皆知。

20世紀30年代,那時巴金等人在北平創辦《文學季刊》,為了組稿而拜訪冰心。由於此前二人都讀過彼此的一些作品,所以初識便一見如故,後來一直以姐弟相稱。在冰心眼裡,巴金較靦腆,略帶憂鬱,而她深深懂得他的沉默,她自己說:“我知道他正在崩潰的、陳腐的封建大家庭裡生活了十幾年,他的充實的心裡有著太多的留戀與憤怒……他離開了這個封建家庭,同時痛苦地拿起筆來,寫出他對封建制度的強烈控訴。”而巴金則評價冰心“是一盞明燈,照亮我前面的道路。她比我更樂觀。燈亮著,我放心地大步向前。燈亮著,我不會感到孤獨。”

不僅是巴金與冰心二人之間,他們兩家人之間都是彼此親密的好友。可這樣的交往不得不在“文革”時期終止—為了不給對方、自己帶來麻煩,十年光陰二人音信隔絕,直至“四人幫”被粉碎。即使如此,他們的友情也從未被隔斷。1977年3月11日,巴金給冰心寫了十年多來的第一封信,這封信也讓二人開始了北京、上海兩地間的傳書。1980年,二人受邀訪問日本。訪問期間,76歲的巴金與80歲的冰心在晚上開懷暢談至午夜。

此後,由於兩位老人年事漸高,行動不便,他們會面次數很少。1985年後二人就完全靠書信溝通了。然而冰心仍盼望著與巴金見面,惦記著他“血壓還低否?手還抖否?”巴金也是無時無刻不關心著自己的大姐。

1985年,冰心的愛人吳文藻去世。次年冰心應某公司邀請去花房賞花,此事上報後,冰心堅持讓好友吳泰昌(同樣也是作家)把事件細節詳述給巴金,她自己的話是:“還有一些具體的細節……你告訴巴金,也讓他高興。文藻去世後,他一定擔心我情緒不好。”而1999年,冰心謝世,所有人向巴金封鎖了這個訊息。3月的一天,巴金從搶救室轉到監護病房,第一件事就是要打電話給冰心,目的是對她說“我沒事”。然而當天正是冰心的骨灰由家人迎回家中的那天……點滴細節,足見兩位老人幾十年惺惺相惜。

二人最後一次通訊在1997年,冰心寫道:“巴金老弟:我想念你,多保重!”巴金回覆:“冰心大姊,我也很想念您!”二人用最樸實的語言吃力地寫下自己的思念。

1999年,冰心去世;2005年,巴金去世。

冰心曾在信中告訴巴金:“你有著我的全部友情。”這是一句多麼撼動人心,暖意濃濃的話語!培根也說過:“缺乏真正的朋友是一種徹底、可悲的孤獨,因為沒有真正朋友的世界只不過是一片荒原。”想象一下,無論你喜悅或失落,世界上總有一個人能理解你,與你共擔風雨,共享快樂,這便是真正的知己吧!反過來講,我聽過的最精闢的一句話便是—“人們的錯誤就在於,總是把友誼當成利益,把利益當成友誼。”可見,如冰心與巴金這般保持如此純潔的友情是多麼難能可貴。

朋友不在多,有一人能與我知心交會,此生無憾。而我們更要相信友誼,畢竟這世上還有巴金和冰心,馬克思和恩格斯,荊軻和高漸離,歌德和席勒,俞伯牙和鍾子期……

知足常樂 篇20

敘事作文 ,434字

樓下的住戶是一位老奶奶,我家在二樓,她家在一樓。

據我所知,她的老伴兒在很多年前就去世了,而且他們沒有子女,也是外來人士,可以說,在這個城市裡,沒有任何親人。

按理來說,這樣的老年人應該是很孤獨的吧,可是她並不是。

因為住在一樓,所以她家有一個小花圃,種著許許多多的瓜果花草什麼的,那時候放學總是能看見老奶奶在小院子裡的藤椅上搖著蒲扇,悠哉悠哉的樣子。看見我了也總是招呼我去她家坐坐,給我拿好吃的點心。

老奶奶興趣愛好很廣泛,誰也想不到,一個快七十的太婆居然去報了一個拉丁舞班,而且還學的有模有樣,跳的比許多年輕人還好。

老奶奶也是一個很熱心的人,誰家有困難,總是伸出援手,鄰居們都很喜歡她,誰家夫妻鬥嘴什麼的,都找她去調解,她一到,就風平浪靜了。

她的快樂彷彿能感染大家。

歲月對老奶奶很溫柔,快七十了可是臉上卻沒什麼皺紋,也沒什麼白頭髮,我想因為她樂觀吧,心態使人年輕。

“人嘛,活著就是為了開心,過好每一天,這樣生活才有趣呢,呵呵呵呵。”老奶奶搖著蒲扇笑著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