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心無價讀後感相關作文20篇

孝心無價讀後感 篇1

讀後感 ,779字

最美的康乃馨

“孝”是稍縱即逝的眷戀,“孝”是無法重現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與生命交接處的鏈條,一旦斷裂,永無連線。

讀了《孝心無價》我感觸更深。“孝”這個字,在甲骨文裡的寫法,是一個少年人牽著一位老人的手,慢慢地在走。“孝”字從右上到左下那長長的一撇,便是老人飄蕩的鬍鬚。“孝”是我們都知道的,我們從小就知道要學會孝,但是,有多少人真正做到“孝”了呢?我們都只是在口中說要孝敬長輩,孝敬父母,總是打算長大以後要怎麼孝敬長輩,孝敬父母,而不是在現在孝敬。但時光總是有限的,等到我們想到要孝敬時,長輩們父母們恐怕早已帶著對我們“孝”的失望而走了。

《孝心無價》中那個苦孩求學的故事,我覺得那個孩子做得不對。為了求學,不惜犧牲母親的鮮血,用母親的鮮血澆灌求學之路。他連自己的母親都不懂得愛,以為刻苦求學、不惜一切就是對母親的最好的“孝”,那他還會去愛誰呢?由此我想到了那次的一件事。

那天是奶奶的生日,我思來想去,決定去買一束鮮花送給奶奶。到了鮮花店我望見了那些優雅高貴的玫瑰,但我的錢只夠買一束康乃馨送給奶奶。拿著這束康乃馨我小跑著回家,心裡又激動又緊張,真怕奶奶不喜歡這束花。站到家門口,我手捧康乃馨,微笑著輕輕敲門。奶奶開的門。一開門,奶奶先是臉上掠過一陣驚訝,緊接著,又露出了笑容,對家裡的人說道:“你們看,我孫女送的花真是好看啊,我最滿意這份禮物了,你們都學學啊。”

那時我並不明白,那束康乃馨並不是多麼美麗,但為什麼奶奶那麼滿意那束康乃馨呢?現在,我明白了,那束平淡無奇的康乃馨,之所以在奶奶眼裡是最美麗的康乃馨,是因為那束康乃馨帶著我真誠的孝心,才讓那束康乃馨變得更美,在奶奶眼裡成為最美的康乃馨。

並非越貴重的東西越好,有時,一份小小的平常的但卻帶著一顆真誠的心的禮物,比任何貴重的禮物都更有意義,更珍貴,更值得珍藏。

《尋找最美孝心少年》讀後感 篇2

讀後感 ,813字

古人說:“感人心者,莫乎先情。”情是生命之間相互維繫的絲線,是生命源頭的清泉汨汨清泉。

—題記

看了《尋找最美孝心少年》後,心裡有說不出的難受。

黃鳳、趙文龍、吳林香、徐沁燁、林章羽、高雨欣等等。13-15的年紀,本是應該在幸福的家庭裡,偎依在父母的懷裡,撒嬌,享受愛的時刻,然而不幸卻降臨在他們的身上。

夜涼如水,人生依舊

他們肩負著家庭重任的同時,還要兼顧學習的繁重。樂觀是他們困難面前的武器,在佈滿荊棘的路上,英勇拼殺。他們涼如水的人生之夜,他們有的只是堅持,從不放棄。有人問:“累嗎?”“習慣就好。”語句裡滿滿的心酸了多久,命運之夜漫長無邊。這其中的感覺只有他們自身才能深刻地感受。我們所聽的,所看到的,只是他們的事蹟,卻不能說深深體會他們的遭遇。所幸的夜涼如水,人生依舊。而我們能做的,便是感恩父母。

歲月如歌,感恩所有

十多年的生活裡,我們習慣了父母的關愛,正如習慣了看江水往下流,卻忽略了父母的含辛茹苦,忽略了十多年的養育恩情。在你生病時的嘮叨,在回家時精心準備的菜餚,無微不至的照顧,在你等下做作業的關心,深夜裡悄悄地替你掖被……父母的愛輕柔,細膩,涓涓如流水般匯入我們的生命,時我們心靈最溫暖的慰藉。然而,流年似水,朝朝暮暮,年年歲歲,奔流不止。什麼時候起,我們的臉龐不在幼稚,我們的腳步不在蹣跚,我們的肩膀日漸有力,我們的胸膛日益寬厚……而又從什麼時候起,歲月的場合終究轟轟烈烈地從他們的額上碾了過去,留下長河流淌的溝壑;漆黑如墨的髮絲經過歲月的洗禮終究白盡……時間是無情的,然而時間又是公平的。在我們逐漸成長的過程中,驀然回首,對啊,父母已不在年輕。他們用青春換取我們的成長的代價,卻不用任何的回報。歲月如歌,讓我們學會感恩,感恩父母為我們付出的所有。閒暇時的細心陪伴,辛勞時的輕聲問候,爭執時的換位理解。這些將是我們回饋父母的最好禮物。

讓我們接受命運,真心對待。因為愛是人間最美麗的語言。

最美孝心少年讀後感 篇3

讀後感 ,640字

啊!今天是什麼日子,媽媽竟然邀請我這個近視小孩一起收看電視?哦!今天是直播《尋找最美孝心少年》的頒獎晚會。

節目開始了,我們跟著鏡頭認識了河南貧困山區12歲的小男孩——李家幫。他和爸爸沒有血緣關係,每天要照顧雙目失明的奶奶和雙腿走不了路的爸爸,過著十分艱苦的生活。在苦難中,李家幫頑強的生活著,那一排排鮮豔的獎狀貼滿了牆壁,讓我佩服不已。

另一個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貴州的一個6歲的小女孩王安娜。她媽媽在她2個月大的時候離開了,爺爺也去世了。為了照顧奶奶和曾祖母的生活,她每天要炒菜、洗衣、摘菜……我想:6歲的我們還依偎在爸爸媽媽的懷抱裡撒嬌、淘氣、任性地提著各種各樣的要求,得不到滿足的時候甚至會哭鬧,而6歲的小安娜卻像一棵弱小而堅韌的小樹頑強地撐起了在風雨中搖搖欲墜的家庭。看著這一個個感人的故事,我的心就像打翻的一個五味瓶,啥也不是滋味。在平常媽媽督促我學習的時候,我表示很反感的心情去拒絕這件事,老是對媽媽發脾氣表示不願意。記得有一次,我的文具盒在家裡已經有很多了,可我還想讓媽媽給我買一個漂亮的文具盒。媽媽耐心的教導我要懂得節約,我也很不情願的拒絕媽媽,偏要媽媽給我買一個文具盒,在媽媽面前哭鬧著不吃飯。

看完這個故事,我好像面前有一個鏡子,照出了我的醜照。這時,我不由自主的在媽媽的臉上親了一口說:“媽媽,我愛您!”我心裡暗暗地發誓:今後,我要努力學習!以最好的學習成績來報答我親愛的媽媽。

讀《孝心無價》有感 篇4

讀後感 ,1264字

百葉窗折射的光影落在那本略顯斑駁的《畢淑敏散文集》上,我翻開之後細細品味。其中,《孝心無價》這篇文章像塊磁鐵似的把我吸引住了……

《孝心無價》是一篇議論性的散文。文章首先否定兩種人,一是求學的苦孩子,一是離家的遊子。前者不顧家庭的困難,還要堅持讀研究生,以致母親不得不去賣血;後者在父母重病在床,行將就木的時候,斬斷父母最後的期冀,斷然離家。由此引發出孝這一瓶常規而又深刻的話題。作者相信天下每一個忠誠赤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許下“孝”的巨集願,但作者更向我們揭示了一個殘酷的現實:時間的流逝,將會帶走行孝的機會!

合上書本,我受益頗多。往事像開啟閘門的水,從我的心河迅速流淌地漫延開來。

梁實秋曾經說過:“父母的愛是天生,是自然的,如天降甘露,霈然而莫之能卸,是無條件的施與而不望報。”仔細回想,夏天那一盤甘爽的西瓜,冬天那一杯溫熱的牛奶,學習時那一句關心的問候,玩耍時那一聲小心的叮嚀……父母總在暗處默默地做我們成長的基石,多少苦累,卻從未說過一次。如此莫大的恩情,我們怎能不給予回報呢?

大家還記得田世國嗎?一個讓億萬人民受感動的孝子,為了延長母親的壽命,可以不惜一切代價。像田世國這樣的人,世界上有多少?不用說像他這樣肯給母親捐一個腎的,就是肯撫養老人的子女又有多少呢?父母辛辛苦苦地把他們拉扯大,他們不是照樣將父母無情地趕出家門,無情的毆打老人,然後揚長而去。這又是一個什麼樣的概念呢?

“這是怎麼回事?做事粗心大意,以後你怎麼立足社會呀!”我低下頭,拿著那張七十分的考卷,心裡像打翻五味瓶似的,酸甜苦辣鹹。父親端坐在沙發上,面如土灰,我感覺到“暴風雨”的來臨了!“童童,沒事的,下次考好不就得了,一次考試不必放在心上!”身後傳來了媽媽親切的安慰聲。“你就慣著她吧!”說著,父親摔門而出。父愛如山,母愛如海。每天早上母親都像“鬧鐘”一樣叫醒我。為了讓我能有營養和精力學習,費盡心思為我搭配一日三餐,做任何事情都鼓勵我,支援我。而父親的愛,卻盡在那不言中:吃肉時盡把肥肉往我碗裡夾。作業必須按時完成,如果被父親檢查出問題,免不了要挨一頓批。他們愛我的方式各不相同,卻如天地般永恆,如歲月般綿長,溫暖我們的一生。不知你有沒有發現,父母頭上的幾根白髮。眼角的幾條皺紋,都是為你而生!

古語道:“百善孝為先。”孝是人們與生俱來的品質。只不過,有些人的孝心被生活的飛塵所掩蓋了。在我們的同學中,不孝敬父母之事時常發生,有些同學厭煩父母的嘮叨,常與父母頂嘴,殊不知,那些嘮叨滿載著父母的愛;有些同學從未關懷過父母,把父母當成是自己的金庫,殊不知,愛不是無底洞;有些同學視父母的愛為理所當然,殊不知,父母也需要愛……烏鴉能反哺,羔羊會跪乳。而我們新時代的中學生,難道真的不如烏鴉和羔羊嗎?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大家都逐漸淡忘了,沒有父母,我們哪來生命?一次關心,一個微笑,一杯溫茶,都是回饋父母恩情的最佳禮物!他們不希望你做什麼驚天動地的偉人之舉,只願你平平安安度過一生。同學們,趁你們父母健在之年,儘早行孝吧!

心靈無草讀後感 篇5

讀後感 ,893字

心懷寬容才能除去“雜草”

最近煩擾人的事特別多,正在煩惱之時,偶然間翻到了一篇文章。

這篇文章叫《心靈無草》。作者小時候因為姊妹多,家境貧寒,經常受人欺辱,並且每次吃虧居然都被母親責罵,這讓本來心裡不平衡的他更加充滿仇恨。有一年夏天,作者跟隨母親到地裡拔雜草,那時田裡有一種叫燕麥的雜草,生命力特別旺盛,隨便扔到哪裡就能蔓延一大片,吸光地裡的養分。作者在把草扔了的時候,想到把雜草扔到砍了他們家樹的人家地裡,讓雜草吃光他家的養分。但母親卻讓他拔走扔進去的草,他沒有拔,母親便親自去拔,並說出了使作者終身難忘的話:“一個人連心中的雜草都拔不掉,怎麼能種出飽滿的莊稼呢?”

這個故事能給人以十分深刻的啟示。然而裡面有一句話更能觸動人心:“一個人連心中的雜草都拔不掉,怎麼能種出飽滿的莊稼呢?”這一句話體現了一個母親的高尚品質,也更加說明了一個道理:心靈要“無草”。

其實故事中作者想把雜草扔進仇人地裡的這一做法,有些人認為很正常,這不是很好的報復機會麼?但是,地裡的雜草長出來會長不成莊稼,而心裡的“雜草”長出來,那麼心裡的“莊稼”無法生長起來了。

這個故事裡母親的寬容大度使我想起了這樣一個故事:清朝康熙年間,桐城人張英官至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鄰居是桐城另一大戶葉府,主人是張英同朝供職的葉侍郎,兩家因院牆發生糾紛。張老夫人修書送張英。張英見信深感憂慮,回覆老夫人:“千里修書只為牆,讓人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於是,張老夫人令家丁後退三尺築牆。葉府很受感動,命家人也把院牆後移三尺。從此,張、葉兩府消除隔閡,成通家之誼。

懷一顆寬容之心是美德,而我卻感到自愧不如。記得上四年級時有一個男同學和我同桌。有一次他的凳子壓到了我的腳,而他就像沒事人一樣,我便十分生氣,就和他打了起來,而結果是我被老師訓了一通。

是啊,正如作者的母親所說的一樣,“一個人連心中的雜草都拔不掉,怎麼能種出飽滿的莊稼呢?”心中有了“雜草”便不會再生“莊稼”,也只有拔除了心靈裡的雜草,才能使心靈裡的莊稼成長起來。

因此,我們只要“心靈無草”,心胸便會更開闊,“雜草”是自然不會生長出來的。

《最美孝心少年》觀後感 篇6

觀後感 ,712字

“人間處處有真情”這句話一直在我腦海裡迴盪。那是因為我看了《最美孝心少年》這段視訊。

這段視訊向我們展示了十位有孝心、堅強、懂事的少年在面對家庭的負擔時所做的一切—堅強的撐起了這個家,成為家裡的頂樑柱。他們雖然只是尚未成年的少年,卻擁有著一顆比大人還頑強的心。

最讓我敬佩,感動的是十六歲的黃鳳。她的爸爸因為外出打工時不小心從樓上摔了下來,這給原本不富裕的家庭又增加了沉重的免擔,在這個家庭脆弱的時候,黃鳳的媽媽離家出走了。這無疑是在給這個家庭雪雪上加霜。

黃鳳的媽媽走後,這個家庭的負擔就落在了年僅6歲的小黃鳳身上。但是小黃鳳並沒有給困難壓倒,而是用幹、堅強的撐起了這個家成為家裡的頂樑柱。她站在小矮凳上給爸爸做飯,每晚隔兩個小時起來給爸爸翻身,一直重複這樣的動作十年。

長大後,她用鐵板車推著爸爸從農村走到上海,到處尋醫。爸爸對她說:“放棄吧!不要去了,我們回家吧!”可是黃鳳不肯,她不甘心就這樣放棄,她一定要治好爸爸的腿。人都說女兒是爸爸的小棉襖,還是爸爸的天和地。

看到這裡,我的眼淚不禁掉了下來。我想起生活中我對爸爸、媽媽的態度和愛的程度。簡直是小河見大海。

孝,使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可是到了我們這一代,好像漸漸淡了許多。城市裡的兒女,過慣了好的生活。常常不肯做一些家務活來幫勞累的爸爸、媽媽減輕負擔。不僅要媽媽做好飯菜去“請”他來吃,吃完後,就把碗筷一?G跑出去玩了。自己生活中的小時不獨立完成。扎頭髮、洗衣服都要媽媽來幫忙,甚至,連穿衣服、獨自上學都不會。

現在的我們和黃鳳姐姐相比,一個脆弱,一個頑強;一個天,一個地。

為了可貴的親情,請不要讓傳統你給的文化—孝,失傳在我們這一代。

《最美孝心少年》觀後感 篇7

觀後感 ,685字

今天,我飽含深情,觀看了《最美孝心少年》,節目催人淚下,發人深省!

最令我感動的是吳林香小朋友的事蹟了。在小林香媽媽肺癌晚期,面對癱瘓在床的爺爺、雙目失明的奶奶和年幼無知的弟弟,她用弱小的身軀支撐了整個家。忙農活、幹家務、做飯、煎藥、照顧弟弟……裡裡外外,無微不至,只有在夜深人靜時,疲憊不堪的她才能攤開書本……小林香苦不苦?苦!累不累?累!但小林香堅定地說:“媽媽將我養大,我要回報!”苦難並沒有壓彎小林香的脊樑,她始終堅定、樂觀、微笑!

啊!真佩服你啊,林香!我們同樣大小,12歲的年齡,誰不是父母的心頭肉?現在的我們,父母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裡怕丟了,與家務勞動更是絕緣,還偶爾發發小姐脾氣,和你相比,我是身在福中不知福的“金公主”,我是沐浴著陽光雨露的溫室花朵,而你,卻是為家庭遮風擋雨的參天大樹……

深秋的早晨六點鐘,天矇矇亮,爸爸媽媽小心翼翼的起床,今天的我,卻早早醒了,我知道,他們起床,是為了一家的生計奔波,他們小心翼翼,是怕驚醒沉睡的我,但是今天的我,卻怎麼也睡不著了,彷彿一夜之間,我成長了許多,也成熟了許多,林香的身影始終在我眼前浮動。從小到大,父母為我付出太多,我卻沒為父母做過什麼。以後,父母累時,我會奉上一杯熱茶;家裡凌亂時,我會拿起掃帚;上學時,認真聽老師的話,好好完成作業,一句“爸爸媽媽我愛你們”,都是對他們的報答,也是對孝道的詮釋!

父愛如山,母愛如水!我要把女兒的愛,化作一股清泉,滋潤父母的心田;我要把女兒的愛,變成一縷清風,拂去父母額頭的皺紋;我想做一把大傘,為父母遮風擋雨;我更要把這份愛,化為陽光雨露,灑向大地,灑向人間!

孝心無價 篇8

國三作文 ,1002字

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恩。翻開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古今多少事,從孔融讓梨到孔子把孝放在一切道德的首位,視為立身之首、自行之源。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一個"孝"字在多少代炎黃子孫的血脈中流淌。

孔子最得意的學生子路,十分孝順。早年家中貧窮,有一回,因當地糧價飛漲,而家裡已經沒有他勉強餬口的糧食,子路聽說有個地方的糧價比較便宜,可是那個地方離家卻有百餘里,他獨自離家步行到那個地方,買了米後又扛著米袋趕回家中,這就是百里負米。又因為雙親年事以高,而子路還沒有一個穩定職業,實在沒有讓父母高興的事。所以為了讓父母歡心,就不顧委屈自己去尋求一個低下的職業,還說:“父母健在,不敢自恃高貴。”當他的父母先後去世,子路哭著埋葬了他們,一切都是按照禮數進行的。守孝期滿之後,子路游到楚國。楚國的國君同子路談話之後,讓他留下來做了高官。出遊氣勢壯大,宴飲豐盛,列鼎而食,造成的聲勢在當前是極為煊赫的。這種盛大豪華的場面卻令子路淚如雨下,對人說:“我現在算是富貴了,可我的父母已經不在了。雖然我還想像當年那樣肩扛米袋步行百里到家,父母也得不到了。”他唏噓不已的樣子,使得旁人都非常感動感動。

子路還說過:“樹林要安靜下來,可風偏偏不停下來;你要奉養雙親的時候,可是父母卻已經不在人世了。我到現在才懂得,即使是把最極豐美的食物供在父母墓前,倒不如在他們生前用好飯好菜供養他們啊!”孔子聽說了這件事,慨嘆的說:“仲由孝順父母,可以說是在雙親生前盡力,在雙親死後也是盡心的了!”

《說文》裡有一句話:孝,善事父母者。成長的磕磕絆絆中,難免會和父母吵口發生糾紛,特別是今天正步入青春期的我們,每個人都不免有些小叛逆,和父母頂嘴,不聽父母的話,有些同學還因為玩心腫脹不好好學習讓父母失望了一次又一次……每當和父母發生衝突的時候,自己總是吹鬍子瞪眼不知錯,直到父母失望離開的時候,才會感到懊悔而羞愧,但又是青春期要強好勝的年紀,不知如何闡述自己的內心。我們都應該學會忍耐,寬容和理解,父母為我們衣食住行,是我們的第一任老師,是我們最親密親近的朋友,當和父母發生口角時,冷靜分析父母的用意,即使父母誤會自己時,也要學會忍讓並耐心解釋原因。這樣,才真正做到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最重要的"孝"。

俗話說的好:"百善孝為先",一個孝字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脊樑,澆灌了世世代代炎黃子孫,是我們都應該從中華文化孝道中學習並汲取的前進的力量。

孝心無價 篇9

國小六年級作文 ,964字

孝心是一個人善心和良心的綜合表現,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經地義的美德。試想,一個人如果連孝敬父母都做不到,又有誰會相信他呢,願意和他打交道呢?

《三字經》中有一句話: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其中提到的黃香是漢代的一位孝敬長輩的好孩子。他九歲時不幸喪母,小小年紀便懂得孝敬父母。每當夏天炎熱時,他就把父親睡的枕蓆扇涼,併為他驅趕蚊蟲,讓父親能睡得舒服;在寒冷的冬天,床蓆冰冷如鐵,他就先睡在床蓆上,用自己的體溫把被子暖熱,再請父親睡到溫暖的床上。

看完這個故事,我感受頗多。有時,認真想想,我覺得自己太自私了。在學校,得到同學細小的幫助,我會感激半天;在路上,一個陌生人衝我微微一笑,我會受寵若驚,報以同樣友善的微笑。可是,這一切若是放在父母身上,我們也許會視若無睹……“世界上最廣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廣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廣闊的是人的胸懷。”而父母就具有這樣的胸懷,即使你犯了更大的錯誤,他們依然愛你。我們幾乎都認為,只要成績好,就是對父母的最大安慰。此話不假,可是,父母何嘗不詳在忙碌一天後,接過孩子遞過來的一杯熱茶;或者在自己生日那天,在枕邊發現一張孩子留的溫馨字條;再或者為孩子削個蘋果後,聽到一聲真誠的“謝謝”……我們來到這個世界,生長在這個世界,都源於父母。是他們給予了我們生命,他們的關心和愛護是世上最真摯最無私的。父母的養育之恩是一言難盡,溢於言表的:小時候,我們呱呱墜地,在溫暖的懷抱中吸吮著母親的乳汁;離開襁褓,揪著父母的心邁開人生的第一步;在甜甜的兒歌中安然入睡,在無微不至的呵護與關懷下茁壯成長……這一切的一切都是那麼辛苦,可是他們何時抱怨過?而我們呢?肆無忌憚的買不中用的東西,生氣時對他們大呼小叫頂撞他們,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我們何曾檢討過?

還記得一年級時,媽媽沒有買我喜歡的東西,回到家我就嚎啕大哭,坐在地上不起。但是媽媽並沒有生氣,而是關切的提醒我,不要在地上坐著,會著涼。每每想起這件事,我就情不自禁想哭,當時我實在太不懂事了!

我猛地想起了畢淑敏的那篇《孝心無價》:“趕快為你的父母盡一份孝心。也許是一處豪宅,也許是一片磚瓦,也許是大洋彼岸的一直鴻雁,也許是近在咫尺的一個口信,也許是作業簿上的一個紅五分……但在‘孝’的天平上,它們等值。”

把孝心獻給父母,從今天開始!

大愛無聲讀後感 篇10

讀後感 ,758字

“是誰,是誰在你心中播下愛的種子,在春天你發芽開花?是誰,最最是誰在你心中種下情的綠葉,在夏天裡枝繁葉茂……”對,是我最最親近,最最敬愛的母親!

是母親賦予我生命,是母親陪伴我成長,是母親給予我希望……而我呢?懂得感恩了嗎?懂得體諒了嗎?懂得付出了嗎?不,我不但沒有真正做到,有時候我還會對母親任性`耍性子,不是嗎?

無意間讀到《我懂得了大愛無聲》一文,“溫暖的微笑”“清澈的雙眸”“宛如新月般的魚尾紋”讓作者領略到母親的美麗。“上帝把苦難欢樂希望奉獻傳給你,一年四季,周而復始中把你的微笑,你的關愛,你的沉默展示給我……”是呀!母親總是把最好的留給我。“生日晚會上的祝福”讓作者懂的人應有感恩之心。我掩卷沉思,我呢?我有感恩之心嗎?母親對我的深情,我懂得去回報嗎?那天的一幕又回現在我的眼前。

那是個週末,我的作業特別多。我正在聚精會神,著急地做作業,媽媽走進房間來,問我吃不吃葡萄。我生氣地說,不吃。我做著做著感覺悶,可作業那麼多又不好放下筆出去玩,所以我就和媽媽談起話來,可是媽媽說著說著我就覺得心煩,就大吼道:“別說了。”這時,媽媽默默地走出房間。作業做完後,我覺得心情放鬆了許多,課本往桌上一攤,就出去了。回想起剛才對媽媽那樣,感到很愧疚。我剛回到房間,桌上的書都已經整理好了,我心裡感覺不是滋味。

母親對我這麼好,她能夠體諒我,可我為什麼不能體諒她呢?她那樣的寬容,可我為什麼總愛發脾氣呢?母親有時也會責備我,那也是因為愛我嗎?而我為母親做了什麼?又做了多少呢?或許明天我應該為母親端上一杯熱騰騰的牛奶,為母親揉揉雙肩,為母親……

我懂得了母愛,更懂得了感恩,感恩不僅僅要放在心中,更要是現在行動上,人人都要懷有一顆感恩之心,只有學會了感恩,世界才會變得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