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困境中前行相關作文20篇

在困境中前行 篇1

國三作文 ,666字

“嘿,嘿喲嘿,一,二,三,走!”我高舉的手臂在吼叫中強有力地揮動,隨著“轟”的一聲巨響,一個直徑大概為二十公分的松木墩子就成了兩半。

沒錯,我在劈柴。

今天下午,我到外婆家,準備給自己一段放鬆的時間。到達時,只見外公正用大斧頭劈著木墩子,外婆則在一旁拾起劈好的小木塊兒,將大塊的又放回去,讓外公再劈一次。兩人配合得十分默契,並且兩人的動作都十分迅速,完全沒有八十歲老人的鈍拙。

見我們來了,他們停下了手中的活兒,招呼我們。“我要試試!”剛下車,我就急著去拿大斧頭,差點被絆倒了,媽媽也不阻止我,外婆只是說了一句:“別把斧子搞壞了。”

於是,我開始了人生中第一次劈柴體驗。

我脫下外套,擼起袖子,戴上手套,抄起斧頭,舉過頭頂,然後對準放好的木墩子,猛地砸下去。木墩被劈成兩半。“也不是很難嘛!”我咧嘴一笑,心裡想到。可是第二下,我就被打臉了,一連劈了三四下才劈中。然後的幾個墩子,都長了樹結,特別硬,劈了好一會兒才劈開一個。後來我找到一個好方法??吼!於是開頭的那一幕便上演了。漸漸地,我掌握了技巧,碰到長了樹結的墩,我不會像開始那樣,和結死磕,而是繞過它從側面來。

就和我剛才做數學題時一樣,從正面怎麼也想不到,看了答案,後悔自己沒有從另一個方向思考如此簡單的“難題”。

有時生活也是這樣,硬碰硬,你打不過,但換一個角度,就馬上迎刃而解了。陷入困境時,不要放棄,也許,你轉身便是出口。

在逆境中前行 篇2

國小四年級作文 ,693字

這幾天我看了《居里夫人自傳》這本書,這本書描寫了居里夫人在逆境中努力學習,工作,終於到達了成功的彼岸,獲得了諾貝爾獎,這些故事讓我受益匪淺。

居里夫人小時候家裡十分貧寒,波蘭又被沙俄所佔領,她的學習條件十分艱苦,連波蘭語也不能使用。但是居里夫人沒有放棄學習,反而更加努力地去學習。終於獲得了不錯的成績。

這讓我想到了我們的學習。我們可以十分自由的學習,可是還有很多同學不喜歡學習,把寶貴的時間多花在了玩遊戲上。我們比起居里夫人,什麼條件都比她好,卻不努力學習,真是太不應該了。

居里夫人想去巴黎留學,但是家中無錢供她留學,她只好先去給別人做家教。這一做就做了3年。她拿著僅有的一點錢,到了巴黎,考上了巴黎大學。為了省錢,她只好去租十分簡陋的小閣樓。這個小閣樓夏天十分炎熱,冬天卻十分寒冷。每當冬天,放在室內的一杯水過一個晚上就會結成冰,她將所有的衣服蓋在身上也不能保暖,她只好把桌子也壓在了身上。

看了這些,我十分愧疚。現在我們條件好,家裡教室裡都十分溫暖,家裡也不缺錢供我們讀書。但是我們也不好好珍惜寶貴的時間,很多時間都被我們浪費卻沒有好好利用,還說現在學習太苦。我們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

居里夫人畢業後,她的條件還是很艱苦。她的實驗室是一個簡陋的不能再簡陋小木棚。她常常在院子裡支起一個大鍋,用煤在下面燒。就靠這十分簡陋,原始的器具,她提煉出了鐳,這放射性極強的元素,就靠它居里夫人獲得了諾貝爾獎。

居里夫人在逆境中堅持努力學習,工作,這這種精神激勵著我不斷努力。我在將來的學習中,也會像居里夫人一樣,不怕困難,堅持不懈。為中華之崛起而努力讀書。

在矛盾中前行 篇3

高二作文 ,757字

錢中書曾在《圍城》中這樣寫到:“城外的人想進去,城內的人想出來。”其實人生亦是如此,兒童渴望長大,而成人懷念童年。生活的本身就是矛盾,但這並不妨礙我們在矛盾重中前行。

生活中,20多歲的年輕中滿腔熱血,渴望創出自己的一番事業。它們兵來將擋,水來土掩,與天鬥其樂無窮,與地鬥其樂無窮,與人鬥其樂無窮。他們奮鬥了大半生,到了“知天命”的年齡,他們才發現自己以前太傻,與天鬥無濟於事,與地鬥破壞自然,與人鬥影響人脈,他們才發現人生的幸福,在於享受沿線途的風景,而並非匆匆趕往終點。生活就是這樣矛盾,用網路上的一句俗話說就是“50歲之前用健康換金錢,50歲之後用金錢換健康。”我們要清醒的認識生活的矛盾,切莫讓矛盾住擋了我們前進的腳步。

生活本身就是幸福,但我們不能因噎廢食,因害怕矛盾而停止生活,停止前進。相反我們要認清矛盾,奮然前行。當初魯迅學醫是為了拯救國人,當高明的醫術無法醫治人們麻木的心靈時,他果斷棄醫從文,用匕首似的文字指向人們麻木的心靈;民國時期,無數的青年學子為富強祖國,努力學習西方資本主義制度,卻發現這隻能使中國情況更糟。唯有果斷放棄,選擇馬克思主義,才能拯救舊中國。試想,如果魯迅面對救人於救心的矛盾,放棄前進,沉溺在黑暗的社會中,我們還有這麼一個偉大的民主戰士嗎?如果面對救國與封建的矛盾,我們放棄前進,還會有我們的今天嗎,所以,不要因矛盾而停止前進。

認清矛盾,在矛盾中前行的最好方式便是活在當下。老狼曾在歌裡這樣唱:“你永遠不知道,每一個真實的現在,都是你曾經幻想的未來。”既然如此,我們沒有必要再追究已到來和未發生。做好當下該做的事。身為少年,自然應有“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也不是一種風度。

子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既然如此,不防讓我們認清矛盾,活在當下,在矛盾中前行。

在挫折中前行 篇4

國二作文 ,728字

一粒種子,一粒很不起眼的種子,被一位農民購買後,想到今後有主人的精心呵護,能茁壯成長。出乎意料的是:途中的一顆石頭讓車子一抖,那一粒可憐的種子掉了下來。來來往往的行人,你一腳,我一腳,最終將那一粒種子踢進了石縫。

然而,那粒種子並沒有因此而感到心灰意冷,它對自己說:“沒有了主人的呵護我一樣能長成一棵結滿果實的樹。”因此,它奮發著,它堅信自己有朝一日會長成一棵大樹。它耗盡了自身的有機物,終於突破了種皮,慢慢的長成了一棵小苗。然而,正當這粒種子在感受外面世界的美好時,它聽到了它不願意聽的。

“姐姐,看,那有一顆小苗,它將來能長成大樹麼?”小女孩充滿好奇地問姐姐。

“不,那隻不過是一根野草,是不會長成樹的。”

但這小苗依然堅信自己會長成的樹,為了證明給那對姐妹看,它不懈努力著。它不斷的向外擴張,吸收水分以供自己成長。

一個星期,一個月,兩個月……

幾年後,它長成了一棵約一尺高小樹苗,它很自豪。

可好景不長,它遭到了雞群的攻擊,小雞們不停地啄著這棵小樹苗的枝葉。結果,一棵充滿生機的小樹在“雞的教導下”學會了“七十二變”,轉眼間就變成了“光棍”。不過,那枝葉還是慢慢長回來了。

但禍不單行,六月來了,暴雨不停地襲擊它,淹沒了它的下半身,雨滴放肆地往它身上砸,它期待著陽光的到來,但它明白這是它必須經受的,而且不止一次,它硬挺著。在這個雨季中,暴雨來的頻繁,因為堅強的意志,它挺過了,多變的天氣磨練了堅強的它。

幾年過後,它又遇見了那一對姐妹。

“咦,姐姐,那不是你說的“野草”嗎?”

姐姐無語了。

這棵小樹在失去了主人後,頻繁的經歷著挫折,但是正因此,它長成了一棵大樹,一棵長滿果實的大樹,它達到了心願,即使那些無情的雨滴在它身上刻下了無數的“傷疤”。

在困境中奮鬥 篇5

高二作文 ,757字

幾米在最深的絕望裡,看到了滿天閃爍的星光,遇見了最美麗的驚喜。

在人生旅途上,往往會有各種各樣的不如意,把我們逼到困境中,但你是否想過換一個角度去對待困境,也許就會在驀然仰頭時遇到最美麗的驚喜,找到人生的真諦。

迎客鬆在峻峭的山坡上頑強地生長著,枝葉繁茂;白楊樹在乾旱的沙漠裡頑強地生長著,筆直茁壯;小草在狹窄的石縫裡頑強地生長著,鬱鬱蔥蔥。

在自然界中,他們以頑強的生命力在困境裡奮鬥,使它們的一生更具光彩。物是如此。人其實亦然。隨著先賢智者的人生軌跡,我看到了他們在困境裡奮鬥的身影。

歸有光經歷了八次落第,於是有了《項脊軒志》這樣的雋永文章;越王勾踐臥薪嚐膽,於是有了“三千越甲可吞吳”這樣的豪情壯志;司馬遷遭受宮刑,仍能忍辱負重,於是有了“史家之絕唱”。

莫說困境就是什麼希望也沒有,真正的勇士敢於直面淋漓的鮮血。莫說不能從困境裡找到希望,真正的智者只會把困境當作前進的動力。困境的意義難道就僅僅留下痛苦和悲傷嗎?

李白不受朝廷重用,但他卻把這困境放到了山水之間,無灰心喪氣之舉,一詠便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的豪邁氣概!

先賢智者們在困境裡奮鬥,並找到了最美的驚喜的經歷讓人深省。在21世紀的今天,也有許多人在困境裡尋找希望,自強奮鬥,並找到了屬於自己的美麗驚喜。

忍受了雙腳殘疾的痛苦,史鐵生在絕望的困境裡找到了方向,寫下了不少名作。聾啞姑娘在絕望的困境裡找到了美的詮釋,在舞臺上展現了“千手觀音”的華麗舞姿。

遭遇困境,就當它是一陣清風,讓它在你的耳邊輕輕地吹過;遭遇困境,就當它是一陣微不足道的小浪,不要讓它在你心中激起驚濤駭浪;遭遇困境,就當它是你眼中的一顆沙塵,眨一眨眼,流一滴淚,就足以將它淹沒吧。

生命是一朵常開不敗的花,那困境必是滋潤花兒的養分,我們要好好利用這養分,把花朵培育得更豔麗。

在困境中磨鍊出美 篇6

高三作文 ,980字

從前,有兩個小葫蘆,一個在順境中茁壯成長,長得很周正;一個在逆境生長,雖然與眾不同,但它卻有一種別樣的美,那是一種不畏艱苦,敢於克服困難的精神美,只有在困境中磨鍊自己,才能乘風破浪。

古今中外,有多少才俊是從困境中磨鍊出來的?如越王勾踐,作家魯迅,音樂天才貝多芬等都是從困境中走出來,再登上世界舞臺,美出生活,更美出了自己。

在困境中磨鍊自己,演繹成功。在飽受羞辱之後,越王勾踐臥薪嚐膽,作為君王,身穿布衣,喝稀粥,睡豬圈,整日學習,在自己鬆懈下來時,嘗著窗前吊著的蛇膽,叫人苦不堪言,他就這樣日日夜夜的苦讀詩書,經歷了十年。整整十年,他養精蓄銳一舉打敗了吳國,重掌越國政權,從此越國威震一方,在亡國前,他庸碌無為導致滅國,之後他經歷磨難,才成就了這一代英豪。他在困境中磨鍊自己的耐力,智力和勇氣,演繹了成功,古云:“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這是對他的成功最好的詮釋,他成功了,因為他善於克服困境,逆風而行,把自己打造成了一個“刀槍不入”的硬漢。他演繹出的成功,不正是從困境中磨鍊出來的嗎?

在困境中磨鍊自己,彌補殘缺。國外音樂家貝多芬,是我們耳熟能詳的人物。他的父親是個無才華又酗酒的男高音歌手,母親是個女傭,從小在父親的逼迫中學習音樂,十七歲時失去了母親。儘管他的童年非常地悲慘,但他對童年,對童年待過的地方,始終儲存著一種溫馨而淒涼的回憶。1800年間,重聽嚴重起來,耳朵晝夜不停的嗡嗡直響,聽力越來越下降。1801年時完全失聰。他幾乎要完全結束自己的生命,連遺囑都立好了,只是他那不屈不撓的道德情操阻止了他。這之後他靠著音律使棍棒發出的震動寫下了許多偉大的作品。作為一個失聰的人,我想,在音樂領域上沒有人會看好他,但他卻展現出了一種別樣的美,不顧世俗的眼光,熱愛音樂並執著於音樂,吃盡苦頭,重塑自我,他用毅力彌補了自身的殘缺,成為音樂大師,你能說他不美嗎?

要在困境中磨鍊自己,實現理想。作為一名學生,高考則是一杆量稱,它可以稱量你的價值,為了實現理想,你必須在困境中磨鍊自己,經歷足夠多的失敗,勇於挑戰一切困難,並去克服它,只有這樣,你才能在高考中取得優異的成績,實現自己的理想,打造出一片新天地。

在困境中磨鍊自己,做一個成功的人;在困境中磨鍊自己,彌補自己的不足;在困境中磨鍊自己,實現自己的理想;在困境中磨鍊自己,只為那一片屬於自己的藍天!

在文明中前行 篇7

高二作文 ,1096字

文明是什麼呢?我常常這樣問自己。是敬天法祖、在祀與戎的繁複禮儀形式嗎?是深邃難明、浩如煙海的典章制度嗎?是漫長的歷史長河裡採擷不盡的典故軼事嗎?還是博物館裡接應不暇、琳琅滿目的文物呢?

也許都不是。當我們走進一座文明的城市,不需要任何宣傳標語,不需要任何人耳提面命,如果有整潔的街道,優雅的行人,典雅的書店,和令人愉悅的笑容,我們便已知道,這是文明的。

我們不需要從歷史和博物館中找尋自己禮儀之邦的自信,不需要面紅耳赤、雄辯滔滔的引經據典,也不需要通過經濟指標的增長幅度對比,我們只需要交流的時候從容自信,談話的時候輕聲細語,精神獨立不偏聽偏信,舉止優雅不亂丟亂闖,這些就足以讓聽眾如沐春風,讓同行倍感舒適,讓客人賓至如歸。如果放之集體、城市乃至國家,那麼我們消耗能源的的時候,多一點點低碳的意識;我們使用物資的時候,多一點點來之不易、棄之可惜的精神;我們接人待物的時候,念幾遍設身處地、勿施於人、感同身受;我們看待國家和民族的時候,發乎情、止於智而不一葉障目,這難道不就是文明的教化和渲染嗎?

文明是一種修養,追求文明是對生命的珍視。在現今的睢寧大地上,文明之花正在盛開。

也許你注意到,也許你不曾注意到,它就在那裡。參差錯落、花紅柳綠、知名的不知名的、半圓的月牙的五星的,一段波斯地毯般柔軟綿密,一段熱帶雨林般深幽高聳,車行人往其中,無聲感嘆,這鬼斧神工的設計啊,這清新怡人的所在啊!這就是綠化極美的下邳大道!可以和雲河公園相媲美了吧?也許,雲河的水袖天橋比之又別有幾分妖嬈。“綠化修剪,扮靚公路”,睢寧的街道建設,翠繞珠圍,便覺眼前生意滿。休閒的場所益多益善,鬧者靜者,脫兔處子。九月廣場這樣的所在,傍晚時分,人流如織。北校毗鄰的樟樹路,寧靜文藝浪漫,與校內的青春身姿相映生輝。而白塘河溼地園區的水月禪寺,“非宮殿式”的、以“非傳統手法”設計的現代寺廟群,不僅給人視覺的觀感,靈魂的救贖上也找到了棲息之地。

睢寧人民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上班下班的人流,敬業愛業的精神;紅綠燈前的自覺避讓,商場購物的文明有序,小區物業的愛心公告,主街道上懸掛的燈籠,每一片扔進垃圾桶的紙屑,每一輛主動排放好的自行車,睢寧學習南通的教育改革,也使我看到了蒸蒸日上的感覺……

日新月異、飛速發展的睢寧,需要一群彬彬有禮、觀之可親的人民,來傳承他悠久的歷史,獨立、自信和與時俱進的精神,身體力行每一個細小的文明行為,做文明的參與者和守護者!

盧梭說,“我相信只有有道德的公民才能向自己的祖國致以可被接受的敬禮。”所以,我是一個有道德的人,而你,向睢寧致以敬意並引導我們致以敬意的你,也是一個有道德的人!

在困境中成長 篇8

國一作文 ,607字

鐘錶不停的轉動,時間的腳步在悄然前行。然而,也正是因為絕情的時光從不停下來片刻,所以逼迫著我們疾步追趕,不得不學會成長。

從小父親就那樣嚴厲。同樣是摔倒,父親、母親總是截然不同的態度。母親總是心疼的扶我起來,再說上幾句安慰的話語;而父親卻是站在一旁,駐足觀看我如何爬起來。

讓我們把轉動的時針倒回去年那個炎熱的暑假。陽光烘烤著大地,樹蔭下蟬在不知聒噪的叫著。這一切,都讓朦朧的睡意纏繞著我。就在這個時候,父親讓我和他一起幫奶奶鋤地,順便帶些水過去。夏天的烈日下,滾燙的小徑上,我和爸爸無精打采的走著。到達了目的地,奶奶過來喝水,我和爸爸過去替她們。

剛開始,像小孩子得到了新玩具一樣,覺得還挺好玩,就學著奶奶的樣子,裝模作樣的鋤起地來。新鮮的鏡頭過了,豆大的汗珠從頭上滴下來。不知怎的,此時的鳥叫聲格外頻繁,好像都在對我評頭論足一番。

此時的我扔下鋤頭就說:“我不幹了。”爸爸狠狠地瞪了我一眼,那眼神中的憤怒,讓我不寒而慄。我只好繼續,為了賭氣,我埋頭苦幹,而爸爸則一直在一旁看著我。

我真的累了,再次扔下鋤頭,卻發現一切都變了。夕陽西下,草兒們不受太陽強烈的烘烤,便鬥志昂揚起來,遠處的田野也生機勃勃。而我在爸爸無聲的批評下,在這毫無察覺的三個小時的奮鬥裡,鋤完了三分之一的地,對於我來說,這戰勝了以前的那個我。

這時,我看見了爸爸眼底滲出的欣慰和喜悅。我的心裡對爸爸更加欽佩了。謝謝你!爸爸!是你讓我戰勝自己。

創新在孤獨中前行 篇9

高二作文 ,979字

達爾文最堅定的支持者赫胥黎曾說過:“越偉大,越有獨創精神的人越孤獨。”他們的孤獨在於他們創新思維超越了這個世界太多,沒有人能夠理解他們。這樣的客觀現實使得他們只能在自己的思維世界遨遊,獨自為人類的進步做出自己的貢獻。

而令人失望的是,這樣的人卻越來越少。自愛因斯坦、玻爾等人逝世後,科學界進入寡頭時代,除霍金外,再無類似的科學巨匠出現。科技雖仍然快速發展,可再無跨越式發展出現。人們越來越多的向權威屈服,學生們面對教科書上的定理和老師的觀點,選擇拋棄自己的疑問,藝術家們只一味模仿前人的風格,卻漸漸迷失了自己的風格。文學家們只知仰望前輩,卻從未想過去超越。新世紀是創新的時代,但創新的思維卻好像漸行漸遠。

社會在變化,我們還需不需要創新精神呢?答案顯而易見,創新仍然是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根本力量。1513年,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提出日心說,推翻了統治人們思想一千多年的地心說。哥白尼以其超越眾人的思維,向權威發起挑戰。1543年,《天體執行論》出版,拉開了伽利略的科學研究的序幕,為牛頓建立經典力學體系奠定了最堅實的基礎。然而,哥白尼也是孤獨的。在教廷佔據統治地位的中世紀,哥白尼的思想無疑是不被接受的。教廷開始了對他的迫害,不允許他發表自己的學說,甚至不允許他在大學任職,後期更是將其軟禁。1543年,《天體執行論》出版,這本書出版一天後,哥白尼逝世。哥白尼是孤獨的,但他用天才般的幻想,拉開了人類科學飛越的大幕。

康德一輩子沒有離開柯尼斯堡,卻寫出了《純粹理性批判》,全世界的哲學家都被他的新思維吸引。帕斯卡11歲發表《聲音的本質》,16歲寫出《圓錐曲線論》,而後發明了世界上第一臺數字計算機,緊接著是《流體平衡論》和《大氣重力論》兩部著作,晚年寫下哲學鉅著《思想錄》;然而他終生沒有戀愛,更沒有後代,去世時年僅39歲。梵高,後印象派的先驅,並深深地影響了二十世紀藝術,尤其是野獸派與表現主義;然而他生前一直沒有被承認,37歲時,因精神病自殺。

他們都是天才,在各自領域中為世界的進步做出了巨大貢獻。他們用創新的思維開路,在茫茫的人類進步之路上跋山涉水。

斯蒂芬。霍金坐在輪椅上已經半個世紀了,帕金森病魔一直在折磨這位科學巨匠,沒有人知道他還有多少時間。但宇宙的奧祕無窮無盡,還需要有人去探索挖掘。我們這一代人需要有人繼續這項事業,去做那個在孤獨前行的人。

在堅守中前行 篇10

高三作文 ,660字

在堅守中前行,也許是機械生產隆隆聲下經匠人反覆打磨後木勺表面的流光,也許是縫紉機橫行時素手執針在布中穿梭而成的翠鳥。在堅守中前行,是為了在浮華世界中存留內心的安定,是一種超脫物質的文化追求。

這是一個荊棘佈滿道路的時代,可總有人懷著堅定信念不顧傷痕,只為踏實,只求無愧於心。近年,香港某藝術博覽會,一件件商品明碼標價,用華麗的邊框爭奪著人們的目光。《解款車》這一類藝術家用最樸實的紙殼詮釋自己思考的作品,無人問津,即使面對人們的眼高眉低,即使內心有傷痛,藝術家依然靜靜站在那裡,等待向他作品投去目光的人,他很清楚作品中對社會的思考會不同程度觸動每一個人的心,所以他不顧冷嘲熱諷,只是很踏實地履行著藝術家的使命。

這是一個太過物質化的年代,可總有人守著最質樸的本質,延續他們的人生理念。尼西黑陶,在工業化生產中太不起眼,可當你走進尼西藏人家中,感受烹飪時灰白煙霧與黑鍋的強烈對比時,感覺紅與黑的交匯中,將溫度傳給食物的那一刻,你會明白孫諾七林老師十幾年如一日在黃土房中,盤泥胎、執木刀的自豪感,他不在乎生活的困窘,只為成全茶馬古道上延續兩千年對生活不苟且的態度,將尼西黑陶中的文化內涵流傳下來。

在堅守中前行,對每個人來說,是保守內心的安定,不被浮華世界的干擾矇蔽雙眼,無愧於心地為自己的生命畫上完美的弧線。在堅守中前行,對我們整個民族來說,是在快速現代發展中,保有自己的節奏,是為了讓中華民族的文化在歷史的長流中繼續流淌。

在堅守中前行,憑一顆堅守人生價值的心,憑一縷對傳統文化堅守的責任感,實現人生價值、延續民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