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讀自己相關作文20篇

品讀自己 篇1

高三作文 ,629字

“輕輕地我走了,正如我輕輕地來。我輕輕地揮手,作別西天的雲彩。”也許我是這麼想的。要不,怎會看著朝夕相處的同學一個個淚如潮水,我的心卻靜如止水呢?是早已澎湃過,還是不懂得澎湃?我不知道。拖著行李一步一步往校門口移,身後同學那一句句道別,那一聲聲祝福,我銘記於心,可是我為什麼沒有反應,沒有表情呢?是早已麻木,還是不會表達?我不知道。可就在關上車門的一剎那,我哭了,毫無顧忌地放聲大哭。

我發現,原來自己是有感覺有感情的。面對同學們的真情送別,我先前只不過是逃避,只不過是故作堅強,殊不知在堅強背後躲著一個柔弱的我。

爸爸媽媽又要去外地工作了,剛團聚幾天又要分離,我是一萬個不願意,可是再怎麼不願意也沒有用,爸媽臨走時跟我說了許多許多話,要我注意身體,好好學習……而我卻沒有跟他們說一句他們想聽到的話。孩子希望父母鼓勵他們,父母也差不多,他們也想聽到自己孩子跟他們說,哪怕只是一句:“爸,媽,你們保重身體。”可就是這麼一句簡單的話,我卻沒能說出口。爸媽上車了,看著遠去的車子,我在心裡默唸道:“爸,媽,你們保重身體。”

噢,原來我並不是麻木,而是將對父母的愛藏在心裡。

父母一直說我不把學習當回事,老師也多次委婉地說我學得很輕鬆,我呢,也確實在想:學習,何必那麼太在乎,盡力就行了。可誰知,那次考試的突然退步,我竟然也會哭得一塌糊塗—紅了眼珠,腫了眼泡。

也許,我們真的應該找一個閒暇時間,沏一杯咖啡,安下心來慢慢品讀自己,品讀熟悉而又陌生的自己。

讀書就是讀自己 篇2

國三作文 ,703字

我覺得讀書就是讀自己。

有人說,讀書就像照鏡子,如果說鏡子可以映射出我們的外表,那書便真實的反映了我們內在的,包括我們的思想、精神等等所有的一切。在書的面前,我們似乎變得透明,變得一清二楚;在書中,我們可以找到自己的影子,因此會讀書的人就比別人更能認清自己,瞭解自己。

大多數人都會說,我們讀書是為了增長學問、提高修養,為自己的將來做好準備,但是有多少人在讀書中意識到讀書的根本目的是要認識自己、完善自己呢?我們往往能從書中看到存在於自己身上的東西。人總是更擅長與別人評頭論足,這時書便充當一面鏡子,把你自己和別人都完完全全地反射出來,讓你在評價別人的時候也自問一下自己是不是也存在這樣或那樣不足。書來源於生活,書中的內容離不開我們所生活的這個世界,因此與其說我們在讀別人,倒不如說我們在讀自己的影子。

讀書不應該僅僅是為了將來取得什麼學位、找到一份好工作而讀,而是要為了自己的人生而讀,我想人生不應該包括學位和工作這兩樣東西吧!人的一生是不斷認識自己、完善自己的過程,而在我們身邊已經有了最好的工具—書。當然,要從書中認識自己並不是那麼容易,真正的讀書應該是一個思考、探索、得道的過程。光是一目十行地讀是一點收穫也不會有的,會讀書的人就能與智者為伍,會讀書的人一定能把自己完善得更好,只有為一種崇高目標而讀書才是最有意義的讀書,最有價值的讀書,最有效的讀書,這樣讀書的人才可能最大限度地瞭解自己、挖掘自己、修正自己。

讀書是為了充實人生,豐富人生,使人類變得有意義。讀書是學海中劈波斬浪的漿;是人生中相互依持的柺杖;它總在洶湧波濤中給予你無窮的力量,總在低谷增強你的自信,看清一個真實的自己。

讀自己的名著 篇3

國三作文 ,840字

我,一個小小的我,一個大大的我,一個就要滿16歲的我;名著,一本厚厚的書,一本薄薄的書,一本本叫我至今難忘的好書—這樣般配,這樣和諧。這令我一直都很感謝上蒼,大概就是它,註定了我與書不解之緣吧。

最近,一個人獨處的時候常常想想過去,才發現與名著相識已有許多年,儘管一起走過的路並不都坦坦蕩蕩,但我與名著之間的滲透卻正在逐日加深。

還記得我最初捧起書閱讀的階段,我還不認識”名著”這兩個字。那時,書對於我,範圍是狹到極點了—-小人書,就是學名為”連環畫”的那些小冊子,我從那一幅幅不算精美,但足以吊小孩胃口的畫面中認識了三毛—一個貧苦而不乏童趣的小男漢,又認識了海的女兒—一個美麗善良的海底公主,認識了黑貓警長—一個機智而勇敢的神探。就這樣,小人書為我描述著無數絢麗多彩的夢。若以吸引人閱讀的能力來判斷,小人書,當之無愧是我那時心中唯一的名著。

到現在,我進入了初中。我興奮於自己的成長,更驚喜於讀書的自由。於是,我像一匹鬆開韁繩的桀騖不馴的小馬肆無忌憚地奔跑著。我覽到了水草豐美的綠地和聯綿的山嶺,它們蘊含著豐富的哲理,令我神往。我初一時最愛讀《愛的教育》,初二時我最愛讀《鹿鼎記》,到了初三,我最推崇的竟然是《讀者》!我喜歡讀《讀者》的感覺,手捧著散發著淡淡墨香的《讀者》,被她那彙集著古今中外人類思想的甘露滋潤著,啟迪著,被她那蘊藏在普通人心底的愛與善良溫暖著,感動著。《讀者》像潤物細雨,拂面春風,為我們撫平愁緒,讓我們身心愉悅。書籍是我思想不斷變化,成熟的見證者。《讀者》無疑成了我心中的名著!

書,可以論古昔,可以辯來者,可以陶冶你的性情,也可以啟發你的思索。名著作為書這個集合中一個元素,重要的不是別人怎麼品味它,評論它,而是你對它的觀感,你與它的溝通。只要它激起了你身體中某個細胞的共鳴,那麼它,就是你的名著。

人生旅途中,儘管荊棘叢生,但有了書的引領,我們就充滿了信心。

讀自己的名著,走自己的人生之路!

品讀自然 篇4

高一作文 ,705字

自然是一本厚厚的書,自然是一幅色彩豐富的畫,讓你細細地品嚐讓你靜靜地欣賞。

我喜歡黃昏,它雖沒有日出讓人振奮,但它讓人覺得安恬和從容。

我喜歡黃昏,它激發過太多詩人的靈感,因此留下了很多的絕妙好句。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這是一種境界,只是這種境界很悲涼,“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這意境又無不飽含了太多的惘悵,太過冷清,“惱亂橫波秋一寸,斜陽只與黃昏丘”情多成恨,相思成災這重重的傷感之外,又蘊藏了濃濃的悲苦。

傍晚時分,靜靜的,看著那一片絢爛的黃昏之中徘徊,靜下心品嚐它的甜美,這便是生命中的一種恬淡,一種閒逸,放飛自己的思緒,任意它停留在那絢爛的黃中,你會感到生命中湧動著一種希望。

黎明固然美麗,但是卻又有一種冷清的感覺,驕陽固然熱烈,卻又有一種難以忍受的熾熱,而黃昏則給人一種難以言喻的靜謐,讓你混亂的思緒得到沉澱,最後沉到那深深的夜色之中。

我喜歡小草,喜歡它那“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精神,我被那頑強的生命深深地震撼。

曾經覺得小草的生命很卑微,但後來發現小草不管置身於怎樣險惡的孤境,高山平地,峽谷丘陵,田畔路邊,也不管是陽光能否照耀,雨水能否滋潤,都蓬蓬勃勃,展示自己的生命。

人啊,有時候還不如一株小草。

我喜歡把自己高高地掛在天空,遠離塵世喧器的那一輪明月。

月亮像是看破了世間的興衰榮辱,喜怒哀樂,繁華似錦,於是變得十分的冷靜,變得從容鎮定,飄然世外,不染塵俗,或許陶淵明也是因為受到了你的絲絲感染吧!

我喜歡那輪明月,因為它,人世間產生了太多的佳話,留下了數不清的詩詞佳句,你那冰清玉潔的心是我永生的嚮往。

自然,我還在細細的,靜靜的品讀……

品讀自然讓生活更美好 篇5

國三作文 ,805字

生活常被各類事物填充,從而產生了人類的情緒。歡喜、焦躁或是憂愁……每種情緒都會影響一個人的命運,但在品讀自然後,每種情緒也將會找到它們的歸宿,使人作出正確的選擇,使生活更美好。

當喜悅充盈著我的大腦,我慣於品讀自然使自己平靜。黃昏之時,手捧一本宋詞,於窗臺觀景。只見天空中排列著大小不一的魚鱗似的晚霞。在落日餘暉的映襯下,透露出一派平和之景。飛鳥在雲層中穿梭,那是它們的天堂。窗前的居民區中,老人、嬰兒以及幼童其樂融融。我逐漸忘卻喜悅所帶來的浮華與自傲,在此祥和美景中體會自然之趣。不喜歡“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悲觀。沉溺於過去的美好的人是可憐而可悲的。同樣,逝去的成功不該是助長自滿之心的源頭,應成為再次努力的動力。所以,我收斂起喜悅,繼續奮鬥。

我不是一個有耐心的人,因而當被生活捉弄之時,就顯得焦躁不安,但我學會了品讀自然使自己心靜。夜幕降臨,推門而出,倚靠在陽臺的欄杆沉思。靜謐而孤寂的夜晚容納著詭異的黑暗。星空很美,新月如彎鉤,鉤走了我的思緒。月光皎潔而朦朧,它該是公正的吧。它圓滿之後便殘缺,殘缺之後又重歸圓滿,周而復始。生活不也如此嗎?儘管有時會出現些許不如意,但挺過去了,就如每月十五的圓月一樣美好、充實。那麼,這些挫折能阻擋我的去路嗎?不能!所以,我重拾起丟棄的信念,去完成未完成的事。

總喜歡一個人靜靜地思考,便會想起生活的種種無奈,於是,憂愁便湧上心頭。可每當品讀自然時,便會讓自己釋懷。凌晨四、五點,我挺著疲倦,坐於床沿,憂愁著不該憂愁的事。窗外是一種深邃得彷彿可以吸走靈魂的黑暗,如我的心,陰沉、迷惘。遙遠的天際緩緩地吐出了一抹魚肚白,然後向周圍不斷蔓延。久違的光明映入我的眼簾,震撼著我的心靈。是啊,黑暗之後總有光明,絕望之後也將誕生希望。所以,不必憂愁,未來,自己去創造!

品讀自然,忘卻曾經的成功;品讀自然,撲滅焦躁之火;品讀自然,丟棄多餘的憂愁;品讀自然,讓生活更美好!

讀它也讀自己 篇6

國三作文 ,761字

你是林間樹葉和諧的摩挲,是湖上水波盪漾的漣漪,是輕拂我臉龐的清涼,是源自大地深處的氣息。我為你著迷。

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志士為你傾倒,為你輕吟。“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是你的神韻;“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是你的姿態;“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是你的魅力;“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明月中”是你的愁緒。

我在初春讀你溫柔的情思。你拂過冰凍的湖面,蕩起絲絲漣漪;你在春日裡揮灑愛的甘霖,沁潤枯萎的枝椏,濡溼田壟裡的麥苗,伴著春光輕歌曼舞。你是一支脫俗的歌,攜帶著希望讓沉睡的芳菲蘇生,讓我惆悵的內心被喚醒,生活更添美好,去感念一切生命的恩澤。於是我陶醉在春風裡。

我在炎夏讀你火熱的激情。你讓大地鬱鬱蔥蔥,那動人的綠意激起農人對生命的嚮往、對豐收的暢想。我信步于田埂,迎向你滾燙的心,心裡充滿無盡的遐想。有你,心田不再荒蕪,青春的田野異彩紛呈。我張開雙臂擁抱你,感謝你,讓我昂揚鬥志,充滿活力。

我在晚秋讀你的感傷與厚重。我為你憂鬱,明白你是靈動而豐富的,多愁善感是你的另一面。但請你瀟灑地離開,因為你帶走所有的色彩,心中卻填滿五彩斑斕,充實並幸福。落葉是你的紀念,送走幼稚,走向成熟。我把落葉盈滿襟懷,同時捧你在手中、留你於心田,青春在秋的蕭瑟中沉澱下那一抹亮麗而厚重的底色。

我在殘冬讀你的桀驁與剛勁。像一隻難以馴服的野馬,馳騁疆野。把荒草踏遍,把殘茬吹得漫天,掃盡繁雜與虛偽,只留真實的大山與大地。你用這種獨特的方式考驗萬物的意志。你打痛了我的臉頰,也打醒了我的內心,讓我時時冷靜思索,不再叛逆,不復輕狂。行走在凜冽的冬風裡,我默看人生的冷酷與滄桑。

一顆心,讀你感你;一支筆,寫你念你。想把你揉進光怪陸離的生命,教會我對待奇異風景,淡然直面坎坷與失意,這是風的啟迪。

去擁抱風,我願成為它的心跳。

我懂努力讀自己 篇7

國小六年級作文 ,1892字

梅花香自苦寒來—題記

在我的眼裡,每個人都是一本書。有的人是童話書,色彩斑斕;有的人是科普書,學識淵博;有的人是百科全書,趣味盎然。那麼,我呢?

(一)

曾經,我在甜蜜溫馨中長大,我說要天上的星星,爸爸會搭雲梯義無反顧去摘取;我想要水中的月亮,媽媽會穿潛水服不辭辛苦去獲取。更別說新奇的玩具、好看的衣裳了。我一直認為,我就是“太陽”,爸爸媽媽會像“行星”一樣圍著我轉。

(二)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曾幾何時,爸爸當上了小領導,工作忙了,應酬多了,事務紛繁了,交往復雜了。家,成了累贅;媽媽,成了點綴;我,只是他生活的副產品……

曾幾何時,爸爸公司門被高利貸者堵了一次又一次,家門也被他們敲了一回又一回,還揚言說:不還錢要我家不得安寧,要我沒書讀……

驚恐中,無奈下,我們家不得不變賣家產,媽媽的店鋪出讓了,家裡的門面變賣了,連九十平米的棲身之所也沒有了。爸爸為了躲避債務,再也不敢隨便露面了!

如果要問爸爸欠了多少外債,誰也說不清,反正銀行、高利貸者天天逼債:電話打爆了,家門敲破了,法院傳票一張又一張……這一切,媽媽都獨自承擔著……

(三)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冬去春又來……

媽媽擦乾眼淚帶著我在外租房子住,一室一廳一衛,三百二十元一月!沒了電視,沒了電腦,沒了舒軟的床鋪!有的只有他人異樣的目光,有的只有深更半夜債主的敲門聲……

咚咚咚……聽,又有債主敲門來了,駭人心魄!我和媽媽趕緊各自躲在被窩裡,屏息凝氣,祈禱上天保佑,千萬別破門而入……

媽媽也真不容易,不僅要負擔我的教育費、生活費,還得替爸爸還外債—每個月1000元!為此,她常常要自告奮勇去加夜班,週末也難得休息。病了,吃點土方;累了,坐下歇一會!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四)

不經風雨,怎見彩虹。

如今的我,是這個小小家庭中的大大男子漢。十三歲,不小了吧,如果天真要塌下來,我也希望替媽媽頂著!

努力學習,是我第一等大事。成為工程師,是我矢志不渝的目標!每天天不亮,我就自覺起床,背唐詩宋詞,學習A、B、C,做x、y、z;夜闌人靜時,伏案苦讀,寫作業看書報,廣泛閱讀課外書籍。功夫不負有心人,小學成績平平的我,小升初時,竟順利考入“勵志班”,而且是這個班的副班長,成為老師的左膀右臂。

“勵志勵志”,就是要磨礪意志!

每天中午,我一定和同學們練習打籃球比賽,一場又一場;下午放學後,我都堅持在300米的操場上跑步,一圈又一圈;週末,我則沿湘江風光帶騎行,一趟又一趟……

以前,我寫起字來老往左傾斜,高高低低,參差不齊,還老寫錯別字,十個生字錯四五個隨便,為此,我特意請教我的語文老師,一筆一畫地學,一個一個地寫,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從不間斷,語文如此,英語亦如此。

讀起課文來也總是嗑嗑巴巴,而且最後一個字的聲音老提不上來,更別說斷句重音了。我煩惱過,自責過,但最終我選擇了努力誦讀—聽磁帶、看電視中的“超級演說家”……

寫起作文來,總覺得內容豐富而形式難優美,在老師指導下看《讀者》、《意林》、古今中外名著……

(五)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如今,籃球場上我是主力,1500長跑隊伍中有我的身影,乒乓球競賽中有我的風姿,不善言辭的我還出現在演講比賽、講故事比賽中,運動會主持中大顯我的風采!我還學吉它,會跆拳道,我無意圖虛名搶風頭,我只想粗茶淡飯省衣節食,成為父母的驕傲,趁韶光年華,一改過去的膽小自卑,成為生活的強者!

有人說,女兒是媽媽的貼心小棉襖。我要說,男孩一樣是媽媽的“暖寶寶”!不信,你看,媽媽生病了,我會給她端茶送水、按摩捶背、做小吃;媽媽要是和同事外出小遊幾天,我會像英國紳士一樣送站接站,還會把自己的生活起居照顧好。每天吃完飯後,所有碗筷我來洗,所有地板我來拖,所有垃圾我來倒;家中重物我來搬,換洗的被褥衣服我來晾!媽媽心中有委屈可向我傾訴,有不平事可和我訴說……看著我日漸出眾的“海拔”、日趨寬厚的胸膛、日益成熟的思想,我想,媽媽的辛勞沒有白付、心血沒有白費、期盼永遠不會落空!

媽媽啊,讓我做荷葉,你做紅蓮,心中的雨點來了,讓我做你無遮攔天空下的廕庇!

爸爸啊,幾經風雨坎坷,你是否白了鬢髮、長了皺紋、厚了思念?無論何時,我都是你可以依靠的肩膀!

漫漫人生路,我努力讀懂自己—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孟子的話如醒世良言時時警醒自己,讓堅強成為我的一張名片,讓堅定成為我的一張明信片,讓奮鬥成為我永遠的代名詞。我堅信—

路上春色正好,

天上太陽正晴!

品讀自然 篇8

品讀自然作文800字 ,782字

大自然無疑是地球贈給我們最大的禮物,每一顆草,每一寸土,每一朵花,都是組成大自然的結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所以,我們要好好保護環境,如果沒有了自然,那我們還談什麼生活。

大自然那一年四季,就好像是“母親”的笑容。

春天的來到,就好像是“母親”露出一副“慈愛”的笑容,春風和煦得吹在身上,感覺到一絲暖意,毫無違和感,感覺暖意滿滿。吹在臉上,就好似“母親”的一雙柔手在輕輕的撫摸著你的臉。地上的小草,冰凍的河流,樹枝上開骨朵,用一句大張偉的歌詞:暖暖的春風迎面吹,桃花朵朵開……

夏天的來到,就好像是“母親”的臉露出“盛怒”的表情,不過萬物已經復甦,展露自己最美的姿態,把自己最妖嬈的一面顯現給大家看,不過,夏天烈日當頭,風吹在身上,都感覺不到絲絲涼爽,太陽炙烤著大地,低下身體,望著大地熱浪滾滾,那種感覺,心中滿是埋怨,對自然“母親”滿肚子的怨言不知對誰說。心中更期盼“母親”趕快消消火。

秋天的來到,就像是“母親”生完氣又恢復平靜的狀態,秋風吹得就像心裡乾涸的土地,突然有水的澆灌,透心涼,心飛揚,飛一般的感覺。秋風吹的樹上的落葉唰唰落地,鋪在大地上也並非不是一種美景,悠哉悠哉的走在上面,隨著步伐,腳底又形成一段優美的旋律,清脆悅耳。

冬天的來到,就像是“母親”傷心時候的狀態,萬物已經冬眠,縮回屬於自己的地方,對於任何事情,任何刺激,都毫無興趣,沒有一絲色彩,天上有時飄起鵝毛大雪,有時飄起零星小雪,好似“母親”的淚水已經冷到零度以下,才形成了雪花。寒風刺骨,河流又變回了“平板”,而我們的活動也逐漸減少,似乎我們的心情也受到“母親”的影響。

自然“母親”就是這麼善變,也正是因為她的“情緒”變化,才為這一年四季,增添了許多色彩,所以,我們要珍惜每一天,如果自然“母親”沒有了“情緒”,也就代表她不愛我們了,也代表我們傷了她的心,也要好好保護環境,從自己做起!

讀《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有感 篇9

讀後感 ,684字

在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有很多,它們會給予人一種心靈或視覺上的快樂。但是,如果你把這些美好的事物拿去跟別人分享,你得到的不單是自己的快樂,還有別人的快樂,這樣做難道不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嗎?

這個學期我們學習了一篇課文,名叫《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它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是一件讓人快樂的事情。

這篇課文主要寫了德國人養花是把花養到臨近街窗戶的外面,這樣做可以讓走在街上的人們欣賞到自己的花兒。儘管自己欣賞不到自己栽種的花,但是卻可以欣賞到更多美麗的花兒,而且還可以美化環境,這樣做真是面面俱到!或許哪一天你來到德國旅遊,走在街上的你一抬頭,就會看見家家戶戶的窗子前都是花團錦簇、奼紫嫣紅,一陣清風吹過,淡淡的花香向你撲鼻而來,這是德國人那種“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美好心靈創造的一道奇麗的風景啊!

通過學習這篇課文,我也漸漸明白了“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這句話的含義,其實它告訴我們:只要自己做出一點小小的犧牲,得到的將會是更大的滿足。而且你別看這句話“人人為我”放在前面,其實只有“我為人人”才會出現“人人為我”。所以說,不要太過計較生活中的一些小小的得失,只要你這樣做是可以讓別人快樂的,分享一些也是值得的。

比如說我們班級圖書角的事情吧,只要每一個同學都從家裡拿出一本或幾本書,書櫃裡的書積少成多,我們就可以看到更多的書籍了。大家雖然犧牲了一本,但卻可以看到更多好書,這樣做不是很好嗎?其實,在生活中,如果我們能把自己的東西與身邊的人分享,雖然犧牲了一點點,卻可以收穫到更多的快樂,這必然是最好的做法。

學習了這篇課文以後,我明白了許多人生道理。

讀《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有感 篇10

讀後感 ,583字

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不想累,都想讓自己的生活過得有滋有味的。可是,你不給予,例會有收穫嗎?你不為“人人”,“人人”會為你嗎?那麼,你會過得好麼?

我剛學完一篇課文—《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裡面的“人人為我,我為人人”讓人尋味。我認為“我為人人”是前提,“人人為我”是後果,如果沒有“我”對國家、社會的奉獻,也不會有其他人會給你收穫。生活也如此。

我還讀過一篇叫《將心比心》的課文。裡面講了:正在讀醫學大學的“我”帶著生病的媽媽去打吊針。去到醫院,負責打針的那位實習護士總打不準,“我”看著媽媽的手青一塊紫一塊的,很生氣,媽媽則對“我”說:“你以後當護士,也許也見不得好多少,要將心比心啊!”很快,幾年過去了,“我”也當上了一名護士,“我”也和當年那位護士一樣,那個老奶奶也和媽媽一樣,微笑著,“我”明白了:這就是“將心比心”!因為大家的寬容,這個世界才更安寧,更美好。

在這篇文章中,病人對護士的態度就是“我為人人”,而護士有了自信心,也會“人人為我”。這篇文章雖然用了將心比心這個詞,可意義與“人人為我,我為人人”一樣,依然沒變。

生活中,如果我們像這兩篇文章裡寫得一樣,用自己的力量去給予別人;而別人也會像你一樣,用自己的力量去給予你,給予他人。一直下去的話,最後,你也會有所收穫。如果你不為“人人”,“人人”也不會為你,你我都將生活在無助的沙漠中。

讀《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有感 篇11

讀後感 ,432字

俗話說得好:“給予比接受更加快樂。”有了給予,就會有回報。

今天,我們學了一篇課文,《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課文講述了在德國家家戶戶臨街的窗戶前是花團錦簇,奼紫嫣紅的情景。表達了作者對德國奇麗的風景和民族的讚美。

課文裡,“人人為我,我為人人”在德國隨處可見,比如,每一家把花種在臨街的窗子外,是每一位經過的人都能欣賞到;但是別人又把花種在臨街的窗戶外,又能給在這裡經過的每一位人都能欣賞到花。

這時,我想到了一件事。那次,老師在班上說:“明天每一位同學都帶了一本書回來,放在班級上的書櫃裡,就能給每一位同學看。”我們都很贊成老師的說法。因為這樣我方了一本書放在書櫃裡,同學們就能看我的書,就在這裡他們就能在我帶來的書籍裡學到更多東西;而且我有、又能看到56本書,從哪些書籍裡學到更多知識。這是“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雖然我沒有去過德國,也不知道那裡怎麼樣的。不過我還能從季羨林爺爺的文章中知道了德國人“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美好品質,覺得德國是個了不起的國家。

讀《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有感 篇12

讀後感 ,526字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此話乃出自孟子之口。說的事和人相處好,那和人相處好的基礎是什麼?當然是相互幫助,相互分享。那麼人家也會和你做朋友了,而且還會幫助你,和你一起分享。這就是“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境界了。

記得一篇最能表現這種境界的文章,名字叫做《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說的是在德國每家每戶養的花都朝外開,在裡面只能看到花的脊樑。但在外面看,由於花與花連在一起,匯成了一個花的海洋。這不是很好的體現了“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美好境界嗎?在屋子裡的時候,你自己的花是給別人看的;在外面的時候,自己又看別人的花,這種境界是頗耐人尋味的。

這種境界也是無私的,你若想看別人的花,你就得給自己花給人看。對於一個沒有擁有美的心靈與博大胸襟的人,這是何等難事?可德國人卻大多做到了!可見德國人的心靈是美麗的,教育是成功的。同時也驗證了一個真理: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會變成美好的人間。

這是,我想到了我們班書櫃的事情,只要人人都捐出一本書,積少成多,就會成了一個大書櫃,人人都可以節借閱了。這不也是一個“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一個好例子嗎?

像這樣的例子有很多,我堅信,只要人人都抱著這樣一個信念,在學習,工作,生活中運用。這個世界一定會更美好!

讀《自己的花是給別人看的》有感 篇13

讀後感 ,366字

每個人都愛美,花在美麗的東西中佔重要的地位。德國是愛花的民族之一,家家戶戶都在養花,最有趣的是每家人都會把花陽臺上,花都朝外開,在屋子裡的時候只能看到花的脊樑。在街上抬頭向上看,家家戶戶的窗前都是花團錦簇、奼紫嫣紅。許多窗子連線在一起匯成了花的海洋。

熟話說:“人人為我,我為人人。”在屋子裡的時候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時候自己又看別人花。只要我為大家著想,那麼大家也會為我著想。

曾有一次考試,有一位同學忘帶筆盒,同學們都投來活該的眼光。最後還是有一位同學借了筆給他。這位同學很感動,考完試後,一直找機會報答他。終於又一次,上美術課,那位同學忘帶美術畫筆,眼看老師就要來了,那位同學急忙把比借給了他,自己卻被老師批評了一頓。

是啊,只要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這種態度的話,這種境界將會是頗耐人尋味的。這篇課文是我受益終生。

讀《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有感 篇14

讀後感 ,507字

分享,看似一件簡單的事情,可真正做起來,並沒有多少人真正做得到。能做到,都能從中體會,分享的快樂。

前天,我學習了一篇課文,叫《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講的就是關於分享的事情:德國人喜歡把花種在臨街的窗臺上,陽臺上。德國的任何一條街,抬頭看,總是花團錦簇,奼紫嫣紅的。文章讚揚了德國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高尚品質。看完課文,我想,生活在這樣一個地方,該多麼快樂呀!

課文中有一個重要的句子: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我想,就像俗語說的“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每個人都要付出才會有所獲。這是一個大家都懂的道理,我們更應該學會分享、付出。

我們班的班級圖書架,原本空蕩蕩的。現在,每個都捐出一本書,有的同學還捐出幾本書,所以,每個同學都有許許多多的書可以閱讀了。不斷地有同學捐書,每個同學都很快樂。因為,我們只要分享一本書,就能閱讀幾十本書了。這不是一個“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美好境界嗎?

每個人把自己的花讓別人看,社會就變得更美麗。如果每一個人都付出一點,分享一點,我們的生活就會更美好。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這是永恆不變的美麗。

學習《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一課,知道了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我懂得了很多,學會了付出分享。

讀《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有感 篇15

讀後感 ,709字

如果你要問我:如何和身邊的朋友、親人、同學和諧共處,我會毫不猶豫地回答你:“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就在昨天,我們學習了一篇課文:《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文章說的是在四五十年前,作者到德國留學,發現德國人都是把花栽種在臨街的窗戶外,花朵都朝外開。作者對此大惑不解,直到後來才知道,德國人把花栽種在臨街的窗戶外,是為了讓別人看到自己的花,而自己走在大街上,又可以看到別人的花。“原來他們都有‘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意識啊!”讀完課文後,我在心裡感嘆道。

是啊,“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這是一種多麼高尚的品質啊!如果“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那麼世界將會變得多麼美好啊!

我想起了在開學時,在老師的提議下,大家把一本本屬於自己的書捐到了班級圖書角里,為我們班增添了許多精神糧食。在這裡,別人可以看我的書,我又可以看別人的書。這難道不是“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表現嗎?

如果你說不“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那又有什麼不好呢?那我就會告訴你聽我所知道的一個故事。

故事發生在一間學校裡,故事的主人公在班裡橫行霸道,自私自利,從來都不幫同學們做事。結果,在一次十分重要的考試中,他竟然沒有帶筆回來,於是他只好向同學們借筆。但是,誰也沒有借筆給他,導致他考試0分,被留級了。如果他平時好好地對待他身邊的同學,在困難的時候去幫助他們,那麼,當他遇到困難時,同學們便會去幫助他。這樣一來,他便不用留級。

朋友,如果你在學習中,生活中做到“我為人人”,那麼,你必定會收穫到“人人為我”。而這種精神就會像蒲公英的種子那樣,傳播到世界各地,傳播到每一個人的心靈裡,傳播到生活的任何一個角落中,並且生根發芽,茁壯長大,讓整個世界充滿微笑與鮮花!

讀《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有感 篇16

讀後感 ,354字

“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這句名言警句主要講了:只要你能給予一些東西,就能得到別人的幫助。正是這樣,德國人的品質也一樣。

我們最近學了一篇課文,名叫《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這篇課文主要講述了德國人很愛花,他們總是把花栽種在臨街的窗戶外,好讓別人看到美麗的花朵。而自己卻只能看見花的脊樑,我覺得“我為人人”是前提,因為只要我在別人有需要是幫助別人,別人或許會在你有需要時幫助你。

“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這句名言警句使我聯想到一個事例,這個事例關於我和張昊翔的:有一次,他向我借只筆,我便從筆袋裡拿出一支筆遞給了他,說:“借你用一個學期。”然後,他也對我說:“以後有什麼問題儘管來請教我,包你滿意。記得不要客氣啊!”這都是因為我大方,才能讓別人幫助我。

如果世上的人都獻出一點點東西或許可以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加美好!

品味自己的成長,真有趣 篇17

國小四年級作文 ,483字

一轉眼,我都快11歲了,回憶起以前的一點一滴和調皮搗蛋的行為,連我自己都不由得哈哈大笑,下面我就來介紹一下關於我的三個搞笑的案例。

四歲那年,弟弟出生了,他的臉粉嘟嘟的,身體很高,連醫生都說了從來沒有見過那麼高的小孩。弟弟躺在醫院的小床上,他的手還沒有完全張開,眼睛非常小,體重一共有九斤多重,但卻不胖,重量應該都在身高上吧。我用天真無邪的語氣問媽媽:"媽媽,他是我弟弟嗎?"眾人哈哈大笑,我卻不明白他們為什麼笑。

七歲那年,我們一家去外面吃飯,媽媽最先到了那裡,我和爸爸兩個人後到,由於那裡人很多,媽媽在排隊,到了那裡,我看到了一個熟悉的背影,我不顧一切地跑去,大叫一聲:"媽媽!"那個人轉過頭來,一臉疑惑的看著我,沒想到我認錯了人,我心裡火熱火熱的,連忙跑開去。你說,我是不是很好笑。

我10歲那年,放學的時候,趙鑫悅彷彿在向我招手,我也向她招招手,趙鑫悅說:"張益楨!"這使我很害羞,是我太自作多情了。你們說,我是不是很搞笑。

在成長的道路上,有許多困難,但只要我們堅持,就一定能夠把這個坑窪跳過去。

我的成長道路上,都是酸甜苦辣鹹,人生五味,都必須品嚐。

做一個自信的自己——讀《劉備三顧茅廬》有感 篇18

讀後感 ,595字

在公元207年的三國時期,劉備的謀士徐庶之母被曹操抓走,徐庶不得不接受曹操的要求,去曹營為曹操效命。臨走前,徐庶為劉備推薦了諸葛亮。於是,劉備親自上門請諸葛亮,卻被拒之門外。經過劉備再三請求,諸葛亮終於同意出山。

這一片段幾乎所有人都會認為是一件令人高興的事情,是的,我也一樣。但在為劉備高興的同時,我也十分感嘆:諸葛亮,才高八斗,滿腹韜略。如果劉備不去請他,徐庶不去推舉他,難道他就如此在那深山老林、閒雲野鶴中孤獨終生?將自己的知識永遠埋藏?懷著一事無成、懷才不遇的感傷死去?眼看著老百姓處於水深火熱中,自己卻空懷一身抱負,一生都未曾為這個世界做出什麼貢獻?

諸葛亮的想法是中國的傳統思想:做人要矜持,謙虛,不能顯擺。雖然說做人要謙虛,但過度的謙虛就會導致不自信。諸葛亮就是太過謙虛,而貶低了自己的能力。但他是幸運的,他遇上了劉備。所以,他才留下了草船借箭、木牛流馬等一段段佳話。

其實有時候,我們自己明明有能力,卻對自己不自信,猶猶豫豫的,一個個機會就會從眼前飄走了,到頭來,還是一事無成;還有時候,我們在和別人競爭時,由於太過謙讓、保守,認為自己這也不如別人,那也不如別人,所以使原本觸手可及的機會往往被別人搶去。其實,這種沒有意義的謙虛是沒用的,不但不會讓人尊敬你,更會讓別人認為你是一個不自信的人。

來吧,不需要劉備或徐庶,做一個自信的自己,讓世界看到你的光芒!看到一個自信的你!

羨慕自己——讀《張曉風散文集》有感 篇19

讀後感 ,759字

輕合上書,腦海中揮之不去的是作者深情而優美的文字,細細想著那一行行文字中所蘊藏的思想與感悟,竟有一絲疲倦不知不覺中在腦海間蔓延開來,訝異於自己居然看了一會書,居然就有點累了。但仔細想想,也該累了吧,看了快兩個小時的書,每一篇文章看完後都需要自己去慢慢的琢磨,去品味作者的思想和表達,去和她作關於這個話題思想上的交談,大腦工作了這麼久,的確思維也累了。

好久沒有這樣的體會了吧,看書把自己看累到,不過也確實感謝有這樣的機會,有這樣的一本書,可以讓我自己深入進去,仔細思考,細緻的,慢慢地品味她的文字,想及此,不由得自己有點羨慕自己。

不禁想到北京的種種實驗與講座,想到那麼多的科學院士為我們講解知識時愉快與滿足的神情,想起參觀的力學研究所,生物物理研究所,微生物研究所,心理研究所等等。想起一個個精巧的實驗,想起我們為了知道原理而把講師圍成一圈的場面……想起那樣充實而又精彩的經歷,不由得為自己而慶幸,羨慕自己,這樣聚集了科學界精英的地方,而我,竟有機會去聆聽一二,去了解,參觀。

於是又想到幾天前那個在興隆站的夜晚,想到那如被墨汁浸染的天空,藍黑色由天空的中心向四周蔓延,擴散。滿天的星斗懸掛在我們的頭頂上,孜孜不倦地為我們送來那來自宇宙深處多少億光年以前的光。以及清晨的樹林,日初照,陽光悄悄滲進那被參天古木所籠罩出一片陰翳的小路上,晨風帶來些混雜著微潤的泥土和新鮮樹葉的氣息。羨慕自己,那樣美,那樣不可思議的場景,居然被我遇上,讓我有機會去享受。

張曉風曾在一篇文章中說,她暗暗嫉妒那些因為習慣而“處美不驚”的人。而此刻,我想,也許完全沒有必要。像她這樣會寫出“感謝生活專寵自己”的人,必有一顆懂得羨慕自己的心。這樣的人,往往會時時慶幸自己的幸運,從而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學會羨慕自己,是通往美好過程中的重要一課。

人生當由自己創造——讀《簡愛》有感 篇20

讀後感 ,924字

我喜歡這本書,我能從這本書裡看到那和我不遠的未來,看到在未來的一句話:“,人生,當自己創造!”

一開始我並不在意這本書,我習慣於多花在功課,更況且那比我語文書還厚的樣子實在讓我有些望而卻步。當暑假到來,我終於認真看起這本書,我也明白了這本書的受歡迎的原因,從那時起。

這本書很好地告訴了我成長的苦和痛。在本該最幸福的時候卻又最痛苦,《簡愛》的童年讓我很難不辛酸。雖然在此以前,家庭暴力,父母雙亡等等不該的故事早已聽多,但那份艱想和不屈讓我頓覺從以前的那些故事遠不及此萬分之一。能從肉體和精神雙重痛苦的束縛中完美地掙脫,是偉大之人中的偉大之人。

然後是成年,雖然我還為達到這個年齡,但在成年之前,人必須明白,年齡增大,痛苦會來得很多,人所要考慮得更多,自己給自己施的屏障遠會比別人設下的更多更厚,《簡愛》就是如此,她在生活中很快意識到:自己不是小女孩了。有些童年之時所立志要做的事顯得越來越不真實,越來越愚笨。原本美好的,近在咫尺的未來一下子被打碎在眼前,殘酷之致,讓再堅強的人也有了膽寒,於是簡愛迷茫了,逃走了,可這依舊擺脫不掉事實,選擇一下子就來了,那充滿誘惑和看似美好的放棄首先落入了她的手中,下一秒,他確是將這寶物扔掉,努力去抓住那充滿坎坷的堅持。從墮落走向光明,是那麼難,可她是做到了,靠著她自己做到了。

結尾自然是美好的,上天也沒有理由拒絕把幸福從那些一直努力的人們身邊帶走,我相信,沒有人會去抱怨,凡是體會到了簡愛的堅強的人,因為我們都感受到了,都明白了,她的人生由她自己創造,從不把人生就交給了別人,這足以讓人敬畏,發自內心深處。

人生是需要燈塔照耀的,也更是需要自己創造的,簡愛的人生中有一個個人給她溫暖和前進的動力,但有的時候,她只能是一個人艱難地前行,這樣的時候,她很容易就會陷入一個巨大的沼澤,再爬不出來,可她沒有,她總能在危險面前一次次地挺過去,即使真的感到無法承受的痛苦和絕望,但她依然堅持著自己的信念:她要為自己創造人生,她決不允許其他破壞。我們難道不該如此,不要期望著別人給自己什麼,首先要自己為自己創造。

我用了一個暑假將《簡愛》看完,我感覺到,我想要和她一樣,在通向不完美的未來的道路上,由我自己創造我一生的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