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此時相關作文20篇

去年此時 篇1

國一作文 ,1078字

輕攏起額前一縷碎髮,看著鏡子中的自己,憶起那年,彼日,此時……

早7:00

去年:母親一如往日來到我床前,輕聲叫我起床,而今天我沒有賴床。平靜地洗了臉,用過早飯,趁著梳頭的休憩,還在問母親我總記混了的古詩詞,直到不得不起身踏上征程。

此時:母親又輕輕地走到我床邊,呼喚我起床,我也像平時一樣平躺在床上,仰頭痴痴地看著天花板,想起去年的我早上覆習了那麼多古詩,到最後還是錯了一個;想起去年去考場前的全赴武裝,穿著跟無數人撞衫的耐克黑T恤,手腕子上帶著中考必勝的手環……就這麼躺著,直至飯香撲鼻。

早8:30

去年:早早到達考場,門口全是考生,有從容不迫的,也有談笑風生的。找到了自己學校的大部隊,聽著校長對我們的鼓勵,我站在六中考場門口,依舊回想著離校時老師叮囑的,最後檢查了一下已經翻看過數次的筆袋,回頭,擺擺手,走進了考場。

此時:我看著牆上的表,去年這個時間,我應該到了考場吧,可笑那時的我像一個健忘症患者一樣,臨進考場又翻看一眼筆袋,好歹放了心,那天,我走上了戰場。

早9:00

去年:卷子發了下來,按套路看了一眼作文——不變的是那份痴迷,我笑了,又翻回捲子看了一眼文言文——《岳陽樓記》,我又笑了,鈴響之後,奮筆疾書,認真地勾畫完美的一筆。

此時:回想那時,我笑了。因作文題有思路而笑,因文言文押中了而笑。那時的我坐在窗邊,聽掠過耳畔的清風聲,在陽光的傾灑中書寫著自己的四年。而隨後的幾科,我也笑了,為理綜的畫圖而笑,為數學我最喜歡的基本型而笑,為英語迅速答完卷而笑。

晚3:40

去年:鈴響了,代表著整個初中結束了,也不知是緊張擔心,還是激動放鬆。鈴響的瞬間,心跳漏了一拍,四張答題卡交了上去,是好是壞已經不在考慮範圍內了。那一刻,我只知道,我剛剛經歷的,也不過是一場再普通不過的中考了。出了考場,互相擁抱,每個人都帶著微笑,那是四年來我看見過的最美的微笑。

此時:其實,當我做完所有題的時候,我便什麼都懂了。我終於明白這四年來刷過的題,畫過的圖,練過的題型,背過的公式,都所謂何用。那一剎,我看見了,也看懂了,也許自己知道哪裡有過閃失,哪裡又不小失了足,但都放在心底了。

又是一年中考季,又會有多少燦爛的絕世容顏。中考只是生命中一個重要的節點,它絕不僅是你成功路上必須的戰役,也不會是你失敗時一份有力的論據。希望不管成功還是失敗,都把它看作一個過程量,享受它。然後認識清楚曾經這四年中的自己,更希望我,不辜負這場角逐帶給我與師附的邂逅。

讀《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時光》有感 篇2

讀後感 ,506字

初次與這本書相逢,是在《格言》的圖書推薦上看到的。儘管當時讀到的只是片斷,但是我卻津津有味地在自己的腦海裡開始描繪這個故事的樣子。

《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時光》講述了一個叫羅琦琦的女孩的故事,全書的時間跨度是從琦琦的小學至高中畢業。在這個故事背後,有一個叫做時代的東西在作支撐,它有了時間的重量,時間的重量壓在了我的心裡。

琦琦這十幾年的點點滴滴,其中有我經歷過的,也有令我感到陌生的。當我再次合上書時,我似乎感覺至琦琦的背影是那麼的熟悉,和我是有一點相似。有人對她的評價是一個獨斷專行的女孩,而我對她的評價則是我的部分性格特徵的投影。我們幾乎是從同一時間開始,父母便開始對我們採取“放羊式”管教,所有性格渾然天成。在學校與社會這個大熔爐裡,用那最純天然的工具雕琢著我們。我們在成長的路上,都愛過、恨過、痛過、任性過、快樂過、失落過,在不知不覺中就長大了。與琦琦不同的是,她擁有一個完整幸福的家庭,我卻已經失去;我擁有豐富的物質條件,這則是她沒有的。

我一直在學習著琦琦的“不回頭”。這就是說不為做過的事感到後悔,只為沒做過的事感到婉惜。社會不許我們對得失斤斤計較。儘管如此,我們還是要以十二分的微笑來面對這個世界。

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時光 篇3

國二作文 ,1030字

青春,漫長而又短暫,這一段貫穿我們一生的旅途註定是要被填充上許多冷暖不一的顏色,所有屬於青春的絢麗色彩都會在那段妙不可言的旅途中一幕幕上演。青春,它也負責記錄我們所有的寶貴回憶,但正如書中年說的那般:不是所有的記憶都美好,不是所有的人都值得回憶,歲月的河流太漫長,大部分的人與事都會被無情地衝走,但是,與青春有關的一切,總會沉澱到河底,成為不可磨滅的美好回憶。

《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時光》記載了羅琦琦的青春,記載了所有正值青春年少的孩子的心聲。一樣的青春,每個人卻都有自己的看法。剛開始看這本書的時候,故事敘述的是琦琦父母因為生一個比她小一歲零五年月的妹妹,便把她送去了外公家,在外公的家裡,琦琦被外公無限地愛寵溺著。當然,每一個年齡那麼小的女孩都會有一個公主夢,可當琦琦的父母要把她接回去唸書時,她卻十分留戀在外公身邊的無憂無慮。或許在她的父母看來,孩子還小,不會有真感情,只要強行將她帶走,沒過多久,她就會,就不會傷心,可在琦琦看來,那段與外公親密無間的時光卻是她永久的記憶。

直到琦琦上了學,直到她遇見了趙老師,那個給她童年帶來陰影的“惡魔”。老師將她的自尊揉碎,令所有的同學都孤立她。她變得沉默寡言,沒有朋友,就連回到家中也感受不到一絲溫暖。爸媽總是會反反覆覆地念叨:“你要讓著妹妹。”趙老師也總是用盡狠毒的語言攻擊她,在她們眼裡,這一切都好像是理所當然的,妹妹比你小,哪怕小一個月也是比你小,你就應該學習古時候的孔融把“梨”讓給你妹妹。你犯錯了,哪怕是一丁點兒的小錯也要揀出來批頭痛罵一頓。他們總會說:“我們是大人,你們小孩子,還沒進入社會,你們不懂,我們是為了你們好,你錯還是對我們知道,你自己是意識不到的,犯錯了就要批評,才能長記性,以免下次再犯。”不容你反駁、辯解一句,有委屈只能拉倒往肚子裡咽。若是碰上了脾氣犟的孩子,乾脆就什麼也不解釋了,這就是青春,每個人都有一股不服輸的傲氣,但我們的內心從來都十分渴望有人能夠理解和包容,只有經歷過的人才會明白,在這世上,有很多種不好的感覺,但孤單是其中最恐怖的。

大人們總是希望我們懂事,學習好,他們總覺得我們的壓力不會大過他們,但當有一天我們被壓得喘不過氣來時,我們也會想擁有羅琦琦那樣的膽量能夠讓自己毫無顧慮地放下學習,休息一會兒。

我突然對“青春”這個詞有了不一樣的感受,那是一段怎麼形容都不為過的年少歲月,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時光和漫長而又短暫的青春歲月伴隨著我們漸行漸遠。青春,現在輕狂,以後懷念。

致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時光 篇4

致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時 ,126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