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之行相關作文20篇

元宵節之行 篇1

國小六年級作文 ,999字

今天是元宵節,也是週末,我和媽媽做地鐵去了什剎海公園。

什剎海公園在西城區西北部,由前海、後海和西海三個相連的湖泊組成。什剎海是具有民俗文化的老北京特色的傳統風景區,是夏日泛舟、冬季溜冰的遊樂場所。什剎海的秀麗風光吸引著歷史上的王公貴族爭相在這裡修建宅邸,其中著名的有:前海西街的恭王府,後海北岸的醇王府,國家名譽主席宋慶齡先生、一代文化名人郭沫若先生、著名的京劇名旦梅蘭芳先生,都曾經在這裡居住過。這裡有典型的衚衕、四合院,大小金絲衚衕,南、北官方衚衕和鴉兒衚衕、白米斜街、菸袋斜街等等。我們首先來到了菸袋斜街,這裡有老北京的小吃和老北京的各種老物件。因為今天是元宵節,一路還有賣元宵的,排隊買元宵的人還真不少,菸袋斜街裡有個民俗小店“京扇子”,裡面有各式扇子,扇骨,很有特點很漂亮的。對面有賣油炸臭豆腐的,哎呀,可真臭啊,我買了兩盒,吃起來可真好吃。我們一路走沿著河把北京小吃吃了個遍,我媽說我是個“吃貨”。不過我最喜歡的就是“糖人”了,賣糖人的是個叔叔,他說想要什麼動物他就畫什麼動物,因為我是屬“雞”的,就讓叔叔幫我畫一隻糖“雞”。叔叔拿了一個勺子從鍋裡攪出一勺糖漿,滴在鐵板上。只見他的手左搖搖,右晃晃,像快筆疾書,糖絲兒時而細如頭髮絲,時而粗如手指;糖漿緩緩落下;有時,像羽毛落到地上的那般輕柔。叔叔畫天書般地畫著,沒等糖漿受冷凝固,一隻糖“雞”就畫好了。過了一會兒,糖漿凝固了、變硬了。叔叔將糖“雞”,剷下,包裝好拿給了我,好漂亮的糖人!我走在路上還有小朋友問我糖人在哪裡買的呢!

我和媽媽一直走,走到了鐘鼓樓的東邊,腿好累,我想找地方休息會兒,正好旁邊有家“餛飩侯”,我和媽媽就進去了,好多人,只能跟別人和用一張飯桌。生意真好啊!我們點了兩碗蝦肉餛飩,吃的時候,媽媽說沒有以前的餛飩好吃了。或許是吃餛飩之前吃了不少的小吃,又或許真是做的不如從前了。我也不清楚從前的餛飩到底有多好吃,反正我覺得還不錯。

今天我吃了很多老北京的小吃,也看了很多老北京的物件,現在,北京的都市味越來越濃了,能看到老北京舊時民風的地方也越來越少了,但願什剎海這道風景線,能夠一直儲存下去。2017年元宵節再見。

快樂的元宵節之夜 篇2

國小四年級作文 ,586字

那天夜晚,也是元宵節之夜,我、爸爸、媽媽和家裡的一位客人,我的伯爺爺,共度了一個非常愉快的夜晚,你們想知道嗎?聽我給你們娓娓道來……

那天,我們吃完晚飯,出去散步,我和媽媽看到天上飄著很多的孔明燈,非常美,還看到許多人手中都拿著孔明燈,準備放入空中,媽媽問旁邊的人,說:“請問,你們手中的孔明燈是從哪兒買的?”

“在那個漫酒攤旁有兩個精品店,那兒有買這種燈。”那位姐姐回答媽媽說。

我,媽媽,爸爸和伯爺爺找到了這兩個精品店。第一個店已經賣完了,我們到第二個精品店,那麼還剩下十幾個,我們買了兩個,一個紅色的,一個是粉色的,那個粉色是我選的,上面有兩個可愛的毛毛熊。

我們還去了國際都匯的步行街,因為是元宵節,所以,那兒還有表演呢,我看到他們放了兩個很大很大的孔明燈,大得好像可以罩住兩個我,我想,它一定是要裝載許多人的願望才做這麼大的,我還看了柔術表演,我只看了幾個節目,媽媽就讓我們回去了,回去時我們還吃了甘庶。

當我們走到堤上的時候,我們就要放孔明燈了,先放紅色,這個燈是裝載爸爸、媽媽的願望的。我們先把孔明燈拿出來,然後把它拉開,最後把蠟燭方塊點燃後,就可以讓孔明燈飛向空中了。粉紅色的孔明燈是最後放的。它起程時遇到了個小麻煩,但後來還是飛起來了。我們放的那兩個孔明燈在空中“散步”時,我覺得它是最最明亮的。

那天夜晚,我過得很快樂。我喜歡過元宵節,更喜歡放孔明燈。

元宵節之煮湯圓 篇3

國小五年級作文 ,548字

今天是元宵節,習俗是要吃湯圓,寓意著讓每家團團圓圓,我的“美食家”奶奶早已準備好了五顏六色的愛心湯圓,並且把湯圓交給我來煮。

昨天晚上我就向出時候了。首先,往鍋里加入適量的水,不能多也不能少;第二步,把水煮沸,湯圓下在開水鍋裡,千萬小心燙;第三步,關小火,用勺子把湯圓輕輕攪一攪,讓它們不要粘在鍋子裡;第四步,等湯圓一個一個慢慢漂浮起來了,再加點涼水然後開大火催一催;最後關火,盛在事先準備好的小碗裡,灑上幹桂花,一碗碗香噴噴的五彩湯圓就出鍋了。

在我辛辛苦苦又冒著危險煮好的湯圓面前,聞著那香噴噴的味道,看著那五顏六色忍不住直流口水,忍不住先咬了一口,真好吃啊,又香又糯。我剛把湯圓端上桌,大家就狼吞虎嚥的吃開了。大家高興地吃完了我煮的湯圓,媽媽特別欣慰,誇我長大了,能幹了,懂事了。我興奮不已,第一次煮湯圓就得到這麼高的評價,我心裡美滋滋的。

其實,看上去雖然簡單,但實際可沒有我當時想象的那麼簡單。因為湯圓很容易破,如果大小火沒掌握好很可能在煮的過程爆汁,那就不好看了;而且往開水鍋裡下湯圓的時候湯圓像跳水運動員一樣會濺出水花,很燙,容易把自己燙傷,所以我謹記媽媽給我的祕笈:“開水下鍋,慢水煮,點冷水,勤換水”。做任何事都不容易啊,希望大家吃了今年的湯圓,接下來一年都甜甜美美,健康幸福。

元宵節之夜 篇4

國小五年級作文 ,893字

今天是中國傳統佳節中的元宵節,節日活動有很多,我卻獨愛夜遊魯鎮,因為那裡有太平鼓,舞龍,社戲等不一樣的傳統民俗節目,更讓人耳目一新。

雖然天公不作美,月亮羞答答地躲在雲層後不露面,但夜幕下的魯鎮卻依然讓你驚豔。歷經歲月洗禮的石板路踩上去高低不平,枕河臨街的傳統店鋪分列兩旁,每間屋簷下都掛起紅紅的大燈籠,黑瓦白牆,馬頭翹腳,青石小橋都有燈帶照射,而它們的倒影又在水面上隨風微動,正如詩人筆下的“火樹銀花元夕夜,彩燈萬盞熠霞流”,一場光與影的視覺盛宴,給人一種“天上人間”的感覺。

可能是咋暖還寒的原因,街上的遊人並不多,三三兩兩的都聚集在“魯鎮臭豆腐”和“紹興黃酒”等有地方特色的店鋪前;而什麼奶茶之類的現代店前就門可羅雀了,鎮公所雖然開著門亮著燈,由於”阿Q”不來”告狀”,所以也沒有遊人。

腳步前移,沿街而行,跨過小石橋,前面視野豁然開闊起來,原來到了最有特色的“魯鎮戲臺”這裡,它是一座雙面戲臺,飛簷翹角處都已經掛滿了景觀燈,在夜空下顯得富貴堂皇。正面是塊很大的空地,排列著整齊的長椅,早已經坐滿了等待演出的遊客。忽然戲臺背面傳來悅耳的戲曲聲吸引了我們的注意力,由於戲臺三面臨水,我們只好又繞過另外一座橋,才來到它的背面。背面戲臺前的水面上並排停著幾隻黑黝黝的烏篷船,每隻船上都有一位頭戴“烏氈帽”的“老紹興”。明亮的戲臺上,兩位身著傳統戲服的女演員早已唱起了傳統戲,這不就是魯迅先生筆下的看社戲情景再現嗎?雖然我們一點也聽不懂,但她們扮相俊美,舉手投足有板有眼,字正腔圓,讓我們不由得隨著大家叫起好,鼓起掌來。

由於明天要開學,時間有限,我們只好提前踏上回程,很遺憾沒有看到太平鼓,舞龍等精彩節目。

感謝魯訊先生,感謝魯鎮這座集中地反映了紹興的水、橋、建築、民俗、戲劇等諸多文化的小鎮,讓我們能穿越回那個時代,讓我們度過了一個愉快的元宵節。

夜魯鎮,明年見!

元宵節行通濟 篇5

國小五年級作文 ,515字

終於盼到了元宵節啦!我們又可以行通濟啦!

今天下午,學校組織我們五年級去行通濟,同學們興高采烈地排著隊出了校門,向通濟橋進發。

一路上,同學們有說有笑,大家嘰嘰喳喳地討論著通濟橋到底有多熱鬧。看!馬路上掛滿了紅彤彤的條幅,行人道上站滿了許多來行通濟的隊伍。有格力的、蘇寧的、美團的……他們手上舉著各種風車,還舉著各式各樣五顏六色的廣告牌子。看!還有外地的旅行者呢!

大約十五分鐘後,我們走到了通濟橋前。一個巨大的牌坊映入眼簾,上面掛著大約有幾百個燈籠,燈籠前還掛著一串又一串的大風車。牌坊整個呈紅色,再配上南瓜般大,火焰般紅的燈籠和五顏六色的風車,到處都洋溢著一股喜氣、祥和、熱鬧的氣氛。

走上通濟橋,放眼望去,到處都是人,人流絡繹不絕。兜售風車的攤位密密麻麻排列在大街與通濟橋的兩旁,儼然成了人與風車的海洋。

風車、生菜是行通濟的吉祥物。人們一手拿著風車,一手提著生菜,隨著人流擠過通濟橋,來到橋西頭的生菜池,把生菜使勁地往生菜池裡扔。他們都希望把生菜扔到生菜池中那顆巨大理石生菜的最高處,把好運帶回家。我們在那裡吶喊助威,大家都融進了這歡樂的笑聲中。

時間過得很快,該回學校了。我們懷著依依不捨的心情,告別通濟橋,明年再來吧!

元宵節行通濟 篇6

國小四年級作文 ,494字

盼望著,盼望著。行通濟的這一天終於到了。

一路上,看見許多人的脖子上圍著大紅圍巾,許多人都舉著格式各樣的風車,樂呵呵地與他人聊著,走著。路邊有許許多多賣風車的攤位,上面插著各式各樣的風車,風車被風吹得“呼啦呼啦”轉,好像大聲歡唱著喜慶的歌。

不一會兒,我們便到了通濟橋的牌坊前,“通濟”兩個金色的大字在陽光下閃耀著耀眼的光芒。紅燈籠被吹得搖來搖去,好像為我們歡快的舞蹈。風車一個連著一個,“呼啦呼啦”地轉著,好像在樂呵呵地笑著。

通濟橋上,人群熙熙攘攘的,全城似乎都出動了。兒童、大人、老人,就連行動最不方便的殘疾人也來了。每一個人臉上泛著紅光,一位正在哭的小嬰兒看到這樣的情景,眼淚也沒了,眉毛彎了起來,拍著手,嘴裡“呀呀”地說著。大概,他正在表示心中的激動吧。

下了通濟橋,我們走到生菜池了。因為沒有生菜扔,我們就開始許願。我們雙手合十,眼睛輕輕閉上,認真地許著願望。許完後,又非常誠懇地看了一眼,祈求馬上實現。

繞著通濟橋走了一大圈,我們要回學校了。金色的風車卻一直在我腦海裡轉動。

家鄉的元宵節 篇7

國三作文 ,647字

正月十五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到處都張燈結綵,而在我的家鄉—湖南衡陽,也不例外,過元宵節時要比大城市裡過得還熱鬧多了。

元宵節這天,一定要早早起床,意味著自己一年都會勤奮。起床後,穿衣服也是有講究的,得穿的一身紅,代表著紅紅火火。衣服穿好後,事情就輕鬆了:老人們在家中包元宵;大人們要大掃除;小孩子們就是到家外面去鬧元宵了。先說說包元宵吧,包元宵的數量自然也是一個吉利的數字,每人包十二個,十二個是由兩個六相加而成,意思是六六大順。元宵的餡兒就不相同了:有的往其中幾個元宵裡包糖,誰吃到就生活甜蜜;有的往元宵裡包硬幣,誰吃到就會走財運;有的往元宵裡包蘋果碎兒,誰吃到就會平平安安。雖然這樣包並不一定會實現這些祝願,但是這一種種包法卻透露出人們對美好未來的企盼。大人們大掃除是為了把家中所遺留的前一年的不愉快統統趕走,辭舊迎新。

最有意思的就是到大街上去鬧元宵了。大街上人挨人,人擠人,他們都穿著紅衣服,走在一起,就像一片火紅的海洋,美麗極了。街上的人都用自己獨特的方式來慶祝元宵節:有的在舞龍燈,希望自己能飛黃騰達;有的在踩高蹺,希望自己步步高昇;有的在撒糖花,希望自己生活甜蜜。小販們支起小攤,一邊跟街上的人們慶祝,一邊賣元宵和各種元宵節的紀念品。大家都盡情地玩著,歡快地笑著。

這一天晚上還必須得吃元宵呢!是多麼快樂、美好、幸福的日子呀!

家鄉的元宵節有著自己獨特的慶祝方式,有著濃濃的地方特色,有著喜慶的節日氣氛。這是在大城市裡感受不到的。

我愛我的家鄉,更愛家鄉的元宵節。

快樂的元宵節 篇8

節日作文 ,562字

盼望著,盼望著,元宵節終於來到啦!元宵節是我最喜愛的節日,因為這一天,不但能吃到又香又甜的湯圓,還能觀賞五彩繽紛的煙花。

上午,媽媽帶我去超市裡買湯圓。來到超市,我看見了各種各樣的湯圓,有簡裝的,也有精裝的;有水果餡的,也有花生、芝麻餡的,真是種類繁多,應有盡有。我和媽媽挑了兩袋簡裝的、黑芝麻餡的湯圓,就高高興興地回到了家。

終於到了晚飯時間,媽媽開始煮湯圓,當我看到雪白的湯圓在鍋裡翻滾時,早就饞得直流口水了。媽媽剛把湯圓盛出來,我就迫不及待地想吃了,幸虧媽媽喊了一聲:“小心燙!”我才沒動手。等了幾分鐘,開始吃湯圓了,我挑了一個放在嘴裡,感覺湯圓粘粘的,軟軟的,輕輕咬一口,裡面的黑芝麻餡流出來,真是又香又甜,好吃極了!我連續吃了好幾個,媽媽看著我狼吞虎嚥的樣子,笑著說:“小饞貓,慢慢吃!”正當我吃得津津有味的時候,一個湯圓“調皮”地掉到了地上,當我正從心底裡感到可惜時,爸爸一起身,正巧踩在湯圓上,結果湯圓黏在了鞋底上,爸爸走起路來一瘸一拐,引得我和媽媽大笑不止。

吃完湯圓,天色也暗下來,我和爸爸媽媽到大街上看煙花。空中的煙花好美啊!有的像盛開的花朵,有的像無數顆亮晶晶的小星星、有的像長長的瀑布,還有的像一個巨大的降落傘……看著五顏六色的煙花,我不禁歡呼雀躍!

多麼快樂的元宵節啊,我企盼下一個元宵節快點到來!

快樂元宵節 篇9

節日作文 ,1349字

今天是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古人亦稱為“元夕節”、“上元節”。中國傳統認為,過完元宵節,春節也就算結束了,一切就要恢復常態了,所以在這天要最後慶祝一番。古代時,民間對元宵節是非常重視的。

為什麼農曆正月十五這個節叫“元宵節”呢?原來古人稱夜為“宵”,“元”是“開始”、“第一”之意,正月十五這天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

元宵節最早起源於漢朝,到了唐代開始重視起來了,到宋代更加重視元宵節。中國民間傳統是要在明月高懸的元宵節夜晚,人們觀花燈、猜燈謎、吃元宵,閤家團聚,其樂融融。

賞花燈是元宵節的中心活動,元宵節民間又被稱為“燈節”。元宵賞花燈的風俗也起自漢朝,到了隋唐時賞花燈更加興盛,唐玄宗時規定觀燈為三夜,皇宮裡、街道上處處掛燈,發展成盛大的燈市,還建立高大的燈樹、燈輪,甚至燈樓。到宋代賞燈活動更加熱鬧,賞燈活動也延續五天,燈的樣式也更豐富。北宋大文豪歐陽修在《生查子元夕》中寫道,“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充分體現出這一盛景。明代時賞花燈習俗達到頂峰,明規定正月初五張燈,正月十五落燈,要連續賞燈十天,是中國最長的燈節了。明時增加了戲曲表演,元宵節逐漸演變成內容豐富的節日習俗。清代賞燈活動雖然只有三天,但是賞燈活動規模很大,盛況空前,在這時除燃燈之外,還放鞭炮助興。

元宵節賞花燈自然少不了燈謎。燈謎始於南宋,經過歷代發展創造,至今仍在使用的謎格有粉底格、鞦韆格、捲簾格、白頭格、徐妃格等等一百餘種。猜燈謎,直到今天依舊是元宵節一景。

元宵節總是要吃元宵的。元宵節吃元宵始於宋朝,不過當時元宵叫“浮元子”,到明朝才稱“元宵”。元宵又叫湯圓。據說袁世凱稱帝后,認為“元宵”就是“袁消”,於是下令改“元宵”為“湯圓”。過去每家做元宵、吃湯圓,意在新的一年中祈福全家團圓、和睦、幸福。近千年來,隨著時間的推移,元宵製作越來越精緻美味多樣。

從漢朝開始隨著時間的推移,元宵節的活動越來越多。逐漸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動。元宵節成為春節的最後一次民間藝術展演,其熱鬧程度堪稱古代中國的“狂歡節”,所以不少地方將過元宵稱為“鬧元宵”。

現在,元宵節雖然過節氣氛較古時淡多了,但元宵節依然保持其獨有的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近年來正越來越受國人重視,所以現在有不少人呼籲元宵節放假,以便更好地弘揚我們民族的文化傳統。

今年的元宵節,比以往元宵節都不太一樣,因為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逐漸富裕起來,燈也隨之好看了起來。晚上,我和爸爸媽媽到街上去看燈。雖然北方的天氣寒冷無比,但寒冷擋不住人們的熱情,剛到馬路上,只見人山人海,整條馬路都已變成了“人行道”,一眼望去看不見人流的末尾。我和爸爸媽媽也隨著人流匯入了燈區?只見那燈會大牌樓,五光十色,“千萬”條金黃色閃光燈從六七米的“高空”懸下,如瀑布一般,真是“疑是金河落九天”啊。瞧,那一盞盞五彩繽紛千姿百態的花燈真是令人大飽眼福。有紅彤彤的“五角星”昂首挺胸的“小公雞”,活潑可愛的“小猴子”……你看那隻神氣活現的鳳凰,兩隻寶珠般的圓眼,放射出白光,美麗極了。

月亮漸漸西落,我依依不捨地離開。但觀燈的人還是絡繹不絕,各種彩色的燈像天上的繁星一樣,大放光彩,真是“一夜花燈醉,只緣春意濃。”

元宵節 篇10

國小五年級作文 ,773字

元宵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之一,雖然它的盛大程度還不及春節,但是我認為,元宵節也是一個能帶來歡樂的節日。

元宵節的清晨,爸爸會給我煮一碗熱氣騰騰的湯圓,湯圓好可愛,白白胖胖的,揚著圓乎乎的“湯圓臉”來回扭動,“給我讓點兒空唄!”“哎呀,我的‘內臟’都被你們擠出來了!”我猜它們一定在互相擠著說這些話。我笑呵呵地拿起勺子,先舀了一個“半死不活”的小湯圓,毫不猶豫地扔進嘴裡。“哎呀燙死我了!”我被燙了一下,我剛進嘴的湯圓也被吐出來,得意揚揚地揚著臉:“哈哈,你活該,你活該,誰叫你先吃我的!”我吸取教訓,吹一吹吃掉所有的湯圓。

吃完早飯,姑姑他們一家來了,我們嬉笑著互相打趣著。表弟先向我開火:“你臉跟這湯圓差不多,小心一口吃掉啊!”我姑父和旁聽的爸爸哈哈笑著,姑父幫我開火:“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你這小臉才該小心呢!”表弟一臉“憤怒”恨不得把他爸爸當湯圓一口吃了,我們其他人不約而同的拍著大腿笑。

夜晚來臨了,晚飯依舊很豐盛,還有一道特殊的菜:炸湯圓。原來雪白的湯圓炸至淡黃色,但是水果湯圓炸出來又酸又甜,害我們一會兒被酸的擠眼,一會兒甜得摸臉直叫好吃,真好玩。吃飽喝足,好玩的表弟拉著姑父和爸爸鬧著出去玩,媽媽、姑姑也帶著表弟出去逛街了,我獨守房間,靜靜地注視著剛被爸爸點好的小蠟燭,金黃色的火焰在晚風的輕拂下輕輕搖曳,顯得很是安詳。我輕輕地摸了摸蠟燭餘下的部分,熱乎乎的,像剛出鍋不一會兒的小湯圓。望著這安詳的小蠟燭,我的心裡也很平靜,屋子裡靜悄悄的,我甚至都可以聽到我的小心臟在“砰砰”地跳動著,屋子裡的燈被我關掉了,這“星星之火”,突然間顯得如此明亮,好溫馨的感覺。

快九點的時候,爸爸媽媽和弟弟一起回來了,姑姑一家也回去了,我迷迷糊糊中,想到表弟也已經窩在姑父的車裡,在清涼的晚風和燈光輝煌中閉上了眼睛,元宵節也在一片夜晚的寧靜下落下了幕布。

寂寞熱鬧的元宵節 篇11

國一作文 ,594字

在流水般的時間裡,我又迎來了一個元宵節。在生命的長河中,今年的元宵節,將是一個抹不去的點,因為它不僅寂寞而且熱鬧。

記得那天晚上,天上下著濛濛細雨,街邊的路燈也在雨的渲染下變的昏黃。寒風呼嘯,彷彿脫韁的野馬,在街面上肆無忌憚的穿行。大街上空蕩蕩,冷清清,我不禁打了個寒戰。風雨在街上統治著他的王國,一根根高大的路燈是它的保安,而那些弱小的樹木則是它卑微奴隸。遠遠望去,你就知道的這是一個孤寂的國度。

元宵節真是寂寞的嗎?一聲禮炮的巨響打破了這寂靜的黑夜,在天邊迴響。緊接著,咚咚咚咚,數十發禮花拔地而起,迅速在空中綻放,以美麗的身姿,為美麗的夜空增添色彩、情趣。你看,那五顏六色的禮花是多麼的絢麗。近處,那禮花綻放於空中如一個百花齊放得大花壇,紅的如玫瑰展現它動人的可愛,黃的像迎春向人們報告春天來臨的喜訊,綠的如小草從土地中萌發向人們送來春的氣息。遠處,那禮花綻放於空中,將夜空照的如同白晝,紅的黃的綠的,為本來就美的不可言說夜空又增添了一番亮麗。

只有禮花的夜空仍不算完美,你看,遠遠地孔明燈升起來了。起初只是一盞兩盞,之後愈來愈多,愈來愈多,到了幾百盞。高高懸掛於空中的孔明燈代替的短暫的禮花,成為真真正正地明星。孔明燈的到來使空曠的夜空佈滿星斗,使天空更熱鬧了,使節日的氣氛更濃了。

今年的元宵節將在我生命的夜空中長明,因為它是寂寞的。它也是熱鬧的。它地上寂寞天上熱鬧,獨一無二。

難忘的元宵節 篇12

國小五年級作文 ,629字

元宵節是一個快樂有趣的節日,我們家過元宵節也是,樂趣多多,使我不能忘懷,這件事為我的生活抹上了一道亮麗的色彩。

元宵節當然要做湯圓。豐盛的晚飯後,媽媽招呼大家來幫忙,她拿著做湯圓要的材料。大家圍著桌子準備大幹一場。媽媽面帶微笑對我說:“瀅瀅,要看清楚我怎樣包哦!”我一本正經地答應:“一定遵命,長官!”媽媽迅速從柔軟的麵糰中扯出一小團面,右手配合左手搓一搓、捏一捏一個弧形的麵皮瞬間形成。媽媽勺一勺糖花生到麵皮中央,麵皮兩邊對摺再對摺,最後媽媽搓了搓,一個圓溜溜、完美的花生湯圓神奇地出現了。我腦子回放著媽媽一系列流雲似水的動作,我看呆了。我甩甩頭回過神來,大聲嚷嚷:“我也要學!”

我抓起一團面,想像媽媽那樣,捏一捏、折一折、搓一搓就誕生出一個漂亮的湯圓,可現實很殘酷,一個芝麻餡露出來,不忍直視的湯圓軟趴趴的躺在我手中,我難過得幾乎要哭出來。

媽媽安慰我:“不著急,慢慢來。”她手把手地教我,我認真觀察媽媽的動作,自己也仔細耐心地做起來,一發現差錯,立即補救,我的良苦用心終於感化了湯圓,很快,一個圓溜溜的湯圓在我手中出現了。我倍受鼓舞,漂亮的湯圓一個又一個在我手裡出現,經過我的不懈努力,一盆湯圓成功倒進黃澄澄的黃糖水裡。五六分鐘後,媽媽把湯圓裝盤,在上面撒上椰絲,淋上甜膩膩的糖漿,一盆美味出來了。

大家對這盆美味垂涎欲滴,我迫不及待夾了一個,嘴裡咬著自已無比美味的佳作,心裡明白了收獲的喜悅。

這次元宵節將成為我童年永遠的亮麗色彩,永遠也不能抹去。

元宵節喜猜燈謎 篇13

國小六年級作文 ,731字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各個地方有各個地方的習慣,各個民族有各個民族的風俗,而我們漢族的元宵節就要猜燈謎。

元宵節這天,好熱鬧呀!我們學校舉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燈謎大賽。我們心急如焚,窗外陸續傳來同學們猜燈謎的歡呼聲,心裡很不是滋味,著急想著猜燈謎。忽然,廣播響起了,我細細聆聽,“請六年級的班主任帶同學到操場”,班上同學們的心裡早已小兔亂撞了。在老師的帶領下,我們來到操場。幾乎是全級的同學都圍在周圍,你推我搡,卻都沒影響各自專注一心的態度。有的望著燈謎仔細思考,有的和同學在一起探討,有的同學踱步思考極為苦惱……總之,操場上的場面十分吵,什麼聲音都聽得見。

我越來越好奇了。走近人群,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我才擠到前面來。我看到一個燈謎是:“所有的甲魚穿金衣(打一電影名)”,我想到,這絕對是用意思理解的燈謎。“甲魚穿金衣?”那就是金顏色的,所以我立刻想到了:《滿城盡帶黃金甲》,果然,我又猜對了。別提多興奮呀。

還有一個燈謎是:雙筷加個碗—警務名詞。我想了一下,心想:這題目好眼熟呀?在哪見過呢?應該想錯了,一般都不會重複考題的。於是,我看另一個謎題:兩個人並肩有愛心—字一。我歪著頭苦思冥想,用左手食指不斷拍打著左側臉。我心想:難道是恕字嗎?心字肯定是,那兩人並肩呢?沒用到啊,那就是錯的啦。正當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候,我旁邊的同學舉手了,老師也叫她回答。她非常有自信地說:“老師!這個‘兩人並有愛心’是慫字。”老師點點頭,並拿出獎品遞給她,她雙手接過,說了聲謝謝,便回到原位上。我看了一眼身邊的學生,心想:這女孩不但聰明,還很有禮貌呢!”

可是快樂的時間總是過得很快,活動快結束了,同學們都帶著“戰利品”回教室。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難忘的元宵節 篇14

國小四年級作文 ,744字

元宵有些人吃湯圓,有些人元宵看文藝節目,還有些人元宵放鞭炮,而我元宵回老家梅縣看燒“火龍”。

元宵晚上,我和表姐表哥去一個山上看燒“火龍”。路上,可多人啦!簡直車水馬龍,非常擁擠,男女老少都是趕去看燒“火龍”的。你瞧,仰望漆黑的天空,上面掛著一輪皎潔的明月,可能連月亮姐姐也想出來湊熱鬧吧!一個個孔明燈徐徐升起,猶如一顆顆金光閃閃的星星,將夜空裝點得閃閃爍爍。

我們來到山坡上找個好位置坐了下來。終於開始了,激動人心的時刻到了,首先是一條碩大的巨“龍”清楚地映入眼裡,“龍”身上圍繞著螺旋形金粉煙花,真是活靈活現啊!“龍”的眼睛甚至會閃耀,火眼金精,太威武了,把中國人氣魄雄偉的品質展示得淋漓盡致。如果你仔細觀察一定發現舞龍的人全沒穿上衣的,這為什麼呢?原來燒龍時,火花會掉在舞龍人身上起水泡,誰的水泡最多,表示誰今年的運氣最好,攢的錢最多。

哇,引龍的領頭人,居然高舉幾串紅燈籠,這燈籠一串串似的,像似一串串的冰糖葫蘆,非常特別!高舉著的蝦兵蟹將也出來啦!件件引龍的工具形態各異,栩栩如生,格外有趣。除了燒“火龍”以外,還有燒“鯉魚”、“孔雀”……,造型也挺精緻美麗。

接著“噼哩拍啦”的響聲傳到我的耳邊,原來“龍”的身上發出了許多束煙花打向半空,美輪美奐,霎時間,夜空中百花齊放:有的像火紅的英雄花、有的像黃澄澄的菊花、還有的像粉紅的荷花……在這璨燦之夜,一邊放煙花,一邊燒火龍,你看!龍的全身像灑上的金燦燦的金粉,奪目生輝。

這時人聲鼎沸,歡喊聲此起彼伏,小孩子活蹦亂跳,老人看得眉開眼笑,整個場面盪漾著喜氣洋洋的氣氛,令人目不轉眼。

當最後一束煙花在夜空中綻放時,天空已經煙霧瀰漫了,此時此刻,我的心情還無法平靜下來,眼前出現剛才那一幕幕精彩的“畫面”……今年元宵讓我十分難忘啊!

元宵節 篇15

節日作文 ,450字

中國的傳統節日有很多:春節、端午節、中秋節、元宵節等等。每個節日裡的風俗習慣都截然不同,我最喜歡的節日就是元宵節。

每當到了元宵節時,我們都會興高采烈地到店鋪裡買花燈,買蠟燭。到了晚上,家裡人就坐在一起吃團圓飯,這一天的風俗跟過年時沒有什麼兩樣,只是元宵節晚上有“迎花燈”,過年時沒有而已。元宵節晚上吃團圓飯時,餐桌上擺滿了豐富的美味佳餚,真是應有盡有啊!

吃完團圓飯,人們就會提著五顏六色的花燈出去外面“迎花燈”。尤其是一些小孩子,他們非常喜歡到處逛,會到人比較多,路燈比較少的地方去“迎花燈”。因為在比較暗的地方“迎花燈”,花燈會顯得更加亮麗,更加光彩奪人。當然,我們一家人也都到外面去“迎花燈”,一會兒走到這兒,一會兒又到了那裡。雖然不停地走來走去腳會很疼,但是我們還是非常開心的。

晚上,空中升起了無數盞孔明燈,星星點點的孔明燈把黑色的夜空點綴得更加美麗。放孔明燈的人把願望寫在孔明燈上,然後將它們放飛。傳說願望寫在上面後放飛,願望就會實現。

我最喜歡的節日是元宵節,你們是否也喜歡元宵節呢?

我家元宵節 篇16

節日作文 ,1038字

因為元宵節是傳統節日,所以到了這一天,我家也認認真真地過起了這個節。

一大早,媽媽就開始為我們準備食物。早餐一般比較簡單,重點在午飯,其隆重程度不亞於除夕的團年飯。你看,全家都動員起來了,穿好護衣,洗淨手,個個上陣,連好吃懶做數第一的弟弟也來湊熱鬧了。媽媽和好糯米麵團,我和爸爸就捏湯圓兒。媽媽用手托起一團面,掰成大小相等的兩坨,兩手輕輕揉捏,三兩下就變成了圓圓的湯圓。爸爸搓湯圓的手藝很嫻熟,一坨面在他手裡像變魔術一樣眨眼成了圓咕咕的湯圓兒。我的手藝雖然趕不上他們,但也還是像模像樣。弟弟來了興致,湊到跟前,看爸爸把兩坨湯圓面放在手掌心滾動,他也學著合起兩手掌來回滾動,可是他那小手掌哪能一次滾兩個湯圓呢?我們一次只花費十幾秒鐘就做好了兩個湯圓兒,可弟弟手掌裡的兩坨面怎麼滾都無法成形。他著急了,乾脆直接把這兩坨奇形怪狀的湯圓面,和我們做好的成品放到一起,這兩坨癟湯圓兒放在我們做好的湯圓當中簡直就是“雞立鶴群”。

“秋豪,你做的湯圓兒好難看!”

“你做的才難看,哼!”他雖然嘴硬,但還是覺得自己沒面子,於是就去“進攻”我們做好的成品—把我們做的湯圓兒挨個兒捏癟了。

“秋豪,等會兒你不想吃湯圓啊?自己不會做還搞破壞,弄得這麼難看,誰還吃呀?”沒想到他還哼哼唧唧的,像要哭了。爸爸只好說:“算了算了,我們就吃這癟湯圓兒。”對於弟弟的頑皮,全家人都很無奈,在這大過節的,也不好說他什麼。

捏好了湯圓,下一道程式就是煮湯圓了。媽媽用煤氣灶炒菜,我們就用大土灶煮湯圓。我負責添柴火,爸爸負責看鍋裡的湯圓。鍋裡剛冒熱氣兒,弟弟就流口水了,一會兒催我趕快加柴火,一會兒催爸爸趕快把湯圓下鍋,還跑去媽媽那兒告狀,說:“姐姐和爸爸他們好慢,存心不讓我吃湯圓。”媽媽的注意力都在炒菜上,一會兒放鹽一會兒加醋的,哪顧得上弟弟在旁邊嘮叨,就只好嗯嗯喔喔地敷衍著。

弟弟盼呀盼,終於湯圓出鍋了,媽媽的菜也炒好了。不用說菜很豐盛,雞鴨魚肉皆備,色香味形俱全。爸爸在門口放鞭炮,噼裡啪啦還沒響完,弟弟就已經迫不及待了,用勺子舀起一個湯圓兒就往嘴裡送,剛起鍋的湯圓可想而知是很燙的,燙得弟弟亂蹦亂跳,趕忙吐到地上,伸出舌頭直哼哼,還一個勁兒用手對著嘴扇風,身子轉來轉去。爸爸忍不住笑了,我們全家都笑了。

我們一家人開開心心地品嚐著小年味兒,品嚐著親情。添湯圓時,我悄悄把包著一枚硬幣的湯圓盛到弟弟碗裡。弟弟吃到這枚硬幣,露出驚訝的神色,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對弟弟祝福:“新年好運,健康成長!”

家鄉的元宵節 篇17

國一作文 ,612字

家鄉的元宵節就是所說的正月十五,是祭祀祖先的日子,比清明節更隆重,比春節還要熱鬧。

這天上午,家家戶戶都要準備祭祀和“看燈”用的物品。

奶奶在家裡用豆麵做成粗蠟燭形狀的“豆蠟”,裡面插上燭心,準備晚上給各個房間“照亮”。男人們殺了雞之後,就領著孩子到集市上買菸花爆竹。這天,買、賣煙花的人比任何時候都要多。寬闊的大街上一流兩行全是賣煙花的攤位,三裡五村的男人擠得水洩不通。小孩子一手抓著大把小煙花棒,一手緊緊地攥著大人的衣襟,生怕走丟了。

傍晚,父親就帶著孩子們上墳點燈。祖墳的地位是至高無上的。我們村裡,不論是陳家還是董家的祖墳都清晰存在。來到塋地,將親人墳頭的雜草清理乾淨,翻上一些新土,土裡插些黃紙錢,親人的墳子就煥然一新了。在墓碑前面點燃集上買的蓮花狀的紅燭,紙錢燒起來,爆竹響起來。燭光搖曳,煙氣瀰漫,噼裡啪啦聲中,整個空間裡充滿著一種神祕、憂傷的氣息。在這氣息裡,人們灑酒敬天敬地敬祖,跪拜叩頭,表達對天地的感念和對先輩的追思。

吃過水餃和元宵之後,天就黑了。女人張羅著到各個房間點上“豆蠟”,孩子們和爸爸卻急不可耐地開始燃放煙花。每到此時,幾個村子就會爆竹聲連成一片,煙花把夜空裝點得五光十色,分外絢爛。

元宵節是祖先的節日,是快樂的節日,更是中華民族血濃於水、認祖歸宗的民族向心力的象徵。中國人講究落葉歸根,你可以一無所有,但不能忘祖。我想,一年一度的家鄉的元宵節正是要提醒我們,時刻不能忘記自己的根在哪裡。

溫暖元宵節 篇18

國二作文 ,581字

正月十五的黃昏,我置身食品街中。正是半明半昧之時,一家小店吸引住了我的視線。店門兩邊的石欄上刻著花紋,屋簷仿古,其下掛著兩盞燈籠,牌匾上正書兩個大字“元宵”。啊,原來是一家元宵店。只見這古樸的外表掩映著一股好像要將人緊緊包圍的暖流,於是,我登上石階,走進了這小店。

剛踏進小店,熱火朝天的氣氛就撲面而來。古樸典雅的擺設,小巧精緻的元宵,都讓人不禁回憶起很多往事,關於元宵、關於春節、關於童年。點了一碗元宵,挑了個位置坐下。

一碗熱騰騰的元宵端到眼前,在外寒風凜冽,小店裡已是溫暖無比。咬開一個元宵,細長綿遠的回味牽著制元宵人一道道簡樸的工藝:磨餡、搓餡、和麵、包元宵……元宵裡裝著的不僅僅是美味,更是一代一代傳承下來的心血與溫暖。

吃完元宵,美食已無,精神仍在。這熟悉的場景、熱鬧的氣氛無不令我想起家鄉的元宵節!早晨,老人們早早起來包元宵,元宵裡早已充滿了清晨布穀鳥的清脆叫聲與帶著草木香氣的清新空氣。仍是這幾個步驟,體驗卻已不同。童年的記憶彷彿浮現眼前,仍在小店的我已經浮想聯翩。呵,這元宵不就是家鄉的味道嗎?醇香、甜糯,好像有一根無形的線系在家鄉與小店之間,也繫住了我的心。僅是一碗元宵,讓我體會到了真真切切的溫暖,讓我的心飛向了遠方的家鄉!

走出小店,心裡仍激盪著無法忘卻的溫暖。這一天夜晚,令我溫暖的不僅僅是一碗元宵,令我銘記的也不僅僅是這個古樸的小店。

元宵節的溫暖 篇19

國二作文 ,675字

今天是元宵節。吃著精美別緻、小巧玲瓏的餃子的元宵,一股暖流匯入心中。在這個傳統節日裡,家人一起精心準備,傳遞溫暖。

清晨,耳邊傳來剁餡的聲音,一大早,爸爸媽媽就開始忙碌了。走進廚房,媽媽早已和好了面,只見爸爸站在桌前,一手拿著一把刀,兩把刀上下翻飛,此起彼伏。“噔,噔,噔,噔……”廚刀碰擊案板的聲音格外清脆,彷彿是節日裡最動聽的樂曲。我也想為家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今天就是一個好時機。

餃子餡和好了,我們一家三口圍在餐桌前,很快分好了工。媽媽先將和好的面搓成長條,再用刀將面切成一個個小麵糰。接著,就是我大顯身手的時候了。在案板上撒上面粉後,我拿起一個麵糰,一隻手快速滾動著擀麵杖,一隻手快速轉動著小麵糰。擀麵杖在我手中如同一個魔法棒,轉眼間,小麵糰就“轉身”為一個厚薄適中的餃子皮。爸爸拿起我擀的皮,用筷子挑起一些餃子餡,放在餃子皮上,兩手對稱一擠,一個漂亮的元寶形餃子就做成了。

這一個個餃子,凝聚著我們一家三口人的心血,每一道工序,都是一個人認認真真完成的。在包餃子的過程中,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歡樂的笑容,嘴裡都說著甜蜜的話語。“你擀的皮有點薄哦”,“你包的餃子肚子有點大喲”,這些話沒有半點責怪的意味,而是從內心中發出的溫暖的叮嚀,為這個節日增添了歡快的氣氛,一上午,我們就在這歡聲笑語中度過。

餃子煮好了,端上桌。夾起一個,沾點醋,放到嘴裡,真是鮮味美。細細端詳這節日的小元寶,想起這是一家人共同勞動的果實,這餃子愈發顯得可愛了。

元宵節的溫暖,體現了在這傳統習俗與美食裡,寄託在一家人的共同勞動中,更重要的是這溫暖來自於每個人的心中。

熱鬧的元宵節 篇20

國小四年級作文 ,842字

盼星星、盼月亮,盼望已久的元宵節終於給我盼來了,因為這一天我們這有個風俗習慣—晚上要出燈到靈峰寺廟。

天一黑,家家戶戶都拿出煙花出來放了。看,那多姿多彩的爆竹,從天而炸,彷彿要把天空炸開一個洞,滿天的“星星”從天空中撒了下來。再看啊!一朵朵五彩的煙花從天而降了,一下子照亮了整個傅家邊村。這時,在場的人都驚呆啦,這情景多麼壯觀美麗啊!還真有些“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味道。過了一會兒,出燈的人群漸漸向我們家走來了。我連忙對爺爺說:“出燈的人群都要來了,快點兒放煙花接燈吧!”只見爺爺像個大孩子似的左手抱著一個大煙花,右手摟著一個大煙花飛快地跑了出來,就把煙花點燃了。只聽到“啪啪啪啪……”的聲音,真讓人震耳欲聾。這時我又跑到我家店門口,看到爸爸正在放“天天快樂”。只見火星直衝百米高,“砰”一聲又灑落人間,既像鍊鋼爐裡的火花,又似美麗的噴泉。這時“天天快樂”又噴出一道白火焰,彷彿一朵正在怒放的菊花,令人賞心悅目。

出燈的人好多呀,一隊跟著一隊,好似一條長龍。那燈真是十全十美啊!有自家用竹竿做的燈籠燈,上面繫著彩色的綵帶,裡面插著一根蠟燭,一閃一閃的十分好看。還有孔明燈、絹燈、橘燈……各式各樣、豐富多彩,把整個傅家邊村照得如同白天一樣。再看,靈峰寺這邊更熱鬧,花燈更漂亮。琳琅滿目的花燈使人眼花繚亂,應接不暇,真是一言難盡啊!過了一會兒,出燈的人群都到了廟裡,這時大家又再次放起了五彩的煙花,燃放的煙花如一個個火球,似一朵朵雪花,像一顆顆拖著綵帶的流星,把元宵節之夜變得無比美麗。赤橙黃綠青藍紫,色色俱全,照亮了整個天空。

漸漸的,火花“飛”走了,天空又一下子變暗了,剛才那一番情景,就如同夢般在我的腦海裡迴盪。

回到家,我們一家圍坐在一起吃起了元宵飯,桌上有越吃越想吃的清蒸魚,有香氣撲鼻的蝦肉燒大蒜,有香噴噴的紅燒排骨,還有媽媽親手做的豆沙元宵……哇!這麼多美味佳餚真讓人吃完了還回味無窮。

我喜歡這熱熱鬧鬧、歡歡喜喜的元宵節,更喜歡那美麗而神奇的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