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紅旗渠精神相關作文20篇

傳承紅旗渠精神 篇1

國小六年級作文 ,478字

“古有都江堰,今有紅旗渠,古有李冰,今有楊貴!”楊貴,是紅旗渠的總設計師,更是林州人眼裡英武豪邁的大英雄!而就在今天,0點48分,91歲的楊貴老爺爺永遠離開了我們……

我經常聽太老爺說,當時林州水源奇缺,再加上常年乾旱,水貴如油!人們都是靠天吃飯,老天爺不下雨就?]有糧食,沒有收成!就是有水,人們也用的不能再用時,才捨得拿來澆菜!幸好楊貴來了……

我曾經見識過紅旗渠的偉大壯觀,但他們是怎麼在沒有任何工具的情況下,在這懸崖峭壁間,修築好這長達1100多米的人工天河呢?

原來,是楊貴書記帶領眾人,在艱難的施工條件下,在太行山間奮鬥!自力更生!用普普通通的大錘、鋤頭、小推車,堅持苦幹了10個春秋!硬是把林州和山西的漳河水連線!讓林縣人喝上了清水!吃上了一頓飽飯!直到今天,歷經四十多載的紅旗渠仍在造福著林州人民!

楊貴爺爺您雖然離開人世,但是您的精神永遠留在了我們的心中!您是我們林州人的驕傲!我們會牢記您的豐功偉績,繼承和發揚紅旗渠精神,努力學習,把林州建設的更美麗!

紅旗渠精神伴我成長 篇2

國小四年級作文 ,684字

很小的時候,就聽過爺爺談論紅旗渠,但總是聽的我一片模糊。

隨著時間的走動,六歲那年第一次看到了紅旗渠,八歲那年與爸爸一起讀了《堅守精神高地,當好精神傳人》這篇文章,腦海裡漸漸清楚我們就是紅旗渠的傳人,就是紅旗渠精神的傳承者。我們林州的今天是幾代人對紅旗渠精神的篤定和堅守,今天的林州人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都拿出了修紅旗渠的態度,把任何一件事都當作是修紅旗渠,正是修紅旗渠這件事不停的重演,才成就了林州發展、林州自信和林州今天。

她的精神,永不過時……

“劈開太行山,漳河穿山來,林縣人民多壯志,誓把河山重安排!”上世紀60年代,老祖輩們在巍巍太行懸崖絕壁上苦戰10年,鑿出1500公里的“生命之河”紅旗渠。十年的功力與汗水,十年的艱辛與智慧,十年的心血與砥礪,十年的追夢與收穫,孕育了“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走進學校,走廊、樓梯,還有好些地方都張貼著有關紅旗渠的手抄報,最引人矚目的是西三樓,處處都展示著紅旗渠的各種風采,那驚心動魄的畫面,感人肺腑的故事,無一不讓我震撼,令我感動。紅旗渠不再是單純的一項水利工程,它已成為一個地標。不僅是我們林州的、河南的,更是我們民族精神的一種象徵。

每次來到渠岸邊,看一條藍飄帶纏繞太行,總有種“重整林縣河山”的召喚。作為一名紅旗渠的傳人,從小受著紅旗渠精神哺育,喝著紅旗渠水成長,它激勵我們一代又一代少年,去發揚、去傳承先輩們留下來的寶貴精神財富。作為一名學生,我要守望著自己的精神家園,努力學習、克服困難、敢於擔當、學以致用,讓紅旗渠精神時刻支撐、指導、指引著我,讓自己更加積極努力,拼搏向上。

傳承宋慶齡精神 篇3

國小六年級作文 ,775字

愛的奉獻

有一個人,她有著偉大的愛國主義,民主主義,國際主義和英勇的共產主義精神;有一個人,她有著一顆永遠不老的孩子心靈;有一個人,她是一個二十世紀偉大的女性。用不了我多說,我想大家也應該知道了,她,就是我們大家敬愛的—宋慶齡。

宋慶齡就是這樣,她就猶如母親和老師一般,她像蠟燭,點燃了成千盈百的孩子們的未來道路,卻把自己化成了蠟油;她猶如每天早上滴滴新鮮又甜美的甘露,滋潤了生機勃勃的一切,卻依然保留著自己本質的光彩奪目。

沒錯!宋慶齡不僅和藹可親而且精神可嘉,令人驚歎不已!

她青年時代就追隨孫中山先生,獻身革命,在近七十年的革命生涯中,堅強不屈,氣質高昂,英勇奮鬥,始終堅定地和中國人民中國共產黨站在一線,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為婦女兒童的衛生保健和文化教育福利事業;為祖國統一以及保衛世界和平,促進人類的進步事業而殫精竭力,鞠躬盡瘁,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受到了許許多多的中國人民,海外華僑的敬愛和愛戴,也贏得國際友人的讚譽和熱愛,並享有崇高的威望。

說到這,我還想到了關於宋慶齡與敵人以智慧周旋的一個小故事,聽我娓娓道來:“有一天,宋慶齡帶領著隊伍抗戰時,不幸被敵軍包圍,這時,整個隊伍如洩了氣的氣球一般—插翅難飛。就在這時,宋慶齡不緊不慢,沉著冷靜,眼珠子一轉,心想:捨不得孩子套不住狼。之後,只見宋慶齡手抓一把錢幣,朝敵軍撒去,結果敵軍的那些部下都貪財,搶著撿錢。就在這時,宋慶齡領著隊伍趁機逃走。”哈哈!宋慶齡聰明吧。

不過,正如宋慶齡自己所說:“兒童是我們的未來,是我們的希望,我們要把最寶貴的東西給予兒童。”是呀!愛的奉獻,心的傳遞,宋慶齡奶奶就是我們最好的榜樣—堅強不屈,英勇奮鬥,殫精竭力。我們的學習又何嘗不應該是這樣呢?“學習宋慶齡事蹟”,我要把愛灑向人間—做一個合格接班人!

傳承紅色革命精神 篇4

國三作文 ,737字

祖國的大好河山,壯麗秀美,在這繁秀似錦的萬千山河中,處處彰顯著紅色革命的精神。

緬懷過去,追溯未來,跨越時空的隧道,你會為之驚歎,革命英雄寧死不屈的決心,你會為之感動,革命先輩們不畏艱來困苦,只為解放,你會為之自豪。

透過歷史的年輪,我們不僅瞭解到歷史故事,更體會到了革命先輩的精神。

紅軍長征開始於1934年10月,結束於1936年10月,期間紅軍戰士經歷了血戰湘江,遵義會議,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爬雪山,過草地,激戰臘子口。那時的紅軍革命戰士吃不飽、穿不暖,甚至連樹皮、野草、雜菜都揪下來吃,穿過的衣服更是補了又補。而在紅軍長征即將結束時,毛澤東的一首《七律?長征》裡的內容:“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雲崖了,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更是直觀反映出了紅軍革命戰士也忘勝利在望時的愉悅,同時我也體會到了紅軍革命戰士不畏險阻的紅色革命精神。

在日軍侵略華北時,是這些紅軍革命戰士,與老百姓一起抗日,狠狠地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鼓舞了全國人民必勝的信心。每一個紅軍戰士的心裡有一個理想,那就是為了解放全中國,必須勝利。

而1949年10月1日,終於迎來了這個理想的實現,長達八年之久的抗戰,在那天徹底的結束了。

在那年的那天,中國終於站起來了,它的成立開闢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從此,中國結束了一百多年來的屈辱歷史,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中國人民自此站起來了。

直到今日,我們也不應忘懷革命先烈的精神,要為建設祖國未來而奮鬥。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富則國富,我們應該真正把愛國之意變成愛國之行,我們要感激革命先烈,並學習他們艱苦奮鬥、頑強拼搏的精神,並在這種精神的滋養下茁壯成長。

傳承紅船精神做新時代少年 篇5

國二作文 ,1121字

1921年夏,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浙江嘉興南湖的一條遊船上勝利閉幕。這條遊船因而獲得了一個永載中國革命史冊的名字——紅船。

在革命戰爭年代,李大釗、向警予、葉挺、方誌敏、夏明翰、楊靖宇……還有很多恐怕連名字都沒留下的共產黨人,為了我們的革命取得成功,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同樣,在國家建設時期,焦裕祿、孔繁森、鄭培民、任長霞、牛玉儒、楊善洲……也用他們的生命,書寫了一個個共產黨員的精彩華章。這些催人淚下的事蹟,讓我深深感到:要想到達目的地,並非是一路坦途,需要的是我們敢於堅持,不言放棄。

紅船精神,給我的第一個啟示:就是堅定信念,認準目標,一往無前。成功沒有什麼捷徑可走,別人的成功只能給你啟迪,沒法讓你模仿和照搬。如果硬要說成功有什麼捷徑的話,那麼唯一的捷徑就應該是堅持,不斷地堅持。就像800米是考驗選手體力和毅力的專案,它雖然不如短跑那樣讓人興奮,令人激動,但是絕對比短跑更加讓人感動。在比賽中,我們要面臨的不僅是身體上的考驗,更是心理上的考驗。尤其是在跑動的後程,腿與手會越來越不協調,步子會邁得越來越小,你甚至可以聽見急促的心跳聲與越來越頻繁的呼吸聲。放棄嗎?終線已離自己不遠,又怎能輕言放棄?朱熹說過“立志不堅,終不濟事”。古人尚且如此,作為新時代的青少年,更要有一種鐵杵磨成針的精神!最終,正是在這種信念的堅持下,我才多次跑完了全程。

紅船精神,給我的第二個啟示:就是要充滿自信,一步一個腳印地前進。我們要到達目的地,就必須腳踏實地地幹。比如高山上的一塊石頭,要想奔向大海,就不能老是墜落。因為墜落容易讓石頭粉身碎骨,就沒法到達大海。當然也不能作壁上觀,因為這樣會被拋棄在歷史潮流之外,永遠無法前進。而真正能到達大海的石頭,一定是順應潮流,滾滾向前的“智慧石”。然而,光是前進,也遠遠不夠。在向前的途中,又必須要保持自己的本質。一旦自己鬆勁了,就容易被撞成沙,甚至變成泥,也就談不上到達目的地了。所以,大浪淘沙,能奔跑到大海的鵝卵石,一定是最硬的石頭,一定是最有“智慧”的石頭。

腳踏實地地學習生活,就是用心完成老師佈置的每一次作業,認真對待每一次測試的檢驗。在社會實踐中,就是關心弱勢群體,積極參與各類義工活動。在家庭中,就是孝敬長輩,多幫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如今的我們,是新時代的少年,紅船精神的傳承者。我們應從現在起就踐行紅船精神,像先輩一樣,找準自己的目標,一步一個腳印,勇往直前。做到心中有數,腳下有路,問心無愧。

傳承紅船精神爭做紅色少年 篇6

國小二年級作文 ,570字

今天,小記者活動的主題是:傳承“紅船精神”爭做紅色少年。我們非常榮幸的請到了蕭山區關公委講師團的李凌峰爺爺為主講。

李爺爺首先給我們講了“紅船”的來歷,它位於浙江省嘉興南湖。1921年8月,當時為了避開特務分子的破壞,我們黨的“一大”代表就在南湖的一艘紅船上完成了整個會議議程,就在這條船上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

習近平總書記在擔任浙江省委書記時,就係統闡述了“紅船精神“的歷史及現實意義,我們可以用六個字來概括:首創、奮鬥、奉獻。

我已是一名少先隊員,我是中國共產黨的接班人。我要牢記“紅船精神”,對國家、社會來講,我要做到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對自己來講,我要: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克己奉公的思想素質;恪盡職守的職業精神;高人一籌的學識技能;平和樸實的心理素養。

對於還是小學生的我來說,好好學習最重要,只有打好堅實的基礎,心中存堅定的信念,遇到困難不退縮,懂得感恩回報,長大才能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李爺爺還特別提到了“創新”,就是要達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新、人新我特,永遠高人一籌。李爺爺還講了一些關於他自己的親身經歷和體會,讓我受益很大……

傳承紅船精神 篇7

國小五年級作文 ,943字

我自己是紅船精神的少年,我認紅船精神是一個需要毅力與堅持的一個過程,只有達到了這兩個,才能成為紅船精神少年。

在我的身邊就有一位“紅船精神的人”,在暑假我不想做作業,閒它太累了就去外面玩耍了,看見一個人在練習滑板,只見他將腳放在滑板上,另一隻腳蹬,沒滑走多久他就從滑板上摔了下來,他的父母就著急的說:“別滑了,兩個小時過去了,你還沒會,回家做作業吧!”他停止了聯絡拿著滑板走過去,說:“我想學會滑板,你讓我玩一會罵?”母親見他依舊不死心,無奈的搖搖頭,走了。見母親一走,他又開始在那兒練習,一遍,兩遍,三遍依舊沒成功,但他還是沒放棄,又一次次的練習,在失敗,在練習……

就這樣,他一直重複做著這個動作,我抬起手腕看了下時間,呀!二十分鐘過去了,他卻還在練,難道他不累嗎?我看見他頭上已經佈滿了大滴大滴的汗水,但他依舊堅持,現在回想起來,他身上不就是紅船精神中所說的堅持,有毅力嗎?

當我看得不耐煩了,去走了一圈又回來,看見他已經可以滑動了,這其實付出了多大的努力啊!他靠著自己的毅力戰勝了滑板,他的這種偉大的精神值得當年以及今後的我學習。

他成功後,終於休息了,我就小心翼翼的走過去,蹲在他面前問他:“請問一下,小弟弟你練了多少時間呀?”他把那張佈滿汗水的臉抬起來望著我自豪的說:“我練了兩個半小時終於學會了我最喜歡的滑板。他臉露出了得意的笑。當時我的心彷彿突然之間跳動了一下想到:他真有耐心,我要是這麼做一定不行。我於是又問了他一個問題:“你累嗎?”他的回答讓我十分驚訝,他說:“我不累,我學會了滑板,太開心了,怎麼累呢?”我若有所思,抬頭看見他頭上的汗水都在往下滴,而他,卻沒有任何感覺。

我於是回到家,想到他一直在堅持滑滑板,我決定自己也要堅持做完一件事,於是就立刻拿出作業,認真完成。

自從經歷了這一次,我之後,無論做什麼事都會堅持完成,不放棄,每當要放棄時,就會想到這位小男孩練習滑板的刻苦,堅持的樣子。

這就是紅船精神,我也要向他一樣將紅船精神讓更多人知道,讓這份紅船精神繼續傳承下去。

修渠精神永流傳 篇8

國小六年級作文 ,662字

在二零一八年四月十日凌晨零點四十八分,楊貴老人在北京因心臟病突發與世長辭。說起楊貴老人,人們都是這樣評價道:“古有都江堰,今有紅旗渠;古有李冰,今有楊貴”可見楊貴老人的精神是多麼崇高。

那麼,楊貴和林州紅旗渠又有什麼關係?為何人們都如此愛戴他?讓我滿懷感動給您細細說來。

一九五三年夏,林縣縣委書記因病住院,楊貴受各領導的重託,帶上一支工作組前往林縣,當時的林縣是一個典型的山區縣,那裡資源稀少,水貴如油,村民要走幾十裡山路才會挑一擔水,莊稼因缺水乾旱更是顆粒無收。乞討為生,拖兒帶女,像病痛折磨的現象屢見不鮮。而這深深觸動了楊貴,他暗下決心,一定要讓林縣的變化翻天覆地,讓村民過上幸福生活。年僅二十六歲的他開始為林縣人民開鑿“希望之渠,生命之渠”。

經歷過傷亡,被迫停工、大旱等一切困難,十個春秋後,人工天河——紅旗渠誕生了!夢想鑄鐵骨,壯志撼山嶽,這條全長七十點六公里的紅旗渠,成為了林州人的自豪,更是中國的脊樑。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作出強調:“紅旗渠精神是我們黨的性質和宗旨的集中體現,歷久彌新,永遠不會過時。”

楊貴老人的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的精神,會一直流傳下去。

吃水不忘修渠人,我作為一個地道的林州人,更是要學習楊貴老人的可貴精神,低下頭看看杯子裡的水,我看到了楊貴和林縣人民的汗水與血水,滴滴之水來之不易,珍惜!

楊貴爺爺,一路走好!您的修渠精神將永遠流傳於世,激勵人們不畏艱難,勇往直前!安好!

弘揚長征精傳承紅色記憶 篇9

國一作文 ,1323字

小的時候,爺爺常說紅軍長征時有多麼的艱苦,而我每次多對爺爺說:“爺爺,為什麼紅軍爺爺們都不吃漢堡或是炸雞呢?”爺爺卻笑呵呵地說你長大會知道了……

然而隨著歲月的流逝我也漸漸的長大,知識也變得廣面了,從課本上、網上、報紙上……都瞭解到了一些有關紅軍爺爺的事蹟,才知道在那是每天有飯吃都已經不錯了,最好的伙食是一碗餿米飯、一小碟已經放了一個月鹹菜。再想想小的時候說出的話都覺得可笑。

大家一定都聽說過“飛奪瀘定橋”的故事吧。我有幸去了一次瀘定橋。

在我的印象當中瀘定橋是非常的險要,特別是紅軍長征飛奪瀘定橋的偉大壯舉在我心中印象特別深,一直想看看這是有多麼的險要,這次真正來到了瀘定橋,心情特別激動。我緊緊地握著手機,小心翼翼的走近大渡河,只聽見嘩嘩的聲音,再低頭一看,哇!大渡河的洶湧澎湃、氣勢壯觀,瀘定橋就坐落在瀘定縣城大渡河邊,該橋始建於清康熙44年,御筆親題橋名“瀘定橋”,自此瀘定橋載入史冊並立御碑於橋頭。瀘定橋長103米,寬3米,橋面鋪著一寸左右的木條,13根鐵鏈固定在兩岸橋臺裡,9根作底鏈,4根分兩側作手,共有12164個鐵環相扣,人走在橋上鐵索橋搖搖晃晃,就像盪鞦韆一樣,下面還是湍急的河水,有點膽戰心驚。

在1935年5月25日,紅一方面軍在安順場強渡大渡河後,要用僅有的幾隻小船將幾萬紅軍渡過河去,最快也要一個月時間。而國民黨的追兵緊追不捨,形勢十分嚴峻。當急之下,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人於5月26日上午當即作出了“奪取瀘定橋”的決定,5月28日,紅四團接到紅一軍團命令:限於明天奪取瀘定橋,接令後紅四團後晝夜兼行240華里山路,於29日晨出其不意地出現在瀘定橋西岸。並組成23名奪橋突擊隊,勇士們身掛中鋒槍,背插馬刀,腰纏手榴彈,冒著槍林彈雨,爬著光溜溜的鐵索鏈向東橋頭猛撲,跟在他們後面的是三連,戰士們除了武器,每人帶一塊木板,一邊前進一邊鋪橋,當勇士們爬到橋中間時,敵人在東橋頭竟然放起大火,面對突如其來的烈焰,勇士們高喊著“為了黨的事業,為了最後的勝利,衝呀!”勇士們緊跟著穿過熊熊大火,抽出馬刀,與敵人展開白刃,此時楊成武率領隊伍衝過東橋頭,打退了敵人的反撲,佔領了瀘定城,整個戰鬥僅用了兩個小時,便奇絕驚險地飛奪了瀘定橋,粉碎了蔣介石南追北堵欲藉助大渡河天險把紅軍變成第二個石達開的夢想。

除了這個故事還有:獨樹鎮戰鬥——這是紅二十五軍長征中生死攸關的一場血戰。在這次戰鬥中,紅軍以不足3000人的兵力,在敵強我弱、敵銳我疲、地形與天氣都不利的情況下,指戰員們捨生忘死,英勇戰鬥,挫敗了國民黨數萬步騎兵的猛烈合擊,並戰勝了敵人。

在這裡我只想說:當我們上課不認真時,可曾想過這種良好的學習環境是誰為我們創造的;當我們浪費糧食時,可曾想過這麼美味的糧食是誰為我們爭取的;當我們不好好珍惜現在的條件,我們會愧對於誰。

沒錯,他就是紅軍。所以從今天開始,從現在開始珍惜現在的良好條件,好好學習,做一個對國家有用的人!

“紅十字”精神滿人間 篇10

高二作文 ,984字

“紅十字會”的標誌是白底紅十字,它象徵著救死扶傷,象徵人道博愛,象徵著奉獻。隨著社會的發展,“紅十字”精神的影響逐漸廣泛,其中最能體現“紅十字”精神,要數救死扶傷和奉獻精神。

“紅十字會”逐漸在世界各地建立起來,那麼,“紅十字會”的精神又如何灑向世界各地,如何灑滿人間呢?

說起“非典”,也許每一個人都會談“非”色變。但是在這期間,是誰站在抗擊“非典”最前線?是誰站在第一線與疾病與死神抗爭?是我們的救死扶傷的醫生們,是我們的配帶著白底紅十字標誌的白衣天使們,他們毫無畏懼,毫無退縮,始終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並且冒著隨時間可能被感染“非典”的風險站成一排保衛生命長城。“這裡危險,讓我來!”我仍然記得這是當時一位護士長說話。這句話讓我對她至今敬佩不已,也讓我對“紅十字”精神有了更具體的瞭解。

這些可愛的白衣天使們,他們所體現的不正是“紅十字”精神—救死扶傷嗎?他們不正是在用實際行動把“紅十字”精神灑向人間嗎?

叢飛,一個平凡而又家喻戶曉的歌手,他用自己辛苦賺來的錢幫助178名貧困孩子有書可讀,讓他們重返校園。他一共捐獻了300多萬元,幾乎捐獻了他所有財產,以致於在自己病危時,卻沒有多餘的錢來醫治。另外,根據他的遺願,在他死後,他還把自己的眼角膜捐出去,讓有需要者重見光明。他用畢生的心血關愛著祖國的教育事業,關愛著祖國人民。他的奉獻精神感動著十三億中國人的心。

雖然他的歌聲不再嘹亮,他的笑容不再出現,但他身上折射出的“紅十字”精神卻長存於世。因為,他把這精神灑在我們每個人的心裡,灑在這充滿真愛的人間。

在我們身邊,也不乏具“紅十字”精神的人。像我們的老師,他們無不時時刻刻在奉獻著自己,奉獻著青春,奉獻著愛,最後像蠟燭一樣燃燒自己。“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他們洋溢著的也是“紅十字”的奉獻精神。

作為“紅十字”精神的代表,他們已經用實際行動為我們樹立起模範形象,把著精神灑滿在人間。我們難道不應該以他們為榜樣,向他們學習嗎?

“只要人人都奉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要成美好的人間”這首經典老歌經久不衰,是因為它唱出美好的世界。而“紅十字會”的建立就象徵著美好世界的建立,她需要我們每個人的努力。

朋友們,讓我們手牽手,學習“紅十字”知識,培養“紅十字”精神,踐行“紅十字”精神,讓“人道博愛奉獻”精神灑滿人間!

傳文明弘揚精神 篇11

國一作文 ,1129字

中國浩瀚五千年,國學經典博大精深。國學著作凝縮著中華文明的精髓,集聚了傳承千古的傑出思想智慧的結晶。它—國學經典不僅是中華民族的燦爛遺產,也是我們中國人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

《弟子規》是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也是一本經典的國學著作,它伴隨著我長大。

低年級的時候媽媽教我讀背《弟子規》,給我講解它所講的意思,我那時覺得只要把它背會了就可以了並沒有理解為什麼要理解它所含的意思,媽媽講的時候也就只是聽一聽,並不放在心上,因為不理解意思在生活中雖然背了,也沒有按照它的意思去做。

有一次吃飯的時候媽媽早已催了我好幾遍下來吃飯,可在看書的我也沒動,只是每次媽媽催我的時候都嘴上應和著:“哦,馬上就下來,我把這一點看完就下來。”雖嘴上是這麼說,可我還是一頁一頁的往後看,沒把媽媽的口令當回事兒,心裡就想著:不就是晚一點下去吃飯嗎?有什麼大不了的?便更心安理得的看書。不久媽媽上來了,她沒有發火也沒有不耐煩,只是心平氣和給我講起了《弟子規》“入則孝”:“入則孝是怎麼說的?父母呼 應勿緩 也就是你聽到父母在呼喚你的時候,應該要立即回答。這點你是做到了,但是在這句後面還有一句 父母命 行勿懶這句話是與上一句話有著緊密聯絡的,這句話也就是父母再叫你做任何事情的時候,要馬上行動不可以拖拖拉拉。如果父母讓你做什麼事的時候,就像今天,你只是嘴裡答應並沒有做出實際行動就等於是在欺騙父母,欺騙父母就是不孝,百善孝為先,你如果連孝都做不到還談什麼做別的事情呢?好了,快去吃飯吧,不然飯就要涼了。”我這才知道原來這小小的一本“書”包含著這麼多的道理,不由得震驚—我一點要像《弟子規》裡所說的那樣做,我站起身離開了我的桌椅和課外書對媽媽說:“好的,我這就去!”

當媽媽再講《弟子規》的譯文時我不再想別的事情而是專心專意的凝聽著,在生活中我也儘可能的去效仿它,但還是總出錯,不過這都不要緊,因為人都會不斷的犯錯,而錯誤總是可以被找出並被改正,改正錯誤就可以讓人進步,人也總是在犯錯中成長,當然我也不例外。

各類“國學經典”記載著中華的文明、中華的智慧、中華的傳統,這些經典在現在這個日新月異科技時代,很多人忘記了老祖宗留下的珍稀遺產—“道德”,在經濟發展的同時毀壞著生態,毀壞著我們賴以生存的資本,這是不是人心的貪婪、道德的淪喪?科技是發達了但有些環境已近汙染,這時才想要補救,科技發達想要補救美化環境並不難,但更需要補救美化的是人的那顆本是純淨無暇的心,人心是發達的科技補救不了的,但老祖宗留下的國學卻可以,但需要有人去讀懂它們,按著去做、去反省。

國學是中國的國粹,中國人的精神力量,它可以讓中國有著更好的未來,它需要我們去弘揚、去傳承!

傳承紅色基因爭做時代新人 篇12

國二作文 ,1127字

我徐徐行走在八達嶺上,撫摸著蒼老的城牆,感觸頗深。那是中華兒女用血肉建造的脊骨,一磚一瓦,千年壘砌,斗轉星移,青山不變。清風徐來,恍惚間,我的思緒又飄回童年。我的外公曾是一名光榮的新四軍戰士,我最喜歡的事就是聽外公講那過去的故事。

他慢慢地講著,我細細地聽著:劉少奇元帥,皖南事變,高郵戰役……一個個映刻著崢嶸歲月,閃著革命光輝的詞語,早已深深地在我的心上留下了烙印。我有幸在小時候就從這些故事中瞭解革命的事蹟,我的心中悄然埋下了一顆紅色種子。

時光的長河靜悄悄地流淌,長城的烽火狼煙已隨風雨散去,如今,只有和平的白鴿飛過山頭。從前那顆種子生根發芽了,慢慢長出代表希望的“紅色小苗”。從王進喜到郭明義,從楊善洲到孔祥瑞,平凡的崗位也能做不平凡的事;從焦裕祿到袁隆平,從孔繁森到錢學森,科學為中國注入不竭的動力……歲月不斷更迭,他們的名字卻閃著永恆的光輝。他們付出時間、健康,甚至是生命的代價,心懷一腔熱血,為中華人民偉大復興不懈努力,譜出一曲曲蕩氣迴腸的時代讚歌。他們用自己的行動激勵著後人繼承紅色基因。

隨著閱歷的不斷豐富,我對“紅色基因”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紅色基因是堅持,不達目標決不放棄;紅色基因是忠誠,堅貞不渝熱愛祖國;紅色基因是奉獻,無慾無求無怨無悔;紅色基因是追求,不畏浮雲勇攀高峰。

在紅色基因的鼓舞下,我已成為一名光榮的共青團員。“無窮的遠方,無盡的人們,都與我有關。”課堂內,我好好學知識,學本領,與知識共舞,力求長大後能實現“科學助國”的夢想;課堂外,我致力於用自己的綿薄之力改善家鄉環境。家鄉土地貧瘠,常年乾旱,生活困苦。利用假期的時間,我不僅回到家鄉栽種樹木,還到社群老人院當義工,每當看到老人們綻開的笑靨,我就會感到十分欣慰,那便是辛勤汗水給予我最大的快樂。

“我所站立的地方,就是我的中國,我是什麼,中國便是什麼。我怎麼樣,中國便怎麼樣。”我們不光為自己而活,要為愛而活,為追求知識而活,為他人付出而活,更要為祖國事業而活。年紀尚小,就要為理想而奮鬥,珍惜光陰,利用每一分每一秒為自己的未來創造無限可能。

我用自己微弱的力量去傳承和發揚紅色基因,爭做時代新人的歷程中,困難總是難免的。可困難縱然無情,卻給人無盡的砥礪;失敗固然殘忍,卻使人趨於頑強。這就是紅色基因的力量,賦予我永不言棄的精神。即使是生活不盡如人意,也不要放棄對理想的追求及對夢想的渴望,前路就算只有一絲微弱的光,也要奮不顧身地向前奔跑。

先輩們,你們的叮嚀猶在耳畔,少年也已然風華正茂,力求為祖國做出一番事業來。跨越時光的那抹紅色十分鮮亮,那是無與倫比的生命榮光,照耀著我們的漫漫人生長路。我們向前邁進的腳步聲鏗鏘有力,讓我們去奏響屬於中國、屬於時代的最強音!

傳承紅色基因,放飛青春夢想 篇13

國二作文 ,1384字

大地已經煥然一新!我們坐在美麗的教室,溫暖的陽光、明亮的窗戶、琅琅的書聲,所有這些都說明我們已經進入一個美麗的全新時代,時代催人奮發向上。校園裡樹木“沙沙”的搖擺、小鳥優美的歌唱、操場上恣意揮灑汗水的青春,都使校園成為獨特的風景。然而,當我捧著書本讀到了往日的那些“崢嶸歲月”,早在兒時,我的心中便留下了紅色的記憶。

紅色是最古老的顏色,也是中國人最早關注的顏色。在中國古代,紅色是幸運色,是財富的象徵,可以驅病辟邪;在戲劇裡,紅臉關公是忠誠正義的代表;而在中國近代史上,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所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被稱為紅色的海洋。

什麼是紅色基因呢?紅色基因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高舉馬列主義和毛澤東思想的旗幟,同時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營養而形成的有中國特色的一系列革命優良傳統。紅色基因是中國共產黨區別於其他一切政黨的鮮明標誌;是為了解放勞苦大眾而奮鬥到底的革命意志;是“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是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是百折不撓、堅韌不拔的必勝信念。

紅色基因是偉大的長征精神,是偉大的抗戰精神,是偉大的建設祖國熱情。是方誌敏的“自白書”、是劉胡蘭的“怕死不是共產黨”、是王進喜的“鐵人意志”……。

紅色基因是我們的根!“行程萬里,不忘初心”,這句話證明了崇高的理想信念一定要堅持下去。新時代是奮鬥者的時代,有夢想、有奮鬥,一切美好的東西都能創造出來。是的,只有奮鬥,我們的夢想才能夠實現。

從李大釗到劉志丹,從雷鋒到郭明義,從焦裕祿到孔繁森,從錢學森到吳孟超……一代又一代愛國英雄和時代楷模用鮮血和生命為我們鋪就了一條條通往現實中國夢的道路。這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挺起了中華民族的脊樑。我們青少年要做的就是傳承這種精神,用中華兒女的智慧和力量,使我們的祖國振興而偉大,繁榮而富強。

什麼是“爭做時代新人”呢?就是讓我們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秉承先烈的意志,高舉紅色的火炬,繼往開來,走完先輩們沒有走完的路,走我們這代人特有的路。為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堅強自立、堅持夢想、勇往直前。

對,堅持夢想!正如阮閱的“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每個人都懷揣著一個屬於自己的夢想。然而,什麼是夢?什麼又是夢想?夢是期待,而夢想是堅強—是你把飄渺的夢堅持作為自己理想的勇氣和執著,是你對自己負責的最高境界。但捫心自問,我們又有多少人能夠成就自己心中最初的夢想?

我們的夢想,是一個簡單的信念;是一份對自己未來與生命的責任;是我們奮發向上的力量;也許,夢想只是二十歲的豪情壯志;也許,只是青春期的迷茫與衝動;也許只是一份平淡的渴望,渴望掌聲,渴望成功。無數的“可能”,無數的“希望”,因為我們的青春歲月充滿奇蹟,我們心中大大小小的夢,在生活的每一個角落裡芬芳瀰漫。總之一句話:先做最好的自己,再做更大的貢獻。

傳承紅色基因,做最好的自己,做更大的貢獻,放飛青春夢想。

生活就像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我們應該在痛苦中享受快樂,在苦澀中感知甘甜,在逆境中懂得堅持不懈,在困難中學會頑強拼搏……作為新時代的中學生,這應是我們的目標,我們的夢想,努力為中國夢而奮鬥,為祖國未來的蓬勃發展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將自己心中的夢想放飛!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讓我們在夢想的引領下,乘風破浪,傳承紅色基因,闊步走向我們的中國夢!

傳承紅色基因,爭做新時代好青年 篇14

國一作文 ,579字

我們現在的生活是多麼美好啊!要知道現在的辛福生活是來之不易,是革命先烈用他們寶貴的生命換來的,他們的犧牲換來了今天的辛福生活,換來了祖國繁榮昌盛,換來了我們的安居樂業。

在歲月的長河中記載了多少英雄兒女的事蹟:黃繼光是以何等堅強的毅力,拖著重傷的身軀爬到敵人的堡壘前,又一跌而起,犧牲自己的生命去炸碉堡;為了避免更多戰友的死亡,再找不到炸藥支鐵的情況,董存瑞在橋下高舉起炸藥,以身殉國……許許多多的英雄事蹟,讓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

課堂上老師給我們講他們事蹟的時候。過草地做飯用的鍋盆子還有他們穿的衣服是那麼破爛不堪。但是他們還是努力堅持了下來。他們身上的那種革命精神,是我們接觸不到的。但是他們是偉大的,他們為了趕走侵略者付出了一切,甚至是他們的生命。

多少年過去了?他們身上那種頑強,不怕犧牲,不怕困難的精神,卻深深感染著我們激勵著我們。他們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當看到鮮豔的五星紅旗徐徐升起的時候,你可曾知道在這面國旗升氣起來的時候,背後有多少故事嗎?這鮮豔的紅色象徵著革命更象徵著是誰讓它重新飄揚在這片天空之上。

雖然,他們不在了。但是他們身上的那種精神,卻讓我們一生受用不盡取之不竭。

老師說我們是祖國的花朵朵祖國的希望,祖國新一代的傳承人。因此,我們要好好學習,努力奮鬥。

在以後的時間為祖國獻出一份綿薄之力,做祖國堅實的後盾,成為國家棟梁之才。

傳承紅色基因 篇15

國一作文 ,394字

在抗日戰爭時期,湧現出了許許多多的革命先驅,他們付出了心血,在敵人的拷打下,依舊臨危不懼。

五星紅旗正在迎風飄揚,它的紅色是血色,是對祖國的一個承諾,是對祖國的赤膽忠心,才能使他們做出這種犧牲自己的事。

李大釗便是其中的一位,他支援革命事業,被反動派抓走,但他在監獄中還依舊在宣傳革命,第二天他臨死的時候還在宣傳革命。他被處以絞刑致死。這位偉大的戰士壯烈犧牲了,如果李大釗沒有對革命的這種熱忱,他能為革命心甘情願的付出生命嗎?

黃繼光是一位偉大的戰士,在執行一次任務時,他用身體堵住了敵人的機槍口,等到戰役結束時,他已經壯烈的犧牲了,他的生命就這樣結束了。

作為一名21世紀的青年,如今的生活是多麼的幸福,但是我們不能忘記,今天的幸福是革命者用生命換來的,對於如今的美好生活,我們更不能不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

我們應當努力學習,為祖國貢獻出一份自己的力量,這才不會愧對這面鮮紅五星紅旗上。

傳承紅色基因 篇16

國小五年級作文 ,483字

大家都知道,在抗日戰爭時期,我們中國先後湧出多位革命烈士,他們都是我們國家的英雄,是我們中國的脊樑。他們敢於抗爭的革命精神是我們應該學習的。這種革命精神在今天來看叫做紅色精神,而體現這種紅色精神的人稱為紅色英雄。現在,就讓我給大家講述這位紅色英雄的事蹟吧!

他就是黃繼光。在1952年10月,朝鮮的上甘嶺戰役打響了,黃繼光就是在這裡光榮的犧牲了。年僅21歲的黃繼光就這樣離我們而去。在攻打主峰時,黃繼光已身中4槍,但仍向敵人的火力點爬去,他手中的手雷在燈光下閃著光芒。隆!敵人的火力點被炸燬了半邊,黃繼光卻暈了。敵人又開始用機槍掃射,這時,黃繼光突然站了起來,用自己的身軀堵住了敵人的槍口。“衝啊!為黃繼光報仇!”這聲音驚天動地,這是來自戰士們憤怒的吶喊,他們要為自己的戰友報仇,為自己的祖國報仇,經過數小時激戰,敵人就被全部消滅了。

一代代愛國英雄和仁人志士用鮮血和生命,為我們鋪就了一條條通往現實中國夢的道路,這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托起了中華民族的脊樑。我們當代小學生要做的就是傳承這種精神,做新時代的小學生。用我們中華兒女的智慧和力量,使我們的祖國更加富強。

傳承紅色記憶,爭做新時代新人 篇17

國小五年級作文 ,661字

有一天週末,吃完早飯後,爸爸突然問我:“你想了解‘濰縣戰役’的故事嗎?”我問:“濰縣是哪?”爸爸告訴我,濰縣就是濰坊,解放前叫濰縣。我滿懷好奇的說:“好呀。”

於是,爸爸從網上給我找到了關於濰縣戰役的故事:戰役從1948年4月2日發起,我華東野戰軍山東兵團,在司令員許世友、政委譚震林統一指揮下,經過了6天大戰,殲滅國民黨軍殲滅國民黨軍4。6萬餘人,解放地區4000多平方公里,人口百萬。這場戰役,拔掉了國民黨所謂的“魯中堡壘”,進一步孤立了濟南、青島之敵,使膠東、渤海、魯中三大解放區完全連成一片,有力地推動了山東乃至全國的解放。爸爸跟我邊找資料邊聊天,不多時,人民解放軍在華東戰場上的第一個攻堅戰—濰縣戰役的始末就呈現在我的眼前。看著那些驚心動魄的戰爭,我不禁感嘆:革命先烈的英勇無畏、無私奉獻的革命豪情。爸爸這個看似小小的提議,不經意間讓我接受了一次紅色教育的洗禮。濰縣戰役中解放軍戰士“戰必勝,攻必克”的攻堅意志,“光榮的進去,乾乾淨淨的出來”的紀律意識,讓我肅然起敬,紅色基因深深紮根進我的靈魂深處。

今天的我,生活在濰坊這片充滿蓬勃朝氣的土地上,享受著革命先烈用生命為我們鑄就的幸福生活,成長在新時代民族復興的當下,倍感光榮與自豪。在聖榮小學“快樂學習,幸福成長”理念的引領下,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薰陶下,革命先輩的紅色記憶,為我指引了方向,樹立了榜樣,我會在以後的學習中更加努力認真,堅強刻苦,持之以恆。我也悄悄的為自己立下志向,要努力做一個:有夢想,愛學習、愛勞動、愛祖國,有作為的時代新人。

傳承紅色記憶,爭做新時代新人 篇18

國小五年級作文 ,502字

說起寫“傳承紅色記憶,爭做新時代新人”的作文,我立刻想到了一首詩: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

這是毛爺爺在長征途中創作的一首詩,寫出了長征的二萬五千里長徵的艱難過程,長征期間經過江西、福建、廣東、湖南、廣西、貴州、雲南、四川和西康等十一個省。翻越了越城嶺、都龐嶺、萌渚嶺、騎田嶺、大庚嶺、烏蒙山和岷山等十八座大山。跨過了湘江、烏江、金沙江、大渡河等二十四條大河。走過了荒蕪人煙的草地,總行程約二萬五千裡,於一九三五年十月到達陝北,與陝北紅軍勝利會師。

紅軍戰士們不畏艱難險阻,滿懷大無畏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藐視困難,不怕困難,戰勝困難,騰越五嶺,疾跨烏蒙,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喜踏岷山……紅軍戰士們前仆後繼,那一幕幕都是那個年代的真實寫照。

我們是新時代的年輕人,國家的未來,作為當代的一名學生,在新的長征中,我們應該肩上負載著怎樣全新的理想?“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們要讓“紅軍不怕遠征難”的精神,在學習中遇到的“大山”、“大河”看成“走泥丸”、“騰細浪”,一起書寫我們新的長征!

傳承紅色基因匯聚強軍力量演講稿 篇19

演講稿 ,1063字

紅色,象徵著光明,凝聚力量,引領未來。當我們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裡,翻開嶄新的課本,一次次捧讀寫滿了苦難與輝煌的革命故事;當我們坐在溫暖舒適的家裡,一次次聆聽祖輩們講起那些崢嶸歲月的往事,於是,在兒時的憧憬中便留下了紅色的印記。

紅色基因是中華民族的精神紐帶,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核心,它孕育了光照千秋的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等革命精神。先烈們,為求國家解放,民族獨立,人民幸福而英勇奮鬥,不畏犧牲,前赴後繼,用鮮血和生命,用信仰和決心,寫下了人類歷史上彪炳史冊的壯麗詩篇。

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徵,正體現了紅軍們不怕艱難困苦,不怕流血犧牲,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革命精神。其中有許多催人淚下的故事,令我們感動不已。

有一位普通的紅軍叫謝亦仙,過草地時,他分到了四斤乾糧,在行軍過程中,戰士們看到了餓慌了的母子三人,小謝就瞞著隊友把自己的乾糧袋給了他們。而他自己每天都吃些野菜,涼水充飢。最終小謝因體力不支,犧牲了。直到那母子三人來歸還這隻印著謝字的乾糧袋時,部隊的同志們才明白了事情的原委。謝亦仙明明知道在茫茫草地上,哪怕是一小袋糧食都是救命的寶貝,意味著一個人的生命,但是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他還是毅然地把自己的糧食給了那位母親,把生的希望給了老百姓一家三口。

紅色基因傳承以來,我們的身邊就湧現出了許多為國家為人民作出了傑出貢獻的仁人志士。他們是傳承紅色的時代先鋒:從雷峰到郭明義,從焦裕祿到孔繁森,從錢學森到吳孟森,從吳運鐸到丁曉兵,從蔣漢聲到白潔……他們的事蹟令人歎服,他們的品格光彩照人,他們的精神感動天地。他們用個人的奉獻傳承了紅色基因,我們又看到了無數人在傳承紅色基因:從1998年的洪澇災害到2003年的非典疫情,從2008年的雪災到汶川大地震,一直到現在的每一場大小災難,我們都看到無數共產黨人,上至總書記,總理,下至普通黨員;無數解放軍官兵,武警將士;甚至無數普通民眾,他們奔忙在救災最前線,用自己的行動書寫了一個個感人的故事,詮釋了紅色基因的傳承。

落後就要捱打!這是近代侵略史以來中國所得到的最大的啟示。葉帥《攻城》中說到:“攻城不怕堅,攻書莫畏難。科學有險阻,苦戰能過關”。目前,我國常規軍事力量在全球排名第二,陸軍軍事力量在全球排名第二,有33種世界頂級武器。我國憑先進的軍事技術,強大的軍事力量維護了國家的和平和人民利益。

今天,我們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裡,享受著一代代革命先烈,仁人志士為我們換來的美好環境,讓我們可以安心學習。我們一定要好好學習,鍛鍊身體以傳承紅色基因,為祖國的強軍事業奉獻自己的力量。

紅旗渠遊記 篇20

國小六年級作文 ,584字

寒假裡,我們全家人懷著激動的心情,來到了林州的靈魂—紅旗渠,紅旗渠於1969年建成,它是集全林州人(原林縣)之力,歷經10年所建成的一條人工天河,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

我們邊走邊遊覽這如詩如畫般奇特風景與這如雄獅般巍峨山石。不知不覺中來到了“創業洞”,洞全長63米,高5米,寬6。3米,潺潺的河水從洞裡緩緩流出,在巍巍太行山中尤顯水之珍貴。

而後我們到了驚險神奇的“一線天”,所謂一線天,就是兩座大山之間只有一條很窄的縫,大人只能側身一點點移動,我踏進兩山之間的石階,望向天空,只見一條線寬的長長的藍縫,襯托的太行山更加巍巍挺拔。

過“一線天”,我們來到了紅旗渠著名的景點“青年洞”,青年洞全長616米,高5米,寬6。2米,是紅旗渠總乾渠的咽喉工程之一,洞內全是鐘乳石,襯上燈光更是美輪美奐,洞外江主席題詞的“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的紅旗渠精神”更是讓青年洞有了靈魂,青年洞是紅旗渠水工建築和自然景觀結合最為精妙的景點。

遊了一天的紅旗渠,我感觸頗深,單看一個個山洞的尺寸數字,或許在科技發達的今天不足為奇,但在1969年科技並不發達,林州人民克服重重困難,奮戰於太行山的懸崖峭壁之上,險灘峽谷之中,逢山鑿洞,修成了全長1500公里的紅旗渠,引漳入林,終結了林州人民“水缺貴如油,十年九不收”的噩夢,作為林州土生土長的兒女的我,是幸運的,也是自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