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書賊觀後感相關作文20篇
偷書賊觀後感 篇1
觀後感 ,1001字在老師的推薦下,我去看了《偷書賊》這一部電影。即使這破電腦卡頓的要命,但是卻依然讓我堅持看完了。我真的感觸頗多……
人們紛紛躲進了防空洞,那漆黑不見五指的黑夜讓人心生恐懼,不敢有一絲遲疑。說不定一下炮彈就落地了。與其說黑夜讓人害怕,不如說是戰爭讓人害怕。近觀,人們的臉上彷彿都蒙著一層迷霧,是小孩的困惑,是大人的無助。
突然,微弱的燈光那處,傳來了美妙的音樂聲。哦,原來是那個不起眼的,頭髮花白雜亂的老人。他正是女主莉賽爾的養父。漸漸地,漸漸地。歡快的音樂使人沉醉。手風琴的一開一合都牽動著洞中每一個人的心。這麼暖心的一幕發生在二戰時期,提到二戰,無疑是人類歷史上無比悲痛的一幕,德國挑起戰爭,迫害猶太人,侵略其他國家。所以在看電影之前,我對德國人的印象也不是太好。恐怖血腥是戰爭的代名詞。可這些普普通通的老百姓有什麼錯,他們只是想安穩的過日子,他們也是正常戰爭的受害者啊。
人們圍聚在老人旁邊,坐在老人旁邊的那個小姑娘,便是莉賽爾了。可老人卻沒想到,不久後的一天,莉賽爾就“接替”了他的位置。
戰爭形勢愈加緊迫。就連莉賽爾的養父也被徵兵了。生死未卜。可防空彈卻不會管老人是否被徵兵。尖銳刺耳的警報聲再一次響起。這一次更嚴重了,炮彈巨大的威力讓洞裡不斷的調沙子。可憐的母親緊抱著自己的孩子,明明滅滅的燈光飄忽不定,害怕再一次湧上了人們的心中。
一個清脆明亮的童聲!“從前有一個男孩的鬼魂”。莉賽爾的聲音微微顫抖著。人們議論紛紛“是誰在講話中?”,但又迅速的反應了過來“別吵了,她在講故事!”這些議論宣告顯帶著一股欣喜的激動。莉賽爾學著養父的樣子,慢慢地給人們講著故事。她的聲音如同一縷明媚的陽光照進了這個小小的防空洞。人們的心安定了下來,漸漸進入了夢鄉。此時,莉賽爾的故事也講完了……
縱使外面的世界有千萬顆炮彈,但總有這麼一些人溫暖著你的心。當我們遇到困難時,也總有一些人無私地給予我們幫助和支援。無論是老師還是父母,甚至是陌生人。慶幸我們生在和平年代,沒有戰爭的恐懼。那為什麼還那麼多的悲觀主義者。相信吧,生活即使再艱苦,也終有甜的那一刻的。雨過天晴便是彩虹。
只是截取了幾個小小的片段來感悟這部電影,裡面還有諸多的畫面,小小篇幅,未能收盡。
偷書賊讀後感 篇2
讀後感 ,1602字“偷”來的人生
窗外,正是蟬鳴噪柳時。我在清涼的空調世界裡讀完了《偷書賊》這本書。莉澤爾這名“偷書賊”和她“偷”來的人生像一粒子彈,雖不大但卻精準地擊中了我的思想,灼傷了我的靈魂。
在那個弟弟死去、母親離棄她的冬日,莉澤爾偷到了人生中第一本書——《掘墓人手冊》,偷來了對文字的渴望與熱愛,在養父漢斯。胡伯曼的幫助下,她偷來了午夜的閱讀課,當漢斯注滿光輝的銀色眼眸注視著她時,她偷來了充盈的幸福感。從此,莉澤爾與文字結緣,密不可分。
在敵軍轟炸莫爾辛時,沒有任何的空襲警報響起,所以很多人都遭了殃,此時的莉澤爾在地下室裡書寫、重溫她的故事。整條希默爾街只有她一人倖存。她把文字記錄在紙上,鐫刻在心裡,而文字救了她。
思想被格式化、狂熱化的年代,人人只會喊“希特勒萬歲”的年代,要想安全就得隨身帶著《我的奮鬥》的年代,猶太人被趕盡殺絕的年代……這,是二戰時期;這,是納粹德國。有什麼獨立自由的思想可言?有什麼對人類的未來有益的文字可言?也許只有像莉澤爾這樣心靈沒有受到過汙染的女孩,才能感受到文字的魔力吧。
文字是莉澤爾與他人感情的紐帶。因為文字,她能在漢斯的朗讀下接受一本一本書籍的浸潤;因為文字,她接受了猶太拳擊手馬克斯自制的小書;因為文字,她得到鎮長太太的默許去書房偷書;因為文字,在敵軍轟炸的防空洞中,她朗讀的章節能讓所有驚恐的人們平靜下來……文字,在戰火紛飛的時候,會發揮出如此巨大的力量,會讓人發現人性的兩面。正如死神在最後說的:“人類,令我百思不得其解。”有人在殺戮、掠奪、發動戰爭,但也有人因為書和文字而被聯絡在一起,用故事的力量擁抱苦難,用文字堅定著自己的求生意志。
在戰爭年代,莉澤爾在收養家庭中,或許本應是悽風冷雨的人生。但她在漢斯。胡伯曼的啟蒙下開始讀書,在猶太拳擊手馬克斯的善意中結交朋友,同時也擁有了永遠的摯友魯迪。施泰納。這一切都源於那本《掘墓人手冊》,她本想以這本書作為母親和弟弟的紀念,卻沒想到這是她一切幸運和溫暖的契機,仍然是文字,使她擁有了這充滿情感的人生。在希默爾街被轟炸後,她一直活到很老很老,但我想這遠不是她用文字偷來的人生的終點站,她的靈魂將在死神的懷抱中一直走到很遠很遠……
故莉澤爾偷來了書,其實也偷來了人生。這個人生是用文字細細編織著的,好像一張網,托住了歡笑和苦難,承載著她與周邊人的情感。
反觀當下,這個物慾橫流的時代,精神若被軟化,文字或許起不了絲毫作用。我感到深深的憂慮:若是第三次世界大戰發起,又出現了像法西斯那樣的反人類思想,有多少人會被欺騙,隨即狂熱的加入,又有多少人會用文字把自己和他人聯絡起來,共同擁抱苦難呢?答案是未知的。莉澤爾和她偷來的人生告訴我們,唯有文字才能解救人們的精神,在不可預知的災難中用文字活下來,哪怕在絕望的境地。
古人在石壁上以石為筆,用文字製造文明;今人已經能用語音代替文字,但語音能像文字那樣儲存得那麼久,讓後世人都知道嗎?我們又正在創造一種什麼樣的文明呢?在災難來臨時,我們真的有足夠的力量去抵抗嗎?還是說只能帶著軟弱的意志服從,而不是用文字去發揮它的力量?
這用文字“偷”來的人生,令人深思,提醒我們文字在社會中擔任了什麼角色。我們創造文字,並不僅僅是為了發發微信聊聊天之類浪費生命的慢性自殺,而是要去做更加有意義的事情。
莉澤爾在有諸多禁忌的時代,要用文字去“偷”,而我們卻是在和平年代,可以光明正大得用文字充實人生。
願我們能用文字的力量抵抗一切苦難,像莉澤爾那樣活下來,不僅偷來了書,偷來了文字,還憑此偷來了溫暖充實的人生。
《天下無賊》觀後感 篇3
觀後感 ,772字記得早先少年時。
大家誠誠懇懇。
說一句,是一句。
……
從前的鎖也好看。
鑰匙精美有樣子。
你鎖了,人家就懂了。
——木心《從前慢》
《天下無賊》講述了一對賊在火車上保護一個民工的錢的故事。
看這部電影的第一個問題便是:既然是賊,為什麼要幫助這個農民工呢?
明明是第一次見面,王麗就認傻根當弟弟。僅僅是為了為肚子裡的孩子積德嗎?當然不是。她喜歡傻根的單純,受到這個淳樸、憨厚的農民工的感化,她的善心被激發出來了。傻根跟她講,在他們村子裡,一旦發現牛糞,就在它周圍畫一個圈,這樣第二天再來也不會被別人拾走,因為大家知道這裡的牛糞有主了。王麗被這樣的故事感動了,她知道社會中像傻根這樣的人不多了,她要圓他一個“天下無賊”的夢,不讓他純潔的心靈被這爾虞我詐的世界玷汙。
王薄保護傻根是出於對王麗的愛,為了達成她的願望。他在火車上不止一次地與扒竊團伙對抗,要不是對方頭目黎叔愛惜這個“人才”,他可能早就死了。在最後一次打賭中,王薄陪傻根去獻血,半路幫別人扶水杯,保護嬰兒……他的善心,使他中了對方的圈套。最後警察在火車上抓捕王薄和黎叔他們。王薄明明可以逃走,但他卻又一次為了傻根的錢與扒竊團伙頭目交手,最後錢搶回來了,而自己卻死在了火車上。他原本認為賊要當就是一輩子,無法翻身。但最終,他用生命換來了自己和王麗的心靈救贖。扒竊團伙成功被捕,傻根“天下無賊”的夢仍舊存在,他還沒對這個世界失望。王薄死後,警察真誠地對王麗說:等孩子長大了,他爸爸是什麼樣的人實話實說,不丟人!
電影總是虛構的,天下不可能真的無賊。多麼希望我們每個人都有一顆善良、純潔的心,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心中無賊,便天下無賊。
我要讀書觀後感400字 篇4
觀後感 ,599字昨晚(4月17日),學校給我們看了一部電影,看完之後,我的腦海裡萌生出許多感想……
電影中的主人公是一個一出生就被家人拋棄的殘疾孩子,他叫張強,非常渴望讀書,而收養他的張奶奶住在離學校很遠的山坳裡,又因為雙腿殘疾,不能正常走路,學校不接授此類特殊教育。張奶奶看著張強那種對讀書渴望的眼神,只能躲一邊偷偷流沮,因為張奶奶大字不識一個。可張強沒有放棄,硬是堅持天沒亮就起床,手拿兩個小板凳當腳使,一步一步攀大山,過河流爬向學校。看著這樣努力勇敢的張強,我的淚水在眼中打轉,多堅強的小弟弟呀!多渴望讀書的小弟弟呀!若有個好心人幫助他該多好呀!劇情就在此時出現了轉機,劇中的何老師被張強流利背誦課文的情境深深打動了,更被那句“我要讀書”的話震撼到了,努力爭取到了讓張強到她班讀書的資格,從此,何老師天天揹著張強上學。
劇中的何老師是個很了不起的老師,劇中張強對讀書的渴望以及那頑強的毅力,讓我不得不反思我們自己,身邊有袁芳這樣有耐心的老師、有兢兢業業堅守山區教育三十多年的老教師何社錄、有譚湘渝這樣一心只顧學生的好老師……還有爸媽陪伴如此幸福的生活,我們卻浪費,每天不認真的讀書,還闖禍,挑起事端,這樣看來,我們真的比劇中的小張強差太多了。我心中感到深深的愧疚,更多的則是在想:“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去好好讀書?”所以,我呼籲:“同學們,動起來吧!讓我們和張強在藍天下共同努力,認真讀書,好好學習文化知識!”
唸書的孩子觀後感 篇5
觀後感 ,523字12月6日的下午,學校組織我們去菊城電影院觀看電影。電影的名字是《唸書的孩子》,這部電影深深地觸碰了我的內心世界。
這部電影講的是一個叫路開的孩子,父母外出打工,他自幼跟著爺爺一起生活。路開每天唸書給爺爺聽。除此之外,還養了一隻叫小膽兒的流浪小狗。爺爺身患重病,不久就離開了人世。可憐的路開一直淚流滿面,他的爸爸媽媽也因此從外地回來。
有一天,路開的爸爸決定把路開帶回城裡,但路開堅決不回城,他的爸爸沒辦法,只好把路開先託付給班主任王老師,爸爸回城裡找所好的學校給路開讀書。路開每天在自己和爺爺以前往的房子裡哭泣,小狗一一小膽兒也每天安慰著他。時間一長,他逐漸對“堅決不回城裡”的念頭慢慢消失了,他同意和父母回城了。
路開與老師、同學們道別,興高采烈地拿著行李,牽著小膽兒和爸爸一同回城。但不幸的是,公交車不得帶寵物入內,小膽兒是一條狗。爸爸不得不逼路開放下小膽兒,上了公車。小膽兒是路開最要好的朋友,它拼了命的追著開動的大巴。路開的眼淚也奪眶而出……
本篇的故事結局是多麼可憐,其實,做父母很不容易。他們為你擔心,也不想讓你難過。劇中的路開也很可憐,爺爺死後,小膽兒又離開,這使他非常難過,在看的我們也為他感到很可憐,也很想伸出援手來幫助他們。
偷腦的賊讀後感 篇6
讀後感 ,454字讀了《偷腦的賊》,我感到人應該自力更生。
這本書是講一個人他偷走了11位名人在擅長的方面的全部知識,最後在被抓時,絕望地將所有的知識都銷燬,變成一個大白痴的故事。
讀了這本書,我感到非常氣憤,那11位科學家真是太慘了,甚至有兩位都快要成為歷史上著名的人物了,而這個賊卻在快成功的前一天將知識提取出來,放到自己的腦子裡,而自己成為了這一個名人,真是陰險狠毒“這還是一個人嗎?對,他已經不是人了,他貪婪,他瘋狂,複製知識也就算了,為什麼要再把原腦裡的知識都去去除呢?無非是為了讓自己成為出名的那一個!他們為了追求名利,不惜一切。他最終為了不讓別人得到這些知識,竟把自己的知識又全部消除了,這也算是罪有應得吧!
由著這個賊,我想到了比爾。蓋茨,他完全不在意財富,而且比爾。蓋茨的財富完全是用自己的力量得來的,即使多麼有錢,但他仍穿著普通人的衣服。
而書裡的竊賊偷別人的知識,他從不滿足,從不見好就收,更不自力更生,與比爾。蓋茨有鮮明的對比。
我們應該自力更生,憑自己的能力獲取知識和財富,這樣得到的財富才是真實的。
一封家書觀後感 篇7
觀後感 ,721字“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在古代技術落後的條件限制下,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只能通過書信來實現,所以古代的家書,以及家書中蘊含的情義,家風,情感以及文化已然成為了一種寶藏,等待著我們去挖掘和解讀,而《一封家書》這一大型文化綜藝節目就為我們提供了一個這樣有效的平臺,一個供我們分享感受,體會人生的平臺。
《一封家書》是一個充滿了歷史韻味、文化內涵的情感類節目,他的成功出臺不僅體現了國家對傳統文化的重視和保護,也側面反應了現代觀眾對歷史文化的傳承與弘揚,所以這一節目一經播出就受到了業界業外的廣泛關注,也受到了廣大觀眾的好評和肯定。
在《一封家書》的整個製作流程中,節目組在每一期都會邀請一些當下非常有影響力的明星參與進來,這些知名人物通過寫家書、讀家書、品家書的親身實踐號召大眾重拾傳統文化,引導大家重視傳統文化,確確實實起到了模範榜樣的帶頭作用,也的的確確推動了這一綜藝節目的發展與蓬勃。
當然,除了單方面的強調傳統文化之外,《一封家書》的節目組還致力於喚起人們深藏在內心深處的感情,鼓勵大眾善於傾聽故事,勇於表達愛意,敢於傳遞愛意。在節目中,通過閱讀一封封感情真摯的家書,通過傾聽一個個跌宕起伏的故事,我們可以深深體會到寫信人當時的心境,而那些心緒與想法正是我們每個人都不敢說出來的,不能表達出來的。至於那些飽含著思念,叮嚀,祝福,安撫,鼓勵的話語更是像一股股暖流一樣闖入我們的心底,讓我們明白每個人都對家充滿了眷戀,對家人充滿了愛意。
《一封家書》給了我太多太多的感動與感慨,它讓我明白家書是多麼美妙的一件事情,也讓我懂得了表達是一件多麼重要的事情,所以,在以後的日子裡,我希望我也可以寫下屬於我的家書,表達屬於我的故事,留下屬於我的記憶。
偷天情緣觀後感 篇8
觀後感 ,1677字最近看了一部美國老電影《偷天情緣》(又名《土撥鼠之日》,1993年首映),其內容不僅是陷入時間迴圈的男主與女主相愛後終於迴歸正常生活這麼膚淺,更是包含了男主在日復一日的土撥鼠紀念日所完成的性格改造乃至人格重塑。
他的人生觀每天都在蛻變
男主是氣象播報員菲爾,他所經歷的第一個土撥鼠紀念日並不如意,遇到難搞的老同學,踩到泥坑被嘲笑,預測天氣失誤,遭遇暴雨被困在城鎮,連洗澡都沒有熱水。可是比這些更糟糕的是,當他第二天醒來後,一切遭遇都與昨天那麼相似—他回到了昨天,並不斷重複昨天的故事
男主遭遇了自然科學難以解釋的現象,卻沒有人願意相信他。他希望第二天能迴歸正常,可明天仍是昨天,這一奇異現象撼動了男主長久以來的人生觀。隨著輪迴次數的增加,男主開始漸漸適應現狀,處理事情也得心應手,不再像第一天那般狼狽。
面對不斷輪迴的土撥鼠紀念日,他得到的結論是“今天不再需要為明天而活”。於是他暴飲暴食,沉溺聲色犬馬,肆意與女性發生關係,甚至違反法律,不必擔心這些行為會造成的後果。可是縱情而活的美好始終是短暫的,支撐這一行為的是對生活希望的極端消耗。
男主此時得到的結論相當美好,卻不堪一擊。
當生活失去目標與追求時,人生也就失去了意義;失去意義的人生就陷入絕望的深淵,就沒有了再進行下去的必要,而留給男主的選擇僅剩下死亡。於是,他死於爆炸,死於電擊,死於高處墜落,然後被送入棺材,卻又在第二天早上安然無恙地回到旅館的床上。就連死亡也無法脫離時間怪圈,至此男主每天被重新整理的人生觀就這樣定型了。
既然無法逃避這一切,不如好好地過這麼一天吧。改變開始了,他終於明白,人只有積極面對生活,才能讓無窮的同一天擁有意義,才能開發這一天的無窮可能性。
由“黑洞”蛻變為“太陽”
不同於始終熱情、積極、時刻為他人著想,被男主強烈追求卻難遂心願的女主,早期的男主表象上傲慢無禮、目中無人,內在上則是極端的自我中心,對他人漠不關心,永遠不在乎其他人感受,並將自己擺在高於其他事物的位置。
就像一個黑洞,他肆意汲取他人的能量,卻不散發一點光芒,因此得不到他人的尊重。為了與女主發生親密關係,男主充分地投其所好,設計了浪漫到夢幻的約會,可是當男主對女主說出“我愛你”並要求女主留宿時卻遭到女主的耳光。
女主大聲呵斥:“騙子”。
敏銳的女主識破了男主的目的,她清晰地意識到此時的男主並非愛他。即使時間輪迴,約會經過一次次的改良與重複,女主仍然堅決地給出了耳光。
男主起初一次又一次地嘗試追求女主是處於執念或不甘心,然而與女主一次次的相處改變了男主的觀念。男主愛上了女主。在某一次輪迴時,男主成功說服女主相信他所處的境遇,用真誠打動了女主,他們終於可以在一起了。可是第二天,男主發現枕邊人已消失不見,時間依舊輪迴,即使早有心理準備,男主仍然受到了很大打擊。
數次自殺未遂後,男主開始了他的蛻變,開始給予身邊人力所能及的幫助。直面乞討老者的死亡,經歷無數次輪迴都無法挽救老者的生命,如此經歷讓男主真正成熟起來。原本自私冷漠的人格已徹底消失,男主開始強化積極的自己。無窮的時間給予他充足的資本以學習各種技能,還有音樂、雕刻等藝術。他充分記憶每個節點的時間,並在每一輪迴都及時伸出援手。
影片省略了男主強化自己的過程,但就其改變之大,他付出的時間至少以十年計。終於,男主變得貼心,可靠,得到了身邊每個人的尊敬。他放散出大量溫暖,解救他人於困境,猶如太陽,也理所當然為女主所傾心。
再一些感想
電影對男主心理狀態的刻畫十分真實,他的無力感,崩潰感,追求新生的大徹大悟都切實地打動了我。我也因此明白了,不同的生活態度帶來的人生樣貌是截然不同的。
也許,自私冷漠的人只能在自己的世界裡閉關鎖國,而心懷溫暖的人才能真正融入他人的世界。說什麼,人只是為自己活著,連維繫親情的實質都是利益,人與人之間只是孤島,人永遠無法做到與他人感同身受,也許擊破這些魔咒的存在是發自內心對待他人的溫暖與愛。
世界本來冰冷無情,但人卻能主觀地製造溫暖。如果你未曾溫柔地對待他人,又怎能要求他人溫柔地對待自己呢?
綠皮書觀後感 篇9
觀後感 ,2588字(一)
1862年,美國第十六屆總統林肯發表了《解放黑人奴隸宣言》;1963年,馬丁路德金在林肯紀念碑前發表了關於黑人民族平等的著名演說《我有一個夢想》。故人已去,宣言猶在。
在美國的種族抗爭歷史中,曾經出現過一本非常重要的黑人專用書,其作者是黑人郵遞員維克多格林。他在書中整理了美國當時可以供黑人入住和就餐的旅館和餐廳,免得他們誤闖了不該去的地方而被打死。說白了就是一本黑人旅行手冊,是為黑人專門定製的救命書—這本書就是1936年出版的“綠皮書”。
2018年9月,同名電影《綠皮書》在多倫多國際電影節首映;2019年3月1日中國內地正式上映。聽說這電影的口碑難得的好,我就借週末回家的時間特意去看看,看後果如其言。
(二)
託尼是一位白人,由於工作的夜總會關門裝修,為了維持生計,他亟需一份工作。有個朋友建議他去參加一位音樂博士為尋找司機所舉辦的面試。到達豪華公寓後,他發現這位博士是個名叫唐的黑人古典樂鋼琴家,鋼琴家正需要一個司機,負責他舉辦南方巡演時的接送工作。
當然,兩人心裡都十分清楚,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種族隔離嚴重的南部地區,他們很容易身陷麻煩,但託尼需要錢,而唐需要一個能照顧他的專業司機。兩個人上路了,一路上託尼把唐保護得很好,每一場演出準時到達,鋼琴保證是斯坦威的。託尼欣賞著臺上的唐出彩地演奏,在給妻子寫信的流水賬裡驕傲地介紹著唐,誇他有多精彩有多棒。
每一場唐的演奏結束後,底下的白人權貴們都會為他鼓掌,侍者彎腰說著恭敬的話,卻禁止他走進正規廁所,並客氣地指向花園裡用木頭搭的專供黑人使用的臨時簡易廁所。唐有骨氣,他堅決不用,寧願開著車回一趟酒店解完手再回去表演。
聖誕前的最後一場表演開始前,唐被禁止在高檔餐廳用餐。他離開了,丟下了所有期待他表演的白人們,頭也不回地離開了不住請求他的白人主管,離開了這個充滿歧視的華麗的酒店。
為了打破種族歧視,為了自由,唐冒著風險走這一趟南方之旅,和一位本來也看不起黑人的白人託尼,一起完成了兩個月的演出。託尼也在一場場演出中,感受到了唐的魅力。他們走出充滿種族歧視的豪華酒店,走進了全是黑人的小酒館。在酒館裡,唐彈起了黑人音樂,大家都為他歡呼雀躍,黑人樂隊也和他一起愉快地演奏。唐笑了,第一次,在舞臺上笑得如此開心。
聖誕前夜下雪了,他們開始了艱難的返程。路上託尼實在太累了,以至於唐開著車把睡著的託尼送回了家。託尼邀請唐一起過聖誕,唐卻識趣地離開了。託尼的家人們團聚著,其樂融融,而唐一人安安靜靜地坐在偌大的公寓裡,聽著窗外的聖誕歌……託尼並不開心,好像少了點什麼。
門鈴響了,託尼拉開門。是孤獨的唐,他從超級住宅又來到了託尼家,懷裡抱著一瓶酒。黑白兩人,無需多言,他們擁抱一起:“聖誕快樂!”
(三)
唐是一個活得像白人一樣的黑人,知書達理,為了自由行動著;而託尼是一個活得像黑人一樣的白人,油嘴滑舌,卻膽識過人。在這部電影裡,早已固化了的種族人設被巧妙的對調了:精英黑人,底層白人。
這一黑一白,一路走來,一路艱辛。唐所見證的種族歧視程度遠比他所想的更加過分:只准入住黑人酒店,不被允許上白人衛生間,不允許試穿西裝,不允許和白人同桌吃飯……這一切都在一點點選垮唐的內心,也在慢慢改變託尼的立場。
剛開始的託尼煙不離手,髒不離口,生活窘迫,卻保有白人種族歧視者的傲慢。他拒絕接觸黑人使用的東西,會偷偷把來家裡幹活的黑人用過的杯子丟到垃圾桶。然而,迫於養家餬口的無奈和壓力,他不得不為黑人唐做事。一路做事,一路磨合,他們之間日益理解,友情日漸加深,託尼也開始無法忍受那些歧視者。託尼揪著酒店經理的衣服質問為什麼,唐只是想在這家餐廳吃飯而已;流氓警察辱罵著唐,託尼生氣地大打出手;唐被白人混混在酒吧暴揍著,託尼丟下手中的披薩跑到酒吧救了滿臉傷痕的唐,唐聲音顫抖著說:“我只是想喝點酒。”
為了演出效果,唐坐在化妝鏡前用棕褐色的粉底遮住自己受傷的臉,眼眶溼潤,多麼無奈和無助。一個午夜,託尼接到了警局的電話,當他趕到那裡時,唐和一個男人被銬著蹲在角落裡。託尼設法賄賂了警察,唐被放了,唐說他只想活得像個正常的人。
無論做了多少努力,他們倆依舊改變不了任何事情。為了尊嚴,託尼只能拖著絕望的唐在最後一場表演開始前離開酒店,宣佈罷演。
他們前往北卡羅來納州,車在路上突然拋錨。路邊的田野上,穿著粗服麻布衣服勞作的黑人農民們,看到這不尋常的一幕,紛紛停下手裡的活,滿臉疑惑地看著這從未見過的場景。原本應該是與他們有相同境遇的黑人唐,卻西裝革履,享受著白人服務,竟生活在截然不同的上流社會。
田野裡的那些黑人農民的眼神特別真實,那眼神裡的疑惑如針一般扎著他的心,也深深刺激著觀眾的心。
而對唐而言,他也不能坦然面對這種不同。
他懂藝術,有文化,卻必須忍受來自白人和黑人兩種不同的眼神。白人從心底裡還是瞧不起他,而黑人的底層生活,他又從未真正體驗過。
在那個大雨滂沱的夜裡,託尼為了安慰唐,說唐不像個黑人,唐卻生氣了。唐絕望地衝著託尼喊:“我不像個黑人,也不像個白人,甚至不像個人。那你告訴我,我是什麼?”
“我是什麼?”這是來自唐,來自一個黑人的問題。
唐完全可以待在城堡一樣的房子裡,坐在國王椅上優雅地彈琴,而不是狼狽不堪地開什麼南部巡迴演奏會。這一程,唐不是真的要巡演,他是要去南部,去找回自己。
(四)
在《綠皮書》的前言中,格林寫道:“在不久的將來,這套書將不會再出版。到這本書停止發行的那天,我們的好日子就到了。因為,這意味著我們可以去任何想去的地方,不必再受如今尷尬歧視之苦。”
直到將近三十年後的1964年,《民權法案》頒佈,種族隔離制度的喪鐘終於敲響了,《綠皮書》也終於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
顯然,這本書見證了那個畸形的年代。
任何時代,每個角落,每種制度,觀念的改變都相當不容易,都需要那些有勇氣的人,不斷地挑戰世俗的偏見與傲慢,用實際行動去感化人心,去說服世界,直至一切慢慢改變。
當託尼問唐的夥伴為什麼唐要白白承受這些痛苦走這一遭?唐的搭檔這麼說:
“僅有天才並不夠,改變人們的觀念還需要勇氣。”
是的,《綠皮書》裡的扭曲歷史需要不斷被反思,這反思不僅需要智慧,更需要勇氣。曾經歷史的傷痛被當下的電影激活了,這是為了驚醒,亦是對前輩先行者的致敬。
《綠皮書》觀後感 篇10
觀後感 ,1088字這是一部碰撞人性的影片。—題記
《綠皮書》才上映了幾天,便獲得了一大波好評,並且獲得奧斯卡最佳男配,最佳影片等多項榮譽。該片主要講訴了一位白人混混託尼。利普,因為原來工作的地方倒閉,不得不為一位黑人鋼琴家唐。雪利當司機,一路上,他們彼此成就,最後跨越了種族歧視,成為親密好友的故事。
劇情不算特別起伏,但也一環扣著一環,緩慢的節奏讓人有足夠的空間思考。影片中,種種對黑人的不公讓人不禁倒吸一口涼氣,這位著名的鋼琴家因為是“有色人種”所以不能彈奏貝多芬、肖邦等歐洲大家的作品,出來演出不僅要受到別人異樣的目光,還要面對一次次侮辱和欺凌。而相反,他的司機託尼,因為是白人,哪怕是個小混混,到哪都能受到別人的尊重,這顯然十分不公。
但是當我們在譴責電影里社會對黑人的種種約束時,我們也該好好反思:如果非洲地區的國家十分強大的話,還會有人敢當著他們的面叫聲“黑佬”嗎?在人們的印象中,非洲就是窮、髒、落後的代名詞。而問題就在這裡,當一個國家落後的時候,就會面臨強國的欺凌。世界本就是弱肉強食,“落後就要捱打!”這永遠是一條不變的真理。
其實每個人都擁有反抗的機會,但就是因為科技的落後和印刻在人們腦中的奴性,將這個原來創造了文明的地區停滯不前。當人類用木棍打鳥獸時,非洲人民用智慧發明了迴旋鏢,這樣更方便於捕捉會飛的禽類;當人類無奈於生老病死時,古埃及人民的醫術也是超過當時的所有國家。可當人類發明了手槍、炸藥、飛機、大炮時,他們依舊停滯在這現有的文明上,沒有絲毫革命性的改革和變動,受人打壓時也沒有反抗的能力。
而我們中國,也曾今有過灰暗的時期。清朝末年,八國聯軍在中國領土上燒殺搶奪“滿載而歸”;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對我們南京的大屠殺,日本人踐踏在以中國人的屍體築成的板油路上,狂笑不止……是什麼讓這些毫無人性的官兵肆掠我中國的人民?是當時的落後,是落後讓那些滿臉堆笑的日本屠夫,踩在我們中國人的身體上輕蔑地說聲“支那人”。
但不同的是,我們中國人有著強大的信念所支撐!“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些千古名句激勵著我們每一代中國人。所以,今天,我們才能夠讀出這樣的句子“在無數藍色的眼睛和棕色的眼睛之中,我有著一雙寶石般的黑色眼睛!我驕傲,我是中國人!”
在這部影片中,許多鏡頭都值得生活安謐的人們思考:其實你的自信並不完全來源於你的優秀,更在於你背後那個強大的國家!白種人、黑種人、黃種人…沒有誰比誰高貴,多的只是那一點自信!
我覺得《綠皮書》這部電影不僅是讓人們放下種族歧視,更告訴了每一個人:不管你是誰,都有獲得成功的權利!
《綠皮書》觀後感 篇11
觀後感 ,700字臨近三八婦女節,我的心情十分激動,因為當天下午會放假哦!三八節早上,媽媽對我說,下午你和同學去看電影《綠皮書》吧,它得過奧斯卡金獎呢!一聽是看電影,我來了興致,而且評分9。6的好電影呢!
下午和同學約好,我們來到萬達影院。這是一部喜劇,講述了白人託尼找到了一份工作—做一個黑人演奏家的司機。一路上風景優美,曾幾次因鋼琴家雪利是黑人而受排擠,託尼都保護了他,託尼也從他身上學習了很多,二人漸漸成為朋友。
電影中有許多幽默的地方讓我哈哈大笑,最有趣的是,託尼在吃熱狗比賽中吃了22個,得了第一,真厲害!託尼曾是一個極衝動的人,一發火就動手,力氣很大。但他認識雪利教授後,沉穩的教授耐心地說:“不是什麼事情都能用拳頭解決的。”他於是不再衝動,有次看到有人想打劫他們,他沒有動手,只朝天開了兩槍,嚇跑了他們。我看了也若有所悟,做人不能太沖動性急,心急吃不了熱豆腐,需耐下心來,細心走好每一步,做一個沉穩的人。
託尼的勇敢、自信,對教授的忠誠很值得我學習,而教授的精神,也感染了託尼。託尼在仍下一個飲料瓶時被教授阻止了,我要為他點贊。教授在遭受外人排擠和歧視時,沒有憤怒地動手,而是用出色的口才回擊他們,捍衛了尊嚴,我要為他鼓掌。當他彈奏起悠揚婉轉的樂曲時,我由衷地佩服他堅持的毅力……教授的內在美還有許多,他不易憤怒衝動,看上去英俊文靜,雖是託尼的老闆,但不奢華驕傲,十分樸素。他真誠地幫助託尼寫信,聖誕前夕,託尼太太還熱情擁抱了他……教授是堅強的,雖受歧視,也很孤獨,但仍考雙手創造出美好人生,雪利教授的人格魅力深深震撼了我……
託尼這段旅程是美好的,看完電影我心中也充滿美好。真是一部好電影!
綠皮書觀後感 篇12
觀後感 ,992字在週六,媽媽帶我看了一部有意義的電影,名叫《綠皮書》。看完它讓我感受很深。
故事發生在一個“端著”的僱主:黑人爵士鋼琴家唐雪利和一個有豐富工作經驗和能及時處理麻煩的員工:託尼利普之間。他們要去美國的南方著地演出,和唐雪利一起演出的還有兩位提琴家。他們一行四人在這個演出之旅裡面發生了不少的插曲和感人的故事。我最喜歡就是唐雪利和兩位提琴家的演奏,他們的三重奏是我聽過最好聽的音樂了,簡直可以形容是我聽過的最頂級的音樂了。大家可以去網上查檢視噢!在這部電影裡讓我感到非常驚訝的事情就是當時社會嚴重的種族歧視,鋼琴家唐雪利面對事情的體面和周到,細心,隱忍,無論當時白人怎麼拒絕和歧視他,他都會隱忍下來,不會用粗暴的方法對待人。後來,他們的演出順利完成了,因為託尼利普要趕回家裡與家人共度聖誕節,由於長途駕駛,他非常疲勞但他又著急。鋼琴家為了這位好朋友,親自駕車讓託尼在車裡好好休息。鋼琴家雪利是獨自居住的,在大家都歡度聖誕時,他想到了自己的好朋友託尼。唐雪利拿著一瓶香檳來到託尼的家,這時我忍不住激動的淚水流了下來,人與人之間是平等的,他能和好朋友的家人一起歡度聖誕節!太棒了!
下面我來講一下片中的趣事吧!託尼在陪伴鋼琴家出門前,託尼的妻子交代託尼要經常給她寫信,於是,在途中每次早上出發前,託尼都會邊吃早餐邊寫信,餅乾碎和飲料常掉到信紙上,人物特點與性格生動地呈現了出來。直到一個早晨唐雪利看不下去了,便問他:“What are you writing?” “Letter”託尼答道。然後唐雪利拿起他寫的信看了一下,一讀就說:“你寫的是流水賬啊!Dear寫成鹿的意思啦,來!讓我教你寫一些有詩情畫意的信吧!”當託尼妻子收到了這些信的時候,她開心得與家人分享她的快樂。最後在唐雪利和託尼工作快結束的時候,一天託尼和往常一樣寫信,唐雪利拿過託尼的信看了一下,什麼都沒說,笑了。
在生活中,互相幫助也是我的習慣,有一次我在放學的路上碰到住在我家小區住的小東,他買了好多東西,看他提著重重的東西,我馬上跟他說:“我幫你一起拿吧。”他開心地笑了。
這真是一部有意義的電影,它讓我們明白了人與人之間要互相尊重,要平等,這樣大家都會有和諧的生活。
神奇飛書觀後感 篇13
觀後感 ,797字《神奇飛書》裡有著書與人的感情。有時悲傷,有時快樂,有時神奇,有時充滿死亡。
“我”從充滿死亡的龍捲風逃過一劫後,整個世界成了一片廢墟。房子塌了,書被吹飛了,人死了……最可怕的是書上的文字吹飛了。世界上沒有了書,似乎沒了感情,充滿了悲傷。世界缺少了最需要的書籍,人間灰暗了下來。簡直就是廢墟中的廢墟。
“我”離開了城市,一路流浪,似乎想找到唯一的幾本書。但實現這個願望好比上刀山、下火海那樣難。但“我”沒放棄,一路尋找。
啊,是——它,是它!它就是“我”要找的東西——書籍!它,給了“我”找回漫長人生道路的方向,給了“我”快樂,給了“我”真正有活力的生活!
“我”終於來到了真正的天堂——書籍世界。在這裡,許多知識鑽進了“我”天寬地厚的腦袋裡。
一天又一天過去了。不久後,“我”成了這裡的主人。當“我”發現有一本書病倒時,就千方百計想救它,但最後還是沒效果。當我看了這個情節後,想:書籍是多麼多麼的重要呀!我們不能讓書籍對主人失望。後來,“我”聽取了書的建議,於是鑽進了書的世界。一天、一週、一月、一年……過去了,“我”經歷了死亡、悲傷、神奇、快樂等事,已經白髮蒼蒼,但“我”讓周圍的人都愛上了書,“我”的一生也沒有白活。
最後,我看完了電影,想大叫:“書籍,我永遠永遠愛你!”
神奇飛書觀後感 篇14
觀後感 ,802字一天,有個男孩在他家的陽臺上讀書,寫書。突然天變暗了,風也大了,書上的很多字母都飄走了,連電視機、房子也吹走了。男孩死死地抱著電線杆,但還是被吸進漩渦裡面。
大家都被吹到一個暗暗的地方,那個男孩看看這本書,裡面一個字也沒有了,男孩傷心極了,失去了笑容,再也開心不起來了,整個人都變成了灰色,他開始了流浪的生活。
又一天,他在路邊看見了一位書仙,他仰望著書仙,心想:書怎麼會飛呢?男孩也想試試,他把書??啊??啊!書還是落下來了。書仙看了,跟自己旁邊的書嘀咕了幾句,好像說:“帶這個男孩去我以前的地方”。話剛說完,只見草地變綠了。那本書向他揮動著,像在說:“你好!請來這裡!”書帶他來到一個有著很多書的地方。他看見有的飛書在跳舞,有的飛書在彈琴。男孩慢慢地靠近它們,不知不覺地他也跳起了美麗的舞來。他的身體不再是灰色了,臉慢慢地紅潤了,還不時地發出歡笑聲,整個身體慢慢地變成了彩色,飛書們給他歡呼,男孩喜歡這裡!
他每天都睡在書床上,早上,書床響起了鬧鐘,男孩不願起床,書床很生氣,它想了個辦法,直立著自己,可男孩還是很困,一動不動,書床只好給男孩穿上衣服,還拉著他吃早餐。吃好早餐,男孩開始忙碌了,他先給書本吃字母餅乾,再給書本穿衣服,最後他到外面寫作。每天寫完的書,他都給別人看,大家看了,身體就變成了彩色。
一次,男孩發現有一本書破了,他把書舔了舔,可沒有用,一旁的飛書做了做手勢,男孩知道了,要讀這本書,他讀啊讀就進入書中了。
漸漸地,男孩老了,他走了,男孩留下了他寫好的那本書。書本們很傷心,它們覺得再也沒人來讀它們了,就在它們傷心時,突然來了一個小女孩,男孩寫的書在女孩手裡,女孩的身體變彩色了,女孩把它們帶到了大家的身邊,哪些書也不再傷心了。
我覺得這個故事是要告訴我們看了一本書後,不能就扔在那裡不管,要反覆讀反覆看這本書,書才會有生命。
綠皮書觀後感 篇15
觀後感 ,9205字【最簡單也最困難——《綠皮書》觀後感】
八(8)孫陶然
我一開始看到這部電影時,覺得這個電影一開始這麼混亂 ,那後面不會更亂吧!我提著好奇的心把這部電影看完了。
在以前的美國中有很多的黑人,他們在社會中是沒有地位的,他們經常會受到白人的歧視。在電影的開始託尼是一個街頭混混,他也是一個十分歧視黑人的人,在他妻子請了兩個水電工到家裡來修水管,修完後倒了兩杯水給他們喝,被託尼看到了,託尼雖然沒有正面表面表達出來而是在他們走之後把他們喝過的水杯丟進垃圾桶中,他妻子倒垃圾時看到了也只默默地把杯子撿起來。後來因為要賺錢去給黑人唐雪莉博士當司機兼保鏢,一開始唐雪莉一直嫌棄託尼十分吵,在一次演出後,車子在加油站停下時,託尼看到一塊玉石,託尼看了看地上有一塊於是撿了地上的那一塊放在了自己兜裡,這一幕被唐看到了,於是他教育託尼去付錢,就這樣託尼在唐的一步步教育下從一個混混變成了一個有著正義感的人,最後一場演出因飯店老闆對黑人的歧視,他們沒有演,他們到了橘鳥酒吧,那是一個黑人酒吧,唐在那找到了屬於自己的快樂和自在。回到那個紐約後,唐和託尼成了朋友。
在唐和託尼的八週的巡演中,都努力去改變對方。唐是一個外表十分溫文,高雅的人,但內心十分複雜的人。託尼是一個外表十分大大咧咧,十分暴躁的人,但內心十分細緻善良。他們兩個人都沒有要改變對方原來的樣子,都在默默的改變對方,唐在各方面比如教會他了不能偷東西;在亂扔垃圾時,會把車倒回去讓他把垃圾撿起來,在衝動時要忍住,不要亂動手;託尼會在一些時候給唐一些建議;在唐有危險時去救他;在唐失落時給他開心比如在一開始的唐沒有吃過炸雞,託尼買了一桶全家桶會和唐去分享;在白人酒吧救唐。唐所見證的種族歧視程度遠比他所想的更加過分:只准入住黑人酒店,不被允許上白人衛生間,不允許試穿西裝,不允許和白人同桌吃飯……這一切都在一點點選垮唐的內心,也在慢慢改變託尼的立場。託尼也從剛開始的煙不離手,髒不離口到後來為唐戒掉了煙,髒話也漸漸變少了。當唐被白人混混在酒吧暴揍著,託尼丟下手中的披薩跑到酒吧救了滿臉傷痕的唐,唐聲音顫抖著說:“我只是想喝點酒。”後託尼開始了對唐改觀和同情,開始覺得種族歧視的可怕也漸漸的開始對種族歧視的淡化。
在最後的聖誕夜上託尼在家庭宴會上唐的突如其來讓託尼感到十分的驚喜,唐一開始覺得託尼的家人不歡迎他,但後面的又是讓位置又是拿盤子讓唐感到十分的開心,可以感受到唐他內心的那種感覺。
這部影片講述的是一種在美國的種族歧視,白人託尼和黑人唐雪莉在巡演中慢慢的改變。唐是一個活得像白人一樣的黑人,知書達理,為了自由行動著;而託尼是一個活得像黑人一樣的白人,油嘴滑舌,卻膽識過人。這部影片中還有一個角色是託尼的妻子,她是一個善良,沒有一點種族歧視的人。
這部電影之所以獲得奧斯卡電影獎在於把固化了的種族人設巧妙的對調了。最後分享一條我在網上看到的一句話格林寫道:“在不久的將來,這套書將不會再出版。到這本書停止發行的那天,我們的好日子就到了。因為,這意味著我們可以去任何想去的地方,不必再受如今尷尬歧視之苦。”
【《綠皮書》觀後感】
八(8)柯蘇冉
看完後,感觸很大。
影片的故事起伏不大,是僅僅的敘事,卻給人深深的震撼。
兩位主人公的幾次上車下車,預示著兩人之間的微妙改變。
從拿到手的綠皮書開始,肯德基、幸運石、寫信、遇難、化險,在走走停停的過程中,兩個人逐漸敞開心扉,接受自己,解除偏見,互相尊重。
剛開始託尼對黑人的成見大家是有目共睹的,影片開場不久就扔掉了兩位黑人員工喝過的杯子 。到後來成為雪利的司機,他從開始的桀驁、偏見,到後來見證了雪利的優秀,接受了雪利的優秀,同時被這種優秀所感染。
雪利本身是個足夠優秀的人,一般來說跟託尼這個老粗在一起理應學不到什麼,但他卻得到了走出孤獨的勇氣。
在電影中隨著旅途的進行,我們能看到兩人相互影響,不斷改變與成長。我覺得,這種看得見的成長才是最打動人的。
在影片中,雪利博士是一位極富教養的鋼琴家,理智地剋制自己所有的情感,將自己訓練成一位優雅而憂鬱的貴族。然而這樣的他,是不快樂的。他屬於黑人中的異類,白人中的笑話,他永遠無法融入這個世界。然而託尼出現了,他拿著炸雞告訴雪利:“我父親曾經說過,無論做什麼,都要百分之百地做,工作就工作,笑就笑,吃飯的時候要像最後一頓。”
最終,雪利博士敞開心扉,接過了託尼的炸雞,走出了寂寞,更是收穫了一段珍貴的友誼。
影片的結尾,雪利敲開託尼家的門,當託尼向家人介紹雪利後,寂靜無聲,面面相覷。而下一秒,眾人歡慶,將雪利擁入房間。託尼的夫人擁抱著雪利“謝謝你幫他寫那些信”與“謝謝你把丈夫分享給我”相呼應,是如此溫馨。
【中間者——《綠皮書》觀後感】
八(8)董釗愷
看完這次奧斯卡獎最佳電影《綠皮書》,令我有了很深的感觸。
這部電影所要講述的不僅僅是主人公託尼和唐納德·雪利之間那跨越種族的、無比深厚的友誼,電影還想告訴我們的還有很多。
且拋開兩位主人公,從另外一個角度思考,這部電影裡只出現了三種人:白人、黑人,還有一種“中間者”。其中前面兩種是兩個完全的對立面,互不干擾,兩派人各有各的生活。
但還有一種“中間者”,就似黑與白之間那顯得有些多餘的灰色,這種人不被白人或黑人接受,只能自成一體。他們就像一群流浪者,尋找不到自己的歸宿。
而託尼和唐納德就是這樣一類“中間者”。在電影中有一段場景,在託尼和唐納德從拘留所放出後,託尼說過這樣一句話:“老天,我可比你黑多了!”這句話看似調侃,卻引起了我更深的思考。託尼所指的“黑多了”其實不代表面板上的黑,更多的是在說他的生活,因為他身為白人,卻在過著黑人的拮据生活,到熱狗店裡比賽誰吃的多,依靠這種方式去賺錢,是吃了上頓沒了下頓,託尼的生活方式與黑人無異。在白人堆裡,他覺得自己窮的像一黑人,在黑人堆裡,他又從來沒有被這個種群所接受,因為他們評判的標準是膚色。
著名鋼琴家唐納德也是如此,他打小就非常刻苦地學鋼琴,用自己的努力脫離了貧窮,這本來是一件很值得開心的事情,但是當他好不容易擠進白人的階級社會中,他卻發現自己從未真正融入進去。上層社會的白人花錢請他來為他們彈鋼琴,借藝術的造詣讓他們感到自己是有教養的。演出完畢,臺下一片排山倒海的掌聲,但這掌聲僅僅是致敬藝術,而不是對唐納德的讚美。當他走下臺的那一瞬間,只不過是個黑鬼,不配受他們白人尊重,甚至連酒店的廁所都不讓進,不能在酒店用餐。
這讓我們也明白了一點,我們所生活的社會就是如此,白人如果沒有資產,他就只是白人社會中的黑人,而黑人,再高的成就,再多的資產,也只不過是黑人,他們永遠都改變不了膚色帶來的歧視,永遠都融入不了白人的上流社會,這是很長一段時間都無法改變的刻板印象。
我們所要關注的不僅僅是當時這個大環境下的種族歧視是有多麼嚴重。如果僅僅是呼籲停止種族歧視,那我覺得對電影的理解還遠不夠深刻。
我們要透過現象看本質,我們需要更多地關注像託尼和唐納德這樣的人。
他們既不黑,又不白,只是一群“中間者”罷。
【人生苦短,但請別放棄希望——《綠皮書》觀後感】
八(8)林心泉
我總感到這個世界博大、慈愛、寬容,自然允許各種各樣的人存在,她一視同仁,讓他們生活在同樣的陽光下。
託尼和雪利博士坐在車裡吃炸雞,我認為是《綠皮書》的高光片段之一。不關乎階層和種族,兩個人只是開懷地吃著炸雞,雪利博士把雞骨頭扔出車窗的時候像放飛一隻鳥。讓我想到他一生如何有過這樣恣意快樂的時刻呢。雪利博士的確擁有華麗的好生活,但白人給他的只是假惺惺的尊重,他貧窮的同胞也不接受他,他沒有歸處。所以,他也在別人不知道的時候苦苦掙扎在自己的不幸裡。聲淚俱下的雨夜,託尼第一次能夠剝開博士高貴、矜持的外表,看一看真正的他。本質跟自己一樣,胸腔裡流淌著熱血,心頭有愛有恨。
那個平安夜,博士全情投入地彈奏,為美麗難忘的夜晚,為平民酒吧裡熱情洋溢的客人,為他自己。他樂在其中,姿態飛揚卓越,勝過任何一次於奢麗的大廳。最後,是博士把託尼送回家,那個其樂融融燈火通明的地方,有人在等他,而博士獨自回到輝煌的寂寞宮殿。我以為又是冷酒一般悠長苦澀的結局,但敲門聲再次響了。門開的一剎那,寂靜無聲,面面相覷那一刻,我真有些擔心託尼的親人會把雪利拒之門外,幸好,下一秒,眾人歡慶,把他擁入了房間。
天地之間,雪利博士孤身一人,朝著無盡的黑暗前行。但幸好託尼伸出了一雙溫暖的手,拉住了他,拉住了那一絲希望。我們每個人都盼望有一雙手在無助的時候來臨,有時生活會給你很沉重的打擊,但請別放棄希望,因為,它終會來臨。
這是一個與他人和自己和解的故事,看完只覺得心裡被溫情填滿。
願你我都能與孤獨握手言和。
【 靈魂的相遇——《綠皮書》觀後感】
八(8)施雨萱
這是一個關於兩個男人的故事,是託尼和雪利的故事,是黑人和白人的故事,是關於靈魂的故事。1962年的紐約夜總會,歌舞昇平,是上流社會的紙醉金迷。託尼天生的“胡說藝術”讓他在此處如魚得水。
意外的失業和業界的好名聲,讓託尼在捉襟見肘的時候,被生活推了一把,推到了雪利這位黑人鋼琴家身邊,成為了他巡迴演出時的專職司機。
此後,一輛車,一本綠皮書,一個黑人和一個白人,開始了一段通往南方巡演的旅途,亦開啟了兩人人生新的篇章。一個是從不為生活設限,恣意而任性活著的白人混混;一個是內斂沉穩謹小慎微,恪守規則而活的黑人鋼琴家,膚色的分明和性格的強烈碰撞,讓這個故事從一開始就註定不平凡。
就像託尼第一次見到雪利彈奏鋼琴曲時,眼神裡的震驚。那個在舞臺上演奏鋼琴曲的人,彷彿閃著光,觸動了託尼的心,那一刻的他一定覺得雪利是這世間最棒的鋼琴家。認識一個人,從打從心底的欣賞開始。
兩人通過每日的朝夕相處和溝通下,託尼更加了解到雪利與常人不同的喜歡思考,追求平等的,高尚的靈魂,它不會因為深色的皮囊而失色。在這個過程中兩人拋去了世俗的種族歧視,形成了一次互相的救贖,給予了彼此間的平等和尊重。
那是最後一場演出,雪利在儲物間換好演出服,可當他要在餐廳用餐時,卻被服務生阻攔了,他們說這是舊俗是規則,不能讓黑人進來;託尼看見這一幕,想要來解決,卻被服務生的話觸怒了,就在他要動手的時候,雪利說,“我聽你的,你若要我演出,我就演出。”託尼搖了搖頭,放開了服務生,“我們走吧。”他們來到一家黑人俱樂部,託尼說,“今天,你守護住了自己的尊嚴。”在黑人俱樂部裡,雪利放下架子,融於音樂,放縱恣意,是心靈的釋然。在這個平凡又熱鬧的小酒吧裡,博士終於找回了原本屬於他的快樂—-做最真實的自己。他有非凡的才華,而且被他人所承認,無論是白人還是黑人。他對不公正的待遇不在隱忍,開始反抗,他渴望打破人們的種族歧視觀念,得到自己應有的尊重,他不再壓抑自己,從而真正找回了心靈上更多的快樂。
在回家的路上,當他們再次被警察攔下,以為又是一場麻煩,卻得到了一次善良的提醒;在託尼體力不支的時候,雪利親自開車將他帶回了家;到最後他接受邀請去託尼家過聖誕節,他們熱情擁抱……
從什麼時候開始,他們成為了朋友?從什麼時候開始,他放下刀叉用手吃炸雞?從什麼時候開始,他學會忍住情緒?從什麼時候開始,那個連黑人用過的杯子都要丟掉的人,在餐桌上喝止好友稱呼他們為黑鬼?從什麼時候開始,高高在上的他學會低頭,隱忍獨孤的他學會交流?
朋友是什麼?是我們打從心底裡欣賞彼此,在漫長的旅途中,讓彼此成為更好的自己。正如這部電影,兩人能夠有幸相遇,摘下原有的“有色眼鏡”看待彼此,打破當時的種族歧視的看法,真正的理解彼此。偉大的友情一定是靈魂的交融,他們能走進彼此心底深處,共同成長。
【 觀《綠皮書》有感】
八(20)耿周昊
電影《綠皮書》裡的時代背景是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種族隔離嚴重的時代。
60年代的美國,種族歧視根深蒂固。南部多州在交通、住宿、餐飲等方面對於黑人多有歧視性政策。而《綠皮書》就是為這樣的歧視而誕生。它全稱為《黑人駕駛者綠皮書》。它詳細標註哪些旅社、酒吧、加油站是“黑人允許”,幫助黑人同胞們規避風險。
電影名《綠皮書》是一本歷史上真實存在的黑人出行指南。在1962年,白人至上運動在美國又一次掀起小高潮,黑人郵政員格林編寫了這本小冊子,指出哪些旅店和餐廳可以讓黑人入住和就餐。電影的兩位男主角拿著這本綠皮書開車趕往美國各地巡演。一位是著名的黑人音樂家唐,一位是在夜總會打工的白人託尼,被召來當唐的司機。除此之外,電影還展現了很多層面的糾葛:種族歧視、同族不平等、主僕之間、音樂家的社會地位、家庭關係等等。
這部電影通過隱晦的角度和日常生活中人們對唐的態度來講述了當時社會的嚴重種族歧視。在北部離紐約還不遠時,並沒有出現對黑人的歧視態度。但當他們逐漸南下去進行音樂會時,田地裡耕作的農民默默地看著他,生活中就漸漸出現了愈發嚴重的種族歧視。
服裝店的店主不願給唐試衣服,俱樂部裡的人隨意地毆打這位鋼琴家,在晚上,他被警察拉下車隨意盤問,在他的音樂會前,他甚至不能進餐廳用餐……他深知自己只是被那些“有品位”的人們利用的工具而已。在傾盆大雨的道路上,唐眼含熱淚地喊出,我不夠黑人,我不夠白人,甚至不夠男人。一路上忍受的折磨和歧視瞬間爆發出來。這就像是一句靈魂拷問,直擊我們的心靈。
“想改變人心,需要的是勇氣。”唐完全可以待在城堡一樣的房子裡,坐在國王椅上優雅地彈琴,而不是狼狽不堪地,被人歧視著開南部巡迴演奏會。這一程,唐不是為了的要巡演,他是要去南部,去找回自己。
【 《綠皮書》觀後感】
八(20)鄭語默
《綠皮書》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一位受僱於黑人音樂家的白人司機和音樂家到美國南部巡迴演出,而遭受到種種歧視的故事,這部電影是在呼籲人們反對種族歧視。
綠皮書是黑人司機的必備手冊,裡面羅列著所有專供黑人住宿的旅館。
電影裡有許多場景都體現著強烈的種族歧視,比如說音樂家雪利博士在演奏完鋼琴曲後想上洗手間,而當地的管家卻讓他到來回需要二十分鐘的黑人旅館裡面上洗手間,白人寧願延誤演出,也不讓黑人在白人場所裡使用廁所。甚至有一次在演出前,所有客人都在餐廳用餐,而雪利博士被拒之門外!為什麼所有白人觀眾都可以在餐廳內用餐,而作為當晚主角的雪梨博士反被拒之門外?答案只有一個,就是膚色不同!
白人凌駕於有色人種之上,這是美國當時的社會現狀。即使像雪利博士這樣的黑人演奏家,在臺上用精湛的技藝,給白人們帶來美妙絕倫的藝術享受,每次演出都贏得白人們的高度讚揚,但當他走下臺後,又立刻回到了那個被白人貶低的,看不起的黑人。
白人司機剛開始對此不以為然,但當他看到雪利博士遭受種種刻意的刁難,無端的欺凌,仍堅決維護自己的尊嚴後,他的內心發生了巨大的改變,他開始痛恨那些懷有種族歧視的人,最後甚至與雪利博士成為了好朋友。
所有人都應該是公平的,人沒有貴賤之分,每一個人都有受尊重的權利。看完《綠皮書》,我更加覺得要公平地對待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每一件事,無論他是什麼膚色,無論他來自何方。
【綠皮書觀後感】
八(20)邵士齊
在五十多年前的美國,種族歧視無所不在。雖然南北戰爭後美國通過了廢奴令,但人與人之間的溝壑,又豈是一紙條文能夠消除的?
就是在這麼一個環境下,《綠皮書》的故事開始了。一位生活在美國北方的富裕黑人音樂家謝利,與一位並不是那麼富有的白人“小混混”託尼,在當時,這是一個奇妙的組合。鋼琴家想要去南方巡演,想要打破這種種族歧視,打破這種偏見與不公正,並且告訴那些南方的種族歧視者:原先受歧視的黑人,也可以爬上枝頭,也可以成就光輝的人生!
於是,音樂家懷著這樣的夢,帶上了託尼,前往了充滿種族歧視的南方。
他們終於發現,事情並沒有那麼簡單。南方對黑人的歧視是根深蒂固的,所謂飯廳裡“不接待黑人”的“規矩”,又只是一種新時代的種族歧視。
謝利是憤慨的。他面對著種族歧視的白人在游泳池大打出手,還遭到了兩個白人警察的虐待,託尼聯絡了州長事態才得以平息。謝利不理解:同樣是美國,為什麼差別這麼大?所謂的“公正”“民主”“自由”為什麼到了黑人身上就變成了“壓迫”“虐待”“歧視”?
託尼盡到了自己的責任,保護好了謝利。但他不理解,明明這位音樂家已經這麼富裕,還要追求自己的權利?他告訴謝利:“你不是住在光鮮亮麗的城堡裡嗎?為什麼你還要鬧出這麼多麻煩?”
謝利的回答出乎意料。他哭著回答:“是啊,託尼。我住在這座城堡裡,但是孤身一人!”
於是我又想起了影片中的一幕:兩人的汽車拋錨了,停在了廣闊的農田旁。農田裡的黑人在辛勤地勞作。田地裡的黑人看到車上下來的黑人謝利,身著西裝,衣冠筆挺。兩個黑人的目光交集,老黑人的眼神裡透露著無奈。
同樣是黑人,為什麼你就不用受到白人的壓迫?
謝利不知道。他只知道,世界上還有許多不平等。而破除這種不平等,可能需要好幾代人,甚至幾十代人的不懈努力。
在平安夜的前夕,謝利將託尼送回了家,與家人團聚。託尼早已摒棄了些許對黑人的偏見,也懂得了許多。
謝利與託尼,或許就是那個時代消除不平等的最好佐證吧。
【勇氣——綠皮書觀後感】
八(8)葉?希
《綠皮書》講述的是一個粗俗暴力的白人託尼,為世界上優秀的黑人鋼琴家唐開車,向南方做巡迴演出的故事。
影片中有好幾個片段,講述的是因為店裡的老闆、服務生看唐是一個黑人,所以不讓他上洗手間、去餐館吃東西。這就是當時最嚴重的問題——種族歧視。但他身為一個黑人,也要維護自身的權益,況且他還是被邀請來的嘉賓,理應接受較好的服務。所以他總是不贊同他們的作法。
他的一次次演出,目的是是想要消除白人對黑人的不公平對待。
在影片的開始,作者拋下了一個疑問:託尼十分不理解為什麼唐放棄在紐約第三大道的三倍薪酬,且會得到他人的尊重,卻選擇艱難地在美國陸地上行走、闖蕩。而在影片快要結束時,唐三重奏的音樂夥伴給出了答案。
他說:“因為光靠天賦是不夠的,改變大眾的想法需要勇氣。”唐正是因為懷揣這樣的勇氣,才會拿著綠皮書,用音樂來改變人們對黑人的認識。
從整部電影中,我們都可以看出唐是一個十分高雅的人,但是唯獨在一個片段中,我們才看到了真實的他。
這個片段講述的是託尼邀請他一起用手吃炸雞,但是唐覺得這是一個不衛生的行為,經過託尼的一次次強烈推薦,唐也無法推脫,於是大膽地放下姿態,啃著炸雞。然後也學著託尼將雞骨頭扔在窗戶外。
作為一個黑人,他學會與自己的同胞一起,在黑人酒吧大肆享受音樂的樂趣。而作為一個最基本的人,他學會捍衛自己的權益,當對方不允許自己在餐廳內吃飯時,取消演出。這都是敢於面對自己,接受事實的表現。
都說家是溫馨的港灣,但孤獨的唐從來不與自己的兄弟聯絡。他認為即使哥哥知道自己的聯絡方式都沒有來找自己,便也不願做那個主動的人。
但託尼卻看得透徹:“世界上有太多孤獨的人害怕先踏出第一步。”既然有勇氣去改變世界,改變自己又何樂而不為呢?
“遇事無難易,而勇於敢為”,只有勇敢地面對生活,尊重與溫暖便會向你走來。
【傲慢與偏見——綠皮書觀後感】
八(8) 祁煜
“他是怎麼做到笑著跟他們握手的?因為消去成見,需要勇氣。”
——題記
在老師的強烈推薦下,我看了《綠皮書》這部名著的電影。
看完電影,我越想越覺得眼熟,這不就是美國版的《傲慢與偏見》麼?
的確,階級的差異所引發的偏見,往往會造成人與人之間極大的隔閡,即使是夫妻也不例外。
《綠皮書》這部電影的主角正是這樣:Tony·Lip,自小生活在紐約某一街區的義大利裔白人。Don·Shirley,混跡貴族圈的天才黑人鋼琴家。沒錯,這部電影的人設就是如此與常人的思想不符,它打破了我們對黑、白種人的刻板印象,更讓觀影者們直觀地感受到這部電影的與眾不同。
不難發現,在電影中,Don·Shirley先生的身份是十分尷尬的。論天才鋼琴家講,他是貴族圈中重要的一員;但是一下臺,他那黑人的身份又會使他如過街老鼠一般,人人看不起他。而且,不光白人歧視他,連別的黑人都視他為“異類”。在電影中,Tony·Lip駕駛的車在路上拋了錨,只能停下來修理。身著禮服的Don·Shirley先生走下車,卻看見對面的田地裡正在勞作的黑人奴隸像在看怪胎一般地看著自己。
在種族歧視事態極為嚴重的南方腹地巡迴演出,Don·Shirley先生不免遇到許多麻煩:他來到演出地點,想要上廁所時,卻被人阻止,更有甚者,指著一片小樹林,讓他到那裡“方便”;他在商店看上喜歡的西裝時,又被人攔住,不讓他進更衣室試衣服;最令人氣憤的是,在到達最後一站演出地點時,酒店的經理竟然不讓他進餐廳,還讓他在更衣室中“用餐”……面對這些侮辱,Don·Shirley先生選擇了忍耐,並且始終保持他的儀態,沒有抱怨一句。
也許,正如電影中所言:“改變人們的觀念,需要的不僅僅是才華,還需要勇氣。”在片尾,Don·Shirley先生放下了自己的包袱,用著平價的鋼琴,彈出了自己的心聲,而Tony·Lip,也因這段旅程,收穫了一段美好的友情。
偏見造就了一個人的傲慢,傲慢使人心懷偏見。
唸書的孩子觀後感 篇16
觀後感 ,1013字學會自立
留守兒童,這個詞似乎離我們城裡的孩子很遙不可及,但他們往往就存在於我們身邊。最近,學校組織我們去看了一部電影《唸書的孩子》,令我感觸很深。
《唸書的孩子》這部電影講述的是:從小由爺爺帶大的路開在農村裡的一所小學上學,每年沒有多少次能和爸爸媽媽見面的機會。而陪伴他成長的一隻小狗“小膽兒”也在路開心中佔著重要的地位。電影中有一幕令我感動:當時是路開在放學回家時,他把小膽兒放在一塊石頭上,問它:“你想爸爸媽媽嗎?”說著說著路開就開始號啕大哭,每一滴淚水中都包含著路開對父母的思念,見他這可憐的模樣,令人不禁對這個孩子的遭遇感到傷心。
我不禁想問那些因為賺錢而丟下孩子不管不顧的家長們:這就是所謂的賺錢嗎?你們賺來的錢是為了誰?口口聲聲的“對你好”使多少孩子傷心流淚,就算賺再多的錢又有什麼用呢?自己的親生孩子都不管了,等真正失去時才懂得珍惜,一切都來不及了。留守兒童的生活比城裡的孩子辛苦多了,當我們在玩手機時,留守兒童們在山上撿柴;當我們在開心地吃著垃圾食品時,留守兒童們在自己辛苦煮飯燒菜;當我們在撒嬌向父母要錢時,留守兒童們在靠自己的雙手養活自己,這麼艱苦的生活使那些年紀輕輕的孩子們逼得自己強大起來,這多麼令人心疼啊!電影中的路開其實已經非常幸運了,他有一個和藹可親、事事為孫子著想的爺爺和聰明伶俐的小狗狗陪伴自己,但在路開內心深處中還是希望爸爸媽媽能常回來看看,缺少陪伴的童年就是不完整的,路開的經歷真是“聞者傷心,聽者流淚”啊。
而我自己的生活也是缺少陪伴的,我的爸爸平時工作很忙,常常沒有時間陪我,有時在外面工作的時候受了氣,回到了家就把氣往我身上撒,這令我又氣憤又無奈,我相信在當今社會上這種現象並不會少。現在的小孩子必須要學會自理與自立,不能讓大人們覺得小孩子什麼都做不了,讓他們小看我們,而且我們也要敢於向父母說出自己的想法,不然,小孩子在家庭中就是不平等的,其實我們也有決定權,能夠決定自己要做什麼,不然生活就是乏味枯燥的。路開就通過爺爺的幫助學會了自己做菜,這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觀看完《唸書的孩子》也讓我明白做人要學會自立,不能太依賴別人的幫助,同時,也要多關心留守兒童這些弱勢群體,多做好事,以樂觀的態度面對生活,認認真真地過好每一天,不要浪費每一分每一秒,讓自己的生活變得美好充實。
唸書的孩子觀後感 篇17
觀後感 ,833字一個陽光明媚的星期三下午,我們班組織全體同學去菊城影劇院看《唸書的孩子》這部電影。
到達菊城影劇院,大家坐好後,電影便開始了。電影內容大概是:有一個孩子,叫路開,他的父母在很遠的地方工作,由爺爺陪著他。爺爺有肺心病,拖垮了家裡的經濟,為了吃藥,連有線電視費也交不起了。開開放學沒事幹,爺爺怕開開空虛,就哄著開開念課文。今天的課念念,昨天的課鞏固鞏固,明天的課預習預習。爺爺並不在意開開念得對與錯,只要能讓開開有事幹就行。他還有一條狗,叫小膽兒。開開每次唸書的時候,小膽兒就很捧場,坐在爺爺的鞋子上認真地聽。爺爺陪著路開一起去上學,路開總是和爺爺說:“我要自己一個人上學。”他爺爺說:“不能。”路開總是在上課時往窗外看那條狗——小膽兒。回到家,每天給爺爺唸書,可他讀得不準,有些都發音錯誤了。後來,他搬到另一個房間睡,起來時,才發現,爺爺煤氣中毒了,經過醫生的急救,終於恢復了正常。路開又和爺爺睡在一起了。
有一次,路開寫了一篇關於他父母的作文,被老師表揚了。過了一段時間,爺爺去世了,因為路開給爺爺的藥是亂拿的,路開流著眼淚,他的爸爸,媽媽也趕著回來了。後來,他和爸爸,媽媽進城讀書了,而那隻狗——小膽兒還在家裡。
我感受到了:路開是個孝順的孩子,九歲就幫爺爺做飯。他也是個勇敢的男孩,竟敢在深夜獨自一人回家。他還喜歡讀書,每天都念書給他爺爺聽,還有他爸爸一開始叫他進城,他一直說不肯,要在這讀書。他和那小膽兒說的話,我十分清楚。他說:“你知道你的爸爸,媽媽在哪嗎?如果知道就說話,不知道就不說話。”小膽兒閉著嘴巴。路開又問:“你想你的爸爸,媽媽了嗎?想就不說話,不想就說話。”小膽兒還是不說話。路開眼淚都流出來了。他說:“我們夠朋友。”這句話看出來:他想自己的爸爸,媽媽了,希望他們早點回來。
愛上讀書的妖怪觀後感 篇18
觀後感 ,538字一個腐朽的柳樹錢櫃幻化變成了一個櫃子精,發黴的金錢味兒是他的最愛。在和其它兩個妖怪——筆記本精和掃帚精尋找安家之地時,它們遇到了一位學者,為了得到“風水寶地”,他們答應了學者的挑戰。挑戰中,妖怪偶遇了世宗大王,大王告訴它們要多讀書。於是,妖怪們來到了書店,發現讀書非常好,於是他們將“風水寶地”拱手讓給了學者。它們從此變成了“書蟲”。
這是一個多激動人心的故事啊!當故事講到和學者挑戰時,就有了轉機——先前妖怪實在談不上可愛,甚至很可惡。可是,面對學者提出的難題,他們卻出乎意料的安靜了下來。
他們為了能讀懂世宗大王送的書,就拼命學習,筆記本精甚至當起了兩個妖怪的老師。
看來,一個人只要想讀書,什麼人都不嫌差,好學的心是不分好壞的。
如果連妖怪都能愛上讀書,那我們呢?當妖怪們喊著“一起讀書吧!”時,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這並不是一時的衝動,而發自內心的吶喊。如果你也在書店,是不是也想跟著妖怪們一起喊。
如果連隻字不識的妖怪也可以變成熱心的書蟲,那我們也一定可以。“一起讀書吧!”做一個熱愛讀書的人吧!
偷襲珍珠港觀後感 篇19
觀後感 ,703字1941年12月7日,日軍艦隊在南雲十六與山本五十六的帶領下轟炸了美國太平洋艦隊的停泊港口,史稱“轟炸珍珠港”,與“斯大林格勒保衛戰”同為二戰的轉折點。
自攻擊開始,短短几小時內,停泊著當時最龐大的艦隊——太平洋艦隊,已變為了真正的人間地獄,到處火焰熊熊,呼嘯而過的日軍戰機肆無忌憚地在空中橫行,與餘下的戰機撕殺,由於是偷襲,毫無防備的美軍壓根不是日軍的對手,很快便土崩瓦解。
下午四時,日軍結束了第三波轟炸,此時,美軍損失戰列艦四艘,其餘大小戰艦共計一百餘艘,日軍僅損失飛機二十九架,美國慘敗。但日軍將領南雲中將卻意外下令撤軍,畢竟美軍只剩了一點兒戰艦,以及造船廠,油庫、四艘航母,自己的任務完成了。
但正是這個行為,使日軍後悔莫及。山本五十六明白,美國是一個沉睡的巨人,要麼在它沉睡的時候徹底殺死,否則一旦甦醒自己完全扛不住其衝擊。
的確,在美對日宣戰後美國強大的國力完全被激發,以三分鐘一架戰機,一小時一艘戰艦的增長速度恢復了實力,三個月內美太平洋艦隊實力是之前的四倍,正因為充足的油料,使太平洋艦隊頻頻出擊,先後轟炸東京,廣島,長崎,名古屋等地,正是那四艘航母,使不可一世的日本帝國海軍走向覆滅……
倘若日軍炸了所有的裝置,美國哪怕實力尚存,但也得癱瘓三年;倘若日軍不草率的進攻,美國也許不會主動出擊,二戰的結局未必會是這樣。要麼不做,要麼要做到最好,人生也應當如此,如果無力做到,乾脆不做,既然做了,便要做到毫無瑕疵。因為這條信奉這條準則,多少人成功了。你們說我說的有理嗎?(指導老師/東方)
總有人偷偷愛著你觀後感 篇20
觀後感 ,679字這個世界充滿愛
愛體現在女孩打算自殺時的安慰;體現在快遞小哥即將遲到時的退出;體現在女孩兒錢包即將被偷時的拒絕;體現在司機油箱未關時的攔車;體現在女孩兒醉酒後的微博;體現在老人刮車後的打平。
看完《總有人偷偷愛著你》之後,我發現:這個世界可能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麼好,或許也沒有那麼壞。看似是對你的傷害,實則是對你無言的關心。
《總有人偷偷愛著你》不禁讓我想起了自己,在人心冷漠的世界裡,並非每個人都無處可逃。在父母的眼裡,我是他們的唯一,記得在數天前,我曾與父母發生爭執,當時氣氛的我奪門而出,淚水也在眼眶裡打轉,剛走幾步,便開始後悔,但最終也沒有回頭。直到傍晚,我才躲進了家門口的牆邊,母親的身影在落日餘暉的照耀下,是那樣的嬌小,而眼底的焦急卻是那樣明顯。
行色匆匆的人群裡,你並不特別,但會有優待。在老師的眼裡,我只是他眾多學生中的一個,我很普通,憶幾周前,老師因解題思路不正確,我指出後卻誤會我擾亂課堂秩序,我當時心裡十分委屈,但我的指正,老師下課後經過認真的考慮,發現是自己的失誤,他並沒有將此事翻頁,而是對我道歉,得到了我的原諒。
你的苦楚不會是別人眼中的笑話。在同學心中,我只是他太多位同學中,比較辛苦的一個。我所付出的辛苦,也得到了應有的回報,他開始羨慕我,但在我們一次交流中,由於意見發生了分歧,便開始尋求老師解答。最後,我大獲全勝,辛苦學到的知識成為了自己的光環,所付出的辛苦也是值得的。
世界雖然很大,但處處小事能體現愛,我們也應將愛繼續傳承下去。
這個世界可能沒有那麼好,但也沒有那麼壞,因為它充滿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