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隨感相關作文20篇

信仰隨感 篇1

國小四年級作文 ,581字

當有人說,用一把利刃照某一人肚子猛刺會怎麼樣?答案或許是:哦,腸子出來了。但是,要說那人一點事?]有,你會怎麼想。告訴你:那人有硬氣功。這下,許多中年以上的人會說,知道了,見過,是真的。但這是不是不可思議?是不是說明人自身很是神奇?

是的,古來中國人信神的。神州也是中國稱謂。我想,所謂神也許是超常吧。我同學姐姐在大學學中醫,許多年前和我說,開始學還行,學學的就好像“迷信”了。我們知道中醫是道家的。大醫學家大都是修煉或半修煉的,中醫的經絡圖就天目開後看到的。難怪數千年後現代人們都搞不清古人為什這麼棒!

現在的人哦,寧可炫耀自己讓鐵塊上天,也不相信本身的超然!一說神,大多就說迷信。還加上兒話音,說這個人神兒了鬼兒了的,神神叨叨的……是啊,環境影響著意識,宣傳影響著認識。當下,不相神是容易的,相信神卻要有個心歷過程,更要衝破種種障礙。

佛教中的故事:一個人不相信有神佛,一位老和尚把他帶到一間黑屋子裡,說這屋子裡有一把斧子。結果那人沒找到。老和燃起燈火,很快找到了斧頭。告訴那人:不相信,看不到不等於沒有。“悟”好比是光明。

基督教徒也說過,當你看到一桌子飯菜擺放在那的時候,你會不會承認是某人做的呢?不會因為沒有見到做飯者而去否定他的存在。(萬物好比豐盛的佳餚)

人啊,什麼事是不是都要好好的思考?或許大多堅持的真是個錯誤,被大多數人吹捧或許是魔鬼或引誘。

信仰在感恩中萌生 篇2

高一作文 ,810字

小草感恩雨露的滋潤;小鳥感恩藍天的哺育;大地感恩陽光的照耀。我要感恩父母含辛茹苦的養育;感恩老師孜孜不倦的教誨;感恩同學真摯誠懇的幫助……只有懂得感恩,才有向前的力量,才會萌生積極向上的信仰。

我感恩父母,他們把我帶到這個美麗的世界。從我咿呀學語便是我的啟蒙老師,一邊教我識字,一邊教我做人。《三字經》、《弟子規》我從小便已耳熟目詳。當我表現優秀的時候,總是在我耳邊淳淳教誨不要驕傲,要放眼前方,這時父母是我的催化劑,使我更加積極向上;當我偶爾調皮犯錯的時候,總是教育我要總結教訓,不能在同一個地方跌倒兩次,這時父母是我並不苦口的“良藥”,使我在人生的道路上不迷失方向;當我孤立無援,家是我的避風港,父母是我傾訴的物件,教我學會在逆境中成長。他們就像一個偉大的工程師,築就我的靈魂,滋潤我的心房,見證我的成長。

我感恩老師,他們把我帶到知識的海洋。他們是燈塔,指引我們這群懵懂少年前進的方向;他們是渡船,擺渡了一批又一批優秀的兒女衝向祖國建設的前方;他們是粉筆、蠟燭,消耗了自己,幫助了別人。為了祖國的未來一身清貧,甘為人梯,從無怨言。

我感恩同學,他們把我帶到這個活躍的班級,使原本美妙的讀書生涯又增加了幾分光彩。在我學習迷惑不解時,耐心地講解,直到我完全理解;在我思想或行為要偏離方向時及時提醒,使我不再迷茫。

我感恩陌生人,感恩一個微笑、一個問候、一個提醒……

我感恩偉大的中國共產黨,讓我們每個人生活充滿陽光;

我更要感恩祖國母親,為我們提供了安定、安逸的學習和生活環境。

感恩無處不在。

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學會感恩,要知道恩從何來,把恩惠施與他人;學會感恩,無論你地位的尊與卑、財富的富與貧、年齡的幼與長;學會感恩,這個社會才會充滿正能量,我們的民族才有希望,這個世界將變成人間的天堂!

我們少年兒童要學會感恩,報效祖國的信仰在感恩中萌生,好好學習,練就一身過硬的本領,將來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貢獻自己的力量!

信仰在感恩中萌生 篇3

國三作文 ,603字

我相信,每個人都一定有屬於自己的信仰與志向。

雄鷹的信仰就是努力學好飛翔,長大後能夠自由翱翔在藍天;獅子的信仰就是努力學好捕獵,長大後能夠捕捉到許多的獵物;老虎的信仰就是努力學好本領,長大後能夠成為統治森林的大王;毛毛蟲的信仰就是努力學好生存的基礎,待長大之後能夠破繭成蝶,展現出生命的精彩。

它們的這些信仰大多都是從個人方面去衡量的,而我的信仰是從家庭方面去衡量的。我認為感恩父母,感恩朋友,會讓我們的青春美麗絢爛,因為這樣是表現我們作為中華兒女的美好文化傳承的一種方法,會使我們領悟到其中蘊含的人生道理。

作為兒女的我們,將來長大後是一定要感恩父母的,作為國家培養的接班人的我們,將來長大後也是一定要回報社會的。所以我們一定要懂得感恩,我們的信仰從此也不要再只為自己去努力,也要為我們所要感恩的人去努力,去拼搏。

我感恩我的父母,因為我感恩他們對我的無私奉獻,默默付出,因此我要獨自立下一個為了可以感恩他們的志向。雖然說這個人生信仰是在感恩中萌生的,不太完全代表是發自內心的,是為了用這個信仰來勉勵自己要刻苦,勤奮學習,將來取得大好成就好感恩父母,但是至少我的感恩是完全發自內心的,俗話說‘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而且這句話最早還是我偉大的父母親告訴我的呢,現在那麼我就要用這句話的意義來提醒自己、來勉勵自己。

學會感恩,會讓我們的心胸更加寬廣,會讓我們生活得更加快樂!會使我們保持一顆美好的感恩之心!

信仰在陰謀前蒼白——讀《臨界·爵跡》有感 篇4

讀後感 ,123字

銀塵,你好傻,救了自己的王爵犧牲了自己,丟下了麒零與雪刺。你們有著各自的王爵,各自的信仰,卻終被囚禁在棺材中的魔魘所操縱。你的信仰不是純美的白皙。

你們是王的爵,你們是那片陰霾下的閃光點,是晝夜不分的冥魄,那一天,我看見你的眸孔透出的溫熱。

《信仰者》觀後感 篇5

國小六年級作文 ,563字

這是一個陽光明媚,空氣清新的早晨。我們穿上藍白相間的校服,戴上鮮豔的紅領巾,懷著激動和好奇的心情,出發去電影院觀看《信仰者》這部電影。

《信仰者》用殘酷的戰爭場面和革命者不屈不撓的精神以及方誌敏、胡天桃、王如痴等等一些烈士給我們展現了豪邁的革命氣節,他們那堅定的革命信仰深深地打動了我。

劉疇西在那次同學聚會上,除了他一人,其他的都是國民黨。即使這樣,劉疇西也不屈服。他把心裡話說了出來:“你們身為軍人不去抵禦外敵,打日本鬼子,反而處處剿殺共賞人,殺害自己的同胞,你們還配得上軍人的稱號嗎?你們乾的都是什麼事!”

當然了,胡天桃讓我的印象非常深刻。當敵人審問胡天桃時,他總說不知道。胡天桃緩緩,起身,敵人問他,為什麼要在腰間別一個破洋瓷碗?胡天桃堅定地說,這是他母親要飯的碗,她現在餓死了,他是為了全天下的母親不再要飯,才跟他們乾的。

方誌敏烈士不僅才華橫溢,會講一口流利的英語,並且他有擔當重情重意,同生共死。他尖銳地指出了國民黨偽善的假面具,對共產黨員執行“五殺”,最後令親自前來監獄勸降的蔣介石憤然離去。別人抓了方誌敏烈士的妻兒要威脅他,經過短暫的思想鬥爭,他最後說了一句,不見面。既包含了對革命事業的堅定信仰,也包含著他對妻兒子女隱隱的愛。他走向刑場,大義凜然。

方誌敏是我們的榜樣,更是中國的驕傲!向方誌敏烈士致敬!

前進的信仰——讀《西遊記》有感 篇6

讀後感 ,765字

大漠孤煙,長河落日,漫漫的取經路上是一片蕭然。是什麼支撐著四位取經人走到最後?是信仰,前進的信仰。

《西遊記》吸引我的,不只是跌宕起伏的情節,亦不只是孫悟空斬妖除魔的英勇,更是師徒四人矢志不渝的頑強信念。九九八十一難,未曾動搖過他取經的決心。崇山峻嶺,未曾阻擋過他去西天的腳步。取回真經,渡人脫難,這就是他前進的信仰。一個信仰,一次修行。哪怕千山萬水,他前進的腳步也從來沒有遲疑過。

如果一個人的人生沒有信仰,那麼他那空洞的靈魂將墜入空虛的深淵裡。

大家都應該都知道聞名於世的。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吧。他是一個身體癱瘓卻轟動了物理學談的傳奇人物。是什麼支撐著他?是信仰,探求科學的真理就是他的信仰。是信仰,堅定了他探索的腳步。促使他寫下了《時間簡史》這一享譽世界世界的經典名著。

中國作家史鐵生,他的一生是坎坷而艱難的。他早年因車禍失去了雙腿,後來母親又因病去世。但厄運擊不垮他的信念!妙筆生花,用文字給人們傳遞溫情,就是他的信仰。正是信仰,讓他寫下了《秋天的懷念》等優秀的散文作品;也正是因為信仰,讓他的人生精彩而充滿意義。

漫漫人生長路,有多少人以信仰為追求而不斷前進?音樂家與樂曲為信仰,孜孜不倦地創作著,於是人間多了一段令人如痴如醉的音樂。革命者以人民之幸福為信仰,不屈不撓的與敵人鬥爭著,於是,他們的生命化作萬家燈火。華燈初上,繁華而美好的社會便是他們信仰的見證。

如果說,人生是一條路,那麼信仰就是引路的燈;如果說,成功是一座殿堂,那麼信仰就是開啟殿堂之門的金鑰匙……“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是古人對信仰的追求;“亦餘心之所向兮,雖九死其猶未悔”,這是古人對信仰的執著。少年們,讓我們攜著信仰飛奔,讓我們的人生綻放絢麗的光彩!

信仰讓人生美麗——讀《穆斯林的葬禮》有感 篇7

讀後感 ,989字

時代在進步,社會在發展,各式各樣的電子產品的出現豐富、娛樂了人們的生活,卻使人們忘卻了那些底蘊深厚的書,遠離了那些真誠質樸的文字。其實,在安靜的午後,喝點好茶,捧一本書,細細讀,慢慢品,何嘗不是一件樂事?原先的我亦是無法體會這種樂趣的,直至讀了《穆斯林的葬禮》,是這本書,帶我乘上斑駁的輕舟,徜徉書海,體味樂趣。

書中的真摯情感,豐富容量,深刻內涵,作者均以冷峻的文筆展現,寫了六十年間的興盛衰敗,三代人命運的沉與浮,交錯糾葛的愛情故事,個性鮮明的人物角以及悽美動人的愛情悲劇,皆使我銘心刻骨。但我最有感觸的,是書中每個人的信仰。書中人物,個性分明,但都有他們自己的信仰,或是對於宗教,或是對於玉,或是對於愛情,又或是對於理想……

韓子奇,他對玉有著深深的信仰。他的一生,琢玉、賣玉、護玉、守玉、愛玉,視玉如命。而他的妻子,樑君璧,則是一個真真正正信仰伊斯蘭教的穆斯林,每天都很虔誠的禱告著,老實寬厚、仁愛、簡樸便是她的所信所仰。可君璧的妹妹,冰玉不似他姐姐那般腐朽。她嚮往純真的愛情,相信相濡以沫才是真。

然而,韓子奇與冰玉的女兒——新月,和她的媽媽一樣,充滿對愛情的嚮往,信仰最真誠的感情。韓新月是書中令我最心疼,也是令我最難忘的,她與楚雁潮的悽婉愛情實實令人惋惜,在他二人心裡,皆有對於愛情與理想的信仰。

正當花樣年華的新月,在大學開學之初錯把教師楚雁潮當做了同學,兩人相遇、相識,相知,漸漸互生情愫。但是,他們的愛情卻是阻隔重重。楚系漢族,樑家自是反對,但他二人卻愈加熾熱。只可惜,天也不遂人願。紅顏薄命,新月患有心臟病,不久人世,在人生最後旅途裡,楚雁潮陪著她一起走過,給予了她溫暖,滿足了她心中的信仰。最終,新月病逝,從此二人,陰陽相隔。

是對於真誠的嚮往,是對於信仰的執著,才使他們擁有了這段銘心又刻骨的愛情和溫暖又美好的回憶,就如歌中所唱:“愛是一種信仰,把你帶回我的身旁。”

信仰,即心中所相信的,是精神的寄託。它是存在你心中的一把尺,一杆秤,更是一盞明燈,給你做事做人的準則,給你無窮的力量,給你堅定的信念,為你指明方向。作為高中生的我們,每個人的內心也應有自己的信仰,這樣才能勇敢、執著,才能不懼任何困難,直達理想的彼岸。

心有信仰,人生美麗。向著心中的信仰,奔跑,追趕去吧!

信仰者觀後感 篇8

觀後感 ,668字

朋友,信仰是什麼?信仰也許像一縷縷陽光,也許像一個個使命。但在我心中,信仰就是一句鼓勵的話語。

在影片中,那種聲音令我震撼不已。一陣陣槍聲、炮聲、前進的吶喊聲,不得不讓我感動。但是,方誌敏那種寧死不屈的精神,讓我打心底佩服他。方誌敏為了讓更多的人過那一條“封鎖線”再進另一條“封鎖線”時,不幸被關押。而他在獄中,寫下了《可愛的中國》、《清貧》等作品,讓人帶出去,這也許就是要完成他自己的“任務”吧!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王如痴、劉疇西、胡天桃“臨死”之前的對話。劉疇西說:“我們倆可真有緣份啊,連死都能在一起。”如痴笑了笑。然後,劉疇西又用俄語說:“蘇聯的女孩真美麗。”如痴又說:“難不成你還想要娶一個蘇聯的姑娘?”說完了這段話,一陣陣???緄那股???肓碩?摺?/p>

記憶猶新的,是那一句“你們只能殺了我的頭顱,但決不能動搖我的信仰!”聽完這句話,我不禁感慨萬千。

看完這部電影,我開始崇拜方誌明同志。他那寧死不屈的精神,令我敬佩。

看看我們活在當下這個和平的時代,我不禁想大聲的說一句“偉大的革命先烈們,你們的鬥爭勝利了,我們青一代少年將再次繼承你們努力開發下來的光輝道路,我們將要去建設祖國的明天,我會認真的學習,學好本領,長大後在再繼續工作——建設祖國,你們安歇吧!我會努力去做的,我敬愛的烈士們。

《魯濱孫漂流記》讀後隨感 篇9

讀後感 ,1056字

我用了四天讀完了這本名著。

因為閱讀的是未刪減版,所以裡面的內容要更加豐富繁多。文章大概講的是一個英國青年魯濱孫從小喜歡航海,曾離家到各地航海旅行,在驚心動魄的航海中經歷無數險情。後來一次航海中,整條船在太平洋不幸罹難,船上的人都葬身海底,唯有他一人得以奇蹟般地活了下來,並隻身來到一座荒無人煙的島上。魯濱孫從絕望的縫隙中得到了生命的啟示,性格堅強的魯濱孫在島上獨立生活了28年。他在孤島上勞作生息,開拓荒地,圈養牲畜,生產水稻和小麥,年復一年與孤獨作伴,克服了種種常人難以接受的困難。

令我印象猶深的是,文章以第一人稱敘述,這樣的好處是可以生動仔細地描寫出人物的心裡活動,讓讀者能更加深刻的體會到魯濱孫在遭遇險難,孤島求生的艱苦生活和其內心的堅毅勇敢。

整本書通讀下來,更多的是驚訝。在荒島上居住35年,沒有食物、衣服、居所,只能靠自己的生存能力去維持生活。更重要的是還要有一個良好樂觀的心態,去看到生活的曙光。

在第一次閱讀前,我大概瞭解了主要內容,又翻看了一下目錄,挑選了一章自己感興趣的情節提前閱讀—這是我的閱讀習慣。我比較感興趣的是第七章“勞動創造”,因為好奇在遭遇災難後魯濱孫為什麼還能看到希望,去自力更生。

故事進行到這裡,魯濱孫確信被搭救的可能性已經幾乎渺茫了,他在思索一番後決定利用身邊的資源讓自己存活下去。他在勘察完島上的情況後,先是為自己找來了食材;緊接著又利用地形建好了住處,製作了麵包等食物;還用槍打來了許多野味;並馴養了捕捉的小野山羊。在接下來的幾年裡,魯濱孫開拓了一片荒地,種上了谷作物。還砍下了一棵大樹,造出了自己的獨木舟。

這是他在孤島上的勞動所得,在最艱難的情況下。

在遭遇不幸時,他並沒有被困難擊倒,反而把那渺小的希望逐漸擴大,充分利用自身能力,維持生命。我認為他度過了兩道難關,心理上的難關。一是在身無分文時,沒有絕望的念頭,而是決定用自己的雙手去創造;二是在自己尋找製作生活用品時,不管環境資源多惡劣,總是在積極思考解決這些難題。這兩關魯濱孫過得都特別漂亮!這也許就是人物身上最大的特點了吧:不放棄,不絕望!

等我把整本書看完時,看到了魯濱孫身上的很多特點,但我依舊確信他最大的特點就是最初的那一章裡看出來的:堅毅勇敢,永不言敗。魯濱孫是在航海時遭遇災難堅強克服,但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應該是這樣的。當遇到棘手的難題時,不是放棄撒手,而應該是勇敢去面對,用上自己的有利條件,靠著雙手和大腦去解決問題,不是嗎?

謝謝魯濱孫,你的神奇經歷,給了我遇到難題的啟發。

點燃信仰的明燈 篇10

高一作文 ,1126字

當夢想與現實相背離,當信念被人嘲笑,你選擇的是什麼呢?堅守信念!那是從胸腔中吼出的,發自肺腑的四個字!

著名將領葉挺在擔任新四軍軍長時就治軍有方,戰功卓著。1941年,蔣介石背信棄義,發動了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葉挺被俘後在國民黨的監獄裡,面對敵人的威逼利誘始終堅貞不屈,寫下了流芳百世的《囚歌》:“為人進出的門緊鎖著,為狗爬出的洞敞開著。一個聲音高叫著:爬出來吧,給你自由!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的知道,人的身軀怎能從狗洞裡爬出!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將我連這活棺材一起燒掉,我應該在烈火與熱血中得到永生!”葉挺的《囚歌》,一直鼓舞著人們為信仰而獻身。

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覺民,在參加廣州起義的前天夜裡,給妻子陳意映留下一封絕筆信。信中傾吐了對妻子的摯愛,回憶了“並肩攜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語?何情不訴?”的深情。作者把親人之情服從於革命的需要,在信中反覆陳述“吾至愛汝,即此愛汝一念,使吾勇於就死也”的決心與真理。在進攻廣州督府時,他奮勇衝殺,不幸中彈受傷,力盡被俘。受審時,他奮筆疾書,痛斥清廷禍國殃民的罪行。犧牲時年僅25歲。

沒有信仰就沒有革命的成功,沒有信仰就沒有中國的今天!

著名經濟學家孫治方,心中燃燒著一個堅定的信念:為發展社會主義經濟理論而努力。1964年,他被定為“中國最大的修正主義分子”,文革中,他又成了“重點鬥爭物件”,但是他不為所動,說:“什麼情況都會發生,名譽毀掉,人毀掉,但觀點決不改變,我要堅持到底。”1968年4月5日,孫治方被投進監獄,囚禁了七年。在此期間,他以默記方式構思《社會主義經濟論》提綱,他以寫“交代材料”為名,寫了三萬字的《我與經濟學界一些人的爭論》一文,闡述自己的經濟學觀點。臨死前,他說“不要用眼淚和花圈紀念我。”他在遺言中要求對他的經濟觀點作進一步討論,把其中正確的部分運用到四化建設中去。

“一個人在受到挫折的時候,最好能理智地思考一下整個人類歷史”。這是楊聯康同志在《我和歷史之間……。》一文中的開場白。楊聯康同志是一個青年地質科學者,在十年浩劫期間,他橫遭迫害,被囚禁了5年之久。在漆黑的囹圄之中,楊聯康並沒有頹喪沉淪。一個堅強的信念和明確的信仰在鞭策著他,他的身體被鐵窗禁錮住了,而思想卻遨遊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從而他信仰的明燈越燒越旺,激勵著他為正義為真理而奮鬥不息。在雙腿癱瘓求生困難的逆境下,他頑強的活了下來,並在拾來的紙片上,寫出了20餘萬字的學術論文科普文章和憂國憂民的心聲。

漫長而坎坷的征途上,誰都難免有一時的消沉和彷徨,但是一個燃起信念明燈的人,總會堅定的生活和戰鬥,保持高尚的情操。人生的支點是信仰,這支點定會支撐著我們飛向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