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孝文化之繁華相關作文20篇

享孝文化之繁華 篇1

享孝文化之繁華作文6 ,559字

落日熔金,暮色四合,乘一扁舟來到歷史的彼岸。與孔子探討“仁政”的偉大,與董永分擔賣身葬父的感傷,與黃相體味溫席的孝心……用一指墨香看盡文化深邃與靈動。

文化從那翻滾激盪的黃河開始,便軋植於我們的心田。篆刻於基因,融化於血液。古中國作為四大古國之一,擁有著悠久的歷史,和長達數千年的中國文化也越來越注重“孝”。而偉大的中華民族也正因為這博大精深的文化而越發絢爛壯美。把孝文化作為生命的行囊,便讓靈魂與孝一道穿行在歷史的音符與文字墨香之間。

我的家鄉是孝感,孝感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城市,從名字可以知道與孝密不可分。當然,作為大孝子董永的故鄉,又為孝感添上了一層濃濃的“孝”意,董永家境貧困,但是他對父母的孝心卻始終如一,對父母的愛卻倍增。當父親去世後,董永痛心不已,但自己卻沒有錢去安葬自己的父親,於是毅然決定出賣自己的身體,讓父親有一個體面的葬禮。

孝文化,如遼遠的江海,包容著一切。既有董永賣身葬父的孝心,也有黃香溫席的精神。那些點點滴滴我們都須銘記於心,來日我們應當湧泉相報。孝,常常浮蕩在我的心間,那裡更有24孝圖的感悟,那是中華文化的精髓,炎黃子孫的傲骨。它如枝頭梅花吞吐芬芳。我願乘文化之舟,渡孝之滄海。享那份美好與真摯,低吟文化之妙語,歌吟一生,幸福一生!

這樣的精神,希望我們共同擁有,共同打造共享孝之盛宴!

傳承中華之美,飽含文化之韻 篇2

國二作文 ,975字

春節是中國人眼中最重要的節日,它在人們的心中,有著無可替代的地位。春節之所以有如此大的魅力,是因為它的存在既代表了人民美好的社會願望,也反映了一個時代的社會現象,同時也折射出中華文化的魅影。

最具文化底蘊的,當然要數“對聯”和“福”字。對聯,又稱楹聯或對子,言簡意深,對仗工整,平仄協調,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語言獨特的藝術形式,更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通俗性和高雅性相容,雅俗共賞。這種獨一無二的藝術形式,深深地吸引著我。“福”字指“福氣”、“福運”。春節貼“福”字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也是對美好未來的祝願。民間也有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福氣已到”。春節貼“福”字,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同時,“對聯”和“福”字也展示了中國書法的博大精深,一橫一瞥,一點一捺,寥寥幾筆卻有無限氣概和感慨,讓我讚歎不已。

接下來,就是我們盼望已久的除夕,也就是我們口中的“大年三十”,是一家人相聚日子。這一天,無論大人還是孩子,都格外高興。當然,這一天也有三個最為重要的習俗,便是“祭祖”、“吃年夜飯”、“守歲”。吃年夜飯,是春節家家戶戶最熱鬧愉快的時候。大年夜,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闔家團聚,圍坐桌旁,共吃團圓飯,心頭的充實感真是難以言喻。飯桌上必不可少的菜餚,非“魚”莫屬,它取“年年有餘”的吉慶寓意。其次,加上春節聯歡晚會這一盛大節目的襯托,顯得更加吉慶歡樂。最後,人們還要守歲。守歲的“守”,即有對即將逝去的舊歲有留戀之情,也有對即將到來的新年懷希望之意。“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在除舊佈新之際,親朋好友,圍爐而坐。回顧過去,展望未來,收穫頗豐。煙花滿天飛,點綴的夜幕絢爛多姿,每個人都靜靜欣賞煙花上升的精彩和綻放的美麗,隨著煙花的升空,默默祝願……

年初一,一定是春節中最溫馨的一天。這一天,每個人都要走街串巷,給親朋好友帶去問候和祝福,也就是俗稱的“拜年”。“拜年”是春節的一項重要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願的一種方式。我想,這一天也是小孩子們的最愛的一天。因為在這一天,小孩子們可以收到大人的“紅包”,即“壓歲錢”。這裡面不僅有錢,更有大人們對孩子們新的一年的祝福和祈願。時間帶走的是嬌豔的外表,留下的卻是經久瀰漫的醇香!春節正是如此,幾千年的歷史,造就了它的輝煌,造就了它無法撼動的地位。我們愛春節,更愛創造它的傳統和文化!

中華文化之基石——漢字 篇3

高一作文 ,409字 篇美文,一卷卷古文,一本本著作。

小時候,我對漢字就有一種說不出的喜歡,每次媽媽買練字本回來給我練字時,我便歡天喜地地捧著練字本到書房專心地寫起字來,我寫著寫著,常常為我面前的這一個個方塊字而動情。它們像一群群活潑可愛的孩子在紙上玩耍嬉戲,像一朵朵美麗多姿的鮮花愉悅你的眼睛。

中華兒女對漢字的感情是無法形容的,那是一種發自內心的親切,一種由衷的崇敬。漢字是最優秀的藝術,唯有它能發展成為一門“書法藝術”,在各位書法家的筆下,神奇漢字更是魅力四射。

在當今全球化迅速發展的背景下,作為炎黃子孫,我們更應該熱愛自己的文字,傳承自己的文字,傳承自己的文化,讓漢字這個中華文化的瑰寶永遠閃爍著它那迷人的光輝。漢字的飄逸、整齊、輕盈、歡快,像中國人,堅韌不拔、端端正正,是中國百年來的文化精髓。

作為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我們不但要牢記歷史,更要熱愛自己的文化,最愛那先生教的方塊字兒,如同做人一樣,橫平豎直,堂堂正正。

品中華文化之芳香 篇4

高二作文 ,833字

開啟書本,拈一朵文學之花,品一杯淡雅清茶,四周氤氳著中華文化的獨特芳香,細細品讀,回味無窮。

文化,不知於何時,你突然出現;不知於何處,你開始熠熠發光。

也許是在遠古,你從歷史的深處走來,帶著先哲們的不朽之作,輕輕地靠近了我。在很遠的時代,你便流行於民間。但我真正地認識你,便是在讀《詩經》的時候。305首詩歌的確是一種文化,開創了現實主義詩歌之路。

在戰國七雄的戰爭中,你曾一度消沉,而等到戰亂平息,始皇統一天下後,你便悄悄地帶上了《離騷》上路。這對你來說,不得不說是一筆極為可觀的財富。不得不佩服你,因為經得住時間的沉澱,往往是永恆的東西。

文化是民族的符號。一個民族的崛起,除了經濟的強盛外,更重要是文化的繁榮。進入21世紀,隨著中國經濟的騰飛,中華文化的復興也擺在我們每個炎黃子孫面前。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文明史,雖歷經滄桑,但仍昂首屹立於世界之林,文化的薪火相傳,居功厥偉。乘一隻孤舟,在碧波盪漾的歷史長河中划行—中華文化是一部巨集篇巨幅的文化發展長卷,從我們祖先創造發明甲骨文開始,到老子、孔子、墨子等盛況,再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以及“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鞠躬盡粹,死而後已”的獻身精神,都無一不是中華文化貫穿始終,一脈相承;都無一不是把中華文化作為民族振興和獨立解放的精神支撐和動力。因此,“傳承中華文化,共築精神家園”既是歷史責任,更是光榮使命。

神州大地,處處絃歌之聲;誦讀經典,品文化之芳香。

既知中華文化為核心,那我們應當怎樣做呢?我想:傳承中華文化需要創新機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於人民,依靠人民,惠及人民。因此,要想實現“激發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推動文化機制體制創新,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改革目標,必須以人民為本,滿足人民的需求。

傳承中華文化,共築精神家園。讓我們攜起手來,眾志成城,把中華文化傳承好,發展好,為實現中華名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強大的文化力量。

中華飲食文化之美 篇5

國一作文 ,1288字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它為我們所驕傲與稱讚。中華民族是一個對食物具有狂熱愛好的民族,中國的飲食文化蘊涵著中華文化之美。

中國人對於食物精益求精的追求從不曾因時光的變遷而動搖。古之祖先對於美食的熱愛,也體現著對生活的熱愛,對山川自然的熱愛。他們懷著這樣一份源自於對自然、生活的熱愛,甚至對未來生活的憧憬與美好,在數千年格物運化中,逐漸孕育出了屬於中國的雅俗共賞的中華飲食文化。

子曰:“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孔子一生清貧,然而他對美食之追求卻未曾厄於窮困之中。當然,中國的飲食文化,也離不開茶。《神農本草經》中說:“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茶,作為飲食文化中的“飲”最重要的一部分,茶中流露於“情”,品茶抒情,寄情於茶的詩句數不勝數,便有了“欲把西湖比西子,從來佳茗似佳人”。詠茶賦詩,也為中華文化詩詞注入了新的活力。從遠古時代傳說起,就融於華夏大地的水中,也流入了炎黃子孫的血液裡;自陸羽始,中國有了茶學,也有了茶文化,也是中華文化重要組成的一部分。陸羽尋出了茶的真諦,並在尋覓“至茶”的過程中形成了不羨榮華,專心研究於茶的品格。

“一器成名只為茗,悅來客滿是茶香。”這一句可謂中國飲食文化大雅之寫照。有大雅便有大俗。飲食離不開凡塵俗世,柴米油鹽,而在大俗之氣裡有大雅之氣度。

蘇軾乃一代美食家,他一生放蕩自由,享受生活,對美食的鑽研可謂精妙,所制的東坡肉流傳至今。而他的《豬肉頌》看似一篇娛樂之作,俚俗之作,但“待它自熟莫催它,火候足時它自美”這一首小詩雖不求押韻,詩人可自搖自扇,火可自文自武,肉香由淡至濃,更讓人垂涎欲滴,難怪詩人又“每天起來打一碗,飽得自家君莫管”兩句,顯露出詩人的閒情與雅緻,這不僅是中華美食的一種性格,更是中華文化美食之旅。然而,這東坡肉不正是東坡身處逆境之間,樂安天命的精神境界的體現嗎?也正是因為東坡豪邁曠達,熱愛著繁華世俗的世界,才得以在坎坷、曲折、磨難中尋求自己所愛的食物。我們無從知道東坡等了多久,但在品嚐東坡肉入口即化,吃了還讓人流連忘返的美味之際,我們似乎能體會到他那超越美食之外的,對生活的愛與追求。這難道不是大俗之氣中亦有大雅嗎?

中國的飲食文化隨著時間的年輪一代一代地流傳了下來,至今仍寄居在我們的味蕾之上。中華文化美食包羅永珍,但中國人的“好吃”更是舉世聞名。然而,不少西方人卻對此頗有微詞,把中國人對於美食的追求看作“貪吃”與“浪費”,這可能是因為他們不瞭解我國傳統的飲食文化而已吧!文化價值的不同,自然也產生了思想上的差異,但終究都會殊途同歸,都能折射出對美好生活的愛與追求。

美食不僅是中華文化不可分離的一部分,東坡肉也不僅是一道美味佳餚,它蘊藏大俗之中亦有大雅之氣度的中華文化,這何嘗不是一種耐人尋味的睿智的人生哲理的體現呢?

在中國,飲食文化的意義也許早已超出其本身,它與中華文化其他方面相互交融、相互促進,更體現了中華文化中的一種雅俗共賞,關於情懷的人文精神的意義!飲食文化也能折射出中華文化的氣質,傳承中華飲食文化也是傳承中華文化,讓我們攜起手來,為中華文化生生不息,代代流傳而努力奮鬥吧!

禮讚中華文化之魂 篇6

高一作文 ,1428字

“國學乃是‘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張載

中國乃禮儀之邦,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北宋大儒張橫渠說出這番話來,尤見國學之重。國學為天地立心,汲取天地之精華,聚集萬物之靈氣;國學為生民立命,教人誨人,賦予生命以意義;國學為往聖繼絕學,承聖人之思想,傳萬世之至道;國學為萬世開太平,以文化治國,開大同。國學在整個中國的發展歷史上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可謂真正意義上的“中華文化之魂”。

國學所含甚廣,複雜玄幻、博大精深而又時時刻刻存在於我們身邊的國學,正成為了中華上下五千年文化積澱下來凝結成的精華,成為我們中國人引以為傲的資本。學習國學,意義非凡。

中華文化自古傳承。春秋戰國百家爭鳴,孔孟儒家,老莊道家,墨子墨家,韓非法家……自成一路,各成學派。儒家的“仁”,遊說主張仁政,遭“焚書坑儒”,卻又被“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道家的“無為”、“順其自然”傳出“長生不老之術”,也有“煉丹士”……種種學派,成了國學;種種思想,融於國學。在這百家爭鳴的時代,每一種思想,都立天地之心。

詩賦駢文唐詩宋詞元曲,代代沉澱,如今還存在的,必是精華。有醉酒發問,“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的感慨;有展望未來,不懼艱辛,“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的壯志;有臨江一句“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的豪邁;也有面對小橋流水人家之景,發出“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的嘆息。國學,為往聖繼絕學,凝結成國文化。

國學不僅包含博大精深的文化。作為國文化,他還體現在文化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文人相敬是中國自古而然的傳統。例如,蘇東坡與王安石這兩個反變法與變法之政敵,其實彼此都欣賞對方才幹。蘇東坡被朝廷重新起用時,王安石晚年卻罷相居南京,蘇東坡便特地到南京看望王安石,兩人交談甚歡,更加相互欣賞,彼此感到相知更深、人格昇華。曹丕又說,“文人相輕,自古而然”。文人與文人間相互欣賞,又相互競爭,多元的中華文化在這種競爭中發展,熔鑄成中華文化之魂。

如今的我們,從小時開始背誦《三字經》,捧著《論語》,背誦唐詩,誦讀文章。我們深受國學的影響。學習國學,似乎世界都有了文氣,感受到老祖宗用生命踐行出來的精神財富的美麗。學習國學,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到了中華文化的魂的魅力。國學教化國民,教我們修身養性,成為中國人立命之本。每每誦讀國學經典,時常就會想到古代私塾中書生搖頭晃腦大聲背誦“四書”“五經”的景象,想到學生們在學校背誦語文,朗朗書聲不絕於耳。

真正的國學還遠不止於詩詞篇賦,古文經典。現代的文明發展是如此迅速,而迅速發展的同時我們正漸漸忽視這古老的文化的另一部分。那蘊藏在那詩句中的,古人們踐行生命的意義所傳下來的精神,更是我們所傳頌的中華文化的魂,更是國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顏回居陋巷不堪其憂,廉頗負荊請罪,楊時程門立雪……這些,更是國學,更是中華文化的精髓,更是中華文化的魂!學習國學能豐富我們的精神世界,使我們骨子裡的那份美德得以永存。正是這種自古至今所傳承下來的中華傳統,開萬世之太平。

處於當今社會,學習國學的原因固然有很多。而最重要的,也正是國學意義的體現:面對腐朽的文化、激烈的競爭、巨大的壓力,我們要先學好古人留下的先進文化,在此之後,更用國學的精神文明充實自我,讓溶在華夏民族血液裡的那份美德永存!禮讚國學,禮讚中華文化之魂,讓這“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文化魂傳承,發揚!

中華傳統文化之根 篇7

國二作文 ,774字

我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悠久歷史的文化古國,中國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可見,我們學習的唐詩宋詞;我們用的文房四寶;,我們吃的中藥;我們用的筷子;,他們都是中華傳統文化之根,這個根需要由我們青年來繼承和發揚。

中國傳統文化的表現形式十分豐富,如果我們不去繼承,它就會消失,它的根必須由我們守護,讓它發揚光大。

中國傳統文化在過去。小的時候,我們和長輩們一起盼望著春節家家戶戶貼的對聯,小朋友身上穿的新衣服,小孩子們,笑嘻嘻的拿著壓歲錢……這些是我們的回憶,現在這些可能與我們已經沒有聯絡,我們都在城市的燈光下,看著別人放的煙花,在教堂外撒著麵粉,我們成了崇洋媚外的人,我們忘記了童年帶來歡樂的鞭炮,於是,中國傳統文化就留在了過去。在感到可惜的同時,我們必須用行動讓傳統文化延續下去,靠我們這群新青年將傳統文化之根傳承下去。

中國傳統文化在現在。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都留著傳統文化的影子。在我們大力弘揚傳統文化的今天,我們用著筷子,吃著中藥。不僅是中國人自己在用筷子,而且外國人也在用筷子,要讓更多的外國人用筷子,不是靠外國人的學習精神,也不是靠筷子自己跑到外國去,而是要靠我們這群新時代的年輕人,用我們的雙手將筷子傳承下去,將傳統文化傳到國外,讓各國各民族的人瞭解中國傳統文化,讓傳統文化延續到未來。

中國傳統文化在未來。我們是中國的未來,我們身負重任,我們要將中國夢響應下去。傳統文化之根,在每一箇中國人的心中發芽開花,傳統文化影響著我們的綜合國力,影響著我們的國際競爭力。傳統文化不僅為我們帶來了精神依託,也為我們帶來了物質依託,我們必須用自己的力量將傳統文化發揚光大。

文化興則國運興。中國傳統文化之根是所有中國人的靈魂,是靠中國人世代相傳的靈魂,是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見證,根植於每一箇中國人的心中。

孝文化要傳承演講稿 篇8

演講稿 ,1335字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是來自高一十一班的管元妮。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孝文化要傳承”。

想必大家坐公交車的時候,都會聽到和看到一條公益廣告:夢娃醒太陽笑中國夢多美妙國是家善作魂勤為本儉養德誠立身孝當先和為貴。今天,我們一起來談一談這個“孝”字的深刻內蘊。

前些天,踏著學雷鋒月的春風,我和小夥伴們去了敬老院。我們被分到了七樓的一個房間,裡面有一位盡力撐著身體的老爺爺,睡眼惺忪。我問:“爺爺好,您剛睡醒嗎?”然而,他並沒有應答一聲,這時氣氛有些尷尬,我沒有放棄我又搭話:“爺爺,您家是哪兒的?”這時老人望著遠方,說:“家?我哪還有家啊。”我不知道他為什麼這麼說,也不知道他經歷了什麼,但那時我多麼希望自己可以是他的家人,能夠陪伴他。敬老院,再好的房間,再可口的飯菜,也不如一個知心人陪他們說說知心話。

說到這裡我想到了我們的老人—爺爺奶奶,姥姥姥爺。記得上個漫長而又愜意的暑假,原本我只打算在姥姥家住兩三天,可是在她再三挽留下,這一住啊就是一個多周。白天烈日高懸,我們就一人拿一個小板凳,到村口大樹下乘涼。姥姥總愛拉著我的手,叫著我的乳名,為我講述著小時候的故事,她的眼中不時閃過自豪,笑容盪漾開來。像一個老農面對豐收的農田,像一個漁民提著沉甸甸的漁網。那時,我是多麼地慶幸還能和姥姥享受著這份恬適,又是多麼地希望時光可以慢一點,再慢一點。

馬石莊教授說過:“青少年活在未來,中年人活在現在,老年人活在過去。”我們有大把的時光來規劃未來,並且為之奮鬥不止。可是我們還能陪伴家人多少個春夏秋冬呢?更何況現在很多同學都住宿,陪伴家人的時間更是少之又少。我們的父母雖說不到花甲之年,但是朋友們,細心一點,我們就會發現爸爸媽媽和前幾年不一樣了,銀絲多了,皺紋多了,嘮叨也多了,我們要知道,他們所做的都是為了我們有更好的生活。咿呀學語時的驕傲,蹣跚學步時的攙扶,逐漸離家時的牽掛。人生最美夕陽紅,世間最美老年花。很多同學說,我們身為高中生,學業繁重,沒有那麼多條件去盡孝,但其實不然!我們可以在空閒的時候,給家人打電話問聲好,大休的時候,幫疲倦的奶奶捶捶背,聽孤單的爺爺講講那過去的故事,為年邁的手腳不再麻利的他們做一次可口的飯菜。或許他們跟不上我們的潮流,或許他們有一些耳背,但同學們,請俯下身來,耐心地傾聽他們的話,他們的曾經,他們年少的夢……就算在校園中我們一樣可以盡孝。大方得體的舉止、誠實守信的品質、文明自律的行為、節儉樸素的生活……這點點滴滴都在向父母表明,爸爸媽媽,我長大了!我已經成長為一名優秀的青年!在學習上珍惜每一分每一秒,認真投入,全力以赴,我們將會用最優秀的成績,向我們的親人宣告:爸爸媽媽,請您相信,我們能擔起未來的重擔!努力學習,健康成長,就是我們最好的盡孝!

“孝”是稍縱即逝的眷戀,“孝”是無法重現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與生命交接處的鏈條,一旦斷裂,永無連線。有一些事情,也許我們現在還無法懂得,但當我們懂得的時候已不再年輕。同學們,趁我們青春年少,年華正好,我們要傳承孝道,及時盡孝,用自己的努力撐起未來家庭的重任,用自己的拼搏擔起中華民族的未來。孝文化,要傳承!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美食文化之我見 篇9

高二作文 ,177字

生活雖然現代化了,可我們骨肉間流動著中華的血液,我們不是浮萍,隨波逐流。我們有根,這條根有著五千多年的歷史文化,不要讓風吹塵掩蓋了,不要讓沙迷了我們的眼睛,不要讓脫俗的慾望丟了心的靈魂。

醒來吧!我們手裡握著最好的東西,千萬別讓它丟失了,並不是得不到才是最好的,而是我們一直引以為豪,真正屬於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讓中國的美食文化之風來得更猛烈些吧!

文化之旅 篇10

高一作文 ,853字

掬一捧長江水,你可以不想知道它的源頭,但你在文化長廊裡流連信步時,你一定要去它的起點走走,並隨長廊曲折而前進。

在這個天荒地老的時代裡,文化的世界,書的世界是最寧靜的。中國的青山綠水賦予人之靈感,而人轉而賦予青山綠水以多情。

讓我們翻開古老的書籍,去體會其中的道理、情感。

翻開《詩經》,那樸實的語言描寫出男女情感之深厚。“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直接表明了自己的情感。“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想象一下,劃開小船,撥開蘆葦,對面站著的便是自己日思夜唸的人兒,那是多麼的景象,這是多麼真摯的情。

翻開《論語》,那精煉的話語便是孔子所教導我們的人生真諦。“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不懂的問題不要裝作已懂,要學會不恥下問。“三人行,必有我思焉”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要學會“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這才是聰明人的作法。

翻開《唐詩三百首》,那被賦予了情感的詩句便是這代人的智慧結晶。是李商隱的“藍田日暖玉生煙”告訴我們,有些理想是可望不可即的,我們應當以實際情況為依據,找到符合我們的理想與追求。切忌定可望不可即的目標。是王維的“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告訴我們大自然是美的,我們要敬畏自然,熱愛自然。

翻開宋詞,那優美或是悲悽的詞表現了宋由盛轉衰是人們的悲愁。李清照,這一優美女子,她的“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展示給我們一幅悽慘悲涼的畫面,凋落的黃花滿地都是,也給我們展示了她人生正值晚年,人生路途潦倒的意味。

翻開《紅樓夢》,那人間愛情之悲劇展現在我們眼前,賈寶玉對林黛玉的愛是不同於對其他丫環的愛,是真正的愛情。但這種愛情在那個封建家長制的年代是註定結不成果的。《紅樓夢》中的詩句是優美的,“花謝花飛花滿天”優美而悽慘,預示著黛玉悲慘的結局。“半卷湘簾半掩門”告訴我們不僅要接納新事物還要保留自身獨特的個性。

閉上眼睛,絢麗的文化便浮現在腦海裡。

文化正如滔滔不絕的江水,生生不息,歷史悠久。文化是不斷進步的,正如“半卷湘簾半掩門”,不僅要改進文化,也要保留好的文化。

文化之殤 篇11

國一作文 ,1078字

翻開歷史,王道士笨拙地用石灰粉刷看起來暗乎乎的壁畫,用鐵錘砸著著敦煌莫高窟的塑像—婀娜的體態變成了碎片,柔美的淺笑變成了泥巴……

這是餘秋雨筆下的敦煌之殤,令人無比痛心。我們曾指責王道士的貪戀薄利,批判他的愚昧無知。可是,如果從毀壞文化的角度看,一個小小的道士也就是在大漠風塵中加速了幾面壁畫的風化,也就是給燦爛的敦煌文化劃下了幾道傷痕罷了。今天,世人對文化的踐踏,相比於王道士,真正是有過之而不及。

與王道士不同,現代人譭棄文化,手段更高明,理由更堂皇。時下,有一句很經典的話,叫做“文化搭臺,經濟唱戲”。口頭上,信誓旦旦復興文化,實際上,是在文化遺產中尋找經濟的賣點,文化已經成為了經濟的附屬品。

現代人不是王道士,王道士只是把藝術珍品賤價出售,現在的人靠自己的想像力,從經典文化中“淘金”,不用花重資贊助黃金時段的廣告,不必在產品質量上精益求精,只要包裝袋上多出幾個世人熟悉的古雅的字眼,滯銷的商品就會供不應求,何樂而不為?至於那些文化,與廠家何關?與唯利是圖的商賈何關?於是乎,諸葛亮成了羽扇的代言人,屈原也成了一隻大粽子,陶淵明因為迴歸田園,親自勞作,而被消費者爭來搶去!商業利益的驅動,就像一隻巨大的火球,急速燃燒,將那些脆弱的文化當作火柴,愈燒愈旺,於是,文化的精髓化作了一縷輕煙,隨風飄散了。

一個古老的民族在流血,一泓千年不息的文明之水正在被汙染,我們引以為豪的深厚文化底蘊正在一點點地被稀釋、消解,剩下的只有在商業勁風中風乾的幾個名詞。

經濟本是文化生長的土壤。遠的不說,只要看看徽商的殷實,看看徽文化的發達,我們就能擺正經濟與文化的關係。

徽州商人在經商之初,無疑是艱難的。從小離鄉背井,出外賣藝,奮力拼搏。最後,出現了“無徽不成鎮”的繁盛景象。但是,徽商留給我們的不僅是物質財富。遙望他們遠去的背影,我們還看到了一種“文化”的東西在閃耀:“以誠待人”“以義為利”“以人為本”。徽商創造了徽文化,徽文化的崛起又為原本灰頭土臉的徽州山民戴上了一頂“儒商”的帽子。

回望歷史,我們的文化與經濟,是結合得如此天衣無縫。可是,今天,我們在追求經濟利益的時候,把文化糟蹋到了何種地步!

美國學者解釋類似文化開發時曾經說,當前中國的文化開發不僅有“過度性”,也有“淺薄性”。這,難道不應該引起我們的深刻反思嗎?

歷史是一個時代精神的縮影,文化,是維持民族發展的生命線。可是,今天,傳統文化在經濟大潮的衝擊下,正在哭泣。亞里士多德曾說,我們的世界是需要文明的。先哲的話,當給我們敲響一聲穿透時空的警鐘:不要讓我們再重演文化之殤的悲劇了!

還文化之甘醇 篇12

國一作文 ,829字

1998年,全體諾貝爾獲獎者,共作宣言:如果人類在21世紀還想繼續生存下去的話,必段回到2500年前從中國的孔子那裡吸取智慧!聞之欣然。中華的傳統文化歷經幾千年,向世人散發出它們的睿智之光和甘醇之香,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承認和尊重。

中國的文化歷史演變早已融入浩浩蕩蕩的黃河之中,化為了我們民族的血脈。我們的血液中,由先民們流傳至今的那一道文化清流,汩汩流淌,滋養著千秋萬代。

曾有諸葛亮為我們醞釀出一杯杯忠義美酒,他向我們展現了忠義詩篇:受命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忠義之心,日月可鑑。

曾有蘇軾為我們描繪出一幅幅風雨侵擾卻“一蓑煙雨任平生”的畫面,向我們展現“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的豁達人生。

曾有魯迅為我們演繹出一場場無煙的戰爭,他用那帶刺的筆喚醒了沉睡中的國民,振臂吶喊,譜寫出一幅“寄語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的愛國篇章……

我們的傳統文化,歷經千百年的滄桑,魅力永存。然而,今天,卻是知道“周迅”的人越來越多,而知道魯迅的人越來越少了……更有甚者,趙薇身穿日本軍旗裝不以為恥,楊丞琳感慨南京大 屠殺日軍戮人太少,對歷史的無知,對文化的盲目,令人心痛。種種的跡象表明,中國的傳統文化正瀕臨滅絕的邊緣,如果再不引起我們的重視,總有一天,我們的傳統文明,會遠離我們而去,遺棄了我們。君不見,當我們痴迷法國大餐和巴黎時裝時,法國人卻穿起了我們的旗袍,對中國豎起了大拇指;君不見,當韓流來襲,讓我們崇拜得五體投地的時候,韓國人卻小心翼翼地拾起我們遺棄的四書五經,古典文化……或許有一天,我們要屈辱地從外國尋找我們的文化遺蹟,何其哀也!,

還我文化之甘醇,是時候了!“儒家學之道,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中國的傳統文化,正處窘境中,當“獨善其身”也。我們向世界吶喊,還我文化之甘醇!

中國傳統文化是民族生存發展之根,是復興中華傳承文化之本,維護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兒女義不容辭的責任。讓我們行動起來,讓這壇文化之酒起釀越香冽!

燦爛中華文化,悠悠華夏文明 篇13

抒情作文 ,765字

中國,是一個雄踞於世界東方的四大文明古國。它歷史悠久,一條黃河,一條長江,從上至下穿越了悠悠的五千年。他民族情感豐富,抗金,抗日,各種各樣的戰役,塑造了一個不屈於失敗,不甘於放棄的熱血中國!但是中國的漢字文化,卻在歷史以及現實中,都有著別具一格的不同風格和魅力。

中國的漢字,可謂是獨具一份!有一箇中國學者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他把一份長達三千個英文單詞的演講稿,用中文翻譯了出來。令他非常驚奇的是,翻譯出來的中文字數僅僅有一千五百多個。他馬上深深地感受到了漢字的文化價值和魅力,感受到了華夏文明的美好感覺。其實漢字,在我們中國的國度裡,是人人都必掌握的,也是都使用最廣的。但是在日常的生活中,有誰又能感悟到漢字的魅力呢?

其實在漢字中,蘊含的不僅僅是文化,更是一個人的感情。可以假設有這樣一個人,他做事行為都比較麻利,什麼也不拖沓,一有什麼活動立即積極的參加。你用漢字表達時,若你不喜歡這個人,你就會說他“做事毛毛躁躁,一點也不知道穩重”,但是當你喜歡他的時候,你就會說他“做事真爽快,真果敢,真是快刀斬亂麻”。所以漢字,其實代表的是不同人物的感情,也從小小的漢字方塊中反映出來,每個人,每個國家不同的精神內涵和精神世界。

漢字的演變,也隱隱約約透露出我們國家的強盛和國家的發展!從遠古時期,中國的文化和漢字都並不發達,所以,這時候的孩子都比較複雜,都比較難寫,讀寫漢字,傳了一部分少數人的權利。而到了封建時代,文言文佔據了漢字書寫的絕大部分領域,只有那些讀書人,學子學者才有機會來品味漢字。而隨著我們國家的發展,讀書的學生越來越多,知識也普遍的不斷上升,漢子也有繁到簡,形成了一種人人學漢字,仍然懂漢字的社會文化氛圍。每個人都有權利和資格去去品味漢字,去感受漢字那一份獨特的美好與靜謐。

漢字的文化,不能言語之上,只能存於心中。

感恩孝文化 篇14

國小三年級作文 ,406字

暑假到了,媽媽給我報了孝文化夏令營班,全封閉式的,10天不回家,完全獨立的生活。

我剛到文化班,媽媽給我放好行李,交待了一番,就走了。

我開始了第一天的生活,早上五點起床跑步,然後開始一天的學習。學習什麼呢?學孔子文化,感恩一切,孝敬父母。

在那裡老師教育我們不要浪費糧食。當我看到老師把學生們的剩菜都吃掉的時候,我感動了,流淚了,想起那句話,“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要珍惜糧食。

還學習了“姑娘道”,姑娘是人類的源頭,姑娘性如棉,想要成為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必先從姑娘身上學好。

在結束學習最後一個環節,給父母洗腳,老師拿著話筒讓我們說出對父母感恩的話,我跪在地上一隻手給媽媽洗腳,一隻手拿話筒深情地對媽媽說:“媽媽我愛你,我以後不跟你頂嘴了,好好學習,報答父母恩情,回報社會。”媽媽也是滿臉淚花,對我說:“好孩子,媽媽永遠愛你。”

學習結束了,我感觸很多,我要向所有人宣傳孝文化,大家都去學習孝文化。

孝文化 篇15

寫信作文 ,415字

尊敬的語文老師:

你好!談起孝文化,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我的家鄉湖北!湖北孝著稱。

記得初中老師和我們講過湖北的幾個小子。好像有黃香、董永。而我們這個地方則以黃香作為孝文化的傳播,對於孝文化的看法,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見解。聽了湖北黃香的故事,我覺得他就做得很好,值得人們學習。因此,我們這個地方有專門紀念他的地方。他的孝不是愚孝,不像有些盡孝的人一樣!他把孝盡得非常到位。我們也應該這樣。孝文化的傳播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的家鄉對孝文化的投資很大。為的就是讓人們能夠做到孝順、盡孝、不愚孝。讓人們能夠繼續傳播下去。將孝文化發揚光大,不光湖北,讓其他省也能夠學習到孝文化。這樣湖北不僅是孝文化的起源省,而且還是孝文化的發揚省。中國也就自然而然的成了孝之國。但現今的情況並不是這樣的,做到孝順的人很少。這說明孝文化的傳播還不過廣泛,不夠徹底。

我希望有一天大家能夠將孝文化發揚光大。傳播到世界各地。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加和諧美好。

你的學生

孝文化的體現 篇16

孝文化的體現作文50 ,466字

孝,在中華文化精神中佔有重要地位,因此也演繹出的許多的孝文化。

孝,是晚輩對長輩的一種行事準則,也是人的一大品格。二十四孝圖,無論他表現孝的方式是對是錯,都能反應出人們對孝的一種重視。行動的孝自然無法讓人長久銘記,以孝為文化的體系,自然就蓬勃興旺起來了。父親節,母親節,重陽節,這些傳遞出孝能量的風俗節日,自然就是孝文化的體現了。

文化是思想多補品,從小,大人們就學會對孩子們講述很多孝的知識。傳教孝道,讓自己從小就做一個有孝心的人。傳授孝道給自己的子女沒有什麼條令規定,但哪個家長都會如此教導自己的孩子。不是說硬是要孩子給自己養老送終。更重要的是讓孩子有一個講孝的心,讓孩子有一顆孝心。這同樣是流通於萬千家長之間的孝文化。

孝心啊,孝道啊,最重要的就是講孝的人孝就是再偉大,也是要人來講的啊!這些就是孝子孝女們的事了,用自己的努力去回報他們,他們的盼望就是我們要實現的回報,讓他們對自己的盼望得以實現!讓他們因自己的感動欣慰,就是最理想的!

孝的文化各種各樣不同,孝文化有不同的方式來表達。但毋庸置疑的是,他們都是文化的真實體現。

深入孝精神,傳承孝文化 篇17

深入孝精神,傳承孝文 ,767字

俗話說百善孝為先。孝文化已在中華民族傳承千年。又有三省吾身之說,那麼我們身上是否具有“孝”這一優良品質呢?事不能拖,話不能多。孝的精神不可幾日速成。而是要發自內心的去實行。

我的故鄉雲夢自古出了一個大孝子—黃香。他冬天為父母暖被,夏天為父母驅蚊。幾十年來一直如此,他的孝心不是三分鐘熱度,而是伴隨著一顆堅守的真心。無獨有偶,董永也有著賣身葬父的感人故事。父母賜予了我們生命,所以他們是比生命還要尊貴的人。

隨著時間的流逝,社會的發展。孝的文化一直在流傳,可是卻被人們漸漸忘卻於無形之中。可能有的人會覺得每天和父母待在一起,即是孝的表達。正所謂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但其實不然。陪在父母身邊的人是比那些常年不回家,只寄錢的人看似要好很多。可是他們的孝心真的存在嗎?沒錯,你是每天在父母身邊,可是你對他們好嗎?是有人常年不回家,可是他們卻每天心繫父母啊!

曾聽說過一個故事,一個小女孩兒跟她的媽媽爭吵之後賭氣摔門而出,漫無目的的她在街上走了一天,又累又餓,忽然他走到了一家賣面的門口,可是口袋裡卻沒有一分錢,這是老闆娘看到她,親切的喚她進來。聽過女孩兒發生的事後,煮了一碗麵給她吃,女孩兒吃完了後非常感激這位老闆娘,可是老闆娘卻不太領情的說:我與你不認識,並且就之煮了一碗麵給你吃,你就感激成這樣,那你的媽媽給你做了不知道多少次飯,可是你有感激的過她嗎?聽完老闆娘的話,小女孩兒恍然大悟,立馬跑回來家,發現早已做好飯的媽媽正焦急的等待著她。

可能孝一直都存在每個人的心中,可是卻被人拋之於腦後。並不是我們不善,而是我們不懂得如何去孝,孝文化,對於我們也已是耳熟能詳。最重要的是我們要它真正的走進心底,讓它去彌補之前我們欠下父母的愛吧!

等孝精神深入我們的骨髓中,之後才是發揚和傳承。要相信中華民族的文化魅力所散發的光芒不可阻擋!

孝文化 篇18

孝文化作文600字 ,644字

講孝道是中華民族三千多年的傳統美德,無論是董永和七仙女的故事,還是黃香孝道的故事,都是我國古代重視孝道的具體表現。

俗話說百善孝為先,在所有的好的美德中,孝是第一位。

中國古代的董永,為了安葬父親,寧願賣身,一輩子甘願做奴隸;黃香,夏天替父母被蚊子叮,冬天為父母暖床;沉香未救出母親,把華山劈了。等等都是孝的表現。

孝,不僅僅是對父母,也是對長輩,講孝,也不僅僅是口頭上的言語,更重要的是在行動上。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多幫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更要尊重父母長輩,不與他們頂撞。在空閒時間,我們要與父母長輩多溝通。與父母關係和睦。

三千多年來,孝文化一直被傳承,發揚。而現在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許多優秀的傳統文化被人們所無視。人們越來越忙,忙到根本都沒有時間在勞累一天回到家後,給父母倒杯水的時間都沒有。忙到對父母說兩句貼心的話都沒有。而這樣真的是沒有時間的問題嗎?答案是否定的。不是我們真的忙到擠不出任何一點時間,而是我們那顆赤誠的孝心被麻痺,沒有講孝的意識和責任。

當今社會上的啃老族屢見不鮮。難道真的是有孝心的人?還有許多人不管老人,老人因無錢治病而死。在馬路上,大部分人都不敢扶摔倒的老人,這些都是沒有孝心的表現啊。人心冷漠,孝心已無跡可尋。

父母給了我們生命,為我們努力創造更好的生活條件,而我們卻連最基本的講孝都不能做到。三千多年來的優秀美德的文化,中華民族骨子裡的美德,一個承載著歷史的文化美德,是怎樣都不會被忘記,不能被忘記!

孝,一個古老民族的生生不息的精神、靈魂。

不要讓物質取代孝文化 篇19

不要讓物質取代孝文化 ,407字

孝,自古以來就是我國優良的文化。隨著時間的改變,人們觀念的改變,不斷影響著人們對孝文化的表達。

故事後有許多關於孝道的故事。例如,臥冰求鯉,黃香溫被,董永賣身葬父等等許許多多的故事被人們稱讚,流傳至今。而如今,這樣的故事卻越來越少。人們對親人的孝順漸漸從精神上轉移到了物質上。逢年過節只會送給長輩們禮品。而連最基本的祝福的話語都忘了。

孝道文化,在年輕一代的生活中被漸漸淡忘。人們的物質生活日益豐富,而精神生活越來越少。面對自己的父母時,很少會想到關心對方,而只顧自己快活。孝道文化也就不能表達出來。對於那些養尊處優,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們更是如此。有時與父母之間鬧得不愉快,還會破口大罵甚至大打出手,完全不知道何為孝。

孝乃孝順父母之意。父母給了我們生命,用自己的人生經驗教育我們。他們對我們的思情無法用物質來衡量。我們應從生活中無微不至的關心來回報他們。傳承孝文化,不要讓我國的優良傳統文化消失。

孝文化 篇20

孝文化作文600字 ,553字

“孝文化”中的“孝”字內涵豐富,從古至今都提倡孝,孝順父母、尊敬師長、愛護老年人等行為都是孝。

關於孝的故事有很多,如黃香冬天冷,自己先去被子裡躺著等被子裡面變暖和再讓母親去被子裡面睡覺。

雖然現在社會也經常提到要尊老愛幼,但也經常在手機、電視等媒體上看到虐待自己父母的事情發生。這告訴了我們雖然社會上提倡孝敬父母,尊敬師長等話題,但沒有真正使人們懂得孝的意義,為什麼要講孝心。

在講孝心時不能一味的去聽從父母,講孝心時要有一點理智。不能做一些對個人利益有益而對社會有害的事情。

孝文化需要我們繼續發揚下去,我們要從實際上去做,而不是隻是口頭上說一說。

我們孝敬父母不能只是物質上給他們提供幫助,也要精神上給他們關愛。我們要多和父母交談,可能有一些身在異鄉的打工族,因為忙碌的工作無法抽出時間回家看一看父母,和父母談一談,坐在一起團團圓圓的吃一餐飯。但可以通過電話、電腦和父母一起面對面的聊天。過年過節可以回家時不要常拿著手機玩,要幫助父母做一些事情。這對你來說可能是一件件小事,但這對父母可能是極大的關愛。關愛一下父母的生活,不要讓父母感到孤獨,不要讓父母在家擔心著在遠方工作的孩子,常常和父母聯絡。

孝文化的精神我們要弘揚,我們要從自身做起,從實際行動上做起,讓我們國家都充滿孝文化,我們要發揚孝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