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以善小而不為相關作文20篇
勿以善小而不為 篇1
國二作文 ,789字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在這條長河中,雷鋒精神順著河流,一路流淌,滋潤著千千萬萬的中國人。所經之地孕育著道德之花,澆灌著幸福之樹。
我閱讀了《學雷鋒做有道德的人》這本書,被文中雷鋒記錄的點滴感染了我的心靈,我彷彿看到了他,重新認識了他。掩卷沉思,彷彿自己長大了許多,因為我接受了一次“心”的教育。
雷鋒出生於貧窮家庭,接受黨和政府的關愛,在日記中他多次提到要回報社會。實際上他也這麼做了,看到工地工人在運磚,他悄悄的加入隊伍中拼命的幹活,不求回報,甚至連姓名都不想留下。他學習毛主席著作,練習開車技術,能夠從老一輩身上汲取知識。“今天,我為了人民的利益、階級的利益、革命的利益,多學點本領就是更為必要了。”1960年,雷鋒擔任校外輔導員,他幫助一個調皮的學生,改正壞習慣,非常有耐心,既像老師,又像一個要好的朋友。
在我們班上,有很多“小公主”、“小王子”,在學校不愛勞動,經常因為一點小事吵架,有一次,竟然為了地上一片紙屑是誰的大吵起來。我想他們更應該讀讀《雷鋒日記》:“力量從團結來,智慧從勞動來。行動從思想來,榮譽從集體來。”
“雷鋒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雷鋒在寒冷的冬天把手套送給了別人,自己手凍得像針扎一樣。利用休息時間給戰友洗被單、補被子……點滴好事,匯流成溪……
記得有一次,我到“好又多”商場買東西,看到一位小朋友邊跑邊把他身邊的商品弄亂,跟在他身後的阿姨或許怕他搞更大的“破壞”,沒有來得及整理就追小朋友去了。我過去隨手把小朋友弄亂的商品重新擺放整齊。這時,一位商場的阿姨走過來,對我是一番表揚。通過這件事,我深刻體會到做好事並不難,也不一定是大事,也許是隨手把垃圾扔進垃圾箱;也許是在車上給老爺爺、老奶奶的讓座;也許是借給同學的一塊橡皮……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做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但願雷鋒精神永遠閃爍著光芒,引領後來人。
環保:勿以善小而不為 篇2
國小五年級作文 ,643字在我的腦海中,總有這樣一幅畫面出現: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那是外婆經常和我講起的她小時候的家鄉景色。然而,在我的身邊,我卻只能見到擁擠的車流、忙碌的人流,以及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
那樣美好的景色都去哪兒了呢?2014年2月,我走進了“話說低碳”科普展,當“高碳之傷”躍入我的視野,細細閱讀後,終於有所瞭解。
全球變暖、海平面上升等種種環境問題,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危害著我們人類。由此,我想到了紹興去年冬天的好幾次嚴重霧霾,從課外書上閱讀到的土地沙漠化。而形成如此嚴重的環境問題的罪魁禍首,竟是我們人類自己。心痛、慚愧之情油然而生。
怎樣才能保護我們的地球,清潔我們的地球,讓美好的景色重現呢?當走進“低碳生活”展覽區域,我深深地震撼了:原來,環保可以如此簡單,只要讓低碳走進你我他,堅持不懈後,定能看到心中的“世外桃源”。
因此,我以一名小學二年級學生的名義為我們人類提出以下最最直接可行的建議:
一、以步代車。
汽車尾氣中含有大量二氧化碳,是美好環境的殺手,請所有的爸爸媽媽們減
少使用私家車的次數,以步代車,既鍛鍊身體又保護環境。
二、一水多用。
水資源的浪費非常嚴峻,請大夥兒能學習“一水多用”。淘米水可以澆花,洗菜後的水可以沖廁所,洗衣服後的水可以拖地等。
三、少開空調
冬天的暖空調,能不開儘量不開,衣服穿多點就不冷了;夏天的冷空調,儘量將溫度調高點。低碳生活,其實就是要求我們從小事做起。環境保護,“勿以善小而不為。”讓我們大家一起努力,讓地球擁有更美好的明天。
不以善小而不為 篇3
國小四年級作文 ,546字羅曼羅蘭說過:“靈魂最美的音樂就是善良。”法國作家雨果也說過:“善是精神世界的陽光。”就連我們的大哲學家管仲都說:“善人者,人亦善之。”善良,是我們生命道路中不可缺少的品德,它不僅僅是怡然自得的花香,更是一種香飄萬里的精神傳承。
記得有一次,在家鄉熙熙攘攘的小路上,我看見一個賣藝人。他雙腿殘疾,坐著輪椅。身邊放著一個破舊的音響,唱著並不好聽的歌曲。音響的前面放著一個用來收錢的破碗,裡面空空如也,沒有一分錢。周圍的人評論他唱的歌,彷彿是在嘲笑他。
那個人臉色越來越差,他深呼吸了一下,彷彿決定用盡全力唱歌。雖然不在調上,但歌聲裡悠揚著一絲憂傷,我聽了眼淚直淌。
他的歌一直沒有停。我拿著手裡的錢想:我要不要給他呢?給了他,媽媽讓我買的東西買不成了。可我又想起老師的話:不以惡小而為之,不以善小而不為。我們應該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想到這,我捧起手裡的錢,輕輕地放在了他面前的碗裡,周圍一片安靜。不一會兒,那些之前還在嘲笑的人們,紛紛拿出自己口袋裡的錢,放進了那隻破碗裡。
我的眼角溼潤了,小雨適時地滴下來,掩飾了我的淚。比起媽媽要買的東西,這一個小小的善舉,竟然喚醒了那麼多人心底的良知,我的心裡熱乎乎的,好像有一個聲音在對我說:做得好,孩子!永遠都要記得:不以惡小而為之,不以善小而不為!
勿以善小而不為 篇4
國小五年級作文 ,841字今年春節假期發生的事兒不少,但有一件事讓我終生難忘,它深深地感動了我。
一天下午,我們一家去買年貨,我在門口等父母去買東西時看到了這樣一幕:三個人,穿著厚厚的羽絨服,頂開棉門簾,從商場裡走出來。他們買了很多東西,大包小包的,好像搬運工似的,一個人把車後備箱開啟,其他兩個人一件一件往裡放,可是沒留神,一包東西滑到了車底下,但他們迅速上車,把車開走了……
這一幕,我看見了,但是還沒等我們提醒他們,車已經開走了。我想:總會有管理員負責吧。這時,有一個穿紅衣服的叔叔也發現了這個情況,他抬腳就去追車,可是車已經跑遠了,哪裡還追得上?於是他回到原位,等物主回去找。可是,左等右等還是沒回來。當天天氣很冷,叔叔穿得也不多,臉凍得通紅,可是他一直等。有人說:“他們丟了東西是他們的事兒,把東西放下吧,他們自己會回來取的。”叔叔微笑著說:“我再等等,沒準兒一會兒就回來了。”他的聲音聽起來是如此堅定。
我的父母來了,在門外等了半天的我感覺都要凍僵了,趕快隨父母進了商場,我們在商場裡走了一大圈,買了不少東西,於是準備打道回府。等我走出商場大門時,立馬打了一個哆嗦,真是寒氣逼人啊。我突然想起那位叔叔,不由自主地望向那邊,沒想到叔叔仍然站在那裡,他的面前還有那個被粗心的主人遺失的包裹。他不停地跺著腳,用手使勁搓著自己的臉,似乎這樣能驅趕寒冷似的。沒有想到,還有如此執著的人!
我和父母正要離開之時,物主終於回來了,當物主看到失而復得的包裹時,眼裡有驚訝,有感動,我想,這一切真的有點不可思議。他們對這位一直等待他們歸來尋物的叔叔說了許多感謝的話,並從袋子裡拿出東西要送給叔叔。叔叔一邊推辭,一邊囑咐他們:“以後可一定保管好物品,千萬別丟三落四的。”說完,小跑著就離開了。
我不知道這位叔叔是市場的管理人員,還是商家,還是一個和我一樣的普通顧客,但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通過這樣的舉動告訴我們:勿以善小而不為。
這件事時常出現在我的腦海裡,時時令我感動,它是我在這個春節裡最好的禮物,最大的收穫。
不以善小而不為 篇5
國小三年級作文 ,402字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的身邊常常會有一些不道德的事發生。這時我便會想起“不以善小而不為”這句話,他告誡我們:只要是善,即使是小善也要做。
以前的我卻還不懂得這個道理。以前每一次在楊老師讓我們隨手把地上的垃圾撿起來時,我總喜歡把用完的餐巾紙扔到別人的桌子底下,然別人來幫我撿,幫我扔。從今天開始我再也不會幹這種惡小的事了。還有時,當同學與我借筆寫作業時,我也會拒絕接他們,生怕他們會把我的筆弄壞。不過現在起,我一定會熱心幫助他們,有困難也儘量幫他們解決。
看了“文明—只差一步”的漫畫之後我對不以善小而不為這句話的理解更加清楚了一布。它講述了兩個小學生在回家途中發現在垃圾桶旁邊的地上垃圾“堆積如山”為了清理掉垃圾,經過一番討論之後小花將垃圾撿回垃圾桶。而小明在紙條上寫:文明—只差一步,再貼在垃圾桶的側面,作為治本的基礎。就是這樣一個道德故事。
因此不以不以善小而不為成了我的座右銘。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篇6
國小五年級作文 ,482字“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這句幾千年前劉備的一句經典語錄,相信很多人都是耳熟能詳,但是真正付諸於行動卻要求有很高的自我控制力。
校園的春天,百花開放,甚是好看,就連校門外的樹木花草都開出了美麗的花朵,香氣撲鼻。一些路過的同學被鮮花吸引,隨手摘下,有的玩夠了乾脆扔到腳下,甚至家長也會給孩子折下更高的開的更美的花枝。看到被放學的隊伍經過,破壞的樹木花朵,滿地的狼藉,我時常有氣憤的情緒充斥著心裡。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一個折花枝摘花的舉動在人的心裡可能小到微不足道,但卻是實實在在的不能做的事。家長率先進行了觸犯,孩子就會理所當然的跟隨,那麼,久而久之所有的不能做的小事累加就會共同養成善惡不分的習慣,那才是真正的可怕!
令人可喜的是,我們的學校發現了這個問題,特別的在全校範圍內嚴格要求,並且派出了值周生管理,很快控制了這種“小惡”的行為!
我們學校的教育遵循了幾千年的至理名言,讓我感動!不論事情的的大小隻要是好事,都要去認真的做;只要是壞事哪怕很小的一樁都不能去做!以此為戒,嚴格要求自己,相信我們每個人都在人生做事上不犯錯誤,不留遺憾!
勿以善小而不為 篇7
國小五年級作文 ,546字在人的一生中,我們不要以為這件事小,就不去做,好習慣是從點點滴滴養成的,小事做好,才能勝任大事。
有一次,我和媽媽上街,我看到路中間有一個啤酒瓶子,我就等車輛走完以後,走過去,把啤酒瓶拾到垃圾桶,媽媽大惑不解,問:“你以後別多管閒事啊,路上有垃圾,自會有環衛工人清理啊!”我說:“媽媽,這你就大錯特錯了,舉手之勞,那有什麼啊,要是那個啤酒瓶子打碎,車輛來來往往,得有多少車輛受害啊?”媽媽說:“你要不騎車的,怕什麼啊?”我還在給媽媽講著大道理,可是媽媽根本不吃這套,我知道,媽媽是怕我跑到路中間危險。
可是,這事沒有過多久,媽媽買了電動車,老是被碎玻璃扎破輪胎,因為媽媽在飯店工作,每天下班,一般是在晚上10點左右,晚上喝酒的人多,人們隨手就把酒瓶放到路邊,又沒有環衛工人及時清理,碎玻璃當然多了,扎破輪胎的機率也多,紮了輪胎又沒有地方補,每次媽媽推車回來,媽媽都特別生氣,我和媽媽說:“那次你還批評我,現在知道你女兒的素質高了吧!”媽媽點點頭,說:“女兒做的非常對。”
幫助別人,快樂自己,不要以為身邊的事微不足道,就不去做,用我們的微弱之力,做我們舉手之勞的事情。
勿以善小而不為 篇8
國小五年級作文 ,649字“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我認為是不要學那些惡人的言語,惡人做的事,惡人動的行。要以聖人做的事,聖人言的語,聖人動的行。才能生為一個真正的君子。但是,你們千萬不要以為亂扔水果皮,亂扔垃圾,雖然那些都是在你們看來微不足道的小事情,但在大自然中,卻有著超大的威脅。
在一個下雨天,媽媽送我去上學。快到永興小學的時候,突然一輛黑色的轎車,映入了我的眼簾:車裡突然伸出一隻拿著雪茄的手,還時不時地扔出一些瓜子殼兒、橘子皮等,大袋大袋的垃圾像瀑布一樣從視窗飛瀉下來。霎那間我的眼前出現了一幅如果人人都這樣做,那地球將會是怎麼樣的圖片。頓時我的心中湧起一陣陣刺痛,心想,難道那個人不覺得慚愧嗎?看到我們的地球母親受到如此的重創,他竟然會毫不理會丟下了一大袋一大袋的黑色汙染。對於這樣的一件小事,但卻會造成多大的後果呀!你們曾想過嗎?
今天,我去學校去得特別早,老師不在,一個同學也沒有。來到教室,我發現地上滿是紙片等小垃圾。但我毫不理會,直接拿著東西坐到了自己的座位上。早晨到中午,沒有人發現地上的小垃圾,它還在那,直到值日生來檢查了之後,給我們班扣了一分,劉老師因此不開心,但我突然發現,要是我在早晨來的時候,看到小垃圾就把它撿起來,應該就不會發生那樣的事,也不會惹老師生氣,更不會讓班級被扣分了吧!
我發現不管是多小多小的事情,只要它蘊含含著一點不好的成分,你就不能去做。一定要做那些對人民和地球媽媽有幫助的好事,儘管它如灰塵一般大,但也能對環境或社會起到巨大的作用。
勿以善小而不為 篇9
國小五年級作文 ,788字“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這句話出自於《三國志·蜀書·先主傳》裴松之注。在我小的時候經常聽爺爺說。然而真正明白其道理還是上小學四年級的時候。
我讀三年級的有一天上午放學回到家,同往常一樣我把在校的情況講給爺爺聽:早晨第一節課,鈴聲響過以後同學們陸續進了教室,可是誰也沒有注意到教室門口的一團紙。佳銘同學在走進教室門口時撿起了那團廢紙並放到垃圾桶裡。老師發現後在班上不僅表揚了他,還要我們全班同學學習他熱愛環境衛生的好品格。我給爺爺講完後,又用不屑的語氣說這有什麼好表揚,好學習的,不就是撿了一團廢紙嘛。爺爺聽完我的話和藹的臉頓時變得嚴肅起來:“勿以善小而不為。”當時我並不明白這句話的含義。只記得爺爺對我說:“不要認為好事小就不做。假如每天做一件小善事就可以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我似懂非懂地點點頭。
果實成熟的季節,在鄉下路過他人家摘幾個誘人的果實是很平常的事。在我讀四年級的一個下午,我的幾個小夥伴摘了鄰居家的枇杷並連枝帶葉的弄了一地。嚴格地說我只是跟著一起去,看著他們摘,自己則在樹下眼饞的那位。但是爺爺通過鄰居比手畫腳的描述後,狠狠地批評我,又一次教育我“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爺爺說:“不要以為這件壞事很小,可能別人不會知道就去做,如果做了幾次,那麼人的品德就會被邪惡腐蝕,心靈就會被黑暗所吞沒。”接著又連續給我舉了幾個善小,惡的典故。我恍然大悟,立刻向爺爺表態:以後一定銘記這句名言,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作為小學生的我今後將從小善事做起,點點滴滴做起,積少成多。不良的行為習慣則從小事開始防範。我會牢牢記住爺爺的話: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將來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勿以善小而不為 篇10
國小四年級作文 ,494字我們都是一個個平凡的人,每天做著平凡的事情,而正是這這些平凡的事情:一個微笑,一個擁抱,一句話語……串聯成了大大的世界。
劉備臨終前對劉禪說:“勿以善而不為,勿以小而為之。”說的是讓劉禪不要輕視小事,小中會有大。作為三國霸主之一,劉備文不如諸葛,武不如關羽和張飛,但就是在一件件小事中展現了人格魅力,折服了許多有才華之人,“三顧茅廬”中便可見一斑。
小水滴可以穿石,小火星可以燎原,不要以為事小就不屑於去做,當所有的小事合在一起就變成了大事。
就拿身邊的事來說吧!有一次我去超市買東西,結賬時看了一眼找回的錢,發現收銀員多找了一元錢,我對收銀員說:“阿姨,您多找了我一元錢。”我把多找的錢還給收銀員,她很高興,我也很開心。雖然只是一元錢,對於超市來說也沒有太大的影響,可這小事卻顯現的是一個人的品格。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作為中國小公民,我們必須從小事做起,從小處著手,在舉手投足間,本著對社會、對他人、對自己負責的態度來經營人生。
不以善言而為賢 篇11
高一作文 ,780字我們對於一隻狗的好壞,往往不在於它是否會叫,而是看它是否忠誠護主。同理,我們看一個人的品德好壞,往往不在於他是否能說會道,而是看他是否能腳踏實地的做好每一件事。人不以善言而為賢。
古今中外,那些取得巨大成就的人一般都是勤於動手而非勤於動口的人。生物學家孟德爾是一個典例。他在研究豌豆的十幾年過程中一直默默的做實驗,想要弄懂當時人體基因遺傳是怎樣的巨大迷題。而不是像當時的少數科學家僅憑自己的猜想假設就在人們面前裝高深,彷彿自己已完成了什麼歷史難疑。
與孟德爾一樣為人類科學奉獻很多的還有居里夫人。當她為了驗證自己的猜想:世界上還有鐳這種金屬時,她並沒有在人們面前講為什麼自己會有這種猜想和讓人們去研究是否存在鐳。而是自己到一個僻遠的實驗室開始了自己的制鐳。在這個過程中居里夫人雖然最終證明確實有鐳的存在,但她的身體和青華歲月也一逝不去。
他們的這種無私奉獻和吃苦耐勞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他們為人類科技發展的大無畏精神值得我們學習。當一個人花言巧語,彈嘴如簧,我們不能確定他是一個品德敗壞的人,但我們能肯定的是他一定不是一個擁有腳踏實地良好品質的賢才。
春風三月,紅旗飄揚。當我們看到四處飄舞的紅領巾時,最先想到的應該是令無數人尊敬的雷鋒同志吧!他是一個黨員,但他的文章和口才並不稱好。可是我們為什麼會記住他,並專門有節日紀念他呢?相信大家都知道,雷鋒是帶領我們講普通話,各地間相互交流技術,一心為人民,為戰士的那個領頭人。我們之所以記住他是因為國家想把我們培養成那種有利於社會的優秀青年,而不是死讀書,只會談大話和考試的呆子。
一個人說話時間一次不超過40秒,這是聰明人的體現,而一個人說話誇誇其談,牛皮上天,這是愚人的表現。當我們來到一個資訊時代,一切靠實力說話,讓我們做好自己,認真看待並完成每一件事,並記住“人不以善言為賢”。
勿以惡小而為之 篇12
國小五年級作文 ,655字“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這是三國時代劉備說的名言,這句話告訴我們從小應該培養一個良好的行為習慣,不要以為壞事太小而就去做。
就說我們班的事吧,有一個同學經常偷竊別人的東西,同學們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老師曾一次次提醒他、教育他,但是他依然我行我素,而且老師也多次聯絡他的家長,家長也有采取過許多的措施,但都於事無補。就因如此,他慢慢地就偷竊成性了,今天拿別人的學習用品,明天竟會從同學的書包中偷走錢包……
如果再這樣發展下去,不預防未成年人犯罪,他會變成什麼樣的人呢……真的是不堪設想,從小偷小摸到盜竊成性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
我曾在報紙上看到過一則新聞:有一個叫張巨集的學生,從小學到初中一直是學校的學習尖子,老師和家長都對他寄予厚望。12歲時,他的父母離婚,從此他變成了一個無人管教的孩子,他的心思也不在學習上了,而每天遊手好閒。有一天下午,張巨集路過父親工作的礦工廠宿舍,看到有一間宿舍門開著,就悄悄地溜了進去,見桌上放著十幾元和幾張飯菜票,他的心怦怦直跳:“拿這些錢去交學費吧,這事神不知鬼不覺!”,他心安理得地把錢和飯菜票裝進了口袋。
有了第一次之後,他一旦看到錢,就會忍不住伸手去偷。終於在14歲那年,因偷竊超市裡的食品,被超市工作人員當場抓獲,送到了派出所。因為他剛滿14歲,被訓誡了一頓就放了出來。從此張巨集更加自暴自棄,三天兩頭逃學,和盜竊團伙混在一起,多次作案,這一年他15歲,被收容所教養了3年。
慘痛的事例再次給我們敲響了警鐘—“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勿以惡小而為之 篇13
國小六年級作文 ,907字看著爸爸冒火的眼睛,我的心情十分低沉,心頭像是被一塊大石頭壓著,喘不過氣來。
事情還得從媽媽定的規矩說起。媽媽在我小的時候就規定每天只能吃一根冰棒。早上我已經把一根冰棒塞進了肚子裡了。很快我又口渴了。趁著四周沒人,我偷偷溜進了廚房,為了不發出聲響,我把鞋子脫了,我為自己的小計謀感到高興。好景不長,都怪我得意忘形,我不小心撞倒了椅子,椅子的“哐當”響聲把在玩遊戲的爸爸驚動了。
爸爸來到廚房,看見我站在冰箱旁,毫不客氣地說:“你在廚房鬼鬼祟祟幹什麼,不會是想要偷吃冰棒吧?你上午已經吃了一根冰棒了,別懷了規矩呀!”
“我……我只是……隨便走一走,對,隨便……走一走。我知道上午已經……已經吃冰棒了。”我緊張地回答。為了讓爸爸相信我,我勇敢的迎接著爸爸審視的目光。
爸爸似乎相信了我的話,轉身要走。我當時鬼迷心竅,快速地從冰箱裡拿出一根冰棒藏在身後,可還是被眼尖的爸爸看見,爸爸生氣極了。
爸爸看見我的行為,火冒三丈,說:“你這個臭小子,還敢騙我,看我不打死你。”
我驚慌失措地逃跑,爸爸拿著凶器在後面追我:“你這臭小子,竟然學會偷吃了,還敢跑?”
“就一根,就一根,好不好。”說話間,我就被爸爸逮住了。看著爸爸冒火的眼睛,我的心情很沉重,真怕下一秒爸爸的凶器朝我臉上招呼過來。
爸爸似乎看到了我眼中的驚慌,也逐漸冷靜下來。他把我拉到客廳,語重心長地說:“孩子,你這樣想就不對了,你一天偷一根,白天百根,千天千根,別看偷吃冰棒是小事,久而久之就會成為一個壞習慣的。”
爸爸的話讓我羞愧地低下了頭,我可沒有想過會有這樣嚴重的後果。
爸爸繼續說道:“兒子,我跟你講個故事吧。從前有一個管倉庫的小吏,每次從倉庫出來的時候都要順手把一枚銅幣放進口袋帶走。他的祕密被一位視察的大官發現了,大官問小吏為什麼要偷錢?小吏說一枚銅錢沒什麼大不了,大官聽了很憤怒。兒子,你知道大官接下來會說什麼嗎?”
我搖搖頭不說話。
“大官生氣了,他說一日一錢,千日千錢。你這樣下去遲早會是一隻蛀蟲。”
爸爸的話讓我幡然醒悟,我看著爸爸說:“爸爸,我知道錯了,這就是勿以惡小而為之。”說完,我把冰棒放回了冰箱。
爸爸看到我主動承認錯誤,高興地笑了。
勿以惡小而為之 篇14
國小六年級作文 ,707字有句歇後語說得好“老鼠過街喊打。”不錯,老鼠經常偷人的東西,所以即使它走在街上什麼也沒有做,但是人們也會情不自禁地想要去打它。
星期五中午,我早早地便出發了,可在文具店裡列印好了朱自清的《匆匆》後,才剛剛一點十分。閒著也是閒著,我便走進了小商店,買了一瓶水坐在椅子上,傻傻等著大門敞開的那一刻。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大約過了十幾分鍾,售貨員阿姨尖銳的聲音劃破了寂靜地空氣:“等等,你付完錢了麼?怎麼偷東西還放進了你的口袋裡呢?交出來。”“不是,不是,我是在口袋裡找錢呢!沒有偷你的東西。”小孩摸著口袋,一副事不關已的樣子爭辯道。可是,他並沒有從口袋裡拿出錢來,而是把東西交到了阿姨的手裡準備向外面走去。這一舉動徹底惹怒了阿姨,只見阿姨一把將小孩揪了回來,怒氣衝衝地說道:“你不僅偷了我的東西,被發現了還擺出一副事不關己的樣子,還撒謊騙人。”只見一位叔叔走了過來,對著小孩嚴肅地說:“坐那去,好好呆著反省一下自己做的對不對?”這時,小孩慌了哭著說:“阿姨、叔叔,我做錯了,是我不該偷偷拿你的東西,還撒謊騙人,對不起,我真的知道做了,下次我再也不敢了。”叔叔也許想通過這個事情給小孩一個教訓,很堅定地說:“呆在那別動,好好想清楚,錯了沒?錯哪了?”因為做出了一個偷東西的舉動,所以沒有會相信你所說出來話,給自己也帶來了這麼大的困擾,真是“老鼠過街人人喊打”。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小孩伸出手去偷拿了別人的東西,也許他會偷到,但終是邪不壓正,當別人發現他的惡行時,卻丟掉了人生中最重要的東西道德。誠信是為人之根本,做人一定要守住誠信,要永遠記得“樑上君子”不可為。
人不以善言為賢議論文作文 篇15
高一作文 ,9196字【篇一:訥言敏行,然後君子】
高一(10)班黃雨婕
“君子訥於言而敏於行。”自千年前起,無言、少言、慎言就成了君子的標準,而“巧言令色”也成為了小人的標誌。言,即語言,究竟為何會成為衡量君子與小人的一把標尺呢?
古語常雲:“言多必失。”過多的言語往往會暴露一個人的無知愚昧,因為真正優秀的人,往往是多思慎言的人,他們所說的每一句話都經過了深思熟慮,比起說,他們更願意以行動來證明自己的能力和內涵。因為行動,往往才是最有說服力的。
曾聽過這樣一個故事:兩位朋友相伴去海邊遊玩,路上發生爭執,一位朋友對另一位破口大罵。被罵的那位朋友在沙灘上寫道‘今天我最好的朋友罵了我一頓’。不久,被罵的人不慎掉入海里,另一位拼命將他救起,於是被罵的人又在石頭上刻下‘今天我最好的朋友救了我一命’。事後,有人不解,被罵的朋友答道:“沙能隨風而逝,而岩石永恆不變。”語言與行動的關係便是如此。語言是沙,一吹就散,誰也不能清晰地複述十年前某天某時自己所說的話;而行動是石,消失的時間極慢,因此它才能成為我們品質的標尺。
所以,訥言敏行,是每個人都應奉行的優秀習慣,是無數君子體現的高尚人格。
無言,不代表無愛。鄉村支教教師支月英,義無反顧由小鎮走進大山,一走就走了三十六年。三十六年,她陪伴了兩代人的成長。除了授課,她還把每個孩子的生活起居照顧地無微不至。從“支姐姐”到“支媽媽”,她始終堅守在大山一隅的三尺講臺,為一雙又一雙懵懂的眼睛點亮希望。她說的總是很少,做的卻比誰都多。
無言,不代表無義。救火英雄王鋒三次衝入火場,救出了所有的鄰居,在小巷的雪路上,沒有留下任何言語,只留下了焦黑的身體和帶血的腳印。生前木訥的他向來不善於說話,但在雄雄火焰前,他卻選擇了最感人的逆行。
無言,不代表無情。中國首家紅絲帶學校校長郭小平,辭去了位高權重,待遇優渥的院長職位,選擇了為特殊的艾滋病兒童們搭一個溫暖的家。他從來不說過程的艱辛,社會的反對,永遠把最溫暖的笑容帶給最孤單的孩子們。
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大愛無言。訥言敏行,是當今資訊爆炸,流言遍起的時代裡每個人都應堅守的行為尺度,是聒噪的社會環境裡自己獨守的黃金。
最美的風景往往位於空谷,最美的聲音往往便是無言。訥言敏行,然後,君子。
【篇二:善言不如善行】
高一(9)班楊小嬋
俯視動聽的語言。仰望高尚的作為。
世界上有許多的語言,每一種語言可以將同一種思想用不同的方式表達,所以說語言是很廣的;可你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可以用不同的想法和行為決定後最終的結果,這件事的結果只有一種,體現後更好的結果就要嘗試更好的行動。
“悵寥闊,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低下頭看著腳下的眾生,遼闊的國土,渴望美好的人民群眾,翻開歷史的長卷,我望見毛主席在思索,皺眉。手去輕撫那歷史的溝壑,每一次的碰觸都在緊隨內心的顫抖,指尖傳來我心顫的跳動。紅軍萬里長征,飛奪瀘溝橋,翻越大雪嶺。毛主席引導紅軍不怕遠軍難,他也悲痛那些死去的戰士,可他以身作則,堅定“為人民服務”。於是我望見紅軍們那愈走愈遠的堅定身影,他們在自己與人民之間選擇了人民,選擇“中國”!
讓我們為那些可愛的人們予以熱烈的掌聲。是他們用鮮血染紅了我們鮮紅的旗幟。他們不善言,但他們以實際行動捍衛了國家和人民的利益,在歷史長卷最鮮豔的部分,我望見毛主席手撫中國版圖在微笑。
“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可能只有在命運河流的下游往往會浮出真正的有意志的志士。上一秒,還在指揮演奏的貝多芬,在音樂早已演奏結束,只看到臺下的人鼓掌,貝多芬就那樣呆呆地佇立在那裡,對於一個音樂人雙耳失聰是多麼沉重的打擊。他如何再聽到自己的音樂,如何在自己的音樂世界裡環遊。他不能再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失意,一根木棍在嘴裡犖犖地銜住,和往常一樣黑白鍵在指間跳躍,木頭傳來的震動讓心再一次感覺到了音樂。只要那才是心裡真正的寄託,伴隨的更是心靈的顫動!
貝多芬在最青春的年華里,卻失去了對他極為重要的聽覺,對於他來說是沉痛的打擊,但他以實際行動證明了作為一個偉大的人能體現他生命價值的不是表面的詞藻,而是直擊心靈的行動。
在這紛紛擾擾的街市,是否可以選擇一地陽光灑落的地方,看雲捲雲舒;靜下心來,靜一點,默一些。做一些事呢?
【篇三:不空談】
高一(18)班駱蘄陽
“空談誤國,實幹興邦”,一句話道盡多少前人的辛酸血淚,一批批善談者覆滅多少國家;一位位實幹家又撐起多少王朝。歷史的長河奔騰向去,千里一瞬,留下的只有彌足珍貴的經驗。帶著血和淚的浪花沖天而起,告誡我們:賢才不需善談,實幹才是王道。
“誇誇其談必要首當其衝”
一個強大勢力的崛起,必然有另一大勢力的祭獻。曾經無限風光的國家,如趙國於戰國,蜀漢於三國,竟會在彈指之間灰飛煙滅,帶著往日無限風光,伴隨敵國慶祝的歌樂,在一?g黃土中埋葬。究其滅亡之因,竟不免會有一位所謂善言者的“鼎力相助”。趙括紙上談兵,不會變通,深入秦軍腹地,陷入白起圈套,致使趙國尖銳力量在瞬間,煙消雲散,從此趙國再無力量與秦國抗爭。馬謖,自幼通曉軍書,卻自視清高,因善談得丞相敬意,但是在街亭烈日下,將兵書全部拋在腦後,一意孤行,全然被功勞衝昏頭腦,讓蜀軍有生力量大量消耗,第一次北伐因他失敗,蜀漢完全錯失興復漢室的機會,還於舊都成一紙空談。
國家不需要如此“賢才”,他們只是一捅即破的紙老虎。
“踏實進取定會笑到最後”
鍾會與鄧艾是三國末期魏國名將。二人天賦相當,實力相當,同樣身居要職,又同樣深得恩寵。可最後,鍾會成了後世心中的邪惡,狡詐的陰謀家;鄧艾成了眾人口中的智勇雙全,國之良將。這要從二人截然相反的性格來說。鍾會能言善辯,卻被司馬昭猜忌。他口吐不凡,可句句潛藏內心的野心。而鄧艾,有嚴重的口吃不說,還不常說話,可他的忠心卻表現於外,努力進取,踏實奮進,最終一記奇襲,落定蜀國落敗,成就萬世功名。
能言不一定是福,心中有真才,就不怕被埋沒。
“摒棄空談方能成就大我”
凡大賢者,必有過人之處,儒學老祖孔子就是這麼一個不善言談的人。在那個八荒紛鬥,諸侯裂,群梟戰的時代,他獨自創立儒家學派。不同於遊說各國的縱橫學們,他以身作則,摒棄空談,並不追求言談來的一時芳華。縱橫家合縱連橫,他施行仁政;縱橫家位列上賓,他身冒風雪;縱橫連勝在古藉中消失不見,他卻在洗禮中流傳千古。
摒棄空談是對自身的一種淬鍊,是成就大我的必由之路。
誠如先賢所言:狗不以善吠為良,人不以善言為賢。壞狗給人的印象總是嚶嚶狂吠;壞人給人的印象總是誇誇其談。
如要成就大賢,同學們,必須踏實進取,摒棄空談。
三年踏實的浴火,只為那一刻的重生。
賢才不空談。
【篇四:一個實幹家】
高一(17)班田滿紅
“會多必失”是古文中的一個詞,意思是:話談多了,必會失去一些東西。因為,在生活中,一個人的話過於多,不多加思考後再做出決定,那麼那些話便會成為你失信,犯錯誤的話柄。所以說,我們要做一個實幹家。
工匠精神,是近年來社會上流行的熱詞,為什麼會出現呢?在我們眼中工匠精神比比皆是,哪裡都有工匠精神吧。可是,我想說中,是因為在科技快速發展的今天,浮躁的氣息早已籠罩在了城市的上空,於是,工匠精神便從熱詞中脫穎而出。
其實,在古代聖人中,孔子也是很重視實幹。孔子,一代名師教育家曾誇獎他的弟子說:“顏回,回也不改其樂,一簞食,一瓢飲,賢哉。”這位弟子便是他最愛的徒弟之一,還有一位弟子,他也受孔子喜歡,卻沒有厚愛,原因便是,孔子總是告誡他,不要太過於攻於,巧於言辭。而顏回,便是一個埋頭苦幹的弟子,足見孔子聖人對實幹也是重視的。
在學習上何嘗不是呢?忙於穿梭同學之間的話嘮,遊說者,拋下本應做好的學習,而那些專心致志,不受影響的人遠遠超過著他們。他們卻沉迷於一時之快,或許短時間看不出差距,成績的一次次比拼,他們會很快敗下陣來吧。
在我的觀點裡,沒有工匠精神,玩於說話遊說的人,心應該不夠堅強,浮躁吧。當那些人遇到困難往往有些沒底氣,抵抗不住挫折的重壓,不像那些實幹家,他們更多的是一步步腳踏實地的,所以當他們遇到困難與挫折時,更多便是一份從容不迫。
在紛繁複雜的世界裡,在功利心,急切心,浮躁心過重的社會,我們該如何做一個實幹家呢?我認為是擁有工匠精神。擁有工匠精神,並不是讓你去當一個工匠,而是少說一些無聊的話,多做一些有意義的事;而是少觀看一些讓人乏味的喪失公德心的視訊,多看一看文人們筆下的世界。每個人,都應該擁有一片沉著,冷靜遠離喧鬧的心靈。
做一個實幹家吧,用自己的雙手去開啟夢想之門,創出自己的一片天。
【篇五:是故聖賢,不必善談】
高一(17)班周新雨
縱觀古今,橫瞰中外,哪有法家拂士,聖賢古人,行業精英,領域大咖天天坐而論道,談笑風生呢?
你我皆知,沒有的。
世上從來不會有人將自己的成果聖明整天掛在嘴邊,往往有番作為的人必定知道內省內斂少說虛話多幹實事。
你想李白,一代風騷,於盛唐之時佔盡君王的寵幸,貴妃為之斟酒,高大夫為之脫靴,御前侍衛為之研墨,這是如此尊貴的待遇啊!可偏偏李白不喜,他寄情山水,吟詩作賦,當真他是“清塵脫俗”嗎?不然,儘管群臣對他阿諛奉承,百般獻媚,花言巧語,將他的功績誇得卓越無比,但那又如何?李白為賢為聖,卻不享受那些“稱讚”,也不自恃自己的高貴,他不曾向外人透露一丁點自己的功勳,更不曾譁眾取寵,如此,你大概對於李白辭官有所見解了吧!
《三國演義》裡有這麼個人物,他成熟穩重內斂大氣,神機妙算忠心為主,恪盡職守安於本分。不錯,正是孔明即諸葛亮。他隱居草蘆之中,潛心學習卻洞察時事,他僻於茅廬卻對中原大業之格局有著真知灼見,在劉備、曹操與孫權爭得不可開交時,往往有些奸佞之臣“遊說”在三大霸主之間混取私利,這些小人憑藉一張“三寸不爛之舌”在各霸主面前爭先恐後地肆揚自己的“功績”與“才幹”,就像他們的能力或是功夫當真蓋世般,可笑!看看諸葛孔明,他豈是無才無德,其難道真的沒有一丁點想進官加奉的念頭嗎?那可未必。他閒于山要草蘆若不想有番作為,若不想被人賞識何故苦心研讀分析天下大事呢?甚至不恰當的講,莫說當時是劉備三顧茅蘆,就算是曹操或孫權來,諸葛孔明也不見得不會答應。到這兒,又有疑惑了,既然諸葛亮想要得到重用又為何選擇隱居而不是像其他人一樣“毛遂自薦”呢?打個玩笑,就憑諸葛亮這張嘴,天下也找不出幾個人說得過他吧!他之所以“安靜沉默”,是因為他認為真正的聖賢之士不在於他多會高談闊論,而在於他能不能幹出真正的實事。
物理學家、數學家柏拉圖有句經典格言:“智者說話,是因為他們有話要說;愚者說話,則是因為他們想說。”
看,多一致。他們都不空談也不倡談,他們諸於行動成就聖賢。
【篇六:別把口才當作寶】
高一(15)班高睿
莊子說過:“狗不以善吠為良,人不以善言為賢。”一個能說會道的人,並不就是賢能的。
中國古代有許多有智慧、能言善辯的名人,他們無一不是許多人心目中的偶像和典範,他們是賢才,但並不是全因為他們的口才,也就是說,有口才的人並不一定是賢才。
諸葛亮聰明絕頂,想出許多絕妙的策略幫助劉備實現一統天下的雄心壯志。自從劉備三顧茅廬後,他就一直跟從劉備,忠心耿耿。在劉備死後寫下的《出師表》可謂是一片誠心,也許這才是他能被後人記住和讚頌的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忠心。是啊!既有口才又能把自己的才能用在正確的地方上,這才是值得稱讚的,可謂賢才。但又為什麼說有口才並不一定有所成就呢?
就拿現在來說吧!如今社會上很多能說會道的人,把黑的說成白的,所男人說成女人的多不勝數。他們確實很有口才,然而這種人一般都會為人所討厭,因為他們誇張的說法與說謊無異,這樣的行為只會擾亂社會秩序,成為“過街老鼠”。同樣,這跟不會看家,只為亂叫的狗本質是一樣的。有的狗看家本領強,能夠見機行事,甚至可以幫主人防盜,這才是好狗;而有的狗只會叫,不管誰來了都會亂吠,這種狗就很討人嫌。
也就是說,有口才是好事,但是把自己的長處用在合適的地方,而不是利用它去害人,終歸也還是害了自己,因此,這種人就不能稱為賢才,甚至用“才”字形容都感覺被玷汙了。
我還認為,人不應該只喜歡聽好話,有時候,適當地聽聽別人對你的意見,或許是一個自我提升的好方法。中國古代許多皇帝都會廣開言路,不斷改變舊政,從而使自己的國家最終一步步強大起來。相反,那些只喜歡聽好話的皇帝只能落得個落荒而逃的下場。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應當聽取別人的意見,或許自己還沒有發現的缺點別人找出來了,這對提升自我有很大的幫助。有時候,朋友就像你的一面鏡子,誠心指出你的過錯的朋友,才是真朋友!
別人對你說好話不一定就是對你好,別被甜言蜜語衝昏了頭;別人批評你並不一定就是討厭你,或許他正在幫你。
因為能說好話的人並不一定是“賢才”。
【篇七:實幹興邦】
高一(15)班黃靜怡
莊於曰:“狗不以善吠為良,人不以善言為賢。”意思是說,只會整天瞎叫的狗不是好狗,那些說起話來冠冕堂皇的人也未必是好人。乍一聽好像有點絕對,誰說會講話的人就一定會不是好人呢?伶牙利齒不正是許多人夢寐以求的嗎?
其實早在兩千多年前,至聖先師孔於就已經給出了明確的答案。在《論語》裡,孔子毫不掩飾地表現出自己對花言巧語者的厭惡:“巧言令色,鮮矣仁!”嚴厲地批評那些善言者缺乏仁愛之心。孔子也曾表明自己的態度:“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他深以“善言”為恥。那麼,孔子究竟是為什麼這麼討厭善言之人呢?“惡利口之覆邦家者”,“善言”真的能對一個國家造成世大的危害嗎?答案是肯定的。因為古往今來,“善言”者都有一個極為致命的相同點:只會說不會做。就拿戰國名將趙奢之子趙括來說吧,紙上談兵令人拍案叫絕,可上了戰場卻一無所知,最終不僅身敗名裂,葬送了國家不說,還鬧了個家喻戶曉的大笑話。倘若他在九泉之下有靈,估計也是以手掩面羞於見人吧。
既然”不以善言為賢“,那以何為賢?既然利口能覆國,那麼如何可興邦?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篤行。說通俗點,就是實幹。習大大上臺以來,總把”實幹興邦“掛在嘴邊。事實上,他不僅嘴上說了,也確實身體力行去做了。而且一做就做好,做徹底,他用行動兌現了他的承諾。
君不見,嚴治貪汙懲腐敗,老虎蒼蠅同下臺;君不見,絲綢之路通西域,世界人民齊喝采;君不見,美麗鄉村遍中國,綠水青山還復來;君不見,邊防戰士戍塞外,保衛祖國永康泰。習主席說的“實幹興邦”,我們的中國真的在他的帶領下富起來,強起來了!吳京導演的《戰狼2》不知震憾了多少人,我覺得這不僅是一部簡單的電影,因為我在它的背後看到了我強大的祖國。祖國不是我說強就能強的,而是在十幾億人民的默默無聞中成長起來的。
“實幹興邦”,誠哉斯言!
【篇八:不以善言而為賢】
高一(11)班方蕾堯
我們對於一隻狗的好壞,往往不在於它是否會叫,而是看它是否忠誠護主。同理,我們看一個人的品德好壞,往往不在於他是否能說會道,而是看他是否能腳踏實地的做好每一件事。人不以善言而為賢。
古今中外,那些取得巨大成就的人一般都是勤於動手而非勤於動口的人。生物學家孟德爾是一個典例。他在研究豌豆的十幾年過程中一直默默的做實驗,想要弄懂當時人體基因遺傳是怎樣的巨大迷題。而不是像當時的少數科學家僅憑自己的猜想假設就在人們面前裝高深,彷彿自己已完成了什麼歷史難疑。
與孟德爾一樣為人類科學奉獻很多的還有居里夫人。當她為了驗證自己的猜想:世界上還有鐳這種金屬時,她並沒有在人們面前講為什麼自己會有這種猜想和讓人們去研究是否存在鐳。而是自己到一個僻遠的實驗室開始了自己的制鐳。在這個過程中居里夫人雖然最終證明確實有鐳的存在,但她的身體和青華歲月也一逝不去。
他們的這種無私奉獻和吃苦耐勞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他們為人類科技發展的大無畏精神值得我們學習。當一個人花言巧語,彈嘴如簧,我們不能確定他是一個品德敗壞的人,但我們能肯定的是他一定不是一個擁有腳踏實地良好品質的賢才。
春風三月,紅旗飄揚。當我們看到四處飄舞的紅領巾時,最先想到的應該是令無數人尊敬的雷鋒同志吧!他是一個黨員,但他的文章和口才並不稱好。可是我們為什麼會記住他,並專門有節日紀念他呢?相信大家都知道,雷鋒是帶領我們講普通話,各地間相互交流技術,一心為人民,為戰士的那個領頭人。我們之所以記住他是因為國家想把我們培養成那種有利於社會的優秀青年,而不是死讀書,只會談大話和考試的呆子。
一個人說話時間一次不超過40秒,這是聰明人的體現,而一個人說話誇誇其談,牛皮上天,這是愚人的表現。當我們來到一個資訊時代,一切靠實力說話,讓我們做好自己,認真看待並完成每一件事,並記住“人不以善言為賢”。
【篇九:訥言敏行,然後君子】
高一(10)班黃雨婕
“君子訥於言而敏於行。”自千年前起,無言、少言、慎言就成了君子的標準,而“巧言令色”也成為了小人的標誌。言,即語言,究竟為何會成為衡量君子與小人的一把標尺呢?
古語常雲:“言多必失。”過多的言語往往會暴露一個人的無知愚昧,因為真正優秀的人,往往是多思慎言的人,他們所說的每一句話都經過了深思熟慮,比起說,他們更願意以行動來證明自己的能力和內涵。因為行動,往往才是最有說服力的。
曾聽過這樣一個故事:兩位朋友相伴去海邊遊玩,路上發生爭執,一位朋友對另一位破口大罵。被罵的那位朋友在沙灘上寫道‘今天我最好的朋友罵了我一頓’。不久,被罵的人不慎掉入海里,另一位拼命將他救起,於是被罵的人又在石頭上刻下‘今天我最好的朋友救了我一命’。事後,有人不解,被罵的朋友答道:“沙能隨風而逝,而岩石永恆不變。”語言與行動的關係便是如此。語言是沙,一吹就散,誰也不能清晰地複述十年前某天某時自己所說的話;而行動是石,消失的時間極慢,因此它才能成為我們品質的標尺。
所以,訥言敏行,是每個人都應奉行的優秀習慣,是無數君子體現的高尚人格。
無言,不代表無愛。鄉村支教教師支月英,義無反顧由小鎮走進大山,一走就走了三十六年。三十六年,她陪伴了兩代人的成長。除了授課,她還把每個孩子的生活起居照顧地無微不至。從“支姐姐”到“支媽媽”,她始終堅守在大山一隅的三尺講臺,為一雙又一雙懵懂的眼睛點亮希望。她說的總是很少,做的卻比誰都多。
無言,不代表無義。救火英雄王鋒三次衝入火場,救出了所有的鄰居,在小巷的雪路上,沒有留下任何言語,只留下了焦黑的身體和帶血的腳印。生前木訥的他向來不善於說話,但在雄雄火焰前,他卻選擇了最感人的逆行。
無言,不代表無情。中國首家紅絲帶學校校長郭小平,辭去了位高權重,待遇優渥的院長職位,選擇了為特殊的艾滋病兒童們搭一個溫暖的家。他從來不說過程的艱辛,社會的反對,永遠把最溫暖的笑容帶給最孤單的孩子們。
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大愛無言。訥言敏行,是當今資訊爆炸,流言遍起的時代裡每個人都應堅守的行為尺度,是聒噪的社會環境裡自己獨守的黃金。
最美的風景往往位於空谷,最美的聲音往往便是無言。訥言敏行,然後,君子。
【篇十:善言不如善行】
高一(9)班楊小嬋
俯視動聽的語言。仰望高尚的作為。
世界上有許多的語言,每一種語言可以將同一種思想用不同的方式表達,所以說語言是很廣的;可你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可以用不同的想法和行為決定後最終的結果,這件事的結果只有一種,體現後更好的結果就要嘗試更好的行動。
“悵寥闊,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低下頭看著腳下的眾生,遼闊的國土,渴望美好的人民群眾,翻開歷史的長卷,我望見毛主席在思索,皺眉。手去輕撫那歷史的溝壑,每一次的碰觸都在緊隨內心的顫抖,指尖傳來我心顫的跳動。紅軍萬里長征,飛奪瀘溝橋,翻越大雪嶺。毛主席引導紅軍不怕遠軍難,他也悲痛那些死去的戰士,可他以身作則,堅定“為人民服務”。於是我望見紅軍們那愈走愈遠的堅定身影,他們在自己與人民之間選擇了人民,選擇“中國”!
讓我們為那些可愛的人們予以熱烈的掌聲。是他們用鮮血染紅了我們鮮紅的旗幟。他們不善言,但他們以實際行動捍衛了國家和人民的利益,在歷史長卷最鮮豔的部分,我望見毛主席手撫中國版圖在微笑。
“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可能只有在命運河流的下游往往會浮出真正的有意志的志士。上一秒,還在指揮演奏的貝多芬,在音樂早已演奏結束,只看到臺下的人鼓掌,貝多芬就那樣呆呆地佇立在那裡,對於一個音樂人雙耳失聰是多麼沉重的打擊。他如何再聽到自己的音樂,如何在自己的音樂世界裡環遊。他不能再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失意,一根木棍在嘴裡犖犖地銜住,和往常一樣黑白鍵在指間跳躍,木頭傳來的震動讓心再一次感覺到了音樂。只要那才是心裡真正的寄託,伴隨的更是心靈的顫動!
貝多芬在最青春的年華里,卻失去了對他極為重要的聽覺,對於他來說是沉痛的打擊,但他以實際行動證明了作為一個偉大的人能體現他生命價值的不是表面的詞藻,而是直擊心靈的行動。
在這紛紛擾擾的街市,是否可以選擇一地陽光灑落的地方,看雲捲雲舒;靜下心來,靜一點,默一些。做一些事呢?
狗不以善吠為良人不以善言為賢作文 篇16
高一作文 ,11008字【篇一:賢者不在於能言】
高一(8)班蔡雨佩
從前有位父親和他的兒子一起在樹林裡漫步。忽然,兒子發現土地上有著馬車駛過的痕跡,他便問父親這輛馬車現在將會去往何處。父親沒有回答,只是讓兒子自己靜下心來聆聽。在一片寂靜中,貨物翻動的聲音顯得格外清晰。
馬車因為沒有裝滿,讓人猜出了它的行駛軌跡。同理,我們生活中的許多人也是如這輛馬車一般,嘴裡說出來的永遠是滔滔不絕的大道理。但實際上,他們的肚子裡卻無半點墨水。
姜子牙七十多歲才得到周文王的賞識,他有著滿身的才華,但卻並沒有急於展現,只是靜靜地等待著明君的到來。得到周文王的重視後,他才開始一展自己的抱負,終使周朝成為當時最鼎盛的王朝。試想,如果姜子牙逢人便說自己有多大的才能的話,那他還會被文王重用嗎?答案是當然不會,因為人們都會認為他言過其實。當他施展自己的才幹,付諸行動時,他才得到了世人的敬佩。由此可見,賢者不在於能言,在於能行。
陶弘景被後人稱為“山中宰相”。他志在歸隱,便請職離開。但這並不表示皇帝就忘記了他。每當遇到一些比較重要的事時,皇上就會差人去向陶弘景請教。而陶弘景也會適當地提出些合適的建議。就在這一來一回下,當時可謂是政通人和。陶弘景並沒有說過太多的話,也並沒有怎樣的長篇大論,只是抓住細節適時地提了些建議。而這,也足以留下美名。由此可見,賢者並不在於能言,而在於能一語道破問題所在的關鍵。
魏徵可以說是一個能言的人,但他更是一個敢言的人。同時代的人不乏有一些像他一樣有才華的人,但大部分人看到唐太宗李世民的錯誤行為時,只是在心裡訴說一翻,並不敢直接告訴太宗。而魏徵就不一樣,他每次都會當面指出唐太宗的錯誤,並不管當時所處的地點和時間。甚至有很多次,太宗都怒極,想要殺了他,但最終卻沒有動手。於是,君臣一心,唐朝出現了空前的繁盛。由此可見,賢者並不在於能言,更在於敢言。
賢者並不在於能言,而在於能行,巧言與敢言。所以說,賢才大都不喜張揚。我們不能憑藉他說的一翻似乎深奧的話就把他當作賢者,因為賢者不在於能言。
【篇二:空談無用論】
高一(7)班王楊
狗不以善吠為良,人不以善言為賢。
——題記
“有些人說了,但他不一定做了;有些人做了,但他不一定說了。”聞一多則為後者,他以筆為劍,反抗著那個黑暗腐敗的社會,他不談報國志向,不談要救人民於水深火熱的話題,不談背叛祖國者的無恥……因為他知道,空談無用!他將滿腔愛國熱血注入筆下的文字中,隨大塊的墨水一起深深紮根於人們心底。他用文學的力量向世界宣誓他的忠心,他做了,他也做到了,但他沒說,因為他知道,空談一番抱負救不了人民,救不了國家;空談一張巨集圖,改變不了這個黑暗無人性的社會之根本;空談又有何用?
曾經有人做過一個實驗,他們採訪了幾個初一的學生,問他們是否胸懷大志,他們幾個學生在紙上寫下了自己的理想;而採訪者隨後又去採訪了另外幾個學生,這次和上次一樣,都在紙上寫下了自己的理想,但是後面還附加了實現目標的計劃。並且跟蹤採訪十二年,最後,發現寫下了實現計劃的學生成功實現目標的比例要遠超過未寫下實現計劃的學生。
這說明實幹比空談更重要。
現如今我們正處於一個憑實力還不一定能“說話”的世界,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找不到工作,連看個廁所也要本科專業文憑……這個社會,發展如此迅速,你若想憑空談立足,那仍只會被現實蹂躪。
試想,倘若鄧小平理論、毛澤東思想、列寧主義思想均只是紙上談兵,空有外表,敗絮其中,那們的國家將會“何去何從”;倘若大禹治水只是空談一番大計劃,卻未從根本上實施,那時的人民將會怎樣;倘若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只憑一張空嘴生存,那這個世界又將成為什麼?倘若……
這些,都是我不敢試想的。只憑一張嘴,是絕不可能走得長遠。
空談無用。就好比理解一篇文言文,倘若你只是背來了文章大意,當然,在老師課堂抽查之際,你興許可以矇混過關。可考試怎麼辦?面對著試卷上“該詩體現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之類的題,滿臉寫著迷茫二字的你就會明白空談無用論。深入腳踏實地的走好每一步,才能看到遠方。
空談無用,實幹興邦。
【篇三:行動比言行更重要】
高一(5)班羅順
行動是比言行更重要而更迫切需要的一種舉動,它可以更好地衡量一個人對社會的貢獻價值以及自身的良好修養。
有良好修養的人,其行動往往多於言行。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釋出了一場新聞記者會便匆匆消失在群眾的視線中,熱衷追訪的人找到莫言時,他正沉迷於他的新作中。獲得諾貝爾獎的莫言這樣概嘆過這次獲獎“若不是諾貝爾獎橫插一腳,新作早已發表出來了;獲獎後寫作總想著這樣寫可能會父老鄉親們,可最後又離開了我最終創作的思路。”一個對於任何一位作家而言都是無比榮幸的諾貝爾獎在莫言眼中竟是這種額外的“包袱”。可以想想,這是怎樣的一種修養才可以使人視榮譽為“絆腳石”。陸谷孫老先生是《遠車英漢大詞典》的主要編輯人。其生前憑藉過這本書贏得了盛名和許多獎項,他卻說;“憑藉一本書而拿到獎,只能說明無能。”晚年的他總是這樣對別人說:“我不是不和人說話,我只是想在自己的世界裡享受安靜。”楊絳先生生平從未召開過一次記者招待會,而現今卻有韓寒評論:“巴金沒有什麼文采。”青春作家郭敬明出版充斥“早戀”、“色情”的書籍。後面二者的文學素養和那些文學大家相比,豈可相提而並論?良好的修養於莫言等人心中,已經穩如泰山,在他們眼中,最大最美的聲音就是無聲之音,他們用沉默作為其最亮麗的名片,為人們所敬仰。
現在的社會是一個強調“空談誤國,實幹興邦”的社會,是更加要求人們用實際行動來為社會做出貢獻的時代。而古今中外,又何嘗不是如此。青黴素的發明者弗萊明教授,付諸許多年的行動才使得青黴素問世,拯救了數眉高眼低億計的瀕危病人。在這之前和之後,他都鮮少說話,愣是像個“傻瓜”一樣只顧科研,但後世之人卻一直記得他,屠呦呦幾乎用盡畢生的時間發明了菁蒿素,救那些瘧疾患者於生死的邊緣線上,終獲諾貝爾醫學獎,為國家作為了貢獻,袁隆平教授數十年如一日的研究水稻雜交,終於發明了雜交水稻,解決了中國當時最急迫的糧食問題,創造了大量的經濟價值。然也會高談闊論者,高調地“宣佈”自己將做好某一件事,最後卻又無所作為的發牢騷。
行動,是比言行更加閃亮的明信片,也是能更加凸顯人的個人修養以及社會貢獻價值,也是更為人所需要和重視。
【篇四: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高一(4)班高幸
子曰:“巧言令色,鮮仁矣。”
不知何時,人們把“能言善辯”和“話匣常開”混淆到一塊,認為話多能佔上風便算是會說話,並把此作為至上的褒揚,對此,我不以為然。
好爭上風謂咄咄逼人。或有此情景——本是極其微小的事情,產生了些口角,有話中挑刺好駁者步步緊逼,見對方語塞便以為自己算是“有理走遍天下”,對方“無理者才會難言”,卒必為無端長其跋扈氣焰,此後更是難得安寧。中華民族有句老話“退一步每闊天空”,口頭之勝非勝矣,無非是破壞人們關係融洽的導火索之一。
狡辯無信者難行遠端。山水明秀何覽之?以目。路途遙遠不堪行,奈何?非唯以後足踏四海八荒,更需信也。如何取之?簡單說,得“做老實人,辦老實事”。古有“曾子殺豬”、“程門立雪”之典,觀其,與我們如今犯錯後盡力找理由開脫,必須得輔以無數個謊來圓,縱回頭,也與岸相去甚遠了。我們以為這是聰明,笑那些老實人不懂變通,殊不知太過圓滑也難以與真心朋友為伍,畢竟“言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辦實事,是一筆財富。
道人長短者難有所得。古時君子日三省其身,也有“靜坐常思已過,閒談莫論人非”的說法。如今人們茶餘飯後,總得找些談資,殊不知言多必失。正因如此,到也衍生了句很有道理的話:“不議論別人是一種素養,而不活在別人的議論中,是一種修煉”。著實恢諧,卻又字字在理。若是如今,想去尋那種不議論且不被議論的人,當真是比淘金還難。
“守中”非無言。一個人的人格魅力,憑著談吐,是可以顯露出來的。古今中外外交史上,有多少以深厚的語言功底,化解了尷尬場面的人。就如鄧小平被問“為何中國人駝背”時,笑應了句“因為我們在走上坡路”,其敏捷的才思可見一斑。也有不少的遊說家,拯救百姓於水深火熱之中,又使兩國間化干戈為玉帛。
故學會少言,出善言是很重要的。好爭上風者,狡辯無信者,道人長短者都難以於一個完好的時代立足。其多言的結果,必定是失和睦、失信任、失修養。出言前若三思,斟酌損益,也就避免了許多不必要的麻煩。
言語是傷人的利器,同時也是寬慰人的良方,如何選擇,不言自明。
楊修之死非操妒英才,知寧者方為貴,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篇五:少說話,多做事】
高一(2)班胡起睿
語言是人類交流的工具,它讓我們瞭解他人。我們大部分人都不是啞巴,即使不識字中,說話也是可以做到的。但在工作中,有時我們剛需要做到少說話,多做事。
少說話。每個人都有好奇心都想去了解他人。但有時話說多了,則會造成無法預料的後果。《三國演義》中曹操身邊的人才楊修,就是因為太瞭解曹操,在曹操面前說的太多,才會使曹操起戒備之心並最終惹來殺身之禍。因此我們要少說話,即使要說,也應該先過腦子,不能到處張揚自己。
多做事。科比曾預言過克萊的成功。科比說:當我去健身房練力量時,有一個人早已在那裡揮汗如雨,我以為那個人是自己,其實那個人是克萊。克萊是金洲勇士隊的一名球員。剛進聯盟時,他並不出名,並且有很多人認為他沒有能力。但他並沒有多說什麼,只是日復一日的練習。當他面臨被交易出去的危機時,他也並沒有去說什麼,而是在賽場上以三分雨向教練科爾證明了自已的能力。當克萊面臨困境時,他並沒有說什麼,而是以行動來解決問題。我們在學習上不也正需要這樣嗎?只有行動才能證明自己的能力。
少說話,多做事。在學習中,我們很多人都作了一些學習計劃,制定了一些學習目標。但很多人的成績依然沒有起色。原因在於他們只是在紙上談兵,並沒有真正的去行動。計劃與目標只是起到一個導引作用,只有行動與努力才能換來成功。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提出的狹義相對論指出物體的質量隨速度的增加而增加。而這與牛頓創立的經典力學是相違背的。當時很多的科學家都認為他瘋了,但他沒有多辯解什麼,依然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最終提出了比經典力學更完整的相對論,並預言了引力波,後來該預言被證實,物理學史上又出了一位大家。
少說話,多做事,讓行動變成改變自己、引導自己、證明自己的利器。
【篇六:善言者為賢】
高一(1)班鄧景洲
中國古代一直以來不缺乏善於言論的賢士,如喝斥秦王的藺相如,舌戰群儒的諸葛亮,敢於進諫的魏徵……似乎古代賢者在人們心中有了共識——善言。然而,賢者以善言為賢嗎?
答案是否定的,僅以善言這一標準過於片面。首先,賢者不一定善言,與魏徵一同輔佐李世民的房玄齡,相比較於氣勢強盛、敢於直諫的魏徵,為人謙遜、逆來順受。面對李世民,其它大臣的嘲諷,他不聞不問,專心處理政事,在盛唐時期中,李世民的背後默默付出,不與他人爭鋒。房玄齡完全有資格被稱之為賢者。他善言嗎?不,賢者不一定善言,我想這句話對於房玄齡來說,名副其實。
其次,賢者的賢能,又不僅侷限於善不善言。藺相如在秦庭上義正言辭地維護趙國利益,按理來說,能斥責秦王的人,不可能畏懼同列的武官廉頗。然而舍人的不解與藺相如的回答向我們解釋了原由:“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於趙者,徒以吾兩人在手矣,今兩虎共鬥,其勢不俱生。”是啊,藺相如的氣度,也是他作為賢者的具體表現。
而且,善言者未必賢能,善言與賢能,一個是指個人能力,一個指個人修養、品性,以偏概全自然不可取,因此兩者不可能等同。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帶著阿諛奉承的臉色,並靠花言巧語迷惑他人,這樣的人可以稱為賢嗎?自然不能,清朝第一貪官和?,“平步青雲人中龍,作繭自縛留罵名”。因善於逢迎,深受乾隆皇帝寵愛,然而他賢能嗎?家中積儲等同於清朝前十五年國庫收入總和的他,自然是被留下罵名。由此可見,善言與賢能,兩者不可等同。
“狗不以善吠為良,人不以善言為賢”。評判一個人的能力好壞自然也不以善言為標準,應用在生活中也是一個道理,評價一個人不可只以一個人的某一個品性亦或是特長,僅以一個人的言辭,無法支撐起一個人的形象,《紅樓夢》中人物刻畫憑的是隻靠言語的嗎?曹雪芹自然清楚。深入至衣食住行才塑造了一個百科全書,撐住龐大情節與人物關係。
所以,善言不一定為賢,賢者,自然不以華麗詞藻來稱賢!
【篇七:不善言,難為賢】
高一(1)班駱劍
縱觀歷史長河,能稱為賢士之人,其必善言,故說不善言,難為賢。
作為一名賢士,其肩上大任無非便是進諫,進諫靠的便是口才;在國家危難,口才也比一身氣力無處使好得多。
春秋戰國時鄭國的燭之武,便是以善言成賢。秦晉重兵圍鄭,鄭已是甕中之鱉。早已被遺忘的燭之武就被鄭王找到,燭之武心有不甘但又為國家著想,不得不冒著生命危險,深入虎穴以取“虎子”。
憑藉著自己的七寸不爛之舌,燭之武終將秦王繞得錯頭轉向,不僅撤走了兵,還派名將把守鄭國,方使鄭國起死回生。
倘若不是燭之武的善言,他又怎會被憶起?倘若不是燭之武的善言,鄭國又何以苟延殘喘?倘若不是燭之武的善言,又以何為賢士?都是善言,倘若一賢士不善言,即賢士也不再是賢士,那怕為尸位素餐之人。
三國之時的諸葛亮,身居草廬之中人稱“臥龍”。為何是“臥龍”?而不是翱翔於天際的龍?無非是未善言,草廬之中,誰能稱其為賢士?雖飽有詩書,上通天文下知地理,又能如何。沒有善言,又怎能輔佐帝王成就霸業呢?劉備正是知道“不善言,難為賢”的道理,才三顧茅房,將這位臥龍騰飛,讓他輔佐自己,多為自己指點迷津,來成就帝業。
賢士之賢,便在於善言。
歷史名人要善言,但此“言”不一定要用口說,魯迅便是一個好例子。
魯迅作為封建的批評者,他棄醫從文,用尖銳的筆來喚醒國民,來推翻這黑暗的舊社會。他和筆告訴人們:“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他成功了,他喚醒了沉睡三千多年的雄獅,他喚醒了未明的曙光。他用的不是嘴,而是筆,他同樣用自己的善言,喚醒了自己的同胞。
不善言的人,難以成為賢者,而善言又並非單指口才,更有思想的卓躍,有一顆忠誠的心。又如一個思想低俗之人,又怎麼能善言?更不用說賢了。
而善言之人,也並非能成賢士,古往今來者,能說會道者數不勝數,而成賢的,只有寥寥少數。
不善言的人,難成賢。
【篇八:“善”言不等於“賢”】
高一(1)班易佳一
現在人們心中,認為善於說話的人必定是個賢人。原因無外乎,這些人書肯定讀得多;聰敏,善於把握別人心理。有了“慧”,讀了書,人也便成了賢者,殊不知,大錯矣。
有一個故事家喻戶曉,那便是岳飛與秦檜。當年,岳飛主張抗金,多次上奏朝廷批准,而秦檜害怕岳飛立下戰功,打擾自己,便私地裡拉攏人誣陷岳飛,自己在皇帝面前巧言令色,說盡岳飛環話。最終,不僅抗金沒被批准,而且岳飛還被無端加上“莫須有”的罪名。這是多麼需要一個人的口才啊!才能使一位精忠報國的將軍被皇帝處死。按照人們說法,秦檜應是一位賢才。可是事實並非如此,秦檜是個奸佞小人,是個亂城賊子,不可能是個賢才。
反觀唐朝時期的魏徵。他是公認的“最不會說話”的人,因為他上言進諫時不會委言相勸總是開門見山,一針見血地指出問題,換言之,魏徵是個狄直的人,只會把你的問題赤?地暴露出來。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幫助唐太宗開創了盛世,使唐朝空前繁華,在歷史的路上,留下屬於唐朝的軌跡。因此魏徵也被人尊為賢才。
由此可見,“善”不等於“賢”,他們兩者是具有本質區別的。善者是精通於一門技藝,而其思想並達到賢者的高度;賢者並非精通一門技藝,但其思想是至高的,潛移默化的,賢者做的每一件事都極具意義。就如同狗,假若你的狗整天吠叫,就算叫得再好聽,你也會厭倦,畢竟在你看來,那是嗓音;若你的狗很少吠叫,為你看守家院,那麼你就會認為它是好狗。
總而言之,不要簡單地把善與賢畫等號,不要認為做到了“善”,自然而然地也會變成“賢”,古人云:“巧言令色,賢矣仁。”說得就是那些能善辯言,善於改色的人,具有很少的仁德與賢能。
任何事情都不是絕對的,不能單一地放在某個環境中去觀察。要多方面地思考與評判。希望,我們今後不要被善與賢所困惑。希望我們在追求善的道路上,也不忘追求“賢”。
畢竟,狗不以善吠為良,人不以善言為賢。
【篇九:不空談】
高一(18)班駱蘄陽
“空談誤國,實幹興邦”,一句話道盡多少前人的辛酸血淚,一批批善談者覆滅多少國家;一位位實幹家又撐起多少王朝。歷史的長河奔騰向去,千里一瞬,留下的只有彌足珍貴的經驗。帶著血和淚的浪花沖天而起,告誡我們:賢才不需善談,實幹才是王道。
“誇誇其談必要首當其衝”
一個強大勢力的崛起,必然有另一大勢力的祭獻。曾經無限風光的國家,如趙國於戰國,蜀漢於三國,竟會在彈指之間灰飛煙滅,帶著往日無限風光,伴隨敵國慶祝的歌樂,在一?g黃土中埋葬。究其滅亡之因,竟不免會有一位所謂善言者的“鼎力相助”。趙括紙上談兵,不會變通,深入秦軍腹地,陷入白起圈套,致使趙國尖銳力量在瞬間,煙消雲散,從此趙國再無力量與秦國抗爭。馬謖,自幼通曉軍書,卻自視清高,因善談得丞相敬意,但是在街亭烈日下,將兵書全部拋在腦後,一意孤行,全然被功勞衝昏頭腦,讓蜀軍有生力量大量消耗,第一次北伐因他失敗,蜀漢完全錯失興復漢室的機會,還於舊都成一紙空談。
國家不需要如此“賢才”,他們只是一捅即破的紙老虎。
“踏實進取定會笑到最後”
鍾會與鄧艾是三國末期魏國名將。二人天賦相當,實力相當,同樣身居要職,又同樣深得恩寵。可最後,鍾會成了後世心中的邪惡,狡詐的陰謀家;鄧艾成了眾人口中的智勇雙全,國之良將。這要從二人截然相反的性格來說。鍾會能言善辯,卻被司馬昭猜忌。他口吐不凡,可句句潛藏內心的野心。而鄧艾,有嚴重的口吃不說,還不常說話,可他的忠心卻表現於外,努力進取,踏實奮進,最終一記奇襲,落定蜀國落敗,成就萬世功名。
能言不一定是福,心中有真才,就不怕被埋沒。
“摒棄空談方能成就大我”
凡大賢者,必有過人之處,儒學老祖孔子就是這麼一個不善言談的人。在那個八荒紛鬥,諸侯裂,群梟戰的時代,他獨自創立儒家學派。不同於遊說各國的縱橫學們,他以身作則,摒棄空談,並不追求言談來的一時芳華。縱橫家合縱連橫,他施行仁政;縱橫家位列上賓,他身冒風雪;縱橫連勝在古藉中消失不見,他卻在洗禮中流傳千古。
摒棄空談是對自身的一種淬鍊,是成就大我的必由之路。
誠如先賢所言:狗不以善吠為良,人不以善言為賢。壞狗給人的印象總是嚶嚶狂吠;壞人給人的印象總是誇誇其談。
如要成就大賢,同學們,必須踏實進取,摒棄空談。
三年踏實的浴火,只為那一刻的重生。
賢才不空談。
【篇十:一個實幹家】
高一(17)班田滿紅
“會多必失”是古文中的一個詞,意思是:話談多了,必會失去一些東西。因為,在生活中,一個人的話過於多,不多加思考後再做出決定,那麼那些話便會成為你失信,犯錯誤的話柄。所以說,我們要做一個實幹家。
工匠精神,是近年來社會上流行的熱詞,為什麼會出現呢?在我們眼中工匠精神比比皆是,哪裡都有工匠精神吧。可是,我想說中,是因為在科技快速發展的今天,浮躁的氣息早已籠罩在了城市的上空,於是,工匠精神便從熱詞中脫穎而出。
其實,在古代聖人中,孔子也是很重視實幹。孔子,一代名師教育家曾誇獎他的弟子說:“顏回,回也不改其樂,一簞食,一瓢飲,賢哉。”這位弟子便是他最愛的徒弟之一,還有一位弟子,他也受孔子喜歡,卻沒有厚愛,原因便是,孔子總是告誡他,不要太過於攻於,巧於言辭。而顏回,便是一個埋頭苦幹的弟子,足見孔子聖人對實幹也是重視的。
在學習上何嘗不是呢?忙於穿梭同學之間的話嘮,遊說者,拋下本應做好的學習,而那些專心致志,不受影響的人遠遠超過著他們。他們卻沉迷於一時之快,或許短時間看不出差距,成績的一次次比拼,他們會很快敗下陣來吧。
在我的觀點裡,沒有工匠精神,玩於說話遊說的人,心應該不夠堅強,浮躁吧。當那些人遇到困難往往有些沒底氣,抵抗不住挫折的重壓,不像那些實幹家,他們更多的是一步步腳踏實地的,所以當他們遇到困難與挫折時,更多便是一份從容不迫。
在紛繁複雜的世界裡,在功利心,急切心,浮躁心過重的社會,我們該如何做一個實幹家呢?我認為是擁有工匠精神。擁有工匠精神,並不是讓你去當一個工匠,而是少說一些無聊的話,多做一些有意義的事;而是少觀看一些讓人乏味的喪失公德心的視訊,多看一看文人們筆下的世界。每個人,都應該擁有一片沉著,冷靜遠離喧鬧的心靈。
做一個實幹家吧,用自己的雙手去開啟夢想之門,創出自己的一片天。
【篇十一:是故聖賢,不必善談】
高一(17)班周新雨
縱觀古今,橫瞰中外,哪有法家拂士,聖賢古人,行業精英,領域大咖天天坐而論道,談笑風生呢?
你我皆知,沒有的。
世上從來不會有人將自己的成果聖明整天掛在嘴邊,往往有番作為的人必定知道內省內斂少說虛話多幹實事。
你想李白,一代風騷,於盛唐之時佔盡君王的寵幸,貴妃為之斟酒,高大夫為之脫靴,御前侍衛為之研墨,這是如此尊貴的待遇啊!可偏偏李白不喜,他寄情山水,吟詩作賦,當真他是“清塵脫俗”嗎?不然,儘管群臣對他阿諛奉承,百般獻媚,花言巧語,將他的功績誇得卓越無比,但那又如何?李白為賢為聖,卻不享受那些“稱讚”,也不自恃自己的高貴,他不曾向外人透露一丁點自己的功勳,更不曾譁眾取寵,如此,你大概對於李白辭官有所見解了吧!
《三國演義》裡有這麼個人物,他成熟穩重內斂大氣,神機妙算忠心為主,恪盡職守安於本分。不錯,正是孔明即諸葛亮。他隱居草蘆之中,潛心學習卻洞察時事,他僻於茅廬卻對中原大業之格局有著真知灼見,在劉備、曹操與孫權爭得不可開交時,往往有些奸佞之臣“遊說”在三大霸主之間混取私利,這些小人憑藉一張“三寸不爛之舌”在各霸主面前爭先恐後地肆揚自己的“功績”與“才幹”,就像他們的能力或是功夫當真蓋世般,可笑!看看諸葛孔明,他豈是無才無德,其難道真的沒有一丁點想進官加奉的念頭嗎?那可未必。他閒于山要草蘆若不想有番作為,若不想被人賞識何故苦心研讀分析天下大事呢?甚至不恰當的講,莫說當時是劉備三顧茅蘆,就算是曹操或孫權來,諸葛孔明也不見得不會答應。到這兒,又有疑惑了,既然諸葛亮想要得到重用又為何選擇隱居而不是像其他人一樣“毛遂自薦”呢?打個玩笑,就憑諸葛亮這張嘴,天下也找不出幾個人說得過他吧!他之所以“安靜沉默”,是因為他認為真正的聖賢之士不在於他多會高談闊論,而在於他能不能幹出真正的實事。
物理學家、數學家柏拉圖有句經典格言:“智者說話,是因為他們有話要說;愚者說話,則是因為他們想說。”
看,多一致。他們都不空談也不倡談,他們諸於行動成就聖賢。
【篇十二:別把口才當作寶】
高一(15)班高睿
莊子說過:“狗不以善吠為良,人不以善言為賢。”一個能說會道的人,並不就是賢能的。
中國古代有許多有智慧、能言善辯的名人,他們無一不是許多人心目中的偶像和典範,他們是賢才,但並不是全因為他們的口才,也就是說,有口才的人並不一定是賢才。
諸葛亮聰明絕頂,想出許多絕妙的策略幫助劉備實現一統天下的雄心壯志。自從劉備三顧茅廬後,他就一直跟從劉備,忠心耿耿。在劉備死後寫下的《出師表》可謂是一片誠心,也許這才是他能被後人記住和讚頌的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忠心。是啊!既有口才又能把自己的才能用在正確的地方上,這才是值得稱讚的,可謂賢才。但又為什麼說有口才並不一定有所成就呢?
就拿現在來說吧!如今社會上很多能說會道的人,把黑的說成白的,所男人說成女人的多不勝數。他們確實很有口才,然而這種人一般都會為人所討厭,因為他們誇張的說法與說謊無異,這樣的行為只會擾亂社會秩序,成為“過街老鼠”。同樣,這跟不會看家,只為亂叫的狗本質是一樣的。有的狗看家本領強,能夠見機行事,甚至可以幫主人防盜,這才是好狗;而有的狗只會叫,不管誰來了都會亂吠,這種狗就很討人嫌。
也就是說,有口才是好事,但是把自己的長處用在合適的地方,而不是利用它去害人,終歸也還是害了自己,因此,這種人就不能稱為賢才,甚至用“才”字形容都感覺被玷汙了。
我還認為,人不應該只喜歡聽好話,有時候,適當地聽聽別人對你的意見,或許是一個自我提升的好方法。中國古代許多皇帝都會廣開言路,不斷改變舊政,從而使自己的國家最終一步步強大起來。相反,那些只喜歡聽好話的皇帝只能落得個落荒而逃的下場。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應當聽取別人的意見,或許自己還沒有發現的缺點別人找出來了,這對提升自我有很大的幫助。有時候,朋友就像你的一面鏡子,誠心指出你的過錯的朋友,才是真朋友!
別人對你說好話不一定就是對你好,別被甜言蜜語衝昏了頭;別人批評你並不一定就是討厭你,或許他正在幫你。
因為能說好話的人並不一定是“賢才”。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篇17
國一作文 ,574字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題記
今天,我們語文老師為了讓我們把自己的作文水平提的更高一些,於是便在作文課上實施了一個策略,那就是—同學改同學的作文。我改的是xxx的。
一揭開他的作文字,“書面不整潔”五個大字便閃現在我的腦海。俗話說得好:“文以字為主,字以氣為主”。我想他在寫這篇文章時一定不是沉著氣寫的,不然寫的怎麼會那麼潦草呢?我想:我寫作文時有時也靜不下心來,以後可不能犯如此低階的錯誤了!
接下來,該看內容了。首先看題目,我們作文要求是以“我的一片天空”為話題,他寫的是《敢於奮鬥的我》,題目擬的不錯,要求沒有違犯,這是值得我學習的呢!不過不知道內容怎麼樣呢!
再往下看,前幾段有些小語法上的錯誤,比如把“它”寫成“他”,把‘的“寫成”地“等等。這些語法上的錯誤我可不能犯,我應該引以為戒!
接下來,他為我們講述了一次思品課上老師講的一個激勵人的故事。從結構上看,引用故事的確吸引人,但他引用的故事似乎與本作文要求無關呢!我覺得如果真的想引用,一定要引用跟本次作文有關的。這一條我也應該注意。
從整體上看,他寫的還不錯:語言生動而又激勵人奮發向上,值得學習;但從本次作文要求上來說,他有點兒跑題,要引以為戒!
一個人不可能十全十美,但要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這樣才會更加出色!
—後記
“共享時代”何樂而不為? 篇18
國三作文 ,991字“共享”的字面意思為共同分享,而從去年最早開始進入人們視線的“摩拜單車”到“ofo小黃車”以及跟風出現的小紅車、小金車等,幾個月之間上海的街頭停滿大大小小風格不一的自行車,它們更是被賦予了一個新名稱即“共享單車”,意為同一輛單車大家可一同分享著用,一時間“共享”這個詞成為全城熱點,各大媒體爭相報道,作為“共享單車”的衍生產物,“共享書店”、“共享籃球”、“共享雨傘”更是層出不窮,在這個逐漸“共享化”的時代我們應該要支援並接受它。
“共享”使生活更便捷。陽光明媚、萬里無雲,放學後,背上書包與夥伴們一同騎上共享單車,來到附近的籃球場,開啟手機掃一掃籃球櫃的碼,一隻乾淨的籃球便滾了下來,於是我們在球場上揮灑汗水,享受青春。陰雲密佈、大雨傾盆,下班後,帶上公文包,走到公司門口掃一把“共享雨傘”,從焦急地等待雨停的人群中優雅地走出,來到拐角的“共享書店”把書從包中拿出,手機掃碼開櫃,放入借的書,手機上立即跳出歸還押金的提示,用自己良好的信用度再借出今天想看的書,來到咖啡店靠著窗聽著雨聲,看著書,於是我們在忙碌的工作中享受著悠然時光。
“共享”亦是生活上的情趣。年輕人的週末愛騎上“共享單車”騎行在上海的各個地標間,領略城市的美好;小情侶們享受的拿著“共享相機”在上海的老弄堂裡兜兜轉轉,互相為對方留下愛的掠影;而外國人則對“共享”事物到了痴迷的程度,更戲稱要把共享事物都帶回國。可見人們對“共享”的熱愛,無論是誰都會覺得“共享”亦是生活上的情趣。
“共享”讓生活變得環保,使城市更加美麗。“共享單車”的風靡讓許多有車一族拋棄開車出行,加入到“自行車大軍”中,尾氣減少的上海藍天白雲;“共享書店”讓大家在不需要擁有這本書的情況下飽覽書中知識,免去書局印刷大量的書,還紙於數,樹林茂密的上海空氣清新;“共享雨傘”讓許多人改正到了下雨天沒帶雨傘就買一把,下次繼續不帶傘,於是家中堆積了許多的雨傘的做法,它代替了賣傘的小販,在城市的各個地方以綠色可降解材料樹立了新的標誌,還市民一個乾淨整潔的上海。可見“共享”更讓生活變得環保,使城市更加美好。
“共享時代”的到來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它更是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理念。“共享時代”帶來了許多便捷和新氣息,為城市加入新鮮血液,讓生活更美好。上海既是一個“海納百川”的城市,那麼對於共享時代的支援與接受,作為生活在上海的人們,我們何樂而不為呢?
絕不為老師和父母而讀書讀後感 篇19
讀後感 ,659字暑假時,我買了一本名叫《絕不為老師和父母而讀書》就讓我給大家講講這本書寫了什麼:胡小鬧在模擬考試中考了倒數第二名,不僅如此他還在電視臺的採訪大聲說他想要快樂地玩不想學習。胡小鬧的祕密讓千千萬萬的觀眾都知道了,大家都在嘲笑他。但樂多多小學校長並沒有笑他,並讓他擔任校長特派員,讓全校的學生快樂學習。後來發生了許多的故事,胡小鬧明白我們應該為自己讀書。
看完這本書我深有感觸,我是在為誰學習呢?為自己?為老師、父母?我陷入了沉思。最後,我發現我是為了父母和老師而讀書。
為什麼說我是為了父母而讀書呢?因為每次我的學習成績好的話,父母總會在別人面前稱讚我。父母親戚朋友也都認為我是個好孩子,父母在別人面前也非常有面子,我好像就是為了他們的面子,為了他們而學習。為什麼說我是為了老師讀書呢?因為有一些學生需要在老師的鞭策下才會學習。每當你考試成績好,在一些比賽獲得了幾等獎,你的老師會喜歡你、稱讚你。但我覺得我們應該為自己而讀書,為自己讀書才是真正的讀書,為別人讀的書都不是自己的。只有正真為自己而讀書的人才會認真的去讀,為父母、老師而讀書的,就和監獄一樣,老師和父母是管理犯人的人,給你佈置著東西,這樣的人就和沒有靈魂的木偶一樣,靠著木偶師的手指一引一轉,來完成著各種各樣的事。我們應該像文中的胡小鬧一樣有著自己的想法,為了自己而學習,為了自己的未來而學習,走自己想走的路,不要讓他人安排自己的人生,靠自己闖出一片天下。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偉大的周恩來周總理曾經這樣說過。是啊,我們應該為自己而讀書,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我不為那件事而後悔 篇20
國三作文 ,764字竹之志,挺而韌;竹之質,堅而拔。——題記
有一種品質,從人的心底挺拔而上,讓成長的每一個腳步都不屈不撓。
我從未為那件事而後悔過。因為,我,從小就渴望成為一棵翠竹,直聳雲霄。我很普通,卻很頑強;我很渺小,卻很驕傲。一路走過,幾經遮攔。回首過去,才發現那一個個腳步,都是我成長的痕跡,裝點著我璀璨的生命,也時時提醒我,目標在高處。
記憶的河流,奔騰不息,卻怎麼也衝不掉那一幕令我自豪的場面。
夜色朦朧,寒風呼嘯,一切都在阻礙著我的飛翔。泰山,如同從地上突然屹立而上,高聳入雲,卻無人敢攀登它的驕傲。而我,雖沒有健壯的體質,卻擁有一顆不平靜的的心,我有著如竹子般堅韌的毅力。爸爸站在山腳下,望著入雲的高山搖了搖頭停了下來。而我,憑著少年豪氣迎難而上。
開始,與我同行的人很多,漸漸的,同路的人越來越稀。他們雖然有意,卻沒有竹子的毅力。等到山腰時,媽媽氣喘吁吁地對我說:“兒子,你後悔來爬泰山嗎?”我沒有回答,而是加緊了攀爬的腳步,我要用行動告訴媽媽我不後悔。
凌晨兩點出發到六點,整整四個小時,我以超人的毅力堅持了下來,如同魚兒掙脫了水面,依然頑強的活了下來。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我登上了泰山頂峰。此時此刻,真真切切應了杜甫的那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獨攬群山,心中無限的激動和自豪。
面對四季,菊花選擇傲視秋霜,它不後悔;
面對土地,青松選擇危崖挺拔,它不後悔;
面對雲霄,雄鷹選擇藍天翱翔,它不後悔。
而我,面對艱難險阻,迎難而上,亦不後悔。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我想,我願做一棵青青翠竹,讓生命翠綠人生的航程,即使面對悽風,哪怕沐浴寒雨,那顆年輕而豪情滿懷的心啊,從未言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