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還是“智慧”作文範例

國一作文 全文約964字

二十世紀,在歐洲大陸上誕生了世界上第一臺計算機。它的體型及構造之繁複,需由多人操作,才能在一定時間內完成計算任務。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軟體工程和計算機硬體設計一併崛起,在不到一個世紀的時間裡,計算機的體積縮小了上萬倍,它的處理速度堪稱神速,操作人員也由多人縮減到了一人,甚至無人。自此,計算機似乎擁有了自我的“思考能力”,人類稱其為人工智慧。

而此“思考”非彼“思考”。就目前計算機技術的發展情況而言,人工智慧終究需要依據程式語言來實現,而計算機尚不可脫離人類的掌握,自行作為。人類按照程式語言的規則進行軟體程式設計,以對計算機下達指令,使其執行,這就是計算機最基礎的“思考方式”,俗稱計算。為了讓計算機擁有進一步的“思考能力”,人們對自己的思維路線進行探究,命令計算機如嬰兒學習思考一般,分析曾重複執行過的指令或是固定步驟,並對此計算,再根據人類的思維慣性,在下一次遇到類似的情況時,運用概率和統計,推測出下一步的行為。

歸根結底,計算機都只是簡單記性和機械化計算的載體,以邏輯思維對事情進行是或非的判斷。它看似擁有“思考能力”,卻僅是對周遭不管不顧的,人工智慧操縱下的牽線木偶。確實,它稱得上是“人工”,卻無法堪稱“智慧”。

與計算機不同,人類才算得上真正的“智慧”。人類擁有自由行動的能力,對事物存在著不同的看法。他們依靠自己進行判斷和思考。在人類的世界中,萬物並不是僅憑對錯就能分割的,評判標準不一則皆有異面,這是不同人價值觀的體現。也正因如此,社會才有溫情的存在和人類同情心的體現,不像計算機那般枯燥而冰冷。

然而,多年來社會上的各事各象卻在時刻挑戰著人類思維的死角,推動人類與計算機思維的同化。11年的“小悅悅事件”撼動人心,在人們對人情冷漠咂舌嘆息的同時,道德感和法律風險的矛盾也不斷刺激人們對傳統價值觀的思考。他們猜測現場的情況,事故發生的前因後果,擔憂自己被誣陷為肇事司機,思考自己在法律地位上的優劣之勢—他們用計算評判,估計自己的利益得失,用冷冰冰的概率數字決定自己的行為取向。這真的還是“人類”嗎?失去了情感和道德感召,人類如同魯迅所寫《狂人日記》中吃人的生活一般,受生存本能的驅使,麻木僵硬。“人工”早已不復存在,有何以稱為“智慧”?

到那時,人類也不過是由碳、氫、氧等元素構成的有機體罷了。

您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