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是汩汩細流還是濁濁淤泥?作文範例

國一作文 全文約1295字

現如今,奔波在往來人群的匆匆間,驅趕於社會前進的步伐中,“共享”一詞已充斥著人們生活的角角落落,影響著現代生活的方方面面—不計其數停靠於街邊的共享單車已成為國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逐漸興起的共享圖書館更新了人們的借書方式與意識,地鐵站一隅可以偶然瞥見的共享雨傘,以其人性化的設計及溫暖貼心的想法深得年輕人的喜愛……

但隨著共享的普及,自然也少不了一些質疑。那麼,共享究竟是讓清新芬芳遍及每個角落的汩汩細流,還是使“髒亂黑臭"愈演愈烈的濁濁淤泥呢?

共享是一種生活理念與生活方式。“共享”,顧名思義,是“共同分享”、“共同享用”的意思。早在五、六十年代,人們的共享理念就已貫徹於生活中。在上海石庫門老弄堂裡,公用的廚衛無疑是那代人揮之不去的記憶之一。幾戶人家在一間小小的廚房裡共同炊煙,一家“完工”,另一家又開始擼起袖子加油幹。父母們在廚房裡揮汗如雨、滿面塵灰,孩子們蹦蹦跳跳地在嬉戲中被香味吸引,糖醋小排、酒香草頭、八寶辣醬,一盤盤仍冒著熱氣的佳餚無一不牽動著孩童極易滿足的天真無邪。每每此時,某一家會邀請鄰居家的孩子進餐,儘管近在咫尺,每次也會"打包"滿滿一盒讓他們回家慢慢品嚐。下雨了會邊收衣服邊互相轉告,鄰居自行車壞了便會不假思索地出手相助,人們在狹小的空間裡分享柴米油鹽、交換家長裡短,詮釋著自己對於“共享”的生活理念。然而,隨著時代的進步、社會的發展,公共空間大幅度減少,取而代之的是一間間獨立房屋,人們甚至對鄰居的姓名、工作全然不知。為了緩解這種尷尬,為了滿足內心深處的共享理念,現在,人們終於找到了一種既不過分公共,也不過於獨立的最舒適的生活方式,共享單車、共享籃球等便是其中兩例。

進一步來說,共享也是一種人文精神,它是建立在懂得分享並樂於分享的基礎上的。懂得分享,就是懂得給予別人需要的快樂與慰藉,這好似春日裡的一絲輕風,溫和細膩;猶如盛夏間的一棵槐樹,繁茂庇廕;又宛若嚴寒中的一輪旭日,照徹心扉。而樂於分享,便是在分享後收穫的雙重快樂與慰藉。不僅如此,共享更是一種國民素養的體現。隨著共享單車的普及,越來越多的問題如雨後春筍般瘋狂滋長—單車停放佔用人行通道、單車遭使用者亂塗亂畫、單車遇竊等,正一點一點給人們起初對共享單車的好感度減分。一天放學途中,恰好經過一條因擺滿共享單車而顯得狹窄的人行通道,忽然,有一陣疾風颳過,將一副副昂首挺立的姿態毀於一旦,“哐哐哐”,它們紛紛弱不禁風地倒下,卻又毫不示弱地霸佔著通道。然而,來來往往行色匆匆的路人也只是路過,從一輛輛單車之間的縫隙裡跨過,絲毫沒有要將它們扶起的意思。同樣,超市裡公用的購物車也是如此。許多人選擇停靠在收營臺附近,但仍有許多人隨意停放在超市的一角,為下一位使用者作足了“鋪墊”。有人曾經發出質疑:共享技術與共享政策就沒有弊處了麼?我想,就算共享的客觀條件達到最好,人們就真的一直不會將共享貶值嗎?

共享,既是汩汩細流,也是濁濁淤泥。在這個最創新實踐也是最迂腐低俗的時代,人們用一言一行詮釋著共享理念與情懷,同時也在用一舉一動否定著它,共享的意義,大抵也就是人們所賦予它並改變它的……

您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