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故宮修文物觀後感作文範例
故宮一直是我國一個著名景點。和故宮有關的紀錄片很多,但是和故宮中的人有關的,卻寥寥無幾。而這部《我在故宮修文物》即其一。其他紀錄片往往是大段大段地向觀眾灌輸事實,而這部影片,傳達給觀眾的卻是有情節、有感情、有血有肉的故事。
在巍峨的宮殿裡,在紅磚綠瓦間,在一扇扇硃紅色的大門後,有一群可愛又可敬的人們。他們是大師,他們也是普通人;他們過著平凡的生活,卻有著不平凡的身份。他們是藝術家,卻見證著歷史。
他們是文物修理者。
他們每天的工作,就是把從世界各地運來的文物修好以便於展出和保護。在保證文物質量的前提下,還需要儘量還原和保留文物本身的特點。
在展館裡的文物,都散發著莊嚴肅穆甚至高不可攀的氣息,那一塊塊冰冷的玻璃,彷彿把它們和我們隔絕了好幾個世紀。但在他們的手中卻是那麼近,那麼真實與親切。而他們,也給予了文物最高的待遇,付出了很多的心血和努力,使一件件文物在他們手中再現英姿,重放光彩。這一來一往,形成了一次次跨越歷史的交流。他們彼此影響著,給對方留下自己的印記。一個在表面,一個在內心。就如同木器組科長屈峰先生在雕刻一件佛像時所說:“每個人對佛的理解不一樣,這也跟人的性情有關。你看有的人刻的佛,要麼奸笑,要麼淫笑,還有刻得愁眉苦臉的,很難刻。佛像一刻就知道,那個味道很難把握,怎麼能刻出那種神祕的純淨的微笑,那是最難的。文物其實跟人是一樣的,你看,我們從過去最早的時候說‘以玉比君子’,玉就一塊兒破石頭,它有什麼德行啊,但是中國人就能從上面看出德行來。所以中國人做一把椅子,就像在做一個人一樣,他是用人的品格來要求這個椅子。中國古代人講究格物,就是以自身來觀物,又以物來觀自己。所以我跟你說古代故宮的這些東西是有生命的。人在制物的過程中,總是要想辦法把自己融到裡頭去。人在這個世上走了一趟,都想在世界上留點啥,覺得這樣自己才有價值。很多人一般都認為,文物修復工作者是因為把這個文物修好了所以他有價值,其實不見得是這麼一個簡單的方面,他在修這個文物的過程中,他跟它的交流,他對它的體悟,他已經把自己也融到裡頭。文物是死的,要文物幹什麼,要文物的目的就是為了要讓它傳播文化,對吧,不是說文物就是為了保留一個物品放在那兒,那沒有什麼價值。”
是啊,一件文物,只要真正接觸到它,體會它,感知它,就會發現,“物”只是它的載體,而它承載的文化,是活的,且不朽的。
對歷史與文物感興趣的,難道只有那些喜歡懷舊的老年人嗎?在這裡,這種想法不成立。因為這裡每年都會招聘四五十位應屆的大學畢業生。這些年輕人在一些老師傅的指導下,感受著蘊涵在文物中的生命,感受著歷史中的鮮活。他們耐心、負責、誠懇、專注地工作,卻又不時地散播歡樂與青春。這兒彷彿是個與外界隔絕的新世界,沒有大城市特有的那種焦慮、緊張的工作氛圍,取而代之的是執著和從容。工作之餘,他們也可以去院子裡栽幾棵樹,收穫一些果實,喂貓,養鳥,與同事們一起享受生活。這樣平穩、安定的生活,再加上這份有意義的工作,是多少人嚮往的啊。
他們改變了故宮,也改變了他們自己。相信他們在故宮度過的每一寸時光,都是他們畢生中最珍貴的回憶。未來的某一天,當我們有幸光臨故宮時,看到展館裡那些完好如初的文物,是否還會想象它們曾經歷的所有故事和默默為它們付出的所有人?是否能感受到那種鮮活且強大的力量深深地震撼著我們的心?
感謝這部紀錄片,讓我重新認識了故宮那些充滿意義的文物,以及故宮那些有著不平凡的工作與生活的人們。
您可能感興趣:
- ▸ 我在故宮修文物觀後感 觀後感
▸ 我在故宮修文物觀後感 觀後感
▸ 我在故宮修文物的作文 高二作文
▸ 故宮的文物觀後感 觀後感
▸ 故宮修文物高三作文 高三作文
▸ 《在遇到你之前》觀後感 觀後感
▸ 《我親愛的小淘氣》觀後感 觀後感
▸ 漫畫假文盲觀後感 觀後感
▸ 《我們的少年時代》觀後感 觀後感
▸ 《我們的少年時代》觀後感 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