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讀人文經典實踐城市精神徵文作文範例

品讀人文經典實踐城市 全文約5562字

【篇一:品讀人文經典實踐城市精神徵文】

我生活的這座城市,有著如詩如畫的外灘,高聳入雲的環球金融中心,雄偉寬闊的人民廣場……它就是中國第一大城市—上海。

上海是個移民城市,有著獨具一格的海派文化,自明朝以來,就有好多來自於五湖四海的人們來到上海,也就是現在人們常說的“新上海人”,於是就有了東西南北的地域文化,鴉片戰爭後西方文化的引入和本土文化的相結合,讓這種海派文化成為了上海的文化元素。

以前的上海默默無聞,封閉,落後。腦力勞動不被重視,住房困難,出行也不方便,自從改革開放以來,一座座高樓拔地而起,地鐵、高鐵、磁懸浮、國際金融城等等都見證了城市正在向高階前進。2010年的世博會更是讓上海的經濟進入了一個飛躍。

“上善若水,海納百川”。“上善若水”出自《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放眼望去,現在的上海已經成了一個東方大都會、金融中心,我每天都在感受著上海的變化,正因為它的“海納百川”,讓它成為了迄今為止發展最快,最繁華的一座城市。現在的上海已經跟國際接軌,萬世矚目,令人嚮往。一座城市的精神也體現了生活在這座城市裡的人的精神,它不在高樓大廈裡,也不在工業產值裡,而是通過人們的精神和氣質表現出來的,多少人把理想寄託在這裡,把一腔激情融化在這裡。看來我也要加快我的腳步,以至於不被這個快節奏的城市所淘汰。

上海是個文明的城市,時不時能看到微笑的面容,聽到充滿愛心的話語,一方有難大家幫的事情也是在不停的報道,雖然還有好多不好的事情發生,但至少這座城市是可親的。在我周圍也有好多的活雷鋒,“上海市十大傑出志願者”中58歲的桂建明已經義務為民理髮34年,達到15000人次,開洗衣店的劉俊堂一直堅持著拾金不昧的原則,王繼仁還在興致勃勃的做著他為民的零星修理……顯然,這些都體現了這座城市的精神文明。

社會在不斷的進步,城市在繼續發展,作為學生的我們,要好好珍惜現在的這一切,努力學習,和城市一起共同創造美好的未來。

【篇二:品讀人文經典實踐城市精神徵文】

當我們一味地追求成績的高低的同時,往往在比賽結束後,未細細品味經歷的這個過程;當人們盲目地追隨城市快生活時,卻忘記了應該停下腳步,駐足欣賞一下沿途的風景。猶記得諸葛亮在54歲給兒子的《誡子書》中寫道,“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我就記住了“淡泊明志,寧靜致遠”這句話,開始只因為大人常說有印象,直到那一次我才真正領悟到它背後的真諦。

夏日的一天,我待在房間裡苦惱一篇作文的選材,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可作文紙上還是空白的一片,面對一個未知的題目,腦海裡設想了許多思路,可始終覺得某一個地方與主題不夠完全貼切,會影響比賽成績。感覺渾身有一捆亂麻糾結在一起,把我的思緒也隨之禁錮。突然想起這幾天池塘內正盛開的荷花,正是賞荷花的季節,我便放下筆,打算放鬆一下身心。

進入公園,一直往前走,池塘已在眼前,果然,映入眼簾的幾抹粉色,水中的荷花嬌豔欲滴,含苞待放,吸引著人們的目光,將這個池塘點綴的恰到好處。可旁邊的釣魚老人卻引起了我的注意。

我走到他身邊,他雙手握著釣竿,閉著眼睛,靜靜的站在池邊,等待著魚兒上鉤的機會。令人奇怪的是,他的身旁竟沒有擺放裝魚的水桶。我疑惑地望著他,但卻不想打擾這片刻的沉寂,便學著他的樣子閉上眼,沉默著。

好像過了很久,我睜開眼再把目光投向他時,他笑著看著我。我問道:老爺爺,您為什麼拿著魚竿卻不釣魚呢?別人都拿著水桶,爭著比賽誰釣的魚數量多,相比之下,您的行為太奇怪了。老人放下魚竿,凝望著清澈見底的湖面,說:我只是在享受這個釣魚的過程,魚的數量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整個心是沉靜的,好像完全與整個世界分隔開來,這份閒適在城市的喧囂中是永遠體會不到的。”聽著老人的一席話,我彷彿頓時茅塞頓開。是啊,結果並不重要,為什麼要將無形的壓力強加在自己身上呢?我思考著。

“我一直銘記著一句話,淡泊明志,寧靜致遠。那些世俗之物只會給你帶來表面上的光鮮亮麗,更重要的是心靈的充實,安逸。有些人一輩子為了財富匆匆向前趕路,所有的靜心都在逐漸消失殆盡,到離開這個世界的最後一刻,回頭看自己忙碌的一生,卻沒有值得留戀和懷念的事。我一直是以釣魚的方式過嚮往的閒適生活,我覺得我的生活很平淡,但我過的很快樂。”老人的一番話點醒了“睡夢中”的我,我不禁對老人的生活態度肅然起敬,心中的謎題也有了答案……

與老人的對話讓我對“淡泊明志,寧靜致遠”有了更深的體悟,諸葛亮用這句話告誡兒子的原因就是不想讓他拘泥於世俗之中,而是看淡名利明確自己的志向,保持內心的平靜達到自己嚮往的精神境界。

回頭看我自己,只知道看重作文最後的成績,卻忽略了享受寫作的過程,使自己陷入糾結之中,我要學習那位老人的生活態度,明確自己志向,追求精神境界,心靈的充實。

回家路上,我感慨萬千,隨著城市的快速發展,人們盲目追求經濟利益,為生活中各種瑣碎的事煩惱,他們是否忘記了應停下來休息一會,欣賞沿途的風景呢?淡泊明志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一種超然,成熟。如果我們以一種淡泊如水的態度看待生活,就會充滿詩意般的閒趣,讓自己的靈魂安然入夢。

現在我真切的體會到周敦頤,陶淵明等不與世俗同流合汙的人生態度。品讀人文經典,能帶給我很多感悟和啟示,讓我在這個城市中平靜的生活。

我想我的生活將會是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雲捲雲舒!

【篇三:品讀人文經典實踐城市精神徵文】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我記得小時候,父母便會帶著我念《三字經》。那時候一空下來我就會像念兒歌似的來來回回地念這幾句話,覺得很是朗朗上口。

前幾天理書架時,又發現了這本塵封已久的《三字經》。用手輕輕拂過封面的灰塵,不由自主地翻閱起來。“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我輕輕嘟囔著。才發現,這本如此的經典的儒家著作是那麼偉大,那麼成功。

“幼不學,老何為”告訴我們現在要勤奮好學,不恥下問,讀書必須懂得“學則智,不學則愚,有不滿則進步”,求知無坦途,學問無捷徑。“玉不琢,不成器,”我們從現在起腳踏實地,努力學習,才能成為國家的棟樑。

“夏有禹,商有湯。夏傳子,家天下。始春秋,終戰國。五霸強,七雄出。太祖興,國大明。清順治,據神京。復漢土,民國興。”這些人都是因為知道了這些責任,明責任,負責任才去為國家作出無私奉獻。我們國家每個人都應該這樣:一人立志,萬夫莫敵,”因為每個人都把成功的祕訣當作自己的堅定目標。成功是希望與奮鬥的結合,那麼我們都會和平相處,讀了歷史書,考試時要按時記載,通過古到今,如果親眼所見者,都會明白學習的敵人其實都是因為自己的滿足。

而近日,山東省教育廳發出通知,要求規範傳統文化課程教學,各地中小學在開展經典誦讀時不可不加選擇地全文推薦如《弟子規》《三字經》《神童詩》等內容,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通知一出,引起熱議。面對這個問題,我們不妨給傳統文化多點包容。也許如今的社會形勢與書中的不盡相同,但是傳承的優秀傳統文化的本質是沒有變的,著並不妨礙我們去學習和理解傳統文化。多一些包容,那麼也許就會雨過天晴。

而上海的城市精神不就是“公正,包容,責任,誠信”嗎?上海是一個移民城市,自明朝開埠以來,來自於五湖四海的“新上海人”,不僅參與構築了日趨繁榮的上海城市,隨之也帶來了東西南北的地域文化。鴉片戰爭以後,西方列強的洋槍洋炮轟開了清王朝閉關自守的園門,給上海帶來了血和淚的屈辱,另一方面,客觀上也給上海帶來了新科技、新理念。全國各地的地域文化,西方外來文化跟土生土長的本地文化,互相碰撞和融會,形成了獨具一格的海派文化。海派文化的核心品格,就是“海納百川”。改革開放又賦予了海派文化新的內涵,新海派文化的核心,就是“海納百川,追求卓越”。開放的上海,在引領長三角,輻射全國,走向世界中定位,弘揚新海派文化,上海不僅要在物質生產方面,而且要從精神文化生產方面造就更多的國內國際品牌,展示彰顯“上海製造”“上海產品”“阿拉上海人”的實力、活力和獨特的魅力。

讓我們一起品讀人文經典,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實踐城市精神,那麼上海一定可以吸引更多國內外優秀的人才,成為國際化的都市!

【篇四:品讀人文經典實踐城市精神徵文】

從蘇州河畔的燈影槳聲,到黃浦江上的百舸爭流,再到通江達海的璀璨東方明珠,上海—這座擁有七百多年曆史的老城,隨著日月經天,江河行地,四季輪迴,生命依舊不息!同時,上海的城市精神在這星移斗轉的時空變化中代代相傳。當我們用心靈去聆聽它的呼吸,去撫摸它的脈搏,就會觸及到這它最核心的城市精神實質:海納百川,追求卓越。

上海,這座歷經了幾百年的風雨滄桑,幾百年的榮辱興衰,幾百年的奮發圖強的城市,令它在百家爭鳴的世界之都中享有“東方曼哈頓”的美譽,同時也塑造了它那獨一無二的城市精神。讓我們品讀人文經典,穿過歷史轉動的齒輪,感受這座城市斑駁的年輪和它獨有的精神氣息。

追述歷史,清同治四年,江海關道丁日昌奉兩江總督李鴻章之命,買下位於上海虹口地區的美商旗記鐵工廠的全部裝置以及庫存材料及工具。李鴻章以此為基礎,成立江南機器製造總局。這便是上海這座城市早期的歷史記憶。這一充滿機遇和挑戰的歷史之舉,讓處在閉關鎖國時期的中國人隱約觸及到西洋文化,也開啟了上海這座城市最初的繁華。當近代還未掀開歷史的那一頁,當中國人民還依舊困頓在緊鎖國門的愚昧中時,李鴻章就已為兼收幷包、海納百川的城市精神作了最早的註腳,引領了最早的啟程。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寓意為要像大海能容納無數江河水一樣的胸襟寬廣,以容納和融合來形成超常大氣。可見,以“人文為翼”的上海充斥著多元的文學流派就足以顯示秉承了這樣的精神。當歷史翻過動盪的一頁後,張愛玲用她的別緻溫婉,造就了屬於旗袍和復古留聲機的歲月,這是屬於這座城的記憶,如同顏料般一滴滴浸染在上海文化之中。當王安憶的《長恨歌》將里弄風情烙印於上海文化中,當小資派作家陳丹燕把她雅雋秀逸的“上海三步曲”定基調於上海文化時,海派文化無一不將她們“兼收幷蓄”。而在上海“人文為翼”的今天,我們感受到了周國平的生命探索、林語堂的閒適幽默、龍應臺的縱橫遒勁……在“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秉承下,上海文化綻放了百家爭鳴之景!

隨著城市的變遷和發展,隨著科學技術的日益進步,致力於實踐科學技術、提高國際大都市形象的上海則更將“海納百川,追求卓越”的精神實質作了進一步詮釋。磁懸浮列車的運營,不正是兼收德國技術,並蓄上海智慧的結晶嗎?上海科技館對外開放的創意不是參考了國外的成功先例嗎?2010年有242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參加上海世博會,以“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為主題的世博會舉辦得如此成功、精彩、難忘,不正是上海具有展開雙臂,接納世界文化饕餮的雄心大氣嗎?同時,上海建成航運中心,貿易中心,金融中心,服務業中心,旅遊中心五個中心也秉承“海納百川,追求卓越”的城市精神在不斷髮展。

上海城市的脈搏一直在跳動著,它是一個強健有力的生命,是溫暖的初生的太陽。在我們用雙手共同托起城市明天的憧憬中,我們始終能感受到這座匯聚著古老和時尚、文明和自由、包容和進步的氣息在緩緩流淌。

【篇五:品讀人文經典實踐城市精神徵文】

人文經典,可以解釋為由人的本性而做出的讓人稱讚的事情;城市精神,可以理解為一個城市整體所體現出來的一種給別人的形象與感受。只要我們有一雙善於發現美與善的眼睛,人文經典和城市精神其實就無處不在。

人文經典與城市精神在古代就有,例如漢朝的陳??。他家裡很窮,還來了一個小偷。陳??發現了這個小偷,但卻沒有報警(大概那時候也沒有警察),也沒有去刻意地捉住他或是懲罰他。出人意料的是,他只是叫醒了自己的家人,然後旁敲側擊地對自己的家人也是對這個小偷進行了一番教育,告訴他們人的本性為善,雖然有人因為各種外界的環境因素而破掩蓋了本性,但我們要潔身自愛。這一席話感動了小偷,使小偷跳出來叩頭認罪。陳??原諒了他,並把家裡僅有的兩尺細絹送給了他。從此以後的很長時間,這個地區都沒有小偷出現。這就是陳??所創造的人文經典,實踐了一種寬容的城市精神。

從古代轉回現代,更容易找到這一類的例子。

“最美媽媽”吳菊萍,在用自己的雙手去接住那個僅僅兩歲的小女孩的時候,她的心中,一定沒有過多的念頭,只有城市精神—救人,在支撐著她在完成這項人文經典。吳菊萍雖然最後手臂被摔成了粉碎性骨折,但我相信,她的這一舉動,一定感動了知道這件事的所有人,也會或多或少的改變一些人,改變一些人對生活的認識,更多地實踐起城市精神來,創造更多的人文經典。

不僅僅是正面例子,負面的例子中也可見人文經典和城市精神。

在大多數人的心中,“小悅悅事件”是一個負面的影響。但如果換一個角度看,暫且忽視那些視而不見的前十八個人的話,那麼那第十九個勇敢冒著那些大量輿論而義無反顧的救了小悅悅的清潔工大娘,就是創造了人文經典,她所做的,即救起了那個奄奄一息的小女孩,就是在實踐著城市精神。雖然前十八個路人給我們帶來了很多不好的影響,但當我們停止一昧的對前面這些路人的關注,開始注意那位清潔工的時候,我們就開始品讀人文經典;當我們開始摒棄輿論的雜音,拋開對被訛詐的擔憂,一點一點地向那位清潔工學習時,我們就開始實踐城市精神了。

人文經典和城市精神都是由我們不經意或刻意地一點一點的創造出來,積累形成的。只要我們從身邊的每一件小事做起,盡力變得更真、更善、更美,給別人多帶取一分陽光,多帶去一份溫暖,就是在形成一種城市精神。說不定在那一天的一件小事中,你也創造了一個人文經典。而這個人文經典,只是源於你平日中默默實踐的城市精神。

您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