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藥神觀後感600字作文範例

觀後感 全文約2095字

我觀看《我不是藥神》電影已有一週了,但心裡一直有種說不出的滋味,如鯁在喉。這滋味,就像身上有痛在醫生面前說不清道不明的那種感覺和難受。

《我不是藥神》,我最初是從7月5日的微信朋友圈中看到的。由於該影片十分紅火,劇情介紹及各種評論屏爆微信圈。我便上網搜尋了“我不是藥神”,不搜不知道,一搜嚇一跳。該電影如此火爆、如此受歡迎,反響如此巨大、口碑如此好,不可思議,不可想象,比去年的《人民的名義》電視劇的反響和評價都要高都要好,應該是一部廣受群眾歡迎的現實題材影片。為此,7月12日晚,我慕名來到長虹影院,觀看了《我不是藥神》。當晚人很多,大家邊看邊流淚,就連身邊的幾個少年也是哭得唏哩嘩啦,看完後仍在同情在惋惜在責怪在憤懣,估計這些人都被劇情所吸引所感染所打動所暴發,也許是大家在現實中看到過經歷過體會過了解過。對劇情無需在此重複,我想大多數朋友已經看過,劇情的評論網上有千萬條。看完《我不是藥神》後,我獨自一人迎著細雨漫步回家,用了50分鐘的時間才走到家。一路走一路想,一路回放一路感嘆,一路思考一路心痛。

呂受益在夜深人靜時為了不再給家人添負擔自已悄悄離開了人世,黃毛為了替程勇承擔走私藥品法律責任開車獻出自己的生命等情景,我的眼淚忍住了,但成百上千的病人摘下口罩自發列隊目送程勇去監獄的壯觀場面,太震撼人心了,此時的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淚盈雙眼。儘管影片結尾以文字形式向觀眾展現了中國醫藥改革程序及格列衛降價並被列入醫保、進口抗癌藥物零關稅等一系列惠民政策,估計大家還沉浸在劇情中,對片尾上移的白色文字沒有細看,我聽到的聲音多是痛惜、感嘆、責問。看完《我不是藥神》後,我很想寫一篇觀後感。但我到家後,路上的構思、路上的感想、路上的思考全都思消想散,只留下一種說不出來的滋味,甚至有點痛,無法明因,無法起筆。

一週來,程勇的濃濃煙味時時嗆咳著我,程勇的困境煩惱深深撞擊著我,程勇的自利自保實實影響著我,程勇的義舉堅定重重打動著我。患病老太太拉著警察的手“我不想死,我想活著”的哀求在我眼前回響;程勇被判刑後的“我在犯法,但看著這些病人,我心裡難過,他們吃不起天價藥,只能等死……我相信今後會好的,希望這一天早點到來。”的呼喊在我耳邊振聾發聵。這幾天來,我一直思考藥價問題,因我是外行,又沒有實地調查,不敢妄自非議。我卻知道政府採購中一些怪異,如A商品,在實體店只需90元,在政府採購指定的商家最低115元以上。本來,政府採購的初衷是“降低成本、防止腐敗”,如今卻成了“高成本…”的“合法合理”的依據。醫院的藥價貴與政府採購的商品價高能同理類推嗎?我不敢亂稅,更不敢亂評,大家早已習慣,也心知肚明。老百姓雖不懂經濟學、管理學,但都知道購量越大價格越便宜的市場規律。所以,我們要抽絲剝繭、去偽存真,從現象找出規律、從特殊性歸納普遍性、從外因尋找內因、從感性昇華理性、從義氣上升法律,更要記住:法大於情、高於理,必須依法依規辦事。

此時,我想起2012年秋天的一個周未,兩位環衛工人在湖邊閒聊,其中一位年長的工人說道:“真要嚴禁公車私用,只要在公車上噴出公車字樣,或者統一公車車牌標識,一旦發現公車私用,就嚴懲不貸,我看還有人敢公車私用麼?”公車改革,終於2016年在千呼萬喚中雷厲風行了。這又讓我想起2017年8月的一位泥工和電工的對話。泥工說:“不讓房價上漲,其實很簡單,只要政府對地價、開發商利潤、銀行貸款、購房物件、購房數量進行限制,並公開官員財產,實行多房高額稅收政策(意指房產稅),房價上漲追究領導責任等硬措施,我保證房價絕對不會漲這麼快。”電工一針見血地反問:“等你有權有錢了,你能保證不幹那些潛規則的事?”回想這些年來,地方每出臺一條抑制房價措施,不久就有一波房價上漲,一些工薪階層、急需住房的人望房心嘆、望房止步,或終身為房奴。我不知道那位環衛工人和泥工的觀點對不對,但他們這些社會上最低層人說出來的話最有地氣,比臺上的頭頭是道更管用,比那些“磚”家更實用。而另一位環衛工人的質問更入木三分:“你要是當上領導,你會同意公車上噴字、統一公車牌照嗎?你也就是說說而已,根本不會舍掉自己的那份好處。”

其實,我一直在想:為什麼社會上一些簡單的事竟這樣難辦?不禁讓我想起一位哲人的名言:習慣權勢的官員,能在他人面前唯喏,一定會有他求的心計;熱衷金錢的商人,能主動送出,一定會有貪婪的企圖。”

現在,我有了一個新的“夢”想:當一名作家,寫出像魯迅一樣的文章;做一個導演,拍出比《我不是藥神》更好的影視。因為,反映當前的教育、住房等現實題材的劇本和影視,急需有人來寫、來拍。

“我相信今後會好的,希望這一天早點到來。”

您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