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藥神》觀後感作文範例
他不是藥神,但他有藥神之心。想來,這是對程勇最貼切的讚譽。
那就先從藥開始說起吧!
影片中的格列寧,是印度仿藥。對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患者來說,卻是神藥。以老呂為代表的患者,急需格列寧救命,於是,他找到了程勇。
印度神油小店主程勇,妻子離異,兒子和父親是他唯一的希冀。掙錢不多,用錢的地方卻很多:房租,父親,兒子……對程勇而言,生活就是絕望的困境。困獸猶鬥,為了父親的生命和兒子的幸福,他選擇了鋌而走險。
程勇掙了錢,老呂們續了命。日子似乎一度安好。印象很深的一次,是去老呂家做客,妻子和孩子就是老呂所有的希望。“因為有你啊,勇哥,病好了的話,兒子找個好媳婦,我也就可以放心去了。”老呂看著熟睡的孩子,心裡滿是愛意。
但是,因為恐嚇與要挾,因為愧疚與忐忑,因為良知與法律,程勇把代理權轉交給了張長林,自己退出江湖開小廠去了。但張長林卻把藥價愈炒愈高,只為一己私利。
老呂買不起張長林賣的藥,病情惡化,他走了。人永遠不知道,哪次不經意說了再見,就真的不會再見了。程勇的記憶碎片也隨之連綴,他記得老呂笑起來並不好看,總會把嘴咧得老大,眉眼擠在一起。
老呂走了,程勇又迴歸到了這個群體中。這次,只為“生命”這兩個最珍貴的字。他回來了,他延續了更多人的生命。他在竭盡全力,因為印度製藥工廠被封,只能在藥店買藥,到被抓時,他虧損了十幾萬。
張愛玲曾說:如果你認識以前的我,也許你會原諒現在的我。是的,如果你認識那個費勁周折自掏腰包給病人買藥的程勇,也許會原諒現在坐在被告席上的程勇。他被減了刑,兩年後釋放了,格列寧被列入醫保了。故事也隨之結束。
在這個故事中,我們看到了渺如草芥的眾生,看到了命運的捉弄,看到了生活的困窘,也看到了人性的復甦,看到了平凡的溫暖。
每一部經典的藝術作品,都一定是取自生活。該故事的原型是無錫人陸勇,他是白血病患者,也是一位企業家,許多白血病患者稱他為“藥神”。
2002年,陸勇被查出患有白血病,隨後開啟他漫漫尋藥之路。一直覺得自己在做好事的陸勇,2013年竟因涉嫌販賣“假藥”,被警方帶走。之後千餘名白血病病友簽名為陸勇求情,最終有關部門“撤回起訴”。
另外,電影中的製藥企業被塑造成了冷血自私、唯利是圖的反派,而事實並非如此。
程勇說,我不是藥神,而現實中的格列衛,真的堪稱神藥。該藥由瑞士諾華公司研製出,是第一個用於抗癌的分子靶向藥,在它問世之前,慢性粒細胞白血病被視作絕症,而在格列衛誕生之後,慢粒患者的五年生存率被提高到了85%以上,且生存質量幾乎和正常人無異。
從某種意義上說,格列衛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奇蹟。然而,從費城染色體的發現,到美國FDA的加速批准,中間依舊間隔了41年。期間,多少科學家夜以繼日地研究?多少資金支援如石沉大海渺茫無望?如果沒有專利保護,怎麼能收回成本繼續研發藥物?新藥研發之不易,由此也可見一斑。
作為一部電影,《我不是藥神》真實地展現了慢粒患者的艱難處境,但仍然無法拍出全部的現實。白血病,對窮人來說,就是在與死神招手。
兩年,吃掉一棟房子,並不稀奇。走著,走著,生命就無力了,縱有千般不捨,也只得撒手人寰。對於癌症患者群體,國家該做些什麼?
《我不是藥神》的熱映,讓抗癌藥的價格再次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就電影《我不是藥神》引發輿論熱議已作出批示,要求有關部門加快落實抗癌藥降價保供等相關措施。“癌症等重病患者關於進口‘救命藥’買不起、拖不起、買不到等訴求,突出反映了推進解決藥品降價保供問題的緊迫性。”總理在批示中指出,“國務院常務會確定的相關措施要抓緊落實,能加快的要儘可能加快。”
願更多的生命受此惠澤。
生命,是的,生命最貴。一個人的力量常是渺茫的,一個群體的力量,也常微不足道。但是,我們也堅信,每一個推動社會前行的力量都是由一個又一個人的力量匯聚而成的。感謝藥神喚起了更多人對癌症患者的關注,願我們都能在命運的道路上向勇而生!
您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