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樂否作文範例

國一作文 全文約1039字

在學習《莊子與惠子游於濠梁之上》這篇文章時,我們只顧及讚賞惠子的邏輯、笑話莊子的詭辯,卻忘了話題的本原,即莊子是否知道魚之樂、他為什麼知道魚之樂。

首先,魚為何樂?出遊從容,不就是逍遙遊嗎?魚的自在,不受水波所影響,不正像莊子遊於世間,不受世俗所影響?其次,根據道家的理論,魚、莊子都是天的一部分,所以說他們的本質是沒有區別的。那麼,當莊子看到魚時,就等同於莊子看到他自己,這樣莊子自然就能看到魚之樂了,這就是達到了所謂“天人合一”的境界。

從莊子知道魚之樂和其原因的基礎上來分析,我們可以看出莊子使道家思想煥發出的生機:

一、何為樂。

世間事物發展,其規律本身就是道。道是規律,並不實際存在,根據客觀理解,道是無的,遵守世間事物發展規律,即待道,即待無,即無待。當你違背規律,你就有待了。有待看似智慧,實則不然。小的講,一個人可以利用刀做菜,也可以利用刀殺人;大的講,統治者可以利用被統治者的心理來穩定政權,也可以來實行獨裁。讓一個人永遠保持理性是不可能的,因為人的心理結構決定一個人心中的善與惡是平均的。所以利用事物,有待,終究是會行惡事的。但如果放棄待呢?放棄待,意味著好與壞都不復存在了。對於個人,不是使生命少了些折騰或因好(壞)量過大而導致的悲劇?對於國家,不是使每個時期的人民的幸福感平等了嗎?不是消滅了高速發展帶來人與社會進化程度不匹配性與戰爭帶來的痛苦?對於世間,不是避免了由於藉助某種特殊因素而改變辯證法,破壞了辯證法—即規律—運轉嗎?最本質的,無待讓人們、社會放下了世俗,當人們追求純粹的快樂了,那因其他情緒所造成的負面影響不是消失了?這時,無待,便為純粹之樂了。

二、如何樂。

從無待的性質看,樂很簡單,無待就可以達到。但如何無待呢?假若一個人生下來,不受教育,不待,由無待直接進入無待,我們會發現,這樣的無待毫無意義。發展的過程應該是連續幾代人心理由無待變為有待再變為無待,推動社會由無待變為有待,再連續幾代人再這樣把社會之有待變為無待。如此看來,莊子這一切的努力,從思想啟蒙到自身示範(拒絕擔任宰相),都是為了引導亂世的人們遠離現實痛苦,追求精神之樂。他的努力,在當時一個還只是有待初期的社會並無大用,但是現在我們的社會離完整的有待已經很近了,那麼這時莊子對於現在過於現實的社會來說是起到關鍵性的作用了。

如此看來,莊子是知道魚之樂,他已趨於無待了;但惠子只是利用邏輯,沒有體會到魚之樂,所以他離無待、離莊子,還是有一定距離的。

您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