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說深度作文範例

國三作文 全文約1100字

今天,一位家長給我留言:“感覺孩子的文章還算流暢,但深度還有所欠缺。還得多讀書……”

多讀書是必須的。個體生命的經歷總是有限的,閱讀是擴充套件生命感受的最有效的途徑。所以,即使拋開寫作,人也一定得多讀書。

今天,我也一併說說對“深度”的理解。即使文章的深度“有所欠缺”,也不必著急揮棒。因為目前還不需對所有學生提出“深度”這一要求。

在講為什麼之前,我們先來了解這篇文章吧。

文章《美麗的鄭老師》,記錄了這樣一個瞬間:

自己不是英語課代表了,陪同新課代表最後一次去辦公室送作業。鄭老師得知後對作者說,她以後仍然可以多來自己的辦公室,可以拿資料,可以多問問題。在這一瞬間,她發現老師明亮的眼睛裡含有溫柔的笑意,覺得她很美。對以前那些苛刻的要求都理解了,心生不捨。

小作者很準確地捕捉到了這樣一個瞬間,用了先抑後揚的寫作手法,兩次出現“美麗”照應題目,一淺一深。第二次“美麗”特意刻畫了鄭老師的含有溫柔笑意的眼睛。這個瞬間與以往她感受到的嚴厲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此時,明白了老師嚴厲的背後是一片苦心,一顆真心。

由此看來,這篇文章的情節是簡單的,她父親也的確是很準確地指出了文章“缺乏深度”這樣的缺點。但是,細心一想,你就會發現,對這個階段的孩子來說,他們的寫作目標並不是要去追求寫作的深度。原因有二:

第一,深度須厚積薄發。從寫作的角度來看,“深度”一詞是對立意的極高要求,可以說是寫作所肩負的最重的一項任務,是非常難以達成的。深度受多方牽制,與作者的人生閱歷和思想價值觀有密切關係,也與作者所寫的素材有關……總之,立意的深度,並非一日之功,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須不斷積累,才能有朝一日厚積薄發。

第二,深度須百裡挑一。即使是閱歷豐富的大家寫作,也不可能篇篇都有深度。朱自清的《背影》,冰心的《荷葉母親》,魏巍的《我的老師》……這些都可以稱得上是大家的名作,但是呢,你若以“深度”這把尺子去衡量一下就會發現,他們沒有驚人的深度,就是那麼細緻地去描摹,以表達自己真摯的情感。你看,是不是那些平常的真性情更易觸動心絃,在一代代讀者心中不斷迴響?所以說這才是最常見的一種寫作狀態。在若干次的質樸中,在千百次的錘鍊中,或許我們才可以有那麼一次的幸運—與“深度”偶遇。

那麼,目前這個階段,孩子的寫作應該達到什麼樣的要求呢?我認為應該是:捕捉素材,細緻描摹,使用技法,表情達意。

我們老師要幫助他們去搜索一些閃亮的素材,要告訴他們去做細緻的描摹,要提醒他們使用恰當的寫作技巧,要指導他們正確細膩地表情達意。

您千萬不要說這太過簡單。其實很多看似簡單的事情都不簡單,做到極致也如登山一般難。

您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