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說深度相關作文20篇

也說深度 篇1

國三作文 ,1100字

今天,一位家長給我留言:“感覺孩子的文章還算流暢,但深度還有所欠缺。還得多讀書……”

多讀書是必須的。個體生命的經歷總是有限的,閱讀是擴充套件生命感受的最有效的途徑。所以,即使拋開寫作,人也一定得多讀書。

今天,我也一併說說對“深度”的理解。即使文章的深度“有所欠缺”,也不必著急揮棒。因為目前還不需對所有學生提出“深度”這一要求。

在講為什麼之前,我們先來了解這篇文章吧。

文章《美麗的鄭老師》,記錄了這樣一個瞬間:

自己不是英語課代表了,陪同新課代表最後一次去辦公室送作業。鄭老師得知後對作者說,她以後仍然可以多來自己的辦公室,可以拿資料,可以多問問題。在這一瞬間,她發現老師明亮的眼睛裡含有溫柔的笑意,覺得她很美。對以前那些苛刻的要求都理解了,心生不捨。

小作者很準確地捕捉到了這樣一個瞬間,用了先抑後揚的寫作手法,兩次出現“美麗”照應題目,一淺一深。第二次“美麗”特意刻畫了鄭老師的含有溫柔笑意的眼睛。這個瞬間與以往她感受到的嚴厲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此時,明白了老師嚴厲的背後是一片苦心,一顆真心。

由此看來,這篇文章的情節是簡單的,她父親也的確是很準確地指出了文章“缺乏深度”這樣的缺點。但是,細心一想,你就會發現,對這個階段的孩子來說,他們的寫作目標並不是要去追求寫作的深度。原因有二:

第一,深度須厚積薄發。從寫作的角度來看,“深度”一詞是對立意的極高要求,可以說是寫作所肩負的最重的一項任務,是非常難以達成的。深度受多方牽制,與作者的人生閱歷和思想價值觀有密切關係,也與作者所寫的素材有關……總之,立意的深度,並非一日之功,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須不斷積累,才能有朝一日厚積薄發。

第二,深度須百裡挑一。即使是閱歷豐富的大家寫作,也不可能篇篇都有深度。朱自清的《背影》,冰心的《荷葉母親》,魏巍的《我的老師》……這些都可以稱得上是大家的名作,但是呢,你若以“深度”這把尺子去衡量一下就會發現,他們沒有驚人的深度,就是那麼細緻地去描摹,以表達自己真摯的情感。你看,是不是那些平常的真性情更易觸動心絃,在一代代讀者心中不斷迴響?所以說這才是最常見的一種寫作狀態。在若干次的質樸中,在千百次的錘鍊中,或許我們才可以有那麼一次的幸運—與“深度”偶遇。

那麼,目前這個階段,孩子的寫作應該達到什麼樣的要求呢?我認為應該是:捕捉素材,細緻描摹,使用技法,表情達意。

我們老師要幫助他們去搜索一些閃亮的素材,要告訴他們去做細緻的描摹,要提醒他們使用恰當的寫作技巧,要指導他們正確細膩地表情達意。

您千萬不要說這太過簡單。其實很多看似簡單的事情都不簡單,做到極致也如登山一般難。

也說“亡羊補牢” 篇2

高二作文 ,679字

記憶就像一個大口袋一樣,儲存了你所經歷的每一件事,當你開啟[這神奇的口袋時,那裡面有你甜酸苦辣、喜怒哀樂的斑斑點點。在我記憶的口袋中,已留了不能忘記的沉痛教訓。

剛踏上高中時,無拘無束地生活仍是我的風格。那自由自在的日子過得挺舒適的,但開心過後,剩下的是什麼?後悔、悲傷、無奈……,時間過得匆忙,我已不能挽留到任何東西,這讓我不由地想起自己經歷過的“瀟灑”時刻……

上課時,和同位聊聊天或睡一個懶覺,眨眼間一節課就過去了,老師辛苦傳授的知識也只能在夢中與周公去討論。課桌上的練習冊,因自己懶惰卻找到無數個藉口為自己辯護,“難”題太多了,擱到一邊,等理解時才做吧!不知在何時,練習冊上已封上了薄薄的灰塵。父母的血汗錢就這樣無端地被浪費了。下課後,盡情地與朋友們嬉戲、打鬧,把該複習的功課拋到九霄去外……

考試的日子臨近了,為了取得滿意的成績,每天晚上都在秉燈夜讀,背了政史地,又望了語數英。更糟糕還在後頭,還有煩人的生理化在等著我去思考。這時候,開始知道害怕了,擔心著成績的落後可真是寢食難安。人一天一天地消瘦下來。公佈成績的那一刻,眼淚已情不自禁地流了下來。看著那成績表,感覺就像冷雨穿心,難受極了。同學聚會時,跟以前的同學相比,自己都巴不得找條地縫鑽進去。

高一已成為過去了,我也開始由稚氣十足的丫頭向成熟穩重的少女型轉變。經歷了一年的反思後,我領悟到自己活在這世上的真正意義。為了自己的前途,我必須奮鬥;我希望父親及親人會歷我的好成績而驕傲!師弟師妹們,請不要再重蹈我的覆轍,讓我們一起攜手努力,為母校撰寫新的歷史篇章,也為我們美好的將來營造堅實的基礎。

愛的深度 篇3

國二作文 ,1152字

金錢、名譽、地位是每個人都熱衷的寶藏。但它們對於我們來說,終究是身外之物,而親情,是奔湧在體內的血,即使你不承認,它也是實實在在地跟隨著你,直到天涯海角,天荒地老,直到你長眠黃土地下。身在異鄉的人對此的體會是特別深刻的。親情於我們,太重要了。

上學期,親愛的外公永遠離我們而去了。我是晚修後接到媽媽的電話的,我只記得當時的腦海內一片空白,只知道內心翻江倒海,宿舍熄燈後,我就一直偷偷地哭,淚水完全失控,我覺得心很痛,一下下地抽搐,彷彿有刀在上面狠狠地割。原來,失去親人是如此的痛苦,到了無法言傳的地步。第二天,我們送外公最後一程。到外公家門口的時候,我情不自禁地哭了。除了這樣,我想不到還能有什麼辦法來表達我的不捨與依戀。外公生前是如此疼愛我們幾個孫子孫女,常逗我們笑,給我們做好吃的,帶著我們去看龍舟比賽,這些美好的回憶是外公留給我們的最後的禮物。外公的離去,讓我第一次深深體會到“血濃於水”的親情對我而究竟意味著什麼,佔據著怎樣的位置。

儘管住宿對我來說已經不是第一次了,但媽媽還是對我放不下新來。每個星期天要回校晚修的時候,她總是張羅者為我準備一滿袋吃的,牛奶、清涼茶、餅乾、水果還有其他零食、日用品等,提在手上沉沉的,是媽媽對我深沉的愛;我的儲物櫃總是塞得滿滿當當的,是媽媽滿溢的愛。時不時地,她會帶著熬了一下午的湯來,非要看著我把它喝下去了以後才心滿意足地回家;每個週末回家,媽媽總要說一句:“你瘦了!”儘管我知道自己的體重其實並沒有下降,她也總是做我愛吃的,然後笑眯眯地看著我吃,讓我有一種錯覺,彷彿我是一個離鄉別井許久後回家的遊子一樣。媽媽對我的愛深深地滲透進我的面板裡,骨子裡,使我永遠地生活在愛的國度裡,溫暖我的心,讓我知道我真的很重要,至少對於我的父母來說是這樣。在他們眼裡,我永遠是長不大的孩子,他們甚至不希望我離開廣東省到外面上大學,擔心我在外頭受苦受委屈,他們不希望我生活在他們的視線之外。也許你會認為他們的愛有點自私,但我卻常常有種幸福得要掉眼淚的感覺。

共同生活了17年的姐姐今年9月正式成為大學生了,這意味著以後很難有機會見到她了。姐姐臨走前的幾個晚上,我們躺在一起說悄悄話,感覺從未有過,或者說極少有的親密。我是很不捨得姐姐的,來自體內的血緣關係的深切呼喚,讓我有一種拉著姐姐不放的衝動。我真的很害怕思念的感覺,那時折磨人的,苦澀的,我不要。不過我相信,即使生活在天涯海角,天各一方,我們體內流著同樣的血,我們就不會把彼此忘記。

其實,親情就是一種愛,愛得深沉,它比天還高,比海還深。親情對於每個人來說,是遮風擋雨的屋簷,是驅趕黑暗的一縷燭光,是心靈創傷的止血劑,任何東西不能代替它的位置,它也不可能被任何東西所代替。那是一輩子的。珍惜親情,它會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力量!

價值決定深度 篇4

話題作文 ,744字

生命誠可貴,價值價更高。生命的意義不在於長短,而在於深度。郭川捨棄一切毅然選擇成為職業競技帆船賽手,實現自我的價值。他雖然不幸離開,但依舊另人敬佩。他用生命的深度告訴我們:深度決定價值。

郭川在42歲時毅然放棄自己已得的名利與財富,走上了自己選擇的路,成為職業競技帆船賽手,不斷重新整理自己和中國的帆船運動記錄。有人認為這種個人用帆船航海所面臨的巨大生命危險行為不值得。可我認為郭川不甘於平庸,追求生命深度的生活方式凸顯了人的主動性和求索精神。當芸芸眾生沉澱於對已知進行享樂時,他卻在勇敢的挑戰未知,就像他所說的那樣他在帆船運動中“找到了生命中註定屬於他的東西,並在這個過程中迴歸了真實的自我。”他用自己的方式勇敢而努力的去實現自己的追求,難能可貴。

當今的時代是物質的時代,有太多的人追逐功名利祿,深陷於金錢的誘惑,在物質世界中沉浮。大多數的人要麼忙忙碌碌為了名利,要麼安於現狀害怕失去。郭川卻不同,他毫不猶豫地捨棄了物質上的富足,義無反顧的去尋找自己人生的價值。用行動活出了生命的深度。

我們的一生中會面臨許多選擇,在人生的轉折點,往往缺少勇氣去選擇那條自己真正想走的路,有太多的顧慮讓我們瞻前顧後優柔寡斷,猶豫著也就失去了邁開腳步的勇氣。從而選擇一條看似安穩好走的路,這條路走起來固然會輕鬆些,可是卻會消磨掉我們的意志,沒有一往無前地奮力拼搏過,終究是有遺憾。世界那麼微妙,你卻把自己定義在那裡,扼殺了那麼多的可能性。郭川作出選擇的勇氣便已另人折服,他也用行動證明了自己的選擇:在實現自己追求的過程中創造的價值拓展了生命的深度。

生命的意義不在於長短,而在於創造的價值。讓自己的人生活出深度,深度決定價值,我們要像郭川一樣,勇於去實現自己的追求,做自己的英雄。就算失敗,也雖敗猶榮。

也說夢想 篇5

國二作文 ,785字

和朋友聊天,說道夢想。

忽然憤青,說來容易做來難。我說我想要當個什麼家,在哪個行業做個翹楚,不,那不是我的夢想,我希望努力做一個優秀的人。

有人言,性格決定命運,所以我首先要追尋的是性格,回顧項羽一生,項羽從小志向遠大,但他做什麼也都是淺嘗輒止。因他驕傲自負,剛愎自用,所以得到的是烏江自刎的命運,劉邦善於隱忍,知道退進。他深信“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他赴鴻門宴,態度卑微,贏取項羽歡心,項羽的剛愎自用造就了他的悲劇人生,劉邦的隱忍明智成就了他的千秋霸業。正所謂,性格決定命運。

我想,沒有誰的命運是一帆風順的,一年有著春夏秋冬四節之分,人生也是如此,又高峰,也有低谷。但我可以試著去改變命運。因為命是先天的,運是後天的,命是難以改變的,而運卻可以改變。命的規律是客觀的,運是可以通過人為主觀的改變而得到改變。

其次要追尋的是信念,是決心。

李白有詩云:“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春去春來,又是一年高考,芸芸眾生猶如身在廣闊無際的滄海中,大浪不斷,大風不絕。在這條路上,而這恰恰是最需要“直掛雲帆濟滄海”的決心。路程再長,你是有盡頭的,所以那最艱辛的不是兩天的考試,而是三年的堅持。堅持到高考的那一天,堅持到踏進考場的那一瞬。在這三年中,我們需要的其實並不是放縱的青春,放縱的自由,而是我們在這“束縛”之下一步一腳印,緩緩向前。倘若我失去“束縛”,那麼我將變成哪般模樣?這令我無法想象。

綠意盎然的參天大樹靜靜地屹立在那兒,望向不知名的地方。它很繁茂。它之所以繁茂,是因為它活在“束縛”之下,無視放縱的青春,不堪放縱的自由,一步一腳印,緩緩向前。

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既然我們選擇在“束縛”下靜靜生根,便只顧向上生長,眺望那遠方,到達那遠方。

最後要追尋的是以“靜坐常思己過,閒談莫論人非”的人為榜樣。

風景屬於看風景的人,夢想屬於有夢想的人。

我也說傾聽 篇6

國一作文 ,680字

聰明的人不僅要會說,還應該會聽,傾聽是對一個人的尊重,是瞭解他人內心世界的最好方法。傾聽看似簡單,實則有一定難度。

首先,傾聽者應當是一個好的聽眾,靜心欣賞別人的話語、想法及弦外之音,不可隨便打斷別人或只聽了一半就亂下定論,尤其是別人向你坦露心扉,說一些別人都不瞭解的祕密,自己最隱密的想法時,更應充分體現出你正細心傾聽,而不是左顧右盼,心不在焉。一個會傾聽的人的思想應跟隨著傾訴者,適當的安慰他們,鼓勵他們,為他們的成功而喜悅,為他們的失敗而惋惜。此時,你關注的,不應是自己,不應以自己為中心,而是踏入別人的世界注意別人的感受。這樣我們才會有更多的朋友,有更多的人願意向你傾訴。

其次,我們不能僅聽奉承的話。只喜歡聽好話會讓我們失去了解自己的機會。忠言即使逆耳,我們也應該洗耳恭聽。周厲王閉目塞聽,把百姓的意見當成洪水猛獸,把提意見的人抓來殺掉,自己最終也沒有好下場。很多人不聽老師家長的勸誡,沉浸於網路,最終無法自拔,走向了不歸路。從古至今,很多事例都告訴我們應聽取別人善意的勸告,否則吃虧的是自己。

最重要的是會傾聽的人能從他人的訴說中獲得感悟,不僅僅是簡單的聽,同時要去想,汲取經驗與教訓,同自己的想法作對比,從而有更加美好的思想。傾聽別人的生活故事就像為自己的生活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就拿作文來說,我們可以把別人的故事引鑑到自己的文中去,別人說的某句話令你很有感觸,也可以此寫篇文章。

會傾聽的人不聽信讒言,會有自己的判斷。會傾聽的人可以從別人的話語中瞭解某人個的特點。

傾聽別人的好處有很多,我們應學會傾聽,喜歡傾聽。傾聽會讓你的生活更豐富多彩!

也說公平 篇7

高一作文 ,1288字

記得若干年前,學校召開年級會議。我帶一冊書去看,那時是會議前場,班主任維持秩序,見我如此,不樂道:“認真聽,不要再看了,收起來。”我鬱悶,會議又沒開始著什麼急呀!會議開始,領導人講話,我東張西望,見到A某在看小說,正好班主任見有人說話,便起來巡視,見到A某在看小說,我暗想:A某死定了。然而班主任竟然無視,任他看下去。我百思不得其解,人與人的對待咋這麼不同呢?忽而想起A某的身份:班長,成績良好,與教師親戚,頗得班主任信任。好吧,也許你已經猜我要說什麼了,不就是一點點不公平嗎?連號稱最公平的教育機構—學校都有這種事,確實是一點點不公平!

好吧,再看下列幾組資料: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報告《當代中國社會流動》指出,從1949年到2005年,父親的幹部身份都是影響子女獲得幹部地位的主要因素。父親具有權力資本那些比一般人更容易成為幹部。在自身教育程度這個自變數一定的情況下,幹部子女成為幹部的是非幹部子女的2。1倍。

報告還表明,各階層子女進入國家與社會管理階層的機會不同,父親的職業是幹部、企事業管理人員、企業主的人,最可能成為國家與社會管理者。這些人的子女100人中就約有7人成為國家與社會管理者,而工人家庭出身的人,100人中有1人進入國家、社會管理階層的人,農民家庭出身的人,100人中不到1人進入這一階層。

這幾個資料看在眼裡,鬱悶在心裡,因為這是生活第N+1次提醒你:人生並不公平。《金剛經》寫道:是法平等,無有高下。中國曆代農民起義,均主張“均貧富,等貴賤”,孫中山追求“天下為公,世界大同”。然而這是一種崇高理想,將來也許能成為現實,但現在我們不可能超越歷史,強求平等。

你鬱悶了,這可咋辦呀?

一個重要的方法就是改變公平觀。里根總統訪問中國,在北京大學演講時說過這樣一句話:“最大的平等是機會均等。”

這是值得人思考的,舉個例子,無數的競爭者,平等就是意味著站在同一起跑線上,至於什麼時候跑,是搶跑呢還是反應遲鈍,這就並不是我們所能要求的了。上帝賦予我們的是,每個人時間流逝是相同的,而在相同的時間做什麼,得了什麼回報,則是個人問題。事實證明,在每一相同時間內得到的回報往往與付出的努力成正相關,認為老天自有公道是消極處世的思想。

生活的不公著實令人不愉快,宋美齡女士曾對他的孩子說過:“孩子,這世界上哪會有什麼公平呀。”這是一種無奈,也是一種鐵的現實。許多人所犯的錯誤是為自己或他人感到遺憾,認為生活應該是公平或終究有一天會公平。其實不然,現在不是,將來也來不是。

說了這麼多,你不得不承認世界不公平。其實,承認世界不公平的一個好處便是激勵我們去盡已所能。每個人都在成長,面對現實,做種種決定的過程有各自不同的能力和難題,每個人都有感到成了犧牲品或不被公平對待的時候。

肯定有相當多的人對我這篇文章不以為然。但當我們踏入社會,真正意識到生活並不公平時,我們會對他們也對自己懷有同情,所到之處都會發出充滿愛意的仁慈,以後等發現自己思考世界上種種不公時,可要提醒自己這一基本事實,你或許會驚奇地發現:它會將你從我憐憫中拉出,採取一些具有積極意義的行動。

深度 篇8

高一作文 ,840字

冰心說:“親情是一種深度,友情是一種廣度,愛情則是一種純度。”深度!形容得如此貼切,讓人不敢想象它是怎樣的“深”法,而在親情之中,又以母子之情最為神聖。至今,人們仍然無法找到度量母子之間必需的尺子,因為它根本無法用任何的儘子來衡量。即便是虔誠地在心裡估量,也依然探不到盡頭。

《水滸傳》中的一條好漢,上梁山前遇到一個狡滑的劫賊,歷經艱辛,好不容易將其抓到,望著地上跪著求饒的潑賊,那好漢絲毫不為所動,正欲將那廝處死,忽聞得一句:“望壯士念在吾有八十老母在堂,放過在下一馬。若吾為汝所殺,母必無人照料,窮極而死。壯士三思呀。”聞此,那好漢忽然改變主意,不但放了劫賊,還送他銀子,讓他好好奉養老母。這足以體現母親之情的偉大。亞米契斯說,母子之愛是人世間最神聖的感情,哪怕是殺人犯,只要他敬愛自己的母親,那他便還沒有喪失天良,一個人如果使自己的母親傷心,無論他的地位多麼顯赫,無論他多麼有名,他也是一個卑劣的人。敬養母親,是人的天良!正是由於這種天良,感動了那好漢,劫賊才得以撿回自己的小命。不過那劫賊撒謊,則是後話。

想想自己又何嘗不是的呢?不說母親大雪之中來學校送衣物,不說母親三更了還在昏黃的油燈下納鞋底,不說母親為了我的學費而早起晚睡臉朝黃土背朝天,就單說鄰里小孩和我們一起去遊“長江”而被淹死,母親聽說後一把將我抱在懷裡從頭摸到腳不斷地說嚇死我了,嚇死我了,就足以令我感動一生。

不只是人,動物們也不斷地上演母子情深。有一個屠牛老手,有一次遇到一頭肚子挺大的母牛,正準備下刀,牛忽地跪在他面前,眼眶裡打了幾轉的淚水終於掛在了臉頰,屠夫以前對這種情景見多了,也不在意。直到發現母牛肚裡有一頭快出世的小牛,才悔恨不已。從此再不屠牛。

鴉有反哺之意,羊知跪乳之恩。子對母亦是深情難以估量。《遼寧青年》上刊載述一十四歲男孩面對盲父、盲母弱智的困苦家境,毅然以拾破爛為生,盡心照顧父母。讀後無不為之動容。還有那喪母長跪的兒子,歸國的遊子們……

世間神聖的母子情呀!其深度,真是無法度量。

也說莊重 篇9

高二作文 ,1092字

觀看閱兵儀式,整齊的佇列,莊嚴的敬禮,我感受到了莊重;拜訪魯迅故居,幽靜的小路,凝神的傾聽,敬慕的眼神,我感受到了莊重;參加成人儀式,盛大的場面,真情的擁抱,感恩的眼神,我感受到了莊重……在朱以撒看來,莊重的含義是對某些場景懷揣莊嚴和深重的心情,而在我看來,莊重不僅是一種形式,更是我們內心的一種態度。

不知道你小時候有沒有幻想過自己在成人時穿上高跟鞋或穿上西裝的那一刻?那時的我們,僅僅是對成人禮的一種嚮往、一種期待,但當我們真的穿上西裝、繫好領帶的那一刻,那是我們對成人的一種敬畏,一種莊嚴。當我們即將踏入成人門之時,內心的莊重感油然而生。走過成人門,我們的肩上又會擔起一份責任。接過老師手中的花和家長手中的信,我彷彿感受到了責任的重量。當我們舉起握拳的右手,面向國旗莊嚴的宣誓,心中對生命的敬畏更甚。在這鄭重其事的儀式中,心懷敬畏,便是莊重。

“春秋出孔子,南宋有朱熹。中國古文化,泰山與武夷。”文化是立國之本,中國傳統文化的血脈一直流淌在這片土地上。傳承民族文化,是我們應有的莊重。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沒有文化的民族只是一個沒有信仰的奴隸之邦。當今社會,資訊發達,文化之間的交流也愈加頻繁,我們並不反對文化間的交融互通,而一些年輕人卻厚今薄古,或一味的去追求西方文化,崇洋媚外,甚至惡搞自己民族的文化。我們要重新認識我們的文化,重新學習我們的文化,熱愛它的同時去傳承它,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並將其融入到我們的現代生活當中,這才是我們對待文化的態度,是我們對傳統文化的莊重。安靜地翻閱一本本經典,朗聲吟誦一首首古詩,用心傳承燦爛的中華文化,便是莊重。

在這個經濟飛速發展,社會心浮氣躁的時代,工匠精神顯得尤為重要。所謂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對自己的產品精雕細琢,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精神理念。這種精神便是工匠對自己手中的產品演繹的最高階莊重。當今這個時代,企業都在追求投資少、週期短、見效快所帶來的即時利益,從而忽略了產品的品質靈魂。這些熱衷於“圈錢,做死某產品,再出新品,再圈錢”的企業,是無法與堅持“工匠精神”的企業相提並論的。工匠們把自己的情感注入到產品中,不斷改善自己的工藝,以一種虔誠享受產品在雙手中昇華的過程。工匠精神不僅體現在工匠身上,更體現在各行各業中。他們敬業,樂業,在自己的崗位上盡職盡責,工作時永遠一絲不苟。他們在完善工作的同時,也在完善著自己,這是一種對職業的莊重。

有時莊重並不需要多麼盛大的形式,而是需要一種發自內心的敬重。它體現在我們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中,莊重讓我們懂得銘記,懂得敬畏,懂得傳承,讓我們學會去追求生命最本質的東西,追求生命的最高境界。

也說莊重 篇10

高二作文 ,1079字

你是否發現在地鐵里人人都捧著手機在看,你是否發現現在的圖書館早已無人問津,你是否發現自己書櫃裡的書早已蒙上一層薄薄的灰,你是否發現這個電子書大行其道的時代,我們變得越來越空虛,我們的心裡早已喪失了那份莊重,那份對於紙質書的莊重。

當我們想看一本書的時候,怎麼辦?你肯定會想:這還不簡單,開啟手機在上面花幾分鐘下載不就可以了嗎?但你是否還記得多年以前去書店時的經歷?回想一下,在那個春日的早晨,天空裡還帶有薄薄的白霧,你登上一臺公交車,它將開往你嚮往已久的書店,裡面有著你想購買的那本書,窗外的景色無法吸引你,你就像去朝聖一樣,那本書在你的心裡散發著柔光。終於,熬過了長途的車程,你推開了書店的小門,未來得及與老闆寒暄幾句,你的眼神已經等不住望向書櫃,幾乎是一瞬間,你就看見了它,如同看見了光一樣,那份渴望那份嚴肅那份莊重,你明白只有這樣千里迢迢的尋找才會帶給你。

當你想閱讀的時候,現在的你一定只是點開自己所下載的頁面,再輕輕地敲擊螢幕就可以了,無論是在晃動的公交車上,還是在喧鬧的街道上。可你是否還記得,以前的你總會小心翼翼地將書放在乾淨的桌面上,將手洗淨,甚至會點上一根檀香,在靜穆的氛圍裡,你長吁一口氣,平靜好自己激動的心情,你懷著一顆莊重的心開啟書頁,每個詞每句話每一片段你都恨不得將其刻在心裡。你是如此地慢,但又是如此地虔誠,這本書亦師亦友,像是作者在與你對話。你是否很久都沒有這種心情了呢?現在的書本文字藏匿在熒光屏後,再也沒有翻動書頁的摩擦聲,再也沒有逐句去領悟的心境,它不再是你所敬重對待的良師益友,只是幾十萬個字拼湊的故事或碎片罷了,所謂莊重也不復存在了。

當你依依不捨地閱讀完整本書時,你直接關掉螢幕或者點開其他軟體,而關在手機裡的那些文字也就隨之關進了你也許再也不會想起的資料夾裡。你是否記得有過那麼一本紙質書,閱讀完後你依舊不想關閉書本,就算那本書上你早已批註得密密麻麻,裡面全是你的所讀所感所有心血,猛然間你發現這本書幾乎活在了你的心裡,你恭敬地對待它,換來的不是電子閱讀快節奏帶來的所謂速度,而是你對這本書,這本書與你之間的交流收穫,最終你鄭重其事地將其放在書桌上,但依舊是最顯眼的位置,正如初遇那般,一眼,你就瞧見了它,你明白你還會翻開它。

從找書讀書品書藏書的過程中,電子閱讀也許只要幾天,而紙質閱讀也許需要幾周甚至幾月,但你莊重的心態是電子閱讀也許無法體驗的,一頁頁地翻閱更像一種洗禮一次朝拜,背後是你對於書的尊重。在沒有莊重閱讀的現代,人們的大腦變得空虛,心靈難以得到洗滌與淨化。

願紙質書籍重歸書桌,願莊重閱讀重返生活。

城市的深度 篇11

高三作文 ,772字

“再見了,蓮花山足球場。”我不知道在這個球場踢了十年足球的人們說出這句話有多麼的不捨和心酸,作為一個旁觀者,我心裡只有長長的哀嘆。

每個故鄉都在消逝。這片市中心最後的綠色將被兩座摩天大廈所代替,深圳這座城市也就和中國許許多多的城市一樣,只剩下鋼筋水泥森林。

是的,城市在發展,但是這是一種病態的發展。城市規劃者一味追求城市的高度,又何曾想過城市的深度。何為城市的深度?城市文化。倫敦的大本鐘流露著英國王朝的興盛和衰敗,巴黎的鐵塔散發著巴黎特有的浪漫柔情,德國漢堡,美國洛杉磯……它們都有著自己獨特的城市文化。轉眼再看中國,要說北京還留著那一絲京味兒,那上海、廣州真就沒有一絲“滬味兒”“粵味兒”了。我目光所及,高樓大廈都在高喊著錢!錢!錢!不管是一線城市,還是二線,甚至三線,都拼了命的建造高樓,喊著“走出中國,走向世界!”的口號。城市規劃者是否想過營造獨特城市文化,建設文化新城的設想?退一步講,民乃國之根本。當人民還在為高房價發愁時,為無處運動而苦惱時,城市規劃者又在做什麼呢?

我認為,城市的發展不在於高度,而在於深度。當百姓生活無憂,城市文化濃郁之時,才能說這是一個GreatCity!

再說運動。當國家提倡全民運動時,當國民高喊衝進世界盃時,再看我國基礎運動設施建設的步伐,真是莫大的諷刺!

巴西之所以被稱為五星巴西,並不是因為巴西人的基因天生適合踢足球,而是因為全民足球的緣故。從衛星地圖上看巴西,不管是富人區,還是貧民窟,只要有人居住的地方,就一定會有大大小小的球場,就一定總有人在踢球。

中國想要提高三大球的水平,不是光靠省隊國家隊的專業培訓就可以實現的,只有提高國民的整體水平,才能從十四億人中選出十一個最會踢球的人。

城市管理者因該深思,什麼才是適合人們生活的城市。

我希望多年後,牽著我兒子的手,去樓下的小體育場奔跑運動。

用靈魂的深度戰勝時代的淺薄 篇12

記敘文 ,904字

人類是從情感中生長而來的生靈。從那個最遙遠、最野蠻的年代以來,從我們幻想著宙斯與眾神的愛恨情仇開始,從我們對耶穌的苦難深深同情而來,人類始終善用情感—或是愛、或是恨、或是崇拜、或是嫉妒來創造所有的文明。人類自詡為宇宙中最高貴的生靈,並非由於我們擁有最強壯的筋骨、最發達的大腦,而是因為我們是那有情感的“蘆葦”,我們的靈魂擁有深度。

而在我們當下所處的年代,人類似乎正在漸漸失去我們曾最引以為傲的情感。蘋果公司總裁庫克認為,“我不擔心人工智慧會讓計算機像人類一樣思考,我更擔心人類像計算機一樣思考,失去了價值觀和同情心,罔顧後果。”確實,麻木和冷漠是這個時代的病症。美國作家尼古拉斯卡爾在《淺薄》一書中提到,網際網路使我們能蜻蜓點水般地獲取我們所欲要的資訊,然而在這一過程中人類卻在逐漸喪失深度思考的能力。21世紀,計算機,網際網路的普及掀起了一場科技的革命,但同時人類正在不知情中走入了被同化的深淵。當海量資訊的湧入使我們應接不暇時,人類開始學著用計算機的思維感知世界,我們的眼裡非黑即白,資料比任何感人至深的說辭更有力量,這是“物化”的第一步,也是失去了價值觀和同情心的第一步。

一直以來,人類都在不斷與“物化”做鬥爭。蒲松齡在《促織》中諷刺了人變成蟋蟀,變成物的荒謬與悲劇;變成大甲蟲的格里高爾是卡夫卡對殺死人類價值觀和同情心的物化現象最高聲的宣戰。我們不願變成不懂風情的機器,不願成為冷冰冰的死物,從苛捐雜稅、工業革命中,我們艱難地走來,我們為了使自己能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而時時警醒。同樣,在網際網路計算機科技又一次洶洶而來,風捲殘雲地吞噬著我們的價值觀和同情心時,我們必須戰鬥,再一次捍衛使我們得以與眾不同的靈魂。

人類,從不該是螢幕背後對同胞的苦難麻不不仁的懦夫,在又一個“小悅悅”出現時我們從不需要用點選量淹沒良知的鍵盤俠。我們深知自己是“人”而並非“物”,因而我們的血液中應該流淌著那些能引起我們共鳴的偉大,哪些能喚醒我們價值觀和同情心的真情。

我們身處一個淺薄的時代,而我們的思想與靈魂卻從不該失去深度。當心髒時時地跳動時,我便擁有了用“人情”去感知這個世界的自信。

共享的深度 篇13

記敘文 ,986字

這個城市的夏天,半是粗糙,半是溫柔。零落的陽光灑在斑駁的小學校區斑駁牆壁上,留下一片片明亮的碎片。通往校門的路兩旁,香樟綠得要滴出水來,不論是身處喧囂的哪個人看了,都會心情愉悅。

“哈哈哈哈……”一陣煞風景的粗獷笑聲從遠處傳來,砸進了我的耳朵,方才還沉浸在與老師聊天快感中的我立刻有些不滿地循聲望去,只望見一群半敞著制服的保安湊在一起,正野蠻得揮舞著警棍、聊得唾沫橫飛。

我感到無趣便又埋下頭只顧向校門外走去,快到門口時,才發現原來那些粗狂的保安中還圍著一個蹲坐在地上的大人。我遠遠地駐足,駐足觀察那個舉止奇怪的大人,或者說那個表情呆呆的大個子—大約是個傻子。

他歪著頭擺弄著手裡的精緻的竹編小籠子,一邊與籠中綠油油的小螳螂,一邊有些詞不達意卻又很勉強地與保安對話。

“哈哈哈你看這螳螂翅膀都翹了,活不長咯哈哈哈……”

“哪……哪有,我天天給……這個它餵食,好好的呢,只要每天啊……”看到傻大個被保安戲弄後仍一本正經分享自己養螂經驗,我有一絲不忍。那些粗獷的保安時不時用保安棍撥弄撥弄傻大個手中的竹編小籠,時不時又用野蠻的笑聲打斷他就不流暢的熱忱表達。我有些不滿,卻又不知道該說些什麼,只想著快點回到空調間裡獨享涼氣,遠離這片熾熱的炎涼。

“噠噠噠”身後傳來一陣高跟鞋的聲音。“汪老師好!”聽到保安們突然收斂、畢恭畢敬的問好,也忍不住回頭附和一聲“汪老師好!”,這位汪老師微微一笑點頭向我們致意。雖說是年過半百的老教師,但她那種端莊、老知識分子特有的強大氣場著實感染到了我,不禁呆立在原處默默地看。

顯然汪老師也注意到了那個傻大個,徑直向他走去,然後在他面前蹲下,細心地請教起養螂經驗來。陽光透過葉隙灑在大個子興奮的臉上,點亮了他的眼眸。

微風拂過,拂去了夏日的燥熱,不知道什麼時候保安已退到保安室去,只留下兩個分享快樂和諧身影。我揚起嘴角,大步走出校門……

時代的進步下,人們共享單車、共享雨傘、共享籃球,共享一切可以共享的便利,但什麼時候開始,他們卻忘記了共享那一點一滴的快樂,觸手可及卻又不屑一顧的快樂。

“我們的校園並不大,可我覺得它很大,可以盛下很多思量。”這是汪老師在當年畢業典禮上說的一句話,當時的穿耳而過,現在卻又分外清晰地浮現出來。聽,微風在輕吟,螳螂不會像夏蟲一般高唱,可我卻聽到了它的沉吟。

在微風與螳螂的沉吟間,彰顯著生命與共享的深度。

碎片化時代的人生深度 篇14

碎片化時代的人生深度 ,1172字

移動網際網路近年來佔據了人們生活的很大部分,由其引發的碎片化成了當今的熱議中心,時間、閱讀、社交,似乎一切都被碎片化了。

拿朋友圈來說,其充斥著五花八門的公眾號文章,從養生知識到藝術賞析,從娛樂八卦到心靈雞湯等等,不一而足。人們利用擠地鐵、等上菜甚至是等電梯的幾分鐘,去閱讀這些,彷彿看完朋友圈便是個飽學之士。微博上更是如此,不同領域不同年齡的名人的生活一隅或一行見解,一刷便知。偶見一句合己意的感想,便如覓知音。而不合己意者便“取消關注”,甚至會留下惡評。碎片化之於很多人的意義便是:不讀萬卷書,不行萬里路,便可看世界。

誠然,我們在碎片中獲取了很多資訊。形式上看,人們貌似獲得了人生的寬度和廣度。但我以為,也是在碎片化中,人們失去了人生的深度。如今常聽人們抱怨自己一年看不完一本書,並以沒時間為藉口。事實上,他們不過是用應靜心閱讀的時間去刷朋友圈和微博了。人們沒有足夠的專注度去盡力完成一件完整的事,任憑碎片化的打斷。木心詩中“一生只夠愛一個人”的深情前些時間在網路上引起大量的討論和感慨,可這個時代似乎已被徹底碎片化,沒有深情專一的土壤。或許人們都有設想過願意堅持一輩子的事,可碎片化阻止了進一步的深入追尋。

就這樣,一個人生活在這個時代下如同進入了碎紙機一樣。人們認識世界的看法隨著碎片的一次次砸下,快速地、不斷地改變。一個人的“隨風倒”當然無傷大雅,可當一個社會的世界觀都是碎片堆積而成又極不穩定時,那這個社會的基本規範何從建立?更不必說需要自覺的道德規範。這樣的社會是軟弱的,是浮躁的。建設和諧社會需要公眾高度的認同感,但碎片化對此形成了相對負面的衝擊。

這是一個資訊爆炸的時代。科技和生產力的發展使人們思想解放,也促使人們去滿足對未知的好奇。而當面對這些爆炸的資訊碎片,人們或因好奇心的驅使又限於自身的底蘊的不足,鮮有篩選和批判地將所見的碎片拼出一個世界,即使有些根本對不上。當今急需的鑑別力和批判接受的能力是碎片化無法培養起來的。這些需要人們完整閱讀獲取知識和人文素養,完整實踐獲得經驗儲備,而後形成真正獨立人格。否則,在這個貌似提供給人們很多自由的時代下,人反而是不自由的。因為碎片化正悄無聲息地改造我們而非人類嘗試改造世界。無法發揮主觀能動性,只是被碎片支配,何以談自由和獨立呢?

許淵衝先生用七十幾年從事翻譯工作,把中國詩詞的美傳播給世界,又帶來外國文學的美。故宮的師傅用一輩子修補文物,未曾想過離開這些歷史的饋贈。他們的精神被隔離在碎片化的風暴之外,他們在從一而終裡看見了整個世界和人生的無限深度。

所有人都應對碎片資訊有所批判而後選擇性吸納,同時,堅信人生不僅有寬度、廣度,還有最美最燦爛的深度,不懈堅持對人生深度的持續探索,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這個碎片化的時代下,獲得獨立與自由的人格,建立並維護一個穩定和諧的社會。

深度學習,遠離碎片化的生活 篇15

深度學習,遠離碎片化 ,740字

現代社會人們的生活逐漸被碎片化,碎片化的時間、碎片化的閱、碎片化的購物、碎片化的社交……碎片化的生活無時無刻的在影響著我們的心態與認知。

什麼是碎片化?本意是指完整的東西被破成諸多零塊。

碎片化的生活方式已悄然影響著我們的日常學習。各式各樣的軟體在幫助我們充分利用零散時間學習的同時,大量資訊的泛濫也使我們陷入困惑之中。低頭刷屏的現象越來越嚴重,資訊檢索最終導致個人認知能力與認知水平的膚淺與低下。在知識碎片的海洋裡,大量時間用於膚淺地瞭解方方面面的資訊,什麼都懂點,什麼都不精,尤其是智慧手機的使用,微信的使用,佔用了人們大量時間。碎片化的閱讀改變了閱讀方式,由於缺乏深刻的思考,必然導致無根文化的蔓延。

然而,社會將來需要的是專才而非通才。想要出色,使自己有創新能力,那我們必須要學會深度學習。著名心理學精神分析大師榮格為了免受他人的干擾,過起了隱居生活,撰寫出了一系列重要作品,從而奠定了他的學術和思想地位,成為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思想家之一。

改變碎片化要從改變自己開始。魯迅先生說過:“時間,就像海綿裡的水,只要願擠,總還是有的。”當我們奔跑在網路科技的大道上時,有誰想過把目光投向真正的閱讀?不改變自己,碎片仍是碎片。

如何避免碎片化的生活呢?首先要學會剋制使用手機,其次要養成良好的閱讀與思考習慣。使每個人都生活在真實、內涵豐富的環境中,簡單並快樂的生活。

當一個嶄新的資訊傳播方式反駁了舊有傳統的相關認知時,我們不應一味的否定。資訊時代的碎片映像,僅僅是資訊表達形式一次轉變,並不值得引起一場思想界的大討論,或是一些人的無病呻吟杞人憂天。歷史永遠不會倒退,面對變化發展著的實際,破除舊有觀念,抓住時機,促成飛躍。讓其從映像成為真實,更富有內容,推動人類認識的進步。

碎片化閱讀與深度閱讀 篇16

碎片化閱讀與深度閱讀 ,858字

在當今社會,忙碌已成為一種常態。而隨著智慧手機的普及,人們可以用手機在幾分鐘甚至幾十秒之內看完一篇短文,碎片化閱讀正逐漸變成為一種大眾閱讀的趨勢。

碎片化閱讀現已成為了人們休閒、娛樂、消遣式的閱讀形態,提供碎片和閱讀碎片,也都是媒體多元化建設與發展的必然選擇,大量的趣味性的內容,社會、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方方面面的資訊,都可以碎片化的方式進入人們閱讀的視野,從而極大地豐富人們的閱讀空間。碎片化閱讀為終日奔波忙碌的人們提供了一種全新的閱讀體驗。人們藉助網路,以最迅捷的速度獲得來自世界各地的資訊,得到了滿足。

但是,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能夠靜下心來讀書的時間越來越少,沉下心來思考的時間越來越少,甚至放空自己什麼都不想的時間也越來越少,人也就變得越來越浮躁。

史學博士廖峰說:“人或成為碎片化資訊的奴隸。”我想,這帶有預言性質的警示就快實現了。曾經攜帶許多好書,但是現在越來越多的好書被塵封在歷史的書架上,原因卻可能僅僅是因為字太多。會影響人們閱讀的習慣,理解力下降,注意力無法長期集中。

閱讀是好的習慣,本來無所謂對錯,正所謂開卷有益。可是面對碎片化閱讀日趨嚴峻的現實,人們也不得不仔細思考一番了。

我們如果每天抽出固定1~2個小時的閱讀時間,用來看那些有深度的、需要我動腦子的書籍。逐漸的我們就能夠平靜下來,內心不再浮躁,獲得了一種“浸入式的享受”。這說明只要我們能夠熬過最開始的那段不適應的時間,最終必然是能夠重新建立閱讀習慣的,什麼樣是好的閱讀習慣。

在讀書的時候,我們如果能做到把手機靜音,把電腦斷網。那麼我在閱讀的這段時間裡,除了閱讀之外,別的什麼事情都不可能做。在這段無干擾的環境裡出現的任何事情,任何疑問,我都會等到讀完了之後再處理。但是,如果我在閱讀時間裡做了任何與閱讀無關的事情,將都會毀掉我的深度閱讀。另外,在閱讀的時候我必須要做讀書筆記,讀完了之後,需要反思,將這本書的精華內容牢牢記在腦子裡。

碎片化的閱讀,一天天讓我們也成為了碎片。為了讓破碎了的我們重新完整,放慢腳步吧!享受真閱讀!

草原深度遊 篇17

國小三年級作文 ,464字

暑假裡,媽媽帶我去了蒙古草原遊玩。車剛駛進草原,我們就歡呼著:“美麗的大草原,我們來啦!”

導遊跟我們講,我們現在看到的只是草原的皮毛,待會兒坐吉普車去草原深度,才能看到草原真正的美景。

吉普車沿著一條公路出發了,一路上,成片的白樺林,成片的油菜花盡收眼下!不久後,車子離開了公路,開上了一條小路。雖然很顛簸,但是我們早已被路兩旁的小花所迷住了,黃的、白的、紫的……真是亂花漸入迷人眼啊!

車在一個高坡上停了下來,眼前的一切讓我忘乎所以。一望無際的草原深處,隱隱約約有成群的羊兒在吃草;腳下不遠處有一條小河,彎彎曲曲伸向遠方,我們迫不及待地往下走去。

“寶貝,這裡有許多蘑菇,快過來!”媽媽歡呼著。我走近一看,真的有好多白蘑菇,我摘下一個大的,聞了一下,一股淡淡的清香撲鼻而來。這時,小夥伴們喊我了:“陳金宇過來,你看這邊這是什麼花?”我飛奔過去,一朵紫色的球狀花朵映入眼簾,我習慣性地聞了一下,啥味道都沒有。一陣清風吹來,我們都不由自主地伸出雙手,跟大草原來了一個擁抱。

大家肯定會問我草原美不美,我的回答是美,很美,美極了!

別讓碎片化學習淺化你的深度 篇18

國二作文 ,854字

在這個越來越“快”的社會,“碎片化”一詞越來越被人們所推崇,人們爭分奪秒地利用瑣碎的時間來學習、工作,大家也紛紛在社交網站上晒出自己的碎片化學習。積少成多、厚積薄發的確是毋庸置疑的真理,但是這樣的碎片化學習真的算得上是積累嗎?在我看來,碎片化學不但不能夠促進學習效率,反而會淺化學習的深度。

碎片化學習,顧名思義,利用零碎的時間來學習,乍一想,這不正應了魯迅先生那句:“時間就像海綿裡的水,擠擠總會有的”嗎?無時不刻都在想著學習,連零碎的時間都在學習,積少成多,學習效率自然是會提高的。但事實並非如此,人們的碎片化學習不過是裝模作樣地看了兩頁書、草草讀了一篇文章或是看了幾個新單詞,頂多只能算得上是給自己心靈上的慰藉。試想,碎片化的時間能有多長?兩分鐘、五分鐘、還是十分鐘?而在有碎片化的時間的時候,人們大多處在嘈雜、喧鬧的場合—至少是不適合學習的場合,而人們往往剛從一項活動中抽身而出,又要在短暫的的休息後投身於另外一項活動,而在這短短的幾分鐘內,大多數人根本無法保持冷靜的心態。所以,沒有充足的時間、沒有合適的環境、沒有平和的心態,天時地利人和,碎片化學習一樣都沒有,人們是極難在碎片化的學習中有所收穫的。

況且,碎片化學習不但不能達到積累的目的,反而意味著人們隨時都處於緊張的狀態,無時不刻不在想著自己還有多少任務沒有完成、想著自己的時間有多麼多麼的緊張,無形之中給自己增加壓力,讓自己患得患失、浮躁不堪,到頭來,心理負擔只增不減,而真正所得又少之又少。

其實,學習需要的是有深度的思考。往往十分鐘的反思比一個小時的埋頭苦幹要有效得多,而這樣的反思需要的是大塊的時間、安靜的環境以及平靜的心態,這樣才能真正有所學、有所得。

當然,並不是說碎片化的學習完全不可取,畢竟人們能夠用來學習的大塊時間並不多,只是碎片化的學習必須是有效的,也就是說,我們需要鍛鍊自己的定力和獲取知識的效率,要能夠在不適合的時間地點裡迅速靜下心來,迅速進入學習狀態,有效率地獲取知識,這樣的碎片化學習才是真正有意義的。

深度品味 篇19

國三作文 ,1103字

悠長假期,書香為伴。走向書房,再次捧起那擁有油墨清香的名著,細細品味,受益頗多。

這已經是我第三次捧起她了,每次欣賞都有新一番的感觸。

那細膩的筆法,精彩的劇情,使人遐想聯翩。

戰爭、計謀、殘酷、得意、恐懼、仁德……,人性的美好與醜陋在這裡體現得淋漓盡致。一步步崛起,又一步步衰落,描寫的是國家,卻表現了千萬個家庭。形形色色的人,機智、愚昧、魯莽、冷靜。這就是三國,勾心鬥角,笑裡藏刀。

深度品味,品味不同的感覺。

周瑜在歷史上十分著名。在他年輕時就與魯肅、黃蓋、程普等聯合在赤壁之戰中擊敗了久經沙場的曹操,堪稱青年才俊。且在赤壁之戰後劉備等人才擺脫了寄人籬下的生活,可見在這場戰役中周瑜部隊佔了很重要一部分。但是書中對諸葛亮描寫過多,讓人們很容易誤認為是諸葛等人是主力。周瑜對待老人很有禮貌,程普曾誇讚道與周瑜交友就像飲用甘醇的美酒,可見它的心胸並不像書中所言的狹窄。

“伏龍鳳雛,二者得一可安天下”,但眾所周知,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所以劉備二者得兼後終因兩人關係不和導致失敗。而在這一點上曹操做得比他好多了,他網羅天下名士,善於觀察部將們的情況,因人而異進行管理,使曹魏政權迅速崛起。

三分天下的基礎奠定後,各個國家都需要發展。在此時蜀國未積極發展新部將,帳下無人可用甚至到了使用未來會反叛的魏延等人。雖然後來招降了姜維,卻無奈主公愚昧,姜維獨木難支,導致蜀國在三國中率先滅亡。所以我們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理清時事,面對現實,選擇正確的道路,否則將會坐吃山空。而且,一個團隊必須人人有實力,團結的力量才是無限的。

三國中最強的魏國被平靜的表面所迷惑,沒有及時察覺到正在崛起的新勢力。鄧艾率領的部隊攻打下蜀後元氣大傷,使司馬家族趁虛而入。所以,任何時候都要提防意外的出現,擁有敏銳的觀察力,練就一副“火眼金睛”,不僅要消除“外患”,更要重視“內憂”,從而防患於未然。

吳國憑藉地利來獲得發展的條件。以長江之險而固守之,長江使他國進犯變得艱難,吳依此休養生息充實自己。孫權善於發現人才,魯肅、呂蒙、陸遜等“千里馬”都發揮了重要作用。因此,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戰爭年代,錯綜複雜的人物關係令人眼花繚亂,人情冷暖也由此展現,他們的沉著冷靜在此時也顯得尤為重要。

善於從前人的經驗中進行正確的總結並付諸行動,這樣的人就離成功不遠了。

歷史的潮流無法更替,但是隻要細心探索,善於審時度勢,就能夠改變自己,改變世界。

悠長假期,書香為伴。無論是古代名著還是現代小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只要肯尋蹤覓源,你也會一步步成熟,衝向人生巔峰。

一起深度品味,讓閱讀發揮更大的作用,從平凡中悟出不平凡的道理吧!

自然的深度 篇20

國三作文 ,762字

夜晚的廣州很美,高樓大廈相繼投射出五彩斑斕的光芒,大街小巷的霓虹競相閃爍,攝人眼球。夜晚的廣州猶如一個濃妝豔抹的女子,期待著人們的欣賞與撫摸。

我漫步在珠江邊,任由江水的粼粼波光闖進我的視線,像火炬點亮我的雙眼,把流動的江水變得猶如繁星般璀璨。

突來的夜風,吹亂了我的頭髮,也擾亂了我的思緒,我的心慢慢泛起波瀾。漫無目的地向前走著,走著,目光卻始終未能離開那滔滔不絕日夜不息的江水。我凝望著它,見證了前浪的衰退以及最後被追上來的後浪所吞噬的命運,心中不禁感慨自然的智慧—它早已參透人世間興衰成敗的規律,並以它特有的方式告訴人們:江水後浪推前浪,這個世界發展的規律也是如此,一代人比一代人傑出,而老舊過時的思想也會一個接連一個被新理論推翻。正因如此,這個世界才得以進步和發展。

劉禹錫詩云:“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舊事物被代替,新事物層出不窮地出現,此乃自然之法則,所以我們應當以一種樂觀的心態去看待事物之間競爭過後的結果,不論輸贏,做到不去計較得失,一心只為世界的進步而努力。

想到此,心中頓悟,散心前心中一切不滿悄悄平息。又一陣晚風搭乘著層層江水拂過我的面龐,拂起我的髮絲,捲走我紛亂的思緒,內心逐漸趨於平靜,並且沉入到一種寧靜的狀態。

珠江裡的浪潮仍在翻滾,細微的江水撞擊石頭岸邊的濤聲伴隨著我輕快的腳步聲響起。是自然告訴了我:個人的得與失有時在集體、社會乃至國家面前都顯得不是那麼重要,而在這時,我要學會的是:去用一種平和的心態,接納自己所有的不滿意,只有這樣,我才能在這殘酷的現實中越挫越勇,找到自己生存的位置。

當對生活產生困惑時,感到迷惘時,去散心吧!自然會告訴我們想知道的答案,它會用它特有的語言來暗示生活的真相,傳授生命的真諦。

面對自然,請用心聆聽,領會自然的深度,感悟自然的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