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水滸傳有感作文範例
一談起《水滸傳》這本書,我最初的記憶存在於兒時,那是個最為純真的年華,沒有成長的煩惱,沒有考試的苦悶;沒有學習的憂傷,沒有情感的左右;沒有傷痛的形象,沒有手機的常伴。一張書桌,一個只有‘好奇’二字充斥著屬於年幼的腦袋,一本名著的擺放是那樣地引人注目,現回首仍然是這樣的記憶猶新。
它的出場身份就那麼特殊,中國四大名著之一,這也許就是為什麼當時我能對它情有獨鍾的原因。兄弟姐妹的豪情壯志是存在歲月深處的標籤,僅僅如此,在身旁人討論起關於‘水滸傳’的話題時,我也可以誇誇其談,去證明我讀過。但對書的理解卻只停留在懵懂的境界,不再去理會。
去年暑假,正值高考結束的放縱時期,一切有關於學業的重擔也能短暫地放下,‘無事一身輕’的心態讓人閒得發黴。一時間缺少了聚會的灑脫,只好自己在家中懶散著。做任何曾經一昧想做的事情,都體現得食之無味。環顧這個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地方,乍眼一看在這裡竟然能有一個角落被遺忘得如此乾淨,絲毫沒有印象,絲毫沒有認知,擺放的電視機已然擁有層層的灰塵,慢慢地啟動著,心中卻有無限得感慨。從前的驚喜,從前的娛樂,從前的期待一無所剩,打算以絕望為此次行動迎面帶來的節目正是《新水滸傳》,張涵予演繹出來的宋江活靈活現,極具特色的代入感迫使我萌發出重新去審視這一本鉅製。
《水滸傳》又名《忠義水滸傳》、《江湖豪客傳》。美國在1933年翻譯的《水滸傳》,是最好的《水滸傳》譯本,但它的譯名卻是《四海之內皆兄弟》。義大利把《水滸傳》的譯名弄成《佛牙記》。德國還翻譯了《水滸傳》中楊雄和潘巧雲的故事,譯名是《聖潔的寺院》,而《水滸傳》中武大郎與潘金蓮的故事,德國人則譯成了《賣炊餅武大的不忠實婦人的故事》德國人還翻譯了《水滸傳》中晁蓋、吳用等人智取生辰綱的故事,譯名有兩個:《黃泥岡的襲擊》、《強盜們設定的圈套》,由此可見世人對面名著的重視。任宋金元時期宋江起義的真實歷史故事加工改編,200多年後,施耐庵根據話本、民間故事、戲曲譜寫出中國第一部以農民起義為題材的長篇章回體小說,這種非物質文化遺產讓我們更加感同身受。
歲月已把我們從年幼更改為成年,思維的片面也逐漸定義成了全面,美好的故事在眼中也能勾勒出其中深藏的寓意。最先為講到的豪傑—‘九紋龍’史進,史家村史太公之子,一個原本可以衣食無憂平淡地度過自己的一生,但他一身不甘於平凡的性格,熱衷習武的心與熱血的豪邁攜手為我們呈現,跟從得罪了太尉高俅的八十萬禁軍教頭王進學習超脫凡人的武藝征服了少華山的土匪,卻因彼此都擁有‘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這樣的豪情,不計前嫌與朱武、楊春、陳達三人結成異姓兄弟,當地官府的一再逼迫與鎮壓下,也難免會去走向落草的道路。比較簡單的故事,交代出來的內容卻比較繁多,一群情比金堅的綠林好漢,一個昏庸無能的腐敗社會!
聯想起宋朝時的歷史背景—開國皇帝‘趙匡胤’杯酒釋兵權’的智慧,開始了科舉考試的熱潮,文人順應了時代的腳步,棄武從文也不在少數,多少武職竟有文官擔任,宋朝末年更是繁衍著這樣的氣息。本書最讓人忍耐不了的角色便是太尉高俅,一個能給予封建社會第一人建議的高官,竟然是個不學無術的混混!因為踢得一手好的蹴鞠就此上位!多麼愚昧,多麼讓人難以理解!
第七十一回“忠義堂石碣受天文梁山泊英雄排座次”,作為《水滸傳》中最華麗的一章,轉折點性質的一章,上次讀到這裡就草草了事,兒時迫切地不忍接受任何一個要離我而去的事實打消自己魔性的好奇心,現在來重審,也依稀夾雜這樣的情感融入其中,但更多地體會到的是為什麼一個個頂天立地的漢子仍甘願為了已經看破的世道去賣命!沉思好久好久,得出唯一可以說服自己的理由—他們在用生命詮釋著‘義字當先’的道理!
李逵,這個人物刻畫得有些直白,可就是他,敢公然反駁宋江,“詔安,詔安,詔個甚鳥安!”一個粗人都能理解的道理,其他人怎會不明白?宋江心繫每位兄弟的前途,是好大哥的模範榜樣,可卻不失為一個好的首領。‘忠’字卻讓他映襯得淋漓盡致—不管國家怎樣虧待你,你也不能去違反它一絲一毫的利益!這固然是作者施耐庵想告訴我們讀者的話。“托塔天王”這個虛構人物死去埋下的伏筆,在這裡被徹底地抹平,也許還是為了能與正史更加貼切。
方臘起義,是梁山眾英雄落幕仗,也是最慘烈的戰役。聚義時的一百單八將變為零星的二十八個人。此役為何而悲壯?大將八名仍能讓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付出如此沉重的代價?拋開一切客觀因素不談,我們從最實質的東西提起,我認為梁山好漢們曾經熾熱的心已經涼透,面對宋江詔安的提議,都曾一昧對朝廷重拾希望,可多次立功卻毫無獎賞,反而是貪官汙吏們漁翁得利到極致,大部分人也深知即便凱旋而歸也無濟於事的道理,無心戀戰,所被方臘軍高昂的士氣打得落花流水、潰不成軍!這是一部悲劇,值得反思的悲劇。
出入社會的思維又一次深讀了《水滸傳》,從中讀到的一些內容不是從前所能領悟的,相信多年之後再一次閱讀時,會有更多不一樣的感慨,畢竟它是名著!就像關於《三國演義》,網友給出的結論:二十歲讀懂曹操,三十歲讀懂孫權,五十歲讀懂劉備!年少不知愁滋味,年長妄夢迴兒時!
您可能感興趣:
- ▸ 經典中的經典——讀《水滸傳》有感 讀後感
▸ 讀《水滸傳》有感 讀後感
▸ 讀出新,讀出情——讀《水滸傳》有感 讀後感
▸ 讀《水滸傳》有感 讀後感
▸ 讀《水滸傳》有感 讀後感
▸ 時勢造英雄——讀《水滸傳》有感 讀後感
▸ 讀《水滸傳》有感 讀後感
▸ 我讀《水滸傳》有感 國一作文
▸ 讀《水滸傳》有感 讀後感
▸ 讀《水滸傳》有感 讀後感
▸ 讀《水滸傳》有感 讀後感
▸ 讀《水滸傳》有感 讀後感
▸ 讀《水滸傳》有感 讀後感
▸ 讀《水滸傳》有感 讀後感
▸ 讀水滸傳有感 讀後感
▸ 讀《水滸傳》有感 讀後感
▸ 讀水滸傳有感 讀後感
▸ 初讀水滸傳有感 讀後感
▸ 讀水滸傳有感 讀後感
▸ 讀《水滸傳》有感 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