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辛棄疾傳》有感作文範例
展望中華大地,回顧華夏曆史,以武起事,而終以文為業,或僅一人。這,就是辛棄疾。
以武起事
辛棄疾自幼習武,又受祖父思想影響。雖處金地,終為宋民,勤習練武,收復失地。
南宋不圖霸業,苟安一隅,更為暫時安寧,無奈對金俯首貼耳,年年貢財不斷。
少年辛棄疾,憤至狗肉官人,仇恨金敵,不屈反抗,一面丹心。
紹興二十一年,金人小吏巡查,至辛府,揚言至此要辛棄疾祖父以大宴招待。無法!有苦對誰言?只得以酒肉大宴換得一時平靜。但或許只有他看不慣而又敢表達這一切,心中憂憤頓起,憤然抽劍起身,至吏前,直言以劍助興。不待吏悟,揮劍而起。
身姿矯健,快似雷霆,刀光劍影中,揮劍直至吏前。酒杯傾倒,碟盤落地,厭惡一哼,拱手退下。
紹興三十一年,辛棄疾乃“隆中諸葛”,五月渡瀘,一騎平岡,以才能與膽識,開始結團為盟,戎馬抗金。
後與耿京義軍合併,任書記長,掌管印信。其手下一僧義端,將印信偷走,辛手提利劍,單人獨馬,追賊三日,終提回一人頭。為光復大業,說服耿京南歸,親自南下聯絡,不料幾日之內,部下叛變,耿京被殺,辛大怒,躍馬橫刀,只率數騎入敵營,生擒叛將,又奔突千里,將其押至臨安正法,並率萬人南下歸宋。
以文為業
觀至此,人們或許會覺得辛棄疾會征戰一生罷,或至戰亡,或至南歸而息,這或許也是他想要的吧?但世上之事並非心想事成,待其南歸,立刻失去了手中的鋼刀利劍,僅剩贛東北舍中一枝羊毫軟筆。從此,再無機會奔走沙場,血濺戰袍,而僅能筆走龍蛇,淚灑宣紙,為歷史留下一聲聲悲壯的呼喊,遺憾的嘆息與無奈的自嘲。
細品宋詞,或只能以“辛”一詞形容。艱辛、酸辛、悲辛,辛辣五內俱焚。世上好事之多,為何總輪不到他呢?他要不是被閒置就是被走馬燈似調動。一一七九年,由鄂至湘同僚心情難平,辛棄疾便作詞感嘆,作《摸魚兒》。而他的傷痛又有幾人能感觸到?宋孝宗看後不悅,但其只能以政化詞,以武化詞,以悲化詞,以心化詞罷。雖已離政多載,但依舊深切關心國事,評論正邪,抒發憂憤。
只得到贛東北修舍,獨自咀嚼寂寞。
“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是他的金戈之聲,“把吳鉤看了,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是他的悲憤之嘆,登危樓,臨江水,望長江,拍欄杆,只得熱淚盈眶。
拍欄杆,以筆為劍,登樓呼喊,欲向宋發聲。以心撫世,又是心力皆具無資格。
金甌斷,月未圓,山河缺,心不安。雖緊握寶劍,卻無力而為,終是含恨出生,含恨離世。
您可能感興趣:
- ▸ 讀《辛棄疾傳》有感 讀後感
▸ 讀《劉胡蘭傳》有感 讀後感
▸ 扼住命運咽喉的英雄——讀《貝多芬傳》有感 讀後感
▸ 為人的藝術——讀《羅斯福傳》有感 讀後感
▸ 堅定信念,守望夢想——讀《達爾文傳》有感 讀後感
▸ 讀《拿破崙傳》有感 讀後感
▸ 成功絕非偶然——我讀《貝多芬傳》有感 讀後感
▸ 命運,由我來主宰——讀《貝多芬傳》有感 讀後感
▸ 戰勝磨難的凱歌——讀《貝多芬傳》有感 讀後感
▸ 走進她的四月天——讀《林徽因傳》有感 高二作文
▸ 在黑暗中心生光明——讀《呼蘭河傳》有感 讀後感
▸ 讀《安徒生傳》有感:苦難是一筆財富 讀《安徒生傳》有感:
▸ 讀《呼蘭河傳》有感 讀後感
▸ 讀《魯西西傳》有感 國小四年級作文
▸ 讀《皮皮魯傳》有感 讀後感
▸ 讀《皮皮魯傳》有感 國小四年級作文
▸ 讀蘇東坡傳有感 讀後感
▸ 讀呼蘭河傳有感 讀後感
▸ 讀《皮皮魯傳》有感 讀後感
▸ 讀《貝多芬傳》有感 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