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觀止》讀後感作文範例
從《左傳》到《後漢書》,從李斯到張溥,文中反映了先秦至明末散文發展的大致輪廓和主要面貌。題目中的“觀止”也看出了作者的用心。
韓愈的《原道》中說“《傳》曰:‘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可見古人所謂正心和誠意,都是為了要有所作為。現在那些修心養性的人,卻想拋開天下國家,滅絕天性,做兒子的不把他的父親當做父親,做臣子的不把他的君上當做君上,做百姓的不做他們該做的事。”
韓愈看待事物,對這個世界有著自己的批判角度和價值觀,他是一個很愛國,很有抱負的人。他對仁義、禮儀和倫理是很尊重的,他推崇《詩經》、《尚書》、《易經》和《春秋》。他認為只有用這些來教育自己和別人才是合適的。轉身看看我們現在的社會,很多人的內心都已將這些拋諸腦後了,忘記我們的本性。他們對道德、對倫理的認識,只是放在心裡,而並沒有將它作為我們做人做事的準則。我們對自己的祖國熱愛,也表現在了這些憂國憂民的人身上。自古總是有很多的文人,為國家的設計建言獻策。作為我們現在社會的人,也不能忘記這些被載入史冊的故事、人物和道理。每個人在社會中的分工有所不同,不可能讓每個人有理想,有抱負的人都能被重用,可是這不能成為你怨天尤人、自暴自棄的理由。哪怕你只是空氣中微不足道的一粒塵埃,你也應該發揮好自己的作用。
再看韓愈的《師說》: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這一句定義了老師的作用,那就是教會孩子做人,傳授知識,解答學習和生活中的困難。在成為老師的過程中,我們要一直不斷的學習。老師不一定什麼知識都擁有,他也需要向有才能的人學習。這個有才能的人,他的身份、地位和年齡是不確定的,只要這個人掌握了你不知道的知識就可以你的老師。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在生活中,最怕聽見別人說,你是老師都不知道。憑什麼做老師的就應該什麼都知道呢?作為小學老師,我們只是在小學語文教學和教育學生的領域有自己的知識和特長,並不是百科全書。師者,要知道活到老,學到老。
您可能感興趣:
- ▸ 《古文觀止》讀後感 讀後感
▸ 《古文觀止》觀後感 觀後感
▸ 《李漢榮散文選集》讀後感 讀後感
▸ 一世珍藏的散文130篇讀後感 讀後感
▸ 一世珍藏的散文130篇讀後感 讀後感
▸ 沈從文邊城讀後感 讀後感
▸ 《五千年猶太文明史》讀後感 讀後感
▸ 幻想語文大戰讀後感 讀後感
▸ 古典之殤讀後感 讀後感
▸ 古典之殤讀後感 讀後感
▸ 文天祥讀後感 讀後感
▸ 幻想語文大戰讀後感 讀後感
▸ 劉姥姥進大觀園讀後感 讀後感
▸ 林清玄散文精選讀後感 讀後感
▸ 季羨林散文精選讀後感 讀後感
▸ 沈從文的《漁》讀後感 讀後感
▸ 坐井觀天讀後感 讀後感
▸ 中國文明史讀後感 讀後感
▸ 觀潮讀後感 讀後感
▸ 一場艱苦的旅行——《文化苦旅》讀後感 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