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無期之約作文範例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歷史長河中總是以這樣的詩句沉澱著血雨腥風。我輕嘆一聲,一個風雲數百年的朝代總是以一群強者的英武雄姿開頭,而結尾卻是多少豪傑的英靈浮於水波之上,無法下沉。
歷朝歷代都有許多的愛國志士,但對於荊軻,我卻思慮良久。正如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我的腦海中也點染著荊軻身上不同的色彩。
他的身上瀰漫著悲情色彩。作為荊軻,在他所處的時代,好名輕死,崇俠重義,這些品格在當時也許是非常流行的。在這場變革的開頭,荊軻刺殺秦王的動力明顯是不足的,而太子丹卻設套給他,收買拉攏,苦求威逼,讓荊軻只好答應,被迫揹負上樊於期的夙願,在命運的軌道上踽踽獨行。既然答應就全力以赴,是他作為一個“士”的品質。如果這樣來看,因它所處的社會環境,他既不是高尚的為國為民的大豪傑,大英雄,也不是阻礙歷史發展的陰謀家,他只是一個普通落魄的士大夫,被捲入了一場風雲詭譎的大事件,處於各種矛盾漩渦的中心。是歷史選擇了荊軻,非荊軻想去改變亦或創造歷史。
他的悲劇不僅來源於時代,也因歷史的大勢所趨。燕丹的刺秦策略歷來被人詬病,認為這個方法很糟糕,他的實行以及最後的失敗加速燕國滅亡。因為秦強大的國力優勢不是更換一個君王就能失去的,統一六國已成必然。荊軻作為這個註定失敗的策略執行者,是充滿灰色與無奈的。
自古以來,專諸刺王僚,聶政刺韓傀,要離刺慶忌,皆是“士為知己者死”。荊軻卻不是為了一己之私,而是國家大事,不得不赴一場沒有歸期的約定。所以,他是值得肯定的。
司馬遷曾說:“其立意較然,不欺其志,名垂後世,豈望也哉”。陶潛說他:“其人雖已沒千載有餘情”。龔自珍讚揚他:“江湖俠骨”。
縱然荊軻刺秦失敗的原因似乎是學武不精。但不可否認他的計劃準備非常成功。他易水取道怒斥太子,攻於心計善於言辭,周密策劃義激樊於期,臨危從容視死如歸。他的俠肝義膽,不可否認。
賦刺秦使命的荊軻終不似為加西亞送信的信使那樣結局圓滿。他的命運也註定只是歷史洪流的一點水滴。荊軻是我所敬佩的,因為他似趕來為張劭赴約的魂魄,以守信,赴那一場死亡之約。以俠義,赴那一場中華歷史之約。
您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