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廉纖小雨池塘遍原文賞析

朝代宋代 詩人周邦彥

廉纖小雨池塘遍。細點看萍面。一雙燕子守朱門。比似尋常時候、易黃昏。
宜城酒泛浮香絮。細作更闌語。相將羈思亂如雲。又是一窗燈影、兩愁人。

寫雨 離別 愁緒

譯文

譯文
如絲的細雨灑遍了池塘,在長滿浮萍的水面,濺起了無數小點點。硃紅色的門簷下,一雙燕子守在窠裡不再飛去。啊,今天的這個黃昏,來得似乎比往常要早。
杯裡的宜城酒浮泛著香絮般的白沫。我們喁喁細語直到夜深。在這即將分手的時刻,我們的離愁別恨像亂雲一般難以分,怎麼又是這樣啊——一窗搖曳的燈影,兩個黯然相對的有情人!

註釋
廉纖:纖細連綿貌。韓愈《晚雨》:“廉纖晚雨不能睛,池岸草邊蚯蚓嗚。
萍面:池塘的水面生滿了浮萍。
朱門:紅漆大門。
比似:比起。
⑸宜城酒:漢南郡宜城(今湖北宜城縣南)生產的名酒。香絮:形容酒面浮沫,又名“浮蟻”。更闌:夜深。古人一夜分五更。闌,將盡。
相將:相共,共同。
羈思(jī sī):離愁別緒。

參考資料:

1、王克儉.《周邦彥詩詞選 》:海南國際新聞出版中心,1997年:第82頁. 2、劉斯奮.《劉斯奮詩譯宋四家詞選 周邦彥 》:廣東教育出版社,2009年08月:109頁

創作背景

  周邦彥的《虞美人·廉纖小雨池塘遍》創作於哲宗元佑五年(1090)。周邦彥中年曾浮沉州縣,漂零不偶,元豐年間周邦彥在汴京為太學生,後為太學正,至哲宗元祐二年(1087)方出京為廬州教授,後至溧水縣,這其間曾滯留荊江任教授職。此時周邦彥三十五歲,作下此詩。  

參考資料:
1、鄧紹基,周秀才,侯光復.《中國古代十大詞人精品全集:秦觀 周邦彥 》:大連出版社,1988年:182頁.

賞析

  《虞美人·廉纖小雨池塘遍》將離別場景和瀰漫情思融合在一起,以質樸細膩的描寫,刻畫出離別前夜男女二人對坐共飲、細語訴情的場面。既有離愁別緒,又有思戀纏綿。

  上片之境界,時間是從白天綿延到黃昏,空間是戶外,開頭暗用韓愈《晚雨》“廉纖小雨不能晴”詩意,小雨灑遍池塘。“細點看萍面”,本來,池塘的水面生滿了浮萍,現在萬千雨點,點破了萍面,又自有一番含蘊。“看”體現了詞人此時此境一種無可奈何的情狀。黃昏細語,朱門燕影,既烘托出了一片憂鬱悽婉的氛圍,又體現了詞人此時心境的悲涼。在這有些昏暗凝滯的天色中,詞人並沒有直接鋪排渲染離愁別緒,而是通過燈下話別的場面,將濃得化不開的感情融於筆下的情景和情景中的人。“一雙燕子守朱門,比似尋常時候易黃昏。”燕子不飛,其苦悶情狀可想而知。它與下片的“一窗燈影兩愁人”遙相疊印。最後一句又與起句遙相呼應,小雨連綿已久,天昏地暗,所以比起尋常時候就更容易黃昏。不過,這只是此句意蘊的一個層次。其深層意蘊是:在今天這樣一個即將別離的時候,只覺得光陰比起尋常時候過得特別快,很快就進入了黃昏。上片,已為下片點出詞情的內蘊作了充分的鋪墊。

  下片時間綿延到夜盡,空間則轉為室內。“宜城酒泛浮香絮,細作更闌語”寫兩人相對共飲,絮絮而談。 夜已盡,話未完,離別卻不期而至,於是“相將羈思亂如雲,又是一窗燈影兩愁人”。詞人用翻滾紛亂的雲朵形容即將分離的人心中那種忐忑不安的愁緒。處在愁苦中的有情人,只能在如豆的燈光下相對而立,映出一對零落的影子。“又是”表明兩人已不止一度嘗過離別的苦味。此度又嘗,則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亦可知。

  縱覽全篇,詞人並沒有在情景的選擇上別出心裁,僅僅描繪尋常景物、人事,然而情感氛圍的渲染烘托卻是妙筆生花。感情層層深入,詞中隱含的書寫節奏隨著時間的延展而不知不覺地加快,離別來臨之時又戛然而止,將兩人的影子定格紙上,一切盡在不言中。這首以愛情和離愁為主題的詞,感人處在於情感的樸實沉摯。與之相應,詞人並未使用他所嫻熟的一些技巧,如結構的錯綜安排之類,也沒有描寫送別、別後一類常是最富於戲劇性或最能打動人心的場面,他只是如實寫出臨別前夕的綿綿別話,就充分表現愛與愁兩大主題。論筆法幾乎是一往平鋪,論情感正是一往深情。既樸實,又深沉,別具一種極厚重的感人力量。

參考資料:

1、劉默,陳思思,黃桂月.宋詞鑑賞大全集 :中國華僑出版社,2012.09:第296頁 2、夏承燾.宋詞鑑賞辭典:上海辭典書出版社,2013.08:第792頁

創作背景

  周邦彥的《虞美人·廉纖小雨池塘遍》創作於哲宗元佑五年(1090)。周邦彥中年曾浮沉州縣,漂零不偶,元豐年間周邦彥在汴京為太學生,後為太學正,至哲宗元祐二年(1087)方出京為廬州教授,後至溧水縣,這其間曾滯留荊江任教授職。此時周邦彥三十五歲,作下此詩。  

參考資料:
1、鄧紹基,周秀才,侯光復.《中國古代十大詞人精品全集:秦觀 周邦彥 》:大連出版社,1988年:182頁.

賞析

  《虞美人·廉纖小雨池塘遍》將離別場景和瀰漫情思融合在一起,以質樸細膩的描寫,刻畫出離別前夜男女二人對坐共飲、細語訴情的場面。既有離愁別緒,又有思戀纏綿。

  上片之境界,時間是從白天綿延到黃昏,空間是戶外,開頭暗用韓愈《晚雨》“廉纖小雨不能晴”詩意,小雨灑遍池塘。“細點看萍面”,本來,池塘的水面生滿了浮萍,現在萬千雨點,點破了萍面,又自有一番含蘊。“看”體現了詞人此時此境一種無可奈何的情狀。黃昏細語,朱門燕影,既烘托出了一片憂鬱悽婉的氛圍,又體現了詞人此時心境的悲涼。在這有些昏暗凝滯的天色中,詞人並沒有直接鋪排渲染離愁別緒,而是通過燈下話別的場面,將濃得化不開的感情融於筆下的情景和情景中的人。“一雙燕子守朱門,比似尋常時候易黃昏。”燕子不飛,其苦悶情狀可想而知。它與下片的“一窗燈影兩愁人”遙相疊印。最後一句又與起句遙相呼應,小雨連綿已久,天昏地暗,所以比起尋常時候就更容易黃昏。不過,這只是此句意蘊的一個層次。其深層意蘊是:在今天這樣一個即將別離的時候,只覺得光陰比起尋常時候過得特別快,很快就進入了黃昏。上片,已為下片點出詞情的內蘊作了充分的鋪墊。

  下片時間綿延到夜盡,空間則轉為室內。“宜城酒泛浮香絮,細作更闌語”寫兩人相對共飲,絮絮而談。 夜已盡,話未完,離別卻不期而至,於是“相將羈思亂如雲,又是一窗燈影兩愁人”。詞人用翻滾紛亂的雲朵形容即將分離的人心中那種忐忑不安的愁緒。處在愁苦中的有情人,只能在如豆的燈光下相對而立,映出一對零落的影子。“又是”表明兩人已不止一度嘗過離別的苦味。此度又嘗,則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亦可知。

  縱覽全篇,詞人並沒有在情景的選擇上別出心裁,僅僅描繪尋常景物、人事,然而情感氛圍的渲染烘托卻是妙筆生花。感情層層深入,詞中隱含的書寫節奏隨著時間的延展而不知不覺地加快,離別來臨之時又戛然而止,將兩人的影子定格紙上,一切盡在不言中。這首以愛情和離愁為主題的詞,感人處在於情感的樸實沉摯。與之相應,詞人並未使用他所嫻熟的一些技巧,如結構的錯綜安排之類,也沒有描寫送別、別後一類常是最富於戲劇性或最能打動人心的場面,他只是如實寫出臨別前夕的綿綿別話,就充分表現愛與愁兩大主題。論筆法幾乎是一往平鋪,論情感正是一往深情。既樸實,又深沉,別具一種極厚重的感人力量。

參考資料:

1、劉默,陳思思,黃桂月.宋詞鑑賞大全集 :中國華僑出版社,2012.09:第296頁 2、夏承燾.宋詞鑑賞辭典:上海辭典書出版社,2013.08:第792頁

詩人周邦彥
      杜荀鶴(846~904),唐代詩人。字彥之,號九華山人。漢族,池州石埭(今安徽石臺)人。大順進士,以詩名,自成一家,尤長於宮詞。大順二年,第一人擢第,復還舊山。宣州田頵遣至汴通好,朱全忠厚遇之,表授翰林學士、主客員外郎、知制誥。恃勢侮易縉紳,眾怒,欲殺之而未及。天祐初卒。自序其文為《唐風集》十卷,今編詩三卷。事蹟見孫光憲《北夢瑣言》、何光遠《鑑誡錄》、《舊五代史·梁書》本傳、《唐詩紀事》及《唐才子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