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工棄市原文賞析
譯文
譯文
漢元帝后宮裡的宮女已經夠多了,不能經常見到,(元帝)就讓畫工畫像,根據圖象的面貌召見寵幸。所有宮女都賄賂畫工,多的達十萬賄錢,少的也有五萬多。只有王嬙不肯行賄,因此就得不到皇帝的召見。匈奴來朝拜,想求得美人做王后。於是皇帝察看圖象,讓王昭君去匈奴。臨去時召見她,長相是皇宮裡最美的,而且擅長對答,舉止沉靜文雅。皇帝很後悔,但是名冊已經定下來了。皇帝對外國注重信義,所以不再換人。就追究查明行賄畫工的這件事,畫工都被在市中斬首,抄沒畫工的家產,都有億萬鉅額。畫工有杜陵毛延壽,畫人像,無論醜的美的老的少的,他都能畫的跟真的一樣;安陵陳敞,新豐劉白、龔寬,一起畫牛馬飛鳥的各種姿勢,畫人物他們不如毛延壽,下杜陽望也擅長畫人物畫,尤其善於著色,樊育也善於著色,但他們一天被殺了,京城的畫工因此而比較少了。
註釋
元帝:指漢元帝。後宮:指後宮美女。
案:通“按”,意思是按照。
幸:寵幸,指的帝王對后妃的寵愛。
賂:贈送財物。
不減:不少於。
閼氏(yān zhī):漢時匈奴單于之妻的稱號,即匈奴皇后之號。
行:前行,這裡指出嫁。
閒雅:亦作“嫻雅”,從容大方。
名籍:記名入冊。
窮案:徹底追查。
棄市:古時在鬧市執行死刑,並把屍體暴露街頭。
籍:登記,抄查沒收。
簡析
本文選自《西京雜記》。作者葛洪,字稚川,東晉丹陽句容縣人。文中通過封建帝王宮中生活的一個側面,無情地揭露了漢元帝們的荒淫糜爛,醉生夢死。美麗正直的王嬙(昭君)因不肯賄賂畫工,而未能得到皇帝的寵幸,最後落得遠嫁匈奴的不幸下場;因此後人很多文學作品以“昭君出塞”為題材,替王昭君鳴不平,藉以諷刺漢元帝,痛罵利慾薰心的畫工毛延壽;表達了中華民間愛憎分明的純樸民情風俗。
參考資料:
簡析
本文選自《西京雜記》。作者葛洪,字稚川,東晉丹陽句容縣人。文中通過封建帝王宮中生活的一個側面,無情地揭露了漢元帝們的荒淫糜爛,醉生夢死。美麗正直的王嬙(昭君)因不肯賄賂畫工,而未能得到皇帝的寵幸,最後落得遠嫁匈奴的不幸下場;因此後人很多文學作品以“昭君出塞”為題材,替王昭君鳴不平,藉以諷刺漢元帝,痛罵利慾薰心的畫工毛延壽;表達了中華民間愛憎分明的純樸民情風俗。
參考資料:
葛洪(公元284~364年),字稚川,自號抱朴子,東晉著名醫藥學家.漢族,晉丹陽郡(今江蘇句容)人。三國方士葛玄之侄孫,世稱小仙翁。葛洪是中國東晉時期有名的醫生,是預防醫學的介導者。著有《肘後方》,書中最早記載一些傳染病如天花、恙蟲病症侯及診治。“天行發斑瘡”是全世界最早有關天花的記載。其在煉丹方面也頗有心得,丹書《抱朴子·內篇》具體地描寫了煉製金銀丹藥等多方面有關化學的知識,也介紹了許多物質性質和物質變化。葛稚川移居圖軸》元王蒙繪,故宮博物院藏。《人物圖·葛仙吐火圖》明郭詡繪,上海博物館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