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陌原文賞析
看花東陌上,驚動洛陽人。
譯文
譯文
那個面白如玉的是誰家的少年郎?他已回車過了天津橋。
在城東的大道上看花,驚動得洛陽人都來看他。
註釋
洛陽陌:亦名“洛陽道”,古樂曲名。屬橫吹曲辭。
白玉:喻面目皎好、白晰如玉之貌。
白玉誰家郎:用的是西晉文人潘岳在洛陽道上的風流韻事。《晉書·潘岳傳》記載:“(潘)嶽美姿儀,辭藻絕麗,尤善為哀誄之文。少時挾彈出洛陽道,婦人遇之者,皆連手縈繞,投之以果,遂滿車而歸。”
天津:洛陽橋名。在洛水上。
東陌:洛陽城東的大道,那裡桃李成行,陽春時節,城中男女多去那裡看花。
用潘岳典。《世說新語·容止》:“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時挾彈出洛陽道,婦人遇者,莫不連手共縈之。”梁簡文帝《洛陽道》:“玉車爭曉入,潘果溢高箱。”
創作背景
《樂府詩集》卷二十三列於《橫吹曲辭》,梁簡文帝、沈約、庚肩吾、徐陵等有《洛陽道》,皆寫洛陽士女遊樂之事。李白始題《洛陽陌》。蕭士贇雲:“《樂府遺聲》都邑三十四曲有《洛陽陌》。”李白詩沿舊樂府題旨,當作於開元二十三年(735)遊洛陽時。
參考資料:
1、詹福瑞 等.李白詩全譯.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196-197
簡析
《樂府詩集》卷二十三列於《橫吹曲辭》,梁簡文帝、沈約、庚肩吾、徐陵等有《洛陽道》,皆寫洛陽士女遊樂之事。李白始題《洛陽陌》。蕭士贇雲:“《樂府遺聲》都邑三十四曲有《洛陽陌》。”李白詩沿舊樂府題旨,當作於開元二十三年(735)遊洛陽時。
“白玉誰家郎,回車渡天津”借用西晉文人潘岳在洛陽道上的風流韻事,描繪出一幅洛陽富家子弟駕駛寶馬香車、駛於天津橋忽轉城東看桃李的景緻。
“看花東陌上,驚動洛陽人”描繪出白玉郎本不想驚動世人,觀賞桃李花美時卻驚動洛陽人的熱鬧紛紜景象,可謂春風得意,時代萬人迷。
參考資料:
1、詹福瑞 等 .李白詩全譯 .石家莊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196-197 .
創作背景
《樂府詩集》卷二十三列於《橫吹曲辭》,梁簡文帝、沈約、庚肩吾、徐陵等有《洛陽道》,皆寫洛陽士女遊樂之事。李白始題《洛陽陌》。蕭士贇雲:“《樂府遺聲》都邑三十四曲有《洛陽陌》。”李白詩沿舊樂府題旨,當作於開元二十三年(735)遊洛陽時。
參考資料:
1、詹福瑞 等.李白詩全譯.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196-197
簡析
《樂府詩集》卷二十三列於《橫吹曲辭》,梁簡文帝、沈約、庚肩吾、徐陵等有《洛陽道》,皆寫洛陽士女遊樂之事。李白始題《洛陽陌》。蕭士贇雲:“《樂府遺聲》都邑三十四曲有《洛陽陌》。”李白詩沿舊樂府題旨,當作於開元二十三年(735)遊洛陽時。
“白玉誰家郎,回車渡天津”借用西晉文人潘岳在洛陽道上的風流韻事,描繪出一幅洛陽富家子弟駕駛寶馬香車、駛於天津橋忽轉城東看桃李的景緻。
“看花東陌上,驚動洛陽人”描繪出白玉郎本不想驚動世人,觀賞桃李花美時卻驚動洛陽人的熱鬧紛紜景象,可謂春風得意,時代萬人迷。
參考資料:
1、詹福瑞 等 .李白詩全譯 .石家莊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196-197 .
-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於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塗,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