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第長安原文賞析

朝代唐代 詩人常建

家園好在尚留秦,恥作明時失路人。
恐逢故里鶯花笑,且向長安度一春。

失意 抒懷 感慨

譯文

譯文
我的家園依舊還在長安附近的秦地,恥於政治清明之時仍是仕途不得意之人。
回鄉擔心遭遇到鶯與花的嘲笑,只能暫且在長安度過一個春天。

註釋
好在:依舊。
尚:常用在複句的上一分句中表示讓步,以便引起下文,在此是“仍”、“還”的意思。
秦:這裡代指長安。
恥:此處是意動用法,“以…為恥”的意思。
明時:指政治清明之時。
失路:指落第不得志,仕途不得意之人。
笑:嘲笑。一說為花開的意思。
且:姑且,暫且。

參考資料:
1、孫建軍等主編,《全唐詩》選注 (1-16冊),線裝書局,2002年01月第1版,第1100頁

創作背景

  常建在公元727年(開元十五年)考取進士,這首詩是常建記載進士及第前的一次考試而作。   

參考資料:
1、霍松林主編,歷代絕句精華鑑賞辭典,陝西人民出版社,1993.05,第212-213頁

賞析

  考場失意,千百年來就是讀書人心中永遠的傷痛,無數士人在仕進之旅中嚐盡辛酸。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將這種情緒訴諸筆端。常建的《落第長安》和無名氏的《雜詩》就充分刻畫了金榜無名的失望和痛苦,無顏歸家的無奈與悲傷。

  隋唐以後,科舉考試成了大多數封建士子的唯一仕進之路。由於進士科的地位重要,中不中進士往往決定了一個人的命運。詩人杜甫由於屢試不第,所以終生潦倒;章孝標落第後,有一首歸燕詩:“舊樑危巢泥已落,今年礙向社前飛。連雲大廈無棲處,更望誰家門戶飛。”反映了落第舉子淒涼徬徨的心態。然而常建的這首詩不同,整個情緒是高亢的,表達了詩人發憤雪恥的決心,反映了開元盛世那蓬勃向上的時代氣息。

  “家園好在尚留秦”的意思是:我的家園依舊還在長安附近的秦地。這突兀其來的起句,分明是在回答別人的疑問,人們都知道,進士科競爭十分激烈,絕大多數應試者要被淘汰,那些天南地北、遠離家鄉的落第者中,肯定有一大部分舉子客居長安,以待明年再試的。杜甫為求功名就是困守長安十年的。但是對於家在秦地的常建來說,滯留長安顯得不合情理,可能會有外地的舉子向他發出了疑問:你大概遷徙到外地了吧。為什麼不回家呢?所以詩人起句就先回答這一個問題,接下來再作解釋。

  二、三兩句寫落第後的心理活動。古人說“知恥近乎勇”。“恥”字表現了詩人承認失敗、不甘心失敗的巨大勇氣。第三句的“笑”有歧義,有人解為嘲笑,意謂“託言鶯花笑人”。但這樣的話,結句就純屬消極躲避了。其實鶯花笑是鶯啼花開的意思。初唐岑羲有“花笑鶯歌迎帝輦,雲披日霽俯皇川”的詩句。鶯花是春日裡可供賞玩的代表景物,與結句“春”呼應。古人說:“一年之計在於春”。詩人是說唯恐碰上故里鶯花爛漫的春光,因為它容易觸起往日的遊興而蹉跎歲月,進而會造成再試不第的尷尬局面,故爾主動迴避。這是由“恥”轉生的危機感、恐懼心。

  在這兩重心理活動的基礎上,才有結句的決心:家在思恥而不返,“且在長安度一春”。可想而知,這一春是客居求靜、閉門苦讀的一春。有道是:有志者事竟成,常建終於進士及第,如願以償。失敗是成功之母;結合常建生平理解這首詩,似乎可以領悟到一些人生的哲理。

參考資料:

1、霍松林主編,歷代絕句精華鑑賞辭典,陝西人民出版社,1993.05,第212-213頁

創作背景

  常建在公元727年(開元十五年)考取進士,這首詩是常建記載進士及第前的一次考試而作。   

參考資料:
1、霍松林主編,歷代絕句精華鑑賞辭典,陝西人民出版社,1993.05,第212-213頁

賞析

  考場失意,千百年來就是讀書人心中永遠的傷痛,無數士人在仕進之旅中嚐盡辛酸。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將這種情緒訴諸筆端。常建的《落第長安》和無名氏的《雜詩》就充分刻畫了金榜無名的失望和痛苦,無顏歸家的無奈與悲傷。

  隋唐以後,科舉考試成了大多數封建士子的唯一仕進之路。由於進士科的地位重要,中不中進士往往決定了一個人的命運。詩人杜甫由於屢試不第,所以終生潦倒;章孝標落第後,有一首歸燕詩:“舊樑危巢泥已落,今年礙向社前飛。連雲大廈無棲處,更望誰家門戶飛。”反映了落第舉子淒涼徬徨的心態。然而常建的這首詩不同,整個情緒是高亢的,表達了詩人發憤雪恥的決心,反映了開元盛世那蓬勃向上的時代氣息。

  “家園好在尚留秦”的意思是:我的家園依舊還在長安附近的秦地。這突兀其來的起句,分明是在回答別人的疑問,人們都知道,進士科競爭十分激烈,絕大多數應試者要被淘汰,那些天南地北、遠離家鄉的落第者中,肯定有一大部分舉子客居長安,以待明年再試的。杜甫為求功名就是困守長安十年的。但是對於家在秦地的常建來說,滯留長安顯得不合情理,可能會有外地的舉子向他發出了疑問:你大概遷徙到外地了吧。為什麼不回家呢?所以詩人起句就先回答這一個問題,接下來再作解釋。

  二、三兩句寫落第後的心理活動。古人說“知恥近乎勇”。“恥”字表現了詩人承認失敗、不甘心失敗的巨大勇氣。第三句的“笑”有歧義,有人解為嘲笑,意謂“託言鶯花笑人”。但這樣的話,結句就純屬消極躲避了。其實鶯花笑是鶯啼花開的意思。初唐岑羲有“花笑鶯歌迎帝輦,雲披日霽俯皇川”的詩句。鶯花是春日裡可供賞玩的代表景物,與結句“春”呼應。古人說:“一年之計在於春”。詩人是說唯恐碰上故里鶯花爛漫的春光,因為它容易觸起往日的遊興而蹉跎歲月,進而會造成再試不第的尷尬局面,故爾主動迴避。這是由“恥”轉生的危機感、恐懼心。

  在這兩重心理活動的基礎上,才有結句的決心:家在思恥而不返,“且在長安度一春”。可想而知,這一春是客居求靜、閉門苦讀的一春。有道是:有志者事竟成,常建終於進士及第,如願以償。失敗是成功之母;結合常建生平理解這首詩,似乎可以領悟到一些人生的哲理。

參考資料:

1、霍松林主編,歷代絕句精華鑑賞辭典,陝西人民出版社,1993.05,第212-213頁

詩人常建
      常建(708-765),唐代詩人,字號不詳,有說是邢臺人或說長安(今陝西西安)人,開元十五年與王昌齡同榜進士,長仕宦不得意,來往山水名勝,過著一個很長時期的漫遊生活。後移家隱居鄂渚。大曆中,曾任盱眙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