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江紅·和王實之韻送鄭伯昌原文賞析

朝代宋代 詩人劉克莊

怪雨盲風,留不住江邊行色。煩問訊、冥鴻高士,釣鰲詞客。千百年傳吾輩語,二三子系斯文脈。聽王郎一曲玉簫聲,悽金石。
晞髮處,怡山碧;垂釣處,滄溟白。笑而今拙宦,他年遺直。只願常留相見面,未宜輕屈平生膝。有狂談欲吐且休休,驚鄰壁。

送別 抱負

譯文

譯文
變幻莫測無常雨,南北東西不定風。風風雨雨留不住,江畔行客色匆匆。勞煩你捎個口信,捎給那鴻雁般高翔的志士;勞煩你轉達問候,問候那海濱釣鰲的詩翁。千百年後,人們會傳誦我輩今朝的話語;諸君數人,維繫著國家民族的文化傳統。聽見王郎這一曲動人的簫聲,連無情的金石也悽然變容。
在我披散頭髮,沐浴陽光之處,秀麗的怡山聳著幾道青峰,在我垂下釣絲,享受寧靜之時,無邊的滄海白霧濛濛。別笑話我今日仕途坎坷,也許後世能洞察我抗直的初衷。但願諸君常相見,但願諸君人長久。輕易屈服不應當,平生緊要是操守。胸中憤懣起狂濤,一吐為快雷霆吼。隔牆有耳且莫談,為求免禍休開口。

註釋
滿江紅:詞牌名,又名上江虹、念良遊、傷春曲,系唐教坊曲。雙調九十三字,仄韻。一般多用入聲韻,為蘇、辛派詞人所愛用,南宋後始有平韻體。
冥鴻:高飛的鴻雁,形容才士高絕塵俗。
釣鰲(áo)詞客:喻指志士仁人的豪放胸襟和驚天動地的壯舉。
晞(xī)發:洗淨晒乾頭髮。
滄溟:大海。
遺直:指直道而行,有古之遺風。

參考資料:

1、呂來好.古代送別詩詞三百首: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2014年09月:第247-248頁 2、萬震球.毛澤東詩詞講義:湖南人民出版社,2013年07月:第369頁

賞析

  詞之開篇氣象巨集大,作者借狂風驟雨、江面迷離之勢烘托友人此去風雨兼程的堅定以及送別之際惺惺相惜的依依離情。“怪雨盲風”,不僅是對送別場面的具體描寫,也是影射當時動盪、晦暗的政治環境。

  “煩問訊、冥鴻高士,釣鰲詞客”言明臨行前詞人對友人的信任與囑託。友人與詞人志存高遠、不肯趨炎附勢,自然廣為結交高潔之士,所要拜訪問訊的也是那些不為世俗所容的奇才高士。“千百年傳吾輩語,二三子系斯文脈”,作者化用孔子困於匡時“天之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之語,進一步讚頌友人的高才雄略,並指明其任重而道遠的濟世使命。

  上片末兩句重述離別的現實場景。詞人極言王實之所奏的簫聲蕩氣迴腸,與首句風雨之聲相呼應,營建起肅殺中見意氣飛揚的沉雄壯闊之境。惜別情感,無須淚水點染、反以悽動金石的簫聲烘托,詞人與友人的報國之心已然躍然紙上。

  “晞髮處,怡山碧;垂釣處,滄溟白。”詞人回憶與友人貶謫賦閒期間醉心山水、睥睨天下的逍遙樂事。在青山碧水間濯洗頭髮,在白浪蒼茫間靜心垂釣,詞人與友人在山水間求得內心的平和與寧靜,對把持朝政的拙官愚吏不過是置之一哂而已。引屈原《九歌·少司命》中“日希女發合陽之阿,更顯詞人與友人不與世俗同流合汙的剛正不阿。

  “笑而今拙宦,他年遺直”上承詞人回憶、下啟勸勉之辭。詞人在此著一“笑”字,頗有睥睨天下、超然物外之意。功名只如糞土,何妨化外逍遙,詞人堅信那些庸庸碌碌的“拙宦”必將在歷史長河的淘洗中被遺忘,而像自己和友人這樣忠心為國、德才兼備的賢良終將名垂青史。

  臨行在即,詞人終於道出心中的期許與擔憂,全詞也由此步入高潮。“只願常留相見面,未宜輕屈平生膝。有狂談欲吐且休休,驚鄰壁。”詞人一方面期望友人保持氣節,不輕易摧眉折腰、一味迎合世俗趣味;另一方面又擔心友人的豪言壯語招致小人忌恨惹來殺身之禍。如此矛盾的心情,正是詞人對險惡世道的絕望、南宋江山的精忠以及對友人的深厚情誼這三重情感的交織,讓讀者真切感受到在風雨飄搖的南宋王朝,一群有才情、有抱負的文人壯志難酬、滿腹辛酸的曲折心事。

  全詞內容飽滿,不僅有對送別場面的描寫,也有對往事的追憶,更有對友人的臨行贈言。詞中成功地塑造了詞人與兩位友人的鮮明形象,傳達出南宋豪放派文人的一腔憂憤。

參考資料:

1、劉默,陳思思,黃桂月.宋詞鑑賞大全集 下:中國華僑出版社,2012年09月:第612頁

創作背景

  王實之、鄭伯昌,均是作者的好友。三人是福建同鄉,都有救國匡時的志向,因堅持正直操守而罷職閒居家鄉。淳祐八年(1248)三月,鄭伯昌被徵召至朝廷為官,他堅辭不起,改派為“近畿”(京城附近)地方官。此詞乃作者於送行時和王實之韻之作。   

參考資料:
1、唐圭璋等著 .《唐宋詞鑑賞辭典》(南宋·遼·金卷).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1998年版(2010年5月重印):第1911-1912頁

2、程章燦.劉克莊年譜:貴州人民出版社,1993.02:第237頁

賞析

  詞之開篇氣象巨集大,作者借狂風驟雨、江面迷離之勢烘托友人此去風雨兼程的堅定以及送別之際惺惺相惜的依依離情。“怪雨盲風”,不僅是對送別場面的具體描寫,也是影射當時動盪、晦暗的政治環境。

  “煩問訊、冥鴻高士,釣鰲詞客”言明臨行前詞人對友人的信任與囑託。友人與詞人志存高遠、不肯趨炎附勢,自然廣為結交高潔之士,所要拜訪問訊的也是那些不為世俗所容的奇才高士。“千百年傳吾輩語,二三子系斯文脈”,作者化用孔子困於匡時“天之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之語,進一步讚頌友人的高才雄略,並指明其任重而道遠的濟世使命。

  上片末兩句重述離別的現實場景。詞人極言王實之所奏的簫聲蕩氣迴腸,與首句風雨之聲相呼應,營建起肅殺中見意氣飛揚的沉雄壯闊之境。惜別情感,無須淚水點染、反以悽動金石的簫聲烘托,詞人與友人的報國之心已然躍然紙上。

  “晞髮處,怡山碧;垂釣處,滄溟白。”詞人回憶與友人貶謫賦閒期間醉心山水、睥睨天下的逍遙樂事。在青山碧水間濯洗頭髮,在白浪蒼茫間靜心垂釣,詞人與友人在山水間求得內心的平和與寧靜,對把持朝政的拙官愚吏不過是置之一哂而已。引屈原《九歌·少司命》中“日希女發合陽之阿,更顯詞人與友人不與世俗同流合汙的剛正不阿。

  “笑而今拙宦,他年遺直”上承詞人回憶、下啟勸勉之辭。詞人在此著一“笑”字,頗有睥睨天下、超然物外之意。功名只如糞土,何妨化外逍遙,詞人堅信那些庸庸碌碌的“拙宦”必將在歷史長河的淘洗中被遺忘,而像自己和友人這樣忠心為國、德才兼備的賢良終將名垂青史。

  臨行在即,詞人終於道出心中的期許與擔憂,全詞也由此步入高潮。“只願常留相見面,未宜輕屈平生膝。有狂談欲吐且休休,驚鄰壁。”詞人一方面期望友人保持氣節,不輕易摧眉折腰、一味迎合世俗趣味;另一方面又擔心友人的豪言壯語招致小人忌恨惹來殺身之禍。如此矛盾的心情,正是詞人對險惡世道的絕望、南宋江山的精忠以及對友人的深厚情誼這三重情感的交織,讓讀者真切感受到在風雨飄搖的南宋王朝,一群有才情、有抱負的文人壯志難酬、滿腹辛酸的曲折心事。

  全詞內容飽滿,不僅有對送別場面的描寫,也有對往事的追憶,更有對友人的臨行贈言。詞中成功地塑造了詞人與兩位友人的鮮明形象,傳達出南宋豪放派文人的一腔憂憤。

參考資料:

1、劉默,陳思思,黃桂月.宋詞鑑賞大全集 下:中國華僑出版社,2012年09月:第612頁

創作背景

  王實之、鄭伯昌,均是作者的好友。三人是福建同鄉,都有救國匡時的志向,因堅持正直操守而罷職閒居家鄉。淳祐八年(1248)三月,鄭伯昌被徵召至朝廷為官,他堅辭不起,改派為“近畿”(京城附近)地方官。此詞乃作者於送行時和王實之韻之作。   

參考資料:
1、唐圭璋等著 .《唐宋詞鑑賞辭典》(南宋·遼·金卷).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1998年版(2010年5月重印):第1911-1912頁

2、程章燦.劉克莊年譜:貴州人民出版社,1993.02:第237頁

詩人劉克莊
      劉克莊(1187~1269) 南宋詩人、詞人、詩論家。字潛夫,號後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壇領袖,辛派詞人的重要代表,詞風豪邁慷慨。在江湖詩人中年壽最長,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於辭賦創作,提出了許多革新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