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樊川舊居原文賞析

朝代唐代 詩人韋莊

卻到樊川訪舊遊,夕陽衰草杜陵秋。
應劉去後苔生閣,稽阮歸來雪滿頭。
能說亂離惟有燕,解偷閒暇不如鷗。
千桑萬海無人見,橫笛一聲空淚流。

寫景 抒情 傷懷

譯文

譯文
到樊川故地重遊,秋日的夕陽照射在杜陵衰敗的荒草上。
應埸、劉楨逝去後閣樓生了苔蘚,嵇康、阮籍回來後已是白髮蒼蒼。
誰能說亂離之苦只有燕子,人生到處奔波不如鷗鳥懂得偷閒過生活。
桑田滄海的變遷沒人看見,橫拿著笛子流淚也於事無補。

註釋
樊川:地名,在陝西長安縣南。今西安市長安少陵原與神禾原之間的一片平川。漢高祖劉邦建都長安後,將此地封給大將樊噲,作為食邑,由此得名。
華州:據《元和郡縣圖志》卷第二雲:“華州,禹貢雍州之域,周為畿內之國,鄭桓公始封之邑。其地一名鹹林。春秋時為秦,晉界邑。長城在卅I東七十二里。或說秦、晉分境祠華嶽,故築此城。戰國時屬秦,魏。”華州在今日的陝西渭南、華縣、華陰、潼關一帶。樊川和華州均為入蜀的必經之地。
舊遊:昔日遊覽的地方。
杜陵:在長安東南。
應劉:漢末建安文人應瑒、劉楨的並稱。兩人均為曹丕、曹植所禮遇。後亦用以泛稱賓客才人。
稽阮:魏晉間著名文學家嵇康、阮籍的並稱。兩人均屬竹林七賢。稽,當作“嵇”。
亂離:亂離之苦。惟有,只有。
解:懂,能。
千桑萬海:猶滄海桑田。
空淚流:因感於人事變化無常而生悲。空,徒然。流淚於事無補所以說“空淚流力。

參考資料:

1、李 誼.韋莊集校注.成都: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86:619-621 2、齊 濤.韋莊詩詞箋註.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2:673-674 3、毋永利.古詩觀止.北京: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2012:298

賞析

  韋莊入蜀時的心態是非常複雜的。這從韋莊接到朝廷命令時所作的另一首詩《寄右省李起居》中可以看出。《寄右省李起居》開頭兩句“已向鴛行接雁行,便應雙拜紫微郎”,則說明韋莊在接到朝廷徵書準備入蜀一開始時是非常欣喜和激動的,但在奉使入蜀時所作的這首《過樊川故居》中卻出現了一種悲觀、淒涼的基調。

  “卻到樊川訪舊遊,夕陽衰草杜陵秋。”第一句明顯是敘事和寫景,“衰草”和“杜陵秋”無疑說明了創作的季節是秋季。題目中的“過”字,表達了韋莊此行的目的不是在樊川,樊川只是途經之地,“卻到樊川訪舊遊”中的“卻”字很值得體味,“卻”表達的是一種違背了原計劃的意思,到樊川遊訪並不是韋莊的原始意願,他把奉使入蜀看成是一個機遇,但是結果卻只是在樊川遊玩。當時時值秋天,樊川的秋景在韋莊眼裡是一片淒涼蕭條。

  接著詩人以魏晉文人應瑒、劉楨、嵇康、阮籍自比:“應劉去後苔生閣,稽阮歸來雪滿頭。”極言人去樓空,蒼苔入閣,老大歸來,華髮滿頭。由於詩人親歷黃巢之亂,家人離散,四處逃亡,自然觸景生情,發出感慨:“誰說亂離只有燕,我今偷閒不如鷗。”燕窩被取,眾燕離散,沙鷗擊水,何時能歇?詩人用燕子和鷗鷺來自比,訴說了自己遭遇的家國不幸。

  十六年過去了,昔日的家園如今已是斷瓦殘垣。“千桑萬海無人見,橫笛一聲空淚流。”滄海桑田,無人看見。橫笛悠揚,儀仗催發,詩人禁不住老淚縱橫。韋莊一生歷經宣、懿、僖、昭四代唐皇及後來的前蜀,身逢亂世,背井離鄉,懷才不遇,命運坎坷。但他畢竟志向遠大,人生的境遇,造就了他悲涼的詩風。

  這種感傷的情懷,在這首詩中有充分的體現。他寫景狀物,皆著悲色;敘事說人,更具悲情;援引典故,亦出悲聲。詩人於景福二年(893年)初回長安時也有《長安舊裡》一詩:“滿目牆匡春草深,傷時傷事更傷心。車輪馬跡今何在,十二玉樓無處尋。”詩中景物與人事,歷史和現實,在這裡交匯,強烈地衝擊著讀者的神經。在唐末悲感詩作中具有突出的審美價值和藝術成就。

參考資料:

1、毋永利.古詩觀止.北京: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2012:298 2、曹仲芯寧.韋莊入蜀及其蜀中詩歌研究[D].四川師範大學 , 2009.

創作背景

  根據《過樊川舊居》題下自注“時在華州駕前奉使入蜀作”,可知此詩是韋莊奉使入蜀時的作品,時在乾寧四年(897年)。夏承燾在其《韋莊年譜》中認為《過樊川舊居》一詩作於乾寧四年丁巳。   

參考資料:
1、毋永利.古詩觀止.北京: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2012:298

2、曹仲芯寧.韋莊入蜀及其蜀中詩歌研究[D].四川師範大學 , 2009.

賞析

  韋莊入蜀時的心態是非常複雜的。這從韋莊接到朝廷命令時所作的另一首詩《寄右省李起居》中可以看出。《寄右省李起居》開頭兩句“已向鴛行接雁行,便應雙拜紫微郎”,則說明韋莊在接到朝廷徵書準備入蜀一開始時是非常欣喜和激動的,但在奉使入蜀時所作的這首《過樊川故居》中卻出現了一種悲觀、淒涼的基調。

  “卻到樊川訪舊遊,夕陽衰草杜陵秋。”第一句明顯是敘事和寫景,“衰草”和“杜陵秋”無疑說明了創作的季節是秋季。題目中的“過”字,表達了韋莊此行的目的不是在樊川,樊川只是途經之地,“卻到樊川訪舊遊”中的“卻”字很值得體味,“卻”表達的是一種違背了原計劃的意思,到樊川遊訪並不是韋莊的原始意願,他把奉使入蜀看成是一個機遇,但是結果卻只是在樊川遊玩。當時時值秋天,樊川的秋景在韋莊眼裡是一片淒涼蕭條。

  接著詩人以魏晉文人應瑒、劉楨、嵇康、阮籍自比:“應劉去後苔生閣,稽阮歸來雪滿頭。”極言人去樓空,蒼苔入閣,老大歸來,華髮滿頭。由於詩人親歷黃巢之亂,家人離散,四處逃亡,自然觸景生情,發出感慨:“誰說亂離只有燕,我今偷閒不如鷗。”燕窩被取,眾燕離散,沙鷗擊水,何時能歇?詩人用燕子和鷗鷺來自比,訴說了自己遭遇的家國不幸。

  十六年過去了,昔日的家園如今已是斷瓦殘垣。“千桑萬海無人見,橫笛一聲空淚流。”滄海桑田,無人看見。橫笛悠揚,儀仗催發,詩人禁不住老淚縱橫。韋莊一生歷經宣、懿、僖、昭四代唐皇及後來的前蜀,身逢亂世,背井離鄉,懷才不遇,命運坎坷。但他畢竟志向遠大,人生的境遇,造就了他悲涼的詩風。

  這種感傷的情懷,在這首詩中有充分的體現。他寫景狀物,皆著悲色;敘事說人,更具悲情;援引典故,亦出悲聲。詩人於景福二年(893年)初回長安時也有《長安舊裡》一詩:“滿目牆匡春草深,傷時傷事更傷心。車輪馬跡今何在,十二玉樓無處尋。”詩中景物與人事,歷史和現實,在這裡交匯,強烈地衝擊著讀者的神經。在唐末悲感詩作中具有突出的審美價值和藝術成就。

參考資料:

1、毋永利.古詩觀止.北京: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2012:298 2、曹仲芯寧.韋莊入蜀及其蜀中詩歌研究[D].四川師範大學 , 2009.

創作背景

  根據《過樊川舊居》題下自注“時在華州駕前奉使入蜀作”,可知此詩是韋莊奉使入蜀時的作品,時在乾寧四年(897年)。夏承燾在其《韋莊年譜》中認為《過樊川舊居》一詩作於乾寧四年丁巳。   

參考資料:
1、毋永利.古詩觀止.北京: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2012:298

2、曹仲芯寧.韋莊入蜀及其蜀中詩歌研究[D].四川師範大學 , 2009.

詩人韋莊
    韋莊(約836年- 約910年),字端己,漢族,長安杜陵(今中國陝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詩人、詞人,五代時前蜀宰相。文昌右相韋待價七世孫、蘇州刺史韋應物四世孫。韋莊工詩,與溫庭筠同為“花間派”代表作家,並稱“溫韋”。所著長詩《秦婦吟》反映戰亂中婦女的不幸遭遇,在當時頗負盛名,與《孔雀東南飛》、《木蘭詩》並稱“樂府三絕”。有《浣花集》十卷,後人又輯其詞作為《浣花詞》。《全唐詩》錄其詩三百一十六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