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嬌·斷虹霽雨原文賞析

朝代宋代 詩人黃庭堅

八月十七日,同諸生步自永安城樓,過張寬夫園待月。偶有名酒,因以金荷酌眾客。客有孫彥立,善吹笛。援筆作樂府長短句,文不加點。

斷虹霽雨,淨秋空,山染修眉新綠。桂影扶疏,誰便道,今夕清輝不足?萬里青天,姮娥何處,駕此一輪玉。寒光零亂,為誰偏照醽醁?
年少從我追遊,晚涼幽徑,繞張園森木。共倒金荷,家萬里,難得尊前相屬。老子平生,江南江北,最愛臨風曲。孫郎微笑,坐來聲噴霜竹。

宋詞三百首 豪邁 寫雨 寫景 抒懷

譯文

譯文
雨後新晴,秋空如洗,彩虹掛天,青山如黛。桂影繁茂,誰知道,今與夕是那麼的清輝不足?萬里的晴天,嫦娥在何處?駕駛一輪玉盤,馳騁長空。寒光零亂,在為誰斟酌這醽醁?
我和一群年輕人在張園密茂的樹林中徜徉,離開家萬里,難得有今宵開懷暢飲!老夫,在江南海北,最愛的是是臨風笛。孫郎微笑著,是因為聽著這笛子的聲音。

註釋
此詞豪放,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後集卷三十一雲:“或以為可繼東坡赤壁之歌。”
永安:即白帝城,在今四川奉節縣西長江邊上。
張寬夫:作者友人,生平不詳。
金荷:金質蓮花杯。
文不加點:謂不須修改。
斷虹:一部分被雲所遮蔽的虹,稱斷虹。
山染句:謂山峰染成青黛色,如同美人的長眉毛。
桂影:相傳月中有桂樹,因稱月中陰影為桂影。扶疏:繁茂紛披貌。
姮娥:月中女神娥。漢時避漢文帝劉垣諱,改稱嫦娥。一輪玉:指圓月。
醽醁(líng lù):酒名。湖南衡陽縣東二十里有酃湖,其水湛然綠色,取以釀酒,甘美,名酃淥,又名醽醁。
老子:老夫,作者自指。
臨風笛:陸游《老學庵筆記》卷二:“予在蜀,見其稿。今俗本改‘笛’為‘曲’以協 韻,非也。然亦疑笛 字太不入韻。及居蜀久,習其語音,乃知瀘戎間謂‘笛’為‘獨’,故魯直得借用,亦因以戲之耳。 ”
霜竹:指笛子。
《樂書》“剪雲夢之霜筠,法龍吟之異韻。

本節內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免費釋出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創作背景

  宋哲宗紹聖年間,黃庭堅被貶涪州別駕黔州安置,後改移地處西南的戎州(今四川宜賓)安置。據任淵《山谷詩集註》附《年譜》,宋哲宗元符二年(1099)八月十七日,黃庭堅與一群青年人一起飲酒,有個朋友名叫孫彥立的,善吹笛。於此情此境中,黃庭堅援筆寫下這首詞。   

參考資料:
1、高原 等 .唐宋詞鑑賞辭典(唐·五代·北宋) .上海 :上海辭書出版社 ,1988 :765-768 .

賞析

  此詞寫於作者於公元1094年(紹聖元年)謫居地處西南的戎州(今四川宜賓)時。詞中以豪健的筆力,展示出作者面對人生磨難時曠達、倔強、偉岸的襟懷,表達了榮辱不縈於懷、浮沉不繫於心的人生態度。整首詞筆墨酣暢淋漓,洋溢著豪邁樂觀的情緒。

  開頭三句描寫開闊的遠景:雨後新晴,秋空如洗,彩虹掛天,青山如黛。詞人不說“秋空淨”,而曰“淨秋空”,筆勢飛動,寫出了煙消雲散、玉宇為之澄清的動態感。“山染修眉新綠”,寫遠山如美女的長眉,反用《西京雜記》卓文君“眉色如望遠山”的故典,已是極嫵媚之情態,而一個“染”字,更寫出了經雨水洗刷的青山鮮活的生命力。

  接著寫賞月。此時的月亮是剛過中秋的八月十七的月亮,為了表現它清輝依然,詞人用主觀上的賞愛彌補自然的缺憾,突出欣賞自然美景的娛悅心情,他接連以三個帶有感情色彩的問句發問。三個問語如層波疊浪,極寫月色之美和自得其樂的騷人雅興。嫦娥駕駛玉輪是別開生面的奇想。歷來詩人筆下的嫦娥都是“姮娥孤棲”,“嫦娥倚泣”的形象,此處作者卻把她從寂寞清冷的月宮中走出來,並興高采烈地駕駛一輪玉盤,馳騁長空。舊典翻新,非大手筆不能為也。

  此下轉而寫月下游園、歡飲和聽曲之樂。“年少從我追遊,晚涼幽徑,繞張園森木”,用散文句法入詞,信筆揮灑,寫灑脫不羈的詞人,正帶著一群愉快的年輕人,張園密茂的樹林中徜徉。“共倒金荷,家萬里,難得尊前相屬”,離家萬里,難得有今宵開懷暢飲!

  “老子平生,江南江北,最愛臨風曲!”三句把詞人豪邁激越之情推向頂峰。這三句是此詞最精彩之處。《世說新語》記載東晉瘐亮武昌時,於氣佳景清之秋夜,登南樓遊賞,瘐亮曰:“老子於此處興復不淺。”老子,猶老夫,語氣間隱然有一股豪氣。

  作者說自己這一生走南闖北,偏是最愛聽那臨風吹奏的曲子。“最愛臨風笛”句,雄渾瀟灑,豪情滿懷,表現出詞人處逆境而不頹唐的樂觀心情。

  最後一筆帶到那位善吹笛的孫彥立:“孫郎微笑,坐來聲噴霜竹。”孫郎感遇知音,噴發奇響,那悠揚的笛聲迴響不絕。

  此詞以驚創為奇,其神兀傲,其氣崎奇,玄思瑰句,排斥冥筌,自得意表,於壯闊的形象中勃發出一種傲岸不羈之氣。作者自詡此篇“或可繼東坡赤壁之歌”,確乎道出了此詞的風格所。詞人與蘇東坡一樣,飽經政治風雨的摧折,卻仍保持著那種倔強兀傲、曠達豪邁的個性,這一點,充分體現他的詩詞創作中。

參考資料:

1、高原 等 .唐宋詞鑑賞辭典(唐·五代·北宋) .上海 :上海辭書出版社 ,1988 :765-768 .

譯文及註釋二

  秣陵懷古,光看題目,似乎還是傳統詩詞中對六朝興亡的感慨吟詠。可納蘭性德不然, 他圍繞明朝開國建都於金陵,後來統治全國,遷都北京,最終仍落得個覆滅的命運展開議論。

  詩的前兩句是借景抒情。“山色江聲共寂寥”,秦淮自古繁華地,這裡江山險要,有虎踞龍盤之勢。可是如今南京鐘山的美景、長江的水聲都歸於寂靜,呈現一片淒涼的景象。詩人眼前是秣陵,但思緒所及,卻是對千里之外的北京郊外的“十三陵樹晚蕭蕭”的聯想,晚風吹過明皇陵,只有樹葉微微作響,兩者同樣都是一片蕭索的境況。 “中原事業如江左”,這句將全詩主旨直接揭開:曾經統治全國的明朝政權,即所謂的“中原事業”,與歷史上偏安於長江下游以東的六朝、也包括南明小朝廷這些所謂的“江左”政權沒有什麼區別。它們都是那樣腐朽黑暗,荒淫逸樂,民不聊生,都是一再地重蹈歷史的覆轍。一個“如”字,將看似對立的“中原”與“江左”等同了起來。這就順理成章地得出結論:“芳草何須怨六朝”。以“芳草”來詠歎六朝衰亡的詩詞從來就有很多,如韋莊《臺城》:“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王安石《桂枝香》“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芳草凝綠”等皆是。納蘭性德感嘆人們何必總以芳草來感傷六朝的消亡,後來的朝代更替不也都是如此。可見,在他眼裡,清朝取代明朝是順應歷史發展的。

  整首詩的描寫在空間和時間上的跨度很大,縱橫萬里,上下千年,虛實相映,寫景和議論相結合,寓興亡于山色夕陽、江濤草樹之中,以更廣闊的歷史視野來看待世事的滄桑變化,突破了前人金陵懷古之作的舊框架。

參考資料:

1、蔡義江.《絕句三百首》.浙江:浙江文藝出版社,2013年4月:第294頁—第295頁

創作背景

  宋哲宗紹聖年間,黃庭堅被貶涪州別駕黔州安置,後改移地處西南的戎州(今四川宜賓)安置。據任淵《山谷詩集註》附《年譜》,宋哲宗元符二年(1099)八月十七日,黃庭堅與一群青年人一起飲酒,有個朋友名叫孫彥立的,善吹笛。於此情此境中,黃庭堅援筆寫下這首詞。   

參考資料:
1、高原 等 .唐宋詞鑑賞辭典(唐·五代·北宋) .上海 :上海辭書出版社 ,1988 :765-768 .

賞析

  此詞寫於作者於公元1094年(紹聖元年)謫居地處西南的戎州(今四川宜賓)時。詞中以豪健的筆力,展示出作者面對人生磨難時曠達、倔強、偉岸的襟懷,表達了榮辱不縈於懷、浮沉不繫於心的人生態度。整首詞筆墨酣暢淋漓,洋溢著豪邁樂觀的情緒。

  開頭三句描寫開闊的遠景:雨後新晴,秋空如洗,彩虹掛天,青山如黛。詞人不說“秋空淨”,而曰“淨秋空”,筆勢飛動,寫出了煙消雲散、玉宇為之澄清的動態感。“山染修眉新綠”,寫遠山如美女的長眉,反用《西京雜記》卓文君“眉色如望遠山”的故典,已是極嫵媚之情態,而一個“染”字,更寫出了經雨水洗刷的青山鮮活的生命力。

  接著寫賞月。此時的月亮是剛過中秋的八月十七的月亮,為了表現它清輝依然,詞人用主觀上的賞愛彌補自然的缺憾,突出欣賞自然美景的娛悅心情,他接連以三個帶有感情色彩的問句發問。三個問語如層波疊浪,極寫月色之美和自得其樂的騷人雅興。嫦娥駕駛玉輪是別開生面的奇想。歷來詩人筆下的嫦娥都是“姮娥孤棲”,“嫦娥倚泣”的形象,此處作者卻把她從寂寞清冷的月宮中走出來,並興高采烈地駕駛一輪玉盤,馳騁長空。舊典翻新,非大手筆不能為也。

  此下轉而寫月下游園、歡飲和聽曲之樂。“年少從我追遊,晚涼幽徑,繞張園森木”,用散文句法入詞,信筆揮灑,寫灑脫不羈的詞人,正帶著一群愉快的年輕人,張園密茂的樹林中徜徉。“共倒金荷,家萬里,難得尊前相屬”,離家萬里,難得有今宵開懷暢飲!

  “老子平生,江南江北,最愛臨風曲!”三句把詞人豪邁激越之情推向頂峰。這三句是此詞最精彩之處。《世說新語》記載東晉瘐亮武昌時,於氣佳景清之秋夜,登南樓遊賞,瘐亮曰:“老子於此處興復不淺。”老子,猶老夫,語氣間隱然有一股豪氣。

  作者說自己這一生走南闖北,偏是最愛聽那臨風吹奏的曲子。“最愛臨風笛”句,雄渾瀟灑,豪情滿懷,表現出詞人處逆境而不頹唐的樂觀心情。

  最後一筆帶到那位善吹笛的孫彥立:“孫郎微笑,坐來聲噴霜竹。”孫郎感遇知音,噴發奇響,那悠揚的笛聲迴響不絕。

  此詞以驚創為奇,其神兀傲,其氣崎奇,玄思瑰句,排斥冥筌,自得意表,於壯闊的形象中勃發出一種傲岸不羈之氣。作者自詡此篇“或可繼東坡赤壁之歌”,確乎道出了此詞的風格所。詞人與蘇東坡一樣,飽經政治風雨的摧折,卻仍保持著那種倔強兀傲、曠達豪邁的個性,這一點,充分體現他的詩詞創作中。

參考資料:

1、高原 等 .唐宋詞鑑賞辭典(唐·五代·北宋) .上海 :上海辭書出版社 ,1988 :765-768 .

譯文及註釋二

  秣陵懷古,光看題目,似乎還是傳統詩詞中對六朝興亡的感慨吟詠。可納蘭性德不然, 他圍繞明朝開國建都於金陵,後來統治全國,遷都北京,最終仍落得個覆滅的命運展開議論。

  詩的前兩句是借景抒情。“山色江聲共寂寥”,秦淮自古繁華地,這裡江山險要,有虎踞龍盤之勢。可是如今南京鐘山的美景、長江的水聲都歸於寂靜,呈現一片淒涼的景象。詩人眼前是秣陵,但思緒所及,卻是對千里之外的北京郊外的“十三陵樹晚蕭蕭”的聯想,晚風吹過明皇陵,只有樹葉微微作響,兩者同樣都是一片蕭索的境況。 “中原事業如江左”,這句將全詩主旨直接揭開:曾經統治全國的明朝政權,即所謂的“中原事業”,與歷史上偏安於長江下游以東的六朝、也包括南明小朝廷這些所謂的“江左”政權沒有什麼區別。它們都是那樣腐朽黑暗,荒淫逸樂,民不聊生,都是一再地重蹈歷史的覆轍。一個“如”字,將看似對立的“中原”與“江左”等同了起來。這就順理成章地得出結論:“芳草何須怨六朝”。以“芳草”來詠歎六朝衰亡的詩詞從來就有很多,如韋莊《臺城》:“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王安石《桂枝香》“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芳草凝綠”等皆是。納蘭性德感嘆人們何必總以芳草來感傷六朝的消亡,後來的朝代更替不也都是如此。可見,在他眼裡,清朝取代明朝是順應歷史發展的。

  整首詩的描寫在空間和時間上的跨度很大,縱橫萬里,上下千年,虛實相映,寫景和議論相結合,寓興亡于山色夕陽、江濤草樹之中,以更廣闊的歷史視野來看待世事的滄桑變化,突破了前人金陵懷古之作的舊框架。

參考資料:

1、蔡義江.《絕句三百首》.浙江:浙江文藝出版社,2013年4月:第294頁—第295頁

詩人黃庭堅

      黃庭堅(1045.8.9-1105.5.24),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洪州分寧(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與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庭堅為其中一宗)之稱。與張耒、晁補之、秦觀都遊學於蘇軾門下,合稱為“蘇門四學士”。生前與蘇軾齊名,世稱“蘇黃”。著有《山谷詞》,且黃庭堅書法亦能獨樹一格,為“宋四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