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之路的啟示故事
我相信每一個人都有可能走上成功之路,但必須有堅強的毅力去開創。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成功之路的故事,歡迎閱讀!
成功之路的故事1:
提起臺灣首富王永慶,幾乎無人不曉。他把臺灣塑膠集團推進到世界化工業的前50名。而在創業初期,他做的還只是賣米的小本生意。
王永慶早年因家貧讀不起書,只好去做買賣。16歲的王永慶從老家來到嘉義開一家米店。那時,小小的嘉義已有米店近30家,競爭非常激烈。當時僅有200元資金的王永慶,只能在一條偏僻的巷子裡承租一個很小的鋪面。他的米店開辦最晚,規模最小,更談不上知名度了,沒有任何優勢。在新開張的那段日子裡,生意冷冷清清,門可羅雀。
剛開始,王永慶曾揹著米挨家挨戶去推銷,一天下來,人不僅累得夠嗆,效果也不太好。誰會去買一個小商販上門推銷的米呢?可怎樣才能開啟銷路呢?王永慶決定從每一粒米上開啟突破口。那時候的臺灣,農民還處在手工作業狀態,由於稻穀收割與加工的技術落後,很多小石子之類的雜物很容易摻雜在米里。人們在做飯之前,都要淘好幾次米,很不方便。但大家都已見怪不怪,習以為常。
王永慶卻從這司空見慣中找到了切入點。他和兩個弟弟一齊動手,一點一點地將夾雜在米里的秕糠、砂石之類的雜物撿出來,然後再賣。一時間,小鎮上的主婦們都說,王永慶賣的米質量好,省去了淘米的麻煩。這樣,一傳十,十傳百,米店的生意日漸紅火起來。
王永慶並沒有就此滿足。他還要在米上下大功夫。那時候,顧客都是上門買米,自己運送回家。這對年輕人來說不算什麼,但對一些上了年紀的人,就是一個大大的不便了。而年輕人又無暇顧及家務,買米的顧客以老年人居多。王永慶注意到這一細節,於是主動送米上門。這一方便顧客的服務措施同樣大受歡迎。當時還沒有“送貨上門”一說,增加這一服務專案等於是一項創舉。
王永慶送米,並非送到顧客家門口了事,還要將米倒進米缸裡。如果米缸裡還有陳米,他就將舊米倒出來,把米缸擦乾淨,再把新米倒進去,然後將舊米放回上層,這樣,陳米就不至於因存放過久而變質。王永慶這一精細的服務令顧客深受感動,贏得了很多的顧客。
如果給新顧客送米,王永慶就細心記下這戶人家米缸的容量,並且問明家裡有多少人吃飯,幾個大人、幾個小孩,每人飯量如何,據此估計該戶人家下次買米的大概時間,記在本子上。到時候,不等顧客上門,他就主動將相應數量的米送到客戶家裡。
王永慶精細、務實的服務,使嘉義人都知道在米市馬路盡頭的巷子裡,有一個賣好米並送貨上門的王永慶。有了知名度後,王永慶的生意更加紅火起來。這樣,經過一年多的資金積累和客戶積累,王永慶便自己辦了個碾米廠,在最繁華熱鬧的臨街處租了一處比原來大好幾倍的房子,臨街做鋪面,裡間做碾米廠。
就這樣,王永慶從小小的米店生意開始了他後來問鼎臺灣首富的事業。
王永慶成功的例子說明,不要以為創造就非得轟轟烈烈、驚天動地。把一粒米這樣細小的工作做好同樣也是一種創造。
成功之路的故事2:
一個姑娘經歷了諸多的挫折,怎麼也找不到成功的,很是迷茫。一次,她到美國旅遊,在舊金山市政廳參觀的時候,信步漫遊到市長辦公室門口,她不由自主地敲了門,誰知,一個壯實威嚴的保鏢走了出來,驚問道:“小姐,我能幫你什麼嗎?”她愣住了,不知該怎麼回答。頓了一會,心想,既然敲了門,那就進去看看吧。她精神十足地對保鏢說:“我能進去看看市長嗎?”
保鏢仔細打量了她一番,說道:“可以啊,不過,你得稍等片刻。”說罷,他用監視器和市長通話,聯絡見面的時間和地點。不一會兒,那個胖嘟嘟的市長,大腹便便地走了出來,很高興地和她一直拍照、聊天,像一對神交已久的忘年交。那一次,她特別開心,心情很好。
美國之行後,她悟出了一個理:敲門就進去。再後來,她終於找到成功的。她就是央視《說名牌》雙胞胎美女主持人之一馬嶸喬。
敲門就進去,是一種難得的精神,更是走向成功的敲門磚。否則,成功的永遠在遙不可及的地方。
長時間的堅持,固然重要,但接近終點時的片刻決斷,往往更為緊迫和珍貴。我們也許有長途跋涉的勇氣,有長期吃苦的準備,但有時,缺乏的正是敲門就進去的精神。
成功之路的故事3:
衡量力量與勇氣不能只看勝利和獎章,更重要的標準是我們克服的困難。真正的強者不一定是取得勝利的人,但一定是面對失敗決不放棄的人。
安德魯·傑克遜的兒時夥伴們都無法理解他為什麼會成為名將,最終還能當上美國總統。他們認識的人當中,有許多人比傑克遜更有才能,卻一事無成。傑克遜的一位朋友曾說:“吉姆·布朗和傑克遜住在一條街上,他不僅比傑克遜聰明,而且摔跤比賽四場能贏傑克遜三場。憑什麼傑克遜混得這麼好?”
別人問:“為什麼會有第四場比賽?一般不是三局兩勝嗎?”
“的確,比賽應該是結束了,但是安德魯不肯。他從來不肯承認自己輸了,一定要贏回來才算完。最後吉姆·布朗沒了力氣,第四場安德魯就贏了。”
安德魯拒絕接受失敗,正是這不屈不撓的精神造就了他日後的輝煌。
當你在成功的路上摔倒在地,你會不會爬起來再戰,直到取得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