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編輯個人工作總結2

  圖書編輯個人工作總結範文三

  可能每年有這麼一天,可以和大家聊點什麼。雖然是工作總結會,但是我覺得這一年我們都在工作,到年底了,可以放鬆一下,稍微扯遠一點,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一年來的收穫和體會。今天,我想從讀書談起。因為我們是做書的,我覺得我們做書的人首先自己要讀書。

  我昨天查了一下我今年在噹噹的購書記錄,一共是19筆,72本,另外在萬聖買過兩本,在華星的書吧買過3本,大概一個月買一到兩次,一年7080本這個樣子。這絕不算多。我有一天在噹噹下訂單的時候發感慨,我覺得比起我們在其他方面花的錢以及我們讀書所花的時間,書真的是很便宜的。我全年買書花的錢還不到2000元。我想起以前上學的時候很窮,沒錢買書,但是會經常去書店,省錢下來買書,現在我們的收入對於買書來說已經不成問題了,但是我們不買了。如果連我們做書的人都不讀書了,我覺得我們的圖書市場真的就沒有什麼未來了。或者說,如果我們自己都不讀書,我們能期望我們做出來的書能有多少書的味道。

  我和大家晒晒我的書單,也可以向大家推薦一下。我讀書的面比較雜,文學、社科、歷史、經濟、雜文都讀,我今年讀過的書大致有這些:村上春樹的書,他的重要作品我現在基本上都讀了,我覺得他是一個被嚴重誤解了的作家,他不僅是暢銷書作家而且是很有可能獲得諾貝爾獎的文學家。今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略薩的書我也買了3本,但我感覺他比馬爾克斯還是差好多。我還讀了同是南美作家的博爾赫斯的作品系列,浙江文藝出版社出的,我覺得他和馬爾克斯不相上下,而且浙江文藝這套書的裝幀我覺得非常好。昆德拉的作品我以前基本都讀過,今年買了一本他的《相遇》。因為村上的推薦,我讀了卡佛的短篇小說集《當我們談論愛情的時候我們在談論什麼》,還買了美國作家保羅奧斯特的3本書,《孤獨及其所創造的》《幻影書》《神諭之夜》,《幻影書》非常棒,推薦給喜歡讀小說的人。龍應臺的《孩子你慢慢來》,我是買給我兒子的,我還買了一本《致D》,這本書非常推薦各位與你們的另一半一起讀。因為《1Q84》我重讀了《1984》,這有助於我們理解我們所處的時代和環境,與其憤怒不如去理解。我還民國著名的報人和記者陶菊隱先生寫的《武夫當國: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但太厚了,沒有讀完,從這本書裡我們可以看到更為真實一些的歷史。我還,《從《理想國》到《正義論》輕鬆讀懂27部西方哲學經典》,哲學的水太深了,但是我們可以瞭解一下它的基本脈絡。我還買了《漢語的本質和歷史》,想了解一下我們的語言,但收穫不大。我也讀韓寒,買了《獨唱團第一輯》和《1988我想和這個世界談談》,雖然我覺得韓寒的小說確實還談不上文學的水準,但他理解和表達常識的能力在目前的中國無人能及,如果我們國家的80後90後能多一些韓寒,我們這個國家是有希望的。我還臺灣的散文家舒國治的《理想的下午》和《流浪集》,以及小說家張大春的《小說稗類》《四喜憂國》和《離魂》,我的最大感觸是最好的最優美的漢語不在大陸,而在臺灣。我最新的一本書是霍金的新書《大設計》,這是從科學到哲學的大師作品,而且帶有普及性,自然科學是人文科學的基石,這本書的裝幀也是我覺得非常好的。今年國內的作品我最喜歡的是劉瑜的《民主的細節》和《送你一顆子彈》,前者和我們法律也相關,後者是帶有個人性質的隨筆。這兩本書都賣得非常好,說明法律類的書也是可以成為暢銷書的,但是我們需要轉變做書的思路。

  當然,這些書我不是每本都讀完了,就像陳丹青說他書架上的書有90%沒有讀過。我大概能有一半是讀過的,但基本上都瀏覽過。我覺得能夠經常處在一種買書和讀書的氛圍中,對於一個編輯是很重要的。這既跟我們的職業有關,也跟我們的生活有關。我覺得作為一個編輯來說,做書是一種工作,而讀書應該是一種生活。你必須自己能夠從讀書上得到享受和收穫,你才有可能在你自己做的書裡給別人帶來一些享受和收穫。就像一個從不喝酒的人,他不可能知道什麼是茅臺的味道什麼是五糧液的味道什麼是二鍋頭的味道,市場上需要茅臺、需要五糧液、也需要二鍋頭,但是隻有你自己知道他們的味道,你才有可能做出這些東西來。你很難想像一個釀酒的人自己是不喝酒的,一個能釀出好酒的人一定是深知酒味的人。

  但是,我覺得讀書不一定是很功利性的。我們做法律書不一定要天天讀法律書,就像做二鍋頭的人自己不一定天天喝二鍋頭。有時候我們必須要跳出來一些。馮象有一句話,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印像,他說“法律從來不是一門可以自圓其說的學科”,這句話你仔細思考,它是一語中的,後來我做陳瑞華老師的法學研究方法,他說法學研究要回歸到社會科學的研究方法,我說陳老師你這句話講得太對了,這話說起來很簡單,但是具有方向性的內涵,陳老師說你是真正讀懂了我書稿的編輯。馮象在政法筆記裡說法律是政治的晚禮服,這句話不是他的原創,但他結合中國的國情把這個道理形象的揭示和表達出來了,這是在另一層意義上講法律不是一門自圓其說的學科。法學作為一門學科,在學術研究上它不能自圓其說,反而你通過經濟學歷史學政治學,甚至文學,可以更清楚的看懂法學。不要覺得文學離法學很遙遠,實際上法學所要討論的所有問題,都在文學世界裡有反映,文學是我們觀察世界和思考世界的一面鏡子。有人說文學世界不真實,但真實世界平淡如水,一般人看不透,有時我們需要通過文學的扭曲和變形,把焦點聚集在某一個片段和切面上,才能得出深刻的思考,才能看到水平如鏡下的暗湧波瀾。在實踐層面上,法律也不能自己作主,立法和司法都不是法學能說了算的,法律是所有情況的一個最終結果或者說一個當前結果。所以,如果我們不讀書不思考,我們無法和作者做真正的交流,你首先要具備理解他的能力,這必須靠我們自己的知識儲備。而且你要真正理解了這個作品,你才能準確的做好這本書。

  最直接的一點,就說我們圖書的裝幀設計吧,一本書的內文版式和封面設計應該是對這本書的內容定位、讀者定位和宣傳定位的最好表達和裝飾,就像美女身上的衣服一樣,你要體現出這本書的氣質來,當然它本身具有美女的氣質還是最根本的。但即使它不是美女,我們也要學會如何化妝美女。但怎麼看出它有沒有氣質有什麼樣的氣質,這需要我們的眼力,甚至我們在做策劃的時候,我們自己就是在主動定義這本書的氣質。我拿到一個書稿的時候,我對它的內容進行一個仔細的閱讀,我的腦子裡就會對這本書有一個定位,對這本書將來呈現出來是什麼樣子就有一個預想,什麼開本用什麼紙裝幀應該是什麼風格,這些在我腦子裡就開始有輪廓了。這個時候我去和美編溝通,就很通暢。一個好的裝幀設計不是來自美編一個人的,而是絕對來自於策劃編輯和美編的共同創造。美編最難做的是他不知道你要什麼。我們知道圖書裝幀是屬於工藝美術的,所謂工藝美術和純藝術之間的差別就是工藝美術是服從於一個目的的,就是你要實現一個什麼目的達到一個什麼目標做成一個什麼風格,你必須提出要求來,美編幫你去實現,當然有實現得好的,有實現得不好的。這取決於你們這兩個人的能力和溝通默契。

  同時,“好的裝幀,不僅能吸引到讀者,也是對作者的誠意展示,一批用心裝幀的書,會吸引到很多同樣用心的作者或譯者。”這是我的一個作者何帆說的,他翻譯的《九人美國最高法院風雲》和著作的《大法官說了算》都是20xx年的法律暢銷書,我跟他正在合作一本翻譯的書,叫《批評官員的自由警察局長沙利文訴紐約時報案》,我們希望能成為20xx年的暢銷書。這個書稿是另外一個人推薦給我的,但何帆我以前不認識,他說他是在我做的《黑暗之旅》後,決定跟我合作的。所以我們有時候不惜代價的做一本好書出來,是為了做給我們的作者看的,讓他們知道我們有這樣的誠意和能力來為他服務。

  我想表達的一個想法就是,既然法學本身是一門無法自圓其說的學科,我們做法律圖書的人也應該進行廣泛的閱讀。除了工作的需要以外,我覺得廣泛閱讀的最大好處是鍛鍊你的素養和眼界。眼界這個東西純粹是靠我們看東西的多少,你看得多,眼界自然就廣,我們平時呆著一個深井裡,我們頭上的天就只有井口那麼大,所以我們要《跳出深井》。我想這個書名的時候就是來自我的思考。我們是經受法學專業培訓的,但是如果我們只盯著法學這個井口,我們甚至都無法從容面對我們的工作和生活。現在這個社會本質上是一個商業社會,商業社會不見得是一個壞事,實際上現代法學的整個體系都建立在商業社會這個基石上,沒有商業社會就沒有現代法律。但是我們學習法律之後,不要把自己的閱讀面侷限在法律這個框架之內,要理解這個世界實際上是按照商業方式來運轉的,包括我們的工作。我們的工作就是一個內容提供商,我們要提供能賣出去的內容,我們的客戶分為散戶和團購,普通讀者是散戶,單位是團購,我們的平臺是一個公司,它要按照商業模式來盈利。而我們自己是什麼,我們是勞資雙方中的勞方,作為勞動者,我們靠什麼獲取商業世界的回報,靠我們提供的價值,資本家或者叫組織體提供資金和平臺,勞動者為產品注入價值,轉化成商品,你在這個過程中提供的價值高,你的價格就高。有一個故事大家可能也聽說過,一個工廠的機器出現了問題,找來一個專家,專家說要5000美元,工廠同意了,專家仔細那臺機器,然後指出一個地方,說在這裡鑽一個洞,鑽完機器就好了,工廠說這麼簡單,還要5000美元,專家說鑽一個洞值1美元,知道在哪裡鑽,4999美元。但是,我們這個社會現在出於一個資源型的社會,不是一個創造型的社會。我們目前經濟所處的階段主要是把資源轉化為商品,比如說我們把土地資源轉化為商品房,把礦產資源轉化為工業品,我們的經濟主要是靠資源轉化來推動,這個階段,資源是第一要素,人才是其次的。出版過去也是稀缺資源,因為有門檻保護,全國就這麼多機構可以從事出版業。但現在這個地位被撼動了,因為人民群眾日益刁難的閱讀口味與習慣了壟斷性經營的傳統出版模式之間產生了矛盾。這樣,那些率先主動滿足群眾低階趣味的出版機構成為了市場的引領者,比如廣西師大,比如世紀文景,比如長江文藝,比如接力出版社,雖然他們各有各的招,但他們都在主動為讀者創造價值。那麼,我們做書做編輯的時候,我們也要想我們能創造什麼價值呢,我們的工作能提供出什麼獨特的具有創造性的價值,從經濟學原理來說,在一個長期博弈的市場中,價格總是趨向於價值,你可能會在短期內價格低於價值,但長期來看,價格會得到正確反映,這是勞資雙方的雙贏,反過來,就是雙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