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勵志的語錄帶翻譯

  有些古文在閱讀下缺少翻譯很難懂。以下是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關於,希望你喜歡。

  精選:

  1 學而不化,非學也。——楊萬里

  2 譯學習知識但不能靈活運用,不能稱為學習。

  3 好學而不貳。——《左傳》

  4 譯愛好學習但不三心二意。

  5 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6 譯學習知識時生怕追不上,追上了又害怕再失去。

  7 人而不學,其猶正牆面而立。——《尚書》

  8 譯人如果不學習,就像面對牆壁站著,什麼東西也看不見。

  9 知而好問,然後能才。——《荀子》

  10 譯聰明的人還一定得勤學好問才能成才。

  大全:

  1 學之廣在於不倦,不倦在於固志。——葛洪

  2 譯學問的淵博在於學習時不知道厭倦,而學習不知厭倦在於有堅定的目標。

  3 欲安其家,必先安於國。——武則天

  4 譯如果想建立個人幸福的小家,必須先讓國定安定,繁榮起來。

  5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三國]曹植《白馬篇》

  6 譯在國家有危難的時候要敢於挺身而出,把死當作回家一樣。

  7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明]顧憲成

  8 譯風聲雨聲琅琅讀書聲,都進入我們的耳朵,所以,作為一個讀書人,家事國事,天下的事情,各種事情都應該關心,不能只是死讀書。

  9 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蘇軾

  10 譯廣泛閱讀,多瞭解古今中外的人和事,把其中好的部分牢牢記住;積累了大量的知識材料,到需要用時便可以很自如恰當地選擇運用。

  11 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12 譯用心思考,用眼仔細看,有口多讀,三方面都做得到位才是真正的讀書。

  13 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勸學》

  14 譯年輕的時候不知道抓緊時間勤奮學習,到老了想讀書卻為時已晚。

  15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論語》

  16 譯學了新的知識又常常溫習已學過的知識,勵志一生不斷地學習,溫習,學問和修養一定會很快得到提高,這樣的人就可以成為老師了。

  17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

  18 譯讀書讀得多,寫起文章來就會筆下生花,像有神助一樣。

  19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

  20 譯年輕時不努力學習,年老了只能後悔嘆息。

  21 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論語》

  22 譯幹活搶重的,有過失主動承擔主要責任是“躬自厚”,對別人多諒解多寬容,是“薄責於人”,這樣的話,就不會互相怨恨。

  23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論語》

  24 譯君子總是從善良的或有利於他人的願望出發,全心全意促使別人實現良好的意願和正當的要求,不會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亂,不會在別人有失敗錯誤或痛苦時推波助瀾。小人卻相反,總是“成人之惡,不成人之美”。

  25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論語》

  26 譯見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過自己的長處和優點,就虛心請教,認真學習,想辦法趕上他,和他達到同一水平;見有人存在某種缺點或不足,就要冷靜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樣的缺點或不足。

  27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論語》

  28 譯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災難禍事……,就不要把它強加到別人身上去。

  29 當仁,不讓於師。——《論語》

  30 譯遇到應該做的好事,不能猶豫不決,即使老師在一旁,也應該搶著去做。後發展為成語“當仁不讓”。

  31 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論語》

  32 譯君子不會誇誇其談,做起事來卻敏捷靈巧。

  33 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周易》

  34 譯同心協辦的人,他們的力量足以把堅硬的金屬弄斷;同心同德的人發表一致的意見,說服力強,人們就像嗅到芬芳的蘭花香味,容易接受。

  35 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左傳》

  36 譯人都有可能犯錯誤,犯了獵誤,只要改正了仍是最好的人。

  37 差之毫釐,繆以千里。——陸九淵

  38 譯做任何事情,開始一定要認真地做好,如果做差了一絲一毫,結果會發現相差很遠。

  39 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陶淵明

  40 譯美好的青春年華過去了就不會再來,一天不可能有兩個早晨,要珍惜時光啊!